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中的陷阱”19张
中考化学常错考点
中考化学常常被忽视的30个丢分点
下面是历年中考化学考试中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
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做出标记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
等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主要气体、沉淀符号。
3、别忽视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
4、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要不要写了。
如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
5、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分子式,要求写分子式却写名称。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看不清楚。
6、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氮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
7、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
8、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9、。
备战2025年中考化学考试(全国)易错类型01空气和氧气“五大”陷阱(解析版)
易错类型01空气和氧气“五大”陷阱目录」、易错知识梳理,二、易错陷阱(五大陷阱),易错陷阱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易错点易错陷阱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易错点j易错陷阱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易错点4:制取氧气中易错点j易错陷阱易错陷阱5:催化剂易错点、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I三1.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o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
2.稀有气体是氮气(He)、氧气(Ne)、氧气(Ar)等的总称,因此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
3.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是光子激发,属于物理变化。
4.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是会引起温室效应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误差分析:①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a.红磷的量不足;b.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漏气。
②实验结果偏大的可能原因:a.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人集气瓶的速度较慢;b.弹簧夹未夹紧。
(3)实验室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其原因是木炭燃烧会产生气体,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
6.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氧和固态氧是蓝色的7.水中生物可以存活下来,说明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8.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
9.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10.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均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12.高镒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而不是防止加热时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中考化学 试题中的八大“陷阱”
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八大“陷阱”一、概念混淆例1. 下列物质俗名、化学名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干冰 二氧化碳 CO 2B. 胆矾 硫酸铜 CuSO 4C. 食醋 醋酸 CH 3COOHD. 盐酸 氯化氢 HCl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把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粉末、溶液与溶质等混淆起来,那些概念不清的同学往往在这里会出现错误。
本题答案为A 。
二、条件多余例2. 用氢气还原CuO a g ,当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使其在氢气流中冷却,称取残留固体质量为b g ,得到水为c g ,共用去氢气d g ,此时被还原的CuO 的质量为( )A. (a -b )gB. 40d gC. 40c/9gD. a g分析:本题条件很多,但所给数据中,只有得到的c g 水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参加化学反应生成的。
其实本题只需抓住由CuO 反应生成Cu 要失去氧元素,而由氢气反应生成水要得到氧元素,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得、失氧必然会相等去解题就可以了。
设被还原的CuO 的质量为xx cg ·×·×1680100%1618100% x =40c/9g选C 。
三、隐含条件例3. 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加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铁片,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铜,不可能有铁B. 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分析:本题隐含了一个化学反应,即Fe +CuSO 4=FeSO 4+Cu ,且该反应比铁与H 2SO 4反应更易进行。
根据题给信息,滤液中放入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无H 2SO 4和CuSO 4,由此推断滤液中一定有FeSO 4,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至于铁粉无剩余不能确定。
中考化学“陷阱”题归类解析
中考化学“陷阱”题归类解析中考命题者常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现归类分析如下: 1. 隐含于物质性质中例1.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最少的是( ) A. M gCO 3(块状) B. CaCO 3(块状) C. Na CO 23(粉末) D. NaHCO 3(粉末)解析:块状C a C O 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 4,附着在CaCO 3的表面,CaCO 3与稀硫酸不能继续反应,导致产生较少的CO 2。
答案为B 。
2. 隐含于化学实验中例2.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1)Fe H Cu H SOCuO 242−→−−−→−(2)CuO CuSO Cu H SO Fe 244−→−−−→−若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验过程中这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 A. Fe B. CuO C. H SO 24 D. Fe CuO H SO 、、24 解析:H 2还原CuO 时,实验中所消耗H 2的质量大于理论上所需H 2的质量,而H 2是由Fe 和H SO 24反应制得,故途径(1)比理论上要消耗较多的Fe 和H SO 24。
