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参考书目(已分好类,非常全面)
人类学考研必读书目

人类学考研必读书目
在准备人类学考研的过程中,必读书目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阅读的人类学书目:
1.《文化人类学》(作者:埃伦·巴特尔斯):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涵盖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作者:罗伯特·哈斯基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概述,涵盖了人类学的主题和理论。
3.《人类学导论》(作者:布莱恩·帕金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理解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
4.《人类学的范围》(作者:马里昂·博伊德和菲利普·瑞伊斯曼):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学范畴的经典著作,涵盖了文化、语言、生物和考古学等多个方面。
5.《文化的象征性》(作者: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文化人类学著作,探讨了文化象征和意义的重要性。
6.《考古学》(作者:科林·伦诺克斯):这本书提供了关于考古学的全面介绍,介绍了考古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7.《人类学中的性别》(作者:艾琳·卡伦):这本书探讨了性别在人类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以上这些书都是人类学考研必读书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 1 -。
人类学书单

人类学书单如下《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礼物》(马歇尔.莫斯)《阿赞德人的巫术、神喻和魔法》(埃文思--普理查德)《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斯特劳斯)《阶序人》(路易.杜蒙)《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爱德蒙.利奇)《仪式过程》(维克多.特纳)《尼加拉: 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格尔兹)《历史之岛》(马歇尔.萨林斯)涂尔干的核心著作和社会学的思想观点是什么?《社会分工论》,《自杀论》,这两本是社会学的经典中的经典,特别是《自杀论》,和心理学的分析完全不一样,创造了社会失范的概念,社会分工论讲的是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简单的说就是从大同社会,无差异化的社会变化到细致分工,相互协作的差异社会。
还有一本就是《社会学方法准则》,还有就是《宗教生活的基本准则》。
涂尔干坚持的是社会实在论,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强调从社会事实出发来研究社会,希望通过集体道德的作用来整合社会。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下面是百度词条的说明: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生平和著作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
发展人类学参考书目

发展人类学参考书目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社会行为和演化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对人类学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提供一些发展人类学方面的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参考书目:1."人类学导论"-约翰·哈瓦德(John Haviland)和哈拉尔德·普林斯(Harald Prins)这本教材是学习人类学的入门指南,介绍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涵盖了人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考古学、生物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2."文化人类学:应用社会学的理论"-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H.Robbins)这本书探讨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应用,强调了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涵盖了文化的定义、构成和变化,以及文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3."人类学与全球问题"-约翰·鲍德温(John H.Bodley)这本书将人类学与全球问题联系起来,讨论了全球化、文化冲突、社会不平等等议题。
它提供了人类学研究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的实践案例,并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4."人类学的理论:关键概念和发展"-托马斯·巴林顿(Thomas Barfield)这本书回顾了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如文化相对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解构主义。
它帮助读者了解人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
5."人类学方法:人类学的实证研究"-Russell L.Bernard这本书介绍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帮助读者设计和执行人类学研究项目。
这些参考书目涵盖了人类学的不同领域和主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对人类学感兴趣的人,阅读这些书目都能够提供有益的知识和启发。
人类学阅读基本书目

人类学阅读基本书目(整理篇)日期:2009年6月15日09:191.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P>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
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
因此,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P></P>2.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P>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当前的世界人,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
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
生育制度是个新名词,因之我得先说明一下这名词的意思。
</P>3.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
</P>本书是用文学体裁写成的学术专著。
它述说两个家庭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的经济方式,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日渐衰落,再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剖断面。
文字浅显流利朴素平白,内容丰富生动。
</P>林耀华(1910- )中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组成员。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哲学博士)(1940年),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
重要著作有:《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P></P>4. 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人类学参考书

