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第二部分放射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第二部分放射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043effce172ded630a1cb61a.png)
150
胞瘤、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肉瘤、骨软骨肉瘤、骨髓瘤、
转移瘤等
骨软骨缺血坏死:股骨头、月骨、距骨缺血坏死等
30
软组织病变:脂肪瘤、血管瘤、骨化性肌炎、脂
20
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系统
疾病种类
儿童影像
介入(放射影像诊 断专业医师)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气管 性支气管,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先天性肺囊 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肺透明膜病,室间隔缺 损,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母细胞瘤,发育性髋 关节脱位等 1)经皮血管造影术(含脑/脊髓血管造影、颌面 部血管造影、腹腔实质脏器(肝、肾、脾等)血 管造影、消化道血管造影、盆腔脏器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造影等); 2)经皮经腔实体肿瘤血管内灌注化疗栓塞术(含 肝癌、肺癌、肾癌、胰腺癌、胃癌、妇科肿瘤、 脊柱肿瘤、肢体实体瘤等); 3)各种经皮穿刺活检/引流术
(含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肾动脉狭窄等);
5
6)静脉系统介入(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
分流术、布加综合征、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肢静
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
50
系统
介入(介入治疗 专业医师)
疾病种类
非血管介入: 1)经皮穿刺活检/引流术; 2)骨关节介入(椎间盘摘除/减压术、椎体成形 术等); 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支架植入术; 4)射频消融术(肝癌、肺癌、胰腺癌、肾癌、 骨肿瘤等); 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各类实体瘤/转移瘤); 6)非血管腔道支架植入术(含食管-胃十二指肠 支架植入、肠道支架植入、气管支架植入、尿道 支架植入等); 7)输卵管再通术。 (注:上述介入手术完成总量不得低于本大纲要 求,如大纲要求介入手术项目本基地尚未开展, 可结合本基地介入诊疗特色进行调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3年版)—核医学科专业基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3年版)—核医学科专业基地](https://img.taocdn.com/s3/m/3b1052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指标一一核医学科(2023年版)
评估专家签字t年月日
核医学科专业基地基本设备要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阅片评分表培训基地:专业基地/科室:
教学阅片主题:
患者病历号(影像/图像号):疾病名称:
指导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主阅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评分表
(督导专家/同行评议使用)
专业基地/科室: 专业技术职务: 教学时长:
分钟
评价人
年月 日
培训基地: 指导医师: 小讲课主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操作带教质量评分表
(督导专家/同行评议使用)
培训基地:专业基地/科室:
操作技能项目:
指导医师:口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口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住培第一年□住培第二年□住培第三年
指导模式:□示教模式□带教模式□协助模式□指导模式
评价人: 年月日
核医学住院医师诊断报告书写考核评分表培训基地:
评价人:年月日
核医学住院医师技能操作评分表
培训基地:
住院医师:所在科室:
评价人: 年月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与入轮转科室教育指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与入轮转科室教育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a3459c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3.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L应为各相关三级学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2.总床位不少于800张,年门诊量不少于750000人次,年急诊量不少于25000人次。
(二)放射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放射科影像年检查数量(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人)不少于75000例次,具体要求如下。
(1)普通X线年检查数量不少于35000例次。
(2)CT年检查数量不少于40000例次,且CT图像后处理不少于1200例次。
(3)M R年检查数量不少于12000例次。
(4)介入诊断和治疗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
(5)X线造影年检查数量不少于500例次。
2.诊疗疾病范围放射科应按人体解剖系统设置亚专业组或按影像设备分类开展临床与教学工作。
亚专业组设置包括胸部影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等)、腹部影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神经头颈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头颈及五官)、骨骼肌肉系统、介入放射治疗等。
按影像设备分类包括X线诊断、X线造影、CT诊断、MR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o(1)影像诊断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1。
表1疾病种类与例数要求疾病种类最低年完成例次神经系统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等GO颅内肿痛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痛•神经鞘瘤等50颅脑外伤脑挫裂伤.各种颅内出血,等so颅内感染脑脓肿•脑囊虫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35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IO椎管内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35头颈五官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等5θ中耳乳突病变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外伤35鼻窦病变炎症•肿瘤等35眼眶病变外伤.眶内常见肿瘤•等15呼吸系统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CCOVlD-19等)*5市60脓肿♦肺结核♦等肺内肿瘤肺癌*错构瘤”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转移瘤■等60弥漫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积症等T5气道病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COPD等35纵隔病变胸内甲状腺•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 20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等5。