答案为B 。
3. 隐含于化学图象或图示中例3. 红磷在耐高温的敞口容器中燃烧,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固体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解析:考查固体物质总质量变化而不是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红磷燃烧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物质总质量先增大,当红磷全部反应后,固体物质总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为C 。
例4. 下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其实质的是( )A. H Cl HCl 222+=B. N H NH 22332+=C. 2222CO O CO +=D. 22222H O H O +=解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
初三理科作业中的常见陷阱
初三理科作业中的常见陷阱
初三理科作业中,许多学生常常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这些陷阱,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作业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就是公式应用错误。
很多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会直接套用公式,而忽略了题目中的特殊条件。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没有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很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并在应用公式之前进行详细的检查。
物理作业中的另一个陷阱是对概念的模糊理解。
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概念的结合,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晰,就容易在解题时出现偏差。
例如,学生可能对力和质量的关系不够明确,从而在应用牛顿定律时出现问题。
要避免这一陷阱,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并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掌握。
化学作业中,常见的陷阱是对化学反应的误解。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平,而许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
例如,在配平反应方程时,常常会出
现忽略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情况,导致方程不平衡。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在写出化学方程式之后,再次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数量,确保配平正确。
在解决这些陷阱时,注意细节和理解是关键。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学生能够逐步克服这些常见的陷阱,从而提高自己的理科作业水平和考试成绩。
高中化学选择题与大题中的“陷阱”
高中化学选择题与大题中的“陷阱”今天要给大家晒晒化学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那些“坑”,要抓住关键词,不要再以身犯险,填坑无穷尽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高中化学选择题与大题中的“陷阱”选择题中的“坑”⊙过量还是少量⊙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是”⊙排序时,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还要特别注意:1.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①水:常温下是液态;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
22.4L.mol-1的适用条件。
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
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2.离子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方程式正误:①看电荷是否守恒;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④看原子是否守恒;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解答题中的“坑”⊙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写全⊙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还需特别注意:1.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试题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一、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1.氢氧化钠的吸水潮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才是化学变化。
反响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
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响,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其反响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常见陷阱】①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减小。
注意: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溶液质量增加。
②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
注意:常温下NaOH能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响,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
二、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分析】我们只要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就能知道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但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白色固体且都易溶于水,一般不通过物理方法进展鉴别。
【方法】1.加酸,如稀盐酸现象: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碱,如Ca〔OH〕2溶液或者Ba〔OH〕2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Ca〔OH〕2+ Na2CO3=CaCO3↓+2NaOH; Ba〔OH〕2+ Na2CO3=BaCO3↓+2NaOH。
3.加盐,如CaCl2或者Ca〔NO3〕2溶液、BaCl2或者Ba〔NO3〕2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CO3+ CaCl2 =CaCO3↓+2NaCl或者Na2CO3+ Ca〔NO3〕2 =CaCO3↓+2NaNO3;Na2CO3+ BaCl2 =BaCO3↓+2NaCl或者Na2CO3+ Ba〔NO3〕2 =BaCO3↓+2NaNO3。
【常见陷阱】①直接参加无色酚酞,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就说氢氧化钠变质。
注意: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就说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注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响,后与碳酸钠反响,少量的稀盐酸可能先与氢氧化钠反响了,所以看不到气泡。
20个初中化学陷阱!
