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导学案
《桥》 导学案
《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桥”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通过“桥”所表达的深刻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烘托等,并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4、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桥”的双重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中老支书的形象,体会其崇高品质。
2、难点(1)领悟文章结尾的深意,理解其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进行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_____,当代作家,其作品以关注现实、反映民生为主要特点。
2、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_____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_____的现实问题。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咆哮()放肆()祭奠()搀扶()(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_____放肆:_____祭奠:_____2、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文中多次提到“桥”,这座“桥”有什么特殊含义?六、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人物形象分析(1)文中的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村民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3、环境描写(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2)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帮助?4、主题探究(1)“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本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5、写作技巧(1)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作者是如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七、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文中的一位村民,在经历了这场灾难后,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桥》导学案.xj.20200828
12、桥一、课前活动1、听说训练:词语接龙2、作业、预习检查(加扣分)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小说。
它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咱们前面学习过的第3、5课属于诗歌,其余都属于散文。
剧本比如演小品的台词本。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小说按照文字篇幅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超短篇小说(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
下面就学习一篇小小说《桥》。
(出示课题)三、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明确字音、字形和基本字义。
2、把握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
3、解决疑问,品析美句,学会思考,适度拓展。
四、字词听写:1、准备阶段:学生出题(不多于5个)。
2、老师念词(课后+学生出题)并酌情解析,学生配乐听写。
错字(按出错频率)板书强调。
3、评价:听写优秀(正确率+质量)的酌情加1-2分;出题分辨率高的学生加1分。
五、知识链接六、理解课文1、课堂轮流朗读或自读基础上复述课文。
2、师生评议,表现优秀的同学加1分。
3、相关视频欣赏。
七、小组探究及展示1、抽签定题2、学生讲解: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表现优秀的同学加1分)。
3、教师形成板书。
4、参考答案(1)文章脉络(2)课后习题二: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做为一个父亲,他也爱儿子。
在生死关头,老汉舍小家为大家,表现出崇高的人格魅力。
(3)课后习题三: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4)课后习题四: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给读者造成感情冲击,让人印象深刻,突出人物形象。
其他问题: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参考答案:本文中的桥连接两块陆地,也连接着生与死。
《桥》导学案
《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惊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按要求独学、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领学、点评5分钟)一、文学常识:谈歌 1954年出生于河北,原名谭同占。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十月》《言语》等多种奖项。
著有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等。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二、初读课文,识字知词。
1.自读课文,给下列生字加上拼音,并口头组词。
咆()哮()嗓()哑()揪()瞪()呻()废()2.理解以下词语,并将词语分为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①描写洪水的:②描写村民的:③描写老汉的:【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6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合学3分钟——领学、点评16分钟)一、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具体做了哪些事?2.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感人,矛盾突出集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他以自己的、、,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表现了他、、的崇高精神。
1二、精读课文,品味言行,解读人物形象。
1.“他像一座山”是一个句,把比作,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桥》导学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桥》的学习,了解桥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2. 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笔触描写桥的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常识,爱护小区中的桥梁。
【教学重点】1. 掌握桥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桥。
3. 掌握桥的分类和形状。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桥的历史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桥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桥的影像视频,引起学生对桥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影像中的桥的作用是什么,桥的形状是什么。
2. 在黑板上画一座桥的轮廓,然后邀请学生上黑板填充出一座完整的桥。
并引导学生思考桥的形状和作用。
二、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桥》,注意解读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桥在古代有什么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回答。
三、课文分析(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桥在课文中的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文中描写桥的具体内容和用词。
四、课文解读(15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桥》是怎样一种桥?2. 学生分工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本上的相关问题。
五、讨论(15分钟)1. 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有哪些不同的桥、各种桥的形状和作用,并列出来。
2. 让学生思考:桥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六、拓展 (10分钟)1. 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著名的桥梁,如中国的长江大桥、美国的金门大桥等,并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并展示给同学们。
七、导写作业 (5分钟)模仿《桥》这篇文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桥进行描写,写一篇课外作文。
【课后作业】1. 完成上述导写作业。
