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巧手编织》教学设计
初中巧手编织教案

初中巧手编织教案一、课程背景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技艺,通过编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巧手编织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编织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编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编织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编织的基本技巧:讲解编织的工具、针法和平针、挑针等基本技巧。
3. 编织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围巾、手套等。
4. 编织艺术:介绍编织艺术作品,分析其造型、色彩和图案等特点。
5. 创意编织: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编织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引发学生对编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3. 实践: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的重要性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编织的兴趣。
2. 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编织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如针法、图案等。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编织作品,鼓励创新思维。
4.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编织工具:如编织针、线材等。
2. 编织样品:展示各种编织作品,激发学生灵感。
3. 教学PPT:呈现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 《巧手编织》教案教学设计

江西版(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伟大民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编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绳编织的基本方法,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动手制作传统中国结吉祥结编织方法,并使用包缠方法制作装饰一个端午节香包。
难点:学生初步掌握各种编织的分类,同时掌握绳结基本编织方法,可以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编织的造型创作。
教学准备:草编材料(稻草,棕叶等),编织香包,中国结、吉祥结,手绳等以及编织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草编材料,提问:同学们都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植物么?学生回答(棕榈树叶),教师继续询问,我们可以用棕叶做什么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这看似普通的棕叶在手工艺人的手里就就会变成精美的工艺品,(课件展示棕编的手工艺品,)这些栩栩如生的小昆虫都是用棕叶编织的。
棕编是汉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早在2011年棕编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传承人就是我们看到的徐荣兴师傅(课件欣赏工艺大师作品并讲解)。
总结,不仅用棕叶可以编织出精美工艺品,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巧手加工,也会变成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大家想不学习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第8课巧手编织二、作品欣赏老师:说到编织,它的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他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
从材料上分,可分为竹编、藤编、草编、棕编、线绳编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看看这些工艺品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吧(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不同材料的编织制品)。
《巧手编织》教案

