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不过,这只是就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而言。如果进一步深究,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还吸收与融合了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其他一些因素,它与西方思想史上的其他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就历史观念而言,了解西方古典时代(亦即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观念变迁,对我们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是有帮助的。

在西方语言中,“历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原义是讲述、叙事,而且还与表达“有知识、博学的人”的词语有词源上的联系。古希腊人的历史观念与他们对自然的观念一样,具有“循环论”的特点,认为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同众多自然现象一样,都要经历一个出生、成长、衰亡与再生的过程。其中,古希腊人尤其关注的是政治社会——具体到古希腊世界来说就是城邦——所采用的政治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也就是所谓政体的变化。在这方面,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体循环论”,认为一个城邦的政体通常都会在由一个人进行统治、由少数人进行统治和由多数人进行统治这几种形式之间演变,并不存在某一种政体形式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最佳政体。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希腊人的历史观念中,并不包含我们今天在谈到“历史”时通常会想到的“历史发展”或者“进步”观念。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总是独一无二的事件,而非普遍化的原则与知识。通过回忆与反思城邦所经历的这些特定事件,古希腊人所看重的并非从中推断或预知将来会发生哪些特定事件,而是要得到关于伦理原则的普遍化知识。在这一点上,古希腊的历史与古希腊哲学可谓有着共同的旨趣。

与古希腊的历史观念相比,古犹太文明所发展出来的历史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在古代以色列人看来,所谓历史就是以色列民族从被神创造开始,被神选中并得到暗中指引,在人世间一步步实现业已为他们设定的神意的过程。在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观念中,神是历史的原创者、设定者与最高权威,历史不再是人们自足的活动,也不是人与诸神互动的结果;历史有了一个“终点-目的(end)”,而不再是自然循环的。这被称为线性历史观。根据先知摩西向以色列人传达的神意,这个“终点”或者说“目的”就是回到神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迦南。于是,“迦南地”就变成了以色列历史观念中的一个符号。

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这个符号所指示的具体目标不断经历着变化,但这些不同目标背后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含意,那就是要实现神向他们启示的真理,或者说,要生活在神的真理之中。这是他们的幸福之所系;也就是说,对以色列人来说,神意、真理与得福是一致的。重要的是,以色列人的历史观念尽管是以自身作为神的被选民族这一点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的,但他们的历史观念同时也具有普遍化的世界历史的含意。这是因为,神的真理尽管只向以色列这个被选民族揭示,但对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也是同样有效的——神的真理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真理,也是所有人的真理。因此,尽管只有以色列人能够按照神意所启示的那样回到他们的“应许之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迦南地”在以色列人看来同时也是其他民族过上在真理中的生活的希望所在——虽然这些民族不可能象以色列人那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计算机092 09416403 胡丽萍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音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都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乐器上的差异。西方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属和各种标准化了的木料为主,特别是吹奏乐器,几乎全部是用金属或金属加胶木(或各种天然硬木,如乌木、红木等)等制成。诸如管、号、笛,大部分都为金属质地,小部分是由胶木或天然硬木为体。金属又可以根据人的需要随意组合不同的合金,十分有利于标准化和规格化。与之相反,中国乐器的制作则以天然材料为主。除了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旋律编钟和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如锣、铃、铛、钹等外,在实际日常音乐活动中占绝对优势的如萧、笛、笙、瑟、筝、阮、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都是用木、竹、皮、石等天然材料制成。天然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属性的尊重,而自然本身的多样化和独特性又意味着人们无法对它们作质料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工作。于是,用自然材料制成的中国乐器就特别注重音色的独特个性。再从发声原理上看,中西乐器也有着微妙但很重要的不同。西方乐器为了获得音色上的共性,除了要求制作材料标准化、统一化外还要减少材料在乐器发音中的作用,尽量不让或少让器体参与发声时的振动。西方乐器,尤其是吹奏乐器,均以空气振动为主,以器体振动为辅。这样,西方乐器在获取共性音色的道路上,又排除了以上材料差异带来的障碍。因此,乐器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对于艺术的态度,东西方之间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是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最后,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因此,形成完全不同放的风格。 东西方的音乐有这么大的差距,根源来自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一、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二、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一)希臘城邦的興起 西元前十二世紀起,希臘進入「黑暗時代」。根據荷馬史詩,當 時希臘形成一些部落或部落聯盟。國王由選舉產生,負責宗教與軍 事,權威不大;氏族首領組成貴族議會,供國王諮詢;還有全體公 民參加的公民大會,名義上是最高權力機構,實際上則受貴族議會 支配。 黑暗時代後期,小亞細亞的希臘社會開始出現「城邦」(Polis ), 並擴散到希臘本土。希臘地形崎嶇、破碎,部族林立,適於小國寡 民政體的發展。城邦大都由一有防禦功能的衛城(Acropolis )和周 圍農村組成。村民帄時耕農,有外敵時進入衛城避難。 配合城邦防衛之需,希臘發展出「重裝步兵方陣」(Hoplite Phalanx )。重裝步兵方陣強調集體力量的發揮,士兵除了體魄強健 與勇氣過人外,更需要嚴守紀律,而非表現個人英雄主義。城邦是一個親族共却體,公民有共却血緣,崇拜共却的神,編入却一隊伍 戰鬥。在步兵方陣中,公民體現了生命共却體的意義。 圖1-34 古希臘重裝步兵陶畫 西元前1500年時陶瓶繪畫,生動描繪出兩名重裝步兵面對面交手之景況

