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字体分类大全
书体名称和书体特点
书体名称和书体特点
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以下是书体的名称和特点:
1.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2. 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其结构特点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3.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4.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5.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书法家。
常见书法字体及其特点
常见书法字体及其特点
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行、草。
1、篆书:笔走龙蛇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蚕头燕尾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3、楷书:工整端庄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即所谓的“方块字”。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4、行书:行云流水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
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简明连贯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中国书法都有哪几种字体
中国书法都有哪几种字体中国书法有几种字体?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字体欣赏中国书法有哪几种字体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
另外,有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以及源于中华汉字书法派生的日本书道。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
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中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
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对照表
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对照表摘要:一、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简介1.楷书2.隶书3.篆书4.行书5.草书二、各种书体的特点及演变1.楷书的规范与美感2.隶书的起源与演变3.篆书的古雅与艺术性4.行书的便捷与潇洒5.草书的狂放与个性三、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对照表的应用1.书法爱好者学习与欣赏2.书法教学与研究3.书法艺术创作与传承4.汉字文化推广与普及四、结论各种书体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正文: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是汉字书法的主要五种书体,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楷书是汉字书法的基础,字形规范,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美感。
它起源于汉末,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达到鼎盛。
楷书字形端正规整,笔画流畅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学习和创作。
隶书是汉字书法的起源,始于秦朝,通行于汉魏。
隶书字形略呈扁平,笔画简化,具有较强的书法特点。
隶书对于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篆书是汉字书法的古雅之韵,主要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又称金文,始于商朝,盛行于西周;小篆又称秦篆,始于秦朝。
篆书字形古朴、结构繁复,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行书是汉字书法的便捷书体,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笔画流畅,结构简化。
行书起源于汉朝,至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达到了艺术高峰。
行书既具有楷书的规范,又具有草书的洒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书写和书法创作。
草书是汉字书法中最富有个性的书体,笔画狂放,形态多变。
草书起源于汉朝,至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达到了巅峰。
草书展现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对照表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学习与欣赏书法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照各种书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演变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此外,对照表在书法教学与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有助于学生和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汉字书法的历史与内涵。
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_各种书法字体分类及特点
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_各种书法字体分类及特点中国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联系。
书法艺术本身可以当作是对字体的艺术创作,正是因为书法家追求书写的简易流畅,文字才逐步简化。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各种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各种书法字体欣赏各种书法字体1_篆书各种书法字体2_隶书各种书法字体3_行书各种书法字体4_草书各种书法字体5_楷书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1、【篆书】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是一种呈现曲直相映乐趣的文字。
广义的篆书,包括甲古文及金文,此处的篆书特别只大篆及小篆。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由李斯整理出来的。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是为了因应日益繁复的文书处理,秦狱吏程邈作出了这种方广字体,改变了篆书的结构,强调横平竖直、间架紧密。
隶书写起来比篆书方便很多,为后代子孙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学术上亦具有极大的价值。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是在汉朝时以隶书字体作楷法加以改进的书体,今人称之为正楷。
由於楷书写起来又比隶书方便,因此汉朝人民都采用它以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楷书至唐代大盛,书家如颜真卿,以雄健恢弘的气势独树一格,影响后世甚钜。
楷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4、【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中国书法八大书体
中国书法八大书体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八大书体是指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魏碑、钟鼎、隶变。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八大书体的特点与魅力。
一、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规范、端庄的一种字体。
楷书的笔画工整、结构稳定,每个字都有明确的笔画顺序。
楷书的特点是端正、秀丽、庄重,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书体,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书体。
二、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中使用的一种字体,笔画简洁、直线明快。
隶书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笔画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古朴、刚劲的感觉。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早的一种字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行书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结合了二者的特点。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简洁、书写速度较快,给人一种自由、舒展的感觉。
行书是书法家在书写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既能表达书法家的个性特点,又能保持字体的整体美感。
