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足迹

合集下载

关于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作文

关于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作文

关于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作文月球上的足迹。

嘿,你知道吗?月球上真的有我们的脚印!那些印在月尘上的小脚丫,简直酷毙了!
想象一下,你站在月球上,一脚踩下去,哎呀,软绵绵的,感觉跟踩在棉花糖上似的。

然后,你就留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印记,多酷啊!
那些脚印啊,它们不仅仅是个印子。

它们代表着我们人类的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征服宇宙的小小证明。

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脚印,我都觉得特别骄傲。

你想啊,那可是我们人类走过的路,留下的痕迹,多牛逼啊!
那些宇航员,他们可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那个未知的世界,给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印记。

每当我想到这儿,都忍不住给他们点个赞!
总之,月球上的那些脚印,就像是我们人类的小小勋章,代表着我们的成就和梦想。

每次看到它们,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特别感动。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初一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笔记一、文章概括《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实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阿波罗11号飞船从发射到登陆月球的全部过程,以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的登月活动和他们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二、重点词汇1. 宇航员:指进行宇宙飞行的人员。

2. 登月:指人类登陆月球的活动。

3. 壮举:指伟大的事业或行动。

4.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遥远,无法到达。

5. 里程碑:比喻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事物。

6. 举世瞩目:形容备受关注,全世界都在注视。

三、内容解析1. 文章开头简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和好奇,引出了阿波罗11号飞船的发射。

通过描绘发射时的紧张气氛,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此的期待。

2. 文章中段详细描述了飞船的发射、升空、进入月球轨道和着陆的全过程。

通过科学数据的列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3. 文章后段描述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包括踏上月球表面的瞬间、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安放美国国旗等。

通过对宇航员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月球上的体验和感受。

4. 文章最后总结了人类登月的意义,强调了科学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探索宇宙的期望。

四、主题思想《月亮上的足迹》通过记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和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表达了人类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于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在月球能看到的七大奇迹

在月球能看到的七大奇迹

在月球能看到的七大奇迹
1.人类的足迹:自1969年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以来,在月球上留下了六次人类足迹。

这些足迹仍然保持着原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月球大撞击坑:月球表面上最大的撞击坑,直径约2,500公里。

这个撞击坑被认为是形成月球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研究月球历史和地质的重要依据。

3. 阿尔法岬:月球表面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5,000米。

阿尔法岬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质现象之一,研究它可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 月球裂谷:月球表面上的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裂谷,是太阳系中最长的裂谷之一。

月球裂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5. 希腊神庙遗址:月球上最古老的建筑遗迹之一,被认为是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文明痕迹。

希腊神庙遗址的发现让人们对月球历史和外太空文明的探索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6. 阿波罗遗迹:除了人类足迹外,在月球表面上还留下了阿波罗号登月任务的遗迹,包括探测车、登月舱、月球着陆器等。

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遗产,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7. 月球水晶: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些形状独特的水晶,如月球石和月球玻璃等。

这些水晶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为地球上的材料科学和天体物理学提供重要参考。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引言在地球上,人类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能够踏上月球,会不会在那遥远的天体上留下我们的足迹呢?本文将探讨人类登月的历史,以及月球表面上可能存在的足迹。

人类登月的历史人类登月是人类探索宇宙和太空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1969年7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着陆在月球上,成为第一次成功的人类登月任务。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分别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

他们在月球上行走了约2个小时,收集样本,并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足迹。

月球表面的足迹由于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层和水,其表面的环境极为恶劣,故足迹能够保持相对长时间。

月球表面特殊的地质环境导致足迹听起来似乎是“印刻”在月球上,而不仅仅是留下的痕迹。

宇航员在行走时,月球表面的灰尘会被踩实并压缩,形成一种类似于岩石的质地。

当宇航员行走时,他们的鞋底和脚趾会在月球表面留下轮廓清晰的足迹。

这些足迹的形状和细节在月球表面上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

虽然足迹在月球上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宇宙尘埃的积累以及微小的陨石撞击,足迹最终也会消失。