《巧手编织》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经纬编织的基本方法。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编织,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经纬编织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编织,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用各种材料编织的动物成品。
学生:吸管、包装绳、废旧挂历纸(裁成条状)、塑料袋、棕叶等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互动。
1、利用课件播放动物的视频(鱼、蝴蝶),师生互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来自大自然的小动物,你们想不想见见它们呢?生:想。
根据课件的播放的视频分别展示已经制作好的鱼和蝴蝶,与学生共舞互动模仿动作!2、揭题师:你们瞧鱼儿刚才和我们游玩、蝴蝶同我们一起飞舞,有趣吗?你们看的出来,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生:是用塑料袋、挂历纸。
师小结: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是老师用一些废旧的材料,经过巧妙的编织而成的!(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分发编织成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学习。
师:你们今天是不是也想来学着编织一个呢?生:想。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动物,你们瞧!(逐一展示)我要将这些编织好的小动物分发给每个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可以动手拆一拆看看是怎样编织的,最后向我汇报,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快、最仔细!2、学生共同讨论,合作研究编织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听了同学们的讨论相信应该有结果了,请每个小组汇报一下吧!(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辅以材料示范制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指导)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现在已经了解编织的方法,下面你们可以大展身手了:想想你们今天将用什么样的材料来编织呢?要编织一个什么呢?生:用塑料袋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对好的作品及时给予展示,错误集体讲解纠正)四、展评教学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点评总结五、教学拓展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编织品,教师讲解。
第8课 巧手编织-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8课巧手编织-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2.运用编织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3.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巧手编织的实战操作;3.创作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编织的历史和现代应用;2.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了解学生的编织基础。
第二步:基本技能讲解1.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锁边、打结等等;2.手把手教学生多种编织方法,如平纹编织、提花编织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用各种编织方法编织一个小布片,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作品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现场评选或者网络评选的方式进行;2.评分依据为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
第五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总结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2.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自己的成长和不足。
教学评价1.作品展示分数占总分的40%,自评和互评占总分的30%,课堂秩序和言行举止占总分的30%;2.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表现力以及作品与主题的匹配度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
课后作业1.通过家庭物品如纸篓、擀面杖等进行编织创作;2.来准备一次小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3.精选若干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
教学资源1.颜色纸、剪刀、织布机等编织工具;2.网络文献、视频等教育资源。
教学注意事项1.操作编织工具时,要注意安全;2.教师应指导学生控制好时间,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3.考虑到学生编织基础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授课。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巧手编织教学目标:1. 了解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2. 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学习编织各种简单的纹样。
教学内容:1. 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介绍;2. 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讲解;3. 提供不同的编织项目,例如编织手链、编织花边等;4. 引导学生设计和创造自己的编织作品。
教学流程:第一课: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介绍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样例,例如编织机、编织针、毛线等。
2. 开始课堂:介绍编织的定义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讲解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逐一介绍编织机、编织针、毛线等的作用和用法,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 示范操作:演示如何使用编织机和编织针,如何选择和使用毛线等。
5. 练习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编织机和编织针,尝试编织简单的网眼或纹样。
第二课: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图案的样例,例如网眼、纹样等。
2. 复习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介绍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布局、反织、换色等。
4. 示范操作:演示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操作:让学生尝试使用基本技巧和方法,编织简单的图案。
第三课:编织项目的实践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不同的编织项目的样例,例如编织手链、编织花边等。
2. 复习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介绍编织项目:逐一介绍编织项目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4. 示范操作:演示如何完成编织项目,包括选择毛线、布局和编织技巧等。
5. 练习操作:让学生选择一个编织项目进行实践,辅导他们完成编织作品。
第四课:设计和创造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项目的样例和材料,例如编织饰品、编织布艺等。
2. 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不同编织项目的实践。
初中美术_巧手编织——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巧手编织——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并学会把民间传统编织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
鼓励学生尝试把吉祥结进行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饰物与中国结进行搭配组合,做成装饰物品,体会中国结文化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特点和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三、教学难点: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结、中国结所需材料、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大家喜闻乐见的中国结装饰课堂,导入中国的编织艺术,展示课题:《巧手编织——中国结》。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中国结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你有没有仔细的去观察过它,了解过它呢?”2、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中国结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
史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结”与“吉”谐音,“结”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平安结、吉祥结、钮扣结、如意结等。
3、中国结的种类:中国结分为基本结、组合结、变化结三类。
基本结有12种之多。
每个结都是根据它造型和内在特点涵义来命名的。
4、中国结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中国结的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结而成,左右对称。
造型独特、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绚丽多彩。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一脉相连。
(三)学做结合、掌握方法:1、通过讲解吉祥结制作方法的步骤图,动手演示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制作过程的印象,让学生尝试制作,遇到疑问可以在小组内作交流。
巧手编织教案

巧手编织教案
标题:巧手编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会使用编织工具和材料进行编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编织工具和材料:编织机、编织梭、彩色毛线、剪刀、尺子、图纸等。
2. 教学资源:关于编织的图片、视频和教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编织的起始、编织的方法和编织的结束等。
3. 分发编织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编织。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编织,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不同的任务,如编织一个小毯子、编织一个手链等。
5. 指导和辅助:教师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不断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完成编织任务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享经验。
7. 拓展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编织一个小动物、编织一个手机挂饰等。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安排编织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2. 在指导和辅助学生编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
3. 编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习惯。
4. 在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赣美版美术八上第8课《巧手编织》教案1