四、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字体,笔画激荡、线条弯曲。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奔放、结构松散、书写速度很快,给人一种自由、激情的感觉。
草书是书法家在书写中的一种发泄和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最早用于刻在青铜器上。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练、线条匀称、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重、古朴的感觉。
篆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古老、庄重的一种字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六、魏碑魏碑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一种字体,线条粗壮、笔画力度强。
魏碑的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刚毅、豪迈的感觉。
魏碑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字体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钟鼎钟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一种字体,线条流畅、笔画丰满。
钟鼎的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丰满、书写速度较快,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钟鼎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字体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八、隶变隶变是隶书的演变形式,结合了其他书体的特点。
中国书法各种字体介绍
中国书法各种字体介绍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篆书(1)介绍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
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
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
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据文献记载。
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
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如记功刻石。
叔量诏版。
兵虎符之类。
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
行笔圆转。
线条匀净而长。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
而且紧画向下引伸。
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
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
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
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
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
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
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
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
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
因李阳冰出而复苏。
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
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
以篆书着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
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艳。
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A、大篆先有大篆后有小篆。
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及分类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及分类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传统的书法字体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大类。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五大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欣赏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一)篆书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1)甲骨文。
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
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多万片,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2)钟鼎文。
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
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
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3)石鼓文。
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小篆。
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
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
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
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
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
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
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隶书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早在秦以前的竹简上就有隶书的初形,经过长期演化,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隶书突破了秦篆单一中锋运笔,笔法很丰富,中锋和侧锋,方笔和圆笔,藏锋和露锋各显神通。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
这些字体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发展和演变。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之一,笔画粗细不一,结构较为简单,多为象形字。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铜器铭文。
它笔画圆润,结构整齐,多用于记录祭祀、战争等活动。
3. 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文字,因刻在十个形似鼓的石上而得名。
它的字体工整匀称,笔画饱满,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一种官方字体。
4.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一种官方字体,笔画圆润流畅,结构紧凑。
它是大篆的简化形式,逐渐取代了六国文字,成为标准字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是一种新型的文字形式。
它的笔画有波折,字形扁平,结构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字书写方式的巨大变革。
6. 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是隶书的草写形式。
它的笔画连绵不断,字形流畅自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几种形式。
7. 楷书:楷书也称真书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它的字形较为方正,笔画讲究规矩和力度,结构平稳端正。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字体之一,也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8.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它的笔画相对流畅,字形与楷书相似但略有变化,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工整又有流动感的艺术风格。
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
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大篆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书法300常用字形
书法300常用字形
常见的书法种类大致分为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这五大类,其中,篆书又分为大篆、小篆;楷书有魏碑、唐楷、二王体、瘦金体等小类别;草书也可分为今草、狂草、章草。
