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性农药资源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现状

植物保护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现状

植物保护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现状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农业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所面临的尴尬状况也愈发显著:土地荒漠化、水质污染、病虫害频发等问题都在限制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科技发展出了许多新技术与新产品。

其中,植物保护剂就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产品。

植物保护剂能够帮助农民保护作物,缓解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损失。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植物保护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现状。

一、植物保护剂的定义与分类植物保护剂是指防治植物病害、虫害等害虫的化学、生物或其他治理手段。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植物保护剂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杀虫剂是指用于防治作物害虫的农药。

这一类植物保护剂有广谱杀虫剂、专效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保护型杀虫剂等。

广谱杀虫剂能够杀死多种害虫,调节土壤活性,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专效杀虫剂则能够对付某些特定的害虫;内吸性杀虫剂是一种由根部吸收的杀虫剂,能够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蛆虫;保护型杀虫剂则是能够能够在植物受到外界侵害时迅速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杀菌剂则是指用于防治病害的农药。

这一类植物保护剂包括有机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和可控释放杀菌剂。

有机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能够杀死多种病菌,但是这些杀菌剂也会残留在土壤里,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比之下,可控释放杀菌剂则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植物保护剂,能够控制杀菌剂的释放速度和用量。

除草剂则是指用于防治杂草的农药。

这一类植物保护剂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可以杀死所有的植物,而选择性除草剂则只能杀死杂草。

二、植物保护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植物保护剂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植物保护剂能够帮助农民预防和治疗病虫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植物保护剂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劳动投入。

此外,植物保护剂还能够保持土地的可持续性,减少土壤质量的退化。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植物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种农药类型,具有天然、环保、低残留等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探讨了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提高植物源农药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植物源农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加强植物源农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分类、优势、作用、应用、环境、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效率、安全性、推动、研发、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植物源农药具有天然、无毒、无害、高效等特点,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比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更安全,更环保,更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抗药性较强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各类农业病虫草害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得到的农药,主要成分为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

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植物源农药主要可以分为植物提取类、植物精油类和植物发酵类三大类别。

1. 植物提取类农药:这类农药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如菊花、茶叶、丁香等。

常见的植物提取类农药有绿豆叶提取液、植物硼酸提取液等。

2. 植物精油类农药:这类农药是通过蒸馏或榨取植物花、叶、根、果等处的精油,如薄荷油、橙油、茶树油等。

《植物源农药》课件

《植物源农药》课件

案例五:其他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苦参碱、印楝 素、藜芦碱和蛇床子的制备方法类似,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
VS
应用领域
这些植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农业领域,防治 各种害虫,也可用于医药和卫生领域治疗 各种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提取法是最早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如压榨、浸提、萃取等,或 化学手段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成分。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的 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发酵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微生物 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可 以大规模生产,且能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但发酵过程中需要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质量和产量。
古代应用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某些植物的特 殊气味或汁液驱避害虫。
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 物源农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现代应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源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
提取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低毒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 毒性较低,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较高。
多功能性
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还具有驱避、抑制等作用 。
01
02
天然性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无化学 合成成分,对环境友好。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农药是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工具,能够控制农作物上的害虫、病菌和杂草,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是在工业化时代。

1.古代时期:古代人们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矿物物质和动物产品等作为农药,例如使用石硫合剂对付害虫等。

2.18世纪到19世纪:化学农药的发展开始起步,人们开始制造和使用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学农药,如铜、砷等。

这些化学农药虽然有一定的杀虫效果,但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研发和应用有机磷农药,如磷酸二乙酯(DDT)。

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强的杀虫效果,但是也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4.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开发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敌敌畏。

这类农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低毒性,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5.20世纪末至21世纪:人们开始关注农药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研发和应用生物农药和天然农药。

这些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天然物质,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友好性。

在中国,农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建国初期,中国农药产业完全依赖进口,国内农药市场几乎没有。

2.19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农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重点发展有机磷农药。

如乐果、敌敌畏等。

3.1990年代:中国的农药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以农药生产和销售为主导的企业。

农药的品种和产量大幅增加,如杀菌剂、除草剂等。

4.21世纪初期至今:中国农药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药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农药使用和安全标准,加强对农药销售和使用的监管。