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学生必读与可参考书目《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安达曼岛民》拉德克里夫-布朗《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兹《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玛格丽特•米德《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研究》林耀华《他者的眼睛——人类学入门理论》罗伯特•莱顿《人类的视野》李亦园《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李亦园《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乔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化的变迁——一个嘎查的故事》阿拉腾《礼物》马塞尔•莫斯《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史宗主编《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E•杜尔干《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西敏司《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朱晓阳《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裸猿》莫里斯•戴斯蒙维《人这动物》《穿裤子的猴子》《传统的发明》《原始文化》《金枝》佛雷泽《黑猩猩在召唤》珍妮•古多尔《文化人类学基础》《语言论》萨皮尔《第二性》《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塞维斯《人类学概论》庄孔韶《后现代时代中的文化理论》马文•哈里斯《母权论》巴霍芬《原始婚姻》麦克伦南《古代史研究》麦克伦南《父权制理论》麦克伦南《人家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摩尔根《古代社会》摩尔根《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杜尔干《新几内亚人儿童的成长》玛格丽特•米德《澳大利亚部落的社会组织》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拉德克利夫—布朗《非洲的亲属制度和婚姻制度》拉德克利夫—布朗《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埃文斯—普里查德《非洲的习俗与冲突》格拉克曼《东南非洲的叛乱仪式》格拉克曼《人类学百年争论》瑟维斯《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文化的进化》怀特《母牛、猪、战争和妖巫:人类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初民社会》罗维《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特纳《洁净与危险》玛丽•道格拉斯《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马尔库斯、费彻尔《古人类学》吴汝康《体质人类学》张实《体质人类学》朱弘《欧洲文明之黎明》柴尔德《考古学之研究》泰勒《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宾福德《新中国的考古研究》《垦丁:台湾南端的考古学天然实验室》李光周《考古学对其研究对象之解释》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遣欧使节眼中的西方博物馆》潘守永《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时间与传统》布鲁斯•炊格尔《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张光直《物与物质文化》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文化唯物主义》马文•哈里斯《农民社会与文化》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土与中国文化》(“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余英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庄孔韶《当代人类学》W•A•哈维兰《艺妓》《民族志访谈》詹姆斯•斯普拉德利《语言学纲要》蜚声、徐通锵《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教育人类学导论——文化视点》周德祯《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马勒茨克《文化的透视——汉子论衡》《日本社会》中根千枝《双语对白族命运的影响》杨文辉、王峰《会话策略》约翰•甘柏兹《行为互动》亚当•肯顿《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罗纳德•斯考伦、苏珊•王•斯考伦《日本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冯伟《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人类语言学入门》W•A•Foley《鄂伦春社会的发展》秋浦《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凯•米尔顿《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尹绍亭《民族学通论》林耀华《绥蒙经济的解剖》贺杨灵《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林耀华、切博克萨罗夫《父系家族公社形态研究》林耀华、庄孔韶《游牧文明史论》吉尔格勒《乡民社会》沃尔夫《农民经济组织》恰亚诺夫《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黄宗智《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斯科特《论城市本质》纪晓岚《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怀特《美国城市史》李庆余、周桂银《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史论稿》王瑞成《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主编《当代文化人类学》基辛《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当代都市人类学》周大鸣《文化的变异》卡•恩伯、梅•恩伯《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羌族:四川汶川县阿尔村调查》《婚姻家庭的起源》谢苗诺夫《民族志图集》默多克《人类婚姻史》韦斯特马克《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家与中国社会结构》麻国庆《亲属与婚姻》Robin Fox《教育人类学》詹栋梁《民族性与教育》庄泽宣、陈学恂《心理人类学》维特•巴诺《宗教、种姓、俱乐部》《人观、意义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文化与自我》马赛勒等主编《文化与个人》克拉克洪等《民族与民族主义》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于散布》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汪明珂《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菲利克斯•格罗斯《政治人类学:新的挑战、新的目标》马克•阿伯勒《政治人类学》董建辉《宗教人类学导论》鲍伊《宗教社会学》韦伯《宗教人类学——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考察研究》张桥贵、陈麟书主编《地方性知识》格尔兹《文化与实践理性》萨林斯《太平天国宗教》夏春涛《中国民间基督教》孙山玲《影视民族学》卡尔•海德《文化与灵性》庄孔韶《影视人类学原理》保罗•霍金斯《原始艺术》博阿斯《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影视人类学概论》张江华、李德军《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与当代世界》基辛《应用人类学》石奕龙《应用人类学》谢剑《人类学与应用》陈国强《应用人类学》基辛《发展人类学》《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李银河、王小波《同性恋亚文化》李银河《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佛林《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迈克尔•贺茨菲尔德《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人类学理论导论》《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人类学书目

《生育制度》《魔鬼经济学》《人类学的邀请》《天真的人类学家》民族学、人类学推荐书目:摩尔根:《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泰勒:《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弗雷泽:《金枝》(上下册),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1985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
埃文思-普里查德:《努尔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怀特:《文化的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罗维:《初民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布卢明顿:印第安大学出版社,1975年。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方法与中国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王铭铭:《想象的异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
马尔库斯、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中国人类学经典书目

中国人类学经典书目1. 《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
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人类学特点和演变规律。
2. 《中国人类学史》《中国人类学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阶段和学派的演变。
3. 《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方向、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框架。
4. 《中国人类学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国人类学的现代化问题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关注中国人类学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如何推进中国人类学的现代化建设。
5. 《中国社会人类学》《中国社会人类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和文化特征,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中国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实践》《中国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实践》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访谈、观察等,为人类学研究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7. 《中国古代人类学研究》《中国古代人类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考古、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
8. 《中国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国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研究中国民俗和文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9. 《中国农村人类学研究》《中国农村人类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人类学参考书目

