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5篇_婉约派诗词代表作鉴赏

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5篇_婉约派诗词代表作鉴赏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牌名:一剪梅|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牌名:醉花阴|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篇1: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诗词全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全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篇2: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诗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诗词全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全集:《永遇乐·落日熔金》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全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词全集赏析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来说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人哀怜了。
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
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鉴赏: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

李清照诗歌及解析5篇经典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诗歌及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
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满庭芳·小阁藏春词牌名:满庭芳|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选修“唐宋诗词选读”课外自读李清照词四首《一剪梅》优质课件

意象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
我
诉 例句: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我 仿写:离愁是
心
幸福是
欢乐是
悲伤是
爱是
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
• 独,为了排解心中的冷漠孤寂
,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一个 “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 挂的是远方。其映衬对照出:如果 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 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 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 景只能勾起往事,这样的愁,怎能 排解得了呢?
李清照(1084-1155)
知 以南渡为界, 人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论 的思妇情结,明快妍丽,如《如梦令》《一剪 世 梅》《醉花阴》;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词风转为凄苦悲怆、
哀婉动人,如《声声慢》《武陵春》。
知
l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
人
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
论
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
读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赏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
析
其重;“无计可消除”,可知
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
避。”
通过红藕、玉簟、兰 舟、雁和月等意象, 描画了一幅凄凉、哀 愁的画面,表达了词 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 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品意象、析情感
拓•
《天净沙 秋思》
展
马致远
延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伸
意象的叠加,描画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
画面,游子怀乡思家
•
•
拓
• •
展• •
延•
伸
• •
《恋》 朱红
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 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 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 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 …… 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 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
精选宋词李清照名篇赏析

【导语】李清照(1084年3⽉13⽇~1155年5⽉12⽇)号易安居⼠,汉族,⼭东省济南章丘⼈。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才⼥”之称。
下⾯是分享的精选宋词李清照名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宋词李清照名篇赏析 如梦令·昨夜⾬疏风骤 李清照〔宋代〕 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 李清照这⾸《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令,有⼈物,有场景,还有对⽩,充分显⽰了宋词的语⾔表现⼒和词⼈的才华。
⼩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的惜花伤春之情,语⾔清新,词意隽永。
起⾸两句“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疏风骤”⼗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却是疏落,渲染了词⼈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唤来侍⼥“试问卷帘⼈”转折巧妙精当,灵动⾃然。
词⼈情知海棠不堪⼀夜骤风疏⾬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不忍亲见,⼀个“试”字,将词⼈不忍亲见落花却⼜想知究竟的⽭盾⼼理,刻画得贴切⼊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的回答让词⼈喜出望外却⼜⽆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不解词⼈⼼以及词⼈的意外之喜,词⼈的细腻委婉和侍⼥的粗疏淡漠形成对⽐。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的回答却让词⼈感到⾮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夜风⾬,海棠花⼀定凋谢得不成样⼦了,可是侍⼥卷起窗帘,看了看外⾯之后,却漫不经⼼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个“却”字,既表明侍⼥对⼥主⼈委曲的⼼事毫⽆觉察,对窗外发⽣的变化⽆动于衷,也表明词⼈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常⾃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清照专题”教学设计