让学生准备好各种废品和廉价的用于编织的材料,各小组进行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变废为宝,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环保意识。
【活动六】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每小组选派2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之间互评,提出建议;师运用评价量规知道学生评价交流,同事鼓励那些并不完美,但是有自己特色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3、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敢于大胆创造表现的实践动手能力。
【情境】
学校即将举办一次“环保编织品”的展览活动,可以编织草帽、服装、茶杯垫、篮子、包等美化身边的环境;也可以编织结装扮教师或家,同学过生日编一件礼物送给他;母亲节编一顶帽子送给妈妈等等。
【任务】
结的编织基本方法的视频
【活动三】赏析作品
伴随着轻松悦耳的音乐,带学生进入“编织大观园”(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以聊天的形式互相讨,引导学生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方面来评价它们,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活动四】基本编织方法
通过光看光盘,了解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步骤,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结的基本的编织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奠定基础。
为变废为宝的“环保“编织展览会,制作各种不同材料的编织品,有哪些简单的编织方法。
【活动二】信息研究
1、划分小组 分配任务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把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各组分别围绕编织这一主题搜集资料,寻找答案。
2、搜集资源,组内共享
四组同学根据搜集的资料,小组之间共享交流资源,在掌握丰富的资源基础上我们开始全面了解编织的有关知识。
赣美版美术八上第8课《巧手编织》教案1名称
《传统的魅力——巧手编织》
推荐K12学习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巧手编织教案2赣美版

巧手编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方法,增加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表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团花剪纸的技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对美术教育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高,但美术基础相对有些薄弱,在对剪纸的形象设计上略显简单,创意不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团花剪纸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来表现自己的创作。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剪纸艺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时间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一导入环节:ppt问题导入:想一想,这部美术片使用什么技术手段制作完成的?出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对剪纸有简单的了解和印象。
二展开环节:剪纸的流派和样式:结合作品,教师讲授1.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对称式剪纸,团花剪纸,独幅剪纸,角花,边花等。
表现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
2.本课学习团花剪纸: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在正方形的纸上多次折叠、可剪出重复造型的图案。
结合团花剪纸作品,介绍团花剪纸特点: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表现方式: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刻(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分别展示阴刻、阳刻方法剪出来的剪纸作品,阴刻、阳刻效果相结合的剪纸作品。
让学生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初中美术_巧手编织——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巧手编织--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吉祥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难点:吉祥结的制作。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结绳、透明胶、小饰品(珠子、玉片、流苏等)。
四、学生准备结绳、小饰品、卡片、笔、透明胶五、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自身美术素质较差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孩子,对于美术的了解少之又少,缺乏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也缺乏对美好事物的赏析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
二、教学中可用教具较少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可用资源较少,很多事物学生只是认识但不了解的状态。
解决方法:1.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是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2.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3.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效果分析本节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精讲少讲,学生则尽可能的多活动。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设置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巧手穿编美术教案

巧手穿编美术教案【篇一:巧手编织教案】第六课巧手编织一、教材分析:1.理解本篇课本的设计意图、读懂教材、了解学习领域。
读懂教材本篇课本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教学内容选择了“编织艺术”,传统编织品,是一些变“废”为宝、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学习领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分析本篇课本的侧重点及呈现方式。
侧重点: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呈现方式:〈〈巧手编织〉〉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本课是手工制作——编织。
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几幅的图片: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的鸟和羊;有人见过的街头老艺人用马莲草在编织小动物,从以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学生了解了原始编织的产生,传统编织的美。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结。
让学生谈谈除图片中的编织作品中,你还了解哪些编织品?并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表现编织艺术现代运用的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的藤椅的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作用。
通过图片欣赏,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让学生回忆一下身边还有哪些作品是运用编织的形式来创意完成的。
除了传统的编织材料,还发现哪些材料可用来编织?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掘一些更便利、更廉价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更美的编织品。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本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作业,本着变废为宝的宗旨,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可取材料,运用编织技术,结合艺术的形式编织一件作品。
赣美版美术八上8巧手编织 (1)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中 国 结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编一
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万
根
千红
祝 福 ‘
绳 ‘
蕴三
涵 悠
两
悠缠
古 韵 。
绕 。
中 国 结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没有一 种文化像编织艺术这样源远流长, 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绘画和文字。
从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尝 试着用植物的藤编制成绳子,结 绳记事。最早的编织应该从这里 说起。
人类的发展让他们懂得了什 么是羞耻,他们把树叶、藤条串 编起来当作衣服,头饰,家具, 另外编织成类似网的东西,帮助 他们打猎。
巧手编织
学习目标:
•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传统编制工 艺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并学会把民间工艺运用到生活中去。
• 2、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 设计,感受编制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 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3、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 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 对生活的热爱。
编一
织 万
根
千红
祝 福 ‘
绳 ‘
蕴三
涵 悠
两
悠缠
古 韵 。
绕 。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
选择身边的可取材料 编织一件作品来装饰我们 的生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编织起源:
远古时期,原 始先民们用大自然 中的线形材料,如 草、藤、棕、竹、 枝条等,经过拧扭、 交叉,用来穿系、 捆扎果实及狩猎时, 最原始的编织就产 生了。
最新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巧手编织》word教案