人类学参考书目-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安达曼岛民》拉德克里夫-布朗《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兹《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玛格丽特?米德《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研究》林耀华《他者的眼睛——人类学入门理论》罗伯特?莱顿《人类的视野》李亦园《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李亦园《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乔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化的变迁——一个嘎查的故事》阿拉腾《礼物》马塞尔?莫斯《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史宗主编《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E?杜尔干《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西敏司《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朱晓阳《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裸猿》莫里斯?戴斯蒙维《人这动物》《穿裤子的猴子》《传统的发明》《原始文化》《金枝》佛雷泽《黑猩猩在召唤》珍妮?古多尔《文化人类学基础》《语言论》萨皮尔《第二性》《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塞维斯《人类学概论》庄孔韶《后现代时代中的文化理论》马文?哈里斯《母权论》巴霍芬《原始婚姻》麦克伦南《古代史研究》麦克伦南《父权制理论》麦克伦南《人家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摩尔根《古代社会》摩尔根《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杜尔干《新几内亚人儿童的成长》玛格丽特?米德《澳大利亚部落的社会组织》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拉德克利夫—布朗《非洲的亲属制度和婚姻制度》拉德克利夫—布朗《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埃文斯—普里查德《非洲的习俗与冲突》格拉克曼《东南非洲的叛乱仪式》格拉克曼《人类学百年争论》瑟维斯《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文化的进化》怀特《母牛、猪、战争和妖巫:人类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初民社会》罗维《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特纳《洁净与危险》玛丽?道格拉斯《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马尔库斯、费彻尔《古人类学》吴汝康《体质人类学》张实《体质人类学》朱弘《欧洲文明之黎明》柴尔德《考古学之研究》泰勒《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宾福德《新中国的考古研究》《垦丁:台湾南端的考古学天然实验室》李光周《考古学对其研究对象之解释》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遣欧使节眼中的西方博物馆》潘守永《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时间与传统》布鲁斯?炊格尔《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张光直《物与物质文化》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文化唯物主义》马文?哈里斯《农民社会与文化》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土与中国文化》(“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余英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庄孔韶《当代人类学》WA哈维兰《艺妓》《民族志访谈》詹姆斯?斯普拉德利《语言学纲要》蜚声、徐通锵《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教育人类学导论——文化视点》周德祯《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马勒茨克《文化的透视——汉子论衡》《日本社会》中根千枝《双语对白族命运的影响》杨文辉、王峰《会话策略》约翰?甘柏兹《行为互动》亚当?肯顿《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罗纳德斯考伦、苏珊王斯考伦《日本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冯伟《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人类语言学入门》WAFoley《鄂伦春社会的发展》秋浦《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凯?米尔顿《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尹绍亭《民族学通论》林耀华《绥蒙经济的解剖》贺杨灵《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林耀华、切博克萨罗夫《父系家族公社形态研究》林耀华、庄孔韶《游牧文明史论》吉尔格勒《乡民社会》沃尔夫《农民经济组织》恰亚诺夫《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黄宗智《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斯科特《论城市本质》纪晓岚《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怀特《美国城市史》李庆余、周桂银《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史论稿》王瑞成《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主编《当代文化人类学》基辛《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当代都市人类学》周大鸣《文化的变异》卡恩伯、梅恩伯《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羌族:四川汶川县阿尔村调查》《婚姻家庭的起源》谢苗诺夫《民族志图集》默多克《人类婚姻史》韦斯特马克《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家与中国社会结构》麻国庆《亲属与婚姻》Robin Fox《教育人类学》詹栋梁《民族性与教育》庄泽宣、陈学恂《心理人类学》维特?巴诺《宗教、种姓、俱乐部》《人观、意义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文化与自我》马赛勒等主编《文化与个人》克拉克洪等《民族与民族主义》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于散布》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汪明珂《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菲利克斯?格罗斯《政治人类学:新的挑战、新的目标》马克?阿伯勒《政治人类学》董建辉《宗教人类学导论》鲍伊《宗教社会学》韦伯《宗教人类学——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考察研究》张桥贵、陈麟书主编《地方性知识》格尔兹《文化与实践理性》萨林斯《太平天国宗教》夏春涛《中国民间基督教》孙山玲《影视民族学》卡尔?海德《文化与灵性》庄孔韶《影视人类学原理》保罗?霍金斯《原始艺术》博阿斯《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影视人类学概论》张江华、李德军《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与当代世界》基辛《应用人类学》石奕龙《应用人类学》谢剑《人类学与应用》陈国强《应用人类学》基辛《发展人类学》《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李银河、王小波《同性恋亚文化》李银河《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佛林《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迈克尔?贺茨菲尔德《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人类学理论导论》《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人类学入门书单

人类学入门书单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问,它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发展、文化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本好的人类学入门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人类学入门书单,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 《人类学:一种科学的自传》作者:纳普尔斯这本书是人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实践,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适合初学者阅读。
2. 《人类学导论》作者:埃里克森等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人类学入门教材,涵盖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和研究领域。
作者从文化人类学、物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生物人类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全面,适合作为人类学的入门教材使用。
3. 《人类学:一种全球观》作者:马文·哈里斯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人类学入门读物,作者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类的文化差异、社会体系和环境变化等问题。
本书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学的核心观点和思考方式。
4. 《人类学的本质》作者:波尔这本书是一本比较抽象和理论性的人类学著作,作者通过对人类学的本质和目标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本书挑战了传统的人类学研究范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虽然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对人类学有深入了解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5. 《人类学简史》作者:赫斯特这本书是一本人类学史的概览,作者从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出发,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性人物。
本书通过对人类学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的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研究方向。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的人类学入门书籍,它们涵盖了人类学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人类学书单

人类学书单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涉及人类的社会、文化、行为等方面。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和重要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一份人类学书单,其中包括了一些经典的人类学著作。
一、《人类文化的自然史》这本书是人类学家马尔库斯·斯科特在1985年出版的,它深入探讨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斯科特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人类行为的起源》这本书是生物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1996年出版的,它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进化和生物基础进行研究,探讨了人类行为的起源和演化。
邓巴通过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三、《人类学导论》这本书是人类学家尼吉尔·巴伯在1997年出版的,它系统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巴伯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例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人类学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
四、《文化人类学》这本书是人类学家埃文·普林斯的经典著作,它系统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普林斯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和实例的分析,揭示了文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影响。
五、《人类学与人类学家》这本书是人类学家亚当·克鲁珀在1993年出版的,它回顾了人类学的历史和发展,并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人类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克鲁珀通过对人类学家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人物。
六、《人类学的魅力》这本书是人类学家马里尔·哈里斯在1989年出版的,它探讨了人类学的魅力和吸引力。
哈里斯通过对人类学的研究和实例的分析,阐述了人类学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
七、《人类学的现代性》这本书是人类学家约翰·拉波波特在1986年出版的,它分析了人类学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
拉波波特通过对人类学的历史和发展的回顾,探讨了人类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人类学的本质》这本书是人类学家弗朗茨·博亚斯的经典著作,它探讨了人类学的本质和研究对象。
人类学必读书目

