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参观汶川实习报告

参观汶川实习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汶川地震纪念馆的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灾难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背景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级8.0,是我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汶川地震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场所,承载着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实习内容1. 参观汶川地震纪念馆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汶川地震纪念馆,了解了地震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灾后重建的情况。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使我对地震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参观震中映秀镇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震中映秀镇,实地感受了地震带来的破坏。

映秀镇在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如今,这里已经重新焕发生机,但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悲壮。

3. 参观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是唯一一处保留了震后原貌的地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无情。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倾斜的教学楼、断裂的墙壁,以及那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04秒的时钟。

4. 参观地震体验馆地震体验馆分为4D地震体验和实景地震体验。

在4D地震体验区,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发生时的强烈震动,仿佛身临其境。

实景地震体验区则让我们了解了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是如何进行救援工作的。

四、实习体会1.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通过参观汶川地震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在灾难面前,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2. 团结互助,共克时艰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发扬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3. 珍惜和平,维护稳定地震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让我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我们要珍惜和平,维护社会稳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走进建川博物馆的汶川大地震分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沉痛却又充满力量的回忆。

一进去,那满目的废墟场景的复原,真把我给震住了。

断壁残垣、扭曲的钢筋、破碎的瓦砾,就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仿佛时间一下子被拉回到2008年那个可怕的时刻。

我当时就在想,妈呀,这地震得多凶猛啊,好好的城市瞬间就被揉成了这副惨样。

看到那些救援时用的工具,小到简易担架,大到重型的挖掘设备模型,每一样都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当时救援的艰辛。

那些救援人员得有多不容易啊,在那么危险又混乱的环境里,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争分夺秒地去扒开废墟找人。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满脸的汗水和坚定的眼神,那可真是在跟死神抢人呢。

墙上的照片那更是让人揪心。

有失去亲人后绝望哭泣的脸,有被救出来时满脸尘土却又充满希望的脸,还有那些救援人员累得倒在地上就睡着的画面。

这些照片就像一把把小钩子,把我的心给钩得生疼。

特别是那些孩子们的照片,他们的笑脸和废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心里就像堵了块大石头,难受得很。

不过呢,在这一堆让人难受的东西里,我也看到了很多温暖和希望。

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的展示,就像一条爱的长河汇聚到了汶川。

从帐篷到方便面,从水到药品,每一样都写满了大家对汶川的关心。

还有那些志愿者的故事,他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天使,不计回报地跑到汶川帮忙,从照顾伤员到搬运物资,啥活都干。

参观完这个馆,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但同时又感觉充满了力量,汶川人民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都能坚强地站起来,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这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咱们人类啊,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虽然很渺小,但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可大了去了。

就像汶川地震后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那就是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证明。

我想啊,以后不管遇到啥难事,只要一想到汶川地震时大家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团结,就没啥好怕的啦。

参观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了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观后感篇1:标题:《地震纪念馆里的“时光机”》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特别的故事,是关于我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像一台“时光机”,带我回到了2008年的汶川。

你们猜猜是哪儿?没错,就是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哇,小明,地震纪念馆听起来好严肃啊!”我的好朋友小华说。

“对啊,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是进去之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超级大的‘故事书’,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

”我回答。

我们一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大的博物馆。

“你看,这些照片,就像我们看的动画片一样,但是它们是真实的。

”我指着墙上的照片说。

“真的吗?那不是动画片,是真人真事啊!”小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好像能塞下一个大苹果。

“是啊,你看这张照片,就像我们的积木被大脚一踩,全都散架了。

”我指着一张倒塌的房屋照片说。

“哇,那得多可怕啊!”小华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我们继续走,看到了一些救援的照片。

“看,这些叔叔阿姨,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从废墟里救出了好多好多人。

”我说。

“他们好勇敢啊!”小华崇拜地说。

“对啊,就像我们玩的游戏,他们就是那些打败大怪兽的英雄。

”我兴奋地比划着。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地震后重建的照片。

“看,这些房子,就像我们的乐高,被拆了之后,又重新搭起来了。

”我说。

“哇,好厉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小华好奇地问。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他们一定很辛苦,也很有耐心。

