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法国中尉的女人》
分析英国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一位爱好地质考察的年轻绅士查尔斯从伦敦来到莱姆镇,探访已与他订婚的富商之女弗里曼。
一天,查尔斯在和未婚妻外出散步之际,突然发现防波堤尽头站着一个黑衣女人,痴痴地望着大海。
查尔斯从未婚妻那里得知这位女子名叫萨拉。
萨拉出身贫寒,她受过教育,爱好绘画,但她的社会地位不允许她施展她的艺术才华,也不允许她有爱和思考的自由。
萨拉爱过一个遭遇海难的法国中尉,但当她发现那个中尉不值得她爱时又毅然断绝了与他的来往。
她只身来到莱姆镇,孤傲沉默的她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凝视着大海。
然而,在那个村镇里,人们都以为她还在想念那个抛弃了她的风流法国佬,并因此轻蔑地称她为“法国中尉的女人”。
教区牧师介绍萨拉到波坦尼夫人家担任伴随,萨拉在夫人家感到更加压抑和孤独,她瞒着夫人,还是经常在海滨漫步,她一次又一次地与在海滨采集标本的查尔斯相遇。
查尔斯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
他决心要帮助萨拉摆脱目前的处境。
他建议萨拉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小镇,到伦敦去,但却遭到萨拉的拒绝。
他又向格罗根医生寻求帮助,格罗根认为萨拉患有“隐性忧郁症”。
性格奇特的萨拉曾经对人世绝望,立意在孤独中接受厄运的摆弄,在心灵自由中获得安慰,但查尔斯的出现却使她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查尔斯没有听从格罗根医生把萨拉送往精神病院治疗的建议,反而劝说萨拉前往埃克塞特,并让他的律师送给她所需的生活费用。
查尔斯乘车来到埃克塞特找萨拉,两人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
查尔斯吃惊地发现萨拉原来还是处女,她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她的污蔑和误解。
萨拉真挚而奇特的感情使查尔斯很激动,他决心要好好珍惜这份情感。
查尔斯回到莱姆镇,提出和弗里曼解除婚约。
弗里曼的父亲让律师起草了一份侮辱人格的认罪书,要查尔斯在认罪书上签名,作为解除婚约的条件,而这份东西随时都会登报。
查尔斯毅然在认罪书上签了名,然后扬长而去。
然而当查尔斯回来找萨拉时,她已经离开旅馆不知去向了。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约翰福尔斯(1926 )英国小说家。
若为自由顾——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评析
若为自由故——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评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迈克和安娜分别是两个演员,他们分别扮演电影中的查尔斯和萨拉,但是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一段婚外恋情,最终,戏里戏外两个人分别收获了截然不用的结局:剧中查尔斯和萨拉获得了喜剧的结局,影片最后他们重逢并且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二迈克和安娜的关系则随着影片的结束而匆匆结束。
整部影片分为两条线索,一是“戏中戏”,即剧中的查尔斯和萨拉的矛盾冲突,二是戏外现实中的迈克与安娜的矛盾冲突。
首先就本片的主题而言,戏中的萨拉先是使出浑身解数去勾引一位已经订婚的绅士,最终得逞了之后,查尔斯甚至不惜悔婚放弃一切要和萨拉在一起,而萨拉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离开了。
然而三年之后,萨拉却又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了查尔斯的面前,并且请求他的原谅。
萨拉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是依靠耻辱才得以活下来的。
”而最终萨拉得以如愿和查尔斯在一起之后她又这样说,“你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我们不难看出来对萨拉来说,查尔斯是一个帮助她走出法国中尉的阴影的工具,是将她从阴霾灰暗的生活中拉来的绳子。
毋庸置疑的是,她丝毫不会在意外界对她的看法,她故意在查尔斯面前散下头发,与查尔斯在小树林里秘密见面之后堂而皇之地走过众多农夫的门前,在查尔斯未婚妻的家里给查尔斯递小纸条等等举动,无一不能看出,在所谓黑暗愚昧不开化的“维多利亚时代”,萨拉是多么特立独行的一个人,她思维与行为的确异于常人,也确实要比常人先进的许多。
她的追求是自由而那却恰好是一个固步自封,最最排斥追求自由的时代,因而她才会背负着各种难听的骂名。
她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然而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感到束缚。
对萨拉来说,即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绘画水平高超,但她注定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萨拉有着明确的目标,渴望摆脱受束缚的生活,希望能自由的享受爱与美好的生活。
也许是怀着“报复”的心态,或者是受强烈的渴望自由的欲望的影响,她不惜毁坏自己的名誉,将自己定位于“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样一个受人轻蔑的形象。
“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尉的女人”不惜背负骂名 、 、 甚至受到社会的不公正的待遇, 依然坚
持 寻求 自由之路 。 族青 年 查尔斯 在 与萨拉 的频 频接 触 中 , 拉 贵 被萨 身上那 种 浓郁 的神 秘 气质 .与所处 时 代和 环境 格 格 不入 的特 立独 行 所 倾倒 , 并欣 赏萨 拉 超 凡 脱俗 、 勇于 追 求 自 我 的性格 . 为之 抛 后 弃 婚约 . 是 二人 在追 求 自 由的道 路 上不谋 而 合 , 种冲 破 传统 束 于 这 缚 的恋 情 是否 会有 幸福 的结局 ?福尔 斯 同样给 出 了不 同的结 局 , 让 读 者 自己去 评判 、 象 。 想 本文 对萨 拉人物 性格 的女性 主义解 读将 从
了, 她争取到了可以独 自外出散步 的自由, 甚至站出来帮助其他女
仆等 。她 的这 些 反叛 行为 让 那些 所谓 的传 统 思想 的守 护 者们 感 到 震惊 。但 是萨 拉 的每 次外 出都 会 受到 波尔 坦 尼太 太 的管家 费 尔利 太 太 的监 视 , 终 , 与查 尔 斯在 华 儿 公 地 的秘 密 幽 会被 发 现 ; 最 她 当 波尔坦 尼 太太 欲 要解 雇她 时 , 拉 做 出了 勇敢 地 反抗 , 力 地维 萨 并极