2. 小组讨论:如何爱护小区中的桥梁,列出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解读、讨论、拓展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桥的定义、作用、历史意义和不同形状的特点。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桥(1)
六年级语文六上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桥》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呼桂兰备课组审核六年级语文组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目标2.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狞.笑()沙哑.()放肆.()废.话()揪.()祭奠.()2.重要词语①狞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祭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时分,在一个小里,一位在暴发、慌张逃命的情况下,地指挥村民渡过,自己和儿子被的事情。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4):时分,村庄突然遭遇。
第二部分(5-13):面临死亡时,组织村民撤离。
第三部分(14-23):和壮烈牺牲。
第四部分(24-27):老太太祭奠她的和。
3.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并分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四、当堂练习(一)请用“\”划去括号中的错误读音或不恰当的字。
(二)请把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合适的词语替换。
《桥》导学案
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桥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桥的基本分类和结构。
3.了解著名的桥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
4.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培养对桥梁工程的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桥?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设计用于横跨河流、山谷、道路等地形障碍物。
它连接了两个地点,方便人和交通工具的通行。
2. 桥的基本分类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梁桥:由多个支撑在墩或拱上的横梁组成的桥梁,如梁桥、拱桥、索桥等。
•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桥塔或桥墩上的桥梁,如拉索桥、斜拉桥等。
•悬索桥:通过悬挂在塔或墩上的主梁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桥梁,如悬索桥、斜拉桥等。
3. 桥的结构根据桥的结构,桥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上部结构:即桥面部分,供人和交通工具通行。
•下部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基础部分,如墩、桥墩等。
•基础结构:分布在支撑下部结构的地基部分,确保桥梁的稳定和安全。
4. 著名的桥梁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桥梁,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桥梁:•金门大桥:位于美国旧金山,连接旧金山市和金门海峡的小金门岛。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斜拉桥之一,也是旧金山的标志之一。
•温莎大桥:位于英国伦敦,跨越泰晤士河,连接伦敦市和温莎之间。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拉索桥之一,也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地标之一。
•铜陵长江大桥: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跨越长江,连接铜陵市和江西省。
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悬索桥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5. 桥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许多桥梁背后都有着令人感动的故事,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例如,金门大桥见证了美国工业化时代的崛起,并在建设过程中付出了许多工人的生命;温莎大桥则经历了数次重建,每一次都是为了迎接新的时代挑战和需求;铜陵长江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里程碑,为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桥》导学案
12《桥》导学案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1•本文段落较多,教部分大意。
大意。
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第部分(第1〜4自然 2.(1)以轮读、指名读、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段):突遇山洪。
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有27个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文,达到熟练、流利。
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段):疏导撤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段):桥塌殉职。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交流好词好句的机会。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段):祭奠英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诵读来体会比喻拟人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等句子表达的好处。
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出要点:再次读文,要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时:15分钟) 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近米高的洪水已经在插图,描述洪水给人们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路面上跳舞了。
④水带来的感受。
多读几遍。
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着人们的腰。
⑤水,句段,思考理解。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考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
(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惊天动地。
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们的表现。
(跌跌撞撞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你拥我挤惊慌恐慌表现。
疯了似的)(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3)动情朗读。
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4)交流理解:是魔鬼,措、疯狂乱撞。
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逼近。
理解到了拟人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
②真情实感。
要避免拉长音,防止矫揉造作。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桥/谈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桥/谈歌》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桥/谈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探讨《桥/谈歌》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
二、导学内容:1. 《桥/谈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桥/谈歌》是中国当代闻名作家韩寒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韩寒,生于1972年,是中国作家、音乐人和导演,代表作品有《三重门》、《后会无期》等。
2. 《桥/谈歌》的主题和意义:该小说主要探讨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怀疑、挣扎和成长,展现了友情和爱情的力量。
通过主人公在故事中的经历,引发读者对自我认知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3. 《桥/谈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主要人物包括男主角桥和女主角谈歌,两人在校园中相遇并展开了一段纯真的友情。
在故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折磨,但最终共同成长并实现了自我价值。
4. 《桥/谈歌》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韩寒在小说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精致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叙事结构,使整个故事生动感人。
