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加教案
《加一加》教案

《加一加》教案《加一加》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字。
在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汉字的趣味。
2.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本课的生字“旧、由、甲”的读音和字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教师: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等词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1.让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记字方法。
2.教师相机导出儿歌。
(课文最后两行)3.出示老朋友“日”字。
4.点明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都是在“日”的基础上“加一加”。
(板书课题)5.以“加什么呢”激趣。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字。
再抽生上台一边摆一边讲解自己的摆法。
二、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1.师:“孩子们真能干,只加一笔就变出这些字来,而且模样还真有点相象,那它们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以此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
2.分小组学习。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说说书上的组词,讨论交流词义。
(3)口头组词。
3.检查交流。
(1)通过请小老师、“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检查字音,注意强调区别“由”、“甲”、“旧”的读音。
(2)指出小组里不太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3)学生口头组词。
三、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1.小结方法:一个“日”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1.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书写这6个生字,注意“日”的位置和变形。
2.记忆组词中引出的生字的字形。
学生先自己记忆,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3.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组词。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运用本课学到的“加一加”的构字方法,进一步给学过的简单的汉字(如:大、土)进行添加笔画组成新字的游戏。
一年级加一加教案

一年级加一加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中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教学重点:1.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加法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小黑板等。
2. 教学材料:练习题、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数字卡片,包括数字0-9,并将其放在桌上。
2. 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数字的意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加法的概念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意义,提问他们如何将数字组合在一起。
2.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3. 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应用。
步骤二:加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例如数字1比0大,数字2比1大,以此类推。
2. 教授加法的基本技巧,例如将数字从左到右依次相加。
3.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巩固加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步骤三: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问他现在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使用加法解决问题。
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
总结:1. 回顾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强调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巩固加法的技能。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的加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2.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加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3. 播放相关的加法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加法概念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估。
3. 进行小组或个别口头评估,了解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加一加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16个生字和12个新词,会写8个字。
初步认识部首“心”(心字底)、“女”(女字旁)。
2.进一步了解加一加成新字的汉字构字法。
能力目标1.能运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构成规律自主识字。
2.能准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3.朗读词语能语气连贯,尽可能表达出一定的情绪。
情感目标感受汉字的有味,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能准确区分每组形似生字的读音和字义,能运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预备:1.部首卡片:讠、纟、、氵、、忄、日、冫、心。
2.基本字卡片:己、也、白、西、及、中。
3.抽拉式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4.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归类识字(二)第1课,我们学了“青”字,“青”加上不同的部首可以组成哪些字?(请、清、情、晴、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了解的加一加成新字的汉字构字法。
2.分别出示部首卡片“讠、纟、、氵、、忄、日、冫、心”和基本字卡片“己、也、白、西、及、中”,认识部首和认读基本字,并分别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过渡:这些基本字最喜爱交朋友,常常去寻部首合作,它们手拉手在一起,于是呢,汉字娃娃又有了许多新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部首和基本字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汉字娃娃。
二、读读摆摆,辨别字形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寻一寻谁和谁交上了朋友。
2.摆一摆,出新字。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摆卡片,其他的同学自己动手摆一摆,认一认(读读)新的朋友。
指导认识“心字底、女字旁”。
3.比一比,辨字形。
教师将黑板上的新字进行整理排队。
让学生比一比,各组新朋友在字形上有哪些不同。
三、教师指导学习1.教师指导学习第一、二组新字、新词,比一比,区分字音、字义,理解词语。
第一组:(1)“己”(jǐ)加上部首“讠”和“纟”变为新朋友“记”(jì)和“纪”(jì),读音相近,仅仅声调发生了变化;“记”和“纪”的读音完全相同,都读jì。
《加一加》教案

《加一加》教案《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字,在探究汉字的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短句,初步了解汉字加一笔可成新字的构字规律,形成初步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学着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感知汉字构成的'规律。
2.正确区分生字的读音、字义。
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2.教师准备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电灯等词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1.出示日字,问: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个老朋友吗?2.今天日要表演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加一加。
3.板书课题,读课题。
4.想知道日字加什么吗看!老师用活动卡片组成旦、电。
好玩吗现在请几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讲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5.其余学生,用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和三个笔画摆一摆,说一说。
二、拼读课文,寓识于读,自主识字这个游戏有趣吗?看看课文里这些字念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反复拼读,抽生把画出的字念出来。
2.媒体展示带音节的生字,请小老师教读,小组开火车认读。
3.展示去掉音节的生字,抢读,男、女生分别读。
4.孩子们记性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小猫钓鱼的游戏,谁能帮助小猫读准生字小鱼,钓上来的这条小鱼就送给他。
三、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只加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模样还有点像,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1.学生说书上的词语,4人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每组抽一名起来汇报,师适时点拨。
2.媒体展示。
(1)甲虫、甲鱼、甲板、电厂、电灯的图片。
(2)小鸟在天空飞,鱼儿在水中游图,理解自由。
3.引导学生用由于说一句话,也可以用接句的形式来体会。
(如:由于她生病了,所以不能)四、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1.小结方法:一个日字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大班数学教案加一加

