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权》读后感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3a285728e9951e79b8927d0.png)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南海问题层出不穷,台湾、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甚至连渤海湾都频遭骚扰的局面,我们也不禁感叹,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却在海权问题上动作迟缓了。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
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陆上领土屡遭侵扰,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种种威胁。
近代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百年,其防线就是从海上被攻破的。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警示后人,如果仅仅恪守“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短视的观念,中国难以同其他世界大国抗衡。
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站在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的高度作出全盘规划。
发展海权是中国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过渡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展稳定,并且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力量不可小觑。
在“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要想成为其中的“一强”,就必须实现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的转变。
在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话语权的掌控者。
中国要想成为地区大国,就必须掌控自己的周边地带———海上邻国是其中关键一环。
以上是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就眼前利益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
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交通的生命线;东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
因此,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若想不受制于人,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力量的保障。
从外部压力来看,首先是东海内的主权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南海诸岛同东盟相关国家的领海争端使中国颇为困扰。
一方面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被无视,国家资源在不断流失。
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岛链式的重重封锁。
读张文木《论中国海权》
![读张文木《论中国海权》](https://img.taocdn.com/s3/m/349bc3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读张文木《论中国海权》从近几日看来,中国南海问题愈演愈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频频出招,试探中国底线。
大家都知道,解决中国南海的主权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的海权发展程度。
海权问题曾经一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的海权观、中国海权的发展是否会受制于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否会在与周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下归于失败以及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到底在何方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清醒理智的声音表达出来。
可以说,张文木先生的这本《论中国海权》的出版恰逢其时。
一直以来,张文木先生的研究方向在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海权问题、印度发展等领域,因其酣畅淋漓的语言、直率朴实的文风、犀利明智的分析、进攻性的言论,赢得了一大批的读者,也在国外获得了“令人胆寒的鹰派”称号;同时因其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思想的研读和尊崇又在国内学术界被划归在“左派”一列。
而张文木先生自己一方面解释国际政治问题不用当今学术界的主流理论,不入任何理论流派,另一方面也反对对自己“鹰派”与“左派”的划分。
他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我觉得这称呼再真实不过了,恰也是老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现在被我们所遗忘和当今部分学院派学者以及青年学生所极度缺乏的。
《论中国海权》全书分五部分,呈正题、合题、反题三段式结构。
第一部分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三、四部分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五部分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
附录选取了作者的一篇讲演和一篇对作者的学术专访。
前篇作者提出已融入世界的中国不能不考虑“治理世界”及其能力塑造的问题,后篇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论、学术主张及学术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
“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1、强烈的历史感有一种观点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仅仅对当前发生的事情以及刚发生的过去进行关注分析,那么我们得到的就只会是一张“快照”,而如果我们把时下的事件放到历史的长河下去分析的话,真相才会显现。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64f224fe168884868662d677.png)
中国海权之我见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
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
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
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
《中国海权》读后感1000字
![《中国海权》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c64aef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f.png)
《中国海权》读后感1000字《中国海权》读后感1000字精选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慨其无垠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