总的来说,中国的农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完全依赖进口到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国之一、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国的农药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如何提高农药的效果、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推广绿色农药等。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Re e r h a p i a i n o l nt de i e e tc d s i i s a c nd a plc to f p a — r v d p s i i e n Ch na
DENG on Zhiy g.DENG — h ng,YANG Ye c e Zhe n (|le eo S ine , a gr r lUnv ri Gul 4l( ,(h n ) (olg f L ’ ce cs Gu n 、iNo ma iest y, ii 5 () T ia n )4
维普资讯
广西 农 业科 学 20 0 6年 弟 3 卷 第 6期 7
我国植 物源农药的研 究与应用
邓 志 勇 , 邓 业成 , 阳 振
( 西师 范 大 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广 西桂 林 5 1 0 ) 广 4 0 4
摘 要 : 物 源 农 药 因 其低 毒 、 残 留和 对 环 境 无 污染 等 优 点 , 植 低 已引 起 人 们 的极 大 关 注 。近 年 来 , 着 各 地 区植 物 随 源农 药 资 源 的 大量 发现 , 活性 成 分 分 离 、 化 及 鉴定 方 法 的 日益完 善 , 国植 物 源 农 药 研 究 获得 了很 大 的发 展 。 目 纯 我 前 , 开 发 出楝 素 乳 油 、 藤 酮 乳 油 、 参 碱 粉 剂 等 多 种 商 品 化 制 剂 , 在 间 接 开 发 上 , 有 待 进 行 更 深 层 次 的 研 已 鱼 苦 但 还 究。 关键 词 : 物 源 农 药 ; 源 调 查 ; 效 成 分 ; 用 植 资 有 应 中 图 分类 号 : 4 2 3 9 S 8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6 (0 60 —0 7 —0 10 l l2 0 )6 68 4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1、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

到1882年,法国的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一、农药的发展简史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者生物制剂。

农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通过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然而,现代农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

1. 第一代农药:有机磷农药20世纪初,人们开始合成有机磷化合物,例如磷酸二乙酯(代表作为马拉硫磷)和磷酸二甲酯(代表作为乐果),作为农药使用。

有机磷农药具有杀虫、杀菌和除草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2. 第二代农药:氯化有机农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氯化有机农药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代表性的氯化有机农药有滴滴涕(代表作为敌百虫)和敌敌畏。

这些农药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作用,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和毒性问题。

3. 第三代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0世纪70年代以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开始发展。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作用,并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

代表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氟虫腈和氟虫腈。

4. 第四代农药:生物农药近年来,生物农药成为农药发展的热点。

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者动物等自然资源制备的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特点。

生物农药的代表性产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绿僵菌和茉莉酮等。

二、我国农药发展情况我国农药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引进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农药主要依靠进口。

我国引进了多种农药技术和产品,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

2. 自主创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加大农药自主创新力度。

通过科研机构和农药生产企业的合作,我国成功研发了一批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

3. 发展成就我国农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我国农药产品涵盖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个类别,能够满足不同农作物的防治需求。

4. 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也面临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引言概述: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药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农药的起源和发展,接着详细阐述我国农药的发展情况,并分析我国农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药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农作物保护- 古代人类利用植物提取物,如烟草、辣椒等,对农作物进行保护。

- 这些植物提取物含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成份,起到一定的农药作用。

1.2 化学农药的浮现和发展- 19世纪末,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兴起。

- 代表性的化学农药有砷酸铜、石硫合剂等,对农作物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3 农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农药科学的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合成农药的浮现,如有机磷农药、杀菌剂等,使得农作物保护效果更加显著。

二、我国农药发展情况2.1 早期农药的使用- 20世纪初,我国开始使用农药进行农作物保护。

- 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植物提取物和矿物质农药。

2.2 农药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药生产和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 大量引进和生产了多种农药,如DDT、敌敌畏等。

2.3 农药科研和创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药科研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开辟出了一批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产品。

三、我国农药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农药残留问题- 随着农药使用的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

-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3.2 生态环境风险- 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某些农药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3.3 可持续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绿色、环保性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 发展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成为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农药发展的未来方向4.1 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 研发和推广绿色农药,如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一、农药的发展简史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农药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

