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论文]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谈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形象直观法应用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应用形象直观法就是针对小学生特点而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乐理知识讲解时,以直观形象法激发兴趣小学生刚刚接触音乐,对于音乐乐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
乐理知识的单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照本宣科”讲解方式的低效性,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还会感到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教具的同时还应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
例如在对渐强和渐弱记号的认识教学时,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具有渐强或渐弱的规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动小脑筋寻找答案,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具备这些规律的最为常见的声音,将抽象化乐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例如汽车的鸣笛声、风声、雷声等。
从远到近的鸣笛声渐强,雷声从闪电的开始,到雷鸣再到下雨的这一时间段内的雷声则是从弱到强,在从强到弱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无形中了解这一乐理知识,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音乐作品理解时,以直观形象法化解困惑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与年代。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就十分有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
这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虽然这一歌曲唱遍了中华大地,几十年来深受全国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且拍摄于1955年。
因而笔者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基本资料后,具体讲解了当时的创作背景。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作者:金立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4期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形象直观法应用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应用形象直观法就是针对小学生特点而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乐理知识讲解时,以直观形象法激发兴趣小学生刚刚接触音乐,对于音乐乐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
乐理知识的单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照本宣科”讲解方式的低效性,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还会感到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教具的同时还应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
例如在对渐强和渐弱记号的认识教学时,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具有渐强或渐弱的规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动小脑筋寻找答案,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具备这些规律的最为常见的声音,将抽象化乐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例如汽车的鸣笛声、风声、雷声等。
从远到近的鸣笛声渐强,雷声从闪电的开始,到雷鸣再到下雨的这一时间段内的雷声则是从弱到强,在从强到弱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无形中了解这一乐理知识,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音乐作品理解时,以直观形象法化解困惑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与年代。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就十分有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
这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虽然这一歌曲唱遍了中华大地,几十年来深受全国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且拍摄于1955年。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突出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少 年 期 十 一 二 岁 至 十 三 四岁 ( 龄 学
对 小学生 的这些特征 ,音乐教学 中的鼓
励教学 以及审美趣 味性教学就显 得十 分
重要 。
这样才 能在教学 中充分体现 “ 以学生 为 本 ”的思想 ,从 而更好 的落实素质教育 ,
使 每个 学 生身 心得 到全 面 和谐 的发展 。 实 际上 ,音 乐教育是 开发人脑 、发展人
理 及 心 理 方 面 的发 展 要 经 历 一 个 从 低 级
象 、片断 、模糊 向着越来越 正确 、完 整
地反 映现实 的方 向发展 ,其 思维也 以具 体形象 思维 为主要形式 向以抽 象思 维为
让 学生 主动 参与 、探 究 、创新 为指 南 , 以促进 学生认 知、情感 、个 性等全 面素
动性 和原 有 的灵性 。赞 克 夫 曾经 说过 : “ 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 ,从 而压 制学生
的精神力量 。 ”就此现状 ,根 据不 同年龄
关 系。生动 、具 体 、新颖 的事物容 易引
起他们 的兴趣 和注意 。他们 的想象从 形
阶段学生 的不 同身心 发展状况 实行相应
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必要 。 个体从 出生 到成年 ,其身心发展 即生
到高级 、从 量变到质 变的不 断连 续发展 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经过 1 年左 8 右 的时 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 :
乳 儿 期 零 至 一 岁 婴 儿期 一 至 三岁
学过程 中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应该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 随 着 课 改 的 不 断 深 入 , “ 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正逐步在音
质和谐 发展为 目的的进行教 学 。音乐 教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相关推荐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教学目标1学段目标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6、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哪些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一、学会"听"音乐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
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
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动。
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
”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
”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
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
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多种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多种方法发表时间:2015-06-11T11:13:00.28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会敏[导读]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
刘会敏(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大宋楼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200)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1-028-02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
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
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一、从学生游戏中来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
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
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
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这些口诀,学生喜欢念,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
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
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说:"好爸爸来了!"而且这种节奏型再也不会念错。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表时间:2020-05-11T16:08:54.2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作者:贾艾平[导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一种思维能力,可以称之为创造力的“翅膀”。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它以丰富美妙的想象力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是产生思想、启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目标,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特点,使音乐成为最具创造性的艺术之一。
在整个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着音符的跳跃培养并发展其想象思维能力。
但是,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有些音乐课的确是单调乏味的: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
在这种理性的、枯燥的、豆腐块似的机械操练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极不情愿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的音乐教学剥夺了学生音乐想象思维及创新意识,导致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愿意上音乐课。
因为你讲的再好,学生除了听还是听,学生只是观众、听众,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有人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要求提的太高,在教学中难以实现。
其实非然,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音乐教学模式: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音乐实践,师生共同做大量的“即兴”艺术创造;柯达伊教学法以学习民族音乐语言为基础,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内心听觉记忆技能,听赏音乐、即兴合作,达到人的全面培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叫“发掘创造力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断产生。
