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演唱版本分析
多尼采蒂经典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
![多尼采蒂经典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8383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f.png)
多尼采蒂经典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多尼采蒂经典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多尼采蒂(Luciano Pavarotti)是20世纪最杰出的男高音演唱家之一,他的演唱以其浑厚深情的声音、高超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达而著称。
无论在歌剧舞台上,还是在独唱会中,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在多尼采蒂的演唱生涯中,他演唱了许多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意大利歌剧。
在歌剧中,男高音扮演着英雄、王子、恶棍等角色,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来分析多尼采蒂在演唱男高音咏叹调时的声音特点。
他的声音宽广而富有弹性,旋律线清晰而流畅。
他拥有高亢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能够在高低音之间自如转换,并展现出灵活的音色变化。
由于他声音的这些特点,他能够完美地诠释男高音咏叹调中的各种情感,使听众们陶醉其中。
第二,多尼采蒂在演唱男高音咏叹调时的技巧和表现力也是他的独到之处。
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使他能够将角色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感受到他演唱中的内心动态。
他善于运用声音的起伏和变化来表达角色的喜怒哀乐,使听众们如同与角色一同经历着他们的故事。
此外,他的呼吸控制技巧也非常出色,使他能够在演唱时保持稳定的音色和长久的持续力。
最后,多尼采蒂在演唱男高音咏叹调时的舞台表演也是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的舞台表演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他会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亲和力使他能够与观众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带领他们进入音乐的世界中。
总之,多尼采蒂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使他成为了经典男高音咏叹调的代表之一。
他的浑厚深情的声音、高超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音乐享受和感动。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角色的理解使他能够将男高音咏叹调中的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们能够在他的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多尼采蒂的演唱艺术将一代又一代人深深地打动,并且对今后的男高音演唱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综上所述,多尼采蒂作为经典男高音咏叹调的代表之一,以他浑厚深情的声音、高超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音乐享受和感动。
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演唱版本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9ff23f46527d3250ce009.png)
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演唱版本比较分析作者:孙菲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3期【摘要】歌剧《阿依达》是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代表作,这部歌剧自1880年上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20世纪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演过这部歌剧,例如:帕瓦罗蒂、多明戈、科莱里等。
对比歌唱家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处理都是大同小异,从换气、力度和速度上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无论如何处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歌唱家本身所具备的歌唱天赋和技巧通过细致分析不同的演唱版本,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阿依达;演唱;处理歌剧讲述的是两个公主和一个战士之问复杂的爱情关系,其巾《圣洁的阿依达》是男高音的咏叹调,本文从这首咏叹调的曲式结构和不同演唱版本分析比较,得出对于这首作品如何处理更为巧妙,同时了解不同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以帕瓦罗蒂、多明戈、科莱里3位男高音歌唱家对这首作品的演唱的不同进行比较为例。
作品分析该作品是单二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乐曲开始是26小节的宣叙调,也就是A部分;从27小结到64小结划分为B部分;从65小结之结束是c部分。
从结构上来看不是特别方整,第一部分26小节的宣叙词以c大调3/4拍开始,中间调性几次变化,最后一小节是Fa也就是为下部分降B调做好了铺垫。
B部分6/8拍开始调性从降B大调转同主音小调又回到降B大调,一共二个乐段;C部分两个乐段分别是7小节,旋律节奏和强弱与之前形成对比。
宣叙调部分旋律和伴奏是使用对比的手法,这样更能烘托体现作为将军的士气和对胜利的渴望。
例如:第二部分是乐曲是对公主阿依达的赞美同样的乐句同样的旋律反复出现,这也表明他内心对阿依达的爱和战争带来的矛盾,例如:这段旋律在全曲中一共反复出现四次,这也是该作品的主旋律,剑rB部分的第二个乐段出现了的一个高潮,小子二组的降B,该部分的伴奏形式也是采用对话式的方式,每一乐句后的伴奏基本上都是以32分音符对答,B部分巾问乐段的伴奏形式是比较丰富,主旋律同时出现,伴奏织体加厚,也是情绪比较复杂的乐段。
“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廖昌永亲身告诉你气息运用心得
![“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廖昌永亲身告诉你气息运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fa8599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6.png)
“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廖昌永亲身告诉你气息运用心得美声唱法兴起于意大利,又叫做“柔声唱法”,也就是在高音的演唱过程中不是利用强烈的气息来演唱,而是运用平缓、自然的气息对声带进行冲击,并通过腹式呼吸法进行的演唱。
在美声演唱中,运用气息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变化,气息比较弱可以表现轻柔的歌曲,气息比较强可以演绎激烈奋发的歌曲,这就是气息在美声演唱中起到的作用。
在美声学派有这样一种古老的教诲:“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
”可见气息对于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吸气的支点主要是在横隔膜,通过腹式呼吸将空气储存在丹田,再利用横隔膜的控制,使腹部的空气打入到头腔,形成头腔共鸣。
在美声界有三大男高音,分别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他们在演唱中都运用了这样的呼吸方式,下面例举一些他们在美声演唱中的例子,进行气息运用法的小结。
首先要说的是帕瓦罗蒂,他最著名的演绎是《今夜无法入睡》,他曾经来到中国演出,这不仅成为中国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话题。
在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法入睡》中,运用了腹式呼吸法,他以横隔膜为支点,吸气时横隔膜像一条带子,将我们的腹部围成一个圈,并且很有力的进行扩张,小腹往外鼓,吸足气,在保持胸腔的扩张,以上胸腔为支点。
在呼气发生的时候,横隔膜肌肉群要进行控制和收缩,横隔膜向外强有力的扩张,使腹部的空气形成一股空气柱,和横隔膜形成一股反作用力,通过胸腔打到头腔,和声带一起产生共鸣。
