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代 中 国 经 济 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一个上扬的经济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起到了引领、推动和统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繁荣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发展实践的影响2.1) 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中国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实现了从经济建设向全面发展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提高了人民对于经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并加速了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使整个社会更加自由活力和有活力。
2.2) 科技革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十分显著。
它不仅认为创新是维护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从思想层面解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深刻作用和推动力。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通过不断推动人们发扬智慧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对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润滑剂,推动了长足的发展。
2.3) 营商环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营商环境的发展。
通过建立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受到广泛认可,国内外大量资本涌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并保护国内企业,营造了一个具有稳定、透明、有利于市场竞争、创新、充分发展的营商环境。
三、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与贡献在中国发展实践中,全体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贡献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所强调的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关注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主体。
四、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在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很多,其中包括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制度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加深社会和经济的改革、生态文明的建设、全球化趋势等问题。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给力良性循环,坚持“走好自己的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推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发展经济学评述
《经 济 学动 态 》2 0 0 0 . 4
发展经济学评述`
郭熙保
一都需 要 发 展 , 但 作为 一 门 学科 的发 展经 济学是 专 门 以发 展 中国家 即后 进 国家 的经济 发展 问题作 为研究 对 象 的。 发 展 经济学 虽然 是 研 究 发 展 中 国家 经 济问题 , 但主要 是 由发 达 国 家的 经 济学 家创立 起 来 的 。 这 些经济学家受西 方正统经 济学熏陶 , 常常把 正统 经 济 学 ( 常 被称 为 是 新古 典 经 济 学 ) 的基 本 原理 和方 法 运 用 于 发展 中 国家 的 经济发展 问题分 析 。 因此 , 有人认 为 , 发展经 济学 不是一 门独 立 的学 科 , 而只 是把 西方 经 济学 或经 济学分 支 ( 如宏观 经济学 、 微 观经济 学 、 劳动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学 、 公 共财政 学等 ) 的基 本 原 理 在 不 同发 展 中 国 家 加 以 具 体 运 用 。 但是 , 尽 管发 展 经 济 学 吸 收 了西 方 正 统 经济学 的一 些基 本 原 理 和 方法 , 但 它 是 一 门 独立 的学科 , 它 有 自己 独特 的研 究对 象和研 究方 法 , 有 自己 的理论体 系。
( 3) 提倡 外 向型 发 展 战 略。 50 年代 很 多 发 展中 国家奉行 的进 口 替 代工业 化 战 略 ( 通 过 限制进 口 来加 速 国 内工业 部 门扩张 和 平衡 国际收支 ) , 由于 资 源 利用 效 率低 下 , 瓶 颈 的 制 约 , 并 没有使发展 中国家工业 发展起来 , 反 而造成 了 国际收支 恶化 , 外债沉 重 , 引发 了外 债危机 。 于是 , 这一 时期 发展 经 济 学 家 同抨 击计划 化一 样 , 也 极 力反 对 内向 型 的发 展 战 略 , 而针 锋相对地 强调 外 向型发展 战略 , 即出 口 鼓 励 的工业化 战略 。 这一 战略 的提 出是 基 于传统 的国 际 贸 易 理论 , 特别 是 比较 优 势 学 说 。 根据 这一 理论 , 发展 中 国家 出 口 初 级 产 品和劳动 密 集 型产 品 、 进 口 工业 品和 资本 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单选题附答案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A、国民经济的核算B、国民收入的决定C、失业的通货膨胀D、经济的长期增长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帕累托C、萨缪尔森D、凯恩斯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资源的配置问题B、资源的利用问题C、经济的整体运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4、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6、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A、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7、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A、政府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8、通过()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计算A、剔除资金转移B、使用增值法B、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未经过市场交换的产品9、若个人收入为550美元,所得税为70美元,消费为430美元,利息支付为10美元,个人存蓄为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40美元10、实际GDP是通过()得到的A、名义GDP乘以GDP平减指数B、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C、名义GDP乘以基期价格D、名义GDP除以基期价格11、若C=4000亿美元,I=700亿美元,G=500亿美元,X=250亿美元,则GDP=()A、5450亿美元B、5200亿美元C、4950亿美元D、4700亿美元12、当实际GDP为17500亿美元,GDP价格平减指数为16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亿美元A、11000B、15700C、28000D、1750013、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4、假如总供给是540亿美元,C=460亿美元,I=70亿美元,在该经济中()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存蓄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C、计划投资等于非计划投资D、计划投资等于存货投资15、如果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耗费补偿为300亿美元,那么,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亿美元A、5800和800B、5500和5200C、500和200D、500和30016、净出口是指()A、出口加进口B、全部产品无内销,均为出口B、出口减进口D、进口减出口17、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A、折旧B、转移支付C、个人所得税D、间接税18、()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19、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表述才是正确的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增加了D、今年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至少有一项提高了20、下列计入GDP的是()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的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的10吨旧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答案:1—5 