”我回答。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互动区,那里有一个大屏幕,可以让我们体验地震的感觉。

“小华,你敢不敢试试?”我挑战道。

“当然敢,来吧!”小华毫不示弱。

我们把手放在屏幕上,突然,屏幕开始震动,就像我们的玩具车在地板上跑一样。

“哇,好逼真啊!”小华叫道。

“是啊,感觉就像真的地震了一样。

”我也感到非常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走出大门,小华说:“小明,我觉得我们真的很幸运,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对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要记得那些帮助过别人的人。

建川博物馆中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作文

建川博物馆中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作文

建川博物馆中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作文篇一《建川博物馆之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震撼中的记忆》去建川博物馆里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就像是闯进了一段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回忆里。

刚到门口,那种压抑的气氛就扑面而来,就像夏天暴雨来临前那种又闷又重的感觉。

走进博物馆,就像翻开了一本超大无比的相册,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我看到那些墙上开裂的照片,马路上像长了大嘴巴似的地缝,真的是让人头皮发麻。

有一张照片是那种老式的居民楼,就像被一个超级大力士给拧巴了一下,歪歪扭扭的,墙皮脱落的地方像是被剥掉了皮肤,露出里面的肌肉一样。

我印象最深的是展柜里的那只鞋子。

那是一只很普通的运动鞋,是那种小学生常穿的蓝色白色相间的款式,上面沾满了灰尘和泥巴。

鞋带还松松垮垮的,好像在告诉我它的主人当时有多慌张。

看到这只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去想它主人的样子。

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操场踢球突然被地震打断,还是一个背着书包急着赶回家写作业的小姑娘。

也许当时他或者她正在给同学讲一个笑话,突然大地就开始摇晃,那笑声就被恐惧取代了。

我在那个模拟的地震废墟场景前站了好久。

那些乱七八糟堆着的木板、碎石头,还有斜成一个恐怖角度的钢梁,真的太逼真了。

让我仿佛能听到当时的喊叫声、哭声。

我似乎看到一对夫妻手拉着手想互相保护,可那摇摇欲坠的屋顶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想象着当时的人们被埋在这样的废墟下面,黑暗里的那种绝望,我的心就像被狠狠揪了一下。

参观完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感觉整个人像经历了一场洗礼。

那些画面不断在脑海里翻滚,就好像我自己被地震“折腾”了一遍似的。

不过这趟走下来,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人间的大爱。

篇二《建川博物馆里的汶川故事:深刻又接地气》建川博物馆中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可真是个独特的地方,它像一个不会说话但特会讲故事的倔强老头儿。

刚进馆,我就像个好奇的小猴子,眼睛到处乱瞧。

可没一会儿,我就像被冻住了一样,站在那动不了啦。

那一排排的照片,看着特别揪心。

就比如说有张照片是一个小小的菜市场。

写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作文

写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作文

写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的作文篇一《走进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去汶川大地震纪念馆之前,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既紧张又好奇。

一到那儿,就感觉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那股子压抑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给罩住了。

纪念馆外头看起来就很有故事。

那建筑长得规规矩矩,但是透着一股子严肃劲儿,好像在板着脸跟你说,这里发生的事儿可不能忘。

门口倒是有些小草小花,看着好像是在努力地给这个沉重的地方添点生机。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

有一张照片真把我给惊到了。

照片里是一大片废墟,原来的高楼大厦全变成了石头和碎木头堆成的小山包。

有一个小孩坐在废墟上哭得满脸都是泪,眼睛都哭得肿肿的,鼻子里还流着鼻涕,嘴巴张得老大,哭的声音好像都能从照片里传出来似的。

旁边的大人也是灰头土脸的,眼神里满是惊恐和绝望。

那一瞬间,我就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脑袋嗡嗡的。

我慢慢地在馆里走着,看到玻璃展柜里摆着当时救援用的工具。

那些工具看上去有点破旧,但是却带着一种力量感。

我就想象着那些救援人员扛着这些工具,拼命地在废墟里挖呀挖。

他们肯定累得气喘吁吁,衣服被汗水湿透了贴在背上,手上全是划破的口子,还在那里不停地喊着:“还有没有人啊,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些幸存者写的小纸条。