在发声过程中,气息不是一下就全部打出来,而是自然的、流畅的、缓慢的逐渐向上推,像一条履带一样将气息运送出去,这个力道是很平均的。
帕瓦罗蒂《今夜无人入眠》其次,说说多明戈,他也曾来到中国,在帕瓦罗蒂以后,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高潮,他有一首美声歌曲《女人善变》,这是他一首非常有名的美声歌曲,其中也运用了很好的气息进行演唱。
多明戈曾经说过:“没有正确有力的唱歌呼吸支持,就不可能发出正确的歌声。
咏叹调《我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研究
![咏叹调《我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0a92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e.png)
音乐表演
咏叹调《我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研究
聂大幸
摘 要: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作为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杰出代表,为意大利歌剧的复兴、发
展、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作品,他使用华彩乐段取代了炫技性的歌剧演奏,使
用重唱使得歌剧音乐和戏剧性完美的融合。他的歌剧作品风格热情奔放,幽默诙谐,旋律流畅,并且极富有戏
《我充满激情》里面角色的演出属于反串类型,即 男性角色由女性来装扮,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正歌剧的咏 叹调,乐曲非常充实饱满、速度相对平稳、除了几个花 腔跨度稍大的部分需要多加练习,歌曲的花腔演奏形式 共出现了音阶式 3 次、模进式 8 次、装饰音式倚音型 10 次、连音式 7 次。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罗西尼在这首《我 充满激情》咏叹调的花腔运用方面,装饰音的倚音运用 的相对较多,很多这样方式的链接都会是承上启下的作 用,还能够达到修饰语句的作用,使得音乐整体更加的 富有灵性;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具流动性,也用了比较 多的音阶式和模进式的方法;还有连音式经常出现的方 式是在音阶的变奏中,有时也会作为进过音的形式出现, 三连、五连音也是常见的形式。
歌剧欣赏——精选推荐
![歌剧欣赏——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e0678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3.png)
怎样欣赏歌剧西洋歌剧难懂,不仅在于语言障碍,更由于许多人听不惯美声唱法。
那种似歌非歌,不知何时能唱完的“咏叹调”是只熟悉中国民歌和流行歌曲的人们所望而生畏的。
要想听懂西洋歌剧必须了解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诞生于意大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和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采用比其它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圆润又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音质。
听一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燕子归巢》、《玛丽亚·卡莱》等曲目,我们会领略到美声唱法的绝妙之处的。
这些民歌短小、质朴、旋律流畅,其结构形式与一般的歌曲非常相似,因而是了解美声唱法的最佳教材。
经过一番意大利民歌的熏陶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听歌剧了。
对于没有任何听歌剧经历的人来说,先听哪一部歌剧非常重要。
要想了解一门自己过去并不熟悉的艺术形式,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去欣赏这种艺术门类最杰出、名气最大的作品。
这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体会到其美之所在。
比如听京剧,如果一位京剧门外汉先听《太真外传》、《西施》之类二流剧目中的大段唱腔,定会被吓跑。
但假如先听“苏三离了洪洞县”,再去听《甘露寺》中的“劝千岁”或《淮河营》中的“此时间”,这位门外汉定会立马对京剧唱腔兴趣盎然,毫不犹豫地从“门外”走进“门内”。
听歌剧的道理也是如此。
第一次听,理应选择一部自始至终让人保持足够欣赏兴趣的剧目。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
《卡门》在西洋歌剧中的位置就像京剧中的《苏三起解》,是最通俗,最有名不过的剧目。
《卡门》序曲的知名度更好比《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一般,早已到了近乎妇孺皆知的地步。
《卡门》共分四幕,幕间的间奏曲也常在音乐会上被单独演奏,已被列入了通俗古典名曲的行列,人们一听便会觉得耳熟。
女主人公卓而不群的性格和迷人的爱情故事,也是这部歌剧吸引人之所在。
卡门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她的所做所为并不是因为贪图钱财,也不是因为她残酷成性,而是因为她的感情像一只飞鸟,只爱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能忍受任何束缚。
帕瓦罗蒂咏叹调精选-解释说明
![帕瓦罗蒂咏叹调精选-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94342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png)
帕瓦罗蒂咏叹调精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帕瓦罗蒂咏叹调精选是一篇致敬这位传奇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的长文。
帕瓦罗蒂以其深情的演唱风格、卓越的技巧和异常广阔的音域而闻名于世。
他的音乐生涯既是对咏叹调艺术独特才华的展示,也是他对世界音乐舞台做出的重要贡献。
本文将详细探讨帕瓦罗蒂的音乐生涯、他在咏叹调演唱中的技巧以及他精选的咏叹调曲目。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回顾帕瓦罗蒂的音乐生涯,并重点关注他在咏叹调领域的突出贡献。
帕瓦罗蒂的音乐生涯几乎跨越了半个世纪,他不仅涉猎广泛,还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唱过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作品。
我们将探讨他是如何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完美把握,以及他对作品独特的诠释方式成为一位备受赞誉的歌唱家。
在讨论帕瓦罗蒂的咏叹调演唱技巧时,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对声音的运用和表达。
他出色的发声技巧、富有感染力的咬字和流畅的音色转换使他能够在咏叹调中展示出惊人的演唱功底。
我们将探讨他如何运用呼吸控制、共鸣技巧和装饰音来塑造角色形象和传达情感,从而赢得了无数听众的赞赏和爱戴。
最后,我们将关注帕瓦罗蒂的咏叹调精选曲目。
这些曲目被认为是他演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涵盖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咏叹调作品。
我们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分析帕瓦罗蒂对这些曲目的独特诠释和演绎方式。
通过对帕瓦罗蒂的音乐生涯、演唱技巧和咏叹调精选曲目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展示出这位声乐界传奇的风采和魅力。
帕瓦罗蒂不仅通过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表达力,对咏叹调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回顾和评价他在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展望他对未来歌唱家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帕瓦罗蒂这位伟大歌唱家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成就。
无论是咏叹调的爱好者、帕瓦罗蒂的粉丝,还是音乐爱好者,都将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帕瓦罗蒂咏叹调精选是一道让我们重温这位音乐巨星辉煌时刻的精神盛宴。
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
![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d1f44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5.png)