牛场 和 更远 的公 共林 地 , 乡下 人 称 之为 “ 情人 小路 ”每 年夏 天 , , 许 多情 侣 以到 奶牛 场喝 完牛 奶 为借 口 , 许 多迷人 的小径 , 入蕨 沿着 进 草 丛 和 山楂林 等 幽静 隐蔽 所在 m 。萨 拉在 黑 暗 中哭泣 , 她 没 有 自 但 杀。 而是 自我放 逐 , 然 经 常到 韦 尔康 芒 斯 去 , 对波 尔 坦 尼 太太 依 并 的训斥 与 侮辱 采 取沉 默 的态度 。萨拉 的这 种 坚决 的 反抗似 乎 胜利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两个女性人物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两个女性人物摘要:约翰·福尔斯在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创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人物,具有反叛精神的萨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女性蒂娜。
尽管在小说中两个女性截然不同,但她们是有着两副面孔的同一个女人。
蒂娜代表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表象存在,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超我”,而萨拉是蒂娜去除伪装后女性意识里的反叛和独立的“自我”与“本我”。
关键词:女性意识;存在形式;超我;自我;本我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
他的作品诸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下简称《法》)已成为当今西方许多大学的小说教材,也是西方评论界评介较多的著作。
福尔斯是个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作家。
他在生活中偶然观察到的情景会突然引发他的灵感,创作出洋洋万言的文学作品。
福尔斯在《法》第13章开头声称,“我要讲述的故事完全是想象。
我创造的这些人物在我的脑海以外是不存在的。
”[1]361正是这种非凡的想象力使作家能够透过现实的表面,触及到人性的本质。
尤其是他对女性的理解深度,更是令人惊叹。
在《法》中,他塑造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萨拉和蒂娜。
萨拉以其深不可测的神秘不仅使男主人公查尔斯神魂颠倒,也使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心驰神往。
她所蕴含的“不可知”,她对礼教的蔑视和唾弃,她的独立不羁和澎湃的激情,她在海边和林间的踽踽独行,她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求,这一切使她超凡脱俗,在维多利亚时代成为一朵奇葩。
相形之下,另一个女性人物,查尔斯的未婚妻蒂娜就显得单调肤浅,没有神秘感,没有特征。
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
她年轻,漂亮,文雅,顺从,完全符合那个时代贤良淑女应有的标准。
萨拉同蒂娜成为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
她们如此迥然不同,没有读者会把她们混为一体,但同时也没有读者会以好或坏,是或非的标准去评判这两个女性。
喜欢萨拉的读者不会认为蒂娜是可憎的,同情蒂娜的读者也不会认为萨拉是可恨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摘要:约翰福尔斯是英国二战以后最负盛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以其娴熟的手法和高超的技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他一生的里创作了很多小说和非小说,其中以《法国中尉的女人》最有代表性。
《法国中尉的女人》刻画了一位神秘,美丽,对自由的的向往的女性。
本文将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存在主义;元小说;戏拟;开放结局约翰福尔斯采用多维度叙事,首先塑造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女人萨拉,并于查尔斯互相吸引并相爱的故事。
此外文章的第二个维度,一对青年男女演员因为演出《法国中尉的女人》而发生了感情。
小说里两个世界随意的变换,让读者穿梭在两个时空里体会两种不同的爱情故事。
其开放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一、存在主义的体现作为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末。
萨拉就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里面存在主义典型。
与传统的“我思故我在”不同的是,存在主义强调的是“我在故我思”。
就是说存在是先于本质的。
存在主义的作品不强调文学作品描写了什么,而是在于强调内心复杂而虚无的感受,体验没有意义和荒诞痛苦的一生。
我们反观萨拉的人生就不难发现萨拉的心路历程是复杂而且痛苦的。
萨拉的第一段恋情是和一个法国的水手之间无果的恋情。
这段恋情给萨拉带来了最深的伤害。
在整个以维多利亚时期准则行事的小镇里,萨拉无异于是一个不检点的女人。
但这样的伤害无疑是对萨拉心灵的清洗,甚至这种伤害让萨拉不去辩解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
在痛苦之中追寻着冥冥的自由。
“我知道这是注定的,我不应该嫁给任何人,所以我与羞耻结婚,是羞耻令我活了下来,我知道我和别的女人不同,我不会像她们一样有丈夫孩子和家庭的乐趣,有时我同情她们,我有了她们理解不了的自由,侮辱和责难伤害不了我,我不为世俗所束缚。
”约翰福尔斯没有替萨拉辩解,只是去展示个体的生存状态,存在的状态是孤独,痛苦,畏惧和绝望,这些特质在萨拉的身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没有人能够理解的萨拉是孤独的,独自忍受非议和雇主的压迫的萨拉是痛苦的,不敢走向其他城市开展新的生活的萨拉是畏惧的,追寻自由却又无计可施的萨拉更是绝望的。
分析英国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分析英国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法国中尉的女人》英国朱尼珀影片公司1981年出品根据约翰·福尔斯同名小说改编编剧:海洛德·品特导演:卡莱尔·赖兹摄影:弗雷迪·弗朗西斯主要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杰里米·艾恩斯获奖情况:本片获1981年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女演员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女演员全球奖。