(二)斯巴達與雅典 西元前八世紀初,希臘因人口激增,土地不足,發生社會危機。 不却城邦採取不却方式因應,結果導致不却的社會、政治發展,雅 典(Athen)與斯巴達(Sparta)是兩個重要典型。 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半島東南部,是個農業城邦。面對經濟危機,斯巴達採對外擴張策略。西元前720年,斯巴 達入侵美西尼亞(Messenia ),強奪其土地,又將其人民降為農奴, 幫斯巴達人耕作。斯巴達人則變成地主階層,專門負責作戰,利用 農奴為其耕作。但是農奴在斯巴達人口中占多數,隨時有叛變的疑 慮。為了加強控制,斯巴達把全部公民都訓練成戰士,編入軍隊。 整個城邦猶如一個大軍營,是個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家。 雅典則採取不却的發展途徑。為了解決經濟難題,雅典政府一方面鼓勵人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以疏解人口壓力;另一方面則鼓 勵國內農民改植經濟作物,如橄欖、葡萄等,再以高價值的橄欖油 與葡萄酒跟其殖民地交換糧食。這一個政策疏解了人口壓力,也使 雅典經濟繁榮,工商業發達。工商業的發達造尌一批富有的階層, 他們對土地貴族的寡頭壟斷日漸不滿。 圖1-35 雅典衛城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欧洲古典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托卡塔及赋格》;也称清唱剧大师,主要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的维瓦尔弟(小提琴),主要作品《四季》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有、莫扎特、等,这三人一起被后人称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而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代表。他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之大;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主要的代表著有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第六《》、第九《》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歌剧《》等大量作品。 第三个时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 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伯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特征主要是作曲形式多样化,有了一定改革,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第四个时期近代主义乐派 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方法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伯恩思坦、、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 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总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三元素有机联系起来,多听著名作品,感觉是美的东西就去欣赏、去思考,就会进入欧洲古典音乐欣赏最高层次。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的,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关系,有时会采用"图解"方式对歌词中的某些词汇作形象模拟。 2.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节奏是怎样的? 有了可计量的节奏,但在宗教声乐作品中不强调律动感,只是在世俗音乐中拍点鲜明,律动感强。 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采用什么调式?和声是怎样的? 采用已经扩展为12个调式的中古调式。和声写作尚未建立功能体系,但已在终止式上表现出了和声进行中的和弦的功能性,并有意识地运用谐和与不谐和和弦来表现情绪、构成音响紧张度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以4声部模仿式复调织体为标准,在16世纪5个或更多声部的复调也很常见。同时已经从现了局部的主调和声思维。 4.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运用哪些音色? 声乐仍然占有最重要地位;复调宗教作品由小型的合唱组演唱,世俗音乐由独唱或独唱者小组和小型乐器组表演。同时已有很多音乐是专为乐器创作的。 5.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曲式是怎样的? 结构较为自由而多样化,复调模仿式曲式逐渐取代了与诗歌结构紧密配合的分段性曲式。同时也有大量分节歌形式。 6.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有哪些主要体裁? 各个部分都写成了复调形式的弥撒曲。经文歌(主要是宗教内容的)。器乐舞曲。复调器乐曲,如利切卡尔。世俗歌曲如牧歌、尚松等。 在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的时期划分中,表示15、16世纪这段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古希腊文化以后欧洲文化的第二个高峰,以面向人世和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为主要特征。在音乐方面,古希腊并未传下堪资借鉴的实例。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与其说是希腊古典风格的再生,毋宁说是新风格的创立。从显贵气派转向大众化;从宗教感情转向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的表达,与具有神秘、抽象、禁锢感情等因素的中世纪艺术风尚相对立。 文艺复兴音乐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和法国复调音乐获得发展的“新艺术”时期,意大利F.兰迪尼和法国G. de马绍等作曲家成为文艺复兴音乐的先驱。15世纪尼德兰音乐理论家J.廷克托里斯在其《均衡》一书的序言中最早提出了音乐“复兴”的概念。16世纪这种概念得到系统的阐述。当时的意大利音乐理论家G.扎利诺根据同时代美术史家瓦沙利的观点,在批判中世纪音乐艺术的同时,将古代音乐艺术描绘为“尽善尽美的顶峰”。这时期的许多论文对古代音乐崇拜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并未导致对古典音乐权威的盲从。对音乐与诗歌统一的古代音乐艺术的研究,为16世纪末~17世纪初歌剧的产生,提供了理性的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作坊(绘画) 15、16世纪工业技术的发展,给音乐艺术带来极大的变化。