初中化学“陷阱”!1.发光发热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
如白炽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
如自行车轮胎爆炸、违章操作时蒸汽锅炉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3.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不一定。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不一定。
如食用油脂里加入约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酸败,这里的没食子酸正丙酯减慢了食用油变质的速率。
5.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不一定。
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和臭氧两种不同的单质。
6.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
不一定。
如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
7.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不一定。
如金属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的。
8.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不一定。
如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9.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不一定。
如Na+和F-不是同种元素。
10.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
不一定。
如氢离子、铵根离子等不是金属离子。
11.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一定写在左边。
不一定。
如NH3中的氮元素为-3价。
12.通入二氧化碳后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石灰水。
不一定。
如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13.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不一定。
如铜锌合金是混合物。
14.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不一定。
如KC1O3不是氧化物。
15.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一定发生爆炸?不一定。
达不到爆炸极限就不会爆炸。
16.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4个。
不一定。
如氢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17.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不一定。
如A1C13为共价化合物。
18.二氧化碳一定不支持燃烧。
不一定。
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9.能使燃烧的木条火焰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不一定。
如氮气也不支持木条燃烧。
20.溶液一定是液态的,并且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化学复习中的常见陷阱
化学复习中的常见陷阱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复习化学常常会遇到各种陷阱。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识别和克服这些常见陷阱,确保他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概念混淆陷阱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非常相似的词汇,容易混淆。
比如,酸性溶液和酸性盐溶液,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
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需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酸性溶液是指溶液中含有酸性物质,使其呈现酸性性质,如酸性pH值。
而酸性盐溶液是指溶液中含有酸性盐,其中酸性盐是由酸的某部分质子被金属或氢离子取代形成的盐。
碳酸盐是由碳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盐,而碳酸氢盐是由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形成的盐。
当遇到这些概念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或问题,确定具体所指的概念,不要轻易混淆或套用错误的定义。
二、公式运用陷阱在化学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然而,在复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公式运用不当的陷阱。
首先,我们要正确记忆和理解各种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方程式应该是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
复习时,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个正确的方程式,然后才能应用到实际题目中。
其次,在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时,要严格按照摩尔比例进行。
例如,当计算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的摩尔比例时,正确的方程式是2H2O → 2H2 + O2。
按照化学计量法则,1个摩尔的水能够生成2个摩尔的氢气和0.5个摩尔的氧气。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摩尔比例,很容易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和条件,再正确运用相应的公式,严格按照摩尔比例进行计算。
三、实验操作陷阱在化学实验中,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复习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实验操作的常见陷阱。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操作要求。
不要急于忽略细节或跳过某些关键步骤,这样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其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初中化学易错点实例分析与各题型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易错点实例分析与各题型答题技巧期末试卷中考化学易错点一:走进化学实验易错点: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与加热,同学们在操作时往往顾及不全,导致操作时失误较多。
【例1】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此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添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解析】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是学生的易错题。
对天平有两个主要操作,一是称量末知质量的药品,一般是调节平衡后,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平衡;二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一般是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天平右盘加上所需的砝码,将游码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加减药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本题是要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所称的质量就不是10.5g了,所以B、D是错误的;平衡螺母的调节是在称量前调节的,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故D错。