篆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史久远,字体瘦直整齐,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隶书,兴起于秦朝,广泛应用于汉朝,字体宽扁庄重,讲究横长直短。
楷书,起源于汉末时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强调横平竖直,严整规范,讲究整体感,就有较强的实用性。
草书,开始于汉代初期,是为了书写简单连贯而发展出来的,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蕴含美感。
行书,行书兼具了楷书和草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像草书字体缭乱,不好辨别,也不像楷书,书写太慢等其他字形。
各种字体介绍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
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型。
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
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
而宋体就可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
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中国书法五大字体都有哪些
中国书法五大字体都有哪些从古至今,中国的书法字体千变万化,每一种字体都充满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与魅力。
中国的书法字体分成五大类。
是哪五大类呢?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五大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五大字体欣赏中国书法五大字体和文房四宝五种书体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
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
”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1]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汉字书法五种书体
汉字书法五种书体汉字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字,自然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书体,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五种: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五种书体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隶书隶书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秦国,是一种庄重刚劲的书体,以清晰工整的直线条为基本特征。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隶书不断演变,分出了很多分支,如颜真卿的“颜体”、刘公权的“刘体”等。
现在,隶书已被广泛应用于印章、书法作品、文创设计等领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楷书楷书是中国汉字书法的基本书体,被广泛运用于书法的讲授和普及。
楷书中每个汉字的笔画优美舒展,横线为平直,竖线为宽绰,直线和弧线相互配合,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楷书因其规范化的字形和优美的线条,在许多场合中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国内外传播用的楷书。
三、行书行书是中国汉字书法中最具有笔墨意趣的字体之一,其特点是笔画连续自然,线条自由洒脱,具有流畅性和律动感。
此书的代表性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破屋记”。
在现代生活中,行书经常被用于书法展览、书法交流和文化体验等场合。
四、草书草书是一种流畅、生动、随意的书体,富有高度自由的艺术气息。
草书笔画粗细不一,线条贯通,汉字的外型有时越发生变化和驳杂,使原有的规范完全丧失,风格各异。
草书往往带有一种独特魅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作品的韵味,成为很多书法家喜爱的书体。
五、篆书篆书起源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一种古老、神秘、高雅的书体。
篆书借用印章上的字形设计,每一个字母都由符号和构件组成,具有简练、线条清晰、平面感强、较与其他书体独立的特点。
篆书的常用代表作品有龟、尚、秦等。
篆书的组字、构思都很精细,所以成为了印章制作和雕刻中不可或缺的书体。
总之,五种书体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中产生着不同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书体的特点和要素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更好地欣赏书法艺术、甚至是改进写字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大全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2图画文字、象形文∙3甲骨文∙4钟鼎文∙5石鼓文∙6古文∙7秦篆∙8大篆∙9小篆∙10隶书∙11魏碑∙12楷书∙13草书∙14行书∙15宋体∙16仿宋体∙17黑体∙18圆黑体∙19现代美术字字体的演变和分类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
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秦系—隶书—楷书—魏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图画文字、象形文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陶器上所刻象形符号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
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
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
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
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
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
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
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
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中国字体种类及特点
中国字体种类及特点中国字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中国字体种类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
1.隶书隶书是中国最早的正式字体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它的特点是笔画规整、结构简洁,具有明显的方正感。
隶书的笔画粗细相间,勾画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它常用于刻石碑铭和行书的草书基础。
2.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字体,也是现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结构稳定,每个字形都有独特的比例和形态。
楷书的笔画粗细适中,轮廓饱满,书写时力度均匀。
它的可读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和书写领域。
3.行书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风格,形态介于两者之间。
行书的特点是结构简洁、笔画流畅,书写速度较快。
它兼具了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自由,是一种简化而不失书法韵味的字体。
4.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个性和艺术感的字体之一。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激荡、形态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草书追求速度与力度的结合,字形常常变形,笔画间有浓墨重彩的效果。
草书书写时注重意境和自由表达,被广泛用于题字、篆刻等艺术领域。
5.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体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金文和甲骨文。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方正、勾勒线条简洁,每个字形都有稳定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
篆书注重笔画的纵横交错,用笔厚薄变化来表现字形的神韵和力度。
6.隶变隶变是一种特殊的字体风格,它将传统的隶书与楷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书写形态。
隶变字体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结构规整,既有传统隶书的庄重感,又具备楷书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7.仿宋体仿宋体是一种对宋代楷书风格的模仿,常用于印刷和出版物中。
仿宋体的特点是笔画粗细适中、结构稳定,保留了宋代楷书的经典风格和韵味。
8.隶书行草隶书行草是将隶书和行书相结合的一种字体风格。
它兼具了隶书的庄重和行书的自由,形态丰富多样,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9.楷隶楷隶是将楷书和隶书相结合的一种字体风格。
汉字有56种字体,你认识几种?
