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探讨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思考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了三年,在这三年的实验中我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以问题为课题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使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还有许多问题在校本教研的层面上难以解决,需要各方面的同力合作才能得以解决,下面我就调研中发现的课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考展示给大家,以寻求困难和问题的圆满解决.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府行为不到位,没有受到领导的重示,课改的经费严重不足,就连最基本的培训经费都不能保正,开展教学研究和调研更是没有经费。

2.师资的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不能适应课改要求。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改理念、课程的三维目标、教材的知识体系等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较为普遍,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而且,绝大多数教师知识面窄,难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综合化要求。

能够胜任综合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的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课改精神的全面落实。

3、由于教师编制紧,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学校规模小复式班教学还普遍存在,导致教师工作繁重,难以对课改理论和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对于复式班的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改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案,直接影响了课改实施的效果和进一步深化。

4.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不够、教学资源缺乏、信息不畅通等,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

5.课改推进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面临着经费不足,教学设施配备不齐,以及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差距等,造成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课改工作的严重不平衡,影响了课改的整体推进水平。

城镇学校的班额过大,也给新课程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6.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尚未形成整体性的、与课改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还在用老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实践。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若干思考,以及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础工程课程内容的思考基础工程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内容应该紧密贴合工科实际并具有针对性。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基础工程课程应该及时更新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基础工程课程的内容也应该随之更新。

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知识点和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基础工程课程内容繁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要求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工程实践、科技讲座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工程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将课程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来学习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概述基础工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概述基础工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概述基础工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摘要: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随着基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工程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改革。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大力推进基础工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础工程教学应选择好的、适合的和更新速度快的优秀教材。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课程设计环节和在课程结束时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最后,通过以上手段和平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工程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引言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学校教给学生的东西往往都落后社会需求几年甚至几十年。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教育有时候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起着阻碍的作用。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教育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基础工程应随着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施工工艺等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革,只有这样基础工程的教学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基础工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教材选择不合理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基础工程教材种类很多,但这些教材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精品,有部分教材可能是作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指标而编写的,在书编完后根本没有仔细地校核就出版了,教材里面的错误很多。

有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在没有仔细阅读或者为了销售自己或者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就定选用了这类粗制滥造的教材。

这类教材的使用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和学生的学习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给学生带来误导。

除此之外,劣质教材的使用也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1.2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缺乏目前基础工程的教学主要是集中在其理论教学的部分,而由于教学条件或课时的限制往往在实践部分涉及得很少。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共5篇)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共5篇)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共5篇)第一篇: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在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中,它展露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质量差,教师的办公场所比较简陋,教师流失也相对严重的现象。

每一次教育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改革也是在不断摸索进行的,此次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改革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教学资源的匮乏及新教学方法的难以实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的结构中有这样的规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虽然课程有的地方是这样安排的,但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特别在偏远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校的教师比较少,导致一个教师上几门课。

由于老师的专业知识不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改革目标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是有的地方由于教学工作的压力,致使国家给各学校配置和投资最新的电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形同虚设。

比如说,学校的数、理、化教学中,有些任课老师连学生的吃饭、休息时间都占用了,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定理,甚至还要把一些典型的题例的计算过程都让学生去死记下来。

把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竟然用在数理化的教学过程中,简直是不可思议。

至于语、外、政、史、地等科目的教学方式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我国一再要求教育教学技术、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大力倡导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基层教师却不使用,他们认为这样太浪费时间,不能应付考试,提高成绩。

有的是因为学校注入的新的教师力量不足,一些相对教龄比较老的老师,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能力不强,就会按照他们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本文就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对策研究一、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比较被动、单一。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的方式,教师处于掌控整个课堂的地位,讲授课程更多的是面向全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学生自我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这种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内容,参与课堂讨论,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

2.教学方式改革过度关注技术层面。

基础教育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而大部分教师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在讲授过程中运用演示文稿、多媒体等方式来丰富课程,但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3.教学方法僵化。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教材的解读,对于考试重点、考点的解析。

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单调、僵化,无法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而且把分数看做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高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应该积极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第一篇: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精选]浅析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对策教学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落实和所取得的成就。

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此,我想谈谈我个人粗浅的一些看法。

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自己的升学率、自己的名声,还是在进行着“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不得不进行着数不胜数的考试,这样就无法很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而这也与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理念有点背道而驰;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依然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

