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SWOT分析与展望-2019年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SWOT分析与展望
SWOT为英文单词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 (威胁)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①。
对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进行SWOT分析,目的在于分析此专业
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进而制定出利用机遇、化解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的专业培养方案,使应用英语专业能够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应用英语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Strength)
1.专业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明确规定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设立“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四个专业。
至此,应用英语作为专业的地位得以确立。
它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一定的涉外工作岗位群,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导向和学生跨专业的职业能力倾向十分明显。
2.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熟悉和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
理论和方法,适应涉外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应用性和复合性十分明显,培养方向灵活多样,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3.“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英语+专业”已成为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此模式坚持英语与应用类专业、英语知识与技能、应用类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复合型人才。
市场业已证明,这种复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②。
可以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从这种培养模式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则: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拓培养方向,使专业内涵不断丰富;强化英语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涉外工作岗位群需要;整合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整合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且能够适应日益加剧的职业变迁。
(二)应用英语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Weakness)
1.专业名称还有待规范。
作为专业名称,“应用英语”与“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有明显的交叉和重复,因为这三个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也是英语与商务、与旅游、与教育的复合。
从这个角度看,应用英语在命名上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折中主义倾向,命名还不够科学、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的发展。
2.知识与能力还需进一步整合。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却
不等同于能力。
虽然高职高专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不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但并不意味他们实践操作能力也一定不强。
应用英语专业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整合。
现行“英语模块+专业模块”课程设置模式显然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现行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知识+实践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与能力分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2)各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倾向,班级授课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学设计预设的目标。
3.教师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应用英语专业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1)学科教学能力;(2)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教学观;(4)教师学习与发展观。
这四个维度整合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并要求教师以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支撑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而现行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不多。
应用英语专业的复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跨专业教学能力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显然,“学科知识为主+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培养的教师很难出色地胜任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
(三)应用英语专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外语(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急需大量既懂英语、又懂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和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社会急需具有深厚的语言文
化基础、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用英语流利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口、笔译能力,并能独立从事对外贸易、外事、交际、旅游等业务工作的人才。
单一的阅读型和语言技能型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③。
2.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发展为应用英语专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后,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就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
理论上,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地位是平等的;实践上,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定“十一五”期间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建设100所高职示范性院校,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④。
这些都为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保证。
(四)应用英语专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Threat)
1.专业培养方向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职业变迁。
应用英语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
发展的需要,但现代社会变化日益加剧,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和新
的涉外工作岗位。
其结果是学生面临更严峻的职业变迁。
应用英语专业在培养方向上不可能保证学生终身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
一方面,由于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应用英语专业不能预测
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设置专业、确定培养方向都需要严格的市场
调研和论证,延长了适应市场的周期。
2.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全球经济的曲折发展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具体表现在:(1)市场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足;(2)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不得不降低就业期望,参与应用型工作岗位竞争;(3)越来越频繁的职业变迁,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难以适从。
学生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多而杂、知识泛而浅、技能会而不精的矛盾难以解决。
应用英语专业至少跨两个专业,要求开设更多的课程,使学生掌
握更宽泛的知识和技能,必然会导致课程多而杂、知识泛而浅、技能会而不精的矛盾,影响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职业能力。
在与其他专业大致一样的教学时限里,主要依靠英语系的资源,以注重课程数量叠加、忽略内容整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实属困难。
二、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展望
(一)整合学生的职业能力
整合的能力观将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境结合起来,把能力看做个体在职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注重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⑤。
应用英语专业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两种性质的职业能力在内容上都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⑥。
对这些能力的整合是应用英语专业的终极目标。
就职业而言,是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整合;就素质而言,是对学生生存能力和
完善人格的整合。
这种整合依靠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层面的整合,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能理解新技术,适应职业变迁,提
出合理化建议等;使学生能制订工作计划,解决问题,评估工作,
具备分析与综合、系统思维的方法,以及决策、获取信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人际交往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
的职业道德,并逐步具备社会责任感、宽容、参与意识、成功欲、主动性等优良品质。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应用英语专业虽然归属于英语类,但课程设置不完全由英语系(部)决定。
开设什么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实践技能的要求、学生职业发展等关键问题都需要整合。
具体表现在:(1)将企业纳入教学资源系统,参与课程设置。
设计主体方面,由专业带头人牵头,组织英语教师、专业培养方向教师、相关企业和就业部门合作制订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功能方面,帮助学生就业是
基本目标,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是较高目标,课程设置要整合好这
两个层次的目标,企业对两个层次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
(2)
课程功能方面,基础课、英语课和专业课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
技能与人格和谐发展,各板块课程相互融合,教学中要特别注重
整合。
(三)完善教师培养模式,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
应用专业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而现行“学科知识+教
学技能”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整合教师培养模式实在必要。
以下途径值得探索:(1)重视“双师”素质,鼓励英语与培养方向专业教师相互交流、学习。
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裨益。
教师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也能进一步了解、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培训教师,或派遣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过程。
这种形式能更好地整合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继续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工作压力更大。
因此,应为教师营造充满关爱的柔性环境,以有利于教师成长。
(四)整合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应用英语专业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复合性。
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以上特点,使其成为整合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终身学习等理论指导各教学环节。
教学观方面: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训练逐渐建构起来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能调动其主动建构自身认知与技能系统的学习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将工作情境引入教学过程,既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激活学生的认知潜力,又能使学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方面:改变以终结性考
试为唯一形式,以理论知识为全部内容,以定量评价为客观标准的评价方式。
应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并重,同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更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学习。
[注释]
①陈丽华,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与整合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20.
②③徐小贞,等.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99-100,98.
④王金洛.“工学结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7.
⑤赵美琳,郭巧丽.基于能力观的高职课程模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25.
⑥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