同时,他还通过对话、描写和心理分析等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心里的矛盾和挣扎。
三、导学方法:1. 阅读导引:让学生阅读小说片段或摘录,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
2.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桥/谈歌》中的主题和意义,增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3. 分析指导: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思考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对作品进行个人感悟和评判。
四、导学评判:1. 阅读理解:考察学生对《桥/谈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2. 分析评判:考察学生对小说中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分析能力。
3. 思考表达:考察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综合评判:综合考察学生对《桥/谈歌》的整体理解和评判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桥/谈歌》这部作品,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提升。
小学六年级上册《桥》一文的三段六步导学案
《桥》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一)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洪水的大、猛人们的惊慌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然而在当时,只有老汉没有惊慌,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危急之时是怎样力挽狂澜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明确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展示预习情况(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回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3、质疑。
示范性预习疑问:1、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二、合作学习思考:1、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方法:默读课文7—27自然段,最后找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来体会,看看那句话、哪个字深深触动你的心灵,划上“——”并作批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描写老汉动作的句子:描写老汉语言的句子:描写老汉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我体会到: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3、交流展示探究内容1、参考问题(1)1、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2、参考问题(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3、课文为什么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关系?三、用中学习1.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①没.腿深的水里②像泼。
像倒.。
③一片白茫茫的世界④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2.把文中注音写出词语。
①②③④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以“桥”为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老汉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老汉和小伙子是______关系,而在文章最后才交代,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山洪咆哮了,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导学案
1、团队代表汇报各部分正确、小标题准确简洁+1
2、主要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洁。+1
3、谈老支书的印象贴切+1
4、认真倾听、纠正或补充完善+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三:关注环境体会作用(5分钟)
2、说出心里的感受+1
3、能说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
4、新颖、简洁、贴切的桥名+1
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引导学生体会结尾表达手法和效果。感动之余为桥命名,激励学生将来成长为生活中的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冥想(3分钟)
联系结尾 品“桥之魂”
环节及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活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分钟)
1、播放“党员优先”的故事
2、谈话导入新课。
由视频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聚焦课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感悟老支书的伟岸形象。
2、体会结尾悬念,品“桥之魂”。
简化版:
回顾课文内容
多感官教学,在轻松的音乐中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桥
山洪如魔语言简练
人们惊慌比喻拟人
老汉如山设置悬念
教学反思
冥想(2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听音乐回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的,老支书是怎样的人?
回顾课文内容,小结学习收获
学 科
语文
领域与课题
12. 桥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一、导言《桥/谈歌》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韩寒执导的音乐纪录片,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现了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本次导学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目标1. 了解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2. 感受音乐的奇特魅力和力量;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导学过程1. 观看《桥/谈歌》音乐纪录片,全片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音乐人进行访谈。
学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a. 音乐对于每个音乐人来说意味着什么?b. 他们是如何创作音乐的?c. 音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和启发?d. 音乐在他们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 在观看完备个纪录片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每个小组应选择一位音乐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对音乐的奇特见解。
3. 针对不同音乐人的访谈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创作或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创作一首歌曲或进行一次表演,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4. 结合本次进修,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音乐人或音乐老师来分享他们的音乐经验和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启发和指导。
四、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感受音乐的奇特魅力和力量,还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希望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用心感受音乐的美好,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愿音乐伴同砚生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导学案
16 桥备课组: 主备: 复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的表达上的特点。
1、学习重点是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学习难点是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读懂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老书记怎样的精神品质?1、积累生字新词。