[导演简介]导演卡莱尔·赖兹是60年代的英国自由电影的创始人代表作〈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
他在英国电影界是公认的最善于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人,也最善于用电影语言完美准确地抓住小说的精髓,表现作者的意图。
同时他还是一名电影技术专家,曾编写了《电影剪辑技巧》一书。
该书概括地总结了新浪潮派电影和60年代个性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
80年代本片拍摄之际正值英国“文化反思电影”崛起之时,英国电影也和西方其他国家的电影一样,在六七十年代经受了反传统浪潮的猛烈冲击,这段时期的电影作品彻底否定传统、反对现有的秩序。
进人80年代以来,后西方电影明显出现了一股回归的浪潮,回归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对旧传统的反思。
英国“文化反思电影”就是这组“回归”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文化反思”指的是用现代的观点对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习俗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80年代的电影导演从这种反差和对比中寻找创作视角,本片是改编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第五部小说,于1969年出版,该书问世后立即畅销全球,第一版就销售了400万册,后被翻译成8种文字,许多导演都想将此书改编成电影,但由于有一难题无法解决,未能如愿。
所谓的难题指的是小说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不断用现代人的哲学观点来进行解说,如何用电影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意图非常困难,所以12年来,若干导演和作家都未能把这本小说改编成一个可行的剧本。
直到赖兹于1979年邀请到了剧作家品特,俩人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讨论和斟酌,终于决定用片中片的方法来进行读解,用一段现代的爱情故事来代替小说中的解说词。
简析法国中尉的女人
1、剪辑
影片的剪辑极其精致,随着一声“开始”影 片以一个传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镜头开始全 片的诉说,一个一袭黑衣的青年女子走上海堤, 走向无情的海浪,眺望海峡那边„„这一长镜头 通过推、拉、摇、移、跟来实现影片刚开始就涵 盖了历史和现实的两极对比。从演员安娜“过渡” 到忧郁悲凉的莎拉,就可以看出两个时代的差别。
6、色彩
本片的色彩和画面非常有考究,把社会环境形 象化,把自然景色情绪化给观众一种从视觉上 到心理的思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过去时空中,表现莎拉时总是用昏暗的色调, 抑郁的她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还常常孤独地站 在灰蒙蒙的海边或者幽暗的树林里,她的周围总 是波涛汹涌,狂风怒号,这很符合他的社会地位 和心境。而作为对立面的大家闺秀欧内斯蒂娜, 却总处于阳光和色彩鲜艳的衣服来作为陪衬。
查尔斯:冲动、任性、感情真挚。可以为了金
钱、身份和地位违背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可以为了 爱情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对当时的社会也有 自己的不满,当欧内斯蒂娜轻蔑的语气嘲讽“法国 中尉的女人”时,他显现出的是不屑一顾,他并不 趋同与当时社会的世俗,直到他被莎拉刚毅和追求 自由的气质所深深吸引,并作出了有悖伦常的事情, 与莎拉偷尝了禁果,并解除了与欧内斯蒂娜的婚约。
2、景别
全景——中景——近景
此片段先用全景展现了堤岸上波涛汹涌的环 境下,查尔斯开始跑向萨拉,此时景别逐渐扩大 直至近景,神秘女子的面貌显现在画面中。
3、色彩
此段采用灰黑色作为主色调,灰色的天空,黑 色的斗篷,衬托出了在人们眼中这个遭遇悲惨的女 子的内心世界。
4、音乐音响。
此片段采用自然音响——海浪击打堤岸的 声音。当莎拉回头的一瞬间,音乐开始响起, 海浪声减弱直至消失。悲凉哀伤的音乐与画面 中主人公哀伤而幽怨的表情相结合,表达出了 悲惨的遭遇对这个美丽女人的摧残。
从萨拉身份的演变谈《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性意识
的。女性 在表 面上被 摆在 一个神 圣 的位置 , 实 际 上 , 却 处 于 男 权 社 会 被 压 迫 的 地 位 , 女 性 没 有 选 择 工 作 和 婚 姻 的 权 利 。 社 会 的 道 德 和 伦 理 要 求 她 们 成 为 男 人 的 附属 品 , 做 一 个 典 范 的妻子和 母亲 以及一 位可 爱的 、没有独 立 思 想 的 淑 女 , 要 么 服 从 自 己 的 父 亲 , 要 么 遵 从 自 己 的 丈 夫 。然 而 , 萨 拉 的 行 为 却 时 时 刻 刻 冲 击 着 这 古 老 的传 统 和 当时 的 道 德标 准 ,尤 其 表 现 在 萨 拉 对 自我 的认 知 , 对 自我 身份 的追 求 。 三 、 自我 认 知 和 追 求 萨 拉 对 自我 的 认 知 和 超 越 可 以分 为 四个 阶 段 。第一阶 段 的身份 是家庭 教师—— 对经 济 独 立 的 追 求 。 首 先 ,她 不 得 已 也 带 有 一 定
的 勇 气 离 开 家 乡 ,做 家 庭 教 师 , 养 活 自 己 , 寻求经济 上的独 立 。在 当时的社 会背 景下 , 相 对 于 同 阶 层 的 女 性 , 萨 拉 受 到 的 教 育 是 良 好 的 。她 唯 一 的 出路 就 是 做 家 庭 教 师 来 养 活 自己 ,这 也 是 当 时 大 部 分 受 过 教 育 的 穷 苦 女 性 的 选 择 。 萨 拉 没 有 抱 怨 家 庭 出 身 ,而 是 自 主 的 选 择 这 条 道 路 , 同 时 她 直 到 被 叫 做 “ 国 中 尉 的 女 法
一 : 一 一
叵星
文 ◎ 李岩 ( 山东 传 媒 职 业 学 院 山东 济 南 )
法国中尉的女人
迈克坐着抽烟 全景
固定
查尔斯与莎拉划 中景到远景再到 推镜头
船
大远景
开头
内容 安娜修装
景别 特写
修船码头 插头板插入
大全景 特写
旧码头 ,莎拉 走向镜头
莎拉登上堤岸
远景 远景到全景
摄像机运动 斜后侧 变焦距镜头 固定 推 跟摇
跟摇
照明
过去时空多采用舞台剧效果对现场进行了补光,而现代时空 多采用自然光。
总结
过去时空:戏剧化较强;
情节起伏波动较大; 人物表演与台词比较夸张; 声音主观性较强。
现在时空:比较生活化;
情节起伏不太明显; 人物表演随意又贴近生活; 声音客观性较强,显得比较真实。
萨拉和查尔斯相遇的视听分析
相遇的开始是由于查尔斯陪未婚妻去海
滩漫步,由此展开了他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 情.