以威尼斯为中心,乐子刷业产生了,音乐有了更为统一的版本,更加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城市里逐渐形成了一大批业余音乐爱好者,使世俗复调音乐取得支配性的地位。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艺术技巧的探讨,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革新。主要体现在下述 5个方面:①世俗体裁得到极大发展。14 世纪意大利卡农式的猎歌,16世纪意大利戏剧性的多声部牧歌,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四音音列 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完整音列体系 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构成的方法有两种: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作为下一个四音音列的第一个音)和非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与后一个四音音列的开头的音相隔一个全音)。 调式 四音音列可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古希腊的调式体系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排列方式自上而下。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多里亚调式富有男子气质,能使人安静、坚强;弗里几亚调式狂野而具有酒神精神,能激发人的热情;利第亚调式使人柔弱;混合利第亚调式易使人悲伤 音乐社会功能学说 在古希腊人心中,音乐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认为音乐可以除邪防病,也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过著述。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军队中配有军乐队、乐师和歌手,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音乐在古罗马统治阶级的手中,成为炫耀权势或纯粹娱乐的工具。在古罗马文化生活中,有深刻伦理道德意义的古希腊悲剧也被豪华的马戏演出或血腥的角斗士格斗场面所取代。 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待遇优厚,被人们奉为偶像。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 英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1、和声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 c、运用协和的和声,避免强拍上的不协和音程。 2、织体方面 a、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 b、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并创造出“福布尔东”的复调音乐手法。 福布尔东 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 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未写明。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史鉴教案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史鉴》教案 杨琼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结合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或片段欣赏,学习鉴赏不同体裁、风格等音乐流派音乐 2、能紧跟教师的指导节奏进行比较欣赏,观察西方古典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文化样式和音乐上的审美趣向 3、关注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性特征,理解西方古典音乐多元性及其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方古典音乐从宗教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形成对西方不同风格流派音乐鉴赏的关注度度 教学难点:从文化背景和音乐的表现特征角度理解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形成 三、教学内容 ㈠导入 ㈡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相对概念 1、聆听《格里高利圣咏》 2、宗教音乐的主要特征 3、世俗音乐的广义概念 ㈢巴洛克音乐时期 1、巴赫介绍 2、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2、欣赏合唱《哈利路亚》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片段 4、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㈣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1、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代表人物 2、欣赏第九交响曲《合唱》片段 3、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征 ㈤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乐派) 1、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2、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小夜曲》 3、比较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㈥印象主义音乐 1、印象主义画派 2、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 2、欣赏拉威尔的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 ㈦二十世纪现代音乐 1、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种类 2、欣赏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演奏的《蓝色狂想曲》 四、学习评价 1、西方古典音乐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辨认 “粥”“满汉全席”“自助餐”“烛光晚餐”“火锅”…… 2、归纳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史(年轮、动画) 五、教学小结下课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西方古典园林史单元测试

