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生物全体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高一生物全体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高一生物全体教案(精选5篇)苏教版高一生物全体教案(精选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苏教版高一生物全体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任务1.按期初安排,本学期初一年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初二年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下册)。

2.抓好初一、二年的生物教学工作,力求达到学校预定的目标。

3.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4.继续探究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5.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挥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

三、布置作业和单元测试配合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材课后设计的作业,可适当提示、辅导,定期要求学生上交作业进行批改,并进行讲评。

可不需要另外布置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

期中、期末考之前各进行1次单元考试。

期中考试题难度适中,让好学的学生有较好的成绩。

期末统考前要留有充分的复习时间。

四、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1.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组活动。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节ATP和酶第1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ATP相关动画,结合教师讲解,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并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观看ATP相关资料,能够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利用教材中的图,熟悉ATP的结构简式。

2.分析、讨论法: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学生开展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们把ATP形象比作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归类已学过的能源物质。

2.教师的教学准备:结合实例,引发讨论,配合图片,熟悉知识。

配合图片,让学生深入认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哪些?学生:淀粉、糖原、葡萄糖、脂肪等。

教师: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为细胞提供能量呢?结合一个实验,引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实验过程如下:1.取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等量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各加入等量少许水混合均匀。

将两试管置于暗处,可观察到荧光。

2.静止15分钟,待荧光消失。

3.A中加入医用葡萄糖溶液2mL,B中加入ATP注射液2mL。

充分混匀后,置于暗处观察。

结果:A无荧光出现,B有荧光出现。

得到什么结论呢?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ATP的结构简式及各字母的意义学生:⑴阅读课本P63相关内容,了解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简式及各字母的意义⑵思考ATP的结构与其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关系。

⑶讨论:讨论完成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问1】ATP的全称、组成、结构简式、各字母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讲述:阅读课本P63,完成。

全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组成: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结构简式: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A表示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糖),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

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生物学知识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上课时,可以通过多联系生活、多举生活实例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高中的生物必修一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

(2)细胞与外界环境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渗透作用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通过学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水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板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Flash演示渗透作用】介绍渗透装置:取一个长颈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这个半透膜有种特性,就是水分子可以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

密封好后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斗管内液面高度逐渐上升,直至一定高度。

引导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是怎样的?换句话说,就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归纳并板书:一、渗透作用 1.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这是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矛盾呢?为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浓度是指的什么性质的浓度?质量浓度还是物质的量浓度?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的过程中,有没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呢?在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它们双向扩散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状态时两者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平衡状态时呢?正是由于开始时V1V2,才使得漏斗管内液面上升。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3. 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安排: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并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概念(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等。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区别。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5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验操作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苏教版生物高一教案模板5篇

苏教版生物高一教案模板5篇

苏教版生物高一教案模板5篇苏教版生物高一教案模板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苏教版生物高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分析以后,争取及格率要达到90%,优秀率要达到50%。

这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发展。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特点、功能之间的关系。

2.理解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

3.应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

4.理解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二、命题落点1.结合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或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综合考查各细胞器的分布、成分、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关系。

如例2和例4。

2.物质出入细胞的二种方式的判别。

如例5。

3.结合细胞呼吸考查线粒体的结构、所含物质成分和作用。

如例3和例7。

4.结合化学元素、光合作用等考查叶绿体所含色素类型、结构、物质成分和作用。

如例3、例6和例7。

【典例精析】例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B.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C.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方面是细胞中DNA分子含量和基因的分布,另一方面是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及内质网的有关功能。

选项A是错误的,因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物种所特有的全部遗传物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当然有胰岛素基因,只是受特定时空条件的限制,有选择地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胰岛素基因未能表达。

选项B是不对的,该题的关键词是“共有”,既要考虑不再分裂的体细胞核中有46个DNA分子,还要考虑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因此“共有”的DNA分子必定大于46个。

选项C是正确的,因为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属于脂质,因此它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选项D也是错误的,因为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答案:C。

例2: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A.麦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胰岛素D.载体蛋白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分类及核糖体的功能。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CD选项均为蛋白质类物质,核糖核酸为RNA,不属于蛋白质。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生命的多样性》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生命的多样性》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生命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生物的分类方式以及各类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依据;2.掌握科学命名法和物种命名的原则;3.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分类方式和特征;2.科学命名法和物种命名原则。

三、教学难点1.物种命名原则的理解和运用;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不同种类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与练习(30分钟)a)生物的分类方式和特征i)将生物分类方式分为五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ii)解释各级分类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不同级别的分类方法;iii)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一些典型生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b)科学命名法和物种命名原则i)介绍科学命名法的由来和意义;ii)讲解物种命名的原则和常用的拉丁语词根;iii)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物种命名的方法。

3.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选取一些受威胁或珍稀的物种,让学生分析其生境、原因、保护方法等,并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方法(20分钟)a)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态平衡、促进食物链稳定、保护基因库等方面;b)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发展等;c)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并引发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自己理解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法,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观点和创新思维。