(抄一抄,并选用其中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咆哮 狂笑 狞笑 疯狂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大雨倾盆 百般肆虐2、辨字组词。
豹()瞪()祭()肆()搀()貌()蹬()察()津()馋()3、火眼金睛:每一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或谁的?(1)像泼像倒()(2)咆哮跳舞狞笑势不可挡()(3)窄发抖呻吟塌()(4)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5)盯冲揪吼推()前三组都是()描写,后两组是()描写。
1、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试着给课文分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落大意。
2、摘录文中描写暴雨与洪水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共同点,谈谈体会。
3、摘录描写老汉的语句,说说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结尾?5、学贵有疑: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
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
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课件,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在水中的倒影吗?谁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指名说一说)。
生:清清的河水里,有一座弯弯的桥。
生:水上一座桥,水里一座桥,真有趣。
生:我见过桥的倒影,有点模糊,还跟着水波一动一动的。
(出示课件,引入课文):丁丁的家乡就有这么一座弯弯的石桥。
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模模糊糊,一动一动的,丁丁特别喜欢,经常到这里来玩耍,看小鱼,走石桥。
他还给水里的石桥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影子桥(板书课题:影子桥)大家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空。
师:这节课咱们就跟着丁丁一起到影子桥去看看,去听一听那里的故事。
二、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清清的河水,河面倒映着一座石桥。
生:河里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生:我还看到了风吹水面起的波纹呢!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进入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影子桥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合作读课文,听一听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3、指名接读课文,余生注意倾听,及时纠正错音。
四、精读体验,积累语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影子桥?2、学生汇报阅读情况(1-6段都写了影子桥)3、丁丁对影子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非常喜爱)学习第六自然段,启发:动作引导什么是“抛”,为什么不用“砸”呢?什么叫“吆喝”,丁丁会怎么吆喝?为什么会那样做?(引导体会:丁丁爱护河里的小鱼,爱护影子桥周围的环境)4、影子桥上的鱼儿是怎么样嬉戏的呢?仔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描写鱼儿嬉戏的部分。
《桥》第二课时导学案
板书设计
片11
洪水————→村民————→老汉
(咆哮)(惊慌)(冷静)
教学反思
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桥的含义。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片1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师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听老师导语。
自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片2
二、学习交流:
1、学习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展示。★★(4分钟)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任务
片3-4
2、出示导学提示一(7分钟)
评价:一组推荐火星发言,其他小组火星补充。回答最精彩的一位同学得一颗★
根据导学提示完成任务
片5
3、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展示。★(4分钟)
学生交流回答
片6-7
4、出示导学提示二,重点理解“桥”的含义。(9分钟)
评价:小组推荐一人展示,讲得既简洁又完整的小组奖励一颗★
根据导学提示完成任务
片8
三、总结反馈
回顾课文,归纳“桥”的喻意。(4分钟)
交流发言
片9、10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当堂检测(9分钟)
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设计者
吴俊学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16、桥
课时
2课时
分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2、会用简洁语言慨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举止理解桥的含义。
4、能完成本课过关检测。
学习重难点
学习的重点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研究课《桥》课时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研究课导学案例3:鱼骨式思维导图(二)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表格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环境山洪暴发水没过腿水蹿上来木桥发抖洪水退了情节人们惊醒指挥撤离揪出小伙双双牺牲祭奠双亲(1)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2)学生根据汇报交流的内容,适时整理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环境变化下的情节。
(3)教师点评:在同学们的反复品读课文后,提取出了这样的关键的环境和情节。
我们从这样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的脉络被梳理出来了。
2.曲线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曲线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鼓励学生根据独特的阅读体验,自由绘制)(2)聚焦学生感受最惊险的情节,引导其谈画在最高处的感受。
(3)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3.鱼骨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5.教师小结:同学们,小说的情节往往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而环境又在无形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板书:推动)师:恭喜同学们获得了第一个创作小说的锦囊: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
(2)重点围绕“盯”体会老汉在危难面前的沉稳镇定。
师:面对着乱哄哄的人们,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引齐读)他像一座山。
3.预设2: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说一不二,有威信。
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结合重点语句,谈体会重点围绕三个感叹号体会老汉在指挥人们过桥时的沉稳和镇定。
师:三个感叹号,掷地有声,威严无比,不容反驳。
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2)引导学生齐读,读出里面饱含的情感:他像一座山。
师小结:沉稳如山4.预设3: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1)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五年级下16《桥》导学案
五年级下16《桥》导学案《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淀情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领会课文在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重点)4、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险时刻把生的期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难点)二、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字词。
1、看拼音,写出下列词语。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níng xi&agra ve;o liú tǎng fàng sìjiūchūbào zi shēn yín xiōng táng j ìdiàn2、结合上下文明白得下列词语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祭奠:(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差不多在路面上跳舞了。
( )(3)、水慢慢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 )(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楚的呻吟。