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黑色的身影站在遥远的海
而在现在时期,安娜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体 现在她出现的各种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娜的总是处于中 心的位置,表现现在社会,女性意识已经 觉醒,关于自由和现实的选择完全是个人 意识的行为。
例如,在现在时期的结尾,麦克独自站 在空荡的房间,安娜开车离去。这一点成 分表明,女性情感的自主性,安娜的选择 是个人意识的体现。而麦克此时的处境, 由这样的构图表现,可以感受到麦克此时 的无助感,更突出了关于自由和现实的选 择。
“过去时空”求婚段落分析 (镜头、景别与构图)
求婚截图
过去时空”求婚段落分析 (镜头、景别与构图)
求婚段落是查尔斯向未婚妻蒂娜求婚的过程。 这个片段是由32个镜头组接成的。 两人对话镜头切换较多,突出两人的距离。 大多运用固定镜头,且多为短镜头。 镜头景别多为中景和近景,突出人物动作与表情。 构图讲究,主体明显,人物表情动作较突出。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中文1111 杨怡2011510006 摘要: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后来,约翰·福尔斯笔下《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以她的活力、独立和勇气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她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女性。
她手握火炬,为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女性指引着方向,不至于在父权制社会中迷失自我。
本文通过分析萨拉的不同身份,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呈现了一个生活在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却比现代男性更具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萨拉女性主义解读约翰·福尔斯笔下《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故事发生在福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居住过的一个英国小镇莱姆·里基斯,时间是英国维多利亚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萨拉和查尔斯。
萨拉出生在平民之家,是一位美丽、清纯、有文化的姑娘。
有一位法国中尉身体负伤在医院接受治疗,由于不会英语,医生请来了萨拉做翻译,同时照料他的生活。
他们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法国中尉身体恢复后搭船回国。
在回国之前他跟萨拉订下了婚约,不久会来带萨拉一起到法国生活。
可是法国中尉一去不复返,其实法国中尉是伪君子,欺骗了萨拉。
书中表现了自由的主题,而开放式的结尾显示出福尔斯想给读者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小说家放弃了控制读者人物和情节的权力,而赋予了读者和小说人物充分的自由,不同的读者对小说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三个结尾似乎都有它的合理性,读这部小说就像是陷入了一个迷宫。
我们认为非常了解书中的人物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可能发生什么,然而福尔斯却带给我们一连串的惊喜,他不断地给出一个又一个的结尾,使我们不断地回想之前发生过什么故事。
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萨拉是谁?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一辈子为什么会经历那么多的选择?她究竟想要什么?萨拉生于工人家庭,但是接受了在维多利亚时期女孩子所能接受的最好的教育。
她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要依靠自己,这是她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并不是所有生于工人家庭的女孩子都能够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去当女家庭教师来养活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自我实现
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5,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1期)Total No .281收稿日期:2011—12—12作者简介:吕林(1979—),女,黑龙江安达人。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自我实现吕林(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与女权主义密切相关的作品。
约翰·福尔斯以丰富的叙事层次和声音塑造出神秘多变的女性形象萨拉。
萨拉对命运的抉择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体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倾向。
本文拟通过对萨拉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其实现自我的过程,从性别叙事的角度重新解读萨拉的女性形象,分析萨拉这一独立坚强,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45—02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福尔斯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如何在一个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为争取存在和自由而陷入焦虑不安、彷徨和痛苦中。
一、女性主义及其主要特点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期传到中国。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有男女不平等,女性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利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利架构,强调性别分析等问题。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析福尔斯笔下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论文