古代人们使用烟熏、植物提取物和矿石粉末等方法来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和病害。

然而,直到20世纪初,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才真正取得重大突破。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Paul Müller发现了杀虫剂DDT的杀虫作用,这被认为是农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DDT的发现引发了对农药的广泛研究和应用。

随后,其他类型的农药也相继问世,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农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有机磷农药的发展,如敌敌畏和马拉硫磷等。

这些农药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杀菌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

第二阶段是氯代烃类农药的发展,如DDT和六六六等。

这些农药具有广谱杀虫作用,但由于其残留性和生物积累性,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阶段是合成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发展,如吡虫啉和三唑酮等。

这些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二、我国农药发展情况我国农药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和消费国。

我国农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农药工业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农药。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农药,建立了一批农药生产企业。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农药工业进一步发展,生产技术和质量得到提升。

21世纪以来,我国农药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农药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农药品种多样化。

我国农药品种齐全,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其次,农药产业集中化。

我国农药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大型农药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再次,农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

我国农药企业加大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不断推出新型农药产品。

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

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

植物源农药发展历程一、起始阶段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某些植物具有天然的杀虫或杀菌作用。

例如,烟草、苦艾、大蒜等植物被用于驱虫或杀菌。

这一阶段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是基于经验,缺乏科学依据。

二、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植物源农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成分。

同时,也开始了人工合成农药的研究,为植物源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科学研究阶段进入20世纪后,科学研究在植物源农药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发现许多植物中含有对害虫具有毒杀、拒食、引诱、干扰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成为了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候选物质。

同时,也开始探索如何提高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四、工业化生产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植物源农药逐渐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植物源农药,并将其投放市场。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五、法规完善阶段随着植物源农药的普及和应用,各国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植物源农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这一阶段,政府机构对植物源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创新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植物源农药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植物资源,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并开发出新型的植物源农药。

同时,也开始探索将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植物源农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七、全球合作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方面开始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成为了推动植物源农药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组织制定了许多关于植物源农药的标准和规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植物源农药课件

植物源农药课件

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 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
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 抑虫剂(insectistatics)
抗虫剂(anti-insect agents)
植物源农药
20
3.理想的害虫控制剂
植物源农药
6
3.4 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植物源昆虫激素
phytogenous insect hormone
从藿香蓟属植物中提取的早熟素(prococene) 具有抗昆虫保细长激素功能,现已人工合成出活性 更高的类似物;
玉米螟幼虫注射印楝素(0.25-1.0微克/头)后 不能化蛹而成为“永久性”幼虫;
鱼藤酮和鱼藤根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有很强的 抑制蜕皮变态作用。
这些在化学性质上作过调查研究的植物仅 占全世界现有植物种类的10%
植物源农药
22
研究现状
2. 研 究 进 展 2.1 植物源杀虫剂
2.1.1 杀虫植 物资源的进一 步调查研究
2.1.2 传统 杀虫植物的 毒理学研究
2.1.3 植物 杀虫物质的 制剂化研究
2.2 植物源杀菌剂
2.1.4 植物 光活化毒素 的研究
要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人畜、对害虫天敌、对鱼贝 生产、对鸟类等非靶标生物也是安全的。
植物源农药
21
4.植物源农药研究已成为当前 新农药开发研究的热点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 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
生物碱 萜烯类
酚醌类 黄酮类 单宁类 香豆素等
Grange和Ahmed(1988)曾报道约有2400种植 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一、农药的发展简史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杀虫、杀菌、除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农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农药古代人们使用天然植物杀虫剂来保护农作物。

例如,中国古代农民使用菊花提取物来防治害虫。

此外,古埃及人使用砷化铜来防治昆虫。

2. 化学农药的浮现19世纪末,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第一批化学农药问世。

最早的化学农药是砷化铅和砷化钙,它们主要用于杀虫。

随后,氯化苦杏仁酰胺、氰化铝、氟乙酰胺等农药相继问世。

3. 农药的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农药的研发进入高潮期。

研发出了多种新型农药,例如DDT、杀菌脲、杀虫脲等。

这些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持久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4. 农药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农药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农药对非靶生物的毒害也引起了关注。

