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西省九江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8届湖南、江西省十四校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湖南、江西省十四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由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一中;澧县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江西南昌二中;江西九江一中联合命题。
考试时间:2018年4月8日上午09:00~11:3024.周朝建立,大肆分封。
如封功臣姜尚于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都丹阳(今河南淅川县);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与巩固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据刘响《旧唐书》记载:(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甫镈)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
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事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B.给事中有审议权C.给事中有否决权D.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26.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27.徽商是明着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①商品经济较为繁荣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图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微商影响很深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方拟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洋务企业遇到了经费问题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下表为某时期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全国田赋总额越来越少 B 政府提高了关税税率C.民族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极大阻碍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30.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对敌人经济斗争的指示》,明确规定不放任和禁绝日货输入及土货输出,各抗日根据地必须以抗战的利益为贸易政策的出发点,反对只图目前或局部利益。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
NCS201806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
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
据此理解准确的是A.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B.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C.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D.贵族统治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25.《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
上述材料反映宋代A.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B.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C.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D.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26.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
”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B.文学修养极高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D.对儒学的反叛27,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衣业劳动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D.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28,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29.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年)也不过5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的万分之一。
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2009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海外汉学界多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当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写道:“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
”从中看出,作者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来华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13.《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
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
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
”这说明太平天国()A.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B.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C.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D.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14.中国史有记载的政治上的“六君子”事件,先后有六起,其中第五、第六两起,发生在清末民初,即“戊戌六君子”和“筹安会六君子”。
这两起事件中的“六君子”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是袁世凯一手所造成的B.都赞成君主立宪制度C.都得到了举国一致的推崇D.都主张改革政治体制15.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
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A.实行土地私有B.实行土地国有C.实行集体耕作D.实行个体耕作16.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
这里的“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是指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它应是完成于下列哪一次会议?()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7.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
江西省九江市黄龙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黄龙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为改变“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局面,康熙所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内阁B. 设立南书房C. 设立军机处D. 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参考答案:B略2. 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396%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60年至1962年,我国投资额和施工项目以及积累率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进行国民经济调整,以解决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选项C正确;施工项目减少不等于停滞,选项A排除;材料未反映投资流向,选项B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我国二五计划以发展工业为主,排除。
3. “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参考答案:考点:N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B解析:C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与1945年,冷战尚未开始,A项排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由于“冷战”的爆发,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B项正确;CD项不是冷战带来的影响,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关贸协定准确把握。
4.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 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 私人经济受到限制参考答案:B5.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A.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B.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D.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参考答案:C【详解】图表反映的是大量农户已经分到了土地,即土地革命取得的成果,无法反映土地革命是否具有良好群众基础,故B错误;由图表可知,拥有10亩以下土地的农户占到这些地区的绝大部分,而拥有10亩土地以上的人只占很小比例,无法体现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故A错误。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A. 表达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B. 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C. 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D. 阻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对‘三传’ 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来看,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C正确;啖助、赵匡、陆淳等人反思的是两汉经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统地位,A排除;儒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没有对唐朝的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否,D排除。应选C。
D. “倚重美国〞是海峡两岸的主要策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周恩来要求台湾当局能为国家守住台湾,蒋介石认为国共争斗属于内战,说明双方都认为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A正确;蒋介石提出了反攻大陆的方案,而周恩来没有明确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是说不急于改变对台关系,B排除;国共双方都没有明确“和平统一〞的意图,也不涉及“两岸人民〞,C排除。材料反映国共双方想自己解决国共问题,而不是依靠美国,D排除。应选A。
2.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揭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以下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
A. 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
B. 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