,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
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浮于海,”而今人呢?海权是什么?“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张世平(《中国海权》作者)如是说。
大一的第一个长假,一本《中国海权》陪我度过,使我增长了见识,认清了方向。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人类提供,并将长期地提供生存与开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海洋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领域,海洋事业方兴未艾。
中国之所以需要海权,简言之,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奉献的需要。
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美国战略家A。
T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说:“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
”沃尔特。
雷利(英国)说:“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约翰。
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平安;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
”中国需要海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国需要海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制海权就是海洋利益的根本保证。
海权的获得有多种方法,战争胁迫是根本手段。
荷兰“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等都曾是获取海权的主要工具,但战争胁迫不是长久之计,要维护国家海权,还是要靠本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掌控。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拥有海权的最高境界。
中国海权是一个漫长的建立实践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身为国防生,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成为建立中国海权的接班人。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高科技不断开展,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立起强大的海防。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https://img.taocdn.com/s3/m/38ab4bedf8c75fbfc77db2bf.png)
关于“中国海权”的心得体会上来这次的形势与政策,林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海权的问题之后。
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
中国的海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和怎么解决?要想理解中国海权,那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中国海权”的概念是什么呢?在现在的中国来讲,海权包括海洋军事力量;海上实体;海洋开发;海洋法制。
同时,中国的“海权”概念还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伸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而不是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中国的海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
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
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更大的压力逼迫日本让步,同意于东海共同开发,即使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无意进一步显示自己在钓鱼台附近的存在,但也绝对不允许日本变本加厉的升级行为。
如果日本变本加厉该区域的主权显示,中国应该有比严正声明更加切实的行动:比如把钓鱼台列入中国导弹试验场:日本不登岛、不设置建筑,就不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就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
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台有进一步的行动。
东海问题,容易激发成难以控制的冲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都将是最大的。
钓鱼台等东海问题,应该是中国真正强大之、台湾问题解决之后(具有航空母舰不是强大的指标,航空母舰基本不会用来进行日本和美国之类对等势力国家的军事对抗)。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9018a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f.png)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权论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权论的读后感篇1海权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这周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书中以英国在拿破仑称霸大陆时代因为取得制海权而最终战胜那时的法国来阐明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反观我国,沿海一带大都以平原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闽浙丘陵、珠江三角洲等等土地肥沃地区,人们丰衣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得到很好地收成又何必冒着大风大浪的去开发海洋呢?这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海权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https://img.taocdn.com/s3/m/4fadcdc48bd63186bcebbc6f.png)
浅谈中国海权近些年中国一词活动在世界中的各个角落,特别是最近的美防长防华,胡主席访美,以及我空军J-20的成功试飞,海军的航空母舰的即将完建,都能看到中国的手开始伸得更远更远了,我想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我军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军事上。
然而在我军日前受到最多的就是海洋问题,也是就是我国的海权问题。
美日韩军演,极大的挑战了我国的海洋权利,还有我国的尊严。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要按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提高海军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