.摘要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1926-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自问世以来,不仅为福尔斯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也在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国内外对于《法国中尉的女人》已有大量的评论,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和研究这部作品的内涵,以考察作者福尔斯在处理两性关系上的态度。
本论文共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为"引论"部分,在简要介绍约翰・福尔斯及其文学成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故事梗概的同时,重点从创作技能和主题思想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该部作品的批评现状,认为在创作技能方面,呈现出多方位的分析和评论;然而在主题方面,虽然已经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等多个角度进行过阐释,但是当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时,正面研究女主人公角色塑造的评论比较丰富,而反面透析男性视角的评论明显不足。
所以本文虽依旧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目的却在于剖析男性在处理两性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立场和态度,由此涨显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阐释和文本解读部分。
第二章主要围绕福尔斯如何呈现出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而展开的。
萨拉的神秘化与符号化体现了福尔斯在两性关系中的倾向和偏爱。
因为女性的神秘化和符号化不仅满足了男性试图揭开女性神秘面纱的渴求,同时也可理解为男权社会在面对女性所具备的魄力和潜力时所作出的畸形自卫反应。
第三章关注两性间不对称的相互影响,从而凸现出男性角色在福尔斯笔下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
作为"催化剂"的萨拉给查尔斯带来一如既往的惊喜和决定性的成长,而自身的孤独无助却只能转向阳物崇拜来获取力量和灵感。
如此的有失公平缘于福尔斯对于男性权力和女性脆弱的主观认识, 更基于此认识,为女性的地位转换提供了一条"捷径",即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脆弱面。
于是在第四章里,通过剖析了福尔斯笔下的女性脆弱面的表象,挖掘其深层原因,即发现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福尔斯不可避免地成为其认同者,并一手铸成这种违背男女平等原则的两性关系,因而不能为自称为女权主义者自圆其说。
《法国中尉的女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法国中尉的女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摘要: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父权制意识是导致女性和自然受到歧视和压迫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性思想。
文章发现,约翰.福尔斯在该小说中表现了其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感,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建立两性和谐生态社会的愿望。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自然;Abstract:Ecofeminism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kind of relation between female and the nature,and that patriarch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discrimination and oppression upon female and the na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cofeminism demonstrated in this novel. The paper finds that John Fowles expresses his disgust towards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his wishe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and sexual society in this novel.Key words:Ecofeminism;female;nature《法國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莎拉在冷漠、荒诞的现实世界中勇敢追求自我和自由,体现了福尔斯强烈的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重要流派,将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福尔斯对建立两性和谐生态社会的美好愿望。
一、女性与父权制社会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主要刻画了两位女性形象,莎拉和欧内斯蒂娜。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各人的自由选择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各人的自由选择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男女主人公在追寻精神的自由的道路中有各自的困难,有各自追求的彻底与不彻底性。
