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合集下载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遴选原则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4区别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后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前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46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编委队伍体现着期刊的质量,是期刊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后盾,是期刊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学术水平负有重要的责任。

学术底蕴深厚、专业领域契合度高、态度中肯客观的审稿人对把好论文质量关至关重要。

编辑队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万金油”,既连接着论文出版前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又肩负着论文出版过程中和出版后的推广与宣传,同时也是期刊、主编、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

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论文进行基础的正确评价,还要严抓阵地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同行评审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篇稿件。

1.2.2 强大的国际话语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科技期刊的学术话语权是对期刊品质的认可。

期刊坚持以科学的、严谨的、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确保刊登的科技成果始终处在领域前沿,聚焦于研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将这种精神一以贯之,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在行业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1.2.3 先进的技术融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1]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融媒体一体化数字化出版平台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纸媒成为出版业的主流。

科技期刊要不断改革办刊模式,将先进的技术充分融入期刊发展中,实现期刊策划、采编、生产、发行和传播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提升期刊的创新服务能力。

[2-5]2.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科技期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这一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距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世界科技竞争力中不占据优势地位。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2008~2012年国内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2008~2012年国内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n a t u r e u n i t , t h e q u a n t i t y a n d q u li a t y f o t h e s e p a p e r s d i s t i r b u t e u n e q u a l l y i n t h e s e c o n d ‘ l e v e l d i s c i p l i n e s , a n d t h e a c a d e mi c i mp a c t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An a l y s i s o f D o me s t i c Ar t i c l s e o n t h e S n b j e c t o f P u b l i c h e a l h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ub P l i s h e d b y N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u r i n g 2 0 0 8~ 2 0 1 2 . / WA NG Y u . e t a L / / T h e Ch i n e s e He a l t h S e r v i c e Ma n a g e me n t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l a y z i n g t h e d o me s t i c a r t i c l e s o n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s u b j e c t p u b l i s h e d b y 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e lt a h o f N 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u i r n g 2 0 0 8^ 2 0 1 2 h e l p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德国。
界 总数 的 83 . %,所 占份额 比 20 0 8年 增加 1 . 7
个 百分 点 。按此 论文 数排 序 ,排在 世 界前 5位 的是 美 国 、中 国、英 国、德 国、 日本 ,中国 比 20 0 8年前 进 2位 。 2)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国 际 被 引 用 情 况 , 20- 2 1 0 0- 0 0年 ( - - 截至 2 1 0 0年 1 1月 1日) ,发
年的引用数据库按照这年的各学科论文的数量占所有论文的比例确定各学科论文的选取比例计算各篇论文的自引情况按照自引率超过20淘汰原则选取按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文献类型热点论文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选取本次评选选取的篇论文
中国科 技论文统计结果 (0 0 ) 21年
21 00年 1 月 2 1 6日, 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中 究所 在北 京 发布 了 2 1 0 0年度 中国科 技论文 统
次 ) 澳大 利 亚 ( 1 2次 ) 意 大利 ( 1 6次 ) 、 1. 8 、 1. 6 、
2 0 年 中 国科 技 人 员发 表 国际会 议 论文 09
数 最 多 的 1 学 科是 :计 算技 术 、 电子 通信 O个
西班牙 (03 1. 2次 ) 日本 (02 、 1.3次 ) 。中 国居
第 1 , 2位 平均 每 篇论 文被 引用 58 . 7次 , 2 0 比 09
与 自动控 制 、 料科 学 、 木建 筑 、能源科 学 、 材 土 机 械 、物 理 、生物 、环 境科 学 、基础 医 学 。
5 n e Me iu /Me l e收录 中国论文 )Id x dc s di n
在 2 0 2 1 0 0 0 0年 间每篇 论文 平均 被 引用 次数 大于 1 O次 的 国家 有 1 O个 :美 国 ( 57 1. 7 次) 、荷 兰 ( 53 1 .7次 ) 、英 国 ( 46 1.9次 ) 、德

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

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

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刘萍;周澜;麻琳【摘要】以科学引文索引( SCI)的数据来源和原ISTP(更名为CPCI-S)的数据来源为依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 ISTP的数据是2009—2013年)近五年收录的科技论文,从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学科分类、期刊影响因子、来源出版物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了数据分析后的结论以及今后工作上的一些建议,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期刊名称】《图书馆界》【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哈尔滨理工大学;SCI;CPCI-S;数据分析;统计【作者】刘萍;周澜;麻琳【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2521.1 SCI和ISTP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根据现代情报科学家EugeneGarfield(尤金·加菲尔德)等人建立的世界公认的科技文献数据库,被认为是评价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工具,SCI收录和SCI引用是评价一篇文章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1]。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同样由ISI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