然而,由于月球上几乎没有气候变化和风力,足迹的消失速度要比地球上的足迹慢得多。

月球上的其他痕迹除了人类的足迹外,月球上还留下了其他各种痕迹,这些痕迹对于科学研究和理解月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上有许多撞击坑,其中一些是陨石撞击留下的。

这些撞击坑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坑洞,并留下明显的凹陷痕迹。

通过研究这些撞击坑的形状和分布,科学家可以推断出月球的年龄和撞击事件的历史。

此外,月球上还有轨道器和登月器留下的痕迹。

例如,阿波罗任务中,登月器的下降阶段和轨道器的舱口模块都留下了与足迹类似的痕迹。

这些痕迹对于将来的登月任务和月球探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人类在1969年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足迹。

由于月球上特殊的地质环境,这些足迹在月球表面上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

月亮上的足迹(科学)

月亮上的足迹(科学)

有感而发:

添加义项 ?月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1个义项): 展开月球内地歌手中国大陆歌手韩红演唱歌曲中国大陆歌手高晓松演唱歌曲中国香港 歌手陈慧娴演唱歌曲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张铁林女儿田振达演唱歌曲词语概念2008年中国杨尉导演电影2014年3月图书月亮 - 月球 编辑词条 月亮 即 月球。 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 幔、核等分层结构。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 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 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们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 1969年尼尔· 阿姆斯特朗和巴兹· 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月球外文名称Moon分类卫星反照率12%逃逸速度3km/s自转周期约29天轨道倾角18.28°~28.58°公转周期27.32天视星等-12升交点经度125.08° 绝对星 等约-11.9别称月亮、地卫一质量7.349×10² ² 千克。平均密度水的3.350倍。表面温度白天最高127摄氏度,夜间最低-183摄氏度距地距离38.4万公里直径3476千米地形 环形山,月海,山脉,月陆大气压1.3×10⁻¹ ⁰ 千帕目录1月球诞生2天文数据3月食现象4月球磁场5地理数据6人类登月7神话故事8月亮雅称9研究发现10反面视频11登 月记录12开发月球 折叠编辑本段月球诞生 月球在46.1亿年之前,地球正在孕育当中,地球上的生命更没有诞生。太阳系还处于混沌初开的太阳星云阶段。在年轻太阳的周围,庞大的气体尘埃星云中,尘 埃与块状岩石不断的凝聚、碰撞、吸积,星云中的部分物质开始生成为环绕太阳的行星和卫星系统。对于40亿年前月球的形成,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一种假说是分 裂说,即有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由于地球自转非常快,因此月球通过离心力从地壳中分裂出来了,但这 要求地球的初始旋转速度太快以至难以令人臵信。另一种假说是俘获说,即有人认为月球是地球通过地心引力俘获的现成天体.但这要求一个实际上不可行的扩展的 地球大气层来散发穿过大气层的月球的能量。还有一种假说是同源说.即有人认为地球和月球是在最原始的吸积盘里形成的.但这无法解释月球中金属铁的剥夺。而且 这些假说还不能解释地一月系统所要求的高标准角动量。还有一种假说是碰撞说。即有人认为地-月系统是一次大碰撞的结果: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刚刚形成的 原始地球。爆炸的物质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积聚形成月球。然而。陨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这些太阳系内的天体具有与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钨同位素组成。而 地球和月球具有几乎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发表在2012年的对Apollo月球样本所作的钛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组成。这与月球形成的碰撞说相矛盾。 另外,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碰撞。则碰撞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及随后在地球轨道中发生的物质重聚将融化整个地球外壳,形成岩浆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上也有 它自己的岩浆海洋.估计海洋深度从500km到整个月球半径之长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见碰撞说也不成立。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获的一个现成天体,也不是地球与别 的天体碰撞的产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产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够的转速来把与地球紧密相连的月球部分随意抛出去。因此。月球应该是在特殊力的综 合作用下从地球分离出来。进入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形成环地卫星。[1]折叠编辑本段天文数据折叠轨道数据 月球平均轨道半径384,400千米。轨道偏心率0.0549。近地点距离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 405,493千米。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轨 道倾角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升交点赤经125.08°。近地点辐角 318.15°。默冬章19 年。平均月地距离384400 千米。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近地点运动周 期8.85 年。食年346.6 天。沙罗周期18 年 10/11 天。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扁 率0.0012。 月球表面面积 3.79×10^7平方千米。体积2.199×10^10 立方千米。质量 7.349×10^22 千克。平均密度水的3.350倍。赤道重力加速度1.622 m/s2 (地球的1/6)。逃逸 速度2.38千米/秒。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自转轴倾角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反 照率0.12满月时视星等-12.74。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大气压1.3×10-10 千帕。月周期 月球名称 数值(单位:天) 定义恒星月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朔望月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分点月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近点月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 点交点月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折叠轨道运动 月球运转轨道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臵不断变 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 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 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⒈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⒉白道与赤道的交角。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 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 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 进了一段距离。月球章动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 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 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 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中国图片
“风云2号”气象卫星 风云2
图片10 图片10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升 空
图片11 图片11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的 迹