汉字有56种字体,你认识几种?自三皇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氏,文字生焉。
所谓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以代结绳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 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又曰字有五易,苍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制隶书,汉代作章草是也。
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并大小篆,为八体也。
后汉东阳公徐安于搜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也。
又加二十三体,共定五十有六,列之于后:一、龙书: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二、八穗书: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
三、仓颉书:黄帝史苍颉写鸟迹为文。
四、云书: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
五、风书:少昊金天时以鸟纪官,作鸾风书,文章衣眼,取以为象。
六、蝌蚪书:因蝌蚪之名,故饰之以形。
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制,今古文是也。
七、仙人形书: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象仙人形书,车器衣眼皆为之。
八、龟书: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
九、钟鼎书:夏后氏象钟鼎形为篆,作钟鼎书。
十、倒薤书: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今薤叶篆是也。
十一、虎书:周文王史史佚因驺虞作虎书,有虎不害人,驺虞因此始也。
十二、鸟书: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士时丹鸟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
十三、鱼书:周法鱼书因素鳞跃舟所作。
一云汉武帝游昆明池,学士陈遵所作。
十四、填书:周媒氏作。
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廙、王隐皆好之。
十五、大篆:周宣王史史籀所作也。
亦曰籀篆,《石鼓文》是也。
十六、复篆:因大篆而重复之,亦史籀作。
汉武帝用题建章阙。
十七、殳书:伯氏所职。
文记笏,武纪殳,因而制之。
十八、小篆:周时所作。
汉武帝得汾阴鼎,即其文也。
十九、仙人篆:古之所有。
李斯善辨古文字,改为篆形也。
二十、麒麟书:鲁哀公十三年西狩获麟,仲尼反袂拭面,叹“吾道穷矣”,弟子用为素王纪瑞所制也。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大全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2图画文字、象形文•3甲骨文•4钟鼎文•5石鼓文•6古文•7秦篆•8大篆•9小篆•10隶书•11魏碑•12楷书•13草书•14行书•15宋体•16仿宋体•17黑体•18圆黑体•19现代美术字字体的演变和分类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
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秦系—隶书—楷书—魏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图画文字、象形文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陶器上所刻象形符号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
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
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
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
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
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
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
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
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中国书法字体分类及例子
中国书法字体分类及例子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字体分类及例子,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字体分类欣赏中国书法字体分类及例子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艺术(1)介绍: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
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
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
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据文献记载。
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
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如记功刻石。
叔量诏版。
兵虎符之类。
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
行笔圆转。
线条匀净而长。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
而且紧画向下引伸。
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
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
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
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
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
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
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
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
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
因李阳冰出而复苏。
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
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
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
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2图画文字、象形文•3甲骨文•4钟鼎文•5石鼓文•6古文•7秦篆•8大篆•9小篆•10隶书•11魏碑•12楷书•13草书•14行书•15宋体•16仿宋体•17黑体•18圆黑体•19现代美术字字体的演变和分类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
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秦系—隶书—楷书—魏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图画文字、象形文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陶器上所刻象形符号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
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
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
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
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
