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专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评价/地位
儒家
孔子
(春秋)
①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②治国主张是“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③哲学思想是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敬而远之;④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等,影响深远。
积极:孔子思想虽然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但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补充: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历史意义。P10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武
(战国)
提出兵贵神速、兵不厌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著有《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重视形势和人的作用。
著有《孙膑变法》
墨家
墨子
(战国)
①主张“兼爱”、“非攻”;②提倡“尙力”、“尚贤”,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③主张“节用”、“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他的思想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就不被重视了。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指法律,术指权术,势指权威,势是法和术的前提;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消极:孔子思想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的一面。
孟子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在这个时期里,各种不同的哲学学派相互竞争、争论不休,对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兵家等多个流派。
每个思想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同时也都试图回答古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众多问题。
儒家学派是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制、忠孝等。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体责任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强调传统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
与儒家相对立的是道家学派。
道家强调追求“道”的境界,主张遵循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等观点,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无欲无求”和遵循自身本然的自然规律。
墨家是一个注重实用主义的学派,主张以利益为核心,提倡爱人、共享忧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战争和压迫,主张世界和平和普世价值观。
名家学派关注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性的本质,认为人性本恶。
荀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主张通过教育和奖惩来维护社会秩序,追求人性的改善。
法家学派则更注重统治者的权力和国家的法律制度。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重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严厉的法律约束和制裁。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强调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兵家学派主要关注战争和军事问题,提出了许多战争策略和理论。
孙子是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孙子兵法》传达了许多有关战争和军事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学派在战国时期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产生了许多辩论和思想碰撞。
他们的理论争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生活,也为后世思想家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诸子百家的共同概念
诸子百家的共同概念
虽然诸子百家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一些共同概念或主题可以在他们的理论中找到。
这些共同概念可以包括:
1. 人的本质:许多诸子百家的思想家都关注人的本质和人性。
他们讨论了人类的本质、天性和个体的特征,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2. 道德伦理:伦理和道德问题是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核心。
它们探讨了道德的起源、道德规范和人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达到道德境界。
3. 政治哲学:许多诸子百家的哲学家都专注于政治问题,包括国家组织、统治者的职责、政治权力和权威的来源等。
4. 社会秩序:诸子百家的思想家也关注社会秩序和社会组织。
他们讨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组织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宇宙观:许多哲学家关注天地宇宙的起源和组织方式。
他们提出了宇宙的不同看法,并试图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地位在宇宙中的作用。
6. 教育:诸子百家的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他们强调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这些是诸子百家哲学思想中的一些共同概念,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在这些概念上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诸子学派的基本内容
诸子学派的基本内容
诸子学派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他们的基本内容如下:
1.儒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其核心思想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常”、“仁、义、礼、智、信”等。
儒家强调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2.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核心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倡导个人的自由和超越常规的思考方式。
3.墨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尚
同”、“尊师重道”。
墨家注重实用主义和全民平等,强调农业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4.法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核心思想是“法治”、“律而不破、
弊而不改”。
法家强调法律和法治的实际效果,认为政治应该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
5.名家:名家学派是诸子学派中非常特殊的一支,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名家
的思想特点是提倡权谋政治,强调以稳妥、灵活、有技巧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
6.农家:农家学派主张天下大同和平共处,强调农业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创造
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总结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流派,包括了墨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等多个学派。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下面对于这些学派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
墨家主张以爱为核心的无差别的大爱思想。
墨家反对兼爱,主张以爱和公平为基础,推崇平等和公正,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他们强调经济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分配,主张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自律,提倡君子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儒家重视家庭伦理,强调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的仁政,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和不争的思维方式。
道家追求自然的真实和虚无的境界,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修身养性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道家思想强调道与德,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阴阳家主张自然界存在着阴阳二气的统一和相互转化。
阴阳家的思想基于对宇宙的观察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他们提出了“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存在着对立而统一的形式。
法家强调法律和刑罚的作用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最重要的手段。
法家的思想中强调法定权力和权威,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
名家主张以名分和言语来管理人际关系。
名家思想倡导以人的言行为准则,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和规范行为。
名家强调人的名誉和声望,认为维护个人名声和尊严对于构建社会秩序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多样丰富,每个学派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规律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及例句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及例句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流派,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下面将对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孝道、尊敬长辈等价值观,追求仁爱和和谐。