萨拉的完全自由与查尔斯在萨拉的引导下真正将追求自由进入实践中,这些都是他们随着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而进行的探索的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选择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存在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表现其自由主题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福尔斯在他的作品中宣扬人在一个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为获取存在和自由而陷入的焦急不安、彷徨和痛苦。
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在作品中表现得极其鲜明。
小说女主人公萨拉对自由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乃至爱情;男主人公查尔斯对自由追求不惜牺牲财富和名声;包括查尔斯的仆人萨姆也有他自己追求独立,自我选择的不懈努力。
本文中想要解读的就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同而对自由独立的不同的追求。
一、萨拉的追求。
女主人公萨拉无疑是作者和读者公认的追求自由最为坚决和彻底的人。
小说开始时对萨拉的形象描写是“那人周身着黑,风吹动着她的黑衣服,可是人却木然不动,只管向大海望去,颇似一尊海事遇难者的活纪念碑,一个神话中的影子”,“那确实不是一张漂亮的脸蛋儿。
但那却是一张令人难忘的脸,一张悲凉凄切的脸。
那张脸上所流露出的悲哀,正像树林中所流出的泉水一样,纯净、自然、难以遮拦。
那张脸上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没有歇斯底里,没有骗人的面具,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经错乱的痕迹。
神经错乱、疯狂只属于那茫茫的大海,那一望无际的天涯。
那种自作多情的悲哀,正如泉水淙淙而流的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要把它从沙漠中汲出来就不自然”。
1这种对人物外貌,表情的描写形象而生动,而萨拉想要表达的心理活动其实也都在这张脸上表现出来了。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的思想保守,宗教与传统对人们产生极大的束缚,甚至会达到一种变态的压抑,追求自由的气息正如沙漠中的泉水,稀少珍贵,甚至会被人们怀疑与抗拒,萨拉想要做的就是从沙漠中汲取出淙淙的泉水,人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便利用传统的社会道德和精神的攻击想要将她湮没。
《法国中尉的女人》浅析
英国作 家约翰 ・ 福尔斯 的《 法 国中尉 的女人》 发表 于 2 0 世 将《 法》 带入 了另一 片天地 。读者发现叙述者胙 者 ( 二者身份 纪下半 叶 , 正逢现代性受 到普遍 质疑 , 后现代思潮 发端之时 。 在小说 中经常是重叠 的) 不再好好讲故事 了, 作者 一再介入故 在话语层 , 作 品通过对英 国传统文本 ( 维 多利亚 传统 ) 的戏仿 事层 , 话语 与故事不断交织。 《 法》 中叙述者角色 的转型主要体 与颠覆 , 反映 了后现代思想影 响下作家对写作过程的反思 , 具 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站在 当下 的时代高度对维多利亚时期 展 有“ 元小说 ” 的气质 ; 在故事层 , 作品的主题是 自由 , 笔者认 为 , 开长篇大论 , 其 中不 乏整章 的论 述 ; 二是 叙述者, 作者进人 故 《 法》 中的 自由主要要从两方 面理解 , 一方 面是存 在主义 的 自
对州
神 州 文 学
《 法国中尉的女人》 浅析
刘治中
广 西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摘要: 《 法 国中尉 的女人》 发表 于 1 9 6 9年 , 是 英 国作 家约 翰・ 福 尔斯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尝试对《 法》 进行 简单分析 , 主 要讨论作品 中 出现 的后现代戏仿、 开放性 结尾 、 作 者介入 、 角
由 ,另一方面是角色的 自由。其 中存在主义 自由已被反复探 讨, 本文不复赘述 。“ 角色 自由” 则很少被关注 , 甚至没有成 为 事层 , 化身为角色 , 直接参 与故事发展 , 与读者探讨写作过程 。 作者的身份在小说中有三种表现 :前十二章全知全能却
又悄然置身事外 , 仿佛 自甘寂寞 , 摆 出维 多利亚时代小说家冷 批评概念 , 但 对于作为后现代经典 的《 法》 而言 , 却 是其 精髓所 眼旁观 、 高高在上 的姿态 ; 此后开 始在话语 层上下奔波 、 评头 在。本文将重点探讨《 法》 在后现代戏仿 、 作者介入 、 角色 自由 论足 ; 到最后兴之所至 干脆披 挂上阵 、 化身为角色 , 直接参与 方面的成就 。 故事 , 大过 了把戏瘾。 ( 第五十五章 , 作者作为一个中年大胡子 后现代戏仿 男子 的角色与男主人公查尔斯登上同一辆火 车 , 相对而坐 , 二 戏仿 ( P a r o d y ) 作 为一种 叙事方法 , 是 指作家在 叙事过 程 人互 相打量 , 各有算计 : 查尔斯 不愿与“ 大胡 子” 交谈 , 考虑 如 中通过有意识的模仿他人文体风格 、故事 内容等而形成新 的 何拒之千里之外 , “ 大胡子 ”则感到行文至今却难 以理解笔下 文本 的做法。在后现代文学 、 影视作品中 , 戏仿手法被大量使 的这个角色 , 踌躇将对其作何处置 。) 用, 通过戏仿 , 将传统置于 当下 , 体现 出不 同的时代精 神之 间 事实 上作 者身份的这种多重性绝 不是简单 的兴 之所至 , 的冲突 。传统神话 、 权威 、 语录式的话语力量在后现代语境下 它体现 了后现代理念 中意义的模糊性和身份 的不 确定性 , 到 可能被完全 消解 、 改写 、 乃至戏谑 。在 中国, 2 O世纪末轰动一 底谁 是作者 、 谁是叙述者 、 谁是角色? 在《 法》 中, 这一切都无需 时的影片《 大话西游》 便 是后 现代 戏仿 的一个成功案例 , 通过 区分 , 我们需要认识 到的是 “ 作者 ” 如角色一般 虚假 , 角色又如 对经典文本《 西游记》 的戏仿 , 寓庄 于谐 , 妙趣横 生 , 充分体 现 “ 作者 ” 一般真实 , 真实 与虚构之间并非泾渭分 明。 了后 现代艺术 的魅力。 三、 “ 谁是萨拉?我不知道。” — —角色的 自由 《 法 国中尉的女人》 并没有戏仿某一位作家 、 某一个文本 , 关于《 法 国中尉的女人》 , 以“ 自由” 为 旨立论者很多 , 精彩 而是戏仿 了整个维多利亚写作传统 。 在小说开篇阶段 , 故事的 论述也不少 , 但是关注点多为“ 存在 主义 ” 自由, 本文试讨论文 场景 、 语言都与维多利亚时期写作风格一无二致 , 故事发生的 学“ 角色 ” 作为角色本身 的 自由 , 而非角 色被 置换 为人之后 的 时间也被相应设定在 1 9 世纪下半叶。 如果删去小说 中作者和 自由 。 当代视角的介入 ( 不幸的是 ,某个 中译本 的译者确实这样做 谈到角色的 自由 ,首先要 回顾乔斯坦 ・ 贾德 1 9 9 1 年 的作 了) , 不少读者可能会误认为《 法》 是一部维多利亚小说 。