天体图片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 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 不老丹就飞年的农历八 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 人间。
(马王堆汉代古 墓中出土的帛画)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 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 的登月向往
(登月小艇正要与指挥舱 结合,然后由指挥舱载运 太空人返回地球)
“阿波罗11 号”飞船溅落在 预定的海域,被 等候在那边的海 军救起。
讨论题
讨论: 讨论: 1、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 了什么作用? 了什么作用? 3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这 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资 料1
1957年10月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 造卫星上天, 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 的加加林, 1961年 12日 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月亮景象的技巧。

3. 感受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

7.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皎洁、静谧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对比、衬托、结尾。

4. 修辞手法:对比、衬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描述,画出你心中的月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互动。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月亮的诗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亮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绘画题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详细地记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征程中的伟大壮举。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跟随宇航员们一同踏上了那神秘而又令人激动的月球之旅,同时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文章开篇便以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那遥远的月球。

它描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以及长久以来的探索梦想,为后文登月事件的叙述奠定了充满期待与憧憬的基调。

当读到宇航员们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飞向月球的过程时,我不禁为人类科技的强大力量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能够实现如此遥远而又艰巨的太空航行,需要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心血。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火箭的设计与制造,到飞行轨道的精确计算,再到太空舱内各种复杂设备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登月过程的逐步展开,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宇航员们所面临的挑战与紧张氛围。

从火箭发射时的轰鸣声,到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寂静与孤独,再到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时的惊险时刻,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心跳加速。

然而,宇航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专业技能,成功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当阿姆斯特朗的脚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在我心中回荡不已。

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它标志着人类终于实现了从地球到月球的跨越,迈出了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这一小步不仅是阿姆斯特朗个人的勇敢尝试,更是全人类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探索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登月过程中,宇航员们所进行的各项科学实验和观测也让我印象深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是《月亮上的足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笔记:
1. 文章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通过真实、生动、科学的记录,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

2. 重点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人类对于月球的向往和好奇,以及科学家为登月做出的努力;第二段(第2-9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过程,包括起飞、飞向月球、登月、在月球上行走、返回地球等各个环节;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总结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和影响。

3. 重点词语:迈、旋、飞跃、指令舱、着陆、里程碑、昂首挺立、遥遥在望等。

4.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科学性强,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

5. 课后习题答案:(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记叙了登月过程的?(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写了什么?(3)从“火箭发射”、“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返回地球”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阶段,并简述其经过。

以上是关于《月亮上的足迹》的一些关键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写作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巩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5.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精神。

6.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课文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探索、足迹、遥望、梦想3. 重点句子解析: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课文主题: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月亮的描述。

2. 答案:(1)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遥望月亮→实现登月→继续探索(2)例:月亮如同一枚洁白的玉盘,高悬在夜空中,照亮了黑暗的夜色,为大地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月亮上的足迹》。

文章通过描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探索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展示月球探测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宇航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按照课文顺序,列出重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类探月的历史。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