BDBAB 6—10 DABBB11—15 ACDBC 16—20 CCBDD2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A、B、C22、()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23、()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建造办公大楼2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25、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净值ND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PIB、国内生产净值NDP加资本折旧等于GDP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所得税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A、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B、购买耐用品的支出C、商业存货的增加D、购买设备的支出27、当年计入GD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A、购买了旧货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D、统计错误28、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A、GDPB、NNPC、NID、PI29、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DP=()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C、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D、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30、()等属于政府购买(多选)A、购买军需品B、购买机关办公用品C、社会保险D、政府债券利息31、()等属于转移支付(多选)A、购买办公用品B、社会保险C、退伍军人津贴D、政府债券利息32、国民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多选)A、间接税B、个人所得税C、公司所得税D、资本耗费补偿3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多选)A、住房B、耐用消费品C、租房D、非耐用消费品34、公司利润包括()(多选)A、租金B、股息C、公司所得税D、公司未分配利润35、GDP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则它等于()之和(多选)A、消费支出B、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净出口36、GDP如果用收入法来衡量,则它等于()之和(多选)A、工资B、利息和租金C、利润D、间接税37、国民收入核算中几个总量之间的关系是()A、NDP=GDP-折旧B、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C、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D、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答案:21—25 DCBDA 26—30 BBDB AB31—37 BCD AD BCD CD ABCD ABCD ABCD38、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3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是()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40、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41、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42、消费函数中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平均消费倾向一定为负D、利率提高43、消费函数将家庭消费与()相联系A、其税收B、其储蓄C、利率D、其收入44、边际消费倾向是()A、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B、当自主性消费增加1美元时,收入增加的数量C、为使消费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必须增加的数量D、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增加的数量45、消费函数的截距和斜率分别称为()A、自主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B、非计划消费、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消费倾向、自主性消费D、非计划消费、平均消费倾向46、不决定于收入水平的那一部分消费是()A、基本消费B、随意性消费C、自主性消费D、固定性消费47、假如可支配收入增加50美元,消费支出增加45美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是()A、0.05B、0.1C、0.9D、1.0048、边际储蓄倾向是()A、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B、当自主性储蓄增加1美元时,收入增加的数量C、为使储蓄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必须增加的数量D、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储蓄增加的数量49、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间的差额()A、等于家庭支付的税收B、等于家庭的任何储蓄C、等于家庭支付的税收加上其储蓄D、等于家庭用于购买进口品的数量50、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的下降B、收入的增加C、储蓄的增加D、利率的提高答案:38—50 DDADB DDACC DBB5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5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它们之和必定等于1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它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C、它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D、它们之和必等于053、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愿意的消费支出()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C、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D、保持不变么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54、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A、0.25B、0.75C、0.1D、0.655、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56、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APC()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57、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较高()A、教育程度较低B、社会地位较低C、拥有较多流动资产D、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58、当政府降低税率后,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会()A、减少消费B、急剧增加当期消费C、理智地根据终生收入调整消费D、不能确定59、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在长期中影响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是()A、当期可支配收入B、持久性收入C、暂时性收入D、劳动收入60、莫迪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模型强调在()之间,储蓄具有使消费均匀化的作用。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当代中国经济)考试答案