大班数学教案:加一加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素材:数字卡片、计数器、白板、彩色纸、笔•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三、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整理好教学素材。
–在白板上写下加法的符号“+”。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加法?我们平常在哪些场景中会用到加法?”–鼓励学生举例,例如:“我有两个苹果,接下来又拿了一个苹果,那现在我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总和。
3.引入加法符号:–拿出数字卡片,分别写上1、2、3等数字。
–让学生来一个个数数字,例如:“拿出数字卡片1,我们加上一个,是多少?”–鼓励学生参与,回答出答案后,用加法符号“+”表示出来,例如:“1 + 1 = 2”。
–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逐渐引入加法符号的概念。
4.游戏活动:–准备制作一些加法练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数字。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位学生担任“加数”,其他学生担任“观察员”。
–让“观察员”从桌上取出两张卡片,交给“加数”。
–“加数”将两个数字加在一起,并说出结果。
–然后让“观察员”核对答案,判断是否正确。
–正确的话,加一分,错误的话,减一分。
–进行若干回合,最后统计分数,评选出胜利组。
5.回顾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定义与基本运算规则:“加法是把两个或多个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总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四、教学延伸1.拓展练习:–通过游戏活动中的卡片练习,逐渐增加卡片的数字范围和数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的印象。
2.巩固训练:–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计数、加减实践,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加一加 变一变 1教案 湘美版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加一加变一变 1教案湘美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重难点:1.重点:想象添画2.难点: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教学准备: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体验1.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2.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二、感知,描绘基本形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学生试着画一画3.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4.老师示范,学生评价第二课时一、想象添画1.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2.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3.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4.老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二、戏活动:超级变变变1.分组讨论: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2.比赛。
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三、欣赏评价1.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2.老师点评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印人像 1教案浙美版编写思路: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
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的直观演示。
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
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折印制的。
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加一加大班数学教案

加一加大班数学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加一加大班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字感知和计算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加法运算•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加法的实际应用举例2. 减法运算•减法的定义和性质•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减法的实际应用举例3. 问题解决•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加法运算1.教师介绍加法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加法是什么?有哪些性质?–加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讲解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0分钟)–同位数相加–进位和借位的概念–运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3.练习加法计算(15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的加法题目进行练习–学生互相出题,进行竞赛第二课时:减法运算1.教师介绍减法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减法是什么?有哪些性质?–减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讲解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0分钟)–同位数相减–借位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3.练习减法计算(15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的减法题目进行练习–学生互相出题,进行竞赛第三课时:问题解决1.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如何分析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分组讨论实际问题(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3.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答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和思路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课堂练习(30%)–随堂练习和小组竞赛2.作业评估(30%)–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独立性3.案例分析(40%)–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束语加一加大班数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加一加变一变》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加一加变一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第九单元《加一加变一变》。
本单元着重讲解“加一加”、“变一变”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加一加”、“变一变”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变形金刚”。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问一些与“加一加”、“变一变”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播放视频,引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1.讲解“加一加”、“变一变”概念,让学生能够明白它们的含义。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制作“变形金刚”1.老师以可折叠的基础模型为例,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制作自己的“变形金刚”。
2.学生自己开始尝试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经验。
2.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尝试。
3.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加一加”、“变一变”的理解,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加一加”、“变一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1.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模板拼接不准确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有耐心的帮助。
2.对于一些较难的操作,需要引导学生多次练习,熟练运用。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评估学生对“加一加”、“变一变”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评估学生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造力。
3.评估教学过程的授课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1.身体接触时保持适当距离,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2.在制作作品时,让学生自由创作,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些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与创新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与创新引言:美术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形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本篇教案将围绕着“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展开探索,带领孩子们用创新的视角来发掘更多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1、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形态概念的理解和创造。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不同的形态造型,提高审美和认知能力。