第二部分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第二部分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d0c5fe58bd63186bcebbcef.png)
第二部分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肿瘤放射治疗是以诊断及治疗各种肿瘤,包括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口咽癌、口腔癌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支气管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肝癌、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软组织肿瘤、淋巴瘤和其他肿瘤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三级学科。
由于放射治疗的特殊性,放射治疗专科医师不仅要求掌握临床肿瘤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有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知识。
通过规范化培训要求达到能独立诊治放射治疗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及直肠癌靶区勾画,完成以上部位的调强计划完成。
同时熟练掌握全脑全脊髓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技术的应用和指征。
肿瘤放射治疗的培训对象必须获得肿瘤科或内科或外科或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3年。
一、培养目标: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师培训面向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且通过住院医师考核的学员。
专科基地旨在培养具备肿瘤放射治疗专科诊疗能力及积极创新思维的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医生。
专科基地将为每一位肿瘤放射治疗专科住院医师提供系统学习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机会。
通过接触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大量不同病例,深化对肿瘤放射治疗专科的认识。
随着培训进程的逐步深入,每一位住院医师将拥有更多的机会管理病人、主持患者的定位、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的确定。
在完成3年专科基地培训后达到肿瘤放射治疗专科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对象应具备:(一)核心能力:1、热爱肿瘤放射治疗专科事业,忠于职守,品行端正,诚信负责。
2、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职业理念。
3、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扎实的肿瘤放射治疗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6、具有肿瘤放射治疗专科临床研究的科研素养,掌握一定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总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28c7bcc4856a561253d36f08.png)
口腔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14) 口腔内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17)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0) 口腔修复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3) 口腔正畸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5) 口腔病理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27) 口腔颌面影像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 (130)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3ba81290740be1e650e9ae2.png)
(一 )基 本 资 质 1. 专科基地的总床位数、年收治住院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适宜、专业医 疗设备和教学设施等完善,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标 准(试 行)》相 应 专 科 基 地标准细则要求相符。 2. 专科基地收治 的 疾 病 种 类 基 本 覆 盖 本 专 科 常 见 多 发 疾 病 和 疑 难 重 症,诊 治数量满足《专 科 医 师 规 范 化 培 训 基 地 标 准 (试 行)》相 应 专 科 基 地 标 准 细 则 要 求。 (二 )师 资 队 伍 1. 专科基地在职医师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达到《专科医师规范化 培 训 基 地 标 准 (试 行 )》相 应 专 科 基 地 标 准 细 则 要 求 。 2. 指导医师由具有高级专业 技 术 职 务、从 事 本 专 科 诊 疗 工 作 10 年 以 上 的 医 师担任。同等条件下,取 得 专 科 医 师 规 范 化 培 训 合 格 证 者、住 院 医 师 规 范 化 培 训 合格证书者优先。每名指导医师同时带教的培训对象不超过2名。 3. 指导医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以身作则、为 人师表。精通本专科及 相 关 专 科 的 理 论 知 识,具 有 丰 富 的 临 床 经 验、严 谨 的 治 学 态度,能规范开展临床诊疗和专科技术操作。热 爱 教 学 工 作,有 较 强 的 带 教 能 力, 认真履行带教职责。 4. 专科基地主任和教学主任需具备指导医师的条件,并具备相应的教学管理 和 研 究 能 力 ,熟 悉 毕 业 后 医 学 教 育 制 度 及 其 有 关 政 策 。
一、基本条件
(一 )所 在 医 院 基 本 条 件 1. 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 2. 承担教学任务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 3. 综合医院应为国家卫生健 康 行 政 部 门 公 布 名 录 的 住 院 医 师 规 范 化 培 训 基 地。 4. 危重症医学或其他相关临床专业(内科学、急诊医学等)研究生培养单位或 培养点优先。 5. 危重症医学是国家重点学 科,危 重 症 医 学 科 是 国 家 临 床 重 点 专 科、国 家 临 床医学研究中心者优先。 6. 设置符合条 件 的 重 症 监 护 室 (简 称ICU),综 合ICU、内 科ICU 和 急 诊 科 ICU 均可,须同时收治围手术期和非手术的重症患者。若本科室 不 收 治 围 手 术 期 患者或收治围手术期患者数目不能满足要求,可与本院其他ICU 联合申报。 (二 )科 室 规 模 1.ICU 总床位数≥24张。 2. 年收治住院病人数≥750人次。 3. 床位使用率≥70%。 (三 )诊 疗 疾 病 范 围 1. 疾病种类和例数:所诊治的 疾 病 种 类 能 够 满 足《内 科 危 重 症 医 学 专 科 细 则
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33a5f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5.png)
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优秀的放射科专科医师,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放射科相关工作。
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 放射科基础知识:包括放射学原理、辐射生物学等;- 放射影像学:研究各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放射介入治疗:掌握各种介入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等;- 放射治疗学: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方法和流程等。