中考化学易错点二:质量守恒定律易错点: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答案:B中考化学易错点三:原子的结构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中考化学总复习 化学中常见的错误课件
B.CH3COONa
D.Na2CO3
4.性质固定化引发错误
例5 在下列四种(sìzhǒnɡ)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
,能产生气体的是
A.3%H2O2溶液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KClO3溶液 D.1mol·L-1盐酸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5.直观错觉引起失误 例6 A、B、C、D都是含碳、氢、氧的单官能团化合物,A水 解得B和C,B氧化可以得到C或D,D氧化也得到C,若M(x)表示x 的摩尔质量,则下式中正确的是
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B.25%
C.30%
D.35%
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⑹巧用排除法 例25 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róngyè)1L(ρ=1.06g·cm-3 )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改变了1%时停止电
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量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1:3
B.3:1
C.1:4
D.1: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⑾巧用奇偶法 例30 若短周期中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为2:3的常见化合物
,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
A.1 B.3 C.5 D.6
⑿巧用等效法
例31 在一真空容器中盛有nmolPCl5,在200OC时发生如下反
例17 两种有机物,无论(wúlùn)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
的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也不变,不符合这一条
件的两种有机物是
A. HCHO和C4H8O2 C. C2H4和C2H4O
B. C7H8和C3H8O3 D. C8H8和C4H8O3
中考化学坑人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坑人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性质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它是一种高度易燃的气体。
当氧气浓度超过21%时,会加强燃烧物的燃烧速度,增加火灾的危险性。
2. 硫磺硫磺是一种黄色固体,它有一种类似火药的燃烧特性,当硫磺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引起剧烈的燃烧反应,并放出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3. 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它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
氢气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一旦点燃会产生强烈的爆炸。
二、化学反应的特性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但是有时候这种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溶液急剧升温,甚至产生烫伤的危险。
2. 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但是它的分子结构很不稳定,经常会自发性地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大量的气体。
如果存放不当,一旦遇到热源或火焰,就会引发爆炸。
3. 金属与水反应大部分金属与水反应时会产生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但有些金属,比如钠、钾等,在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导致水溅出并可能引发火灾。
三、化学实验的安全1. 盲目混合试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有时候会盲目混合试剂,导致试剂溶液的浓度过高,产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的危险。
2. 无防护实验在进行一些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挥发性的化学实验时,没有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3. 不慎泼洒试剂在使用一些有毒的液体试剂时,如果不小心泼洒到皮肤上,可能会引起灼伤或中毒。
四、化学知识的运用1. 清洗工具在实验室中,不要把化学试剂直接倒入水中清洗玻璃仪器,因为有些试剂可能会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或爆炸。
2. 错误使用试剂有时候由于试剂的颜色相似,会导致误用试剂,引发不良后果。
比如把有机试剂当作一般试剂使用,可能导致物质挥发或产生有毒物质。
结语以上就是中考化学中一些坑人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避免在实验中出现不可挽回的危险。
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十类“陷阱”
Fe 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十类“陷阱”一、 情境陌生 浸有氯化钠溶液 载玻片 1、 如付图所示:把一条红色石蕊试纸(将试纸浸在钠溶液浸湿,贴在载玻片上,在6连上一段细碳棒(或铅笔芯)请看信息:NaCl + H 2O →NaOH + Cl 2↑+ H 2↑,NaOH 可使紫色石蕊变蓝并且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Cl 2具有漂白作用,可使有色物质褪色。
请你回答:(1)阳极产生的物质是 ,产生白字的原因是 。
(2)阴极附近有 溶液,你判断的依据是 。
(3)你认为阴极产生的气体是 ,如何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2、金属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2↑+4H 2O工业上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成稀硝酸再与铜反应。
试简答:(1)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的原因:(2)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的最适宜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铁与稀硝酸的反应皆为放热反应且生成物中一定有硝酸铁与水生成,另外还有一种还原产物视具体情况而定。
铁在热的稀硝酸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 2O,而在冷的稀硝酸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 ,但溶液更稀时,其主要还原产物是NH 4+。
请分析下图,3+2+)(1)假设在任一气体产生的曲线段内只有一种还原产物,试配平由b 点到c 点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 HNO 3 = Fe(NO 3)3 +_______________ + H 2O(2)o 点到a 点的还原产物应为________________(3)a 点到b 点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到d 点时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2019中考化学试卷答卷误区及应对策略精品教育.doc
中考化学试卷答卷误区及应对策略中考化学试卷共分为五个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基础实验题、计算题、化学探究题。
不同的题型在答题的时候往往答题方法是不同的。
但是很多考生在进行答卷的时候并没有根据题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从而导致了整个卷面分数不到。
今天查字典就来和大家谈谈同学们在做大中考化学试卷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1、麻痹大意、贪快求速,容易忽视选择的正误要求或限制性要求,造成不必要的非智力性失分;2、过分注重卷面整洁,较难题的选择缺乏理性和复查的依据;3、答案栏中反复涂改,字母书写不规范或辨认不清。