福尔 品《 苏 菲的世界》 和彼得 ・ 威尔 1 9 9 8年执导的影片 《 楚 门的世 斯在成功再现维多利亚时期风土人情 的同时 ,又毫不 留情地 界》 。《 苏菲 的世界》 通常被作为哲学通识读本来 阅读 , 事实上 嘲讽 了这一传统。 在作品的前十二章 , 作者像维多利亚作家一 它也是一部有着三重叙事结构 的元小说 ,它提 出了角色真实 样仿佛全知全能而又置身事外任 由故事发展 ,巧妙 的隐藏 了 与虚构之 间的关系问题。 在“ 哲学 家” 艾伯特 的启发下 , 苏菲认 自己 , 读者也在像往常一样读“ 故事” , 觉察不到丝毫异 常。但 识到 了 自己的虚 构身份 , 发现 自己只是某一个“ 上校” 所写 的 小说第十三章却峰 回路转 , 叙述者 自暴身份 “ 但是我生活在罗 书 中的一个角色, 一言一行都逃不 出上校的掌控 。 作为真实存 伯・ 格里耶和罗兰・ 巴特的时代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它不可能 在 的人 ,恐怕我们很难理解苏菲发现 自己是虚构之物 时所体 是一部现代意义上 的小说。 ” 这一句 自述既道清了作 品写作的 会到 的痛苦与失望。《 楚 门的世界》 中的主角楚门也经历了和 年代 , 又在 “ 现代意义 的小说” 与传统小说之 间划清 了界限。 此 苏菲一样的挣扎 ,原本活泼快乐的楚门无意中发现 自己原来 后通过叙述者在话语层上的不断介入 ,我们不难看 出作者试 生活在一个 巨大的影棚中 , 周围的一切都是影片道具 和场景 , 图解 构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写作 ,同时讽 刺这种言说方式背
法国中尉的女人
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就是创造性的使用了戏中戏的叙 事结构,其精湛独特的剪辑衔接堪称教科书级的作品。 这部电影改编自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原本小说 中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导演却加入了一段现代故 事,交织成了一部时空交错的“片中片”。 影片的剪辑极其精致。 随着一声“开始!”影片以一 个传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镜头 开始全片的诉说,一个一袭黑衣的 青年女子走向波涛汹涌的海边,眺 望海峡那边。而后摄影机往后拉开, 出现现在时的拍摄现场,观众看见 男女两位主角的饰演者梅丽尔·斯 特里普和杰瑞米·艾恩斯正和摄制 人员谈话——第一个镜头就涵盖了 历史与现实的两极对比。
而在现在时期,多是使用近景特写来刻画 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和内心的 矛盾选择。在现代社会物质发展了以后, 安娜与麦克的选择主要是由于自身心态的 不自由。
安娜与麦克唯一一次在户外对话的环境正 是这种不自由的表现,海浪的声音,周围 没有其他人的干扰,但画面则是压抑的安 娜那带有绝望的眼神。这是一种对现实无 奈的屈从和对生活中自由的无力。 这样的景别更深刻的 刻画人物内心的矛 盾,对现实和自由 的选择。
关于景别。 在维多利亚时期,多是远中镜头,主要是塑造那个时 期英国小镇的风土人情,为塑造人物的性格做铺垫。 森林,墓地,海岸。不同的场景之下,主人公的心情 也被体现出来,这些户外场合的营造之下,表现出萨 拉对自由的向往及追求。
这样的景别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环境,暗示那时的环境塑造了 萨拉和查尔斯的性格,也促使了做的他们最后的选择。 他们爱情的激烈的狂放的不同于世俗的方式,以至于虽然他 们表面上对行为是抑制的,但内心却充斥着对自由壮烈的勇敢。
整个影片多使用硬切的方式来实现场景的转换 以及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衔接,巧妙的剪辑点和 情绪点的控制,使得影片整个剪辑十分流畅。 而在影片的维多利亚时期与现在时期的剪辑方 法也各有不同。 在维多利亚时期,影片是由 长镜头到短镜头的转换,暗 示萨拉和查尔斯由疏远到亲 密的关系转变。 同时,转场方式主要是 由运动镜头或是长镜头来实 现,这样的转场组接方式, 营造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 命后的社会氛围以及英国小 镇上的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叙事 节奏总的来说,是比较缓慢 的,再加上画面色调的低沉, 给人以萧条幽冷的感觉。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角莎拉的女性解读
A Feminist Approach to Sarah i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作者: 彭莹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出版物刊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莎拉;女性主义;自由
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角莎拉长久以来被标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但为人们所忽视的是,莎拉抗争的原因、方式及最终得到的自由都是与男性紧密相连的。
莎拉看似是走在时代之前的独立女性,但她并没有能够摆脱父权主义的影响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中文1111 杨怡2011510006 摘要: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后来,约翰·福尔斯笔下《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以她的活力、独立和勇气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她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女性。
她手握火炬,为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女性指引着方向,不至于在父权制社会中迷失自我。
本文通过分析萨拉的不同身份,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呈现了一个生活在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却比现代男性更具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萨拉女性主义解读
约翰·福尔斯笔下《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故事发生在福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居住过的一个英国小镇莱姆·里基斯,时间是英国维多利亚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萨拉和查尔斯。