2. 实践培训- 临床实:参与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积累临床经验;- 病例讨论:参与病例讨论,研究与其他医师的交流与合作;- 学术研究:参与学术研究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3. 考核评价- 理论考试:测试学员对放射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测试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 学术报告:评价学员对学术研究的探索和表达能力。
培训期限本培训计划为期两年,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培训两个阶段。
1. 理论研究阶段:学员将参加为期一年的理论课程研究,同时进行相关考核评价。
2. 实践培训阶段:学员将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期间继续参加学术研究和考核评价。
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邀请一线临床放射科专家担任培训师,他们将根据学员的需求提供专业指导,辅助学员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培训证书经过全面培训与考核评价合格的学员将获得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证书,证明其具备独立从事放射科专业工作的能力。
结束语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放射科专科医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医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放射科服务。
希望通过本计划的培训,能够为放射科专科医师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的内容概述,旨在为培养优秀的放射科专科医师提供指导。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医师培训标准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医师培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f8573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8.png)
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医师培训标准医学影像学科涉及⾯⼴,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门独⽴⽽成熟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彩⾊多普勒超声、介⼊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介⼊核医学。
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后从事的医疗⼯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培训⽬标强调受训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
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
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从事本专业⼯作的⽔平,能阅读外⽂书刊,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简单的科研⼯作,写出具有⼀定⽔平的⽂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培训⽅法第1~18⽉,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放射技术组1个⽉,放射诊断专业组8个⽉(神经、胸部、腹部、⾻关节组各2⽉),放射介⼊组1个⽉,超声科3-5个⽉,核医学科3-5个⽉。
第19~24⽉,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2个⽉,外科2个⽉,⾮指定科室培训2个⽉(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安排,其中包括⼉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喉科、⼝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25~36⽉,依受训者将从事的专科按放射(含X线、CT、MRI、介⼊)、超声、核医学专业分别进⾏轮转。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1~18个⽉ 1.轮转⽬的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这些专业组的⽇常⼯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
22 放射科专业基地住培管理与教学参考标准一本通
![22 放射科专业基地住培管理与教学参考标准一本通](https://img.taocdn.com/s3/m/2882430da32d7375a41780da.png)
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考标准国家住培评估要求住培基地认定标准培训内容标准细则基地名称:放射科专业基地基地主任:教学主任:基地秘书:第一部分专业基地国家评估要求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放射科专业基地附件2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培训对象姓名:专业:年级:得分:病人姓名:住院号:主要诊断:评分标准满分得分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
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
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0.5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
0.55.测量右上臂血压。
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
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3.0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0.5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
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0.514.检查调节反射。
0.515.检查辐辏反射。
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
0.5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0.5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颈部[8.0]颈部[8.0]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培训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f4fb0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0.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培训细则(部分表格略)放射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主要包括X线诊断、X线造影、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介入放射学等临床应用方向。
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能够掌握正确的放射影像学相关的临床工作方法、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影像诊断思路及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