其中一张上面写着:“想活下去,想再见我的家人。

”字歪歪扭扭的,但是每一笔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报道,有个被困在废墟里的人,靠着喝自己的尿硬是撑了好几天,就盼着有人来救他。

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啊,真的是什么都比不了。

在馆里走一圈下来,感觉像打了一场大仗似的,心里五味杂陈。

出了纪念馆,外面阳光明晃晃的,我却好像还沉浸在那一片黑暗和废墟当中,久久不能平静。

真的,这一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还有在灾难面前,人们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

篇二《难忘汶川大地震纪念馆之行》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就突然想去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看看。

到那儿的时候,天气不太好,阴沉沉的,就跟纪念馆里要讲的故事一样沉闷。

【心得体会范文】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心得体会范文】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

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完地震遗址,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我想大地震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在警示人类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环境珍惜生命,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二)罗玉娇一开始说去汶川,我是拒绝的。

舟车劳顿对于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但在大伙的鼓动下,我还是来到了5.12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那场地震的场景及那些抗震救灾故事,虽说当年通过电视有所了解。

但当走进汶川震中纪念馆时,还是被身旁的文字、图片、模型及震后遗留的物品深深的震撼了。

那些书包、那些玩具都安静的躺在展馆里,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主人、一个故事,这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们的泪腺。

但在悲伤过后,那种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另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馆中陈列在墙上的"鸡毛信"了。

鸡毛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那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有着成千上万等待救援的人们的危机时刻,由官兵从震区徒步传递灾情的方式仍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那几十封"鸡毛信"没有任何的繁文缛节,都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反应伤亡人数、灾情及所需物品等。

字迹潦草,说明时间紧急仓促;纸张褶皱,说明路程遥远。

这一封封鸡毛信背后,关系着的无数的灾后人民及关心他们的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功用的鸡毛信,在70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走进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部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史书。

一进去,那股严肃和哀伤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就像一双双眼睛,默默地诉说着当时的惨状。

那些废墟的画面,房子像被巨人一脚踩扁的玩具,歪歪斜斜,碎成一堆。

看到那些倒塌的学校,我的心就像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想着那些在教室里的孩子,他们当时该有多害怕啊。

这让我意识到,大自然发威的时候,是多么的恐怖,在它面前,我们人类的建筑就像纸糊的一样脆弱。

这博物馆里可不仅仅只有悲伤。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救援人员的故事。

那些消防员、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突然出现在灾区。

照片里他们灰头土脸的,眼睛却坚定得像星星。

有一张照片是一个战士背着受伤的群众,那战士的背都被汗水湿透了,可他的脚步却迈得那么稳,就像他背着的是整个世界。

还有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他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装满物资,有的甚至徒步背着大包小包就来了。

我就想啊,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吧,平时大家可能都忙自己的生活,但是一到这种时候,所有人都团结起来了,就像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家庭。

再看看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的故事,那更是让人感动得想哭又想笑。

有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着“坚强”两个字的照片,那歪歪扭扭的字,却有着巨大的力量。

还有那些重新开始生活的人们,他们在临时搭建的房子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脸上却有着对未来的希望。

这就好像在告诉我,不管生活给你多大的打击,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以前总觉得地震离自己很远,但是现在我知道了,这种灾难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汶川人民在这么大的灾难后都能重新振作,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博物馆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给我上了一堂关于生命、关于希望、关于团结的课,这堂课,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一)尧利勤7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组织的四川汶川异地拉练----参观映秀镇地震遗址。

驱车约1个半小时由成都前往阿坝州汶川映秀,很快就到达映秀镇。

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震中,那年的地震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

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共有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