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演唱分析多尼采蒂(Donizetti)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但以歌剧最为著名。
他的男高音咏叹调演唱非常具有特色,独特的旋律和精湛的技巧使其成为男高音演唱技巧的典范。
本文将对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演唱进行分析。
首先,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的旋律非常优美和富有表现力。
他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旋律线条流畅,充满感情的起伏。
例如,他的歌剧《艾莉诺与阿图罗》中的男高音咏叹调“Ah! mes amis, quel jour de fête!”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咏叹调的旋律充满了喜悦和激情,展示了主人公的心情。
多尼采蒂通过旋律来表达情感,通过音乐来诉说故事。
其次,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的技巧要求极高。
男高音演唱往往需要具备广阔的音域和强大的咬字能力。
多尼采蒂的作品中常常要求男高音唱到高音区域,例如他的歌剧《狄阿·邓肯》中的男高音咏叹调“Fra poco a me ricovero”。
这首咏叹调需要演唱者在高音区保持稳定的音质和强大的音量,同时要求清晰准确地唱出每一个音节。
多尼采蒂的男高音咏叹调通过音程的跳跃和高音的运用来展示男高音演唱者的技巧和能力。
另外,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也注重对角色心理的描画。
他的男高音咏叹调往往是角色的独白,通过歌唱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的歌剧《图兰朵》中的男高音咏叹调“Una furtiva lagrima”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首咏叹调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渴望,男高音的演唱需要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多尼采蒂通过音乐来揭示角色的感情,并通过男高音的声音和表演来呈现出来。
最后,多尼采蒂男高音咏叹调的伴奏和管弦配器也非常精妙。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华丽的管弦乐编曲,通过乐器的声音来增强男高音演唱的效果。
例如,他的歌剧《郎姆雷》中的男高音咏叹调“Dalla stanze ove Lucia”中,管弦乐通过流畅的旋律和丰富的音色来与男高音的演唱相呼应,增强了音乐的表达力。
咏叹调《我热情沸腾像烈火》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
![咏叹调《我热情沸腾像烈火》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adb25d0029bd64793e2c7b.png)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咏叹调《我热情沸腾像烈火》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孟凡顺(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0)摘要:阿尔弗莱德在《茶花女》中唱的乐段只有一个段落,那就是威尔第为男高音歌手精心设计的《我热情沸腾像烈火》,同样也是这部歌剧茶花女里面要求极高最不容易演唱的乐段之一,虽然绝对音不是太高,但是出现的许多音一直是处于在换声点附近徘徊,对男高音的演唱要求极高,这首歌对于我来说是能锻炼自我、展现自己歌唱技能的作品。
本文主要以作曲家生平,音乐作品分析以及自己演唱时对作品的理解为着力点,重点把握演唱技巧,自己对情绪的把控。
关键词:茶花女;创新;内心情感;声乐旋律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06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31一、作曲家威尔第(一)威尔第简介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意大利杰出的音乐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名叫布塞托的小镇。
13岁就开始学习音乐并在当地村落教堂弹奏管风琴,1832年考取米兰音乐学院未果,便直接在米兰生活并向当地的著名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继续深造音乐。
直到1942年他的第二部并让他一跃成为当地顶流作曲家的歌剧作品《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
因为那时候的意大利正在摆脱奥地利,所以他初期的作品一般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并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争意识,因此又有了“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的称号。
威尔第除了意大利风味的热情旋律以外还加上了从巴黎学来的国际口音,使他的成功随之扩大。
到了50年代,他的创作又越了一个台阶,近乎顶峰,作品《弄臣》等七部世界著名歌剧,直接将这位优秀的作曲家送上了意大利歌剧大师的宝座。
《弄臣》(Rigoletto,1851)《游吟诗人》(Trovatore,1853)和《茶花女》(La Traviata,1853)到现在依旧在世界各地的歌剧院不断登台亮相。
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演唱分析——以《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为例
![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演唱分析——以《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6141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1.png)
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演唱分析——以《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为例摘要19世纪也被誉为是“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社会动荡不安,而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进入19世纪后,意大利就经历了被拿破仑统一,但之后拿破仑战败又再次走向了分裂。
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宣告完全统一。
就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歌剧依然在炮火中继续前行从未止步。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涌现出众多歌剧作曲家,而威尔第和普契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
由于二人出生的年代不同,所以经历也大不相同。
威尔第受意大利复兴运动的影响,所以创作了许多著名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歌剧作品,如:歌剧《纳布科》;而普契尼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他见证了19世纪的结束和20世纪的开始,所以他的歌剧独具一格。
他们二人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名作。
如:威尔第创作的歌剧《茶花女》、歌剧《弄臣》和歌剧《奥赛罗》等;普契尼创作的歌剧《波西米亚人》、歌剧《蝴蝶夫人》和歌剧《西部女郎》等。
本文将通过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男高音唱段《沸腾激动的心灵》和普契尼的歌剧《西部女郎》中男高音唱段《请让她相信》为例,对两位作曲家歌剧中的男高音咏叹调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与演变、比较《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这两首歌剧咏叹调的异同之处、歌剧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的演唱分析。