人类学必读书目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深入研究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学的精髓就在于它的亲身经历,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探索。
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阅读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严谨的人类学必读书目,是开始入门的必需步骤。
下面是一些推荐的人类学必读书目,它们将对有志于深入了解人类学的人提供很好的参考。
第一本书是《文化和实践》。
这本书是人类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涵盖内容十分广泛。
它介绍了文化和实践两个核心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人类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本书是《人类学和科学哲学》。
这本书通过对人类学基本概念的探讨,揭示了科学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同时,它还介绍了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在人类学研究中保持信仰的问题。
第三本书是《图像,符号和文化》。
这本书围绕符号和文化的问题,阐释了文化图像和符号对文化意义构造的作用。
它探索了符号意义的建构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符号差异。
第四本书是《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史》。
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它探讨了人类学的重要奠基人和他们的贡献,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人类学理论的演变过程。
以上是四本人类学必读书目,每一本都是人类学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阅读它们将有助于加深对人类学领域的理解,并更好地理解文化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虽然这些书籍不是必需品,但它们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深入认识人类学的窗口。
无论是为学习或为兴趣,读这些书目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们可以为人们开辟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
总之,推荐这些书目并不是要求人们完全遵循规定的阅读顺序。
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阅读这些人类学必读书目,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上这些书籍,并为人类学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人类学推荐阅读书目

