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合集下载

解读特色小镇

解读特色小镇

解读特色小镇价值中国2016-08-14 19:30:14阅读(1850)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解读特色小镇一、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改革突出‘试验’。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

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政策突出“个性”,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需要资金引导,土地支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带动,加快建设;创新体制,激发活力;夯实责任,严格考核五项措施并举。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特色”。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需对“特色”的内涵和外延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什么是“特色”?从本义讲,“特色”是事物本身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即独有性、排他性。

城镇特色是由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定而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历史、人文、地理、交通、气候、产业等。

特色小镇的特色,与我们平常说的城镇特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同样有赖于其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区别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其侧重点在于产业特色、功能特色。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一、特色旅游小镇规划与建设现状(一)规划概况。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xx政发…xxxx‟xx号)精神,经严格筛选审批,省发改委于xxxx年6月公布了全省xxxx-xx年xx 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xx翁丁葫芦小镇(佤族)被列入xx省xx个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入选名单,规划布局为“一镇三寨”一翁丁小寨、葫芦小寨、勐来小寨x个片区,是一个跨区域的组合型特色小镇创建项目。

小镇发展定位为休闲旅游类,项目总规划面积为x平方公里,其中翁丁片区x平方公里、葫芦片区x平方公里、勐来片区0.5平方公里,预算总投资x亿元,建设期限xxxx-2020年。

目前,项目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通过省级审查,已经获得可行性报告的批复、环评行政许可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省政府已批复沧源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翁丁葫芦小镇(佤族)的建设用地已在预留范围内,正在按程序审批建设所需用地。

(二)建设现状。

项目于xxxx年x月开工建设,截止xx年x月,到位资金x亿元,其中:省财政划拨特色小镇创建启动资金x亿元,农发行沧源支行贷款资金x亿元,企业自等资金x亿元。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x亿元,其中:翁丁小寨完成投资x 亿元,勐来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葫芦小寨完成投资x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认识不够到位。

一方面,政策宣传不到位。

一些干部群众对创建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政策要求、建设时限、验收指标等方面的政策了解不透,甚至部分领导干部把创建特色小镇简单地等同于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县直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不够,主动服务,靠前指导不到位。

另一方面,群众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翁丁新寨仍然有部分群众不愿意搬迁,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二)建设规划不够完善。

项目顶层设计不到位,部分设施规划存在缺陷,项目规划与创建指标不对应。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特色小镇的建设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特色小镇的建设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特色小镇的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特色小镇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建设热点。

这种建设方式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加强生态建设,通过各种措施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区。

一、生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方式,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小镇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化等方面都会采用生态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小镇内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生活,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生态特色小镇也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文化层次和精神层次。

3.推进城乡融合。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联动。

小镇内的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可以推动当地农民转型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生态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生态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特色小镇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态环境重视。

除了做好绿化、水体系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应该科学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推广全民节约、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

2.建筑布局和设计。

在生态特色小镇建设中,建筑布局和设计应该体现环保和美学相结合。

比如,规划绿色景观,建筑物采用自然材料,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取得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应该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生态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注重环境保护和建筑设计,同时还要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生活设施完善、便利交通等方面的建设。

从民生需求出发,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互帮互助。

如出台鼓励善良行为奖励、组织居民文化等举措,增强居住区域的社区感和归属感。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外流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河北省开始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旨在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的小镇,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河北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其城市化进程势必对农村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匮乏、产业单一、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为了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特色小镇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特色小镇建设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深加工农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举措,特色小镇建设有望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也有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实现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路径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规划引导、产业融合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完善等多个方面。

在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规划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一揽子的规划措施,引导特色小镇建设方向,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推动小镇发展步伐。

在规划引导过程中,要充分调研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确保特色小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2.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建设要重点引导和扶持当地产业的发展,推动相互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特色小镇可以发挥当地的农产品优势,开发农业深加工产业,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要在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修复生态资源上下功夫,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要素的保护,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的小镇。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

N O N G CU N F A ZHA N农村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摘要:旅游特色小镇要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实行差异化建设道路,避免同质化的建设风貌。

因此,需突出地域特色、旅游产业特色,强化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

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问题剖析;路径;对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高永宏打造旅游风情小镇是全国旅游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重振乡镇经济的重要举措,但要如何挖掘、整理、利用乡镇的旅游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各地均在摸索过程中。