根据这三点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层面的知识运用的实际演唱中,对今后的学习者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威尔第、普契尼、男高音、演唱分析AN ANALYSIS OF VERDI AND PUCCINI'S ARIA ——TAKE"BOILING EXCITED MIND"AND"PLEASE LET HER BELIEVE"FOR EXAMPLEABSTRACTThe19th century is known as"romantic period",during which European Society was turbulent,and Italy,the birthplace of opera,also experienced the test of war. Since the19th century,Italy had been unified by Napoleon,but after Napoleon's defeat,it was divided once again.It was not until1870that Italy was proclaimed complete unity.It is in such a stormy era that opera has never stopped moving forward in the fire.Many opera composers emerged in Italy during the period,among whom Verdi and Puccini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influential ones.Because they were born in different times,their experiences were also different.Influenced by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movement,Verdi creates many famous patriotic and heroic opera works, such as the Opera Nabuco.Puccini's life spanned two centuries.He witnessed the end of the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20th century,which is why his opera composing was unique.They both created many well-known and world-renowned masterpieces.For example,Verdi created Opera La Traviata,Jester and Othello while Puccini did Opera Bohemians,Madame Butterfly and La fanciulla del Westas.Taking Verdi's opera La Traviata as an example,and Puccini's opera La fanciulla del Westas as examples,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nor Aria in the operas of two composers.This paper covers three parts: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opera in the romantic period,the comparis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Opera Aria"Boiling excited heart"and"Please let her believe",the singing analysis of the two Opera Aria.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points, the author will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pplying theoretical level of knowledge in the actual singing,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role for future learners.KEY WORDS:Opera,Aria,Verdi,Puccin,Tenor,Singing analysis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1)一、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二、相关文献综述 (1)1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与演变 (2)1.1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历程 (2)1.2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历程 (4)2比较《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这两首歌剧咏叹调的异同之处..62.1这两首咏叹调作品是否有共性之处 (6)2.2这两首咏叹调作品的个性之处分别有哪些 (7)3歌剧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和《请让她相信》的演唱分析 (9)3.1《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演唱分析 (9)3.1.1准确把握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 (9)3.1.2分析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10)3.1.3《沸腾激动的心灵》中的声乐技术难点问题 (12)3.2《请让她相信》的演唱分析 (14)3.2.1准确把握男主人公约翰逊 (14)3.2.2分析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14)3.2.3《请让她相信》中的声乐技术难点问题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20)一、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点:其一,是通过深入研究威尔第与普契尼两位歌剧大师的歌剧咏叹调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等理论层面将其更好地运用到这两首咏叹调的演唱中;其二,是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够深刻理解、分析和比较两位共同生长在浪漫主义后期的歌剧大师在歌剧创作当中对于男高音角色的塑造和描写。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文本分析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文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a0f803fc4ffe473368abe2.png)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文本分析作者:刘波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1期摘要: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是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一个经典唱段,经常被男高音歌唱家在音乐会中单独演唱。
本文将从这首咏叹调的原文歌词及中文大意和该曲的引子、宣叙调、咏叹调三个部分的音乐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引子宣叙调咏叹调音乐分析《沸腾激动的心灵》是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第二幕第一场阿尔弗莱德的唱段。
薇奥丽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被阿尔弗莱德的爱情所打动,放弃了巴黎纸醉金迷的生活,同他一起来到巴黎的郊区。
沉浸在幸福中的阿尔弗莱德演唱了这首咏叹调。
这也是剧中阿尔弗莱德“唯一的一段自宣叙调开始至咏叹调结束的完整唱段。
”1整个唱段情绪明朗,表现了热恋中的阿尔弗莱德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薇奥丽塔的无限爱恋。
这首咏叹调是全剧中仅有的一点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瞬间描写。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不同于第一幕的喧闹,又为后来的情节急转直下做了铺垫,增加了对比,加强了戏剧性。
也正因为这时的极度幸福才更突显了最后两人爱情的悲惨结局。