在课堂上,突出的仍是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性。

而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问题同样愈发严重,例如, 有的教师注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简单问答频繁,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内学生以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互动, 却很难与课堂知识密切联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必要的讲授和板书却被取代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参与只是行为的参与而非思维的参与,是氛围上的活跃而非学习上的探究,并未真正落实教材中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依据基础教育改革中理念,“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综合育人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电话:136****6481 **市**县**镇中学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的转变。

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基础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然而,在改革中除了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外也体现出了许多存在的不容小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改善措施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基础教育改革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校硬条的不断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

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改革出现的问题(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脚步。

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教师缺乏现象。

一位教师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随处可见。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欠缺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也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此外,现阶段进行的教师培训注重知识方面, 忽视了对教师关于新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实际应用的相关培训,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课程改革效果。

师资薄弱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二)班级编制不合理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我国很多地区由于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导致中小学班级普遍存在着人数过多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然而,在美国,中小学每个课堂的人数不及我国的一半,而且他们的很多教室都是多功能的,不仅是理论课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这样能够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地基与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然而,传统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知识点多、难度大、缺乏实践教学等,这使得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地基与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基与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基与基础课程的实践内容非常丰富,但传统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自设计和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传统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重视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

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地基与基础课程的实用性,突出教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基与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加强课堂互动在传统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加强课堂互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密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基与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四、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是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日益复杂和各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基与基础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因此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地基与基础领域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知识点和新的实例,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深入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和教辅材料的更新和推广教材和教辅材料是通向成功教学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不断更新教材和教辅材料,使之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教材的优秀性能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推广优质教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实验室建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充足的实验室和设备支持,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实验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实验室设备和相关器材,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好运行,满足教学要求。

同时,教学实验的完善和优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

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的获取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与企业和同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工程实践中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总之,教学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不断适应工程的进步和技术的新发展。

此外,教学也是一项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更加需要教师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进。

结合新技术新规范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结合新技术新规范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结合新技术新规范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分析了《基础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新规范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标签: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教育改革一、引言《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地基与基础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继工程地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之后开设。

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近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使得《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新的依据与参考[1-3]。

为此,《基础工程》的教学需要随着工程实践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为适应土木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其教学应该以现有的《基础工程》课程内容为主,兼顾其他,适当吸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紧密联系新规范[4],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基础工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1)教材知识面窄,更新速度慢。

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知识面窄、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行业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出基础工程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2)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学脱离建设规范,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近年来,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多年实践证明,只要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执行规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就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基础工程的质量关乎建筑的根本,而目前的教育缺乏此项内容,不符合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4)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鉴于《基础工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企业设计施工技术,并结合新规范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服务。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础工程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工程教育是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以及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建立一个优秀的基础工程课程体系,必须加大对基础工程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投入。

首先,需要加强基础工程教育课程的建设,确保学生掌握所需的理论和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则,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和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其次,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推动基础工程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在建设基础工程课程体系时,要注重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化的课程,使学生对技术和职业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其次,通过实施经验教育改革,丰富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在实施教学改革时,应注重综合性、多元化、系统性和社会责任感,把握学习者对专业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科学设置各类考核,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学习者的创新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在建设和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改革为重点的原则,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只有把握住以上原则,加强基础工程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才能实现课程的优化,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基础工程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基础工程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投入,努力实现课程的优化改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愈发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工程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来改进。

本文将分析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如专业概念的掌握、基本工程素养的培养等。

还应该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实践措施:在教学目标方面,应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等方式,不断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工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目前一些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步伐,缺乏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了大量过时的知识,脱离了实际需要,出现“知识贫瘠”的现象。

实践措施: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制定、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其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等途径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板书等形式为主,缺乏互动、实践等教学元素。

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枯燥的感觉,同时也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实践措施: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应该通过教学案例、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施工基础教学反思(3篇)

工程施工基础教学反思(3篇)

作为一名工程施工基础课程的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对工程施工基础教学的反思: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工程施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是主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应用能力不足。

二、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工程施工基础课程涉及众多理论知识,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忽视了实践教学。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目前,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较慢,而我却按照既定教学进度进行授课,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步伐。

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作为一名工程施工基础课程的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施工人才贡献力量。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基础工程课程则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着知识繁多、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无法满足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繁杂。

传统的基础工程课程通常以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发散,学生学起来容易出现混乱,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

2.实践能力不足。

基础工程课程往往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只是在纸上谈兵,缺乏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能力。