经典《论语》中有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强调个人修养和成全他人的核心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反对规范和约束。
《道德经》中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表示道不可言传,强调超越言语和概念,在追求自由和无为中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
墨家思想注重公平和兼容,主张以爱为核心的社会秩序。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所有人都应受到平等的爱和保护。
《墨子》中有一句“以乐为事”是他们追求人类福利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法家思想认为政治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家主张严格的法治和明确的奖罚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韩非子》中有一句“得其法则,兴其职业,而国家治矣”,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对人民行为的规范。
阴阳家思想注重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探求宇宙的运行规律。
阴阳家主张阴阳互补、相互转化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阴阳的不断转化而来。
《易经》中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天地运行的不息,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以上只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部分总结,每个学派都有更为复杂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塑造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这些思想也对当代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和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
它们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孟子代表作:《孟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被尊称为“亚圣”。
3.荀子代表作:《荀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代表作:《庄子》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四、法家主要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兵家1.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2.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六、纵横家主要人物:苏秦、张仪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集中体现,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潮流和不同学派的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讲究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孝道、忠诚、谦虚等美德,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然,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
道家经典《道德经》强调道德、德性和道的哲学观念,对于个体自我提升和社会治理方面有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以爱为核心的公平和互利,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以理念为基础,实行和平共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墨家的理念对于后来的儒家和法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和刑罚的重要性,提出了“法者国之大敌,法者国之大贼”的观点。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社会,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的观点对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和政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主要研究战争和军事战略,追求战争胜利和国家安全。
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对于兵器使用、兵法心理、军事战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对于后来的军事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家思想强调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地位,提倡节约和实用主义。
农家经典《列子》中对农业种植和农民养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了不同流派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这些思想内容无论在道德伦理、社会治理、军事战略还是经济农业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积累和思想的丰富性。
这些思想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1. 引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思想家和学派都崛起并发展,其中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众多流派。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各自追求着自己对于社会秩序、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战国时期主要的诸子百家思想,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和礼仪之道,认为通过培养人的品德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追求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提倡“仁”作为核心价值观。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创立,强调顺应自然法则,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通过修炼道德自我提升来实现自由、平静和无欲的境界。
4. 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反对战争,并提出了“爱”这个普遍的道德准则,主张以此来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5.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商鞅等人所倡导,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权力集中、法律制度和严厉的奖罚制度。
法家思想侧重于管理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加强统一控制。
6. 名家思想名家是一派比较特殊的学派,在当时并不被重视。
名家注重辩论技巧和言辞表达能力,将纵横家、杂说家等各种著作综合起来,并通过表达观点来追求个人荣誉与成功。
7. 总结与影响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核心,道家影响了后世思想家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墨家强调了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法家则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这些思想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的发展。
8. 参考资料(列举所参考到的一些相关书籍或学术文献) - 《中国古代思想史》 - 《战国策》 - 《道德经》 - 《孟子》 - 《墨子》 - 《管子》以上就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每个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不同方面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与哲学发展
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与哲学发展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具一格。
本文将围绕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与哲学发展展开探讨。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仁”,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重视人的教育和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主张以君为师、以兄为友,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之道,并提倡无为而治的哲学观。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放弃功利心和权谋术,追求个体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公益思想,提倡兼爱和非攻墨守中庸。
墨家强调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并反对战争和压迫。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要由公输般、管仲等人提出。
名家注重法制和秩序,提倡权谋和实用主义,主张依法治国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主要来源于孙子兵法。
兵家注重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强调战争的技巧和战略的重要性。
六、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主要由商鞅、韩非等人提出。
纵横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权谋和合纵连横的策略,以达到维护国家强盛和统一的目的。
七、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注重法律和制度,提倡严刑罚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八、兼并思想兼并思想主要由李斯提出,注重国家统一和君主权力的集中。
兼并思想主张通过扩大国家领土、征服其他国家以实现国家实力的增强。