它所收录的数据内容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各学科领域。

1.2 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志 部 、 中 国 科 协 学 会 学 术 部 、 国 家 统 计 局 、 国 家 图 书 馆 的 领 导 同 志 ;来 自
各 高 校 和 研 究 机 构 、 医 疗 部 门 的 科 研 负 责 人 ;各 科 技 期 刊 编 辑 出 版 单 位
的 负 责 人 ;院 士 、 学 科 专 家 和 高 影 响 论 文 的 作 者 代 表 ;各 种 专 业 学 会 的
结 了我国科研 工 作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取 得 的成果 。 统计结果的客观 性 和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广泛 的认 可 。
出席新 闻发 布会 的有 国家科技部 发展 计 划 司 、 科技部条件财 务 司 、 科技部基 础 司 、 国家科 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
公 室 、 国 家 科 技 图 书 文 献 中 2t, , 、 新 闻 出 版 署 报 刊 局 、 教 育 部 科 技 司 、 国 家 卫 生 部 新 闻 办 公 室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总 后
卫 生 部 科 训 局 、 中 罔 科 学 院 综 合 计 划 局 、 中 国 科 学 院 规 划 战 略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政 策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综 合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国 际 合 作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工 程 与材 料 科 学 部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杂
在 北 京 国 际 会 议 中心 隆重 召 开 了 。 此 次 大 会 由北 京 万 方 数 据 股 份 有 限公 司 协 办 。 哈 尔滨 工 业 大 学 科 研 处 副 处 长
王 晓 红 、 基 础 科 研 部 主 任 I、 琳 华 女 士 、 《节 能 技 术 》编 辑 部 主 任 、 执 行 主 编 程 志 芬 女 士 应 邀 参 加 了 大 会 。 中 国 科 技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收稿日期:2021-01-15作者简介:李润竹(1997 ㊀),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徐学友(1980 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㊂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李润竹1,徐学友2(1.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㊀250358;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济南㊀250014)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论文影响力;文献计量摘㊀要:为探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对比分析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㊂结果表明: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逐渐获得学者的认可和关注,国内期刊逐渐走向国际化和权威化,但论文质量和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㊂建议国内期刊通过增加长英文摘要㊁缩短出版周期以及开设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升期刊影响力㊂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105-04㊀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9 2019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比2018年统计数量增加了14.7%[1]㊂由此可见中国科研人员对国际论文的追捧㊂2020年年初,教育部㊁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文件明确提出要破除 SCI 至上 ,旨在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㊀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是大势所趋[3]㊂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㊂王璇[4]和李一新[5]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㊂贾丽萍[6]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机器人相关论文的刊载时间㊁作者以及机构分布情况㊂杨九龙[7]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㊂柳益君[8]提出了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改进措施㊂笔者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展开了进一步探索,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分析了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影响力情况,旨在找出智慧图书馆领域中外期刊论文影响力的差异,找到促进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提升影响力的因素,帮助我国期刊改变办刊思路,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㊀数据来源㊀㊀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检索式为:SU =( 人工智能 + 智能 + 智慧 + 机器人 )∗ 图书馆 ,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共获得文献607篇,剔除会议㊁采访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67篇㊂笔者又对Web of Science 核心集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S =((wisdom or smart or intelligent or ubiq-uitous)and librar∗),研究方向选择INFORMATIONSCIENCE LIBRARY SCIENCE,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剔除会议等与主题无关的数据后,共得到文献360篇㊂1.2㊀研究方法㊀㊀笔者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㊂CiteSpace 是陈美超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依据节点类型对合作网络㊁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根据聚类或时区视图研究特定领域的热点和趋势[9]㊂因此,借助CiteSpace 对论文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特点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宏观把握,也可以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501第41卷第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2月㊀与参考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国内外相关期刊发文量分析㊀㊀发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某一特定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10]㊂笔者对检索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智慧图书馆领域,2010 2016年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增长速率低于国外期刊㊂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人工智能成功入选 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发表于我国期刊的相关论文进入高速增长期,论文增长速度远超国外期刊㊂㊀㊀普赖斯指出,每个学科都将经历萌芽㊁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当学科进入发展阶段后,科研工作者关注度增加,理论背景逐渐丰富,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严格服从指数增长[1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的载文量均呈指数增长,详见图1,说明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发展阶段㊂通过Excel绘制趋势线可知,国外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23.057e0.0736x,方差值R2=0.4841;中国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0.8587e0.2112x,方差值R2=0.8587㊂趋势线方差值越接近1,表明趋势线对未来发表的文献数量拟合程度越好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水平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㊂图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发文趋势2.2㊀国内外相关论文下载频次分析㊀㊀论文下载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对学者产生的吸引力,体现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详见表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我国期刊发表的567篇相关论文中有480篇论文被下载507,194次,下载率为84.66%,篇均下载894.522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9,636次;国外期刊发表的360篇相关论文中有329篇论文被下载103,831次,下载率为91.53%,篇均下载288.419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71次㊂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发表在我国期刊的部分论文被阅读和利用的频次更高,但是论文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论文质量低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㊂表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下载频次统计文献总量被下载的文献数总下载次数篇均下载次数我国期刊567480507,194894.522国外期刊360329103,831288.4192.3㊀国内外相关论文被引频次分析2.3.1㊀篇均被引频次分析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567篇,论文共被引8,777次,平均每篇被引15.4