因此,各国纷纷加强对农药的监管和管理。

5. 农药的绿色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药的绿色化发展成为全球农药产业的重要方向。

研发出了一批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例如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农药等。

二、我国农药发展情况下面将为您介绍我国农药发展的情况。

1. 农药的引进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开辟农药。

最早引进的是砷酸铅、砷酸钠等农药。

此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农药研究院和农药生产企业,加快了农药的研发和生产。

2.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我国农药生产能力逐渐增强,形成为了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为主的农药产品体系。

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农药的监管和管理我国高度重视农药的监管和管理工作。

建立了农药登记制度,要求农药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才干上市销售。

加强了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4. 农药的绿色化发展我国积极推进农药的绿色化发展。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的商品化 第一个商业化的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发现并开发上市,用以防治豆象虫。

19世纪上半叶,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也先后从经验利用迈入研究应用阶段,并商品化。

很早人们就利用精细研磨的除虫菊花粉来防治虱子和跳蚤等寄生虫。

除虫菊素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植株中提取的有机酸和醇酮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除虫菊素Ⅰ和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1828年,除虫菊酯类农药首先在美国上市。

1848年,Oxley最先报道了从毛鱼藤(Paraderris elliptica (Wall.) Adema)的根部提取出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自此鱼藤酮作为杀虫、杀螨剂和鱼毒剂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使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分离纯化得到鱼藤酮化合物,并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式。

上述植物源杀虫剂一直沿用至今。

二战后高效化学农药蓬勃发展,一跃成为控制农业害虫的主要手段。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与研发一度陷入低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农药的弊端逐渐暴露。

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生态问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药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的“3R”问题凸显,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e)与抗性(Resistance)问题促使人们着手发掘环境友好型农药,于是人们又重把目光投向古老的植物源领域。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在进化中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可以抵抗其他生物的侵害。

自然界中具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独特口/张正炜1,郗厚诚2,常文程1,黄璐璐1,陈秀1,3(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上海市农药检定所)的氨基酸和多糖等。

而这些物质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并且易降解,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持久性影响,安全性较高。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及现状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及现状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
一、对人、畜、有益生物低毒,在环境中易降解、少残留或无残留,
不存在环保问题;
二、可以大量利用荒山土坡闲地,费用低,农民收益大;
三、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与常规化学农药差别很大,大多数常规
化学农药仅作用于有害生物某一生理系统的一个或少数几个靶标,而多数植物源农药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有害生物的多个生理系统,有利于克服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四、我国植物源农药有一定的独特性,产品无类比价格,相对于化
学农药赢利空间更大;
五、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除直接利用外,还可作为合成新农药的先
导化合物,为我国创制农药打下基础,从而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创制农药的局面。

六、另据了解,植物源农药资源丰富,可谓取之不竭。

植物源农药的现状不乐观
1. 我国植物源农药企业大多数是依靠地区资源,结合当代化学农药
生产模式发展起来的,总体规模比较小、品种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又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式下销售困难重重,企业往往处在困境中挣扎。

2.许多生物农药毒性小、药效慢,应该在虫害预防期和前期施用,
待虫害大规模暴发后,其效果无法与化学农药相比,特别是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植物源农药难当重任。

另外,生物农
药在施用时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而农户在施用中往往因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而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3.在国内植物源农药登记依然延续着化学农药的登记模式,这势必
将延缓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简化植物源农药登记手续已经势在必行。