一、原文歌词及中文大意Recit:(宣叙调)Lunge da lei per me non v'ha diletto! Volaron già tre lune dacchè la, mia Violetta.agi离开她我就没有快乐!三个月已经过去了,我的薇奥烈塔per me lasciò, dovizie, amori ,e le pompose feste, ov' agli omaggi avvezza,为了我抛弃了舒适、财富、贪恋和浮夸的宴会,在那里她惯于接受人们的敬意,vedea schiavo ciascun di sua bellezza... Ed or contenta in questia ameni luoghi 她认为人人都是她的美貌的奴隶而现在在这个令人愉快的环境中她感到了满足,tutto scorda per me. Qui presso a lei io rinascer mi sento, e dal soffio d'amor为了我她忘记了一切。
歌剧《图兰朵》中卡拉夫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不同歌唱家演唱对比分析
![歌剧《图兰朵》中卡拉夫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不同歌唱家演唱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9fa6e287c24028915fc3f6.png)
歌剧《图兰朵》中卡拉夫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不同歌唱家演唱对比分析作者:姜姗姗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摘要:《今夜无人入睡》是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著名歌剧作品《图兰朵》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该咏叹调适合戏剧男高音演唱,从而能与男高音主角王子卡拉夫的角色特点相契合,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歌剧。
美声男高音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演唱技术,表现了一定的共性;歌唱家的嗓音条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使得美声男高音体现一定的个性。
美声男高音难度极大,只有结合共性和个性才能演唱好,所以美声男高音体现了共性和个性、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本文试图对帕瓦罗蒂与多明戈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美声男高音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普契尼;演唱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不仅是指一种发声方法,也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是一定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
男高音是男声声部中最高的一个声部,以其明亮、集中的音色,展现出辉煌灿烂、具有金属般色彩的高音,让听众心神激荡。
但男高音也是美声歌唱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声部,歌唱者不但要科学的歌唱方法,还要具备先天的嗓音条件和个性的演唱技巧,所以美声男高音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一、作品简介图兰朵的故事源于波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1762年由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将其改编为同名寓言剧,并由阿达来与席莫尼编成剧本。
《图兰朵》是1924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这个剧本谱写的同名歌剧。
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图兰朵》全剧的创作,弗兰科·阿尔法诺在普契尼去世后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歌剧《图兰朵》是根据西方人的想象,以中国元朝为历史背景的传奇故事,流落异乡的靴粗国王子卡拉夫遇见并爱上了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朵。
图兰朵宣布:有三个谜语,能猜中的就可以与她结婚,否则立即处决。
卡拉夫为了得到公主的爱不惜一切,决定冒险一试。
dopo-l'oscuro nembo 咏叹调
![dopo-l'oscuro nembo 咏叹调](https://img.taocdn.com/s3/m/ec4b45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7.png)
咏叹调《dopo l'oscuro nembo》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Giuseppe Verdi(翁弗雷多)的作品之一,出自意大利歌剧《阿图罗》中。
这首咏叹调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它描述了主人公阿图罗在爱情和命运的挣扎中所经历的心灵历程,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本文将对《dopo l'oscuro nembo》这首咏叹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希望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首动人的音乐作品。
1. 背景介绍《dopo l'oscuro nembo》出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Giuseppe Verdi所作的歌剧《阿图罗》中。
这部歌剧是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主人公阿图罗和他的挚爱埃尔南娜因爱情的纠葛和命运的安排而遭受痛苦和折磨的故事。
作曲家 Verdi 在歌剧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通过动人的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dopo l'oscuro nembo》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2. 音乐特点《dopo l'oscuro nembo》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音乐情感而著称。
整个咏叹调的旋律线条流畅优美,旋律起伏跌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通过对音乐的节奏、和弦和声部编配等方面的处理,Verdi 给人一种内心挣扎的感觉,使人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阿图罗的心灵世界和矛盾情感。
咏叹调中的音乐还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使人䊐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3. 情感表达《dopo l'oscuro nembo》通过音乐将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咏叹调中,阿图罗表达了对命运的苦恼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挣扎,他渴望能够摆脱一切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同时又感到迷茫和无助。
音乐中的旋律起伏跌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使人无法不被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所触动。
4. 艺术价值《dopo l'oscuro nembo》作为意大利歌剧《阿图罗》中的经典咏叹调,不仅在音乐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挣扎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歌剧的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
咏叹调《我心花怒放》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探究
![咏叹调《我心花怒放》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6676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3.png)
摘要卡米尔·圣-桑,是十九世纪在欧洲浪漫主义晚期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尤为热衷于宗教主题,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而对于歌剧的创作仅有13部,其中于1875年写的著名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则为他最优秀的歌剧代表作品,是欧洲音乐歌剧史上鲜为少见的以女中音作为第一女主角的一部佳作。