说这首词 中的“ 是一份怎样的愁? 愁”
3 形成 问题意识 , 步学会 围绕专题 展开探究 . 初
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教 学原则 :
一
1 选择性 原则 : 生可 以根据各 自发展层次 的 . 学
学生根据各 自选择 , 对词作进行深入体会。
教师设 问 : 在你的 印象 中, 清照是一位怎样的 李
女子 ?
2 引导学生熟读教材中所选李清照词《 . 声声慢》 《 遇乐》渔 家傲》一剪 梅》醉花 阴》武 陵春 》如 永 《 《 《 《 《 梦令》 。
教师设 问 : 这七首词虽然创作于不 同时期 , 但是
词有浓厚 的兴趣 , 为这个模块的开设奠定 了基础。
1 请学生结合 以前 所学的李清 照诗词 , . 以及预
学情分析 : 课 程面对 的是高二 的学生 , 们在初 中曾经学 他
习时查询 到的李清 照资料 , 一谈对 李清照及其词 谈
作的初步认识 。
习过李 清照的诗词作 品 , 在必修 课的学 习中已经 了
解了词的基本常识 , 初步 掌握 了诗 歌鉴对古典诗
什么。
教师设问 : 在这 三首词 中, 你是从 哪些意象 中感 受到了作者那份挥之不去的愁绪 的?
处 , 机引导 。 相
如
变
教 师预设 :声 声慢 》 永遇 乐》 渔 家傲》 武 陵 《 《 《 《 春》: 国 、 亡 孀居 、 流离 的悲苦愁 恨 ; 一 剪梅》 醉 花 《 《
阴》 如梦令》 闺怨离愁。 《 : 4 .布置作业 : 背诵《 一剪梅 》醉花 阴》 如梦令》 《 《 。
第二 、 三课 时 : 赏 品 味 鉴
李清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第一单元李清照诗歌鉴赏练习题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像[7]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专题教案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清晰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创作时期、艺术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2、通过李清照的学习了解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以及南宋前期词的特点。
【教案重难点】1、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李清照个人生平来分析词人的词的创作。
2、通过对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来分析总结出词人词的艺术特点。
【基本篇目】《声声慢》(选修p75)、《永遇乐》(选修p76)、《渔家傲》(选修p86)、《一剪梅》(选修p86)、《醉花阴》(选修p86)、《武陵春》(选修p86)【补充篇目】见学案【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
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
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两宋文坛以自己的号命名的还有杨万里的诚斋体、陆游的放翁体。
除此之外还有以封号命名王荆公体等。
与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以及个人经历与三个男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也终归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以及文学创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以文章受知苏轼,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人生的分为三个时期1、多才多艺的少女时代(1084——1102)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
她是在东京长大的。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
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2、甜蜜宁静的婚姻时期(1102——1127)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结婚后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是前一时期的沉厚文化的积淀和这一时期幸福的感情生活给了词人无尽的创作灵感以及无限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是李清照词的创作的黄金时期。
大量成熟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例如《如梦令》两首、《一剪梅》等。
3、孤独乏味的晚年时期(1127——1155)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史称靖康之乱。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第二年就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也正是这段不到百天的失败婚姻加深了李清照晚年的凄凉。
绍兴25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孤独与寂寞中走完了一生,在临安去世。
享年72岁。
【诗词风格】李清照的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她的《漱玉词》也让男性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一>、前期词作“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应该说,最能体现李清照词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的作品出现于南渡之后。
然而,李清照卓越的艺术才华,在前期词作中同样有着杰出的表现。
纵观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大致表现了她闺中少女的生活情怀、婚姻的甜蜜与夫妻的深情、对丈夫的别后相思等几方面内容。
1、少女烂漫情怀的表露,少女李清照纯真、自由的个性,充分地展露在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在对未来爱情的朦胧追求上。
她的《点绛唇》词,隐约透露出李清照与赵明诚这两位对幸福爱情与婚姻充满了憧憬的青年男女,婚前曾利用机会彼此见过面。
词说:“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闺中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开心与欢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少女李清照荡秋千尽情嬉戏的场面。
自由自在的少女宛如一支快乐的小鸟,在“露浓花瘦”的暮春季节,气候冷暖适宜,着“轻衣”而荡秋千,以至浑身“薄汗”,玩得酣畅淋漓。
下片写外客来访、李清照匆忙躲入闺中这样一个忙乱的小场面。
