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潜规则——陷阱重重的家电维修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潜规则——陷阱重重的家电维修业
揭秘潜规则——陷阱重重的家电维修业
近日,消费者余女士反映,她家的燃气热水器坏了,维修工反反复复修了四五次,每次都会收取几十元至上百元的维修费。刚修好时机器运转正常,可使用一个星期左右,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她怀疑维修工故意“预留”故障,以增加维修次数赚取维修费。
在对家电维修行业进行深入了解调查后,记者发现,家电维修业的潜规则真不少,“没病小修”、“小病大修”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更有甚者还玩起了“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的把戏。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让消费者在这些潜规则面前完全处于劣势,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重重陷阱之中。
没病小修小病大修
在网上,一则名为“业内人士自爆家电维修内幕”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曾长期从事某品牌家电维修的赵伟(化名)在帖子中透露:“很多厂家,甚至一些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中心都是外包出去的,由个人或公司承包。这些售后服务中心和生产企业之间签有委托维修协议。在这种外包维修服务的模式下,如果家电尚处于‘三包’期,这时的维修行为一般比较正规,承包维修商也会认真完成维修,维修费用由厂家直接支付给维修商。一旦超过‘三包’期限,维修费则由消费者直接支付给维修商,这时的维修可就大有讲究了。”
“没病小修”、“小病大修”是家电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这一招主要就是把家电说得毛病百出,或把小毛病说成大故障,借机牟利。比如电视机没声没影了,本来只需几角钱换个保险丝就可解决问题,却被维修工说成是某个主要部件坏了,需要换新的,收取客户几百元;比如空调电容器坏了,维修成本只有100多元,但维修工仔细“检查”一番后,却说是压缩机坏了,从而收了用户2800多元钱;电视机用久了,一些焊接部位松动,本来只需补焊一下即可,但维修员却要求换主要部件,由此又多收了几百元……
对此,王先生可谓深有感触。不久前王先生的数码摄像机发生故障,当时他以为是机器部件损坏,便找到维修店。对方告诉他镜头有问题,收取了150元的维修费。但此后类似问题又出现,王先生上网发帖向网友咨询故障原因。“有网友告诉我,这主要是操作失误造成的,只要恢复出厂设置就可解决。照此一试,故障排除,根本不是什么镜头问题。”
曾从事某品牌空调维修长达6年的刘程伟(化名)在网上发帖坦言:对一台空调来说,真正的维修费超过120元就算很贵了。小毛病说成大问题,在整个行业内是普遍现象,进入这个行业不用多久,任何人都会知道。
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家电内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并不清楚,而他们对身穿厂家制服的“正规”售后服务人员又非常信任,一般不会表示怀疑,往往是维修工说什么就是什么,说怎么修
就怎么修。维修以后,也很少会有消费者将外壳打开核实维修结果,所以,维修工可以毫无顾忌地行使他们的瞒天过海之术。
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仔细回忆一下,你所接触过的家电维修,是不是都归因于“某个零件坏了”,最终都要更换新零件才恢复正常?