第一份人类学推荐阅读书目[中文版,泛读]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金枝詹姆斯弗雷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viewthread.php?tid=7500(TXT格式)2、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拉德克里夫布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viewthread.php?tid=100173、种族,语言和文化弗朗兹博厄斯(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 Franz Boas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麦克尔·赫兹菲尔德华夏出版社20055、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viewthread.php?tid=8814(三联97版)6、社会人类学讲义林耀华鹭江出版社2003/viewthread.php?tid=10218(该电子版本缺1页)7、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莱顿华夏出版社2005/f/5369777.html8、社会人类学方法著(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夏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2 /thread-11379-1-1.html(台湾桂冠版)9、文化论 (英)马凌诺斯基著; 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viewthread.php?tid=985110、《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美]本尼迪克特商务印书馆 1990/viewthread.php?tid=9180(PDF版本)/viewthread.php?tid=5347(TXT版本)11、努尔人: 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 (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 褚建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f/5803054.html12、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英)马凌诺斯基著;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2001 /viewthread.php?tid=792513、原始分类(法) 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著; 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viewthread.php?tid=878914、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英)奈杰尔.拉波特(英)乔安娜.奥弗林著; 鲍雯妍, 张亚辉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f/4776085.html15、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著王志明译三联书店2005/viewthread.php?tid=921216、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王铭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f/5503948.html17、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克利福德格尔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f/5677024.html18、历史之岛 (美) 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thread-11421-1-1.html(英文版)19、英国社会人类学: 从马凌诺斯基到今天库波尔,A.著; 贾士蘅译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8/viewthread.php?tid=10508(DJVU格式)20、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 一个社会人类学研究的范例弗雷德里克.巴特著; 黄建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viewthread.php?tid=9082(影印质量一般)21、社会人类学: 他们的世界 (英)Joy Hendry著; 戴靖惠,张日辉译. 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thread-11388-1-1.html(英文版)22、社会人类学概论(美)克拉克魏斯勒著; 钟兆麟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23、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周星,王铭铭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viewthread.php?tid=864324、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华夏出版社2005 /f/5010819.html25、社会人类学方法(英)拉德克利夫-布朗著; 夏建中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f/5169172.html26、礼物的流动阎云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viewthread.php?tid=850427、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弗里德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viewthread.php?tid=990328、《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庄孔韶三联书店 2000/viewthread.php?tid=7894/viewthread.php?tid=979629、《礼物:古代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马塞尔.莫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f/5862385.html30、《两性社会学》, 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98/thread-11336-1-1.html(h284611网友上传,英文版)31、《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2、《金翼》林耀华庄孔韶、林宗成译香港三联书店1990/viewthread.php?tid=744033、《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thread-11348-1-1.html34、《中国人类学逸史》顾定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viewthread.php?tid=973135、《原始人的犯罪与习俗》马林诺夫斯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6、《想象的共同体》 B.安德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viewthread.php?tid=761237、《疯颠与文明》福柯三联书店1999/viewthread.php?tid=553238、《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黄树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viewthread.php?tid=10043/viewthread.php?tid=969139、《甜蜜的悲哀》马歇尔萨林斯三联书店 2000/viewthread.php?tid=9398(缺原书附录部分)40、《礼物交换的本土精神》杨念群《读书》 1997(2)(期刊网可下)41、《社会如何记忆》保罗.康纳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viewthread.php?tid=851542、《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王明珂《历史研究》 2001(5)/f/5201012.html43、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f/3619390.html44、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 王铭铭中国人大2006/f/1550488.html45、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德)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著; 姚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f/4866902.html46.弱者的反抗——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詹姆斯.C 斯科特译林出版社2007年/f/5733116.html参考来源:/thread-10627-1-1.html第二份书目[以人类学史为线索,部分为英文版]:第一阶段:1902- 1945年《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 马塞尔·莫斯著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土著如何思考》(1910) 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evy-Bruhl《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爱弥尔·涂尔干著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马歇尔·葛兰言著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 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A 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o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安达曼岛人》(1922) 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The A 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部落社会的政治、法律与仪式》(1965) 马克斯·格拉克曼著Politics,Law and Ritual in Tribal Society by Max Gluckman《等级人》(1966) 路易·杜蒙著Homo Hierarchicus by Louis Dumont《洁净与危险》(1966) 玛丽·道格拉斯著Purity and Danger by Mary Douglas《号角即将吹响》(1968) 彼得·沃斯利著The Trumpet Shall Sound by Peter Worsley《仪式过程》(1969) 维克多·特纳著The Ritual Process by Victor Turner《自然象征》(1970) 玛丽·道格拉斯著Natural Symbols by Mary Douglas《文化的解释》(1973)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by Clifford Geertz第二阶段:1949~1973年《文化的科学》(1949)莱斯利·怀特著The Science of Culture by Leslie White《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St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上缅甸诸政治体制》(1954)埃德蒙·利奇著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 by Edmund Leach《原始人的法》(1954)亚当森·霍贝尔著The Law of Primitive Man by E. Adamson Hoebel《文化树》(1955)拉尔夫·林顿著The Tree of Culture by Ralph Linton《忧郁的热带》(1955)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著Tristes Tropiques by Claude Lévi-Strauss《东非酋长》(1956)奥德丽·艾·理查兹著East African Chiefs by Audrey I. Richards《结构人类学》(1958,1973)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著Structual Anthropology by Claude Lévi-Strauss《社会人类学》(1962)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著Social Anthropology and Other Essays by E. E. Evans-Pritchard《野性的思维》(1962)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著The Savage Mind by Claude Lévi-Strauss《部落社会的政治、法律与仪式》(1965)马克斯·格拉克曼著Politics, Law and Ritual in Tribal Society by Max Gluckman《等级人》(1966)路易·杜蒙著Homo Hierarchicus by Louis Dumont《洁净与危险》(1966)玛丽·道格拉斯著Purity and Danger by Mary Douglas《号角即将吹响》(1968)彼得·沃斯利著The Trumpet Shall Sound by Peter Worsley《仪式过程》(1969)维克多·特纳著The Ritual Process by Victor Turner《自然象征》(1970)玛丽·道格拉斯著Natural Symbols by Mary Douglas《文化的解释》(197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by Clifford Geertz第三阶段:1976—1996年《文化与实践理性》(1976) 马歇尔·萨林斯著Culture and Practical Reason by Marshall Sahlins《嫉妒的制陶女》(1978)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著The Jealous Potter by Claude Levi-Strauss《南美洲的魔鬼与商品拜物教》(1980) 迈克·陶西格著The Devil and Commodity Fetishism in South America by Michael Taussig 《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1981) 马歇尔·萨林斯著Historical Metaphors and Mythical Realities by Marshall Sahlins《尼加拉》(1982)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Negara by Clifford Geertz《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1982) 埃里克·沃尔夫著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by Eric Wolf《想象的共同体》(1983)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Imagined Communities by Benedict Anderson《地方性知识》(1983)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Local Knowledge by Clifford Geertz《时间与他者》(1983) 约翰内斯·费边著Time and the Other by Johannes Fabian《论个体主义》(1983) 路易·杜蒙著Essays on Individualism by Louis Dumont《亲属制度研究批判》(1984) 大卫·施奈德著A Critique of the Study of Kinship by David Schneider《物的社会生命》(1986) 阿尔君·阿帕杜莱主编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ed.Arjun Appadurai《从祝福到暴力》(1986) 莫里斯·布洛克著From Blessing to Violence by Maurice Bloch《制度如何思考》(1986) 玛丽·道格拉斯著How lnstitutions Think by Mary Douglas《形成中的宇宙观》(1987) 弗雷德里克·巴斯著Cosmologies in the Making by Fredrik Barth《人民的传说,国家的神话》(1988) 布鲁斯·卡培法勒著Legends of People,Myths of State by Bruce Kapferer《礼物的性别》(1988) 玛丽琳·斯特雷森著The Gender of the Gifts by Marilyn Strathern《作品与生活》(1988)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Works and Lives by Clifford Geertz《恶的人类学》(1989)大卫·帕金主编The Anthropology of Evil ed.David Parkin《穿越时间的文化》(1990) 大贯惠美子主编Culture through Time ed.Emiko Ohnuki-Tierney《殖民情景》(1991) 乔治·斯托金主编Colonial Situations ed.George Stocking《甜蜜的悲哀》(1996) 马歇尔·萨林斯著The Sadness of Sweetness by Marshall Sahlins参考:《西方人类学名著提》(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subject/1190747/,《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subject/3364848/。
人类学专业必读书籍