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

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地震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地震中人是多么渺小。

地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惊恐、无奈的哭喊,如花初放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岁月,却面临着大震袭来的生死瞬间。

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短短的1分22秒时间,一片废墟,在灾难面前,人们是多么的无助。

走出体验区,我毫不犹豫的与身边的人紧紧拥抱,活着真好,珍惜眼前人,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范文最新推荐------------------------------------------------------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

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完地震遗址,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我想大地震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在警示人类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环境珍惜生命,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二)罗玉娇一开始说去汶川,我是拒绝的。

舟车劳顿对于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但在大伙的鼓动下,我还是来到了5.12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那场地震的场景及那些抗震救灾故事,虽说当年通过电视有所了解。

但当走进汶川震中纪念馆时,还是被身旁的文字、图片、模型及震后遗留的物品深深的震撼了。

那些书包、那些玩具都安静的躺在展馆里,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主人、一个故事,这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们的泪腺。

1 / 29但在悲伤过后,那种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另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馆中陈列在墙上的鸡毛信了。

鸡毛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那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有着成千上万等待救援的人们的危机时刻,由官兵从震区徒步传递灾情的方式仍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那几十封鸡毛信没有任何的繁文缛节,都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反应伤亡人数、灾情及所需物品等。

字迹潦草,说明时间紧急仓促;纸张褶皱,说明路程遥远。

这一封封鸡毛信背后,关系着的无数的灾后人民及关心他们的人。

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的作文篇1我们时刻不在怀念那些逝去的人们,如今七年了,汶川走过了“悲壮、艰辛、创新、奇迹”的每一个脚印。

我们将永远记住“5·12”,以此缅怀遇难同胞、激励生者奋进。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相信,四川,一定能够开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未来。

为纪念汶川地震七周年,电影《大太阳》于4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展开宣传攻势。

《大太阳》讲述的是5·12汶川大地震后,一对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夫妇为孕育新生命,历尽艰难曲折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影片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体现了灾区人民坚强、乐观、积极的人性光辉和精神世界。

主演倪萍:“拍摄这个电影让我感受颇深,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看到他们(灾区人民)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你觉得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想想自己拍个电影又算什么呢。

所以你不敢慢待这个角色,不敢说仅仅靠演技(去演绎这个角色)。

那两个月挺折磨人的,而那种折磨是无法逃避的。

”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我们在拍戏的时候,被四川人民的乐观精神所感染,这种乐观你是心疼的,人总要活着,20块钱吃个火锅,这种感觉,这种坚强、不放弃,主创人员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动,我觉得他们拍得非常好,我演得也非常好。

每演一场戏,真的有死亡一次再站起来的感受,不是说我有多高尚,而是被人性所感动了。

”刘佩琦则表示,拍这部电影有回到战区的感觉。

影片的场景很真实,并且加入了很多群众演员,确实是地震后真实的生活再现,反映了灾区人民的心灵重建过程。

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剧组每个人对已经过去很久的汶川地震理解各异。

拍完后则认为,“我们不仅是拍一部电影,而是用诚意为汶川这片土地上活着或死去的人做一点点事。

”杨亚洲则称,“这部影片是一部关于心灵救赎的人性传奇。

楼塌了可以再建,桥垮了可以再修,但是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对于那些破碎的家庭和受伤的心灵,却需要更大的修缮和回归。

关于汶川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汶川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汶川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的作文《走进汶川地震博物馆》一走进汶川地震博物馆,那种沉重又带着希望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展馆的布局和展示就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场可怕又难忘的灾难。