2. 答案:(1)略。

(2)人类探月历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24课 月亮上的足迹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24课 月亮上的足迹
“阿波罗”登月计划
•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无人探测器飞到月球附近,进行 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考察。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 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 划,这就是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 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 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 科学技术的发展。
阿波罗11号
•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 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 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 员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 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 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准 确真实地记录登月活动的全过程。
问题探究
• 文章的最后两段与登月过程无关,可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结尾两段交代了三位宇航员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畅谈登月 的感受及登月的重要意义等,加上这两段,一是事件的尾声,一是 人物议论性的语言。这样,不但使整个事件记叙得更加完整生动, 前后照应,而且写出了事件的意义,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问题探究
•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 巨大的飞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 确实很容易。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 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 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95个小时,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9.两位宇航员登月后与地球通了几次电话?分别在什 么情况下通话的? 两次。一次上登月舱后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另一 次登月后做完一切工作后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了话。
10.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文中第二段及最后一段有揭示。
11.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 有泥土、石头、高山,没有空气和水 1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1、完成想象作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如:月亮的别称、写 月的古诗词、与月亮与地球及人类的关系、人类登月的历史
等。

球 表 面
月 球

的 火 山 口
插上星条旗

尔 德 林 登

月 球
在月球上从事研究工作
月球上人类的足迹
当堂巩固,抢答下列问题
写作特点
1.有明晰的时间线索。 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登月的具 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
写作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1)恰当的描述
(2)用数字说话
(3)叙述中有议论
(3)叙述中有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 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第4自然地中写道:“一一个伟大时 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 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自然地中: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 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朱长超,1944年生,上海人, 当代科普作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信
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
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 人类思维发展史、智力开发和思维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2.2课文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1.2学生分享对月亮的印象和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月亮上的足迹?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拓展延伸3.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2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

4.课堂练习4.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月球上的足迹读后感_月球上的足迹

月球上的足迹读后感_月球上的足迹

《月球上的足迹读后感_月球上的足迹》摘要:欢迎欣赏月球上的足迹读后感! 月球上的足迹读后感【1,《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指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题目解说:“月亮上的足迹”是比喻的说法,以“足迹”比喻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形象生动,也有利于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春来几时有?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这是我们学过《月亮上的足迹》之后所发的感想。

欢迎欣赏月球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是我们七上年级的略读课文,可我还是仔细自学了这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篇课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如2015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

经过这次伟大的探月,我国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号,并发射成功,载两名宇航员飞上太空,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使每个中国人都信心大增。

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险队们很出色地爬上了高达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测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国为8844.43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字,他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这让人多么自豪啊!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空飞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

在宇宙中发现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俩在宇宙中快乐的玩耍,还要在宇宙中发现同地球一样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丽富饶又可爱的中国,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

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

他们把月亮当作本体,用无数的喻体尽情描述。

可是月球离地球大约有38万公里,遥远的距离使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足迹十分艰难。

2024年月亮上的足迹反思总结

2024年月亮上的足迹反思总结

2024年月亮上的足迹反思总结____年的足迹反思总结书尊敬的读者:大家好!我是一名月球探索者,用这封信来向大家总结和反思我们在____年在月球上所留下的足迹。

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想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与您分享我们的成果与经验。

这篇总结将探讨我们的目标、挑战、技术突破、科学发现以及人类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开展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月球探索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任务,能够深入了解月球的地质结构、地壳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

我们还希望通过探索月球,为未来人类登陆和居住月球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这次任务中,我们面临了诸多挑战。

首先是太空探索技术的限制。

由于月球距离地球遥远,我们需要解决长时间太空飞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物和水资源的供给问题以及太空舱的可靠性等问题。

其次,登陆和行走在月球表面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包括月球重力的影响、月球土壤与环境的未知性以及防护设备的必要性等等。

幸运的是,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我们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太空舱设计,增加了飞行员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系数。

我们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太空食品,保证了飞行员在长时间太空飞行中的营养需求。

在月球表面的行走和工作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全新的防护套装,能够有效地保护飞行员免受月球环境的伤害。

在这次任务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

首先,我们详细地研究了月球的表面结构和构成,发现了一些地质特征和地壳变化的线索。

这些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月球的形成过程以及月球的演化历史。

其次,我们对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可利用资源,例如水和氧气等。

这些资源的探索和利用对于未来人类在月球上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存在,这给了我们对宇宙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这次任务,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也变得更加清晰。

我们认识到,月球是地球宇宙资源的重要储备地,也是人类未来探索宇宙的跳板。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为什么月球上会留下人类的足迹?