中国农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农药现状及发展方向

九、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药登记管理方面的政策调整, 将促进新产品的创制和老产品新用途的开发,国内科研单 位与农药企业应逐步调整投资方向,将新产品开发提上日 程。环保型产品有增加的迹象,我国正朝着水性、粒剂、 缓释、低毒、低污染方向发展,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大力 发展以水为基质的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发展水分散粒 剂和微胶囊剂等。企业逐渐向效益好、科技含量赢、技术 力量强、规模大的现代集约化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开发 安全、有效、低残留、低淋溶等特性的优良农药品种成为 农药创制的新目标。
七、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农药的主要施用作物
2、我国农药市场特征
(1)市场广阔而分散。种植单位小,用户数量大,户是农资产品购
买的基础。 (2)明显的季节性。3至9月是销售生产旺季,比其他国家的市场 更为集中。 (3)产品更新换代快。由于我国具有后发产业优势,加之农民的 产品忠诚度低,以及我国农药企业自有知识产权少,所以产品 换代快。 (4)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 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与跨国 农药公司专注于自己的农药产品不同,我国同一个品种有十几 家甚至几十家企业生产,这也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 (5)各种高毒农药的全面禁用,产品线不合理的企业即将面临停 产或转产,这给品种结构优良的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将大 大优化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秩序。
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调节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在内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
中国农药现状及发展方向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作用。
(5)茼蒿及茼蒿素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茼蒿中分离出一种有拒食活性的茼蒿素
,并在国际上首次用新的方法人工合成一批茼蒿素类化合物。经国内拒食剂研究权威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检测,这种人工合成的茼蒿素对菜青虫的拒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其
他农药。
(6)砂地柏
陕西省植物资源丰富,约有30多家植物提取物厂家,是分布最密集的省份之一
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广泛应用。不过近20多年来拟除虫菊酯的飞速
发展,使天然除虫菊受到很大冲击。
云南是除虫菊的理想生长地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曲靖市建设了具有世界一
流水平的植物源农药生产基地。此工程包括大面积种植除虫菊,并用我国独创的新技
术对其进行加工提取,制成无公害农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昆明植物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在植物源农药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
(1)印楝及印楝素
楝科的杀虫植物主要有印楝、苦楝和川楝等,其中印楝最负盛名。近年来,国际
上生产印楝素制剂的几家大公司为了抢占正在迅猛发展的生物农药市场,纷纷投入力
量研制高质量、高含量的印楝素杀虫剂,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德国的T
我国植物总数达到4.3万种,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已查明
近千种植物含有杀虫、杀菌活性物质。目前,我国有100多个植物源农药产品在市
场上流通。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 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它包括以下几类活性物 质:(1)植物毒素,如烟碱等;(2)植物源昆虫激素,如 在藿香蓟植物中发现的昆虫早熟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3)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 (4)引诱剂,如丁香油可引诱桔小实蝇;(5)驱避剂, 如香茅油可驱蚊;(6)绝育剂;(7)增效剂,如芝麻油 (素)等;(8)植物防卫素,即感病植物自身的抗菌物 质;(9)异株克生物质,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物质可 抑制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10)植物内源激素, 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薹素内酯和三十烷醇等。 最主要的有以下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植物性农药资源及其发展
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1000美元之后.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就开始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方向发展。

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业正经受着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深刻历史变革,我国现行的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已很难满足和支撑无公害安全农产品生产和保障人民安全健康的需要.为了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相适应,目前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无公害、生物活性高、使用费用低、选择性高的特性。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在对6000多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进行防治害虫的生物活性筛选中,已发现有2000多种化合物具有杀虫活性。

1 我国主要的植物性农药资源
1.1 楝科植物
楝科植物约有50属,580种以上,属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热带。

在我国共15属,约64种,主产于云南和海南两省,从非洲引种印楝已在海南、云南及广东种植成功。

楝科树木是珍贵的木材资源,一些种类具有药用价值,其中印楝、苦楝和川楝是主要的杀虫植物。

从楝科植物中分离出的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主要为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印楝素与川楝素是这类化合物的代表,对昆虫具有胃毒、神经毒性、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

1.2 菊科植物
菊科植物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草本植物,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约有200余属,产于全国各地。

据Grainge1985年统计,在1600种杀虫植物中,有160种是菊科的,最负盛名的是除虫菊,起源于中东近东。

本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60年代对除虫菊的研究仿生合成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从熊耳草中分离早熟素Ⅰ和早熟素Ⅱ,这两种杀虫有效成分能引起半翅目昆虫的早熟变态和杀卵等活性,曾一度被誉为第四代杀虫剂。

进入八十年代后,对于来源于菊科万寿菊族植物的噻吩类和多炔类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新领域,即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