D、
可对比
我的答案:B
29以下关于飞信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分
A、
飞信发挥了客户基础优势,抢夺了联通和电信的客户
B、
飞信策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C、
飞信因为“免费”亏损巨大
D、
飞信策略胜过微信,只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我的答案:A
30关于技术进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我的答案:B
40关于专利制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专利的双重含义是公开信和垄断权
B、
专利在保护期限和保护宽度上都没有限制
C、
专利制度是更新体系
D、
专利的可专性条件包括有用性、新颖性、创造性
我的答案:B
二、多选题(题数:15,共30.0分)
1以打促谈对中美谈判的启示有()。(2.0分)2.0分
我的答案:D
6()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1.0分)1.0分
A、
机会成本
B、
时间成本
C、
沉默成本
D、
沉淀成本
我的答案:D
7以下有关“彼得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在绝大多数的组织里,每个人最终都会停在自己能胜任的职位上
B、
“小材大用”对组织绩效造成严重伤害
A、
技术创新是无形资产
B、
市场价值与市场范围成反比
C、
市场份额越大,技术控制权丧失的可能性越大
D、
技术的独占性与技术价值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B
10关于员工如何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
“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 之.”桓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十月始正,至于正月, 成盐三万六千钟” .
①引文中的“正”通“征”,含征收之意.
“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
“海之国,谨正盐荚”.
——管子
准平
“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 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 及思想政策
——tgmy
大纲
•先秦 —— 管仲 •汉代 —— 桑弘羊 •唐代 —— 晏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 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 穆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 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 “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 第相“.
晏(715--780)字士安,唐曹州南 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东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生经历了 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 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 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 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唐代——晏
主要思想政策
• 改革盐政 • 改革粮价 • 推行常平法
• 既减少了人民远道贡赋的负担,以免商人从中渔利,又可使朝廷得 以控制运输和贸易,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
评价
• 晏:贾谊复召宣室,弘羊重兴功利,敢不悉力以答所知. • 安石:摧抑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唯桑弘羊、
晏粗合此意 • 孙中山:行均输、平准之法,尽笼天下之货,卖贵买贱,以均
民用,而利国家,率收国饶民足之效.
独特的社会环境对桑弘羊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
钟永圣:为中国传统经济学代言
钟永圣:为中国传统经济学代⾔2019-07-02陪钟永圣⽼师进棚去拍照穿西装的钟永圣与穿长衫的钟永圣,截然两种感觉。
穿西装的钟永圣显得年轻⼲练职业,穿长衫的钟永圣飘逸深邃儒雅。
这很像他的学术研究:⼀⽅⾯是⽼本⾏经济学,他本硕博毕业于东北财经⼤学,整个学历教育全是“西式”的;另⼀⽅⾯是中国传统⽂化,他乐此不疲地投⾝于中华原创典籍的学习,整个⽂化精神内核⼜好像全是“中式”的。
其阅读规模之⼤,体悟践⾏之深,常令周围的⼈难以置信,⼤连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郑长红律师就曾很惊讶地说他讲座时“滔滔不绝,如有神助”。
古今中西的融汇,成就了他的代表作亦即他的理论圣经《中国经典经济学》。
按照他的解读,多少年来,我们所读的经济学都是西⽅经济学,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本⼟有⾃⼰的经济学。
很显然,没有他对西⽅经济学从本科到博⼠的精⼼研读与掌控,他怎么知道西⽅经济学的来龙去脉?怎么知道西⽅经济学的软肋所在?――西⽅经济学的所谓经济规律,救不了西⽅的经济危机,从⽽令他去寻找经济学的“第三种可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外的第三种概括)。
同样,没有他对中国传统⽂化典籍整整⼗年的研修,他也⼀样不会在刘有⽣⽼师的闭关教学班⾥,顿然醒悟:原来古代圣贤们那些字字珠玑,不是⽤来讲的,⽽是⽤来⾏动的!原来儒家道家释家都是“⼈家”,都在教你如何做⼈,如何度过你的⼈⽣。
最关键是,从先贤圣典⾥,他找到了“中国⼈⾃⼰的经济学”。
有⼈说钟永圣很“⼆”。
为了能节省时间读书写书,他请⽰校长,把酒戒了。
据说在当时的“官场”氛围下,这等于放弃了⾏政前途。
写书那年春节,他没有回⽼家过年,在电话中请哥哥告诉妈妈:我在写⼀本书,如果写成了,我就能对得起天地承载、⽗母⽣养、师长教化和国家培育。
报考⼤学时,他为了摆脱贫穷、改换门庭⽽报考“经济”学,怀着“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苦学多年,真到了“成⼀家之⾔”,讲座就能够赚钱时,他却遵循⽼师的教导,逐渐实现了“零出场费”,不再收任何费⽤,并且还⾔之凿凿地说:“千⾦不卖道!”――这分明是穿长衫的钟永圣的写照。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 2、假定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 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从而 GDP、NDP、NI、PI都相等。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
均衡国民收入,也称均衡产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 国民收入水平。
税收分为定量税和比例税两种形式。定 量税是固定税,与收入没有关系。比例税 是随收入而变动的税。税收总额占收入的 比例称为税率。税率又政府部门决定。
T=T0 +TY T0为自发税收, TY 为比例税
政府行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征税会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减少,进而影响总支出水平,收缩国民收入。
I=S 投资=储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经 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但 实际执行的结果不一定相等,只有两者相等时, 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I = S,则是实际发生的投 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 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 相等。
C= a+ bY AD=C+I = a+ bY +I = a +I+ bY 因为Y=AD 所以 Y= a+I+ bY Y- bY = a+I Y(1-b) = a+I
Y= a+I /1- b
如果给出经济中的消费函数和投资支出,就可以算出均 衡国民收入
例题:
(1) 已知消费函数C=1500+0.5Y,投资支出 为10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C=a+bYd = a+b〔(1-t)Y-T0 +TR〕 =a-bT0+b TR+b(1-t)Y