人类学专业必读书籍人类学专业必读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类学专业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人类学专业必读书籍1、《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的标题直接提出了入门者的基本问题——人类学是什么?作者王铭铭教授来自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他熟悉欧美人类学理论,多年来专注于汉学人类学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引介人类学理论的书。
这本入门书行文轻松活泼、准确到位。
尤其是讲述人类学研究特点的前三章,讨论了人类学研究最打动文艺青年们的一个特点:离“我”远去,进入“他者”。
2、《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是一本可以让你笑个不停的书。
主要内容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谈论他在非洲喀麦隆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
作者特意采取了有距离的叙述方式,用自嘲和嘲讽的笔触书写了在田野调查中遭遇的困难、乏味和敌意。
书中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多瓦悠人喜欢用惯例说法,令我困惑不已。
我问‘谁是庆典的主办人?’‘那个头戴豪猪毛的家伙。
’‘我没看到头戴豪猪毛的人。
’‘他今天没戴。
’”这类片段令拥有类似经历的田野调查者莞尔,一般读者也会为之捧腹不已。
3、《金枝》詹姆士·弗雷泽(James G. Frazer)的《金枝》拥有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
虽然“坐在摇椅的人类学研究”与今天的田野工作相去甚远,但不少人类学大师都宣称他们选择人类学是受到了《金枝》的感召。
这是因为弗雷泽拥有渊博的知识、开创性的思考和优美的文笔。
开头那个继承人必须杀死前任才能成为新“森林之王”的民间故事,以其真实而又奇诡的色彩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兴趣。
另外,看到最后的“灵魂寄于体外观念”等几章之后,我惊了:这不就是“哈利·波特”故事系列中“伏地魔”制作的“魂器”的原型吗?不知道J. K. 罗琳设置这个全书最大的秘密“魂器”时,是否是直接受到了《金枝》的影响?!4、《菊与刀》很奇怪,很多表示“知道”人类学的人说出的一本关于人类学的书,都是《菊与刀》。
8本人类学专业的入门书籍

以下是八本推荐的人类学入门书籍:1. 《人类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Abraham M. Woldehaimanot: 该书提供了广泛的概述,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人类学的本质:文化、社会、进化和历史的视角》("The Essence of Anthropology: Culture, Society, and Evolution")- William A. Haviland和Dana Walrath: 这本书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了人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生物人类学等。
3. 《人类学:寻找文化多样性的理解》("Cultural Anthropology: A Toolkit for a Global Age")- Kenneth J. Guest: 该书提供了对文化人类学的全面介绍,包括文化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4. 《生物人类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Robert Jurmain、Lynn Kilgore和Wenda Trevathan: 这本书介绍了生物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包括人类进化、人类遗传学和人类生物多样性等。
5. 《考古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Kevin Greene: 该书涵盖了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文化和文明方面的工作。
6. 《经济人类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Anthropology")- Alan Page Fiske: 这本书探讨了经济行为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人类学参考书目(已分好类,非常全面)

人类学参考书目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社会人类学导论》,(英)陆一士著,黄宣卫、容贵译,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5年。
《人的创始纪——文化人类学的源流》,猛等编著,人民,1987年。
《当代人类学》,(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人民,1987年。
《文化和社会人类学》,(美)莫菲著,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P·K·博克著,童奇志译,人民,1988年。
《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著,,1988年。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志民编著,人民,1988年。
《人类学史》,哈登著,廖泗友译,人民,1988年。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美)C·恩伯和(美)M·恩伯著,杜杉杉译,人民,1988年。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美)墨菲著,王卓君、吕辿基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文化人类学历史导引》,王海龙、何勇著,学林,1992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高等教育,1996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
《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周星、王铭铭,天津人民,1997年。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美)马尔库斯和费彻尔,王铭铭、蓝达居译,三联书店,1998年。
《社会人类学概论》,,(美)克拉克斯勒著,钟兆麟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
《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许杰舜主编,广西民族,2001年。
《文化人类学调查》,汪宁生著,文物,2002年。
《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教育,2002年。
《社会人类学》,朱炳祥著,大学,2004年。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英)奈杰尔·拉波特和(英)乔安娜·奥弗林著,鲍雯妍、亚辉等译,华夏,2005年。
人类学推荐de阅读书目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l987年版。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人类学学会编:《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1辑,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
M.布洛克:《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冯利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金泽等译,三联书店, 1995年版。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切博克萨罗夫、切博克萨罗娃:《民族·种族·文化》,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列维一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列维一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C.A。
托卡列夫:《中国民族学史》,汤正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宋践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托尔斯托夫等:《苏维埃民族学的发展》,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托卡列夫、托尔斯托夫:《苏联民族学研究史》,民族出版社,1958年版。
杨KUN:《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l991年版。
杨KUN:《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E.利奇:《文化与交流》,中山大学出版社,郭凡等译,1990年版。
E.利奇:《列维一斯特劳斯》,王庆仁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怀特:《文化的科学》,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拉德克利夫一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教育学、人类学、民族学参考书目部分整合