熟悉与放射影像学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放射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及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了解以放射诊断学为主的医学影像学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概念(包括放射影像诊断及放射介入治疗)。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应具有相当于本专业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
为实现上述培训目标,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年度递进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第1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相关临床能力的培训完成与放射影像学相关临床学科的轮转培训I。
在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的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影像检查技术规范、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临床影像诊断思维、基本影像操作技能”等基本行医能力为目标,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
第2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的基础培训能够将第1年轮转所获得的基本行医能力,在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熟练应用于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操作;掌握“放射科专业特色的病人接诊、临床思维、诊疗决策与基本操作技能”等行医能力。
尽快整体适应放射科医师的临床工作,为独立行医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3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的加强培训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放射影像诊断报告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掌握放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和急诊影像诊断思维。
能够基本独立承担放射科常见、多发疾病的影像诊断,并具有解决部分疑难、危重疾病影像诊断的能力。
掌握自我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实现基本独立规范地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的培训目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专业基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专业基地](https://img.taocdn.com/s3/m/3cc3de76360cba1aa911da53.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专业基地培训基地(医院)名称:省(区、市):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现场评估方式评分标准分值得分扣分原因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核心指标1.基本条件(18分) 1.1专业基地所在医院条件1.1.1总床位数≥200张检查相关文件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 ,实地考察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2年收治病人数≥3400人次检查相关统计报表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3年门诊量≥95000人次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4年急诊量≥9500人次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5科室和实验室必备科室: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神经外科、医院门诊、急诊科、内科、中心手术室辅助科室: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检验医学科、输血科,外科实验室查看相关文件,实地考察必备科室缺1个科室,不得分辅助科室缺2个科室,不得分11.1.6轮转科室普通外科(包括门、急诊)、骨科(包括门、急诊)、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1.查看各亚专业(专科)设置名称2.查看培训对象轮转计划和轮转登记手册3.实地考察,访谈培训对象科室齐全,得1分缺1个科室,不得分11.1.7疾病种类及数量★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外科专业细则要求,详见附表1-1至1-6核对上一年度亚专业(专科)收治疾病种类及数量统计报表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2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1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0.5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不得分 21.1.8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核对上一年度亚专业(专科)技能操作、手术种类及数量的统计报表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4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2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1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不得分41.基本条件(18分)1.1专业基地所在医院条件1.1.9医院设备X射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MRI、放射治疗机、彩色B超(带 Doppler等探头)检查设备清单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实地考察缺1项,不得分11.1.10专业基地设备1.纤维胃镜、结肠镜、肝脏介入治疗设备、腹腔镜、胆道镜等2.手术显微镜、关节镜、 C形臂3.支气管镜、胸腔镜、多导监护仪4.膀胱镜、电切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5.脑电图仪、层流手术间、神经外科手术用显微镜6.血液、生化、免疫、尿液检验设备7.氧饱和度监测仪、肺功能仪、呼吸机、指测血糖仪、输液泵、微量泵8.体外循环机9.麻醉机检查设备清单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实地考查缺1项,不得分11.1.11教学设施和设备示教室、教学设备、手术电视转播设备实地考察有示教室且设备完善,得1分无示教室或有示教室无设备,不得分。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fa513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e.png)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培养专业医师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标准对于提高专科医师培养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基地建设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应当符合一定标准。
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教学病房等基本设施的完备与先进性。
教学楼应当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保障医师培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以便医师进行实际操作与技能培训;图书馆应当收藏丰富的医学文献与资料,为医师的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教学病房应当具备一流的医疗设施,以便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