【经济学基础解析】简论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学基础解析1简论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减少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障碍,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生产、交换、分配到消费各环节,从宏观经济到微观企业经营、从国内经济到涉外经济各领域,经济全球化都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第一,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发挥后发优势,获得比较利益。
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就是在更广阔的领域运用、交换比较优势的过程,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过程。
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
据统计,1990年至1997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增长了5倍,年均流量达2650亿美元。
第二,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实践证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国际贸易、引进资本的开放经济会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资本回报,也能较快地提高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积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的竞争不仅是自然资源多寡的竞争,更是科技的竞争及人才多少和素质的较量,这对各国的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科技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第三,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
为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发展构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经济学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之七潘序伦
适应社会需要,兴办会计学校
“随着生产的发展,新式会计的采用 渐渐普及起来,可是熟习新式簿记的会计 人才非常缺乏,因之新式会计的推行非常 缓慢。”
“当时工商企业对于西式会计人才极 度感到缺乏,因而在青年普遍失业声中, 立信毕业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觅取适当工作, 对我国工商业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也有所 促进。”
“我们立信同人认为从事会计工作的 人,必须首先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 这些方面,确立起信用来,坚定不移地守 信重诺,严禁弄虚作假。因此,最初就选 用了‘立信’二字作为我们合伙性质的会 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后来创办学校和书社 也用这两个字命名。”
——潘序伦
“我们把这两个字定为学校的校训, 并提出了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 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的口号,不仅经常对学生宣传,并且在同 事中互勉互察。对于是否确实做到 ‘建 立信用’ 这一点,我们不敢肯定,但立 信会计学校先后数以十万计的毕业生,在 当时比较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同时立信会 计师查帐、顾问等业务,年年有所增加, 却可说明当时社会上对我们的信任。”
于是,潘序伦辞去了学校的职务, 专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在1927年创办了 “潘序伦会计师事段,必须 以公正清廉为本,事业才能兴旺,先决条 件是要取信于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1928年,潘序伦借 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原 来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 “立 信会计师事务所”。
潘序伦,生于1893年7月14日, 卒于1985年11月8日,中国民主同盟 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 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 国会计之父。
作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 对会计学术和会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岚清对潘序伦先生作出如下评价:“现 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
新中国经济学理论贡献及其新时代历史使命
新中国经济学理论贡献及其新时代历史使命来源:《红旗文稿》2019/14 作者:周文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积贫积弱到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不仅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而且为丰富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新中国70年经济学理论贡献经济学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是理论创新和不断发展的源泉。
理论与实践有机互动、相互贯通、相得益彰,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与新中国经济理论的丰富发展相互共生,良性互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不但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从而走出了一条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也彰显了来自中国伟大实践涌现出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发展丰硕成果。
回顾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探索未来发展走向,既是学科建设与繁荣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繁荣发展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
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
如何建设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全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因此,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核心主题。
新中国7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的改革过程。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自此以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现在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超越了传统计划经济,又超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机制体制的重构和再造,更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探索走出的成功新路。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马寅初简介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马寅初简介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马寅初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马寅初生平简介了解马寅初简介得知,马寅初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享年100岁。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