797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373次;国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360篇,论文共被引2,262次,平均每篇被引6.283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111次㊂由此可见,我国期刊发表的有关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㊂2.3.2㊀论文被引用率分析㊂笔者将检索的样本数据根据被引频次划分区间,分别统计国内外区间内论文被引率,详见下页图2㊂统计结果显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87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84.66%;国外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101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71.94%㊂其中,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2.21%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10次,仅有3.9%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7.12%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30次,12.88%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㊂由此可见,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高引用率论文为国内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㊂2.4㊀期刊传播力分析㊀㊀㊀权威期刊具有较高的传播力,高传播力的期刊是承载学者科研成果的基础要素,能够进一步推广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12]㊂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总频次排名第一的期刊为‘图书与情报“,被引1,027次㊂该期刊为双月刊,审稿时长在一个月左右㊂国外期刊中,LIBRARY HI TECH的被引总频次最高,为399次,该期刊的审6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稿时长在两周左右㊂图2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被引用率统计㊀㊀笔者对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期刊传播平台进行统计,详见表2㊂由表2可知,各期刊均实施了刊网融合,而开设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期刊较少㊂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开设有利于期刊的宣传,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因此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重视与 互联网+ 的融合㊂表2㊀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Top10期刊传播平台刊网融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图书与情报ɿɿ图书馆杂志ɿɿ中国图书馆学报ɿ图书馆建设ɿɿɿ图书馆学研究ɿ图书情报工作ɿɿɿ情报资料工作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ɿɿ大学图书馆学报ɿɿ现代情报ɿ2.5㊀施引文献特点分析2.5.1㊀刊载施引文献的期刊分析㊂笔者对检索样本的施引文献按照来源期刊进行归纳,梳理了刊载施引文献篇数排名前十的来源期刊㊂剔除重复和自引文献,我国期刊发表的智慧图书馆论文的施引文献共8,554篇,期刊以我国学者发表为主,语种为中文㊂施引文献发表最多的期刊为‘图书馆学刊“,共刊载施引文献435篇,占国内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5.08%,其次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共刊载施引论文350篇;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共2,169篇,语种包含英语㊁德语以及法语等㊂施引文献多数发表在SCIENTOMETRICS ,共刊载施引文献86篇,占国外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3.96%;E-LECTRONIC LIBRARY 共刊载施引论文60篇,位居第二位㊂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受语言的限制,收录和传播范围小,审稿周期长㊂同时,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多数发表于普通刊物,表明该领域国外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整体高于我国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㊂2.5.2㊀施引文献地域分布分析㊂施引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是衡量文献传播范围的重要指标[13]㊂笔者选取样本数据中排名前二十的高被引论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施引文献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详见图3和下页图4㊂中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国内高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对国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关注度较高㊂国外该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受到各国关注,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国㊁加拿大㊁德国和法国,施引作者分布国家之间形成一定的合作网络㊂我国与其他国家尚未形成合作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使图3㊀国内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7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㊀图4㊀国外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该领域的发展受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论文传播㊂语言障碍使国内外期刊产出论文传播范围不同,国外期刊多以英语发表为主,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㊂3㊀结语㊀㊀首先,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㊁下载量以及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国外期刊,说明发表该领域期刊的传播率相对高于国外期刊㊂发表在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的论文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知识的交流有促进作用,但语言障碍使传播范围较为狭窄㊂其次,图书馆领域期刊的传播能力逐渐增强㊂在融媒体时代,期刊努力通过传播平台转型升级[14],如:增加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Twitter 和Facebook 等新媒体传播媒介㊂再次,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其质量和传播范围均落后于国外㊂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增加长英文摘要或双语发表的形式减少语言对传播力造成的不利影响,或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抢占成果首发权奠定基础㊂最后,科研人员应响应国家号召,将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破除 SCI 论文至上 的观念,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期刊,同时加强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㊂参考文献:[1]㊀王洋.201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从求数量到重质量评价指标变化显著[EB /OL ].[2020-06-02].http :// /shuju /2019-11/20/content_5453698.htm.[2]㊀李佩.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EB /OL ].[2020-06-04].http :// /srcsite /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3]㊀李立睿.人工智能视角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发展:基于英国‘人工智能:未来决策的机遇与影响“报告的解析[J ].图书与情报,2017(6):30-36.[4]㊀王璇,王晓文,沈思.国内外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 研究的知识网络及演化态势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5):77-82.[5]㊀李一新,黄案敏.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图书馆学刊,2017(10):124-130.[6]㊀贾丽萍.我国图书馆机器人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导刊,2018(11):55-61.[7]㊀杨九龙,阳玉堃,徐碧涵.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与路途展望[J ].图书情报工作,2019(4):32-38.[8]㊀柳益君,李仁璞,罗烨,等.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模式[J ].图书馆学研究,2018(10):61-65.[9]㊀王思茗,魏玉梅,孙熊兰,等.学科交叉对领域知识研究的影响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19(4):26-33.[10]㊀李杰.Citespace 中文指南[EB /OL ].[2020-06-02].ht-tp // /blog -554179-1066981.html.[11]㊀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43.[12]㊀陈升,唐云,何增华.基于Citespace 的精准扶贫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7):226-233.[13]㊀邱均平,余厚强.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4-12.[14]㊀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467-474.(编校:周雪芹)8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光明日报 11月20日作者:曹建文◆量化的学术评价方式,曾对推动学术发展起过重大历史性作用,但目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重量轻质现象,量化评价方式正在成为学术浮夸的“催化剂”。