首先,本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作曲家卡米尔·圣-桑的音乐和生活,引用“参孙的故事”这一宗教题材道出本歌剧,并在理论上详尽剖析其中的咏叹调《我心花怒放》。
然后,又在节拍节奏、旋律、伴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和音乐表情等音乐要素上对歌曲的音乐结构进行研究,点出作曲家圣-桑的创作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笔者通过对咏叹调《我心花怒放》中达丽拉这一女主角的角色、歌唱语言、情感抒发以及演唱中的气息运用详细分析,总结了该唱段在演唱处理方面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圣-桑;咏叹调;风格;音乐结构;演唱处理A BSTRACTCamille Saint Saen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Romanticism in Europe in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a prolific composer, is particularly keen on religious themes, the creation of life, and for the opera creation only 13, including the famous opera "written in 1875 by Samson and Dalila" is his most outstanding opera representative works, is the European music history of opera little is rare in Mezzo Soprano as the first actress a masterpiece.Firstl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about the composer Camille Saint Saens music and life, "the story of Samson" refers to the religious themes from the opera, and in theor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ria "I" be wild with joy.Then, and music structure of the songs were studied in rhythm, melody, harmony, mode and tonality month accompaniment texture and musical expression elements such as music, point out the composer Camille Saint Saens's writing style and on this basis, explains his own point of view. Finally, the author through to the Aria "I" be wild with joy in Delilah the heroine role, singing language, emotion expression and the use of breath in singing with the analysis, summed up the aria processing method in singing skills.Key Words:Saint Saens;Aria;Style;Musical structure;Singing treatment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圣-桑生平与歌剧《参孙与达丽拉》 (2)第一节圣-桑生平及主要作品 (2)第二节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及其咏叹调《我心花怒放》 (2)第二章咏叹调《我心花怒放》的音乐分析 (3)第一节圣-桑的作品风格 (3)第二节咏叹调《我心花怒放》作品的音乐结构 (4)第三章咏叹调《我心花怒放》的演唱处理 (14)第一节达丽拉的角色分析 (14)第二节歌唱语言分析 (14)第三节情感的把握 (15)第四节演唱中的气息运用 (15)结语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致谢 (2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0)前言咏叹调《我心花怒放》是《参孙与达丽拉》中优秀的咏叹调作品,旋律优美流畅,和声织体上清晰明了、结构工整,且具有含蓄、高雅的创作风格,圣-桑在遵照古典特色的同时,又具备并符合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把精湛的技艺和完整的曲式结构贯穿音乐始终,将旋律与丰富的感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
![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6a5f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8.png)
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精选多篇)第一篇: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引言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其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旋律富有抒情性,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
《苍原》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公元1771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诺盖草原寄居了140 多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在面临赋税加重、强令改信东正教并代替沙皇征战土耳其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自由和尊严,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
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咏叹调《情歌》是整部歌剧的主题曲,它是由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在歌剧中分别出现在第一、第三、第四乐章中,其旋律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歌剧《苍原》所表现的是土尔扈特族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全剧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就扎根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
众所周知,蒙古族的音乐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居多,他们的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嘹亮、悠长而又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
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像以往常见的那样直接引用某一具体的蒙古族民歌的音调,而是根据其戏剧性构思,采用不同方式对多种民间音调或素材加以不同的整合与创新,使之与歌剧的戏剧性剧情想适应。
《情歌》的产生就是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全曲由舒缓悠长的慢板、轻盈跳荡的三拍子快板加一个拉宽的短小尾声构成,是一首洋溢着浪漫抒情气质,并且具有充分的主体性质的歌曲。
它贯穿全剧,既符合戏剧化的表现要求,又非常声乐化。
一、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一)娜仁高娃人物形象分析娜仁高娃,一个十八九岁的土尔扈特族姑娘,在剧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她的纯真、她的人格以及她的情感,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也一次次地将全剧主题得到升华。
歌剧《茶花女》选段《沸腾的心》演唱处理解析
![歌剧《茶花女》选段《沸腾的心》演唱处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b62717be1e650e53ea990e.png)