新中国成立之前,马寅初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一职,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寅初先后担任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1957年,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此研究报告一出,马寅初立马被打成了右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马寅初才得以平反。
马寅初一生著作颇丰,因对中国的人口领域、经济领域作有很大的贡献,所以被世人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
1927年3月,马寅初前往浙江杭州,担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会等职。
当时,蔡元培招聘马寅初和蒋梦麟等人前往浙江参与浙江省的经济、文化建设。
在蔡元培的安排下,马寅初担任禁烟委员会委员一职,从事浙江省鸦片取缔工作。
不久后,张静江担任浙江省政府委员一职,张静江上任后,立马将马寅初、蔡元培等人逐出浙江省政府。
1928年,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立法委员一职。
第二年,马寅初担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金陵大学教授等多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马寅初在全国发表《长期抵抗之准备》一文,严厉批评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马寅初简介不但介绍了马寅初本人的基本信息,还详细讲述了马寅初的生平经历。
马寅初人口论新人口论是马寅初在1957年提出的。
为了证实马寅初人口论的客观性,马寅初陆续作了相关的论述和证明。
马寅初在提出人口论之前,曾在浙江、上海等多地进行人口调查。
1957年4月,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作了一篇名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演讲。
这个演讲拉开了马寅初人口论的序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阐释
UAN ZHUO LUN TAN圆桌论坛Y- 1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马克思相关内容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能够有效与我国当前的建设与实践内容相互结合,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的效果与质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坚持原有的社会主义特色化路线,进一步探索经济学内容,开拓全新的应用境界。
同时,结合实践经验的经济学说,有利于整体创新的贡献效果,能够立足我国的基础国情状态进行分析,实现具有特色风格的执行效果,达到理想的经济发展引导目标。
一、基础立场状态(一)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处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立场状态,其能够体现相关方法论点的基础,进一步完善路线指引,达到适应当前生产力水平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整体经济基础将不断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状态,通过结合我国社会物质的条件情况,达到良好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效果,帮助管理措施并融合发展规律。
通过应用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整体社会改造过程的成就体现,促进历史性变革的积攒效率,达到良好的应用目标。
根据历史实践能够发现,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规律发展目标。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规律的认知,应当根据这一内容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应用效果与发展境界,达到良好的生产力与关系调整目标。
同时,结合这一矛盾运动内容,能够有效把握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经济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民核心立场在立场状态的指引内容中,人民属于基础核心内容,任何经济发展的关键都需要围绕人民的需求进行。
如果脱离了人民,相关经济学内容也便无从谈起。
人民属于历史的基础创造者,是决定未来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秉持人民立场,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完善发展体系,达到人民主体地位的应用目标。
在这一流程中,人民的基础价值取向具有关键性意义。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民开始向往美好生活,树立了相关奋斗目标。
读书笔记:经邦济世之学——“经济学”
读书笔记:经邦济世之学——“经济学”经济“经济”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经世济俗”,意为治理天下,救济百姓。
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礼乐篇》则将提出了“经济”一词:“皆有经济之道,谓经世济民”。
《文中子》卷六“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
《晋书纪瞻》:“识局经济”。
“济世经邦”一词,出于明·屠隆《彩毫记·知几引退》:“此行指望济世经邦”。
明·洪应明《菜根谭》:“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可知“经济”原为动词,意指“经邦济世”、“经世济民”等,也即是儒家文化“修、齐、治、平”中“治国、平天下”之意,后人以“经济”作为“经世济民”的省略语,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同义词。
(如此大气,可见中国古圣先贤是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研究经济社会的,呵呵)。
清末戊戌政变后,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就是沿用了“经济”的本义。
明清之际,政治秩序的巨大变动使得以以王夫之、陆象山、黄梨洲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儒家学者开始理论反思,批判程朱理学和心学末流,提出学术要“经世致用”的口号。
这种学术思想传播到了日本,深刻影响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学术,“经世论”开始在一部分学者中流行。
江户后期,日本学者开始用经济一词指代货币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活动,并有了“经济指维系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生产、消费、交易等的活动”的提法。
这种与金钱、财物等实际问题相关的定义逐渐在日本流行,同明清时期中文语境中的“经济”的用法有了日渐明显的区别。
明治时期,欧美思潮涌入日本。
神田孝平在《经济小学》中用“经济”一词翻译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
日本人首先用汉字“经济学”翻译“economics”,这种译法后来被孙中山先生引入中国,为汉语所接纳,进而逐渐在整个汉字文化圈内取代了“经济”一词的原本含义。
economy英文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ία(家政术)。
现当代经济学流派简介
2.微观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引起滞胀。持这种看法的是萨缪 而森。根据其解释,本来意义上的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举 办公共工程、增加阿收入、刺激需求,由此进一步扩大就 业量。但是,由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现实经济生活中, 资产阶级财政支出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福利支出,这样的 福利收入,导致了失业者不急于找工作,而同时,又造成 即使萧条期也不会产生需求萎缩,即物价也不下跌了,成 为加剧通胀的因素。 3、用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通胀。提出 这种观点的主要是托宾和杜森贝利。由于工种、技术熟练 程度不同和劳动力转移的地区限制,经济中同时存在着 “职业空位”和失业。同时由于强大工会力量的存在,失 业对货币工资增加速度的减缓不及空位对货币工资增加的 加速。在劳动力不足的市场上,工资上升,在劳动力过剩 的市场上,工资不下跌。