3.创新能力薄弱。

传统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顺应社会需求。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顺应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2.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建立专业能力培养导向。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专业能力培养导向,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2.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3.强化实践环节。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

4.注重创新教育。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注重创新教育,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

1.制定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实践基础工程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使基础工程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文将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若干思考与实践,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课程内容更新和衔接当前,许多基础工程课程的内容已经相对过时,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需求。

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也需要将基础工程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工程课程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课程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更新的建议,同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了解实际工程需求和技术趋势,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在课程内容的更新方面,我们还可以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往往重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但很多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我们需要加强基础工程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深入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制作,从而深入理解基础工程知识的实际运用。

我们还可以邀请从业工程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的要求和难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当前,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只有传统的讲授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工程施工基础教学反思

工程施工基础教学反思

工程施工基础教学反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繁荣,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从事工程施工基础教学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目前在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改进。

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够紧密。

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

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程施工的技术要领。

其次,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目前的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施工技术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施工工艺。

再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过于依赖讲授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施工相结合。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师生沟通不足。

在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基础教学中,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实际施工技能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完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

总之,工程施工基础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从事工程施工基础教学的教师,我将继续反思和探索,为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现况与改进措施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现况与改进措施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现况与改进措施2022年10月,党的十八界五中全会上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随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

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突出其“应用性”,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更注重其工程实践性,要求除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有突出的实践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与技术性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应可持续发展,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应用型土木专业人才应能熟练运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监理、造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应以应用型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来有效组织其教学。

《基础工程》教学现状1.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传授知识为主,对知识的应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教授基本原理为主,对现行规范以及实际工程讲授较少。

教学内容比较滞后,缺乏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讲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对知识的应用比较迷茫,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达到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使社会和学生都对大学教育表示了怀疑,认为读书无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教学方法。

目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方法虽说较过去有进步,但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3.实践教学。

《基础工程》现有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设计,一般是根据老师指定的题目和要求在学校完成,题目比较单一,多为模拟工程,且设计时间都较短。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求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求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求摘要:近年来,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备受关注,有许多改革策略和实践被提出。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改革中所采用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新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并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多样化的实验设计,寓教于乐的新形式,结合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来推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

关键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实验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

正文:一、绪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目前,国内外政府都在大力推广传统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及教学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 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二、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历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 科学技术、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内容调整,使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思维方式的教学更加贴近实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三、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国内外教育专家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充分发展。

主要包括寓教于乐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设计建模教学模式、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等。

四、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首先,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通过增加校外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其次,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验设计,增进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可以结合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No7摘 要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基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工程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改革。

基础工程教学应选择好的、适合的和更新速度快的优秀教材。

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大力推进基础工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课程设计环节和在课程结束时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最后,通过以上手段和平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基础工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存在的问题0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学校教给学生的东西往往都落后社会需求几年甚至几十年。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教育有时候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起着阻碍的作用。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教育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建筑、交通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5]。

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因此,基础工程应随着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施工工艺等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革,只有这样基础工程的教学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基础工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教材选择不合理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基础工程教材种类很多,但这些教材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精品,有部分教材可能是作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指标而编写的,在书编完后根本没有仔细地校核就出版了,教材里面的错误很多。

有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在没有仔细阅读或者为了销售自己或者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就定选用了这类粗制滥造的教材。

这类教材的使用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和学生的学习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给学生带来误导。

除此之外,劣质教材的使用也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1.2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缺乏目前基础工程的教学主要是集中在其理论教学的部分,而由于教学条件或课时的限制往往在实践部分涉及得很少。

因此,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遇到实际的工程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1.3 教材更新速度慢基础工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探讨王林峰(重庆交通大学岩土与地质工程实验室 重庆 400074)教材上的东西往往都是很成熟和落后的。

近年来,新的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结构型式、计算理论和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地涌现,而这些新的东西并未有在教材中出现,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新落后于基础工程的发展。

例如:现在已经很成熟的后压浆技术已经在规范上出现了,但是目前还没有一本教材在讲桩基础设计时补充了这部分内容。

1.4 教师自身水平的欠缺基础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老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很强的实践经验。

但是有部分老师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践的机会少,对一些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弄得并不是很明白,这样的老师去给学生上课自然是不可能给学生讲明白的。