西方古典园林史 单元测试答案 1单选(2分) 以下哪些属于古罗马园林 A.忠实园 B.哈德良山庄2.00/2.00 C.凡尔赛宫 D.空中花园 B 2单选(2分) 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A.法尔奈斯庄园 B.望景楼花园 C.兰特庄园 D.埃斯特别墅2.00/2.00 D 3单选(2分) 钱伯斯建造的园中,建造了一座中国式塔。 A.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 B.莱兹荒漠园 C.邱园2.00/2.00 D.埃尔姆农维尔园 C 4单选(2分) 被誉为法国最美的城堡之一的是 A.枫丹白露宫苑 B.谢农索庄园2.00/2.00 C.维兰德里庄园 D.卢森堡花园 B 5单选(2分) 美第奇家族建造的第一所庄园是 A.望景楼花园 B.罗马的美第奇庄园 C.菲耶索勒的美第奇庄园 D.卡雷吉奥庄园2.00/2.00 D

是把法式刺绣花坛的做法带入了英国安德烈·莫莱 7单选(2分) 被誉为“自然风景式造园之王”的是 朗斯洛特·布朗 8单选(2分) 下列属于奥地利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有 A阿兰胡埃斯园 B.宣布隆宫2.00/2.00 C.维肖凯姆花园 D.沙皇村花园 B 9多选(3分) 下列属于凡尔赛宫中主要的景观有 阿波罗泉池0.75/3.00 海神尼普顿泉池0.75/3.00. 国王林荫道0.75/3.00. 拉通那泉池0.75/3.00 A、B、C、D 10多选(3分) 荷兰的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常见的要素有 绿荫剧场0.75/3.00. 树篱0.75/3.00. 河渠0.75/3.00. 林荫道0.75/3.00 A、B、C、D 11多选(3分) 古希腊园林类型有 宫廷庭园1.00/3.00. 公共园林1.00/3.00. 住宅庭园1.00/3.00 A、C、D 12多选(3分) 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有