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新的世界格局催生了中国的海权问题:迫在眉睫在21世纪,中国一词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关中国的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在历史发展的今天,在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和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逐渐使人意识到中国海权问题的重要性。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缩小了世界的距离,海洋这个本来天然的屏障已难以阻挡人类的发展趋势,地球村正在形成,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在给你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世界这个波涛汹涌的海面增添了强风热浪。
中国是一个人口、领土、经济大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在这个一个大国中,中国在领土,能源,人民面临安全问题时却无法真正的走出去。
在中国南海、东海、台湾岛、钓鱼岛等主权问题时,中国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的国土再也不是小时候认识的那样——一只雄鸡,而是还包含着雄鸡身边的一大部分蓝色国土。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带动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已今非昔比,中国已做好在国际舞台上发言的准备,但是有一点,中国的声音还不够响,传的还够远,中国的手臂无法真正地伸到他想要摸的地方去。
在面临各种争端问题时,我们只能谴责、交涉,不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愿。
为此在我国领海、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了海权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要加强我国的海权意识,迫在眉睫。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f187aac1c708a1294a4410.png)
读《海权论》有感最近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引发了我对中国海权的一些思考。
马汉的《海权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频海国家,如果没有面临陆地的根本性威胁,而政府又是一个开明政府的话,那它就有能力也有条件发展海军,争夺海权。
而海权是否能够确保,也就一个国家的安全,财富和权力能否确保的先决条件,一句话,想富国强兵,必先优先发展海权。
所谓海权,就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海权论》以战略家的理性与史学家的智慧,总结研究了有史以来的海上战争及其影响,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
在该书中,马汉提出,沿海国家的历史既是由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结构、人口和民族特性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也是由政府的眼光和战略等人为因素决定的,但政府的政策会随着时代的精神和领导者的性格和英明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基于此,马汉认为影响各国海权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构造、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性以及政府和国家的特性。
而我们反思中国,中国拥有18000公里左右的漫长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于此同时在东与日本有东海和钓鱼岛争端,在南与菲律宾、越南等国有南海争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美国积极重返亚太。
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在将来要巩固海防,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势必要积极发展海权,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在地理上,中国又是一个发展海权的地理不利国。
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
中国海权发展的优势在于有远见和眼光的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并向着未来的远大目标一以贯之的执行,这必将决定中国海权的未来。
因此,我认为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论中国海权的读书报告
![论中国海权的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65d0f54afe04a1b071de47.png)
《论中国海权》读后感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
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获得了强大海权的国家,不但拥有利用海洋、控制海洋的巨大能力,它还能凭借这一能力,争夺海上霸权,主宰全人类的命运。
没有海权,我们就不能享有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有保障的权利。
读完《论中国海权》,不禁联想起晚清时期的闭关锁国,那时对于海权观念,晚清时代的中国人迟迟未能觉醒,对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上交通线、海上贸易的竞争完全处于懵懂状态,几乎一无所求。
淡薄的海洋观念以及对海洋权益的漠视把清廷国防战略的制定引向了歧途,而且对我国维护海洋权力和利益的事业造成了长期的、消极的影响。
而西方则全然相反,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一系列国家伴随着其征服海洋的壮举,实现了其大国崛起的道路。
最先崛起的是殖民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紧接着是荷兰、法国和英国。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被称“日不落帝国”,率先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肆意地侵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这是中国深刻的历史教训。
《论中国海权》告诉我们,中国海上力量发展迫在眉睫,没有海权意识,就等于没有海上力量,就等于没有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海军关乎中国的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就肯定没有伟大的未来。
没有海权的大国,其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特别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及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国家利益超越有形的领土边界向浩瀚的海上延伸,国家海上安全的保障骤然显得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更要唤醒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保障国家的海上安全,捍卫中国利益!但是中国的海权并非霸权。