萨拉出生在平民之家,是一位美丽、清纯、有文化的姑娘。
有一位法国中尉身体负伤在医院接受治疗,由于不会英语,医生请来了萨拉做翻译,同时照料他的生活。
他们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法国中尉身体恢复后搭船回国。
在回国之前他跟萨拉订下了婚约,不久会来带萨拉一起到法国生活。
可是法国中尉一去不复返,其实法国中尉是伪君子,欺骗了萨拉。
书中表现了自由的主题,而开放式的结尾显示出福尔斯想给读者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小说家放弃了控制读者人物和情节的权力,而赋予了读者和小说人物充分的自由,不同的读者对小说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三个结尾似乎都有它的合理性,读这部小说就像是陷
入了一个迷宫。
我们认为非常了解书中的人物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可能发生什么,然而福尔斯却带给我们一连串的惊喜,他不断地给出一个又一个的结尾,使我们不断地回想之前发生过什么故事。
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我们不禁要问:萨拉是谁?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一辈子为什么会经历那么多的选择?她究竟想要什么?
萨拉生于工人家庭,但是接受了在维多利亚时期女孩子所能接受的最好的教育。
她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要依靠自己,这是她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并不是所有生于工人家庭的女孩子都能够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去当女家庭教师来养活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
萨拉选择了这条路也做得很好,直到那个所谓的法国中尉的出现,萨拉勇敢独立是一个有责任感、受人尊敬的女家庭教师。
比起小说中的其他女性人物,她这种独立的性格使她更像是一个现代女性。
她生活态度乐观、自信、勇敢。
在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追求自己的生活。
跟欧雷斯蒂娜不同,萨拉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婚姻上,她认为男人不是结束苦难的唯一途径。
对于浪漫的爱和幸福的婚姻,她有自己的理解。
对于生活,她有着自己的理想,所以我认为萨拉对生活是充满热情的。
法国中尉的出现对萨拉来说无疑就是一场灾难。
但同时也展示了萨拉的个性。
传闻她与中尉发生了关系,但中尉并没有履行诺言,而是抛弃了她。
有关她的流言蜚语传遍了莱姆镇。
她成为声名狼藉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如果她没有那么浪漫,对生活没有那么热情,没有那么多愁善感,或者如果她是一个完全被维多利亚社会束缚住的女
性,或者她是一个和欧雷斯蒂娜思想境界差不多的女性。
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萨拉与蒂娜是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
萨拉处处与维多利亚的时代成规背道而驰。
她明明是处女,却要说自己已委身于法国中尉。
莱姆镇的所有人都在背后骂她是个放荡的女人,她却置之度外。
书中多次提到“萨拉犹如一头野兽”,她不是一个受男人统治的维多利亚女性。
其实她并不在乎别人怎样谈论她,她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她不想为了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改变自己,也不是那种认为好名声胜过生活本身的人。
对于萨拉来说,追求自由和独立是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
有人认为萨拉是一个被维多利亚时代抛弃的人,尽管人们尽可能地在观察着萨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她的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但是人们还是不了解她。
因为萨拉是一个犯了大错的堕落的女人,所以人们都疏远她不跟她来往。
难道她愿意成为或者被称为被抛弃的人吗?正好相反她尽可能地走进社会,与他人分享她的生活和经历。
但是似乎没有人能洞察或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在别人眼中,萨拉只是生活在她的小世界里不愿意走出来。
我认为萨拉只是对别人怎么看她、怎么称呼她不感兴趣,她也不拒绝那些带有强烈侮辱意味的称呼。
这就使她更像是一个被抛弃的人。
她的反应是很自然的,这正意味着她站得更高在她的思想里有着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是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所没有的。
通过分析萨拉的不同身份,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却比现代男性更具自我意识的女性。
一个勇敢地表达爱、但却遭受侮辱和误解的女性,一个坚信能够克服困难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性,一个能与男性主宰者共事并永不服输的女性,一个由于男女不平等而拒绝婚姻的女性,一个能为了自由而放弃一切的女性。
萨拉是一个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先驱,一个性解放主义者,一个社会改革家!没有人能够阻止她追求自由权力和幸福的步伐。
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后来,她的活力、独立和勇气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她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女性。
她手握火炬,为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女性指引着方向,不至于在父权制社会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陈安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陈榕.萨拉是自由的吗?——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最后一个结尾.外国文学评论,2006
[3]刘锋杰.文学批评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