“蹴罢秋千”,稍作休息,却正好碰上了客人来访。
为了躲避外客,慌张不知所措到“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是一个大胆、真率、任性的少女,有如此过度的害羞与紧张,表明来客与她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清照毕竟不同一般少女,临进闺房之门的一刹那,她寻找借口“倚门回首”,佯装“却把青梅嗅”,私下里观察来客。
“青梅”的细节描写则将李清照如此忙乱慌张的原因点破,原来客人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未来夫君。
2、闺中寂寞情绪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的觉醒,少女李清照少了一些天真烂漫,多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
面对美好的春色,李清照渐渐变得娴静而更多一份婉转的深思。
闺中生活是自由的,但也不能免除少女内心深处的寂寞。
《浣溪沙》说:“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独处小院,独对闲窗,春色深深,词人领略了一份不可捉摸的寂寞孤单。
“重帘未卷”,是词人没有心思、没有情绪的结果。
而重帘遮挡之后,闺中光线越发昏暗,词人的寂寞又更深了一层。
这样无言的寂苦,只好通过“理瑶琴”来排遣。
词人倚楼之际还看见远处薄暮缠绕室外的景象,微风吹拂下的蒙蒙细雨。
敏感的少女立即联想到:春色已深,春光将逝,在这风雨之中,梨花恐怕要纷纷飘谢了。
户外景色的逐渐暗淡,春天美景的逐渐凋零,使少女心头那一丝丝飘忽的愁绪更加拂之不去了。
一味的天真烂漫,反而显得肤浅。
有了这一缕缕说不清楚的愁绪纠缠,少女李清照显示出安闲宁静的一面,李清照成熟了。
3、婚后离情别思的抒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
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表现在作品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婉哀怨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凉席上感受着秋的凉意。
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
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
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自然时时涌上心头<二>后期词作李清照的晚年生活颠沛流离,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先后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虽然诗人这一时期的创作仍然取材于她的个人生活,但是社会动乱冲击了她生活的宁静,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她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更加趋向于成熟,表现了她对理想的追求,对故乡故国的怀念以及她对落寞凄凉的晚年生活得感伤,词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忧患之后,其词作创作超越了个人圈子,而迈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现实。
书写苍凉人生,感发家国之痛,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内容。
其后期词大致有伤时赋愁、思乡怀人、咏物寓意等几类。
1、以《声声慢》为例看其悲秋赋愁之作:词中出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不忘故乡国土,有深重愁苦的老妇人形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像是一连串感叹,吐出了对生活的惶惑之感,与往日与丈夫一起填词品茶的快乐相比更显凄凉。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正式词人自身的写照,中原故土的沦丧、丈夫的病逝、流落异乡的孤寂······这一切都重压在词人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突然停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看还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2、思乡怀人之作也是李清照后期词的组成部分。
《鹧鸪天》中说:“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道出了词人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勾勒一个终日以泪洗面的形象。
《孤雁儿》中词人哀曰:“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表达对亡夫深挚的感情和自己只身的孤独。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则是一首思乡词。
词中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写尽乡思之浓厚与缠绵,反映了作者以酒浇愁愁更愁的心理。
3、咏物寓意之作在李清照后期词中占有不少篇章。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首咏梅词,词人以梅花自比,惋惜梅花经历雨注风揉而香消雪减,赞许梅花“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重点赏析】1、《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以十四个叠喝起,千古奇句。
“寻寻觅觅”写行为,“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
行为、环境、心情三者横向循环,纵向延伸,统领全词整体建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抓住深秋气候忽冷忽热、反常多变的特点,突出心情的烦闷难熬。
是气候多变引发了心情烦躁,也是孤独烦闷的心情更敏感于气候的反常。
烦闷难熬必然坐立不安,于是启动了后文中喝酒、望雁、看花等一系列寻求解脱的行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前句写喝酒,是借酒消愁。
“三杯两盏”是不定数,说明他意不在酒,只是由于烦闷难熬,才下意识的以酒削愁。
“淡酒”是非真实感觉,意在反衬内心愁情的深重难解。
后句写屋外秋风呼啸,渲染秋愁。
“怎敌他”三字,将喝酒与秋风巧妙绾联,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强调借酒消愁愁难消,秋风袭人更增添了浓浓的新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以大雁的候鸟特征和“信使”身份,引发联翩情思。
闻声望雁,是词人意在转移视听,寻求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