中国提高海权力量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维护海防的同时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大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巨大,中国需要经营好海洋战略,而这个海洋战略就不只是维护海权这么简单,是要走出大洋深处,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争取中国的最大利益。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439e30cb52acfc788ebc90e.png)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海洋不仅对地球生态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也产生着深刻影响。
自古以来,海洋作为渔盐之源便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近代以来,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深海采矿业的兴起,海洋又成为继大陆之后,人类新的资源希望所在。
而海洋作为航运通道在贸易发达的现代世界更是承担着主要的运输职能。
同时,海洋作为战略屏障,对一国的安全也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海洋的争夺将成为世界政治斗争的中心议题之一。
我将从两个所了解的方面来探讨海洋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一、海洋带来的巨大经济、战略价值1、海洋的经济资源价值我们常说自己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不管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除以13 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有限的陆地资源根本无法长期承受过度的开发。
2003 年以来,“拉闸限电”、“电荒”、“煤荒”、“油荒”这些久违的字眼频频出现在中国的大众媒体上。
抛开媒体的炒作因素,中国的资源紧张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我们必须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是我们摆脱目前资源困境的重大选择。
2、海洋的战略通道价值相对于海洋的巨大经济资源价值,海洋作为战略通道的价值为世人所认识的时间更为久远。
马汉海权论中所强调的制海权主要是通过控制海洋通道为其全球贸易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实现国家强盛。
确实,作为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海运的量最大,成本最低,而且航路四通八达。
有专家推算,陆地运输成本是海运的五倍,空运成本则是海运的五十倍。
从国际上来看,海洋是国际贸易的“蓝色动脉”,每年国际贸易运输80%以上由海运承担。
美国60%以上,日本99.6%,西欧45%的石油进口经由海上运输。
二、中国海权和海洋战略的特征中国的海权应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海权观,主要是指中国在海洋研究、开发、利用等经济方面的能力和影力,以及控制与自己主权利益相关的一定海域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回避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适当发展自己的海上军事力量。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e1d652f01dc281e53af039.png)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21世纪海权的世纪,谁在海上拥有主动权谁就在世界竞争中拥有主动权。
我是坚信的。
海权对于我国的崛起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在海权上丧失了主动性,我国的明天是有近忧与远祸的。
国际关于海洋的博弈日渐剧烈。
中国该何去何从?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是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和重要空间。
而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是在300万里中国控制的只有一半,海洋资源严重被邻国掠夺。
特别是东海和南海的问题尤为严重。
东海的主要问题是与日本关于经济专属区划界的争端到油气之争,甚至引起了主权危机。
其代表就是钓鱼岛事件。
关于南海问题更加严重,大量的岛屿被侵占。
特别是南沙群岛。
只有9个控制中国手中,有45个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控制之下。
他们大量开采南海的油气资源,占据较好的岛屿。
而我国,资源没有开,岛屿也没有占优势的。
而且菲律宾又提出了对黄岩岛的主权。
黄岩岛距中沙环礁约160 海里。
这无疑是更大的危机,表明南海争议有向北扩大的趋势。
占据我国海岛的国家,一方面加紧开发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在这些岛屿上修建永久性设施,加强了军事力量。
显然他们打算是要永久性占领。
而我国政府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现状并未向政府想要的方向发展。
甚至是出现了“我退敌进”的形势。
政府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前提是主权是在我的,开发是共同的。
但是实际是那些国家在大肆的开发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
他们表现异常积极,而我国则表现迟钝。
对于南海的开发近两年才开始。
那些国家现在竟然进一步要求主权了。
因此“我退敌进”的形势是南海形势的真实写照。
而所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提出的,开发的是别人,搁置主权的是我们自己。
海权是着中国21世纪能否进一步崛起的关键因素。
而我国的海军在守卫我国辽阔的海疆上面,显得有些不堪重托。
甚至可以说是在步步退让。
这是令我最纳闷的地方。
要是说我们是爱好和平,可爱好和平没有求步步退让啊。
海权论中国篇观后感
![海权论中国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b280d9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6.png)
海权论中国篇观后感看了这海权论中国篇,真的是让我心里头那点小宇宙都被点燃了呢。
以前就知道海权挺重要的,但看完这个之后,才深刻地意识到这对于咱们中国那可是有着超级巨大的意义。
你想啊,咱们中国有那么老长的海岸线,就像一条巨龙趴在海边似的。
从历史上看,咱们古代航海也很牛,郑和下西洋那阵仗,那大船一艘艘的,到哪儿都是倍儿有面子。
可是后来呢,海权这块儿有点没跟上趟儿。
现在可不一样啦。
在这个片子里看到中国的各种海洋发展,那叫一个带劲。
咱们的海军舰艇一艘艘下水,像下饺子似的,什么驱逐舰、护卫舰的,都特别厉害。
这些舰艇就像海上的一个个小城堡,保卫着咱们的海洋权益。
而且海洋可不只是打仗保卫用的,还是个大宝藏呢。
咱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上也是越做越好。
那些石油啊、天然气啊,在海里头藏着呢,就等着咱们去发掘。
还有渔业,咱们渔民在海上打渔,那也是在利用海洋资源。
不过有时候也有些小麻烦,像别的国家的一些渔船啥的来咱们海域捣乱,这时候就得靠咱们强大的海权力量来把他们赶走,就像主人赶跑那些乱闯院子的人一样。
在海上贸易这一块,那更是不得了。
中国的商船在海上到处跑,把咱们的货物运到世界各地,又把世界各地的好东西带回来。
海上的航线就像一条条血管,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
要是没有强大的海权,这些血管被人掐断了可咋整?还有那些海岛,就像是海上的小珍珠。
咱们中国的海岛不仅漂亮,而且还非常重要。
它们是海洋国土的一部分,在上面可以建一些监测站、港口啥的。
看到咱们在海岛建设上的努力,就觉得这是在把这些小珍珠一颗颗地镶嵌得更牢固呢。
咱也要看到挑战。
世界上有些国家对咱们的海洋发展那是有点眼红嫉妒恨。
就像有些调皮捣蛋的小孩,看别人有好玩具就想抢。
但是咱不怕,因为咱们有自己的计划,有强大的实力,还有坚定的决心。
看了海权论中国篇,我就感觉咱们中国在海洋上就像一艘正在破浪前行的巨轮,虽然前面可能还有风浪,但方向是明确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的海洋世界在等着咱们呢。