我的目光首先被那一堆满是灰尘和裂痕的生活用品吸引住了。

这其中有一顶破旧的帽子,帽子上还有个小小的卡通图案,可能是某个孩子心爱的东西。

那卡通图案已经有些褪色了,针线缝过的地方歪歪扭扭。

这让我想起邻居张大伯给我讲的一个事儿,他当时参与救灾,在废墟里看到一个小男孩紧紧攥着这样一顶类似的帽子。

张大伯想把帽子从男孩手里拿出来,可男孩就是不松手。

男孩的脸被灰尘盖着,只能看到两只惊恐又倔强的眼睛,嘴里嘟囔着“这是妈妈给我买的”。

张大伯没办法,就只能先把男孩连同帽子一起带到安全的地方。

后来知道,男孩的妈妈在地震里失去了消息。

这顶帽子可能是他对妈妈最后的一点念想了。

再往前走就是一些地震后的建筑残骸展示了。

一块巨大的水泥板斜插着,旁边还挂着半截被压弯的钢筋。

墙上有一块儿童身高大小的墙皮,上面居然还留着稚嫩的涂鸦,画的是一家三口,小人儿有大大的脑袋和两条像木棍一样的腿。

估计当初画这幅画的孩子做梦也想不到,这个温馨的家会被地震毁成这样。

博物馆里还展出了很多救援时用到的工具,有些已经破损得很厉害了。

那些千斤顶、撬棍上都有或深或浅的划痕,那都是和废墟搏斗的痕迹啊。

当年,那么多的战士和救援人员就是拿着这些工具,日日夜夜在废墟里扒着、挖着,想多救出哪怕一个人来。

每一个痕迹背后那都是争分夺秒跟死神抢人的努力。

这个博物馆就像是一本大画册,把汶川地震那惨烈的一幕幕,还有在其中闪现的人性光辉和顽强生命力都展现了出来。

在废墟中寻找生机、在悲痛中顽强自救、在援助中感受大爱,这些都在这方寸之间完美呈现。

《失落与重建的见证地:汶川地震博物馆》当我站在汶川地震博物馆的门前时,我真的有点紧张。

不太清楚门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一副让人揪心的模样。

走进博物馆,我像走进了一段被凝固的时光,那段充满伤痕与泪水的时光。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篇1在网上,电视上都有地震的踪影。

汶川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命、亲人和房屋。

地震那是5月12日星期1:14时28分。

那一串数字多么吉祥,可是被地震夺走了。

地震使无数的房屋、学校倒了,地上出现了裂开一条条缝,山上滚下来狰狞的岩石,隧道塞满了一节一节火车,山体滑坡使道路无法畅通。

地震把整个汶川移为平地,还有一位奶奶写给宝贝的,信上说:“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着我爱你。

还有在网上的宝贝有多少人在为你流泪,还有站在路一旁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你们辛苦了,这几个大字就体现出灾区小朋友对解放军叔叔的感恩之情。

地震无情,人有情。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这场灾难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创伤。

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警醒我们要时刻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应运而生。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这座纪念馆,感受一下当年的惨况,体会一下幸存者们的心路历程。

刚进入纪念馆大门,就被墙上的一个巨大数字深深震撼了———69227,这正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

看着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都沉默了。

在展厅里,还原了当年灾后的景象:房屋倾倒、道路塌陷、救援现场……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残破不堪,让人无比痛心。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一个特殊的展区,里面陈列着一些当年幸存者们使用过的遗物,比如破旧的书包、泥浸的玩具、划痕遍布的相框等。

每一件展品后面,都附有主人当年的遭遇经历。

读着这些故事,我们无不为他们颇受磨难的命运肃然起敬。

有一个小男孩,地震时他被压在废墟下,等被救援人员挖出时,已经过去了4天3夜。

他的父母不幸罹难,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看着他当年使用的那个小背包,我真的为他流下了眼泪。

在另一个展区,详细讲解了救援的全过程,当年从全国各地驰援的无数救援队伍日夜不休、矢志不渝,用他们的汗水和生命为善后重建铺平了道路。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观后感走进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沉重又充满力量的回忆里。

一进门,那种压抑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墙上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像是一双双眼睛在诉说着当年的惨状。

那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还有满脸惊恐与悲伤的人们,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把小锤子,一下下敲在我的心上。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是照片啊,这简直就是灾难在大地上刻下的一道道伤痕,然后被定格在了这里。