一、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剖析(一)空心化危机旅游特色小镇是旅游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的社区功能。

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立足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产业优势,使其互促共生、融合发展,将区域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特色小镇。

但在创建过程中出现三个普遍问题:一是有损历史文化原状,不够尊重历史史实,编造牵强附会的“伪故事”,编纂想当然的“伪历史”,兴建无中生有的“伪建筑”,对古建筑的修复未能做到修旧如旧;二是未有效护佑原生态,没有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人工痕迹较重,损坏了原汁原味风貌;三是搞大拆大建,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新颖、追求高端,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导致原居住地百姓怨声四起,造成旅游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空心化。

(二)特色化欠彰显顾名思义,旅游特色小镇应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以“泛旅游”产业模式统筹镇区和景区协同发展。

就扬州特色小镇建设而言,还有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扬州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繁多,比邻扬州城区及各县区的小镇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但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没有实现“旅游、历史、生态、文化、产业”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二是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研究背景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研究背景

特色小镇的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1 浙江情况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省较早遇到了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各方挑战。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浙江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政府通过“五水共治”、“节能减排”等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模式。

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已提前进入了新常态。

2014年浙江省发现其产业投资不断下降,每年200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里大多是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占比不高,且增幅仅在5%左右。

再加上浙江本身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底端,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因此,省政府着手特色小镇研究工作,以期推动产业有效投资和结构优化。

2015年特色小镇创建活动正式启动。

2016年,浙江省特色小镇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区域复杂严峻,浙江省已经到了寻求突破的新阶段。

浙江虽然综合实力领先全国,但一直受制于经济规模和地理条件:(1)相对于江苏,浙江没有广阔的平原,境内以山地为主,土地资源有限,其他资源同样匮乏,属于“地不大物不博”——多山的地形带来的交通不便,阻碍了南部县市的发展;而嘉湖地区虽为平原,但为了保证土地指标承担耕地红线,落后于环太湖的苏锡常地区。

(2)相对于广东,浙江的特大城市辐射作用不够强——杭州、宁波在创新、服务、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比起广州、深圳存在不少落差;浙江在与广东等省份的竞争过程中,一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

同样,在多年来转型升级过程中,浙江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产业体系上相对完备,“块状经济”造就了发达的“县域经济”,有“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城”等著名的专业市场。

(2)辖内的宁波舟山港是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也是全国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国际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有利于浙江经济贸易的发展。

(3)浙江藏富于民,浙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力量。

(4)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商经济呈现出新经济业态。

浙江省为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打出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特色小镇绝对是最为亮眼瞩目的动作。

工作研究: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工作研究: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特色小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是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要结合各地区的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力争把特色小镇建设成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

1.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做特做强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构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城镇大产业的格局,真正做到产业兴镇、特色立镇。

第一,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大城市周边具有区位优势的卫星城,要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产业转移,重点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的专业特色镇。

对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地域文化,围绕优势资源和历史文脉定位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成为连接农村与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中心型小城镇。

第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深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加强产业配套合作,打造“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销售配套服务”完整化的价值链条,扩大产业价值链中的利润空间,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地区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能力。

加强上下游资源交流,建立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产业链协同共赢。

第三,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体系,科学确定城镇核心区域,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管制、空间治理和空间考核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不断提升发展的绿色含量,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第四,打造开放经济微型样板。

实现特色小镇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推进产业经济、生态环境、交通网络、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特色小镇,并将其作为拓展对外开放影响力的新名片。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王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特色小镇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地政府、商业界和学术界等的广泛关注。

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学术界也掀起一阵特色小镇研究热潮。

本文从特色小镇概念界定、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与金融三个方面对国内特色小镇的研究进行梳理,得到特色小镇研究的一些结论,提出未来特色小镇研究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特色小镇;发展平台;PPP模式一、特色小镇概念界定(一)特色小镇内涵我国特色小镇概念由时任浙江省长李强首次提出。

李强(2015)所指出的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

他强调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平台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空间和创业空间。

卫龙宝,史新杰(2016)将特色小镇定义为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他们指出从拓展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功能来说,特色小镇和新型城镇化的外延一致。

陈立旭(2016)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功能再聚焦、人才再集聚的“重新联合或聚合”的新聚落,是“产城融合共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