第六课巧手编织一、教材分析:1.理解本篇课本得设计意图、读懂教材、了解学习领域。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是属“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得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得功能目得,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得情感和认识得目得。
读懂教材本篇课本得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得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教学内容选择了“编织艺术”,传统编织品,是一些变“废”为宝、有着极高欣赏价值得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得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得了解,提高他们得环保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得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得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2.分析本篇课本得侧重点及呈现方式。
侧重点:如何运用艺术得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得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得编织艺术得魅力及其美化生活得功能性。
呈现方式:课题〈〈巧手编织〉〉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本课是手工制作——编织。
彩色图片首先映入学生眼帘得是几幅得图片: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得鸟和羊;有人见过得街头老艺人用马莲草在编织小动物,从以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学生了解了原始编织得产生,传统编织得美。
激发了学生得爱国情结。
谈一谈让学生谈谈除图片中得编织作品中,你还了解哪些编织品?并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
提高了学生得审美评价能力。
彩色图片表现编织艺术现代运用得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得藤椅得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得运用及美化生活得作用。
通过图片欣赏,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得愿望。
谈一谈让学生回忆一下身边还有哪些作品是运用编织得形式来创意完成得。
除了传统得编织材料,还发现哪些材料可用来编织?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去发现生活中得美,发掘一些更便利、更廉价得材料来设计制作更美得编织品。
动动手为培养学生得动手实践能力,课本为学生布置了相关得作业,本着变废为宝得宗旨,让学生选择身边得可取材料,运用编织技术,结合艺术得形式编织一件作品。
赣美版美术八上第六课《巧手编织》word教案1

第六课巧手编织一、教材分析:1.理解本篇课本的设计意图、读懂教材、了解学习领域。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是属“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的目的。
读懂教材本篇课本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教学内容选择了“编织艺术”,传统编织品,是一些变“废”为宝、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学习领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分析本篇课本的侧重点及呈现方式。
侧重点: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呈现方式:课题〈〈巧手编织〉〉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本课是手工制作——编织。
彩色图片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几幅的图片:颇具中国民2、教师:学生:作用:选择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来做热身运动吧!播放编织操作光盘。
把事先准备的工具、材料拿出,跟着光盘开始操作。
明确任务。
3、教师:学生:作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奖励做得最好最快的小组。
组员相互配合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编织操作方法。
4、教师:学生:作用本节课我们有更了不起的任务,举办编织品展,作品将由各小组进行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变废为宝,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想法。
各组确定目标,分工配合,动手操作。
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评价阶段1、教师:学生:作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
八年级美术上册《巧手编织》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要求:
1.作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质量。
2.编织作品需附带设计说明,阐述创作思路和寓意。
3.研究性学习报告需注重事实依据,切勿抄袭。
4.视频作业要求画面清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编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分步骤演示编织技巧,如平纹、斜纹、花纹等,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编织方法。
3.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编织中常见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编织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编织艺术的兴趣。
2.通过学习编织,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自信等品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心态,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设计:
3.拍摄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视频,记录自己的编织过程,从选材、设计、编织到成品展示,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
4.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编织作品,从实用性、美观性、创意性等方面给予评价,促进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编织作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b.知识讲解:系统讲解编织艺术的基本技巧和编织方法,让学生对编织有全面的认识。
c.演示操作:现场演示编织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编织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 赣美版