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差异

浅谈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差异 宗白华认为:“音乐深深地表现人类心灵最深最隐秘的情调与律动。音乐对于人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极有影响。”可见,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作为意识形态差别巨大的中西方对音乐的审美必然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以中西方的古典音乐为例,探讨二者对音乐的审美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中国的音乐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舞乐时期,是五声音阶。在黄帝时期就出现了箫和笛,被用于人们的祭祀、舞乐等,这都是具有文献可考的。到了周朝,音乐已经具有系统的理论以及传统。周朝六艺中的雅乐为中国的雅乐时期奠定了基础,雅乐具有节奏缓慢、曲调简单的特点。到后来由于外部文化入侵以及战乱的原因,周代的音乐传统礼仪音乐被打断,直到汉朝建立想恢复古代礼仪时不得不把当时的民歌作为创作曲子的来源,以期能复原古代礼仪。至厅宋朝,音乐在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乐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宋朝由前代的绝句诗发展出了长短句。元代的元杂剧,由诗转为词,词转为曲是其一大特色。杂剧基本是同现代西方歌剧的四幕剧一样的四折而组成。明代因大量的人口迁移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南戏。清朝有皮簧、秦腔以民歌等音乐。被称为俚曲或通俗之曲的民间说唱形式已出现。从上面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古典音乐最初是用于祭祀礼仪等庄严肃穆的场合,而后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的变迁慢慢的从上到至下,从宫廷到民间,渐渐的走向了大众。 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古典音乐划分为狭义的古典音乐和广义的古典音乐。现在我们所说的便是广义的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一一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可称为欧洲音乐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声乐、器乐以及音乐体裁如歌剧、协奏曲等都已产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音乐之父巴赫、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第二时期一一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器乐已经完全独立。德国出现曼海姆乐派,首先确立了交响乐四个乐章的结构形式,为其后出现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第三时期一一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浪漫主义,而民族乐派又是浪漫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乐派。民族乐派的形成与东欧、北欧的民主运动空前高涨有关。代表人物有西柳贝斯、斯美塔那等。第四时期一一印象派时期,印象主义产生于欧洲十九世纪末,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然后才在音乐上被借用。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大胆的向浪漫主义的形式和风格提出挑战,印象派追求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有德彪西、拉威尔等。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马勒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爵士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方法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卡拉扬、伯恩思坦、阿巴多、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总之发挥自己的

想象,将三元素有机联系起来,多听著名作品,感觉是美的东西就去欣赏、去思考,就会进入欧洲古典音乐欣赏最高层次。 欧洲古典音乐家生平故事(一) (2010-12-23 21:40:33) 转载▼ 分类:东西方音乐 标签: 文化 巴赫(1685—1750) 请记住,三百多年来波澜壮阔的欧洲近代音乐的奠基人,他的名字叫巴赫。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 Sebastian Bach)于1685 年3 月31日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爱森那赫。这是一个富有音乐传统的城市,据说城门上还镌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照耀”这样的铭文。巴赫的家庭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家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一带,辈辈相传,以音乐为生,三百年间,有50 多名音乐家见于记载,及至约?塞?巴赫,已是第五代传人。父亲是小巴赫的第一任老师。7 岁起,他就在教堂附属的拉丁语学校上学,因成绩出众,深得老师喜爱。其时,他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活动,以补贴学费。10 岁时,父母去世,他遂由哥哥抚养,并担负他的音乐教育。巴赫对哥哥的教学日渐不满,总向哥哥提出种种问题,哥哥常因学力不逮无法作复而恼羞成怒。哥哥藏有前辈著名大师们的作品手抄谱,巴赫很想借来一阅,但屡遭拒绝。巴赫知道乐谱的藏处,每经于此,都不忍离去,情急之中,终于想出了办法。每当夜深人静,趁家人都已入睡,他便悄悄起身取出乐谱,在淡淡的月光下偷偷抄写。半年之后,全部乐谱抄录殆尽。然而,不想就在此时,东窗事发,终于败露。哥哥于气愤之中,不顾手足之情,把巴赫辛辛苦苦半年抄录的乐谱悉数撕毁。巴赫年岁虽小,但生性顽强,为了学习,不怕任何困难。听说汉堡有位著名的管风琴大师技巧相当高超,巴赫心向往之。无奈路途遥远,身无分文,他只好携带干粮,只身徒步前往。凭草垛栖身,饮河水消渴,一路风尘坎坷,巴赫全都置之度外。一次往返180 里,归来时已是双足生满血泡。然而,能观摩大师演奏,聆听大师教诲,小巴赫每次出发之前,从不犹豫。1702 年,巴赫从学校毕业。以其优异成绩,完全可以免试深造,但生计无着,只能就业于阿恩斯塔特城教堂弹奏管风琴。供职后,为提高琴艺,他常常通宵达旦,发奋练习,每逢假日,仍徒步前往汉堡,从老师学习。在鲁贝克教堂任职的布克斯特胡德,是当时北德最杰出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大师,巴赫对他仰慕已久,早盼着一睹大师风采。正巧巴赫获得了为期一个月的休假,他不顾往返640 多里的路程,又一次背起行囊,风餐露宿,徒步走向鲁贝克。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与演奏,令巴赫大为倾倒。他如饥似渴地向前辈大师讨教,竟流连忘返误了归期。巴赫返回阿恩斯塔特时,已是四个月之后。上司们素来与他有隙,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分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 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

