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顶点、边、角”三要素表示角;2.掌握叫做“直角”、“钝角”、“锐角”的三类角;3.学会用角的名称来比较大小;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度大小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直角、钝角、锐角三类角的认识和区别。

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的把握;2.钝角与锐角的区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5分钟)–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公共的起点所组成的图形称为角;–角的顶点、边和度数的表示方法;–角的名称及其符号表示。

2.直角、钝角、锐角(30分钟)–直角、钝角、锐角的定义与区别;–角度大小的比较。

3.巩固及练习(20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单独或小组完成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疏导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个案式教学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设置“读写题”、“听力题”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情景教学法–创设自然、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适合生活的实用技能。

五、教学手段1.PPT;2.幻灯片演示;3.计算机应用课堂;4.黑板板书。

六、教学评价1.课前测:利用小测验对学生与此次教学有关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考查;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使用;3.作业:通过布置各种作业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巩固效果;4.期中考试:对学生在本学期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统一考查。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角的初步认识》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角,感知角的大小,能用角的概念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从而达到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

但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还比较模糊,对角的大小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从而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角,能用角的概念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角,能用角的概念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并能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平面图形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自主发现角的大小,体验探究的过程。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角的概念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4.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概念及大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角的概念和大小。

可以设计如下:角的概念大小的认识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操作角的特征交流、分享练习题巩固应用总结强化概念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该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认识图形的范畴,也属于概念教学知识领域。

角是继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基本图形,是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图形。

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

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作为教学重点。

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2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1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1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之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3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平常生活中,已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请教学时,既要奇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露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视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1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渐构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类获得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渐抽象概括。

2、学情份析: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惟向抽象思惟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惟为主要情势。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惟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1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3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制定了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视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同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构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构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到达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守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1认识规律,采取了看1看、摸1摸、做1做、画1画、比1比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篇教学内容,本课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份对本课的详细说课稿,供您参考。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

这一课主要通过示例,帮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角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粘纸、剪刀、色纸、尺子等。

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环境整洁有序,学生的座位排列整齐。

(五)说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拿着一节彩色的纸条进入教室)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角是两条线段的交汇处。

教师:很好!角的概念就是两条线段或两条直线相交的地方。

我们来看一组实物。

请你们看一下这个纸条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展示纸条)学生:是一个角。

教师:对,这是一个角,它有两条边,这两条边相交于一个点。

这就是一个角。

那你们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是度。

教师:非常好。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

在这一课中,我们要学习如何测量和度量角的大小。

2. 观察与实验(约10分钟)(教师示范,学生跟随观察)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几个角的例子。

请你们拿出彩色粘纸和剪刀,剪下一个粘纸条,然后向两个相邻的页角上粘上粘纸。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No one can let me lose unless I don't want to win!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

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起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干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彻底,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通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惟独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密切相连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角的认识说课稿

角的认识说课稿

角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角的认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后,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角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复杂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基本的几何元素和复杂的几何图形,是学生从简单图形认知向复杂图形认知过渡的关键环节。

此外,角的概念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因此,掌握角的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部分称为角,其中,射线的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3. 角的性质:角的大小与其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之间的夹角有关。

4.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度量等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顶点和边的概念;(2)能够根据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3)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对几何图形的探究欲望;(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1. 理解角的定义,特别是射线的概念;2. 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突破直观感受的局限;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角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如找角、画角、做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在学习角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角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角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观察、感知角的特征。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12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12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12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

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并学会自己画角。

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

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

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4)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5)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单位。

2.能够正确命名和表示角。

3.掌握角的分类方法。

4.能够通过手工制作模型,感受角的大小和角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命名和表示。

2.难点:角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PPT、互动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

2.实验法: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和角的变化过程。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探究角的分类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四、教学过程
1.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带领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度量单位。

2.认识角的命名和表示: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角的命名和表示方法,并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进行演示。

3.探索角的分类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角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讨论。

4.角的大小和变化: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和角的变化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重点是角的概念、度量单位和命名表示,难点是角的分类方法。

通过PPT、实验和小组活动,我带领学生系统性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这节课的互动
气氛比较浓厚,学生间合作完成小组活动时非常积极,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一些不错的见解和方法。

但课堂的时间有些紧张,如果再有时间我会更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角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所用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例1认角和例2画角。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 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 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 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画角、创造角 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做、说
一体化
教法 学法
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通过多 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有趣的 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做游戏 激趣导入
努力方向
1、讨论中,时间有限, 有些学生不能更好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
2、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 更要突出专业性。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优势
发挥聋生视觉补偿的优势,课堂重视视觉辅助和动手操 作的实践环节,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 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知识 变成动态的教学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 维﹐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不足
1、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 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 2、聋生受听力障碍的影响,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较弱,对于“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 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
教材作用
角的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 一份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以后进一 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等奖(精选17篇)

《角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等奖(精选17篇)

《角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等奖(精选17篇)《角的初步认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等奖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

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的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的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认识角》课程的说课稿。

本节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特征,并能够初步应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特征,并能够初步应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教学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三、教具和学具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将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个三角板、一个量角器、一些可以用来做角的实物或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角?”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角。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特点。

然后,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如何画角。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3.巩固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同时,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归纳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

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进行数学交流。

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

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

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这是主题图所涉及到的关于锐角与钝角的概念。

接下来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3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三个角大小不同.最后,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做一做.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折纸有做活动角的,还有用铅笔搭出来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

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水高庄小学李成梅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制定了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制定了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四、教学过程:
(一),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

再对
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三),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

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

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

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
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1),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

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

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2),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

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

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

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

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

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
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

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

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