其次,师资力量是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的专业医师应当成为培训基地的主要教学力量。
教师队伍应当结构合理,包括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及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等。
他们应当具备较高的医学素养与教学水平,能够为学员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
此外,教学管理也是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
培训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安排、严格的考核评估等。
教学计划应当合理安排各类教学内容,确保医师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的医学知识与技能;教学安排应当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确保医师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估应当客观公正,对医师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医师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医师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硬件设施的完备、师资力量的雄厚、教学管理的科学,将为专科医师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培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医师培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专业培训内容与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专业培训内容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cac4f5d5bbfd0a79567347.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放射科培训细则放射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主要包括X射线诊断、X射线造影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等临床应用方向.一、培训目标能够掌握正确的放射医学相关的临床工作方法.熟悉与放射医学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相关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确放射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了解以放射医学为主的医学影像学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放射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在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放射影像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掌握放射影像诊断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适于影像介入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治疗方法.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应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应具有相当于本专业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独立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参加地市级及其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医学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证书.二、培训方法采取在放射科轮转为主,辅以在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书写病例报告,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例及影像报告;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放射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放射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1-15个月):在医学影像相关的各专业轮转,其中放射科9个月、超声学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232—放射科培训细则第二阶段(第16-33个月):在住院医师选定的执业方向相关的专业组内进行培训.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如下.阶段轮转科室时间(月)第一阶段放射科[神经(含头颈)、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含生殖)及骨关节各92个月、介入组1个月]3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3第2阶段放射科18合计33注:第34-36个月可根据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和住院医师本人的需求,安排答辩或轮转临床非指定科室.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第一阶段(第1-15个月)系统掌握和熟悉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专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1放射科(共9个月,其中放射诊断学专业组8个月,介入组1个月).可根据培训基地具体情况选择下面两个轮转方案之一轮转放射科.第二方案:X射线普放(2个月)、X射线造影(2个月)、CT(2个月)、MRI(2个月)、介入(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放射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射线、CT和MRI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放射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放射防护基本原则与措施.熟悉:放射影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X射线投照和CT、MRI检查操作方法;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检测.—23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2)基本要求要求住院医师完成的工作量为X射线普放≥2000份、X射线造影(在二线指导下操作)≥150例、CT≥400例、MRI≥100例、介入观摩≥30例,其中应包括但不少于下表所列疾病报告书的建议书写例数.系统(检查技术)疾病名称最低例次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包括出血及梗死)5(以CT和 MRI为主)脑肿瘤(包括脑膜瘤等)5脑外伤5肺部感染(包括肺结核等)呼吸循环系统5(以X射线片和CT为主) 肺部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肺部肿瘤)5气管、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等)5纵隔肿瘤5胸膜疾病(包括胸腔积液等)5主动脉疾病3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积液等)消化、泌尿系统5肝硬化(包括食道静脉曲张)5(以CT和造影为主)胰腺炎5胆系炎症与结石5肝脏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肝脏肿瘤)5胰腺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胰腺肿瘤)3胆系肿瘤5消化道溃疡(包括造影检查)5消化系统空腔脏器肿瘤(包括造影检查)5泌尿系炎症与结石5泌尿系肿瘤(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5骨关节系统骨折与脱位5(以 X射线片为主)骨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骨肿瘤)5骨关节炎性疾病(包括骨结核、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5脊柱炎)5退行性骨关节病放射性检测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22超声医学科(3个月,应包括腹部、心脏、妇产、小器官及周围血管等亚专业的轮转).