考生可参考的应对策略有:1、适当放慢选择速度,仔细认定选择的正误的要求(即看清选“对”还是选“错”),在限制性字语下加重点标记或将其圈出;2、按是非题的做法逐一判断选项的正误,然后将唯一的“对”或“错”填在括号中;若有两项同时判“对”或“错”的,则一定要选更“对”或更“错”的!这是用筛选法复查单项题的有效手段;若遇到推理型或计算型选择时,一定要将必要的推理或计算过程简写在题目旁边,复查便有根有据;3、对选择题而言,卷面唯一要求整洁的地方就是答案栏,在复查后,将括号内的字母工整抄写相应的题号下,切忌反复涂改或填在答案栏外。
二、填空题(含简答题、推断题等)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1、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及化学专用术语的书写出错或不完整。
2、审题不细,答非所问或开放性程度不够。
3、表述不够简洁,或罗嗦冗长,或词不达意。
4、图形中隐含的信息不能破解,张冠李戴。
5、可能性推断时,漏填或错填相应成分。
6、框图(空白)推断时,找不到突破口(或题眼)而乱猜。
考生可参考的应对的策略:1、书写化学符号中易出错的是离子符号中所带电荷数值与种类,可用与化合价相比照的方法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容易遗漏的是反应条件和标错箭头,重点要查“写、连、配、等、标”五个环节是否出错。
备战2017中考:中考化学答题中最易失分的问题
备战2017中考:中考化学答题中最易失分的问题每次小考之后,都有部分同学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而懊丧、遗憾。
只有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下面笔者就同学们在平时小考中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原因谈谈几点看法,以便帮助同学们加以避免。
一、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同学们在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时,常使用错别字,造成表达意思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而丢分。
例如:将“水槽”写成“水糟”,“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或“长径漏斗”或“长颈露斗”,“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置换反应”写成“置换反映”或“质换反应”等等。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看书不仔细,对字词的书写不细心。
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书写工整,养成潦草的习惯,从而使阅卷老师对考生所答内容分辨不清,作为错误处理而失分。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清楚的好习惯,避免再次产生遗憾。
二、粗心大意、思维定势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出错丢分。
例如,有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选错误的选项,而部分同学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平时练习时多数选择题要求选正确结果),错选了正确的结论而失分。
再如,推断题中,要求同学们写物质的名称时,却写成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要求写化学式时,却写了物质的名称。
可见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
三、答题不规范或表达混乱1、很多同学答题不规范,包括:(1)书写不规范。
如填选择题答案时,把“D”写成“O”;将写成等;(2)计算题解题步骤不完整,如没有解设过程或解后没有简要的写出答等。
2、表达混乱。
有些同学答卷时,虽然意思正确,但表述不准确,最常见的毛病是混淆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如回答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时,错误叙述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金属铜”;回答镁燃烧现象时,错误叙述为“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再有,有的同学解答计算题时,虽然结果正确,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遗漏反应条件或计算出的结果没有带单位或单位不统一;还有的同学答题没有次序,版面设计不合理,计算过程混乱等,虽然求出了正确结果,但也不能得全分。
专练02(易错避坑选择40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解析版)
中考复习考点必杀200题专练02(易错避坑选择40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D【详解】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变化,比如灯泡通电发光,A错误,不符合题意;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CO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错误,不符合题意;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价,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很多,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2.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身边的化学物质B.物质构成的奥秘①洗洁精洗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②牛奶可以补钙指的是补充钙元素③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化学反应的现象D.物质的变化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会放出能量③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①洗洁精清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②牛奶补钙指补充钙元素;③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PM2.5。
A正确;B、①元素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能保持物理性质,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
甲组: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乙组: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如右图)。其中 乙 组的测量方法不合理,理由
是 CO2能溶于水,乙组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
。
(2)验证鳔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提供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
供实验使用)。
验证O2
验证 CO2
方法
III . 实 验 反 思 : 两 套 实 验 装 置 中 都 用 到 了 NaOH 溶 液 , 你 猜 测 其 作 用 可 能 是 吸收二氧化氮,防止大气污染 。
练习2: 鳔是鱼体密度的调节器官。已知某种深水鱼 鳔内氧气体积分数约占22%,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两组同学对这种鱼鳔内气体进行探究。
•
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 种是以 湘西生 活为题 材,一 种是以 都市生 活为题 材,前 者通过 描写湘 西人原 始、自 然的生 命形式 ,赞美 人性美 ;后者 通过都 市生活 的腐化 堕落, 揭示都 市自然 人性的 丧失。
,
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则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②实验中共消耗稀硫酸 20mL,根据所测数据求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1.32g,则进入量气管的
气体体积为 690mL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9% 。(实验条件下 CO2 密度为 1.97g/L)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Ⅵ.有人说“加热碱式碳酸镁最后阶段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是真的吗?