创新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运用。
小学音乐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如果能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特点,再紧密配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求知欲高等重要的心理因素,将会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赞成学生的“不标准”答案,发展学生的思维“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
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一个黑点看成小石子、小虫子、小蝌蚪等,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叹服他们的自由思维。
因此,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
即使要板书资料中的所谓“标准答案”,这只是很多答案中较为合理的一种。
“比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时,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他们有的说“幽静的树林里射进了第一缕霞光,小鸟在霞光里鸣唱”;有的说“小动物们在晨曦中醒来了,他们看到一切都那么清新,伸伸懒腰,小跑几步,心情舒畅极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姑娘们清脆的笑声,看到了阳光般的笑脸”……这样的情景,显然已经没有我“标准答案”的容身之所了。
我高兴地对他们说:“美妙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想象。
”这正所谓——“课堂教学不结束真理”。
甚至在音乐课中,我不反对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乐曲“不好听”的想法。
确实,教材中有些乐曲由于教学的需要,过于追求知识性、民族性或某种“教育意义”而不能投学生所“好”。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头一件事就是请他们陈述理由(事实上,这个过程既让学生从某种角度评价了音乐,又说出了真实的感受,可以让我“对症下药”),然后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欣赏价值,达到喜爱的目的。
展开学生“音乐想象”的翅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 的文学语 言 ,是构成音乐形 的“ 物质 ” 基础 。音乐课本里所选 歌曲的歌词大都鲜 明 生动 , 内容美 、 韵美 、 是 声 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
些雄鹰飞翔 的舞 蹈动作 , 让学生模仿 。演 唱时 , 随着
情地 朗诵歌词 , 细致地分析 、 体会歌词 、 吟诵 歌词 , 可使 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 , 进入想象 的空间 。 在此基础上再 来学 唱歌 曲 ,学生就会 把文字描写 的形象 与音乐 描写 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 , 展开 “ 音乐 想象 ” 例如有教师教 。 学《 唱二小放 牛郎》 歌词 内容 丰富 , 歌 , 想象生 动 , 既叙 事又抒情 , 具有很强 的感染力 。教学时 , 通过 对歌词有 感情 地朗读 ,学生了解到王- 4 将敌人 引入我军埋伏 - '
不仅仅是 方法和手段的问题 ,而且还是 一个充分 发挥
圈的生动故事 , 脑海 中会 出现王二小悲壮牺牲 的情 景 ,
歌曲 的节奏与旋律 , 学生们挥动手臂 , 同一 只只雄鹰 如 上下翻飞 , 展翅 陶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活跃 了课 堂气氛 , 而且 舞蹈和音乐 结合 紧密 、 贴 , 妥 展
现了一群活泼可爱 的孩子助人 为乐的生动 画面 ,有利 于学生“ 音乐想象 ” 的进一步展开 。
一
它可 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 的发挥 。音 乐教学 己成为促 学生全 身心健康发 展 、 塑造 “ 创造 型” 才 的一 个重要 人
途径。
步展开丰富 的“ 音乐想象 ” 。因此 , 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
课本插 图的作 用 ,尤其 在小学低 年级一定要把 插 图很
那么 ,如何 在唱歌课教学 中让学 生展开想象 的翅 膀, 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主见敢于思考探索,敢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同时教育与创造性教育也将有密不可分的必要性,音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引导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29-01当代社会人们一直在强调“创造力”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也不再是“天才”的标志了。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个人主见敢于思考探索,敢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同时教育与创造性教育也将有密不可分的必要性,就拿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来说,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培养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呢?作为即将成为音乐教师的我现就这一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 教师对学生音乐知识基础的传播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首先对音乐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听觉为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要学生盲目的听,也不是要老师一一讲解音乐,而应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应该抛开刻板的“教”与“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之后,作为老师有时可适度的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只有学生有稳扎的基础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对音乐的进行拓展学习,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2 怎样培养.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
对学习音乐来说,兴趣就是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邀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
因此,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意象、形象、印象指向“主题听辨”能力培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意象、形象、印象指向“主题听辨”能力培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摘要:新时期教育强调教师将欣赏音乐之美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近音乐、感知音乐、领略音乐的美。
但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霸占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式学习音乐欣赏知识,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习惯还在形成阶段,且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更应将其重视起来,完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从而使学生以美的眼光欣赏音乐,同时养成乐观积极的学习心态。
关键词:“主题听辨”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主题听辨能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有力途径,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应找准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题材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串联,注重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音乐与其他课程相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借助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使学生从多角度来感知音乐,真切体会音乐作品的意象美、感知音乐作品的形象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以此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性,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意象、形象、印象指向“主题听辨”能力培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一)创设听辨情境,启发学生音乐思维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融入创新教学理念,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主题的变化,并认知各个元素的作用,教师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性和教学内容实施针对性教学,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音乐听辨兴致,从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使其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与内涵。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摘要:艺术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的渠道;艺术是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发现美的过程;艺术就是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兴趣爱好人格魅力创造力自我完善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魅力、创造力、自我完善的教学工具。
从原始社会至今,在艺术类中音乐学科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它包含了远古时代的巫术说、模仿自然说、劳动说等。
这是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娱乐而产生的音乐;后来随着人类的变迁,人类开始模仿大自然音响和鸟类的鸣音以及模仿其他动物的鸣声来保护自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音乐艺术,用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音乐节奏和音调;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艺术成为民间歌舞和宫廷音乐;在社会里渐渐地被广泛流传,成为一种生活中不可缺的娱乐表演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被广大的人们所喜爱。
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延伸到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堂中,成为一门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艺术学习科目。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常常以节目的形式表现学生们在艺术音乐课堂中的收获。
音乐在舞台上面充分的体现了表演者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他身处的社会背景。
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面孔进入校园,同学们以自己的欢迎方式迎接着新生的到来,这个时候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会以歌舞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音乐舞蹈对于我们如此的重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又将如何提高学生美的感受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呢?一、快乐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让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学歌词及线谱,在游戏中记歌词,在掌握音的高低时,可以运用大量的游戏来让孩子们学习,如:《采花》游戏。