收入政策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要求把工资产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要求把工资一物价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一物价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硬性冻结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硬性冻结企业和工会签订工资物价协议在政府指导企业和工会签订工资物价协议在政府指导下企业和工会对达到某种工资和物价水平签订下企业和工会对达到某种工资和物价水平签订协议共同遵守相互制约协议共同遵守相互制约以税收控制工资和物价以增税作为惩罚以以税收控制工资和物价以增税作为惩罚以减税作为奖励的手段来限制工资和物价上涨对减税作为奖励的手段来限制工资和物价上涨对遵守规定的给予减税优惠对违反规定的加税处遵守规定的给予减税优惠对违反规定的加税处44人力政策人力政策又叫劳工市场政策是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又叫劳工市场政策是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解决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从而增加就业解决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
中国10大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1、吴敬琏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
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
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
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
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
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
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
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大师——杨小凯
• · 原名杨曦光,湖南人,1948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88年 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 学经济学博士。 · 1998年1月-2004年7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 心成员; · 1993年1月-2004年7月: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高级讲师、教授; · 1987年-1998年:耶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 《世界商业评论》对杨小凯教授的评价是: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大师! 杨小凯绝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在海内外华人经济学家中,杨小凯 是惟一坐过十年牢的经济学家,是惟一没有上过大学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 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9:49分,杰出的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辞离 人世,享年55岁。曾任澳洲莫纳殊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发展经济 学杂志》等国际一流学报,已出版《经济学原理》等多部中英文专著,所提出 和研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 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杨小凯则是公认的研究劳动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对于经济 学的一些贡献已被一些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出版物的匿名审稿人、评论以及 他的出版物和研究计划的评估报告所承认。
•
•
•
将经济学讲得最清楚的人——茅于轼
• · 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 家。 · 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 《世界商业评论》对茅于轼教授的评价是:将经济学讲得最清楚的人! 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 研究网顾问。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 微观经济学。 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为该所 法人代表。主要兼职如下: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 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 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 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 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 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 的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经济学姓名:左佳学号:14091400855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0901班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进入 21 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
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
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本轮经济周期与以往经济周期相比,经济增长的背景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二是以加入 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经济增长背景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走势,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转换思维,扩大视角,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新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
因此,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本国已有的资源,从而可以通过利用世界资源突破中国作为人均资源贫国的资源瓶颈制约,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源有限供给的尖锐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资源价格的上涨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引起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市场环境是供过于求。
我国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出现,从而为我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创造出新的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为中国缓解资源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是独立的,又是平等的,一个国家能否先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对于提升其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的经济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新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特点。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是与我国已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国际资源分不开的。