为什么月球上会留下人类的足迹?

月球,这个神秘的天体引领着人类的探索之旅,成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目标。

自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登陆月球以来,人类的足迹就一直留在那片灰色的卫星表面上。

那么,为什么月球上会留下人类的足迹呢?首先,人类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动力。

作为一种探索、发现和理解世界的生物,人类一直渴望了解自己存在的宇宙。

月球的神秘和未知吸引着人类,激发了人们前往月球的渴望。

因此,正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推动着我们踏上了登月之路。

其次,科技的进步和勇敢的精神让登月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在竞赛和合作的双重推动下,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最终,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这是科技和人的勇气共同创造的辉煌时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勇气和决心为实现登月梦想奠定了基础,也使得留下足迹成为了可能。

此外,月球上留下人类足迹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探索。

登月不仅是技术和科学的胜利,更是人类意志和智慧的结晶。

每一次登月都是对人类进步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希望。

这些足迹见证着人类的勇气和决心,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铺平了道路。

最后,月球上留下人类足迹的意义在于激励着人类不断前行。

这些足迹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启示。

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无限可能。

登月精神激励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挑战人类的极限,为人类的未来勾画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月球上留下人类的足迹成为了一种象征,它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登月之梦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寻求更高的目标,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月球上留下人类足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未知的探索、科技的进步、勇气的体现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憧憬。

这些足迹不仅见证着人类的历史,更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月球上的足迹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
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可望而不可即(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第三阶段:登月
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是如何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点
1.有明晰的时间线索。 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登月的具 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
写作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1)恰当的描述
(2)用数字说话
(3)叙述中有议论
(3)叙述中有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 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第4自然地中写道:“一一个伟大时 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 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自然地中: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 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安装在月面上的 月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研读赏析
2.作者为什么将时间精确 到了秒?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 文章,二太空探索,对数字 的精确度要求十分高,这些 数字主要是体现本文语言的 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 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研读赏析
3.通过学习,我 们对人类登月的 全过程,已有了 一个较全面的了 解,人类登月有 什么意义呢? (用课本中的语 言回答)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思考:本文写 了一件什么 事?按什么顺序 写的? 请用简 洁的语言 概括(时、地、 人、事)。
记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 1969年7月16日 人物: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点: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生的事件: 探索月球的过程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宇航员进入梦乡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舱打开舱门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飞船进入大气层
整体感知
3.登月全过程 可以分为几个 阶段?
学.科.网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2、在书中找 出表示时间的 词语,并且了 解整个事件是 如何发展的。
学.科.网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上午11点39分 11点51分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
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
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月球的表面 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 成的荒漠. 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 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少有供
人类呼吸的空气。
地球与月球相距38万千米。
如今,幻想已经 变为现实。1969 年7月21日,人类 终于登上了月球 。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第3课《短文两篇》中有关蝉 和贝壳的描写时也有夹叙夹议。
拓展延伸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 四十二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 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 没停止过。那么,你知道我国最近 有没有探索宇宙的计划呢?
作 业
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 段不少于二百字的短文。
假如再过十五年,你驾驶着一艘宇宙 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 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年了。这时,透过舷窗, 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学.科.网
一: 准 备
二: 升 空
三: 登 月
四: 返 航
研读赏析
1.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间测 光 的量 反 月 精月 射 面 确球 镜 上 距与 , 离地 用 的 球以激 月球车天线 将摄影机的影 像讯号传回地 球
阿姆斯特朗说: “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是小 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 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 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时对个人来讲确 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确是 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使人类 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显示了人类卓越 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 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 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 大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