九、农家思想农家思想主要由许行、桓公等人提出,注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地位提高,主张推行农耕经济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与哲学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思想的多样性。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些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当继续研究和传承这些思想,以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发展。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一、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主要思想是“仁、恕、诚、孝”,孔子很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
秦始皇时期,他焚书坑儒,打压儒学,儒家开始衰落。
汉武帝时期,由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加入了忠君思想、天人感应等,让儒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推到了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成了我国的正统思想。
二、法家。
法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但法家思想成熟于春秋时期,它被称为刑名之学,经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发展后,逐渐成了一个学派。
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主要思想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即用法治国,法家思想也被历朝统治者采用。
三、道家。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
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也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
道家代表人物有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道家是一个学术门派,后来发展成了道教,与儒、佛并列,对我国影响很大。
四、墨家。
墨家出现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由于墨家思想中带有政治属性,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候,墨家遭到了打压,从此一蹶不振,晚清时期,墨家又被学者挖掘了出来,有复苏迹象,但还是影响不够。
五、阴阳家。
战国末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流派,创始人为邹衍,学说被称为“阴阳说”,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该学派留下的典籍有《黄帝四经》、《列子》、《易传》、《阴阳家佚书辑本二种》等著作。
六、名家。
名家是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被称为"名家",也被称为"辩者"、"察士"。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德政思想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礼治思想(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
(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
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
(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
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
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
(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
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
3.“仁”的内涵“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是“爱”。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
仁:爱忠:为人尽心竭力,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处世哲学(1)中庸之道“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
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
(2)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诸⼦百家核⼼思想是什么,欢迎阅读! ⼀、儒家: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孔⼦》、《孟⼦》、《荀⼦》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道家:代表⼈物:⽼⼦、庄⼦。
作品:《道德经》、《庄⼦》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代表⼈物:墨⼦。
作品:《墨⼦》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者死,伤⼈者刑」(《吕⽒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诸子百家
派别时间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地位)春秋孔子思想核心:仁(遵循忠恕之道)、礼(正名)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改良政治。
鬼神观:敬而远之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学在历经各代的改造后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国邹孟子思想核心:“仁政”(重民,民贵君轻)人性论:人性本善 人格观:养浩然之气《孟子》被选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战国赵荀子宇宙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朴素唯物主义 人性论:性恶论 政治观:仁义礼法并施,礼教为主(民水君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西汉董仲舒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施行仁政。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百姓:三纲五常 1.政治: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和稳定社会秩序。
2.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须研习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确立了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消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的专制,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导致了近代的落后。
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观:“理”是世界本源,客观唯心(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 方法论:格物致知 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在南宋时是官方哲学,到元朝发展成为科考内容,明朝时期已成为统治思想。
陆九渊,王守仁宇宙观:心即理也,主观唯心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阳明:致良知)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1.积极: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李贽(晚明) 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核心人物是孔子。
孔子的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仁爱”、“忠诚”、“孝顺”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正确的行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他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关爱,摒弃战争和争斗。
墨子还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提出了很多工程技术的原则和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道”、“无为而治”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道,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摒弃功利和私欲。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然”、“无我”等概念,强调个体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商鞅。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严刑峻法”等重要原则。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国家统治的中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秩序与安定。
商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和吴起。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强调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
吴起在战争理论和战术实践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兵家思想对中国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并提出了“性恶论”和“教化论”。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规范,人们才能追求道德和正义。
韩非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的思想,主张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鬼谷子和公孙龙。
他们强调实用主义和灵活变通,认为人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这些代表人物和思想仅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然而,他们都通过思辨和实践,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排名不分先后)1.儒家: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心。
