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
——阿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
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
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
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
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
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
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
”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
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
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
”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
”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
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
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
“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
”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
他们好像有心事。
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的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
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
”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
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
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
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
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
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
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
击下折断了。
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
秦克明端起了他的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
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
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
他遇见一只狼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
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
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羊羔的声音。
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
“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
”我和银巴大笑起来。
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
”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
突然,秦克明说:“看哪!”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
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
我们也要走了。
”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
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
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所以母獐两次逃生。
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
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得细微、贴切,富有动态美。
2.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天气状况等,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的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云中村
阿来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凤吹拂,马脖子上鬃毛翻卷。
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
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
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
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
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
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2点28分04秒。
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
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
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
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
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
他们找出酒、糖果。
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
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
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
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
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
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
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
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
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我不能要工资以外的钱。
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
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
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
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煅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
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
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
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
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
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
岩石在听。
苔藓在听。
鸟停在树上。
鹿站在山岗。
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是5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
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
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
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用最柔软的小羊皮。
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
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
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
来的手,一个劲亲吻。
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
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
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
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链、告别乡亲时穿的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激解放军的情节,真切地展观出“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D.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却传达出阿巴对生命的思考。
5.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6.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攀登者
阿来
一九六〇年五月。
凌晨四点。
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
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
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
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
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
多杰贡布紧紧跟随。
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
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
镜头前一片模糊。
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
曲松林操纵摄影机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
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
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
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
你们两个一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开。
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好了,你们拉吧。
”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
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
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缝中,紧紧卡住了。
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
终于接近了王五洲。
他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
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
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下了深谷。
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大的回响。
王五洲:“曲松林!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摄影机掉下去了。
”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
他摔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下坡?怎么下坡了?”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
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
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四面摸索。
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
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
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国万岁!”
(节选自阿来《攀登者》,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攀登珠峰的具体时间,说明这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曲松林不断提及“摄影机”,并为保护“摄影机”而不惜牺牲生命,因为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个人荣誉高于生命。
C.曲松林脱离危险后,三个人都倒在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者经历生死后的复杂心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星光,形成了呼应关系,但是作用和意义并不相同,引人深思。
8.文中画线语句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9.小说以“攀登者”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
C项,“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分析错误。
随便举一例,从秦克明的话“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他们人性的善良。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狩猎的环境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③使狩猎时不同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④有象征、隐喻的意义,有利于表达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
题干中的“多次写到”要特别注意,说明不同地方的景物描写有不同的作用。
如“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
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
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主要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狩猎的环境特征;“睡着一阵,醒来。
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
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
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
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这几处的环境描写都带有人物的主观感受,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作用;同时环境描写和天气状况变化的描写也暗示时间的推移和变化,使狩猎的不同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最后两处描写天气变晴,太阳出来,温暖和煦,还有象征隐喻的意义,表现人物人性的善良,有利于表达主题。
3.①三人本是相处不深的短暂的伙伴关系,但在狩猎的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
这个故事启发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如何越过隔阂,进入彼此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
②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
獐子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执着而深沉的情感,启发人们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世界,深入认识万物共生的世界。
③人的关系随着獐子命运的变化而改变,是动物灵魂深处的爱意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小说是如何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是对小说主题的考查,可分别从三人狩猎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角度分析。
可从狩猎经过谈人的关系,从獐子命运谈生命与爱,从两者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
如三人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但在狩猎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表现了人与人应该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
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表现了动物的情感世界和人一样,认识万物共生的道理,同时动物的灵魂深处的爱意也推动了人的互相理解和体认。
4.B【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B项,“神态描写”表述错误,文中对李老板的描写的文句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可见,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无“神态描写”。
5.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现实中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引出云中村的故事,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引出地震时灾民的经历,这样写能交代必要情节,展示事件来龙去脉,让叙事更为集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题干告诉考生本文是运用现实与回忆的叙述方式叙述云中村的故事的,考生要重点作答这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可从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等角度进行思考。
细读文章可以发现,本文主要用对话、现实与回忆交织、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等方式来叙述云中村的故事。
从叙述的方式角度来看,阿巴与村中人的对话,与移民村老板的对话,在这些对话的过程中展现移民村村民对故乡和已逝亲人的思念,如“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文章开头说“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
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至此引出地震,引出云中村的故事;而且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如当初的地震以及解放军救灾的情况,如现今的移民村,相互补充展现事件的过程;作者在讲述云中村故事的时候,将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如“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这赋予阿巴回村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之美。
6.①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②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③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解答解答时要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对作品做体验式赏析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地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感悟。
考生可联系文章内容和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来作答。
具体而言,从文中来看,全文围绕“阿巴回村”的故事来写,在文中第十段至十一段:写阿巴与村民接触过程中的对话,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巴及移民村的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如“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结合原文第十八段“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和第二十五段:“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在家具厂的李老板为阿巴送行,并送他笔钱的过程中,展现了汉藏同胞一家亲的人文精神,地震中军民互相关照更是凸显了这一点;在阿巴回村路上面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中,从侧面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如第二十六段和第二十七段,“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
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
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作者借阿巴在回村的路上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个人荣誉高于生命”理解有误,结合“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分析,主要是为国争光。
8.(1)反问句表示不敢相信,感叹句表示确认现实,引人深思。
(2)语言描写简洁,句式简短,符合人物的处境与心理,展现攀登者情绪变化。
(3)语调语意的转换(对比),更能表现登顶后人物的激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