C. 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明太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首先尊重朝廷官爵然后才能表达自己 精神追求,这是对士人思想的钳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正确;材料中明太祖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理解文人志趣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未反映明太祖要求以文治国的方针,C排除;材料说明明太祖要求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D排除。应选B。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26.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27.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28.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临川一中、景德镇一中、雁潭一中等)2018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含解析)1. 战国时期,魏国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吴起在楚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然后用所收减的爵禄“以奉(奖赏)选练之士(优秀官兵)”.两个变法A. 都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 确立起封君察举选官惯例C。
使军功爵禄制逐步形成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路【答案】C【解析】“食有劳而禄有功"“绝减百吏之禄秩”都涉及军功爵制的信息,说明战国时期军功爵制思想逐步形成,故C正确;A中废除说法绝对;B是汉代时期实行;D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
2。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
由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的思想A. 对天和自然的看法存在不同B. 在对自然的看法上趋于一致C. 在神化王权上有共同的诉求D. 在天和自然关系上相互否定【答案】A【解析】孔子的意思是说百物自然生长天何曾说过什么呢?董仲舒认为所有东西均出自天,显然二人对于天有不同的认识,故A正确;二人对于天的认识是相反,故B错误;C中共同诉求不符合题意;D中相互否定错误.3。
有观点认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故“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
更有学者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
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隋唐记载都存在着失实之处B。
上述结论尚须得到史料的实证C。
唐朝经济不如隋朝结论可信D. 隋唐差异成果表明史学的进步【答案】B【解析】文献属于二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与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材料中的史实有待于考证,故B正确;A 中都有说法不符合史实;由于史料不一定确凿,所以二者没有可比性,故C错误;二者差异说明史学研究不同,故D错误。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二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段Ⅱ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计48分)1.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指代的是A.分封远近 B.爵位高低 C.殷周成败 D.嫡庶亲疏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
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
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 D.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3.表: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此表反映出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4.下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
这一现象反映了A.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5.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6.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7.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
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
这一变化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D.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8.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二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计48分)1.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指代的是A. 分封远近B. 爵位高低C. 殷周成败D. 嫡庶亲疏【答案】D【解析】分封远近、爵位高低是可以改变的,不属于“天定”,排除AB;殷周成败也不是天定的,排除C;嫡庶亲疏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容人为改变的,故D正确。
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
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
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D. 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地方制度,为防止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甚至割据称雄举兵内向,汉王朝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为限制王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汉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即材料“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有长沙国、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说明这时期地方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才导致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防范王国,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为了防范王国威胁而严格限制马匹出关,没有体现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初中央为了防范王侯势力威胁中央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关中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问题,故D选项错误。
3.表: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此表反映出A. 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 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 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 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士族出身官员的所占比重可知,世家大族仍有巨大的优势,B正确。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1.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A. 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 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 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 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答案】A【解析】材料对于《论语》版本的考证研究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A正确;材料论述对于《论语》的研究,B错误;汉代儒学独尊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汉代和先秦时期儒学特点,D错误。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霍光的记载。
据此可以认定A. 汉代由外戚决定皇帝的废立B. 相关记载均存在虚构成分C. 霍光曾一度把持西汉的朝政D. 相关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答案】C【解析】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中只有王符著《潜夫论》中记载霍光“废帝立帝,莫之敢违”,故A 项错误。
BD两项表述都属于绝对化错误,排除。
根据三则材料中的信息“当庙堂,拥幼君”“专相幼主,诛灭同僚”“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延”可知霍光曾一度把持西汉的朝政,故C项正确。
点睛: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中关于西汉霍光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难度不大。
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即可得出答案。
3.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
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
这反映出秦代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
精品解析:【全国省级联考】江西省2018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
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是34.78%、65.22%。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这说明了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 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 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在夏朝,故A错误;公卿的族属体现了家国一体,而不是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故B错误;商周时期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国家信息“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公卿的族属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
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教灾荒的措施。
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A. 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 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 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D. 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答案】B【解析】材料“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下诏言事,征求解教灾荒的措施”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这有利于促使统治者关心灾荒,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被强化,故A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提高环保意识,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统治者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故D错误。
故选B。
3.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2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曰: 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A.法不阿贵B.兼爱尚贤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26.《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
这深层次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7.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一幅国宝级名画——《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下图为局部图),该画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间的皇家地图,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图上都有清晰的标注。
对此以下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对海上丝绸之路已有较为准确的认识B.地图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C.地图绘制技术体现“西学东渐”D.明朝实行海禁,陆上贸易有所发展28.19世纪上半叶,受拉美独立运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1820年代的白银产量比1800年代减少48.5%,黄金产量1810 年代比1750 年代减少53%。