3、让孩子们了解图案形态和颜色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图案。
教学步骤:一、引导性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一加变一变”,我们可以从平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比如两只鸟加起来是三只鸟,两个三角形加起来是什么等等。
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来简单解释,老师再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美术中。
二、美术创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一加变一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个简单的形状,让他们基础上进行变形。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提示,比如让他们在形状的不同角落画上不同的线条、颜色或图案,来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不同的想法和构思。
三、颜色搭配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很容易造成过于复杂或者颜色不协调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色彩搭配练习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控颜色搭配的技巧。
比如让学生从基础色彩出发,探索如何在色轮上找到合适的搭配配色法则,并基础上进行实践。
四、思维拓展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孩子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改变一下线条的粗细或者长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等等。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更多的美丽图案,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调整。
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五、总结在本次的教学中,我们以“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空间想象的探索。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2《加一加》教案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2《加一加》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工整。
2.能运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方法自组识字,形成初步自主识字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加一加组成新字的构字方法,感受汉字构字的趣味,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方法自组识字,形成初步自主识字的能力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己、她”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理解“冲刺”“忠厚”
4.刚才我们理解了词义,下面请小朋友自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师相机纠正。
5.拓展,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认读这些字的'读音,说说你是怎样知道读音的(
引导学生从加的偏旁来说,顺便说说字意)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构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汉字。汉字娃娃真的很有趣。
三学习生字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66页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注意:池、晒、冲、忠是翘舌音;洒是平舌音。
3.再读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抽生答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加一加组成新字的构字方法,感受汉字构字的趣味,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请看黑板,师板书书上的8个偏旁,复习偏旁
从理论到实践,带你掌握的《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

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而教育教学的结果则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的。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我们在优化教学质量方面需要着力的方向。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它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此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优秀的《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
一、《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理论支持《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说、教育思想、课程理念。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在认知心理学方面有着较好的理论支持,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用于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的、建构性的过程。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依靠建构主义学说,让学生在探究和建构的过程中,逐渐主动、自觉地融合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并在课程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人们在对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一般性判断、理论和方法体系。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依托教育思想为指导,聚焦学生,立足于学生的个体性和潜力,运用教育思想中最为先进的内容来指导和支持课程设计,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4、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指在规划和设计课程时,通过对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等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形成的教育教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观念和原则。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重视课程理念的体现,将课程设计与教育教学、人文艺术、生活经验等紧密结合,让课程设计充分展现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性化等方面。
二、《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理论支持只是促进《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实施的一个因素,其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则体现在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上。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加一加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加一加幼儿中班数学教案 - 加一加一、教学目标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通过加一加的运算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从1到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准备2个。
2. 游戏道具:水果图卡、玩具小车等。
3. 白板和彩色笔: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路和计算结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利用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回顾数数的过程,复习数字1到10的顺序。
例如,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绘制一个道路图,在道路图上标出一系列数字,并引导幼儿利用玩具小车按照数字的顺序行驶。
2. 引入加法概念教师将数字卡片混合放在桌上,让幼儿每人取两张数字卡片,并在白板上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位幼儿抽到了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则教师在白板上写下 1 + 2 = ,并引导幼儿一起计算。
3. 加一加游戏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水果图卡,并要求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数字卡片。
然后,幼儿要将选择的数字卡片放在水果图卡上,数出数字卡片上的数量,并在白板上写下相应的算式。
例如,如果幼儿选择数字卡片3,那么他们要将数字卡片3放在水果图卡上,并数出3个水果,最后在白板上写下 3 + 1 = 。
4. 整体练习教师随机选择一位幼儿的算式,并邀请其他幼儿逐一完成计算。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利用手指或其他辅助工具,如计数棒、计数球等,来辅助计算。
5. 拓展游戏在幼儿掌握了加一加运算之后,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游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加数扩展到2、3,甚至更多的数字,让幼儿进行更复杂的运算。
6. 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强调加法运算的结果是由两个加数相加得出的。
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数数、计算物品的数量等活动。