准备“桃花、石榴花、菊花、芍药、梅花”五种花的头饰,让五个孩子分别戴上扮演花,教师弹琴,二十五个孩子排成竖排,每一排五个孩子头戴一种花形图案,这样有五排五种花每排间隔距离蹲着,老师弹一句乐句,下面的学生唱一句歌词,台上的学生就以歌词唱的花,一整排都站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医疗器械检验国家标准【医疗器械检验国家标准】1. 引言本标准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使用者和患者的权益。
2. 术语和定义2.1 医疗器械: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定义,指任何利用人体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科学原理,以及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和补充人体生理功能的设备、器具、工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2.2 检验:对医疗器械进行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检测和评价。
2.3 检验项目: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时,需要检测和评价的具体项目和指标。
2.4 检验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5 检验设备:用于医疗器械检验过程中的设备、仪器和工具。
3. 检验范围3.1 本标准适合于所有医疗器械的检验工作。
3.2 医疗器械的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生物相容性、电气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
4. 检验要求4.1 检验前准备4.1.1 确定检验项目和指标,并制定检验计划。
4.1.2 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仪器和标准样品。
4.1.3 检查医疗器械的标识和说明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1.4 记录检验前的医疗器械外观和包装情况。
4.2 检验过程4.2.1 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医疗器械的不同性能进行测试。
4.2.2 对医疗器械的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4.2.3 对医疗器械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
4.2.4 检验医疗器械的电气安全性和性能。
4.2.5 对医疗器械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和可靠性评价。
4.3 检验结果和评价4.3.1 根据检验结果,评价医疗器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4.3.2 对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4.3.3 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并编制检验报告。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 检验计划模板附件2: 检验设备清单附件3: 检验报告模板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监管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主管部门。
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心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音乐培养想象力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音乐又是一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艺术。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那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音乐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想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利用一些简短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想象一些画面,这种练习,不仅刺激着学生去主动想象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音乐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在音乐课上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音乐世界就丰富多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插上翅膀,打破常规,产生奇妙的火花,创造出音乐的奇迹。
在小学阶段,根据儿童善模仿、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让他们在音乐课上随着音乐的节拍自由发挥想象,扭动自己的身体,跳出相应的舞蹈。
让他们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自己感觉节奏、音高、力度、速度等。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欣赏《牧童》一课时,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出牧童的一天生活,根据节奏的变化表演出牧童早起出门放牛,中午和牛儿一起唱歌,下午伴着露珠而归的不同场景。
对这种伴随着音乐自由发挥的表演,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表现欲。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上音乐课,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及手段之一,它通过视、听、唱、动及音乐理论等几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策略
191神州教育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策略李沫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二小学摘要:小学音乐的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去发现美、感知美,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等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求异思维;培养引言: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这直接有利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正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很多发明创造都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大关系。
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的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促进人的大脑平衡开发,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1 注重学生个性,鼓励求异思维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求异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表现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1.1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结合音乐教育的要求,创设适当的情境,启发性地揭示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手段和方法,同时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方法也是独特的、罕见的。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是新颖的,这种思维活动与传统的通过线性的排列方式和聚会式的思考,以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的求同思维是不同的。
当音乐欣赏时的想像、联想等心理按照思维网络运转时,就需要也可能展开全面性、开放性、广泛性的思维活动。
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同一首乐曲在不同欣赏者的心中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而这些“音乐形象”绝无雷同。
例如聆听《春江花月夜》时,每个人都会根据十个小标题去创造自己所感受到的审美意象,是一种极其自由的审美享受。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第二、兴趣爱好为动力1、精选音乐教材2、采用集体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3、鼓励但不要过分虚伪的鼓励学生4、认识音乐学习的价值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四、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五、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六、鼓励音乐创造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第七、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八、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第九、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懒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
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
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
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
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
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一百多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
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
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
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
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
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
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
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
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
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
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
比如教师提出
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
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
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
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
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
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如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1)听记旋律。
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
(3)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4)反复欣赏。
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弊玻在音乐教音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了,现在看就不够了,
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才是好学生。
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