1.3 豆科植物
豆科植物约有650属,18000多种,我国有172属,1485种,豆科中的抗虫次生物质相当丰富,其中以黄酮类和生物碱类为主,豆科中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种主要有鱼藤属中的多个种,非洲山毛豆和苦豆子等。

鱼藤是鱼藤属的统称,藤本,在我国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有广泛分布,鱼藤中含有鱼藤酮、灰叶素、鱼藤素、灰叶酚等多种有杀虫活性化合物。

鱼藤酮是一种代谢抑制剂和神经毒剂,可引起昆虫拒食,活动迟滞,麻痹,缓慢死亡,毒性机理是与L- 谷氨酸氧化和神经传导阻断有关。

鱼藤酮对鱼类有强烈的毒性,但对人畜安全,可在环境中降解,是一种可靠的安全杀虫剂。

非洲山毛豆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热带非洲,主要分布在北纬15°到南纬20°之间的广大地区,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大都是鱼藤酮及其类似物,苦豆子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各省,全株含有喹诺里西定类生物碱。

1.4 杜鹃花科植物
杜鹃花科约有54属,1700余种,分布广,主要在亚热带地区,我国有20属,约800余种,分布于全国,以西南地区最多,杜鹃花科有毒种类较多,我国约有9属100种以上,而且不少种仅为我国所有。

本科重要的有毒成分为四环二萜化合物,已分离60多种有毒化合物。

从黄杜鹃中分离得到的闹羊花素Ⅲ,生物活性测定表明,150mg/L的闹羊花素Ⅲ能降低草地粘虫和马铃薯甲虫对植物的为害,50mg/L 浓度的闹羊花素Ⅲ能引起储粮害虫89%死亡,且完全抑制其繁殖力。

黄杜鹃花提取物150mg/L对东方粘虫、稻飞虱和抗性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

1.5 卫矛科植物
卫矛科植物约有30属,450种以上,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我国有12属,200种以上,南北均有分布。

该科作为杀虫植物研究较多的有:雷公藤和苦皮藤。

雷公藤中的主要杀虫成分为五种生物碱和四种内酯。

生物碱为: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特碱,雷公藤碱,雷公藤辛碱。

内酯为:雷公藤羟内酯,雷公藤羰内酯,雷公藤羟酯,以及异雷公藤内酯四醇。

1.6 唇形花科植物
唇形花科植物约有220余属,3500余种,我国99属,800余种,为一年生草本、灌木或半灌木。

本科以富含芳香油著称,其中不少可供药用。

该科的筋骨草属约有40~50
种。

我国18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各地的高山和低丘森林区、山谷林下或山坡阴处。

江南各省主要是金疮小草、筋骨草和紫背金盘。

筋骨草属植物中所含的昆虫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两类物质:一类是植物源昆虫蜕皮激素类物质,另一类是苦味的二萜类物质。

2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1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历史
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早就用菊科艾属的艾蒿茎、叶熏蚊蝇,一直流传至今。

公元前7~5世纪的古籍中已有用嘉草、莽草、枚菊杀虫的记述。

公元前100年,古罗马人已利用藜芦防治虫、鼠害。

在《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中都不乏用植物性农药杀虫、防病的记载。

17世纪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杀虫力较强的药用农药,其中最著名的是烟草、鱼藤、除虫菊。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早已发现楝科植物中的印楝、苦楝、川楝等具有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活性,人们还先后发现卫茅科雷公藤.豆科槐属的苦参、大戟科的乌柏、茄科茄属的龙葵等植物均具有杀虫活性.
2.2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植物性农药的研究丽窄、深度不够,缺少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

在研究内容方面,作为杀虫剂研究的较多,杀菌剂则较少,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研究的更少。

基本研究模式是发现有某种生理活性的植物后,先分离出活性有效成分,确定化学结构,再以活性化合物结构作为靶标,合成该化合物,开发农药品种。

如以除虫菊和毒扁豆碱为先导,开发出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系列农药,但通过仿生合成的这些农药,实际则属于化学合成农药。

植物性农药的应用现状则是发现有生物活性的植物不少,但以植物为原料开发应用的却不多。

现在农药的主导仍然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农药只占整个农药的2%~3%,而植物性农药所占的比重更小。

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的存在显然是不相称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农学103班
薛惠兰
2010010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