另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镁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 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①0 至 t1℃过程中固体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18(y+z)
36.4
16
x+y= 40
13.2
=0.4
16
13.2
7.2
∴x:y:z=0.3:0.1:0.3 =3:1:3
x= 44 =0.3
y+z=
7.2 18
=0.4
∴化学式为3MgCO3·Mg(OH)2·3H2O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 6
种元素(填数字)。
(2)称取 5.0 g 味精配制成 50 g 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B
。(填字母)
A.10 mL B.50 mL C.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 → 1 → 4 → 3 。 (填序号)
步骤 3:用止水夹夹紧装置 A 和装置 B 间胶皮管,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步骤 4:称量装置 B 的质量为 199.2g。
(1)装置 B 中物质为 浓硫酸 ,装置 C 的作用为防止右边空气进入B中 。判断样品完全
反应的方法:当观察到装置 B 中
无气泡出现 时
,则样品已完全反应。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将一根点燃的小木条伸入一集 气瓶中
向另一瓶中滴加澄清石灰 水,振荡
现象与结论
小木条继续燃烧 有O2 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
三、常见实验探究题数据处理中的“陷阱”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Ⅰ.研究其分解产物
(1)取样高温灼烧,检测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固体,由此推断生
A.90.2g
B.92.0g
C.1.8g
D.9.8g
练习 1:.潜艇里常使用一种化合物,将 CO2 转化为 O2 同时生成 Na2CO3,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 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A.一定含有 Na、C、O
B.一定含有 Na、C
C.一定含有 Na、O
D.一定含有 Na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 58.5, AgCl 143.5)
练习 4: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
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 18℃、标准大气压的
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方案回答有关问
100
90
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练 习 3 : 味 精 是 常 用 的 调 味 品 , 它 的 鲜 味 来 自 于 其 中 的 主 要 成 分 “ 谷 氨 酸 钠 ”( 化 学 式 是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 列问题:
(4)为测定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② 分 析 图 像 数 据 判 定 该 说 法 是 假的 是 最后一阶段从(48.9%-44%)减少的质量为
36.4×4.9%=1.8g,不是二氧化碳13.2g.
未达到它的分解温度
。
( 填 “ 真 的 ” 或 “ 假 的 ”), 判 定 理 由
。
练 习 3 : 味 精 是 常 用 的 调 味 品 , 它 的 鲜 味 来 自 于 其 中 的 主 要 成 分 “ 谷 氨 酸 钠 ”( 化 学 式 是
80
实验 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
70
60
有 100mL 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 50 s 记录一次温
50
度,得图 1 中曲线 a;
40
30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 100 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
20 10
上实验,得图 1 中曲线 b;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
。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⑵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 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 认 为 这 一 结 论 是 否 正 确 ? 不正确 ( 填 “ 正 确 ” 或 “ 不 正 确 ), 理 由 是 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吸热,使木条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xMgCO3·yMg(OH)2·zH2O =△ (x+y)MgO + xCO2 ↑+ (y+z)H2O
40(x+y) 44x
。
③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
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
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经精确测定 AgCl 沉淀质量为 2.87 g,则该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23.4% 。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⑴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是
△
4HNO3=4NO2↑+2H2O+O2↑
个数成正比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⑷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 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
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 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和空气中差不多,不足。以支持小木条复燃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的温度最高大约是 60℃ 。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
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A 。
A.2.4 g 镁粉、7.30 g NaCl 和 28 g 铁粉
B.2.4 g 镁条、7.30 g NaCl 和 28 g 铁粉
C.2.4 g 镁粉、8.76 g NaCl 和 28 g 铁粉
△
是
2Cu(NO3)2 = 2CuO + 4NO2↑ + O2↑
。
二、常见填空题中的“陷阱”
资料在线: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分子 例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例 3: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 xMgCO3·yMg(OH)2·zH2O 表示。
Ⅲ.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设计如上图二装置,并按下述步骤操作。
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 36.4g 样品置于试管中,称量装置 B 的质量为 192g。
步骤 2:加热装置 A 直至样品完全反应。
D.2.4 g 镁条、8.76 g NaCl 和 28 g 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