(完整word版)论中国海权读后感
![(完整word版)论中国海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cdd42676eeaeaad0f33020.png)
(完整word版)论中国海权读后感读《论中国海权》有感本书主要讲解了,世界上控制海权的历史以及影响,并阐述了当今中国控制海权的重要性,以及控制海权将要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下面是对读完该书后的有感。
在历史上,中国一直都是重视陆权的国家,却轻视海权。
了中国在清末之前,是一直没有海军的,只有水军一说。
轻视海权的在历史上的充分体现就是,清末的闭关锁国,以及对明代海禁政策的延续。
直到鸦片战争被炮火打开国门,中国才刚刚意识到,海权还是有点重要的。
所以洋务派的洋务运动,中国成立了海军。
可是却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其原因竟然是守港保船,这不就体现了中国的陆权思想根深蒂固吗?为什么中国一直都是重陆轻海的国家?原因很明显,首先历史上,中国是农业社会,土地是经济基础,是立国之本。
所以控制土地,一直都是历史上中国战略目的的出发点之一。
而重视海权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来源多来自海外贸易,所以需要通过控制海权来保护自己的海外贸易所攫取的利益。
但历史上中国的海外贸易极其匮乏,所以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也直接导致了历代统治者轻视海权。
而在军事上,从甲午中日海战后,中国的不论什么政权的海军都较为弱小.民国成立后到抗战期间,海军甚至还在用清末北洋舰队的老船。
经济上的不需要,军事上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轻视海权的情况.而在现代以及当代,海权意识可谓是十分的重要。
从经济上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海外贸易是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若没有能控制海权,那么其所带来的利益都将会减少,甚至会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举个例子,中国许多的石油是从中东阿拉伯购买而来的,而这些重要资源的运输,是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令人深思的是,马六甲海峡现在处于美军控制之下,若是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封锁马六甲海峡,那中国在石油资源方面会直接处于一种被动情况。
还有南海的资源,如果没有控制其海权,那资源也会落入其他国家手中.从政治上来说,中国现在正处于迫切加强海权控制情况.首先就是因为台湾问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军封锁台湾海峡,是导致大陆与台湾断交以及各自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39e06916a300a6c30c229f97.png)
中国海权之我见陈旭东水利水电学院2010301580039关键字:军事,中国,海洋,主权。
“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①,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②”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来复兴我们中华民族。
因此为了维护”国的主权和安全,以确保以一个稳定的社会形势来进行国家建设,我们非常有必要我国的海洋安全,控制应有的海权。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我对中国海权的见解。
一.中国现今海权格局“中国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70,550 平方公里。
中国所管辖的包括南中国海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一万八千多公里”③。
由此可见,海洋在中国国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主权所占地位之高。
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
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94d92318964bcf84b9d57b90.png)
中国海权如果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取得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其强大的大陆资源,致力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世界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
————麦金德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能力。
它也可以被界定为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的中国海权形势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争议首先就是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海权争议。
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东海的划界问题。
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
其次就是中国与韩朝之间的海权争议,中韩两国在总面积为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两国则存在约3000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有关南海水域主权的争端。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越南自1975年4月14日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几个岛礁后至今已陆续占据30多个岛礁,成为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礁最多的国家。
另外越南还非法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归版图。
余者菲律宾占9个岛礁,4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马来西亚占12个岛礁,27万多平方公里海域,印度尼西亚占5万平方公里海域,文莱侵占3000多平方公里海域。
海权对于我国的意义就近期而言,中国内地出口加工型的经济特点及制造业占主体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的贸易额和能源消费不断飞升,贸易往来的增加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导致中国对海洋通道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
此外海洋经济的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1995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32.5%,成为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另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主要是世界滨海国家。
《大国海权》读后感[1]
![《大国海权》读后感[1]](https://img.taocdn.com/s3/m/321587b1f61fb7360a4c6512.png)
cctv《读书》栏目这样描述:有这样一部著作,为中国人生动的介绍了美国的海权论,它为世界大国的崛起指出了海上的必经之路。
美国受惠于海权论,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