看到那些在废墟里被挖掘出来的遗物,有孩子们的书包,上面还绣着可爱的卡通图案,那一瞬间我鼻子就酸了。

这些书包的主人,原本应该背着它们开开心心地去学校,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可是地震就这么突然地把一切都夺走了。

那些书包变得那么沉重,就像承载着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不过呢,这个博物馆可不光只有悲伤。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很多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展示。

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的故事,就像黑暗中的一束束光。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消防员、解放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废墟里拼命挖掘的样子。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人们身边。

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他们送来的物资、给予的温暖,就像星星之火,把大家心中的希望重新点燃。

有一个地方展示着人们重建家园的成果,哇,那真的是让我特别感动又特别振奋。

新的汶川城,那些坚固又漂亮的房子,充满生机的街道,孩子们在新学校里欢笑的照片,就像是在告诉全世界:汶川没有被打倒,而是像凤凰涅槃一样重生了。

从博物馆出来,我的心情很复杂。

既为当年的灾难感到难过,又被人们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坚韧和团结深深打动。

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就像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生命很脆弱,但同时又无比坚强。

而且它也让我明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心手相连,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以后再遇到啥事儿,我就想想汶川,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啥都不怕了呢。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3200字)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3200字)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3200字)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一)尧利勤7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组织的四川汶川异地拉练----参观映秀镇地震遗址。

驱车约1个半小时由成都前往阿坝州汶川映秀,很快就到达映秀镇。

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xx年汶川5.12大地震的震中,那年的地震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

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共有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

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

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地震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地震中人是多么渺小。

地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惊恐、无奈的哭喊,如花初放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岁月,却面临着大震袭来的生死瞬间。

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短短的1分22秒时间,一片废墟,在灾难面前,人们是多么的无助。

走出体验区,我毫不犹豫的与身边的人紧紧拥抱,活着真好,珍惜眼前人,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大地震记念馆作文

汶川大地震记念馆作文

汶川大地震记念馆作文
“哎呀,妈妈,周末我们去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好不好呀?”我满脸期待地看着妈妈。

妈妈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于是,在那个周末,我们来到了汶川大地震纪念馆。

一走进纪念馆,那种肃穆的氛围一下子就笼罩了过来。

周围很安静,仿佛连空气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悲伤。

我看着那些照片、那些实物,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那可怕的场景。

“妈妈,你看,这些人当时该多害怕呀。

”我轻声说道。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是呀,孩子,那场灾难给太多人带来了伤痛。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模拟的地震场景,断壁残垣,让人触目惊心。

我忍不住感叹:“这就像一个被破坏的世界一样,太可怕了!”
这时,旁边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也在看着,他说:“我听我爷爷讲过,他说当时很多人都失去了生命。


“那他们的家人该多难过呀!”我接口道。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心情越来越沉重。

那些抗震救灾的画面,那些勇敢的身影,又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妈妈,这些救援人员好勇敢呀,他们就像超级英雄!”我说。

“对呀,孩子,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妈妈说道。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幸存者的故事。

他们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却依然坚强地生活着,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困难又算什么呢?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明白,生命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顽强。

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地活着,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这,就是我从汶川大地震纪念馆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感悟。

参观汶川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汶川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汶川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汶川博物馆,那感觉就像坐了一趟时光穿梭机,一下子把我拽回了200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汶川大地震时期。

刚走进博物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地震前汶川的照片,那时候的汶川啊,山清水秀,小镇充满了生机,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读书玩耍。

看着这些照片,我心里就想,这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地方啊,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可随着参观的深入,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被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那一堆堆废墟、扭曲变形的钢筋、破碎的砖块,还有那些散落在废墟中的生活用品,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时的惨烈。

有个场景是模拟教室被震垮后的样子,课桌椅七零八落,书本和文具散落一地,就好像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看到这,我的心就像被狠狠地揪了一下,特别难受。

我想当时那些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人们,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啊。