选择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来做热身运动吧!播放编织操作光 盘。 把事先准备的工具、材料拿出,跟着光盘开始操作。 明确任务。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奖励做得最好最快的小组。 组员相互配合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编织操作方法。
看完后,设问讨论 互相讨论,积极思考,气氛愉快而热烈。 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 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进入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初步掌握编织的 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学生的审美评价水平得以提升。
发展阶段
1、教 师:
学 生:
作 用: 2、教 师:
学 生:
作 用: 3、教 师:
学 生:
作 用:
现在让我们活动活动手,好吗?看看我们哪组的手最巧,现在让我 们加加油吧! 先看光盘,观看几种编织的操作方法。 观看光盘,积极性很高。 引申情境,了解编织方法,为制作做准备。
动动手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本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作业, 本着变废为宝的宗旨,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可取材料,运用编织技术,结合艺 术的形式编织一件作品。组织一次编织品展,由学生自己去承办。
自我评价建议 提出了本课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使老师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 提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偏差。
教师: (1)有关编织的知识、图片欣赏、课件或教具。(有趣味性) (3)收集准备一些编织的工具和材料。 (4)多媒体
巧手编织教案

课题:巧手编织
适用年段:八年级
所需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领悟到编制材料和造型、色彩与设计功能的统一,并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去。
2.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感
受各种编织材料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树立美好生活的信
心,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图片,视频,吸管、包装绳、废旧挂历纸(裁成条状)、塑料袋、棕叶等废旧材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经纬编织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编织,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欣赏传统编织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
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
了解编织艺术在现代编织服装和壁挂与藤椅的运用,使学生去观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领会到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发下书本,师生问好。
2.通过ppt课件介绍民间编织艺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工艺
特点和历史渊源。
3.通过视频播放编织过程和编织完成的工艺品,巡视和讲解
引导同学们一起做。
4.总结并评价表扬同学们的作品。
5.收上课本。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编织是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手工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发展手工技能的教育方法。
这个文档将介绍一个巧手编织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些教学活动的建议。
1. 教学目标在进行巧手编织教学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学习不同编织技术和纺织材料的使用。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2. 教学准备在进行巧手编织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准备编织材料,如彩色纱线、橡皮筋、编织机、编织针等。
- 找到适合学生年龄和技能水平的编织教材和教学资源。
- 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编织项目,如编织帽子、编织手链、编织玩具等。
3. 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技能水平,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巧手编织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活动:- 初级活动: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编织技巧,如基本的编织线交叉和编织网格。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编织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项目。
- 中级活动:让学生学习更高级的编织技巧,如编织花纹和编织结。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编织项目的图案和指导。
- 高级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编织项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灵感和建议,并在学生的作品上给予反馈和指导。
4. 评价和反馈在巧手编织教学设计中,评价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和反馈方法:- 观察学生在编织过程中的动作和技巧,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 对学生的编织作品进行评价,如学生的设计创意、技术熟练程度和完成度。
- 组织展览或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有创意的作品。
5. 教学延伸巧手编织教学设计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延伸活动:- 数学:使用编织技巧和模式进行数学运算和几何图形的学习。
- 艺术:使用编织作品作为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讨论。
说课稿 江美版 美术 初中 《巧手编织》

《巧手编织》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巧手编织》是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传统手工编织的门类及特点,通过欣赏图片和案例,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学生通过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手工编织,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我将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实践动手能力,但是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所不足,对事物独立分析能力还存在欠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独立完成一个手工艺品的创造设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并学会灵活运用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基于以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编织的文化内涵、特点和多种工艺品编织方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二、活动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多种评价为铺。
在新授过程中,我将采用提问的方式,如:看到中国结,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我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对于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
在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完成后,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为主,选出优秀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区,作为鼓励,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手工编织的艺术特点,体验手工编织的学习过程;通过讲授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通过演示,更能够直观的传达给学生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