“所谓修理,其实就是换零件。”这句话在修理行业内,也是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连先生家的台式电脑突然黑屏,连先生赶紧将电脑搬到维修部进行检修。当时,维修人员说是显卡烧了,连先生随即花钱换了一块显卡,同时交了20元钱维修费。次日开机时,电脑再次“罢工”。这次,维修人员先是换了块显卡,但电脑依旧没反应,随后又换了一个叫做“管脚”的元件,电脑才算恢复工作,换“管脚”又花了20元钱。谁知,电脑搬回家后相同故障再次发生。于是,赶紧向精通电脑维修的朋友求援。“可能是电源有问题。”果然,朋友换过电源后,电脑恢复正常。在朋友的提醒下,连先生第三次来到维修店,退了更换的显卡,要回原显卡一试,电脑一切正常,“显卡没烧。”
无独有偶。刘先生家的空调出现问题,外机停止运转。经商家售后维修工检查后,说是压缩机坏了,需要更换压缩机,费用近2000元。更换后,刘先生留了一个心眼,将换下的压缩机留了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名维修师傅,并让他检查了一下。维修师傅将“坏掉”的压缩机重新安装,发现空调运转正常,压缩机根本没有坏。
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在维修时偷偷把人家电器上价格昂贵、质量很好、没有损坏的零件换下来,换上廉价的或从旧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挣笔维修费,而且还能弄到一些好零件牟利。而不知情的消费者只能被蒙在鼓里。
那么,换下来的配件又去了哪里呢?知情人士透露说,替换下来的配件有的修复后装到新机器上去了,有的则当作新品又换给了消费者,如此一来,维修商从中赚取的利润也就更大了。
暗渡陈仓“制造”故障
黄先生家的空调刚买了一年,第二年夏天再用时发现不制冷了,维修工检查后说要加氟。之后,维修工为空调加了氟并收取了80元的费用。之后,空调运转正常。第三年,空调又出现老问题。这次,黄先生找了另外一家维修部的维修工。“你家空调漏氟,需要加氟。”维修工说。“怎么会总是漏氟呢?”空调连续两年严重漏氟,黄先生倍感蹊跷。再三追问下,这名维修工才吐露实情:原来这台空调三番两次需要加氟,就是因为连接外机的铜管上一枚螺丝没有拧紧,造成漏氟。
虽然黄先生没法证实那颗螺丝到底是安装工和维修工故意不拧紧还是“意外”,但“暗渡陈仓,‘制造’故障”的确是家电维修行业的一条潜规则。
所谓“暗渡陈仓”,就是一些修理工在客户家里查出家电故障,却借口修起来很麻烦,要把家电搬到维修部慢慢修。然后趁客户不在现场,随意“制造”故障,修好后索要高额维修费。有的甚至还在家电上“预留”故障,让客户的家电越修毛病越多,而找到他就手到病除,不仅可以多收维修费,还能落下个技术高明的名声。
在网上,这种“暗渡陈仓,‘制造’问题,‘预留’故障”的潜规则被网友们评为“最损潜规则”。
收费没谱强制消费
只要维修过家电的人对“上门费”、“开机费”并不陌生。不管修还是不修,更不管能否修好,只要维修人员上门,就要收取“上门费”。一般燃气灶、热水器等小型家电,上门服务费为10元到20元。洗衣机等中型家电,上门费价格为40元至60元。
空调机等较大型家电,上门费为40元到150元不等。且上门费不计在修理费或零配件费当中。而所谓“开机费”就是只要打开家电外壳,看看究竟哪里出了故障。与“上门费”一样,不管消费者选择修还是不修,不管最后能否修好,开机费是一分钱不能少交的。
高女士的经历就颇有意思。高女士家中一台名牌冰箱莫名其妙坏了,立即打星级服务热线。上门的维修工经简单检查后告诉她,电路板坏了需要拉到维修店去修,约摸维修费两三百元。冰箱拉到维修店之后郭女士又接到电话,称冰箱压缩机坏了,维修至少要800元。郭女士说,早知是这个价钱她就不修了。而厂家则回应称,“如果您不修,我们现在就把机器送回来,不过您得支付上门维修及搬运费100元。”
漫天要价,收费没谱,还体现在一些维修工刚开始时虚报价格,然后在维修过程中通过种种名目进行提价。这一招多被一些小的维修点使用。
“我家修壁挂炉,打电话时对方只告诉我上门费为60元,具体的零件价格以维修人员带来的维修单为准。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说要换零件,拿出的价目表吓了我一跳,竟需要500元。但人家维修工已经来了,问题也检查出来了,上门费也必须要交了,即使觉得价格很贵,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选择吗?”在媒体工作的杨女士抱怨现在的家电维修价格不透明,有种“强制消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