尽管每个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定义不完全统一,但是对于特色小镇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即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基础的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有四个特点: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

二、特色小镇的建设(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是学者们所公认的,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

卫龙宝,史新杰(2016)认为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李国宏,蒋晓铭等(2019)认为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

他們提出“特色小镇”这个点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支撑点、激活点。

香河区特色田园小镇及美丽家园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香河区特色田园小镇及美丽家园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香河区特色田园小镇及美丽家园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区、脱贫富民战略,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的村镇发展体系。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八大工程。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形态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宜居,民俗文化特色彰显、基础设施便捷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特色田园小镇3个;以“科学规划布局美、配套完善居住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发展产业生活美、乡风文明风尚美”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全民参与、整村推进”的原则,到2018年,打造2个示范带动性强,富有地域特色、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试点村。

二、工作任务(一)建设特色田园小镇1.谭山文化小镇依托被列为文化创意示范区,基础设施完善、商业街建筑特色鲜明、毗邻博物馆和大中院校等优势,结合谭山经济板块联动开发建设,打造集农产品采摘、休闲旅游购物、生态观光、文化创意、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一体的特色田园小镇。

计划2017年11月至12月,完善田园小镇总体规划,完成谭山文化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谋划建设项目;2018年1月至3月,编制2018年拟开工项目建设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特色种植及美丽村庄前期设计规划、项目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4月至6月,实施道路、排污、绿化工程施工;7月至9月,实施道路、排污、特色种植美丽村庄项目;10月至12月,落实2019年拟实施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019年上半年完成2019年祥河村休闲农业种植美丽村庄前期设计规划、项目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申请落实休闲农业美丽村庄资金,并进行招投标工作,其他各项目前期工作陆续开展,逐步开工;下半年祥河村休闲农业美丽村庄项目施工,完成2019年计划任务,落实2020年拟实施项目,开展前期工作;2020年上半年完成2020年生态种养殖美丽村庄、蔬菜基地美丽村庄前期设计规划、项目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和申请落实生态种养殖美丽村庄、蔬菜基地美丽村庄资金并进行招投标工作,其他各项目前期工作陆续开展,逐步开工;下半年完成生态种养殖美丽村庄、蔬菜基地美丽村庄项目施工,逐步完成全部计划任务,完善田园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结构、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规划定位不清、产业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深入分析其培育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湖州特色小镇在培育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湖州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湖州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现状分析湖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规划布局上,湖州特色小镇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这些小镇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实现了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产业定位上,湖州特色小镇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小镇以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和升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环境方面,湖州特色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提升了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现代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²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

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在具体规划建设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政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政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图1)。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一、特色小镇内涵阐释特色小镇是指依托当地的资源、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等特色,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

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独特的景观和建筑,还要有独特的文化和产业,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特色小镇旨在通过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禀赋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是风景优美的山水、丰富的矿产资源等;人文资源可以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手工艺等。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成为小镇的亮点。

2.产业特色特色小镇的产业要有独特的特色,可以是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动能,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3.文化魅力特色小镇要有浓厚的地方文化魅力,可以是传统的节庆活动、特色的民俗表演等。

这些文化元素能够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增加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4.生态环境特色小镇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通过绿化、净化、改善环境等方式,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自然之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二、特色小镇实现路径1.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实现首先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对当地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场地选址,进行小镇的整体规划。

规划要兼顾小镇的宜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确保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2.产业支持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引进优质资源和技术,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

政府可以给予产业发展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扶持当地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3.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文化传承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和灵魂,需要加大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力度。

可以组织当地专家学者进行调研,编纂相关资料,开展特色文化展览,组织相关传统活动等方式,让小镇的文化得到展示和传承。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然而,在实践中,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规划设计问题与对策1. 缺乏整体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单个项目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

这导致了特色小镇内部功能分散、布局混乱,影响了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效益。

对策:加强规划引导,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指导,确保小镇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形成有机的空间结构。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紧张和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小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应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三、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1. 产业单一化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小镇经济的崩溃。

对策: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风险。

同时,鼓励小镇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2. 人才流失由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小镇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对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色小镇应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本地的创新创业人才。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人才引进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四、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1. 生态环境破坏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了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结合旅游、农业、商贸等产业资源,全面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综合性小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宜居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就业创业。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探索。

2.特色小镇的类型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可以将其分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商贸特色小镇等多种类型。