歌剧《茶花女》选段《沸腾的心》演唱处理解析作者:李庚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将从演唱技巧、语言与旋律的关系、情绪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完成对咏叹调《沸腾的心》的解析,希望能为热爱歌剧演唱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咏叹调;演唱处理;歌唱情绪咏叹调是歌剧中最华丽的段落,常以独唱的形式出现,用来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歌者的演唱技巧,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它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也是揭示歌剧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音乐会表演里的常客。
《茶花女》这部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同名的文学巨著改编的歌剧,从创作之初就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歌剧完美的阐释戏剧与歌唱的联系,其中的咏叹调《沸腾的心》更体现了男主角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歌剧爱好者的钟爱。
1 《沸腾的心》演唱背景提示要演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这样能更为真实的接近原创者的创作思路,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演唱时才能更好的把握歌唱的情绪,特别是在歌剧里咏叹调的演唱中,将自身的表现力与歌曲旋律结合起来,不仅能真实的还原剧中人物形象,还能为剧中角色的扮演者增添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
在剧情中发展中,《沸腾的心》是一首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咏叹调。
剧中女主角“薇奥莱塔”被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真情所打动,为了爱情放弃了以前的一切,跟随他来到巴黎的郊外,过着简单、平淡的乡间生活,三个月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充满着甜蜜爱情的日子里,阿尔弗莱德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有感而发唱出了《沸腾的心》。
从《饮酒歌》的相识相知,到《沸腾的心》的热恋,威尔第为阿尔弗莱德设计的咏叹调充分地体现出当时他的幸福感,这段内心独白仿佛告诉我们,只有用歌声才能抒发他内心的愉悦,歌曲旋律热情、激动,表现了他对薇奥莱塔炽热的爱意。
2 《沸腾的心》中呼吸的要点此曲采用了两段式的曲式结构,第一部分(A段第一小节至37小节)的节奏保持在中速,在演唱时,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气息,确保唱出来的声音是丰满、欢愉的,不论是内部感觉还是外部听觉都要能感受到声音的流动性,在需要拖拍的地方,需按曲面上的要求做出渐强、渐弱、渐慢,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持。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独唱选段的二度创作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独唱选段的二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e60d3b371fe910ef12df83f.png)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独唱选段的二度创作作者:韩凯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2期【摘要】《激动沸腾的心灵》是歌剧《茶花女》中男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唯一的独唱段落,是作曲家威尔第为本歌剧中男高音歌手精心设计的,更是此歌剧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唱段,其中的很多音都处于高音区,非常考验演唱者的唱功,本文将以笔者二度创作该首咏叹调为目的,从男高音的演唱技巧及对人物的角色把握等方面进行分析及阐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及演唱咏叹调作品。
【关键词】《激动沸腾的心灵》;咏叹调;二度创作中图分类号:J6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4-02一、作曲家威尔第及歌剧《茶花女》朱塞佩·威尔第(Verdi,Giuseppe)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在西方歌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
1842年,他创作的《纳布科》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由于这部剧作的成功,使得威尔第在歌剧界名声大噪。
他在18世纪50年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创作了多部经典名作,例如《茶花女》《弄臣》《假面舞会》等,奠定了他歌剧大师的地位。
1871-1872年,他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最近在中国大剧院上演的歌剧《阿依达》。
威尔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歌剧艺术,他无私奉献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歌剧《茶花女》是作曲家威尔第在欣赏了法国文学家小仲马小说后进行改编的,该剧从1855年至今,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作品之一。
剧中多首歌曲,如重唱歌曲《饮酒歌》、咏叹调《及时行乐》等都已成为历代歌唱家们在演出中必唱的曲目。
歌剧《茶花女》主要讲述了巴黎交际花薇奥列塔与男青年阿尔弗莱德的爱情故事。
为了爱情,薇奥列塔放弃了原来奢靡的生活,与阿尔弗莱德一起追寻幸福生活,却遭到阿尔弗莱德父亲乔治的反对,薇奥列塔因为与阿尔弗莱德的误会,从此一病不起,她历经磨难,最后乔治被薇奥列塔的真情打动,同意阿尔弗莱德与她相爱,但是当阿尔弗莱德再次看到薇奥列塔的时候,她已经生命垂危……二、咏叹调《激动沸腾的心灵》选段分析(一)咏叹调分析一部好的歌剧,最引人入胜的就属咏叹调了,它最能集中揭示主人公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形象。
caruso版本赏析
![caruso版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8c12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0.png)
caruso 版本赏析当我第一次听到caruso这首歌的时候,泪流满面。
虽然是意大利民歌,我听不懂意大利语,但仍然被深深地吸引着,打动着。
听过很多人唱caruso,感觉很不一样。
lara fabian演绎的是我最喜欢最欣赏的一个版本。
第一次听到就是她演唱的这个版本,饱含深情,给人强烈的震撼。
她是用尽心和气力去述说这样一个悲情而动人的故事。
就如她自己说的,当她一唱起时,好像歌词,曲调就自然而然在那里,一直藏于她灵魂深处,是她体内最敏感最善感的地方。
因为这是和她的母亲和外婆有关的,是与意大利民族的魂魄相连的。
歌曲的那波里民谣风味十足,同时兼具古典音乐和歌剧的成分,还裹杂着强烈的海腥味。
有人评价她唱的是"无尽的悲情任由奔泻倾覆"。
的确,她唱得有收有放。
开始的时候,悠远流长,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了苏莲托海港,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星星渔火忽明忽暗,一位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男子,轻轻擦拭着姑娘脸上的泪水,抚慰着他心爱的女子,不要哭泣,不要悲伤。
他是如此地深爱着她,并为此而感到幸福。
人生即将终止,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个体的生命就如那千帆过后螺旋桨溅起的点点白沫,是如此渺小和脆弱,终将消失,流入历史的长河。
滔滔浪花翻腾无疆,也终归风平浪静,过水无痕。
一切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如此,如此地深爱着你,你非常非常地清楚,已在我的血脉中消融,在我体内流淌。
"而曾经爱过,让死亡也变得甜蜜。
在曲子高潮的时候,也就是生死离别,男子向女子表达这份深沉的爱时,lara fabian任感情渲泄流放,唱出了这份生死契阔,唱出了依依不舍,唱出了卡鲁索因为深深爱过而无憾的人生!好一个荡气回肠!lara fabian演绎得强悍而有力!此外,我也挺喜欢波切利的版本。
因为是大型乐队配乐,场面就很恢宏,大提琴把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郁深沉。
恕我无知,起初我并不知道波切利是盲人。
一直以为他是沉浸在音乐中,闭着眼在深情陶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演唱版本分析