(1)轮转目的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234—放射科培训细则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超声常用术语;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并完成下表所列疾病的报告书写.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了解:超声仪器的类型、原理和结构.(2)基本要求轮转超声医学科书写报告包涵的病种及例数要求见下表.系统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次超声基础超声基本原理、伪像、超声仪器及探头、超声诊断原则6腹部肝弥漫性病(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局灶性病变(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6胆囊疾病(炎症、结石、息肉、胆囊癌)6胰腺(急慢性炎症、良恶性肿瘤)3脾脏(肿大、占位性病变)3泌尿系结石及梗阻3泌尿系肿瘤(包括肾、输尿管、膀胱)3前列腺病变,残余尿测定3妇产科子宫疾病(肌层病变、内膜病变)6卵巢囊肿和肿瘤(常见类型)6正常早孕及孕11~14周超声检查6正常中晚孕6异常妊娠及妊娠合并症(流产、异位妊娠、羊水及胎盘异常)3常见胎儿结构畸形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1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心脏6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脏肿瘤)10小器官及血管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甲状腺肿、结甲、甲状腺癌)6乳腺(增生、炎症、良恶性占位)6颈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支架)6四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6四肢静脉(血栓、静脉瓣功能不全、动静脉瘘)6腹部血管病变33核医学科(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核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核医学的内容和特点;放射性核素示—23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踪技术的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类型和图像分析方法;核医学仪器设备的分类,单光子显像设备(SPECT、SPECT/CT)和正电子核素显像设备(符合线路SPECT、PET、PET/CT)的工作原理和临床价值;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定位机制,放射性药品临床使用的基本要求及制备的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体内外治疗的基本原理;核医学中的放射性污染及防护措施.熟悉:常用核素显像的显像原理、显像剂、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主要包括骨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正电子及单光子肿瘤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等.了解:核素显像基本操作(包括放射性药物注射、图像采集及处理等);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脏器功能测定的原理及应用,甲状腺摄碘(131I)试验及有效半减期测定;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复发或转移)和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原理、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核医学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比较;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优势.(2)基本要求要求正确采集病历、书写核医学影像诊断报告200份,具体要求,见下表.检查名称包含主要疾病名称最低例数骨显像骨转移瘤、骨关节病20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心肌梗死6肿瘤代谢显像肺部肿瘤、淋巴瘤、消化系统肿瘤3肾动态显像肾衰竭、肾积水12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12肺显像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血管病5放射性检测工作场所放射性污染水平2(二)第二阶段(第16-33个月)放射科住院医师应继续在本专业的头颈和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和介入诊疗五个专业组内轮转,每个专业组培训时间为3~4个月.也可根据基地安排,按照X射线普放、X射线造影、CT、MRI、介入的轮转方式轮转放射影像学专业,每个专业组培训时间为3~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下表所列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不同系统常见疾病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各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知识,包括X射线相关对比剂的成像特点及成像原理;自主操作完成多层螺旋CT的各种基本图像后—236—放射科培训细则处理方法;在二线医师指导下,自主操作胃肠造影机进行各种消化道造影检查.熟悉:MRI基础检查序列的成像原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放射防护基本知识、规则和要求;影像对比剂的使用规范及不良反应的相关基本知识.了解:临床少见病或罕见病的影像特点;放射影像专业临床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2基本要求本阶段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完成的报告及操作总量要求:X射线普放≥3000例、X射线造影(在二线指导下操作)≥300例、CT≥1200例、MRI≥400例,报告书应包括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下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次头颈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等10(MRI和 CT 检查为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瘤等10主)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10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5颅内感染:脑脓肿、脑膜炎等10脊髓病变:椎管内肿瘤等8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等)8中耳乳突炎症:急慢性炎症、胆脂瘤型中耳炎等8鼻旁窦病变:鼻窦炎、鼻窦肿瘤等5眶内病变:外伤、眶内肿瘤等5呼吸和循环系统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20( 射线平片和CT 