2 教学方法改革2.1 改革教材选择模式目前,教材的选择主要是由任课老师或者教材科定,缺乏监督机制。

为了解决教材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材的选择,因为学生才是教材的购买者和使用者。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材评估系统,在该系统中学生可以对用过的教材进行评价,也可以推荐好的教材。

这个系统一定要公开,公正,在教材的选取时应以学生的意见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选择的主要依据有:(1)教材的学时数与教学大纲的学时数相对较为接近;(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系统性,理论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3)教材内容丰富,新颖,与现行的新规范和标准一致;(4)教材的每章节后应附有复习思考题和答案,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扩充知识面;(5)所选教材要和学生层次相一致,专科生就选择专科的教材,本科生就选择本科用的教材;(6)教材中不能出现错误。

2.2 教学手段多样化(1)在教学中多使用模型。

课前多制作一些基础工程的模型,在讲解基础的结构、构造和类型等内容的时候引入这些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基础和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

(2)在教学中多讲解实例。

如果课堂缺乏实例,学生就会觉得知识的学习很抽象、很乏味,学习的效果就不佳,引入大量的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前面的理论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将原来零乱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此外,当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很顺利地将其解决。

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大大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6]。

(3)开展专题讲座。

根据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开展专题作者简介:王林峰(1983.12.30-),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生,从事岩土与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与研究。

讲座。

专题讲座可以分几个模块进行,如浅基础专题、深基础专题和地基处理专题等。

以浅基础专题为例,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工程实例来讲解,从如何阅读和分析地勘报告、作用的传递、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的布置到设计计算过程。

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系统观点,使学生终身受益。

(4)课程设计。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以每讲完一部分后就给学生布置一个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资料包括地勘资料和规范。

然后学生学生根据得到的资料进行基础的选型、基础的布置、基础的设计和验算。

学生经过基础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的动手训练,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习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以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2.3 加强实践环节基础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7,8]。

如基础工程部分的施工教学如果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带学生去施工现场边观摩施工过程边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会比较生动形象,学生会很容易理解。

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钻孔方法和主要机具;施工的准备工作;钻孔、清孔;吊装钢筋笼骨架( 包括:钢筋笼的吊装、接长);灌注水下混凝土;浇筑承台;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及防治处措施等。

这些内容由于日常生活没有接触,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器具应有尽有,学生在施工现场观摩施工过程, 教师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注意事项等,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很好。

校企合作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开展的工作。

因此,为了能够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学校必须和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

在合作时,学校给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就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这是能让企业和学校双赢的一项伟大事业。

2.4 加强考核为使教学规范化,在不断总结、收集、更新考试题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工程课程的试题库。

试题库的试题形式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述题及计算题等。

实行试题库考试方式, 有助于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

试卷题目一部分来源于试题库,另外还要有老师补充的前沿信息,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此外,考核应做到全过程考核,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其次要公开考核,开课时公布课程考核办法,以免出现学生平时不学而期末突击、为考试而学等不良情况;再次要注重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做实验的创新能力,课后习题的解答能力等。

具体考核内容可包括:平时成绩占10%,包括课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 出勤率; 实验成绩占20%,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创新能力、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内容可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实验内容、计算。

2.5 用网络促进学习现在是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

因此,学校应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此平台应与现在全国正在广泛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任课教师可利用该平台有效地增强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

任课教师通过论坛上的在线交流与答疑,使讨论课在课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进而加大了师生互动的力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建设的教学平台上有大量学习资源,可供感兴趣的学生下载,便于学生的自学。

2.6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除了引导、教授学生了解已有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基础工程的“丰富世界”,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应具有的素质;根据本学科实践的需要主动创造“ 未知的世界”,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这是工程师应必须具有的素质。

因此,在基础工程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让学生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些就需要学生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结论(1)基础工程的教学首先就是应选择好的、适合的和更新速度快的优秀教材,好的教材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基础工程教学时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基础工程教学时应该注重课程设计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将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参考文献[1]贾燕翔,刘军,李久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15(4):105-106.[2]巨玉文,白晓红.《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20):118-119.[3]卢坤林,钱德玲,杨扬.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尝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23-26.[4]王俊杰.工程类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10-114.[5]代国忠,靖向党. 基础工程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5(2):65-66.[6] 于峰,黄伟,武萍.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7(3):123.[7]何承义,盛可鉴,王丽荣等. 基础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4:126-128.[8]魏丽敏,何群,陈果元.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6):136-138.2011.No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