作者:刘波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要: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是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著名唱段,经常被男高音歌唱家作为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中演唱,本文将对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对本曲的演唱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个版本的异同点,并归纳出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咏叹调;帕瓦罗蒂;多明戈;演唱版本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和普拉西多·多明戈都是世界顶级的男高音歌唱家,曾与何塞·卡雷拉斯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
帕瓦罗蒂和多明戈都曾成功演绎过《茶花女》中的男主角阿尔弗雷德,并在许多音乐会和重大演出中演唱过这首咏叹调。
以下我将以帕瓦罗蒂录制的唱片Nessun Dorma Arias And Duets和多明戈录制的唱片《史上最著名的歌剧咏叹调》为依据,对这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并归纳出各自的特色,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这首咏叹调的风格,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演唱。
1 两个版本的异同比较
1.1 相同点
(1)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不论是帕瓦罗蒂还是多明戈在对这首咏叹调的整体风格把握上都是一致的。
他们都采用了较为抒情的音色来表现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内心情感,将他在获得茶花女爱情后的幸福喜悦心情充分体现出来。
音乐从宣叙调开始,通过几次速度的变化逐渐过渡到咏叹调,演唱中两位都能准确把握速度的变化,使宣叙调自然过渡到咏叹调。
同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都全面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住作品的要求,将宣叙调和咏叹调演唱得层次分明。
宣叙调如朗诵般地旋律他们都演唱得较为平缓,而在演唱咏叹调时则根据作品情绪需要,将旋律唱得连贯、流畅,并赋予咏叹调更深情、更热烈的情感表现,焕发出极强的感染力。
(2)对歌曲技巧上关键点的准确处理。
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演唱技巧的高超自是无需多言的,这首咏叹调中那些技巧性特别强烈之处,经他们的演唱,都显得轻松自如而不留丝毫“技巧”的痕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音的演唱上,两人虽然嗓音条件各具特点,但对高音演唱的技术运用却是一致的,都是在深厚的呼吸基础上,打开歌唱的腔体,使声音结合咬字在各个声区自由转换,让高音和低音、中音的音色统一,其结果都是明亮的、圆润的、具有穿透力的,达到了作品所需要的歌唱效果。
1.2 不同点
尽管这两个版本在整体风格的把握上是一致的,但是在音色、强弱处理、换气位置、高潮处理等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其不同之处如下:
(1)音色。
多明戈的音色丰满,刚柔兼备,能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
在演唱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时,音色有明有暗,富于变化。
演唱充满感情,极富感染力。
帕瓦罗蒂音色纯净、圆润,极具穿透力。
在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中,他的演唱抒情、流畅,尤其是高音的演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音明亮而辉煌,具有强烈的自然美感。
(2)强弱处理。
在强弱处理方面,多明戈的最弱(ppp)处做得较明显,如46、54小节和61小节处的最弱(ppp)他都有明显的减弱音量,轻声进入,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
另外在结尾处的高音“g2”,多明戈还十分明显地做出了短暂的渐强随即渐弱。
帕瓦罗蒂在这几处最弱(ppp)处,没有明显的强弱对比,最后结尾处的高音则是一直以强音量持续到结束。
应该说,多明戈的弱做得更到位。
而在乐句的渐强直至高音的处理上,帕瓦罗蒂得天独厚的高音使得他的渐强强劲有力,丝毫不懈怠,一鼓作气唱到高音,而且在59-60小节处连续3个“ba2”处,他一个音比一个音音量强,带给人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多明戈在强音上的效果则显得没有这么突出。
(3)换气的位置。
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换气位置有三处明显的不同。
第一处是在32~36小节,即宣叙调结束前的高潮处,“scordo ne’gaudi suoi tutto il passato (大意为:在欢乐中我忘记了过去的一切)”这一句中,多明戈是唱完高音“ba2”时换了一口气。
帕瓦罗蒂没有在最高音处换气,而是旋律从高音“ba2”级进下行至“bb1”后才换气。
第二处是在48~50小节,“vivere io voglio ,io voglio a te fedel(大意为:我愿意为你忠诚地生活)”这一句中,帕瓦罗蒂在49小节第二拍的第一个十六分音符“b1”后换了一口气,而多明戈是一口气唱下来的。
第三处是在58~62小节,“dell’universo immemore io vivo,io vivo quasi,io vivo quasi in ciel(大意为:我忘记世上的一切,我好像生活在天堂里)”这一句中,帕瓦罗蒂有两处换气,分别在59小节第三拍的第一个高音“ba2”后和61小节第二拍的第一个十六分音符“f1”后。
而多明戈仅在61小节的“f1”音后换了一口气。
(4)高潮的处理。
在宣叙调的高潮,高音“ba2”处,多明戈是按照谱面的要求在高音上唱了2拍,换气后级进下行;而帕瓦罗蒂在此处延长了一拍,共唱了3拍,且在最后半拍提前滑到“g2”音,没有换气直接连接后面的级进下行旋律。
咏叹调的高潮重复了两次,两次高潮在旋
律的音高、节奏和歌词上相同。
多明戈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次高潮的演唱时,在第一个“ba2”处(第52小节)延长了一拍,并换气;第二次重复高潮时,在第一个“ba2”处(第59小节)没有换气,一直唱到连续的第三个“ba2”,并稍稍延长此音,与第一次高潮形成对比。
帕瓦罗蒂在演唱这两次高潮时,运用了相同的处理方式。
即在两处的第一个“ba2”处(52、59小节)比多明戈多延长一拍,并换气,在连续的第三个“ba2”处又延长了一拍,且这些高音演唱得音色明亮,气息充足,充分展示了其高音的威力
2 两个版本的特色归纳
2.1 帕瓦罗蒂演唱版本的特色
帕瓦罗蒂作为“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他演唱这首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语言方面,帕瓦罗蒂是用自己的母语在进行演唱,纯正的语感,清晰的发音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这首歌曲正是适合抒情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
帕瓦罗蒂曾被人们称为“High C之王”,他的嗓音纯正,唱出的高音,音色明亮,气息连贯,毫不费劲,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在这首咏叹调中的几处高音,帕瓦罗蒂都明显唱得游刃有余,比多明戈明显拖得时间长,充分展示了其演唱高音的超强能力,甚至于在高音的长音处都不换气,直接连接级进下行的旋律,将音乐处理得十分连贯,音乐流动,一气呵成。
帕瓦罗蒂在对音乐的处理上有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强弱处理不是在大段的渐强减弱,而是在每一句的语气上的自然起落。
2.2 多明戈演唱版本的特色
多明戈的音质明亮,外形俊美,音质圆润而又具有金属色彩,使得他非常适合扮演《茶花女》中的男主角阿尔弗莱德。
多明戈演唱这首咏叹调的最大特点是表现出极高的音乐修养。
多明戈不仅是一位世界级的男高音歌唱家,还是一位指挥家。
他在许多大歌剧院都曾亲自指挥过包括歌剧《茶花女》在内的许多歌剧,如《蝙蝠》、《艺术家的生涯》、《罗密欧与朱丽叶》、《托斯卡》等。
可以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因此多明戈演唱的咏叹调《沸腾激动的心灵》处理非常细致,曲中的强弱记号多明戈都极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尤其是最后高音处的渐强后又立刻弱,做得细致、收放自如,表现出多明戈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极深的演唱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