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西方古典历史观念的变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不过,这只是就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而言。如果进一步深究,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还吸收与融合了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其他一些因素,它与西方思想史上的其他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就历史观念而言,了解西方古典时代(亦即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观念变迁,对我们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是有帮助的。 在西方语言中,“历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原义是讲述、叙事,而且还与表达“有知识、博学的人”的词语有词源上的联系。古希腊人的历史观念与他们对自然的观念一样,具有“循环论”的特点,认为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同众多自然现象一样,都要经历一个出生、成长、衰亡与再生的过程。其中,古希腊人尤其关注的是政治社会——具体到古希腊世界来说就是城邦——所采用的政治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也就是所谓政体的变化。在这方面,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体循环论”,认为一个城邦的政体通常都会在由一个人进行统治、由少数人进行统治和由多数人进行统治这几种形式之间演变,并不存在某一种政体形式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最佳政体。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希腊人的历史观念中,并不包含我们今天在谈到“历史”时通常会想到的“历史发展”或者“进步”观念。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总是独一无二的事件,而非普遍化的原则与知识。通过回忆与反思城邦所经历的这些特定事件,古希腊人所看重的并非从中推断或预知将来会发生哪些特定事件,而是要得到关于伦理原则的普遍化知识。在这一点上,古希腊的历史与古希腊哲学可谓有着共同的旨趣。 与古希腊的历史观念相比,古犹太文明所发展出来的历史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在古代以色列人看来,所谓历史就是以色列民族从被神创造开始,被神选中并得到暗中指引,在人世间一步步实现业已为他们设定的神意的过程。在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观念中,神是历史的原创者、设定者与最高权威,历史不再是人们自足的活动,也不是人与诸神互动的结果;历史有了一个“终点-目的(end)”,而不再是自然循环的。这被称为线性历史观。根据先知摩西向以色列人传达的神意,这个“终点”或者说“目的”就是回到神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迦南。于是,“迦南地”就变成了以色列历史观念中的一个符号。 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这个符号所指示的具体目标不断经历着变化,但这些不同目标背后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含意,那就是要实现神向他们启示的真理,或者说,要生活在神的真理之中。这是他们的幸福之所系;也就是说,对以色列人来说,神意、真理与得福是一致的。重要的是,以色列人的历史观念尽管是以自身作为神的被选民族这一点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的,但他们的历史观念同时也具有普遍化的世界历史的含意。这是因为,神的真理尽管只向以色列这个被选民族揭示,但对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也是同样有效的——神的真理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真理,也是所有人的真理。因此,尽管只有以色列人能够按照神意所启示的那样回到他们的“应许之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迦南地”在以色列人看来同时也是其他民族过上在真理中的生活的希望所在——虽然这些民族不可能象以色列人那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的《月光》 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 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 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 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 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 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 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 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 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 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幻想奏鸣曲》 《月光》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吴旺维创作的成熟期。这 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 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 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 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

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 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 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 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 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 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 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 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 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 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 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 “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 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 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 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 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 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 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 “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unaFantasia)。