2.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墨家:墨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阴阳家的思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思想涌现出来,形成了著名的“百家争鸣”,此期间的思想交锋和变革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研究。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学说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礼义。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自律。
他认为“仁者爱人”,通过实践礼仪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提出了“性善论”。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创立,强调顺应自然,追求人的自由和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他认为宇宙的运行是按照道的自然规律进行的,人应该顺从道的运行而活。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主张自由和无为而治。
他以幽默和夸张的方式,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他的思想,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思想强调爱与利益,旨在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和和平。
墨子宣扬“非攻”和“兼爱”,主张废除战争和暴力解决纷争,追求和平共处。
他还提出了“以德服人”和“非命非神论”,强调道德和人之所向应当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统治者的权威,重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李斯是法家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集权制度和法律的重要性,也为秦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在战争时期产生的一种实用主义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和战略。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和吴起,他们通过对战争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出了许多战争的原则和策略,并提出了“实在”、“实用”的理念。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诸子百家思想梳理总结
诸子百家思想梳理总结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涵盖了众多不同学派的思想体系和学说。
这些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
诸子百家思想的汇聚和交流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对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仁爱为中心的道德伦理观。
儒家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追求和谐和平的社会关系。
儒家提倡君子之道,强调父子、君臣、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道家是儒家的对立学派,其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放弃功利和人为的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提出了“无为而治”和“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是儒家和道家之外的第三大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以兼爱为原则的利他主义。
墨家强调爱和公平,主张消除社会阶级和父子兄弟之间的差别。
墨家反对战争和武力,提出了“非攻”和“兼爱”的原则,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名家是战国时期最活跃和多产的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个人的名声和利益。
名家认为,人的行为应该追求名声和声誉,追求个人的成功和荣耀。
名家的代表人物有荀子和韩非子,他们提出了很多政治和社会理论,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法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追求权力和秩序的实用主义。
法家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通过重法治国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和人称“纵横家”的张仪,他们的理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兵家是战国时期崛起的一种军事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是研究战争和战略的理论。
兵家主张战争是国家发展和统一的手段,通过研究战术和战略来提升军事实力。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和吴子,他们的著作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6:法家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著《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
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
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
客观地说,《吕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
它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
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
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17: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许行(约公元前372年~289年),楚国(都城江陵纪南城,后迁安徽寿县西南)人,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
滕文公元年(公元前332年,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
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
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幸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孟子?滕文公》)。
《汉书?艺文志》近代史学家认为是许行的著述。
在众多学术思想和流派中,农家以其独到思想见解和实践活动,自成一家。
农家的思想流泽久远,对中国千百年农业和农业思想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和领袖就是出生在郢都的许行。
18:军事家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
著名军事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著,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19:军事家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
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
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
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
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20:小说家虞初(140-前87)西汉小说家,号“黄车使者”,河南洛阳(今洛阳东)人。
汉武帝时为方士侍郎。
小说家代表人物。
《周说》原书失传。
据东汉人应劭所说:“其说以周书为本”,就是说虞初是根据《周书》写成小说《周说》。
因此有人估计《周说》很像是一部通俗的周史演义。
《太平御览》第三卷所引《周书》三则,其写作风格类似于《山海经》,清代人认为是虞初的佚文。
虞初著《周书》。
21:医家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河北省《博野县志》载:其墓在博野芦村,毁于大跃进时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22:医家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陕西省岐山)一带。
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
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
23:法家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
齐宣王、齐泯王时游学稷下,在稷下学宫讲学多年,有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
在稷下时,与田骈、接子、环渊等有较多的交往。
他们一起被齐王命为大夫,受到尊敬,齐王还特意为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慎子》一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介绍说有“十二论”。
徐广注释道:“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总目》记为三十七篇。
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
由此可见,《慎子》的佚失情况相当严重,大多。
已经失传。
慎子著。
24: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
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
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
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
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
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
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
作品:《申子》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的所著。
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郑国京(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他原来信奉道家思想,后来分化出来,成为法家。
他的著作《申子》原来有两篇,《汉书?艺文志》中说是六篇。
清朝时,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有《申子》的辑本,但不是原貌了。
现只在《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所引《大体篇》和一些佚文。
25、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26、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