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打印版)

2018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打印版)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俊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同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年底。

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

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

增加宰相数量并非扩大二省职权,A错误。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24.(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分析】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尧、舜、禹、汤传统上被尊为“圣王”,各有其功业与政治特色。

试题引用《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正确选项设定为A,既是史书记录的主旨,也考查了考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联系夏商为农业社会的史实,若考生具备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不难排除干扰项。

25.(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B)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分析】本题的情境为西汉文景时期的农、商矛盾,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重农抑商”的相关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为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受阻,所以正确答案选 B。

当时虽然有士地兼并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国家还是实行重朿抑商政策的,故 A 选项错误。

粮价低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这只是题干中的部分信息,并非本题的主旨,不能将题的多数信息摈弃不用,对农、商矛盾视而不见,故 C 项亦不选。

税收是国家行为,商人是无法操纵的,故 D 选项也错误。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C.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D.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了西汉文景时期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这说明政府对农业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所以A 不符合题干;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也不符合题干,故排除B;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这个选项与题干不符;而D选项表明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这导致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符合题干。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以西汉文景时期的物价、税收、土地兼并等问题为载体,考查以农业税收和商业资本关系的历史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反映出当时”,这是提示考生从题干所述历史事件中找到当时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有哪些表现?请简述。

答案】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表现为:①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XXX领导的大西起义最为有名;②官僚贵族腐败,官吏贪污,民间反感官府的剥削和压迫;③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使得富商大贾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④外族侵略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满族的入侵,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的表现,答案中列举了明朝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官僚贵族腐败、商业资本的发展以及外族侵略等问题,答案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试题以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为载体,考查以明朝社会矛盾和动乱为代表的历史事件,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请简述”,这是提示考生要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不要过多展开,否则会浪费时间和答题空间。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2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41.【参考答案】(1)说明:面对建国初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独立性),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等。

(8分)简述:调节和缓和了西方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建立了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分,任答3点即可) (2)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反动政府的专制统治;政局的动荡。

(6分,任答3点即可)认识:妥协和暴力是革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手段;两种手段的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两种手段并没有优劣之分。

(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5.【参考答案】(1)特点:继承并发展前代赋税制度;对土地产权所有者交纳的税进行再分配。

(4分)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或承认私有产权的合法性)。

(2分)(2)简述:进一步发挥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机制;激发了土地产权拥有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两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9分,任答3点即可)46.【参考答案】(1)造成朝鲜半岛南北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朝鲜的分裂;扩大了美苏冷战范围;加剧了东亚局势的紧张。

(6(2)认识:抗美援朝是当时中国政府迫不得已而做出的决策;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抗美援朝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9分,答出3点即可) 47.【参考答案】(1)措施:培养实用人才;改革教育制度;优化师资队伍;改革教材;保障教育经费。

(6分,答出3点即可)(2)简评:扶植、发展教育,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奠基人;为湖北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湖北教育领先全国;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客观上为湖北革命运动造就了阶级力量;促进了湖北近代化的历程。

2018年全国卷2(历史)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2(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B】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D】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人:马东博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题干信息——有两层因果关系:第一层:商汤因不忍猎人将鸟兽杀绝而取罗网三面(给鸟兽活路);第二层:商汤因这一做法得到诸侯拥护而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两层因果关系,用图示表达如下:梳理明晰以上两层因果关系,然后结合四个选项的关键词,推理符合题意的答案。

A 项“商汤成功缘于仁德之心”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正确答案为A 。

B 项“捕猎是主要经济活动”、C 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项“资源争夺”均不符合题干中所强调的因果关系。

此题重在考察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题干信息用图示梳理如下:通过以上图示中的逻辑关系可看出,材料重在强调“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一现象带来直接后果是,拥有一小块土地的农民逐渐失去土地而且生活艰难,即“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所以B 项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开始推行,A 项错误;C 项“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表述与材料不符,错误有二,一是富商操纵价格而非税收;二是材料重在强调“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的原因而非富商的操纵。

概念解读: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历史1.A【解析】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

故选A。

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错;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

2.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

答案选B。

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A错;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 错;富商大贾并没有操纵税收,D错。

3.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对。

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

4.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

5.D【解析】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正确。

2018全国二卷文综

2018全国二卷文综

选择题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改革开放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印刷机(正确答案)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下一句是?
A. 感时花溅泪
B. 恨别鸟惊心(正确答案)
C. 烽火连三月
D. 家书抵万金
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正确答案)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正确答案)
B. 《罗马法》
C. 《拿破仑法典》
D. 《唐律疏议》
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A. 遵义会议(正确答案)
B. 瓦窑堡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七大
下列哪项不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
A. 供需法则
B. 边际效用递减
C. 货币中性论(正确答案)
D. 比较优势理论。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注意事项:1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考生、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的位置上。

2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再选途其他答案标。

写在试卷上无效。

3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第Ⅱ卷必须用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24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一、选择题:本题共分,共小题,每小题要求的。

1. “乃去其三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面A.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C.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A【答案】“”的做法,去其三面【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AB不符故选;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C;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题干提到的是合史实;D 。

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坚持依法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提示思考《史记》意在说明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最新--新课标卷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最新--新课标卷Ⅱ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I)历史部分第Ⅰ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C【KS5U解析】考察周代的中心地区。

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

周代的通知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

故应选C。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秦朝与西晋法律的差别说明在西晋的时候,养子视同亲子,同样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

故应选D。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货币。

北宋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材料“以便贸易”说明这种货币具有交易凭证的作用。

故应选A。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重要的表现。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宠信与否。

故应选B。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2018年全国II卷历史(有答案)

2018年全国II卷历史(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历史试题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偏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青”,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

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物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做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标卷二附详细解释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标卷二附详细解释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标卷二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答案为C项。

材料不能反映唐朝中期“南茶开始北运”,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实际上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排除;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名师点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学科@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逐渐被北方人接受。

2018年文综全国卷2卷及参考答案

2018年文综全国卷2卷及参考答案

2018年文综全国卷2卷及参考答案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解析

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解析

2018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

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卷新课标(Ⅱ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8.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30. 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

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植物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订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订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层面统领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宝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8分)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7分)4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

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