肺间质病变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5检查为主,纵隔病变气道病变:支气管扩张、复发性多软骨炎、支气管异物等5增加检查)MRI肺部肿瘤:错构瘤、血管瘤、肺癌15纵隔肿瘤: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8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和液气胸、胸膜粘连、肥厚和钙10化等心脏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10心包病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5主动脉病变:真性及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8肺动脉病变: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等3头颈及下肢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5—23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续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次消化系统(消化道造急腹症(以腹部X射线平片和CT为主要检查方法):胃肠20检查道穿孔、肠梗阻、阑尾炎、腹部外伤等影、和MRI为主)食道病变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食道异物等5:、、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十二指肠憩室、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10癌、壶腹癌等空回肠病变:克罗恩病等3结直肠病变: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5肝脏病变:肝细胞癌、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癌、15肝硬化等胆系病变:胆囊癌、高位胆管癌、胆总管恶性肿瘤(包括梗10阻性黄疸)、胆系炎症、胆系结石等胰腺病变: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腺瘤、胰岛细胞瘤等8脾脏病变:脾梗死等3泌尿生殖系统肾脏病变:包括肾脏囊性病变、肾癌、肾盂癌、泌尿系结核15(包括腹膜后病变,以等CT 和 MRI检查为输尿管及膀胱病变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泌尿系结石等10:、、主)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等8前列腺病变: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5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以MRI检查为主):子宫肿瘤(子宫肌8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肿瘤等骨关节系统(射线骨关节外伤:骨折、关节脱位等15CT: 、、、、辅以MRI检查)骨关节炎症化脓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15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退行性变、膝关节退行性变10等骨代谢病:佝偻病等5针对个人需求,住院医师可有选择性地轮转介入诊疗部分.对于接受此轮转安排的住院医师,应达到以下要求.—238—放射科培训细则①台上实习时应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换药等简单操作,作为一助或二助参与简单的介入操作.②掌握穿刺插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穿刺活检等介入基本操作,了解导丝、导管等各种介入器械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③掌握常见疾病的造影表现、各种介入治疗方法.④熟悉各项常见介入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介入导管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⑤了解患者接受介入操作术后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介入轮转期间完成观摩或参与操作的介入技术及例数要求见下表.①完成2次读书报告或病例讨论,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②翻译1篇专业英文综述,并在科内报告,鼓励完成1篇综述、个案报道或原着性论文.③参加其他临床科室的病例讨论会1~2次.(三)其他第34-36个月可根据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的具体情况,安排答辩或轮转临床指定科室.可选择的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等,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调整各科室轮转时间.1基本要求(1)内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原则.具体要求见下表.系统病种呼吸、循环系统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炎等)、肺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心脏病、心包炎消化、泌尿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胃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硬化、胰腺炎、各种类型肾炎、肾衰竭、膀胱炎—23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2)外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原则,具体要求见下表.部位病种胸部胸部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或乳腺癌)、主动脉瘤腹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系肿瘤或肝细胞癌)、胆系结石、泌尿系统结石、胃溃疡、胰腺炎、泌尿系统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骨与关节骨折、半月板撕裂、椎间盘脱出(3)儿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原则.具体要求见下表.系统病种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肿瘤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类型)、小儿急腹症(常见类型)、肾母细胞瘤(4)妇产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手段及治疗原则见下表.科别病种产科早孕、异位妊娠、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妊娠合并症(常见类型)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常见类型)、卵巢肿瘤和瘤样病变(常见类型) (5)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手段及临床治疗原则,具体要求见下表.病种病名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变性疾病Alzheimer 病、病Parkinson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脑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瘤颅内感染及外伤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疾病、脑内血肿、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240—放射科培训细则(6)耳鼻咽喉和口腔科: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手段及临床治疗原则,具体要求见下表.病种病名眼和眼眶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肿瘤、眶内异物耳部先天性中、内耳发育畸形、中耳乳突炎、颞骨骨折鼻和鼻窦急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和息肉、鼻和鼻窦肿瘤(常见类型)咽、喉部咽和咽旁脓肿、鼻咽癌、喉癌口腔颌面部腮腺良/恶性肿瘤(常见类型)2其他要求轮转各临床科室需完成病例摘要分析1份.。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4f5d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1.png)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规培基地的管理,提高规培质量,保障规培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放射规培基地的规章管理,包括对规培人员的管理、规培环境的管理、规培设施的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放射规培基地指的是对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专业进行规范培训的机构。