各类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上存在差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以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支撑,以宜居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为保障。

3.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我国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都江堰、广东的大鹏新区等,都是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为支撑,建设起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小镇也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宜居,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聚焦“3+2”村镇建设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总目标。

我区在立足全局、反复调研、充分斟酌考量的基础上,确定了风情小镇、红酒小镇、健康小镇3个特色田园小镇,丰收村、兴旺村2个美丽家园建设任务。

突出以“3+2”村镇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我区村耕地面积少、农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小,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显性劣势,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两个收入”,促进我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3+2”村镇建设的情况开展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3+2”村镇建设现状及做法我区辖1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3703户49887人,现有耕地48269.2万亩,人均不到1亩。

201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占全区GDP约0.46%),增长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9%。

从当前农业发展情况看,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体量小的现状长期存在,致使农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不强,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出短板。

特别是在近几年省、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中,我区连续排名靠后,影响了全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整体水平。

如何促进农业转型、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我区农业发展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尤其从近五年我区农业经济增长看,自2013年—2017年,我区农业总产值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0.5%、0.5%、0.58%、0.44%、0.46%,现代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整体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我们不难看出我区农业发展短板依然突出依然存在。

但我区作为城市核心区,培育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小农业做成大文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如何利用建设“3+2”特色小镇和美丽家园契机,丰富农村业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后劲,这是破解我区农业发展难题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一、定位与目标设定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其定位与目标。

这涉及对小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产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小镇,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和生态宜居的新典范。

二、产业规划与发展产业是小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将依托小镇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鼓励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空间规划与布局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

我们将按照“生态优先、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合理规划小镇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和谐统一。

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小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特色小镇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我们将深入挖掘小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打造小镇独特的文化品牌。

五、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支撑。

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镇的承载能力。

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提升小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严格落实环保政策。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公园、实施绿化工程等措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七、政策扶持与保障政策扶持与保障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小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为小镇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以传统文化、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创新方式和模式,实现产业振兴、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一类小城镇。

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了一种新型城乡发展模式,因其具备了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塑性,逐渐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对象。

一、特色小镇内涵的阐释1、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一是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可以通过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提升小镇形象和文化底蕴。

2、自然资源保护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二是自然资源保护。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创造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围绕特色小镇资源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3、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三是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应围绕当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小镇品牌。

通过培育、打造和推广一批有影响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小镇经济发展。

二、特色小镇实现路径1、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路径。

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小镇品牌。

发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政策的作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和水平。

2、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路径。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村生态品质为重点,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注重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村文化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乡村。

三、结语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_特色文化小镇创建方案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_特色文化小镇创建方案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_特色文化小镇创建方案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篇【一】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创建的要求,加快我镇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镇组织专门力量对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基础、特色亮点、意见建议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特色小镇创建的总体情况(一)工作基础今年8月,在中共**镇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新跨越,并提出了用五年的时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全县农业转型的示范园;因地制宜主攻工业,做全县主攻工业的创业园;因势利导做大服务业,做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后花园的创建特色小镇总体思路。

明确要求全镇上下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启动镇电商服务站、村(社区)电商服务点建设,培育一批农特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交易企业,重点打造**村电商产业点。

加大旅游项目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开发****、**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做旺旅游经济。

力争到2020年,全镇特色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

目前,**镇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五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已基本成型。

如**村沟域经济示范带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运动休闲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县最大的生态旅游农庄和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

(二)产业基础根据**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沟域经济、现代农业、绿色环保、生态休闲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三大产业,并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目前,**休闲农庄、**休闲农庄已成为全县休闲生态游的品牌,特别是**休闲农庄,2017年被评为全市三星级农家旅游地;**村柑橘苗木繁育、假植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正在搭建育苗大棚,预计今年12月可以进行育苗,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村千亩猕猴桃种植基地,有集中种植和分散种植两种方式,通过集中种植来带动分散种植,目前已建成种植基地一个,面积300余亩,正在筹建一个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种植基地一个,拟种植面积20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村中华蜜蜂谷,以绿色、创新、共享为理念,通过三养模式带动养蜂业发展,目前已养蜂1600余桶,后期将陆续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并将采取现代销售模式,将实现产供销的产业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内涵
为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促进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杭州大力推进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生态元素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特色小镇的生态元素。