四、教学反思本次数学教案以加一加为核心内容,以游戏和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计算兴趣和能力。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教学反思与实践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教学反思与实践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程主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与图形的对比来帮助学生了解形状的变化规律,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模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意识。
1.认识一些具体的常见物体与图形;2.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的特点、组成和变形规律;3.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游戏,体验创造美的过程;4.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的一些具体物体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形象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组成。
2.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在黑板上进行加一加、变一变的游戏,引导学生体验形状变化的奇妙之处;并分别利用手绘和软件制图等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与想象能力,创作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3.巩固复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所学内容,自主评价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教学反思与实践1.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熟悉形状的变化规律,容易出现不灵活和创新的情况,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可能与原本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往往讲解到了基本的物体和图形的形成,但却忽略了对其变化的研究和探究。
通过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情境设计和互动体验,如据学生们所施于的物品特点和需求,变换出各种有趣的形状和图案,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变化过程的创造性和趣味性。
针对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我也会采用多种方法,如手绘、拼贴、3D翻转等,让学生充分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想法,自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2.实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发挥艺术教育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不断升华教学内容和形式,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
比如,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和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拍摄动画等表现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形状的不同变化情况和表现特点。
我还可以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进行形状变化的扩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 加一加变一变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加一加变一变[分析]加一加变一变一、教材分析本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加一加变一变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必然的难度。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踊跃参与和表现制造的欲望。
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加一加变一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熟悉,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发觉,在体验、试探中明确本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尽力提高他们的探讨能力和审美趣味。
教学中物体外形特点的刻画是本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能辨识和刻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看表现能力和想像制造能力。
*培育观看适应和对绘画的爱好,激发学生擅长发觉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本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刻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把握物体大体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之展开丰硕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
前要求学生寻觅、发觉自己喜爱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堂。
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漠的空间。
教学大体环节设计:*欣赏激趣,明确目标。
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看、比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取得感悟和熟悉,充分感受和领略制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做什么”。
*观看、触摸实物,感知大体形。
第一步,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看其大体形状,表述其外形特点。
第二步,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刻画大体形。
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挪用线流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线条构成与运用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线条构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能观察、模仿、创造简单线条。
2. 能懂得线条的表现力、感染力及美感。
3. 能感悟并发现不同线条的运用方式。
4. 能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简单线条的构成。
2. 学生能够表现出线条的表现力、感染力及美感。
3. 学生能够感悟并发现不同线条的运用方式。
4. 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请学生举手说出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运动项目,并让他们模仿这些项目的动作,例如:跳绳、打篮球、游泳等。
在学生模仿动作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重点观察运动员的动作,特别是手、脚的运动轨迹和线条的变化。
2. 线条构成与运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请设计一些简单的线条,要求线条走势特别,不要是一般的笔画,排列要紧密,线宽粗细可以不一致。
(2) 示范教学:在黑板上画一些简单的线条构成的美术作品,例如树、草、楼房等,让学生观察形状和变化。
同时介绍线条的表现力、感染力及美感等。
(3)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形状和变化,模仿教师的画法,练习手的线条控制和线条之间的距离。
(4) 集体练习:老师按序号点名,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线条与其他学生设计的线条结合起来,画出一副新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发现线条在不同位置、颜色、粗细、弯曲等变化中所呈现的美感与表现力。
(5) 个人创作:老师根据学生的线条运用水平进行评估,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合理运用线条,并表现出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收集与线条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并进行简单的线条演练。
2. 鼓励学生在回家后创作一副与线条有关的作品,鼓励自由想象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一加变一变的线条构成与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观察、练习和创作,学生在线条表现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加一加》教案设计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更是一门训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好科目。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有些乏味,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而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加一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3.提高学生的精神力量、耐力、毅力和自信心;4.增强学生数学探究和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加法表、一些数码牌等。
2.教材准备:数学教材、一些数学练习册,可以选择适合本次加法教学的练习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一开课,可以让学生一张嘴,大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同时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怎样通过加法运算得到其他的数字,做一些小题目让学生试试。
例如:9+1=?10+7=?2.新课讲授2.1.认识加法运算符号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加号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举例可说:1)6+4 可以用 4+6 代替2)1+3+5+7+9 = (1+9)+(3+7)+5加法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顺序,也称为加法的交换律。