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
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
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
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
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钟鼎文钟鼎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
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
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
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石鼓文石鼓文唐代发现周秦刻在十个石鼓上的文字,现存故宫,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文已不再象甲骨、金文那样,写得字大小平均有雄浑厚朴的大度之气。
古文汉代发现藏于孔子宅中墙壁内的经传和春秋左氏传中的文字叫做古文。
秦篆大篆是周宣王时对古文字整理之后的一种文字,因经史籍之手。
故又称“籍文”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大臣上奏所用的文字。
大篆大篆是钟鼎文、石鼓、古文、秦篆的统称。
字体粗犷有力,厚重古朴,行款已趋向线条化,规范化。
大篆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文字。
周宣王时的《史籀(zhòu)篇》就是用大篆书写的儿童识字课本,因此大篆也叫籀文。
因为大篆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字与甲骨文很相似。
小篆小篆石刻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字”以秦篆为基础而出现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
字体均圆整齐,上紧下松,布白匀称,带有图案的装饰美。
小篆当以秦刻石为代表。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言: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
今所存者仅《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两种。
秦刻石传为李斯所书。
《泰山石刻》为前219年时所刻,原石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今存十字,其书与大篆比较,笔画俭约,结体更为规矩典雅。
《峄山刻石》今所传者为宋郑文宝所摹刻,峄山翻刻甚多,而尤以郑氏为最精。
以上诸碑是秦篆的典型,其特点是用笔匀净挺瘦,提笔疾过,圆融峻整,其笔法又如玉筋、钗骨,所以秦篆又称“玉筋篆”秦刻比《石鼓文》、《秦公簋》简化,而且结束了六国文字混乱的局面隶书隶书相传秦始皇时,有个叫程邈的小官因罪入狱,隶书是由篆简化演变而出来的,为了简捷速写,变篆书圆转的笔划为万折的笔划,汉代盛兴,后世学隶书以汉碑为典范,用笔方中有圆的变化,端庄古雅,左右舒展,有均衡美。
汉朝自公元前206年高祖建立天下,经过60余年的治理,出现了“汉武”盛世,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造纸术的发明,对文字的发展,影响深刻。
西汉初,朝廷就把隶书定为学童应试的内容之一,成绩好的可以做官。
当时的“史书令史”,就是擅长写隶书的官职。
汉人称汉隶书为“史书”。
据班固《汉书》记载:元帝“多才艺,善史书。
”孝成许皇后“聪慧,善史书。
”隶书的重要特点是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定为不变的形态。
再有就是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偏旁和原独体字一样,位置也不太固定。
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字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
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夫”头的字。
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
隶书的定型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
从大的方面说,隶书有秦隶和汉隶的区别。
秦隶的形体,从出土文物中的权、量器的诏版上还可看到一些特点。
这时隶书结体还是纵势长方的,字的大小不拘。
有人称此隶为“古隶”,西汉初期仍沿用这种字体。
隶书随着时代而逐渐改易,到了东汉,形成了定型的汉隶。
特别是到了汉恒帝、灵帝时期(公元174~189),汉隶达到极盛时期。
汉隶定型的字体,主要是指此时期的字迹。
定型的隶书在书法上形成了自己风格。
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桀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
隶书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种字体,上承篆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行、草。
所以隶书在书法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隶书到东汉时期已发展成定型的隶书,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的标准字体。
这一时期留下来的隶书字丰富多采,尤其东汉时期盛行树碑立传,所以留下碑版最多,也最精湛。
所谓“碑”,在古时是宫、庙门见识日影及拴牲口的长方形石头,秦代在石头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或刻文告等,秦代称为“刻石”,汉代以后即称“碑”。
魏碑魏碑拓片指北魏时期的石刻,属于楷书,魏碑是把汉字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表现了艺术上大胆的革新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特点:品类繁多、风格各异我体不备。
楷书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楷书作品《玄秘塔碑》(局部)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因是字体的楷模所以叫楷书,标准,正规又叫正楷。
西汉开始萌芽,经过东汉,唐朝兴盛。
一千多年来唐楷一直做为汉字的标准字体。
特点: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矩严谨,丰满秀丽。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草书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局部有大篆、小篆、古隶、今隶的草书。
草书专门发展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字体,是从汉代开始的,由汉至唐是一度极盛的时期,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
它既具有自身的规律,又能抒发自我的情怀。
今草是草书的主体。
它们笔势连绵回绕,痢约为本,点画相连,态势飞动一气呵成。
特点:节奏强烈,行云流水,舒坦。
古(章)草书到魏、晋之间(应在行书出现之后),又在逐渐起些变化,其意向与发端(群众中来的)是要摆脱隶体,便于书写,到书家手中——也就是规范化了的变体,则有过渡到后来变成今草的过渡形式,“草藁”书的出现,其流行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
按羊欣《采》文中一条云∶“河东(今山西省)卫觊字伯儒,魏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觊子瓘,字伯玉,为晋太保,采张芝法,以觊法参之,更为草藁,草藁是相闻书(尺犊)也。
”“觊法”究竟是如何的一种样式,已不可知,瓘书则《淳化阁帖》卷二中传撫有“顿首州民”一帖(米芾、黄伯思均未评为伪帖),其书体大略同于古(章)草而减去了波势——也就是减去了隶笔了。
其他还见有由吴入晋的陆机书的《平复帖》墨迹(机为“吴士”,当然可能东南书体中另有一个系统,不敢说他定受卫瓘的影响),又楼兰出土的许多魏晋木简中的草体字也大都相近,从蜕变的情形来看,这是时代的自然趋势,不是由一二人的意志来决定的了。
今草(包括行草在内)的确立,王羲之不愧是一位使它规范化、美化的重要家书,也是无可否认的。
“今”草出现以至确立,其时间则在东晋中期了,其规范化、美化的代表书家,根据六朝文献和传世字迹(主要是唐代的勾填和宋代传抚善本)中我们所知道的则是王羲之、王洽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