第二章规培人员管理第四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设立专门的规培人员管理部门,负责对规培人员的招收、培训、监督等工作。
第五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依法招收符合条件的规培人员,并签订规培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制定规培计划,包括规培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期限、培训方式等,保证规培人员能够全面接受规范培训。
第七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严格执行规培纪律,要求规培人员按时参加规培活动,不得擅自缺席或旷工。
第八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定期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鼓励优秀规培人员,对表现不佳者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对规培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达到要求的规培人员予以结业证书,对未达到要求的规培人员予以处理。
第十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建立规培人员档案,详细记录规培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经历、考核成绩等,做到档案完备、保密存档。
第三章规培环境管理第十一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保证规培环境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配备规茹环境所需的设施设备,确保规培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严格管理放射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制定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对规培环境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和改进管理制度,保证规培环境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规培设施管理第十六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配备规茹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满足规培需要。
第十七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维护规培设施的正常运转,确保设施的完好无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放射科细则》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总体要求如下:
放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原则上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所在科室需要具有博士培养点(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并且目前已经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基地必须具有完成的亚学科分类,包括神经五官、呼吸循环、腹盆生殖、妇儿、乳腺、介入、骨肌系统等,所在基地必须具有博士生导师,且目前可以招收博士生(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一、放射专科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基本条件:所在医院应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独立的放射科(或影像中心、或研究所)和内外科、急诊科等科室,同时具有放射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点。
①放射科具有完整的亚学科。
②介入总床位数≥10张;年收治病人数≥300人次。
③能够保证≥3名的受训人员同时受训。
④至少有1间专用的会议及培训室。
(2)专科医院基本条件:应为三级甲等医院,并具有放射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点。
①放射科具有完整的亚学科。
②介入总床位数≥10张;年收治病人数≥300人次。
③能够保证≥2名的受训人员同时受训。
④至少有1间专用的会议及培训室。
2.科室设备要求
设备名称数量(≥)
X线摄影系统(DR、CR)5台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3台
磁共振(MRI)2台
乳腺钼靶1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1台
常用急救设备常备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图”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诊疗疾病范围及业务量
年X线报告量:100000人次。
年C T报告量:50000人次。
年MRI报告量:30000人次。
年DSA手术量: 500人次。
疾病种类及例数
亚学科分类年诊治例数(≥例)
神经五官系统5000
呼吸系统5000
循环系统2000
消化系统5000
泌尿生殖系统2000
DSA检查和介入治疗500
乳腺及儿科1000
骨肌系统5000
4、相关科室及实验室
所在医院必须具有完整独立建制的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病理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动物实验室
5、医疗工作量
(1)能保证每位受训者日X线报告量不少于100份。
(2)能保证每位受训者日CT报告量不少于30份。
(3)能保证每位受训者日MRI报告量不少于10份。
(4)能保证每位受训者周DSA参与例数不少于1例。
(5)检查操作
6、医疗质量
(1)诊断符合率:书写结论与审核结论符合率不低于85%、影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低于90%。
(2)DSA检查及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
二、放射专科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人员配备:
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人数应达到1:1.
医师组成:科室内有主任医师不少于1人,副主任医师不少于2人,主治医师不少于4人;科室学科带头人应是放射科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课题数不少于3个。
➢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专科指导医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及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担任放射科主治医师后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工作,有带住院医师、进修医师3年以上工作经历,近3年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学科带头人条件:
学科带头人应是博士生导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超过10年。
近3年内发表SCI论文不少于2篇,近3年内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项、有独立的科研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