不过呢,在这一片黑暗和绝望之中,我看到了无数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画面。

有那些不顾危险第一时间冲向灾区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里扒呀扒,手指都磨破了也不放弃,就为了能多救出一个生命。

还有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他们有的开着车拉着物资就来了,有的甚至徒步走进灾区,为受灾群众送去食物、水和药品。

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就像黑暗中的一束束光,给汶川带来了希望。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灾后重建的成果展示。

现在的汶川已经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干净整洁,学校里又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就像是凤凰涅槃一样,汶川从废墟中重新站了起来,而且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坚强。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

既为曾经发生的那场灾难感到悲痛,又为汶川如今的重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那么渺小。

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在灾难面前,人们可以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战胜一切困难。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去了汶川县博物馆之后,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本超级震撼又充满温情的大书。

刚走进博物馆,就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一下被拉回到汶川的过去。

那些古老的文物、器具,静静地待在展柜里,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

有一些看起来很粗糙但充满质朴气息的陶器,我当时就想,以前的人可真厉害啊,在没有那么多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就能做出这些实用又有点小艺术感的东西。

这就好比现在我们做饭用各种高级厨具,人家以前用简单的几块石头和泥土就能整出吃饭的家伙事儿呢!然后就看到关于汶川当地民族文化的展示部分,哇哦,那些绚丽的服饰,精美的刺绣,看得我眼花缭乱。

感觉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把这个民族的故事和灵魂给缝进去了。

而且那些服饰的颜色搭配得超级大胆又和谐,我就琢磨着,要是把这些元素用到现代时尚里,肯定能惊艳全场。

不过呢,最让我心情沉重又充满敬意的还是关于汶川地震的板块。

一看到那些地震后的废墟照片,心就像被狠狠揪了一下。

倒塌的房屋、破碎的街道,就像世界末日的景象。

但是呢,旁边又展示着救援的照片,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像超级英雄一样冲向灾区。

还有那些充满希望的重建画面,新的房子盖起来了,孩子们又能在新的校园里欢笑了。

这一部分就像是从黑暗一下到了光明,让人深刻感受到汶川人民的坚强和全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有一个成员受了伤,其他成员全都齐心协力来帮忙疗伤,让他重新站起来。

从汶川县博物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趟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既了解了汶川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感受到了汶川在灾难面前不屈的精神。

我想,这种精神会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每个参观过博物馆的人的心里,然后发芽长大,让大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能像汶川人民一样,坚强地挺过去,并且重新绽放光彩。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

汶川县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汶川县博物馆看展览。

哇,博物馆里面好大呀,进去一看,里面有好多好多古老的东西!有一大堆的石头、陶器,还有好多漂亮的文物,真是好神奇呀!
我特别喜欢那块大石头,听老师说,它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呢,哇塞,想想看,石头已经在这里待了那么多年,真是太厉害了!还有一个很大的恐龙模型,哇,好大好吓人哦!它的牙齿尖尖的,站得高高的,好像要跳出来一样。

我跟小伙伴们嘻嘻哈哈地拍了好多照片,开心得不行。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地方是讲汶川地震的,我看着墙上写的字,心里有点难过。

老师告诉我们,汶川的爸爸妈妈们都很坚强,虽然地震把家里的一切都毁了,但大家都没有放弃,一直努力重建家园。

看着那些照片,我的眼睛有点湿湿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懂得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文化和历史。

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呀!
—— 1 —1 —。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汶川地震博物馆,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博物馆,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汶川地震博物馆设计图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

”因此,汶川地震博物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

该馆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整体,规划和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纲担纲设计。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

”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

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

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

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

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

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

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导读:本文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一)尧利勤7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组织的四川汶川异地拉练----参观映秀镇地震遗址。

驱车约1个半小时由成都前往阿坝州汶川映秀,很快就到达映秀镇。

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震中,那年的地震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

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共有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

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

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地震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地震中人是多么渺小。

地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惊恐、无奈的哭喊,如花初放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岁月,却面临着大震袭来的生死瞬间。

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博物馆,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博物馆,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汶川地震博物馆设计图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