老师上课推荐的数目有时候是会跨学科的,而各个学科也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应该涉及各个领域的书籍。
以下书籍是老师平时及上课时推荐的,适合民族学、民族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参考阅读。
民族学、人类学类:《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穿裤子的猴子》栗木慎一郎《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郑金洲《文化人类学》拉尔菲·比尔斯《民族与社会发展》《中国的民族识别》黄光学,施联珠《好吃》马文哈里斯《民族学通论》林耀华《礼物》莫斯《礼物的流动》闫云翔《西方与非西方》王明明《文化论》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的哲学之根》威廉·亚当斯《人类学的四大传统》《他者的眼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王明明《人类学历史与理论》《普通语言学教程》《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安达曼岛人》拉德克里夫《社会调查自白》费孝通《写文化——民族志的史学与政治学》《金枝》弗雷泽《原始文化》EB·泰勒《梁山彝家》林耀华《花篮瑶的社会组织》王同惠《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尹少婷《文化变迁》斯图尔德《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人类学与当代生活》博尔思《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结构主义》皮亚杰《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易洛魂联盟》《古代社会》《想象的异邦》王明明《东方学》萨义德《象征之林》维克多·特纳《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文化的解释》格尔茨《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从民族国家拯救中国》《人间词话》王国维《我的前半生》溥仪《陈寅恪的最后20年》《人论》卡西尔《超越文化》霍尔《教育文化》布鲁纳《生命的未来》威尔逊《菊与刀》本尼迪克特《民族文化与生境》杨庭硕《自组织的宇宙观》埃里克·詹奇《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米歇尔·沃尔德洛普《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奇遇》盖尔曼《细胞生命的礼赞》托马斯《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教育文化学》刁培萼《教育文化学》郑金洲《文化与承诺》玛格丽特·米德《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方法》汪宁生《说文解字》许慎《人与文化》威勒斯《历史本体论》李泽厚《美的历程》李泽厚《青铜时代》张光直《中国人的形成》《乙卯五说》李泽厚《文化与实践理性》萨林斯《文化的起源》马文哈里斯《植物的欲望》《水知道答案》汪本胜《不服从伦》戴维·梭罗······教育学类:《理想国》柏拉图《爱弥儿》卢梭《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西方哲学史》罗素《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现代外国教育思潮研究》《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国教育的出路何在》顾明远《教育学原理》胡海德《教育学的建构》陈桂生《教育论》斯宾塞《中国学术300年》《比较教育学中的话语形成》《社会系统》《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加纳的教育与社会变迁》菲利普·福斯特《教学与发展》《时间简史》霍金《大设计》霍金······教育学学术杂志:《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中小学教育研究》《世界教育信息》······。
关于人类学的40种好书