2.2 让学生自己模拟加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数学水平分配不同的数字,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可以分配1-10的整数,让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通过结合教材和黑板,向学生解释和讲授相应的加法知识和技巧。
例如:1+2+3+4+5= ? 把1拆分成0+1, 5分解成5+0,那么式子可写成(0+1+2+3+4+5)-(0+5);再比如:43+87 =? 将43分成40+3,87分成80+7,然后将40+80=120,3+7=10,将120+10=130,最后把130和数码牌上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3.教学展示教师可以打开电脑,展示一些其他计算机程序中童话、游戏的加法计算练习题。
《加一加》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加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我们将要讲解的教案是《加一加》,这是一份旨在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提高加法计算能力和口算速度的教案。
教案的目标《加一加》的教案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系统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加法计算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转化方法。
2. 能够正确地操纵加法符号,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3. 经过反复练习后,达到快速进行口算加法的能力。
教案的步骤Step 1:概念引入教师会向学生引入加法的概念,说明它是一种用来计算两个数字“相加”的运算符号,通过具体的例子为学生做简单的说明。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小明有两个苹果,这时候他又得到了一个苹果,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学生可以回答说,他现在一共有三个苹果。
这就是加法的概念。
Step 2:基础练习教师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
例如,3 + 2 = ?, 5 + 4 = ?等等。
在进行基础练习时,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每次只出一两道题目,让学生逐个解答。
2. 在学生完成题目后,要逐个检查每个学生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并对错题进行讲解。
Step 3:快速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加法运算规律之后,教师会进行快速练习。
快速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口算加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计算出加法题的答案。
在快速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每次出若干个题目,让学生进行快速解答。
2. 时间限制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在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感到有挑战性。
3.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快速练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口算能力进行总结评价。
总结《加一加》是一份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提高口算加法能力的教案。
通过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规律,掌握基础加法运算,加强快速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成绩,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加一加_变一变》教案设计

《加一加变一变》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集写生与想象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
教材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
二、学习目标1、能辨别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2、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3、养成好的观察习惯,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重点:基本形的认识,描绘基本形。
教学难点:添画形象,能由一种基本形想象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
三、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思路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本课教学设计中,可将学生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
观察、感知基本形。
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尝试触摸实物,进行感官体验。
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方法进行变形的图片,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想象变形的方法。
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想象变出不同的有趣形象,充分发挥想象,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
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
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学生课前准备:1、创作工具不限,彩笔、油画棒、实物拼接等都可以。
2、准备一些自己喜欢并常见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
如茶杯、饮料罐、包装盒、外形奇异的水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一加教案
加一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学写个字,在探究汉字的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短句,初步了解汉字加一笔可成新字的构字规律,形成初步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学着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感知汉字构成的规律。
2正确区分生字的读音、字义。
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2教师准备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电灯等词的图片,多媒体。
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1出示“日”字,问: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个老朋友吗? 2今天“日”要表演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加一加”。
3板书题,读题。
4想知道“日”字加什么吗?看!老师用活动卡片组成“旦”、“电”。
好玩吗?现在请几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讲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其余学生,用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和三个笔画摆一摆,说一说。
二、拼读文,寓识于读,自主识字这个游戏有趣吗?看看文里这些字念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拼音自读文,读完后画出生字,反复拼读,抽生把画出的字念
出来。
2媒体展示带音节的生字,请小老师教读,小组开火车认读。
3展示去掉音节的生字,抢读,男、女生分别读。
4孩子们记性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小猫钓鱼”的游戏,谁能帮助小猫读准“生字小鱼”,钓上来的这条小鱼就送给他。
三、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只加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模样还有点像,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 1学生说书上的词语,4人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每组抽一名起来汇报,师适时点拨。
2媒体展示。
“甲虫”、“甲鱼”、“甲板”、“电厂”、“电灯”的图片。
“小鸟在天空飞,鱼儿在水中游”图,理解“自由”。
3引导学生用“由于”说一句话,也可以用接句的形式来体会。
四、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1小结方法:一个“日”字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学了这,你们知道本的生字是怎样来的吗?引导学生说出构字规律。
3读短文,配上动作,边拍手边朗读短文。
五、自主探究,指导写字下面我们还要学会正确书写这个字。
1媒体展示:厂、于、车、旧、虫。
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
2媒体展示这个生字的笔顺,提出要求:专心看,看谁能最先记住这个生字的写法。
3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把你记住的字在小组内说一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
4抽生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请小
老师解答。
汉字朋友都很美,我们要尽量把它们写漂亮,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说出这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媒体展示重点笔画:“虫”中间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画是“提”。
6想试一试吗?看书上的描描写写,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7写完后比一比,在最好的字下画“△”,师生共同赏评。
8自主练字:把你想写的字再写写,培养自主写字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迁移识字方法1孩子们学得真好,写得也很好,你们还能用“加一加”的构字方法,给“日”字再加一笔,组成其他的字吗?。
2下面,我们用“加一加”的构字方法,来做加一笔成新字的游戏,板书:“人”,学生在作业本上用彩色笔加一笔,组成“个、大”。
接着依次用“十”、“大”、“二”、“口”、“木”等字来做游戏。
3总结:汉字很有趣,加一笔就成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