世界金银大幅减产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A.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现象B.清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C.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D.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9.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 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市2018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
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A.强调仁礼重要性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D.主张格物致知论25.《后汉书·百官志》县、邑、道、侯国条,本注曰:“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郡国完成对属县考核后,汇总各县集簿内容,编造计簿,由上计吏送达中央接受考核。
据此可知A.官僚政治日益显现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C.郡国并行利于考核D.官府考核豪夺民财26.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A.巡察职权弱化,侧重于究察风俗B.监察范围广泛,巡察者特权泛滥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27.《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
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
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
”这说明当时流通纸币A.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信誉昭著便利全国流通D.具有如同于黄金的价值28.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
依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C.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成分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29.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30.1973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构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建立国际统一战线。
这个“一条线”战略构想是A.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平联盟B.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C.在外交上彰显以阶级斗争为纲D.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策略31.下表是2001—2008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表。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时A.受到WTO的挑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处于徘徊的状况B.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C.在进出口双增长情况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趋于常态D.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格局中地位下降32.《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5—6条规定:“债权人羁押不能偿债的债务人三周后,可以杀死后者或将之卖至外邦为奴。
选择杀害债务人的,多数债权人可以根据债权比例分割债务人的尸体。
”材料中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该法是处理债务问题专法B.债务问题纵容了贵族专横C.资本交易导致人性的沦丧D.残忍背后蕴含着法的精神33.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1850-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34.下图是《美国新型汽车》的漫画,从图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B.美国通过贷款方式支持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C.美国以复兴欧洲方案来控制欧洲并让其参与新型的对抗D.美国凭借其经济霸主的地位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35.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由此可知A.减少国家干预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B.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D.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到“作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影响的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汇激荡的历史篇章。
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天儒冲突”。
天儒礼仪之争,最初只是一个译名之争。
基督教中的造物主Deus音译为“徒斯”,但这两个字的中文含义不明,利玛窦强调耶儒相通,采取“多与孔、孟合”的路线,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
除此之外,礼仪之争更主要的是祭孔和祭祖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宗教”单位,宗教信仰的发生、传授,宗教仪式的举行多以家庭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教师在伦理关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夫子作为“万世师表”,被中国人当作圣人一样受到供奉祭祀。
祭孔因而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
然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
礼仪之争由一个理论问题演变成清王朝与教廷之间的直接冲突。
清朝雍正年间,终于全面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据刘海鸥《天儒冲突: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初次冲撞》整理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炮火迫使中国人打开国门,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现代化的西方文明逐渐渗入中国社会,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遭受冲击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要求打破非人道的婚姻制度,建立起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的婚姻制度。
“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男女平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
1920年陈独秀在《男系制与遗产制》中认为中国的男子血统观念格外发达,女子地位格外低,“宁可以承继旁系的男子,嫡系的女子反没有承袭遗产的权利。
”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天儒冲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次冲突所产生的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上表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请考生在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列宁把无产阶级的监督机制看作是无产阶级直接参加国家管理,保持无产阶级国家本质的重要手段。
国家的监督权是与决策权平行的一种权力,是对党政机关的一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起监督作用。
列宁把中央监察委员会提高到与党的中央委员会同等的地位,使其成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原属于政府部门的工农检查院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结合起来,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即可扩大到党内外的任何机构。
应该取消党和国家机关中那许许多多“虚浮雕肿”的东西,那些“可以不要,可以长期不要而且应当不要的机关一律撤销”,把监察机关的机构精减作为整个党政机关机构精减的典型。
“工农检查院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严格审查”,还要经过“特别考试”。
列宁不仅注重监察机构技术方面的改革,列宁尤其重视监察机构中的文化建设及文化形态的变革。
文化形态的变革关系到监察机构的质量,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变革,则变革只能会流于形式,甚至也会被旧的文化所侵蚀而变形。
对旧的文化一定要采取积极的革命的态度,要把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变革中所体现的那种“盖世的勇敢精神”应用到对旧的文化形态的变革中去,在文化变革中争取得到更灿烂的效果。
——姬金锋《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监察制度改革思想的探讨》(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监察制度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列宁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7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的《史里芬计划》是建立在对战争发展的错误估计之上的。
史里芬指导战争的理念,是想依靠以贵族为中心的精英集团来赢得一场现代化的总体战争,观念落后于现实。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进行了重组,以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取得了显著成功,对战争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德国最终还是失败了。
隐藏在这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德国缺乏必要的物质手段完成它过分野心勃勃的战争目标。
——熊伟民《传统与突破: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争指导》材料二美国威尔逊总统发表了“十四点计划”,希望建立自由的资本主义国际世界秩序的构想。
“十四点计划”中有“一个暗含的第十五点”,战后准备宽容地、非惩罚性地解决德国问题。
“一个由你(指威尔逊)发表的关于美国目标的声明在遭到德国现存政府的反对时将会引起革命,而且将有可能带来我们所希望的德国被颠覆。
”《凡尔赛条约》的严苛很快粉碎了德国人的幻想。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德国的战败和屈辱的和约联系在一起,严重败坏了魏玛民主的声誉。
——陈从阳《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失败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7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詹天佑自1872年11岁时赴美国留学9年,188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从1888年开始,他投入到中国刚刚举步的铁路事业,1905年至1908年,首创中国独立筑路的奇迹——建成了艰险异常的京张铁路,震动了世界,为中国与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詹天佑对清王朝的所谓“新政”改革感到失望,1906年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以进行革新。
今后发展如何,无人能料及”。
作为邮传部侯补丞参,詹天佑1911年指出“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
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
”詹天佑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更不感到恐惧与忧伤。
相反,他积极地迎接革命与新时代的到来。
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平静而友好地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詹天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吾人居官者,世人恒讥之为刮地皮,孰知铁路工程师真乃刮地皮者。
鄙人忝为工程师二十年之久,刮地皮之多,似以鄙人为第一,而天下肯以刮地皮第一自居,殆鄙人一人矣。
化学家能将各种物质分化而变幻之,使人不知其原质为何物,亦能变异各种颜色,不啻所谓颠倒黑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