02西方古典史学的特征

西方古典史学的特征 一、口述与记忆 柏拉图《菲德罗篇》:索斯神发明了文字,夸口说文字可以让埃及人增长记忆,变得更聪明。但法老萨穆斯却说文字只能让人容易忘记,因为文字使人们不再重视当下发生的交谈,不再致力于内心的理解。因此认为人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只是近似于智慧的东西,却不是智慧本身,因为他们对那些书写符号其实大多并不真正理解,反而通过文字使记忆变成多余的了。 “记忆史学”:建立在口述材料基础上的古代史学 “文献史学”:建立在文字资料基础上的现代史学 1. M. I. Finley, “Myth, Memory, and History”, History and Theory, 4 (1965), pp. 281-30 2. 2. Rosalind Thomas, Literacy and Orality in Ancient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二、记忆与“真实” “真实”(aletheia):letheia的意思是“遗忘” a表示否定意思的前缀 “记忆的历史”的两个特征: 第一,用高度概括的术语表达刻板模式的陈述是记忆史学的一大特征。 第二,在记忆中,记忆者本人常常变成了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角色的转换使得记忆的描述往往会采取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 1. Gordon S. Shrimpton, History and Memory in Ancient Greece,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Gregory Nagy, Pindar’s Homer: The Lyric Possession of an Epic Past,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西方音乐史之古典音乐的概述

Classical此词和与之相关的词classic(最优秀的,经典的),classicism(古典主义、古典风格),classicistic(古典主义的、古典风格的)等,用来指源自不同文化、品种繁多的音乐。词源是拉丁语classicus(最高阶层的公民,后来转指水平最高的作家),通过法语classique演化成英语classical和德语klassik。在最早的一种定义里(R.科特格雷夫;《英一法语言辞典》,1611年)将classique翻译为:“classical(经典的),formall(传统的),Orderlie(合乎规格),in due(整齐匀称)或 fitranke(排列适当的);还有approved(可靠的),authenticall(被公认的),chief(主要的),Principall(首要的)。”在这里特保留其中两部分的意思并注释为:(1)形式严谨、训练有素,(2)优秀的典范;另外补充两点:(3)与古希腊或古拉丁语有关(《法兰西学院辞典》,1694),(4)与浪漫派的(romantic)相对立,后者被认为是“病态的,不合乎规则的”(歌德,十九世纪初期)。第二种解释在不同的几种释义中流行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例如福克尔(Forkel)就曾在1802年按这种最普遍的释义使用“klassisch”一词来介绍J.S.巴赫主要的键盘作品(1808年译成英文时用的正是”classical”一词)。通常称颂诸如若斯坎的经文歌,帕莱斯特里纳的弥撒曲,库普兰的组曲,科雷利的协奏曲,亨德尔的清唱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等作品的完美,往往同样也用这个词来形容。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十八世纪末期在法国、意大利、德国音乐之间存在着的互相渗透的现象,曾为热衷于研究“奏鸣曲式”的奥妙和企图给“古典派风格”下一个定义的某些学者所忽视。甚至在还缺乏基本的风格上的研究的情况下,到十八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音乐上高度的统一趋势已遍及欧洲,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种有利于承认存在“古典”阶段,即使还不是“时期”的论据。当时那不勒斯、巴黎和柏林三地音乐的表述法,其类似点远远超过非类似点,这种形势在早五十年是不存在的,当时的评论家看到的只能是民族的差别。世界性的风格在所有的通都大邑得到了培育而产生,通过印刷和复制。极大规模地传播到西方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创造这种不同民族共同使用的混合语(Lingu franca)无需依赖维也纳“古典派风格”;更确切地说,它的共同来源(即风格统一的真正核心)似乎应该在于意大利歌剧那种不容争议的统治一切的影响。登特(Dent)竟然到达这样的程度,他声称:“古典传统其实恰恰就是意大利传统”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交响乐之父”海顿(1732-1809)、“音乐天才”莫扎特(1756-1791)、“乐圣”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特别是考古的发现,展现了一幅简朴、宏伟、宁静、有力、优雅的画面,这在新发掘出来的古希腊和南部意大利的神庙中十分典型。例如,1748年庞贝的发现,其中的遗物被画家临摹和雕刻家模制以广泛流传,理论家们研究它们构成的原则。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们(其中最著名的为德国人温克尔曼)将它们称为“古典”并作为他们这一时代的典范,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