◆虽然目前我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论文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应确保学术评价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重视同行评议,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

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卫东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推进量化考核,在这一考核体系下,学者的研究成果被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表面上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合理甚至公平的学术评价机制;但事实上,这样做是把复杂的智力劳动简化为单一的机器生产,抹杀了个人创造潜能的多样性。

曹卫东认为,这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术界出现畸形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着学术的繁荣发展。

当务之急要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营造自由、自信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宽容的社会氛围。

该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同时也使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这一话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以量化考核为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到底需不需要改革?如果需要,应该怎样改才符合学术运行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就这些问题,十多位专家发表了意见。

目前论文数量多寡与职称、经费、升迁紧密相联从今年年初北京大学中文系试点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引发热烈讨论,到10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论文数量规定影响学术创新”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再到日前曹卫东教授“积极寻求学术评价的制度创新,尽快驱除数字化的幽灵”的呼吁引发学界认同,与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相关的任何信息几乎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显然,许多人认同这些做法和提法,反映了他们一定程度上对目前过度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200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

本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国内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国际部分的统计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ISTP)以及《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国内部分的统计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目前收录中国1800余种中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目 录第一部分: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的表现 (1)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3)第三部分:表现不俗的中国论文 (21)第四部分: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25)第五部分:专利产出相关统计 (31)第六部分:各类机构产出论文与影响 (36)第七部分: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和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66)第八部分:中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 (70)第九部分: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 (73)结束语 (75)附件1:2008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附件2: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附件3: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附件4:2008年Nature、Science、Cell收录中国论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 第一部分: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的表现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统计,2008年,我国内地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9.23万篇,其中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为1.06万篇,占论文总数的11.5%。

若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则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即其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

2008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中,80%由高等学校贡献,近19%产自研究院所。

其中化学、物理、数学、电子通讯与自动化、生物等五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最多。

但是,化工、食品科学、力学、农学和能源科学等五个学科产出的表现不俗的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较高。

2008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主要来自北京(22%),上海(12%),江苏(8%),浙江(6%),辽宁(5%)。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影响力上升,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在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提升了1位。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次,比上一年度统计的4.6次又有提高。

过去十年间我国材料科学产出的论文占世界该学科论文的17.4%,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3位。

2008年当年被引次数大于100次的论文有7篇,最高被引数是220次,均属于物理学科。

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2008年我国作者在国内1868种中国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7.20万篇,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9%。

在国内发表科技论文较多的地区依次是:北京、江苏、广东、上海、陕西。

相对于各省投入的研发经费,产出论文和专利数量较大的省份是:湖南、甘肃、重庆、湖北、黑龙江。

- 1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 2 - 2008年发表国内科技论文较多的学科依次是:临床医学、农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基础医学。