二、中国经济增长利用国际资源的风险与收益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经济,必然会对国际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在国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拉动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
对此,已有许多国际人士对中国提出批评,国内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但是,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这具体表现在: 1.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
2.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相对来说有利于保持我国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会推动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但这种全球性的价格普遍上涨,却有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升。
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劳动力的供给源源不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以较低的成本持续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廉的人力成本。
第二,我国许多产业的利润空间很大,足以抵御国际资源价格的上升。
第三,资源价格随着需求的扩张而上涨,但最终产品却因市场供过于求而无法随之上涨,这就会一方面通过侵蚀企业利润而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被市场竞争淘汰,从而有助于优化产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会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努力降低成本,消化资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就使一些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的依赖是否会危及中国经济的安全,从而加大经济风险。
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应该是可以防范的。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无论各国是否愿意,都不依各国的意志为转移而把各国卷入其中,成为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意味着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无论你是否利用国际资源,经济全球化都将加大一国的经济风险。
在强调强化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我国也应转变对风险或经济安全的一些过时的观念或看法,防止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倾向。
三、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缓解政策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须要利用国际资源,这应该成为我国制订未来发展规划时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国际资源同国内资源一样,也是有限的,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瓶颈,资源的争夺将变得日益激烈。
从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出现经济发展的“无限”需要同资源有限的矛盾。
因此,中国也不可能过度利用国际资源,而且一旦中国过度利用国际资源,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和平崛起”。
这就意味着制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资源缓解政策刻不容缓。
经济增长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增加资源投入,另一种是提高资源投入的效率。
显然,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使增加资源投入获取经济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资源投入的效率。
资源投入效率的提高途径又分为两类:一是把资源从低效率领域转移至高效率领域即“配置效率的提高”;二是通过技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等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即“生产效率的提高”。
所以,我国必须从提高资源的投入效率着手,一方面,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鼓励技术创新节约资源,提高投入资源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也为我国提高资源的投入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1.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加强技术创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
面对资源供给的紧张和取得国际资源的代价,我国应当鼓励技术创新,节约资源,更加强调效率和结构,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地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第一,加快老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传统产业的活力。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使经济相辅相成、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突破性带动作用。
第三,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率的跨越式发展。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既可以节省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降低技术开发风险,也可以使我国自主技术的创新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有利于我国尽快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
第四,引入竞争机制,在投融资体制、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人才机制、生产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和完善,推进企业技术、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附加值”提高的过程,也是就业的转化过程,因此也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下,由于我国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产业落差,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我国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首先,利用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来看,在不放弃已有产业的基础上提升产业,既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又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2000 年 11 月 15 日,江泽民同志在 2000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
(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
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
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
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的作用。
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