”因此,汶川地震博物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

该馆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整体,规划和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
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纲担纲设计。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

”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

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
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

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

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

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

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

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遗忘的历史。

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但决不能只用它来记忆地壳的物理变动,而是要记忆地球人类的精神。

因为这样的博物馆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

在汶川地震博物馆里,主要应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勇气:地壳内部释放的能量摧毁了一切,但人们内心释放出来的勇气支撑着人们的精神。

汶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在大
灾大难面前展示出来的勇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让千古同哭,万世同悲;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坚强大家庭,没有艰难困阻能击垮。

记住《世界末日》中那句最激动人心的话:“我们人类经历了历史的混沌、错误和过失,经历了所有的苦难,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只有一种东西能纯洁我们的灵魂,激励人们超越自己,那就是勇气。


敬畏:地震,证明了人类的渺小。

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保持一种“敬畏”,比盲目地相信“人定胜天”要好得多、理智得多、科学得多。

有些灾难,即使人类保持敬畏也无济于事,但有更多的灾难却会因为人类的敬畏而化险为夷。

大爱:即使灾难摧毁了一切,只要一息尚存,“爱”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

父母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老师用生命捍卫了学生、战士拼尽全力拯救那些不相识的人、大学生用自己的鲜血拯救伤员……用国外媒体的话来说:中国在灾难中成长起来了。

为了救助四川灾民,所有中国人都“敞开了心怀,打开了钱包,张开了血管”。

除了爱,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解释。

“5·12”汶川大地震,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大爱精神,也让人首次看到献血者的队伍绵延不绝,血库爆满;也见识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捐款热情,有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捐,不少人自己并不富有却仍慷慨解囊。

在灾难发生后,没有任何动员,几十万志愿者大军就开往了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灾区,他们
在寻找生命、运送食物、心理辅导上在灾区扮演了重要角色。

汶川地震博物馆网友设计作品
人本:以人为本,前提是人性之善。

在“5·12”汶川大地震面前,人性的光辉得到了张扬和凸现,“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以人的利益为本。

全国各地纷纷和四川灾区结对援助,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救助条件,而且立即投入到灾区重建之中,以减少他们的受灾损失,这其实也是以人为本。

默哀,只短短三分钟;哀悼日,也不过三天时间。

但这三分钟、这三天,对人们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它让人明白,人类该如何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它让人明白,在灾难面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人们该如何热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自己的同胞。

开放:“5·12”中国汶川大地震,新华社在地震18分钟后(5月12日14:46)便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地震32分钟后便开始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全国各地媒体自发奔赴地震灾区最前线,对这场强过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在第一时间都作出了最大规模的报道。

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但迅速公布灾情,而且接纳海外救援队和救援物资。

透明的信息和开放的心态掐灭了谣言、唤醒了民众、聚拢了人心、强化了国家意志;以开放的思维救灾,无疑增强了中国救灾的能力。

“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

”《洛杉矶时报》
如是说。

哭墙:汶川大地震已经注定有数以万计的遇难者,还有数以千计的失踪者。

在中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失踪者的亲人也许比已经确定遇难者的家庭更悲惨、更难以释怀。

为了让生者活得更好,让死者能够安息,博物馆可考虑建一堵“哭墙”,上面写上每一个遇难者和失踪者的名字,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可以让生者有地方去祭奠他们,以了却生者的愿望。

历史价值: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

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人们有责任把此次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见证它的破坏力,见证当今直面这场灾难的举动,见证这代人的精神境界。

学术价值:“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发生的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因此,关于此次地震中地质、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在汶川或其附近的某个有代表性的遗址上修建汶川地震博物馆,对地震的相关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活化石”。

精神价值: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焕发出患难与共、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升华。

意义
1、建立一座博物馆是要见证汶川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

2、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3、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

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

汶川大地震不只是汶川的灾难,而是整个国家的灾难,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记忆必须物化,物化才能定格为不朽。

所以,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都应该是众望所归。

程国晖
2010商业策划与广告2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