2008年被引用较多的国内科技论文分布在如下学科:临床医学、农学、地学、生物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本统计报告的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

自2005年起,我们增加了对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一般认为SCI数据库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 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工程科学研究领域;ISTP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会议文献的80-90%,对于期刊论文是一个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MEDLINE收录文献则反映了全球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SSCI收录论文覆盖社会科学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对SS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也是很有意义的。

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以SCI数据库统计,200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3.74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3.4%。

2008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1.67万篇,占世界份额的9.8%,排在世界第2位。

其中中国内地产出9.55万篇,比2007年增加了7.2%,占世界总数的6.6%,所占份额比2007年减少了0.4个百分点。

如仅按中国内地科技论文数排序,则排在世界第4位,比2007年前进1位。

论文数排在中国内地之前的国家为:美国、英国、德国。

- 3 -中国- 4 -2.篇,统计距。

时世界以S按平10次国科技论文统计S中国科技论1999年至排在世界计时提升了时间段 19界排位SCI 数据库统在1999-2平均每篇论次的国家有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计结果2009SCI 收录中国论文的国际至2009年(界第5位;论1位。

平均我国各994-2004 118统计 2009年间发论文被引用次有8个。

000000000000199920国内地科技论际被引用情况(截至2009论文共被引均每篇论文各十年段科技1995-200514发表科技论次数排序,我00020012论文数占世界比例论文占世界论况 年8月)我引用340万次文被引用5.2论文被引用次1996-200613论文累计超过我国排在第200220032论文总数比例我国科技人次,排在世2次,与世次数世界排位1997-20013过20万篇以第12位。

每20042005例的变化趋势人员共发表论世界第9位,世界平均值位变化71998-2010以上的国家每篇论文被引20062007论文64.97,比上一年10.06还有008 1999-29家共有14个引用次数大万年度有差2009个,大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 5 -1999-2009年间发表科技论文数20万篇以上的国家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家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 论文篇数 被引用 次数 排序 次数 世界排位美国 15.02 1 2,974,344 44,669,056 1 荷兰 14.47 2 236,344 3,419,657 8 英国 12.58 3 841,654 11,517,372 2 加拿大 12.33 4 424,562 5,233,211 6 德国 12.28 5 766,1629,406,8413 法国 11.5 6 548,046 6,304,141 5 澳大利亚 11.09 7 276,622 3,067,686 10 意大利 10.95 8 403,588 4,417,871 7 日本 9.64 9 788,650 7,602,742 4 西班牙 9.63 10 305,4302,942,42511 韩国 6.38 11 237,652 1,515,555 15 中国 5.24 12 649,689 3,404,466 9 印度 5.08 13 253,520 1,288,057 17 俄罗斯4.3914273,1891,199,53819以SCI 数据库统计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于2003-2007年发表的论文在2008年被引用论文数量增加到94856篇 (2002-2006年发表论文在2007年被引78852篇),被引用次数由216057次增加到279635次,增长率分别为20.3%和29.4%。

3. 《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EI 数据库2008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39.68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第2名美国5.42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内地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以此数据排名,也排在世界第1位。

中国- 6 -4.200数的世界国科位,研工通信地学国科技论文统计《科学技术ISTP 数据8年共收录其中来自的11.5%,比界平均水平我国科技科技会议论第1位为中国国际工作者正越2008年我信与自动控学,数学,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计结果2009EI 收录中国术会议录》(据库2008年录了中国作者中国内地的比2006年增平。

技人员共参加论文的世界排美国。

际科技会议论越来越多地参我国科技人控制,计算技化学。

19992000国内地科技论ISTP)收录年收录世界重者论文648的论文5929增长了1.9加了在81个排位2006年论文的增长参与到世界员发表国际技术,材料科02001200论文数占世界比例论文占世界论录中国论文重要会议论824篇,占世99篇,比2个百分点。

个国家(地年进入世界长说明我国国界科学研究的际会议论文科学,管理02200320例文总数比例的文情况 论文数量比世界的12.2007年增长。

我国的国地区)召开的界第二位,2国际科技交的各个领域数最多的1理学,环境科00420052的变化趋势2007年增5%,排在世长了37.5%,国际会议论文的2501个国2008年继续交流的范围正域中去。

10个学科分科学,物理20062007加了50.3%世界第2位,占全世界文增长率低国际会议。

续保持在第正在扩大,分别是:电,土木建筑%。

位。

界总低于我第2科电子筑,5.会议比上与2日本234567中国际科技论按2008议上的论文上一年增长2007年相同本。

年度 比例% 位次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9024681012百分比中国内地国际论文总数年SCI、EI、共27.1万长了1.7个百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