这套19世纪的军事理论,在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当今和平崛起的中国,也要树立自己的海权威信。
马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话是那样的“不中听”,却发人深省,“为了普遍的利益,必须使中国对欧洲和美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开放,必要时可使用武力,中国可以不必喝水,但他至少应允许将水输入他的家门。
”他不断为他的国家外交、军事战略提供参考,公开宣称“强权即公理”。
作为一名学“海”的年轻人,没有比他的话更能印证我心底的想法,也没有比这几年海上争端对我的触动更大,近年来,与东北亚、东南亚之间的争端,无不在阐释:海权力量的重要性,借用张之洞的原话“中国无海不能立国,无海军则无海”,古罗马西塞罗也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我们是为了和平发展,为了和平崛起,也为了安慰曾经被烫伤的心。
无法考证朱元璋“寸板不许下海”的真实原因,更不知道从何说起清初的闭关锁国,再到后来有海无防的大清帝国,历史毕竟已经过去,可历史的教训却在告诫每一个国人,外狼亦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眼下,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我们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仅我们这一代要有,以后的每一代都要有,海洋,中华民族的未来,海权,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郑和曾训诫“欲国家之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来自海上”。
共勉。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57354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f.png)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看了关于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那些事儿后,我这心里就像煮开的火锅,咕噜咕噜直冒泡。
以前吧,对海洋权益的认识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就觉得大海嘛,那么大,不就是用来看看风景、捕捕鱼啥的。
可这一看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咱们国家的海洋,那可是巨大的宝藏。
那海里的资源,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宝盒,藏着数不清的财富。
石油、天然气、各种各样的矿物,还有数不清的渔业资源。
这就好比是大自然在海里给咱藏了个超级大的百宝箱,可有些家伙就像贪心的小贼,老是想来分一杯羹。
咱国家为了保护海洋权益,那可真是操碎了心。
就像守护自己家的大院子一样,得时刻提防着那些不怀好意的邻居。
海上的执法船就像海洋的卫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巡逻,那威风凛凛的样子,真的太酷了。
这让我想到,海洋也是咱国家的领土,一点都不能少,咱可不能让人欺负到家门口的这片蓝色土地上。
而且呀,那些在海洋上搞科研的人也特别厉害。
他们就像海洋的探险家,在深海里寻找着新的秘密。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巨大的蓝色迷宫里寻宝,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这也是保护海洋权益的一部分呀,我们自己先把海洋研究透了,别人就别想在咱面前瞎咋呼。
从渔民的角度看呢,那片大海就是他们的生计来源。
那些朴实的渔民伯伯们,祖祖辈辈都在海上讨生活。
要是海洋权益得不到保护,他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就像有人要抢他们的饭碗一样,这可不行。
咱得给他们撑起一片安稳的海洋天空,让他们能继续在海上撒网捕鱼,收获满满的幸福。
不过呢,保护海洋权益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得和那些想占便宜的国家斗智斗勇。
有时候外交上得据理力争,像两个聪明的棋手在博弈;有时候海上力量的展示也很重要,就像展示肌肉一样,告诉别人咱可不是好惹的。
我觉得咱们每个人都得有点保护海洋权益的意识。
不能觉得这事儿离自己很远,其实就像爱护我们身边的小河流一样,我们也要爱护海洋。
少扔点垃圾到海里,多支持那些保护海洋的公益活动,积少成多,咱这股力量也能为保护海洋权益出份力呢。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1717a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e.png)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看了关于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那些事儿后,我这心里就像煮开了的火锅,咕噜咕噜直冒泡呢。
咱先说这海洋,那可不仅仅是一大片水啊,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箱。
从那些纪录片里能看到,海里头的鱼群啊,密密麻麻的,就跟陆地上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似的,那都是大自然给咱的财富。
还有那些海底的石油啊、天然气啊,就像藏在地下的金元宝,对咱国家的发展可重要了。
要是不好好保护海洋权益,这就好比自己家有个装满宝贝的大仓库,却让人随便来拿,多憋屈啊。
咱中国的海洋面积那么大,就像一个巨人有个巨大的披风,那都是咱的地盘。
可有些国家就不老实,老是想在咱海洋权益上打小算盘。
这就像有个邻居,看你家院子大,就想偷偷来摘你家种的果子一样。
咱能答应吗?肯定不能啊!咱们的渔民在海上打渔,那是祖祖辈辈的营生,要是别人随便来捣乱,不让咱好好打鱼,这就像断了人家的活路啊。
而且,咱们国家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那些可爱的海豚、鲸鱼啥的,也花了好多力气呢。
要是海洋权益都被侵犯了,这些保护工作也不好做啊。
在保护海洋权益这事儿上,咱中国也是很有手段的。
那些海上的巡逻舰艇就像海上的警察叔叔,时刻守护着海洋的安全。
而且,咱们还在海洋科学研究上加大投入呢。
就像一个侦探,要深入了解海洋这个神秘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比如说,知道哪里的海洋生态脆弱,就重点保护那里;知道哪里有更多的资源,也能合理开发利用。
我觉得咱们每个人也都能出份力。
就像在陆地上要爱护环境一样,在海边玩的时候,别乱丢垃圾,不然垃圾扔到海里,那些海洋生物可就遭罪了。
咱们还可以多支持那些海洋保护的公益活动,就像给保护海洋权益的战士们加油助威。
总之啊,保护我国海洋权益可不是一件小事,这关系到咱们国家的繁荣,关系到咱们子孙后代还能不能看到美丽的大海、吃到鲜美的海鲜。
咱们可得像守护自己家一样,好好守护咱们的海洋权益。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cad135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8.png)
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后感看完那些关于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事儿,我这心里啊,就像煮开了的一锅海鲜汤,咕噜咕噜直冒泡,有好多想法想往外冒呢。
咱先说说这海洋,那可不仅仅是一大片蓝汪汪的水。
海洋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箱,里面啥宝贝都有。
那些鱼啊虾啊蟹啊,就像是宝箱里的金银珠宝,不仅能让咱饱口福,还能在国际市场上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呢。
而且海底还有石油啊、天然气之类的能源,这可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啊,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重要。
可这么好的海洋权益,有些国家就跟那贪心的小贼似的,总想过来分一杯羹。