建设“生态小镇”,是在不过度消耗和损害能源的基础上,在社会需求、环境健康和经济繁
荣之间寻求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可控的土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等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2、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必须坚持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一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低碳、生态产业。

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二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性开展清洁生产,特别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三是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和工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光热、水源(地源)热泵等应用;四是设计优化环保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和防治,全力抓好水、气、声、渣的整治工作。

3、生态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特色小镇建设要从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以及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角度着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业外部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立足生态和景观,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抓好公园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项目和水体绿化项目,提升绿化品质;二是结合庭院改善、三改一拆工作,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泡沫生态厕所、雨水利用等生态技术;三是推进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和清洁直运,完善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和公共交通网络,倡导绿色出行。

二、杭州的主要做法
目前,杭州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斐然,已成为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

就“生态建设”视角而言,通过梳理和总结杭州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项目特色、建管模式及初步成效,杭州的生态小镇建设凸显“五个亮点”。

1、坚持生态引领,加强生态小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撑。

坚持总体规划的引领,注重政策制度保障是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特点。

比较杭州众多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生态规划引领,创新和优化生态保护治理思路,注重生态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注重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注重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内容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是杭州生态小镇建设的一大亮点。

桐庐的生态绿色健康小镇成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坚持生态引领,做好生态文章是该小镇的重要特色。

桐庐健康小镇注重整体的生态规划,依托规划区域内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桐君”国药文化,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

同时,在用足用
好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扶持鼓励政策,坚持生态至上、产城互动、四高一低的建设原则,科学规划和利用区块内的地形、山林以及水系,形成层次分明、富有活力、利于健康的生态网络,为桐庐健康小镇的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坚持项目带动,强化生态相关产业支撑。

杭州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围绕每个小镇的主导产业和区位优势,坚持项目带动和产业集聚,选好项目、大项目、产业群项目、产业链项目,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及其产业化的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综合实力,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临安市创客小镇在坚持项目带动,强化生态相关产业支撑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临安创客小镇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生态资源,以打造绿色创客空间为抓手,突出“生态、科技、文化、休闲”主题,以浙江省环科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绿色低碳建筑科技馆、杭州福斯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大——中国安防智慧能源研发基地等生态产业和生态研发项目为带动,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其融”的创新生态体系。

3、坚持民生为本,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产业布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所以生态是生产的承载、是生活的基础。

基于此,杭州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民生为本,积极推进各项生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这方面西湖区的云栖小镇表现突出。

云栖小镇积极推进完善配套建设,加快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绿化景观和人行道等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云栖小镇主题公园,协调增开园区公交线路及专线巴士,加快微公交站点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和建设,提升云栖小镇生态环境。

4、坚持建管并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考核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是特色小镇创建的一大任务,也是小镇建设3A能以上景区的工作要求。

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杭州始终坚持从严从实,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工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努力推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美融合”。

以西湖区龙坞茶镇为代表,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建设,彻底改善龙坞环境面貌,同时注意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村庄布局和建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小镇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给原住民创造
好的生态环境,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田园生活。

另一方面,杭州出台实施《关于加快杭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特色小镇年度建设任务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县(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包括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公园绿地面积、特色小镇景区等级“三生”指标将成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5、坚持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和生态创建氛围。

建设生态小镇必须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小镇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杭州非常注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小镇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强化民众对生态优势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建设有特色的个性化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和生态创建氛围。

三、经验启示
1、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指导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和完善规划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杭州全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还是各个特色小镇与生态建设之间关系,明确定位和布局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方向,加强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作用,以顶层设计引领和指导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2、以政策制度为导向,推动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杭州的特色小镇生态规划进行合理布局的同时,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政策和生态保护的有关措施,出台了强化生态相关产业支撑的优惠政策,加大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了环境污染经济处罚措施,加快了环境污染治理进程,形成了有利于小镇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

这种政策制度发射将有力推动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3、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杭州把“三生”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公园绿地面积、特色小镇景区等级等指标都可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现。

这种创新的生态考
核机制和生态考核工作办法,将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建设方面倾斜,形成推进生态建设的动力。

4、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助力特色小镇生态建设。

充分调动社会民众参与生态小镇建设,既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公众的自我觉醒。

在特色小镇生态建设中,杭州紧抓公众的生态意识提高工作,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宣传特色小镇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和生态创建氛围。

(弘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