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不但需要学校将其贯穿于教学环节和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更要贯穿于政府、社会的大环境中。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必须将大环境作为依托,采取逐渐渗透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诱导,全社会的参与,是顺利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我国近几年,随着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高校大幅度扩招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迅速下降。
创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己成为当前政府、高校、社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己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深入人心,但尚在起步阶段
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需要,更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强化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需求的长远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也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不断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大学生也认识到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从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对待创业教育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许多高校管
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搞搞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比赛等基本的层面上。
二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许多大学生还把创业作为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从而导致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味只看文化成绩,重学历,不重视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想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安逸、体面、收入高的工作,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
2、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在不断丰富,但尚未形成一条比较完备的体系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找工作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大问题,大学生创业显得更加紧迫。
由于缺乏创业教育当中的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人际关系、销售、相关法律法规等等知识,使得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没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过程中去。
鉴于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受到许多教育团体、政府官员的重视。
3、大学生创业教育队伍在初步建立,但师资专业素质还相对匮乏
自创业教育在部分高校被纳入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受鼓舞,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为高校探索和传播创业教育思想和方法提供了交流平台。
但
是由于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
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
为此,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创业教育中专业化师资匾乏的问题。
这也是影响创业教育成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4、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需求,但是大学生创业缺乏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两种类型。
其中校园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
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
实践证明,文化背景对于创业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完善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能够满足大学生强烈的创业需求
麦可思在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高于本科毕业生(0.9%)。
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
1.5%,比2009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1.0%)高0.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在高职大学生中创业的学生呈上升趋势。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急需获得有关创业方面的教育,而现实中基本上不能够满足他们需求。
这也是由于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得创业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通道。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得以形成。
2、能够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据麦可思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为63%。
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6%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22%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3、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创业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职业发展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使学生更关注自己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职业意识和具备自我职业选择能力的人。
三、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1、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据麦可思2011高校就业蓝皮书提供的信息显示,2010届大学毕
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位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其中判断与决策的满足度最低。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知识前两位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其中销售与营销的满足度最低。
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根据大学生再创业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两个层面确定。
第一个层面是共性目标,以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为主,辅以基本的创业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其创业能力,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岗位上、工作中、创业路上能积极进取,动力十足,这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可以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总体目标。
第二个层面是以注重个性发展作为个性目标。
在共性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同时培养其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从意识、品质到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并对其进行跟踪扶持。
2、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
第一,坚持实务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实务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通过了解区域经济,确定教授学生所需的创业实务教育课程,让学生对创业的基本程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与研究,重点培养高职学方面的组织资源,能够迅速将其决策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这既是商业知识与管理经验的结合,也是创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二,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理念。
高职学生不可能人人成为企业家,但对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却要加大扶持力度,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苗子”,给予扶持。
通过对具有创业天分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能够主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认识到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创业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
加强师资培训是创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真正具备了完善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才能使创业教育的内涵贯彻到每一个被教育对象上,使成功的创业实践者理论化,使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付诸实践,最终形成优秀的专家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第一,通过从校内选拔在任的教师,由学校组织创业成功人士进行统一的创业系统培训,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部门,配备专门的创业教学师资和工作人员,独立的部门和师资团队带来的就是事有专人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经验也会得到增强。
第二,从校园外招聘兼职的创业导师,他们可以是创业成功人士,也可以是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可以是有过企业经历的已经退休的高管,他们都有创业实践的实际经验,这样的导师很受学生的欢迎。
4、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高校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
大学生可以直接寻找机会进行锻炼,例如用假期打工、推销,参加企业经营策划等,锻炼创业能力,指导
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自己的设计,同学之间互相修改,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教,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
这样,创业将在大学生心中不再让人生畏,成功就在眼前。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建立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5、鼓励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条件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本科80%,高职高专82%),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4%,高职高专1%)和政府资助(本科2%,高职高专2%)的比例较小。
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
政府资助的比例虽然比2009届(1%)有所上升,但依然很低。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不但需要学校将其贯穿于教学环节和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更要贯穿于政府、社会的大环境中。
有的专家观点是营造健康环境对提高创业意愿至关重要。
环境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两个,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提供的是激励政策,给创业者提供个体创业的理由,而舆论环境则提供创业所需的阳光和水,离开
了社会的支持,离开了正确舆论的支持,创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国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不只是学校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能给予全力支持。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必须将大环境作为依托,采取逐渐渗透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诱导,全社会的参与,是顺利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宏国,胡兴祥,宋之帅.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透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6).
[2]王曼文.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构建[J].中州学刊,2007,(5).
3]孙佳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拓宽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之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