( )好处:3、默读课文的第7~23自然段。
用“”划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的句子。
“~~~~”划出描写老支书神态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老支书动作的句子。
认确实读一读,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桥/谈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分析歌曲中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4.学会欣赏和解析歌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导入引导1.播放《桥/谈歌》这首歌曲的音频,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包括音乐风格、旋律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三、整体导学1.背景介绍《桥/谈歌》是由中国民谣歌手宋冬野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青春的故事。
歌曲以淡淡的吉他伴奏和宋冬野独特的嗓音风格,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2.歌词解析请学生仔细阅读歌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歌曲中描述的爱情是怎样的?有哪些情感元素?- 歌曲中提到的青春是怎样的?青春与爱情之间有何联系?- 歌曲中的“桥”和“歌”分别代表着什么意义?3.音乐元素分析- 歌曲的旋律如何?有哪些特点?- 伴奏的节奏和编曲如何?对歌曲整体氛围起到了什么作用?- 歌曲中是否有突出的声部或乐器?它们如何凸显主题和情感?四、个别辅导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比较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2.可以设计一些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歌词,或尝试进行简单的编曲创作。
六、总结提升1.请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桥/谈歌》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多加欣赏音乐,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这堂《桥/谈歌》导学课,相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愿学生在音乐之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发!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桥/谈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 理解《桥/谈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分析《桥/谈歌》中的主题和意义;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课《桥》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说出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导学策略:
根据本单元学习要求,为能实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抓住文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读、默读、配乐朗读,读思结合,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流程:
一、展示导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第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对其中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做一下检验。
1、(出示)我会读。
(学生认读)
势不可当拥戴
狂奔而来清瘦
窜上去沙哑
狞笑着揪出
咆哮吼道
2、请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当时的洪水。
二、探究品析,领悟表达
(过渡)那么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了人生的抉择,他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A、自学提示:我能认真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并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还能在旁边写写感受。
(我想将我的体会和组内的伙伴交流)
1、学生默读,画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着这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抓住老汉的动作、神态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
将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形成对比。
感悟老汉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b交流描写老汉语言的句子。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谈感受,)在万分危急时刻,老汉在沉着地指挥村民过桥,体会到党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党员排在后面,才能保证队伍迅速撤离。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读?)(3)老汉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老汉很凶?(预设生;冲、揪、吼)从他的动作、语气和神态让我们感受到她真是凶得像一只豹子。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师评。
(4)同学们,老师也从文中找了一句话,想和这句话对比着学。
(出示课件: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
)读一读,
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想象:老汉如果当时能喊,他想要喊的是什么?)
B、感悟结尾,回顾重点句,体会老汉伟大人格。
1、配乐读24--27自然段
2、师问:你明白了什么?(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
3、师: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去揪出的竟然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儿
子,明白了这一切,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1)老汉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
4、师:一起来深情地朗诵15-20自然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
而伟大的父亲了。
C、总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高大光辉的老支书形象,那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生答:(沉着、冷静、无私无畏、有威严、舍己为人、心系群众、不徇私情、临危不惧……)的人。
三、揭题寄哀,拓展升华
A、同学们,既然课文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形象,可文章却以《桥》为题目,为什么不用“我敬佩的老支书”或“伟大的老汉”为题呢?
B、升华主题。
1、洪水退了,村庄恢复了平静。
人们为了祭奠这对父与子,又建起了一座新桥。
现在要请你给桥起名字,你准备起什么名字?(学生自由说)
2、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什么语言来赞美老汉?尽量用上“桥”字
C、领悟表达: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了,你觉得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色?
(1)巧妙的设置悬念。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D、拓展寄哀,总结
1、搜集现当代社会中,令我们感动的共产党员的事迹。
2、发挥想象:年迈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会是怎样的情景?在这天悲人哀的时候,山峰、溪流、树木、花草会怎样?(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当时的环境)
板书设计:16、桥
沉着镇定不徇私情热爱群众
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英勇献身
不朽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6课《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做了定位。
通过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老汉的伟大精神;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节导学的成功之处有二:
1.情感渲染。
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
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
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正是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教学中的不足: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