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方法的疑问。

以上为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生命的多样性》教案,通过教授生物的分类方式、命名法和物种命名原则等知识,以及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多样性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苏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苏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苏教版生物必修1全 册精品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细胞概述 • 细胞结构 • 细胞功能 • 细胞分裂 • 细胞演化
01
引言
课程简介
适用对象:高中生
课程内容:本课件涵盖了苏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的知 识点,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
章节。
课程名称:苏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件,学生能够掌握生物 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控 制物质进出细胞、信息交 流等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可以运动,以保证细胞膜 功能的正常发挥。
细胞质
细胞质的组成
细胞质主要由水、无机盐 、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组成。
细胞质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 谢的主要场所,具有能量 代谢、物质合成和分解等 功能。
减数分裂
总结词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特点是染 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 终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 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VS
详细描述
减数分裂发生在性成熟后,原始生殖细胞 经过复制后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形成成熟 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变 异和物种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多细胞生物的形成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生物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繁 殖产生的后代遗传物质与母本完全相同。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 生具有父母本遗传物质的子代个体的生殖方 式。有性繁殖产生的后代具有父母本的遗传 差异,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学科:生物
教材版本:苏教版必修一
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器官和功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1. 幻灯片或教材图片
2. 玻璃片和显微镜
3. 实验用的生物样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张细胞的图片来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讲解细胞的功能:营养、代谢、生长和繁殖。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描绘所见的细胞结构。

2. 学生进行细胞膜、线粒体等细胞器官的实验,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 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相关课外资料的作业,了解其他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共28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汇总(打包下载)

(共28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汇总(打包下载)

超级资源(共24套28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汇总(打包下载)一、健康问题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3.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4.癌症发病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6.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7.基因诊断技术能够对许多病原体进行诊断。

二、科学实验1.观察(1)概念: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

(2)要求:观察必须真实、准确。

2.测量(1)作用:能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2)要求: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力求测量结果精确。

3.实验设计: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1)数据收集:是指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

(2)分析数据: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如统计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 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得出独到见解的过程。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2)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女性乳腺癌等(×)(3)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4)为获得精确数据、除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外, 还需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5)检验假设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科学测量(×)(6)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数据收集(√)2.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才能明显地降低癌症发病率()A.熬夜B.健康的生活方式C.多吃补药解析:选B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3.下列疾病中,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坏血病B.狂犬病C.禽流感解析:选A坏血病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不属于传染病;狂犬病和禽流感都是传染病。

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全册教学案(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全册教学案(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全册教学案(有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析原子和分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能举例说出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理解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②正确理解分子是原子通过各种化学键形成的。

2、能力目标:能根据水和无机盐的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认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难点: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细胞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引入新课。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引导与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第2—3段,回答以下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元素玉米人o44.434.62c43.5755.99 H6.247.46 N.46 9.33 k0.92 .09 ca 0.23 4.67 P0.20 3.11 mg 0.18 0.16 S0.17 0.78(2)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无差别?(3)生物体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相同吗?(4)举例说明生物体缺乏必需元素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分析与讨论]:阅读右表,并分析讨论:(所含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结论:[总结与拓展]:、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一)大量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98%)。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占65%)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碳(c)(55.99%)(二)微量元素:Fe、mn、B、cl、Zn、mo、cu、Ni2、生物缺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人体缺硒可能导致病人体缺铁可能导致病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资源-示范教案(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1课时)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资源-示范教案(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1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从容说课本节主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类型: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学习本节的关键词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认识了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本节教材具体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类型,是对第二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细胞膜控制物质交换的跨膜运输功能对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人体的稳态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设置了1个“边做边学”、1个“课题研究”、1个“继续探究”和1个“放眼社会”、1个“拓展视野”学习栏目。

“边做边学”是通过对3粒葡萄的渗透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发现水分子的渗透作用,更好地理解水分渗透的原理。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教材以探究与生活实际中酿酒、发面等密切相关的酵母菌的死活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设,进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过程,从而更深刻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并懂得在生活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

“放眼社会”栏目,通过介绍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生物膜选择通透性知识,尝试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让学生从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视野”栏目通过介绍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使学生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细胞的功能及不同细胞器的作用
3.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及不同细胞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 理解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第一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玫瑰花瓣、洋葱片
3. 图片资料:关于细胞结构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所学知识,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二、展示(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的细胞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学生自行制作玫瑰花瓣和洋葱片的植物细胞准备载玻片。

2. 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描述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3. 学生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四、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探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作文,对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进行梳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实
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0年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精编教学设计

2020年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精编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了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3.能利用网络、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媒体等途径收集资料,能根据材料写出一篇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

4.讨论“癌症的病因与预防措施”“2002年10种高发病率与引起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形成问题对比分析能力、数据分析等能力。

5.经历“从某一方面收集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动手做科学”的能力、课题研究意识、信息的收集与甄别的能力、批判性学习的能力、交流与交往的能力。

6.认同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生物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7.懂得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自己进行各种抉择,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要健康、积极并且负责任的生活。