关于人类学的40种好书人类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还原”、文化原理和社会运行规律的发现、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种族偏见的消灭、文化宽容观的养成……人类学的目的不止这五种,不过只此五种也可证明人类学使命的重大了。
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的人类学经典1.《金枝》深刻而有趣地溯源巫术和原始习俗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英国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权威论著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金枝》是人类学领域的鸿篇巨著,也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作者以十分丰富的资料,对古代习俗和信仰作了翔实的集录,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论证他本人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的普遍赞赏和称誉,至今仍有着很高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2.《人文类型》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的导论性著作探讨民族与文化的成长之路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本书阐述了人类社会学的主要原则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论述决定种族群体发展的地理的和历史的因素;表明文化是如何成为自然环境的派生物;描述了各种社会是怎样解决它们所面临的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以及性的种种问题的。
3.《原始分类》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联手探索揭示人类分类观念的集体起源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从澳洲和中国等地出现的图腾等原始的分类模式入手,并从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
4.《萨摩亚人的成年》风靡美国的原始人类青年心理研究引发人类学界论争的“萨摩亚人成长纪实”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奠基之作。
根据她的研究,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和同质的文化里,萨摩亚的青春期少女在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两者之间不存在紧张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参考书目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社会人类学导论》,(英)陆一士著,黄宣卫、容贵译,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5年。
《人的创始纪——文化人类学的源流》,猛等编著,人民,1987年。
《当代人类学》,(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人民,1987年。
《文化和社会人类学》,(美)莫菲著,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P·K·博克著,童奇志译,人民,1988年。
《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著,,1988年。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志民编著,人民,1988年。
《人类学史》,哈登著,廖泗友译,人民,1988年。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美)C·恩伯和(美)M·恩伯著,杜杉杉译,人民,1988年。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美)墨菲著,王卓君、吕辿基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文化人类学历史导引》,王海龙、何勇著,学林,1992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高等教育,1996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
《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周星、王铭铭,天津人民,1997年。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美)马尔库斯和费彻尔,王铭铭、蓝达居译,三联书店,1998年。
《社会人类学概论》,,(美)克拉克斯勒著,钟兆麟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
《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许杰舜主编,广西民族,2001年。
《文化人类学调查》,汪宁生著,文物,2002年。
《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教育,2002年。
《社会人类学》,朱炳祥著,大学,2004年。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英)奈杰尔·拉波特和(英)乔安娜·奥弗林著,鲍雯妍、亚辉等译,华夏,2005年。
《文化人类学》(第十版),(美)哈维兰著,瞿铁鹏、钰译,社会科学院,2006年。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修订版),(英)艾伦·巴纳德,华夏,2006年。
《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弗雷德里克、安德烈·金格里希、罗伯特·帕金著,高丙中、王晓燕、欧阳敏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现代文化人类学》,石川荣吉主编,周星等译,中国国际广播。
《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纳日碧力戈,社会科学文献。
人类学交叉学科:《人类学》,莫利斯著,周国黎译,今日中国,1992年。
《20世纪西方人类学文选》,史宗主编,金泽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
《人类学导论》,金泽著,文化,2001年。
《人类学导论》,鲍伊著,金泽、何其敏译,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经济人类学》,栗本慎一郎著,王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经济人类学》,庆德著,人民,2001年。
《政治人类学》,董建辉著,大学,1999年。
《现代都市人类学》,周大鸣编著,大学,1997年。
《教育人类学》,茨达齐尔著,其龙译,教育,2001年。
《影视人类学》,江华等著,社会科学文献,2000年。
《应用人类学》,辛格尔顿著,琦译,人民,1984年。
《应用人类学》,石奕龙编著,大学,1996年。
《艺术人类学》(修订本),易中天著,文艺,2001年。
《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著,陆晓禾等译,文化艺术,1989年;译文,1999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概论》,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华中工学院,1981年。
《社会语言学》,原著,学林,1983年。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人民,1986年。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1989年。
《语言的文化阐释》,申小龙著,知识,1992年。
《人类文化语言学》,邓晓华著,大学,1993年。
《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游汝杰著,高等教育,1993年。
《文化语言学》,申小龙著,教育,1993年。
心理人类学——《人格:文化的积淀》,V·巴尔诺著,周晓虹等译,人民,1989年。
体质人类学——《古人类学》,吴汝康著,文物,1989年。
医学人类学——《疾病的隐喻》,珊·桑格塔。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民族志》,胡耐安著,()商务印书馆,1974(1964)。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民族学》,永龄、王晓义,《民族学研究》第1辑,民族,1981年。
《中国民族学史》,C·A·托卡列夫著,汤正方译,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
《民族学概论》,堃著,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版。
《中国民族学概论》,梁钊韬等编著,人民,1985年。
《中国民族史》,王锺翰,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郝时远、阮西湖主编,人民,1994年。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
《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王建民等著,教育,1997年、1998年。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1998年。
《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克进主编,中央民族大学,2001年。
《国际移民2000》,中国社会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8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徐玉圻主编,新疆人民,2002年。
《中国民族史概要》,王锺翰主编,教育,2004年4月。
《西方民族学史》,戴裔煊,社会科学文献。
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华夏,2005年。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属性数据分析引论》,史希来,大学,2006年。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沛良,社会科学文献。
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马寅、林耀华、费孝通、翁独健、傅懋勣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1986年。
《民族词典》,永龄主编,辞书,1987年。
《文化人类学百科辞典》,祖父江孝男1等编著,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译,,1989年。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国强主编,人民,1990年。
《人类学词典》,吴泽霖主编,辞书,1991年。
《文化人类学事典》,祖父江孝男2等编著,乔继堂等译,人民,1992年。
《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文化·社会·人类学卷》,景华编著,花城,2003年。
《英汉·汉英人类学词汇手册》,支顺杜编著,外语教育,2009年。
《中译人类学词汇》。
中国人类学学会编:《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一辑,民族,1981年。
个人人类学著作:外国学者:马克思:《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1985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1972年。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人民,1953年。
泰勒:《原始文化》,蔡江浓编译,人民,1988年。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大学,2004年。
弗雷泽:《金枝》。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1987年。
《巫术、科学、与神话》,(英)马林诺夫斯基著,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1987年。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梁永佳、绍明译,华夏,2001年。
《原始人的犯罪与习俗》,(英)马林诺夫斯基著,人民,2002年。
《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马林诺夫斯基著,安宅译,人民。
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
普里查德:《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英)埃文斯·普里查德著,褚建芳等译,华夏,2002年。
马歇尔·萨林斯:1据说,原版相当不错,中文有此两个译本,但是都有许多错误和粗糙之处。
2据说,原版相当不错,中文有此两个译本,但是都有许多错误和粗糙之处。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人民,2003年。
《文化与实践理性》,人民。
《“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人民。
《甜蜜的悲哀》,三联书店。
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三联书店,2005年。
《图腾制度》,人民。
《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
《结构人类学》,陆晓禾等译,文化艺术,1989年;3译文,1999年。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中国人民大学。
涂尔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涂尔干著,胡伟译,华夏,1988年。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华夏,1999年。
《社会的初级形式》,涂尔干著,林宗锦、守义译,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
《社会分工论》,涂尔干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年。
《原始分类》,涂尔干、莫斯著,汲喆译,人民,2000年。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涂尔干著,人民,2005年。
《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人民,2006年。
4《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涂尔干著,汲喆等译,人民,2006年。
格尔兹:《尼加拉》,人民。
《文化的解释》,人民。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等译,中央编译,2000年。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爱德华·萨义德:《学》。
《文化与帝国主义》。
《知识分子论》。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等译,人民,1987年。
《代沟》,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光明日报,1988年。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米德著,宋践等译,人民,1988年。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米德著,周晓虹等译,人民,1988年。
基辛:《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美)基辛著,北晨译,人民,1986年。
《文化·社会·个人》,R·M·基辛著,甘华鸣等译,人民,1988年。
3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一栏中重复。
4普遍认为此书比上书翻译质量要好。
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马文·哈里斯著,黄晴译,华夏,1988年。
《文化唯物主义》,马文·哈里斯著,海洋等译,华夏,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