咱中国的海洋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哪能让别人随便欺负呢。
咱的渔民出海打渔,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就像农民在自己地里种庄稼一样。
可有些时候,外国的船就横在那儿,不让咱好好打鱼,这就好比有人跑到你家菜园子里,还不让你摘菜,你说气人不?咱中国为了保护海洋权益啊,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海军的战舰就像一个个海上卫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巡逻。
看到那些战舰威风凛凛的样子,我就特别有安全感。
就好像是有一群超级英雄在守护着我们的海洋家园。
还有那些海洋科考船,就像一群探索海洋奥秘的智者。
它们在海里跑来跑去,不仅是为了发现更多的宝藏,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咱中国对自己的海洋了解得透透的,谁也别想在这儿浑水摸鱼。
在保护海洋权益这事儿上,咱老百姓也不能当看客。
咱得像爱护自己的小院子一样爱护海洋。
比如说,不随便往海里扔垃圾。
你想啊,如果海洋是个大花园,你整天往里面扔垃圾,那鱼啊虾啊的不都得被熏跑了?而且大家也可以多了解海洋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海洋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大家都知道自己家里的好东西要好好保护一样,海洋也是咱全国人民的宝贝啊。
总的来说,保护海洋权益可真是一件大事儿,关系到咱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咱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咱得齐心协力,让咱中国的海洋永远风平浪静、繁荣昌盛,那些个想打坏主意的,就让他们看看咱的厉害,知道咱的海洋可不是好惹的!。
读《中国海权策》有感 中国海权战略设计的科学尝试
![读《中国海权策》有感 中国海权战略设计的科学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7c1585a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读《中国海权策》有感中国海权战略设计的科学尝试
王银琼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2(000)019
【摘要】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一书,闭塞已久的中国人通过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
170年来,中国人的海权观念受时代条件的影响和自身认识的深入
也几经变迁。
随着国力的与日俱增和中国在地区及全球范围内利益的扩展,海洋问题、海权发展等话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各类海疆危机日益凸显,国人倍感压力和愤懑,官员、学者、媒体人等纷纷建言献策。
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中国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海权,又该如何发展海权?由胡波博士所著的《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不啻为探讨这类海权战略的力作。
【总页数】1页(P74-74)
【作者】王银琼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5.21
【相关文献】
1.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兼论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兴起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 [J], 宋增华
2.中国海权梦的现实路径——评《中国海权战略参照体系》的综合战略构想 [J],
刘锋
3.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中国海员劳动权保护研究 [J], 张敏;王昊
4.海权发展模式研究与中国海权理论构建 [J], 高兰
5.论中国海权发展的历史性抉择
——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经验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J], 史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权》读后感
海权是什么?
“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张世平(《中国海权》作者)如是说。
大一的第一个长假,一本《中国海权》陪我度过,使我增长了见识,认清了方向。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人类提供,并将长期地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海洋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领域,海洋事业方兴未艾。
中国之所以需要海权,简言之,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美国战略家A。
T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说:“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
”沃尔特。
雷利(英国)说:“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约翰。
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
”中国需要海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国需要海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制海权就是海洋利益的根本保证。
海权的`获得有多种方法,战争胁迫是基本手段。
荷兰“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舰队,日本“联合
舰队”等都曾是获取海权的主要工具,但战争胁迫不是长久之计,要维护国家海权,还是要靠本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掌控。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拥有海权的最高境界。
中国海权是一个漫长的建设实践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身为国防生,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成为建设中国海权的接班人。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高科技不断发展,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立起强大的海防。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了《中国海权》,我才知道,我们的国家任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海”问题严重,我们有那么多的海洋领土被他国无理侵占……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中国海上力量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国防生有责任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海防做准备。
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建军打牢基础,另一方面要刻苦锻炼,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解放军军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