8.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得到了来自于物理、化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巨大帮助,了解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对其他学科也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一种泛学科的“大科学”思想。

9.树立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STS)。

10.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难点:1.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获取与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3.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教学准备】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的一组有关“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图片、文字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相关信息做成网页,并与相关网站链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注:本节设计为材料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渠道,收集、整理“身边的生物科学”的相关材料,分发给学生,或者在网络教室,将材料制成网络链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导入新课师: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课题】第1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目标】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基因治疗【教学难点】基因治疗【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结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发疑问(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结合以往知识回答:(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一、癌症对人类的威胁1.提供信息资料(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 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

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

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分析、各抒己见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1.指导阅读书本3-4 页,讨论问题:(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阅读、分析、归纳:(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学生阅读结合实际应用反馈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

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

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之后教授新课,但本节内容没能在一课时授完。

“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需推延至下节课再授。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课题】第2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4、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启发、诱思、讲解结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人类文明的最早到17世纪,自然发生理论在人们心中几乎是普遍存在而又毫无疑问的信念。

自然发生理论认为各种生物是自然发生的,是由无生命的基质产生出来的。

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一、科学家不断试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提供信息资料(1)“自然发生说”的观点有“腐肉生蛆”,“腐草生萤”等,当时普遍被人们接受。

(2)书本第6页雷迪的实验,补充雷迪实验的背景。

①如果你是雷迪,将如何设计实验?②雷迪的实验设计有何科学之处?通过资料分析,动脑,交流(2)①实验的关键是肉是否被苍蝇叮过,只要准备两组一样的容器放入同等质量、同样处理的肉,一个容器就暴露在空气中,另一个容器口蒙上一层纱布。

②雷迪设计的实验科学之处在于他设计了对照,并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雷迪的实验没有推翻“自然发生说”。

随着实验手段的革新,新的观点产生了。

2.提供资料:(1)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

(2)尼达姆的实验(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①斯巴兰扎尼认为尼达姆的实验有什么不严谨的地方?②斯巴兰扎尼的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如何?他的结论是什么?③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相当好,可是还有人认为他的实验不能否定“自然发生说”,为什么?(3)巴斯德的实验。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2)尼达姆的实验使许多科学家相信复杂生物是亲代产生的,而微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3)①斯巴兰扎尼认为尼达姆的实验中首先加热时间短,其次软木塞不能阻挡微生物。

②实验分为两组,一组都用软木塞封口,一个加热2min,另一个加热1h;一组把烧瓶口熔化封口,一个加热2min,一个加热1h。

结果第一组不论时间长短都腐败了,第二组中加热2min的变质了,可加热1h的没有变质。

他的结论是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③因为人们了解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3)了解“巧妙的鹅颈瓶”。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1)一位厨师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罐头。

(2)巴斯德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沿用到现在——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牛奶的消毒杀菌。

了解身边的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明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1) 书本中提到的,我们在科学实验中要运用的实验手段有哪些?(2) 观察的定义。

观察要遵循什么原则?(3) 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4) 预测技能的定义。

从书本获取信息:(1) 观察、测量、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同时注意安全实验。

(2) 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信息时就是观察。

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如实记录。

(3) 测量要注意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③使用标准计量单位。

(4) 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情做出推断。

观察讨论、探究新知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1.提供信息资料:书本第9页“边做边学”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②实验步骤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阅读,回答问题: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④单细胞生物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教学后记】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课题】第1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举例说出细胞中无机分子的功能。

3.通过“原子是怎样形成分子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文信息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4.通过利用网络或期刊等媒体收集细胞中某些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的继续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搜集生物学信息的方法。

5.通过学习细胞中原子和分子组成,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6.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地壳的组成元素比较,认识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2.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原子及原子形成分子。

【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方法】问题诱思、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蛙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一个蝌蚪的过程。

教师结合上述情境指出,蝌蚪和绝大多数生物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之所以能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与细胞的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研究细胞的化学组成,首先从组成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开始。

推进新课一、细胞的原子和分子(板书)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农民在玉米田间劳动情景。

师:人和玉米分别含有哪些元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人和玉米所含物质、生长所需营养等角度去分析判断)生甲:人和玉米都含有H、O,因为两者都含有水。

生乙:都含有C、O,因为两者都进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生丙:都含有N,因为玉米生长需消耗大量尿素等化肥,人吃玉米。

……(教师应注意组织好学生讨论,科学合理的说法都应积极肯定)师: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和玉米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的对比表投影片)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元素玉米人体元素玉米人体O 44.43 14.62 Si 1.17 0.005C 43.57 55.99 Cl 0.14 0.47H 6.24 7.46 Al 0.11 -N 1.46 9.33 Fe 0.08 0.012K 0.92 1.09 Mn 0.004 -Ca 0.23 4.67 Na - 0.47P 0.20 3.11 Zn - 0.01Mg 0.18 0.16 Rb - 0.005S 0.17 0.78师:从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的对比表可得到什么结论?生:(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