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纳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解题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解题方法与技巧
断: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 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解题技巧:
4.句式断句。
依据:文言中有不少特殊句式,结构固定, 独立成句。
如:以……为 此……之所以……也
例: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 之所以异乎俗也 断: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 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解题技巧:
4.句式断句。
依据:文言中有不少特殊句式,结构固定, 独立成句。
文言文断句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题方法: 1.整体阅读,了解大意; 2.先易后难,逐一击破; 3.抓住标志,灵活断句; 4.再读断句,检查句意。
解题技巧: 1.名代断句。
依据: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 语,找到名(代)就可明确句首句尾的位置。
例: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 田以给之
断: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 买田以给之
解题技巧: 2.动词断句。
依据:文言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到动词就能区分独立的句子。
例: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 意也 断: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 心合天意也
解题技巧: 3.虚词断句。
依据:“夫”“盖”常作句首发语词, “之”“乎”“也”“耳”常作句末语气词。
例: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 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 何……之有
孰与……乎 如……何
解题技巧: 5.修辞断句。
依据:文言讲究对偶、排比、顶针等,注重 对称,句式整齐。
如: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断: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如: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引言在研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是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一、标点断句法标点断句法是最常用的断句方法之一,通过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顿号)来划分句子结构。

1. 划分句子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划分为独立的小句。

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主谓、并列、转折等。

2. 领先断句有时候,在句子的关键词或状语出现之前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意义提前进行断句,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逗号断句逗号通常用于分割并列词、插入语、修饰语等。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适当地使用逗号进行断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语义断句法语义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的语义意义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上下文来分析句子结构。

1. 语义破句有时候,文言文中的长句可以通过破句的方式来理解。

即将长句分成几个有明确句义的独立分句,然后再进行整体理解。

2. 平行关系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平行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意义,通过找到句子中的平行关系并相应地断句,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三、词性断句法词性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用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1. 动宾关系断句动宾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动宾结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 主谓关系断句主谓关系是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修饰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修饰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结论通过合理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研读文言文。

以上介绍的标点断句法、语义断句法和词性断句法都是常用的断句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句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1.标点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将句子分为若干个完整的句子。

2.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结构,将句子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3.并列断句法:将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分开,将句子分为多个平行结构的句子。

4.陈述句断句法:将句子中的陈述句部分分开,将句子分为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

5.从句断句法:将句子中的从句部分分开,将句子分为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的句子。

6.分号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分号,将句子分为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

7.连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连词,将句子分为两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

8.并列分号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结构和分号,将句子分为多个并列结构的句子。

9.表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表语结构,将句子分为主语和表语两部分的句子。

10.先行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先行词,将句子分为一个主句和一个定语从句的句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O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日”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日",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一般在词前断句,也有在词后断句)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如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是以、无论、岂、岂非”等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

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 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 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 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 便。
5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 献之历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 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 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6
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句首——夫 其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岂…… 句尾——也 矣 耳 乎 哉 焉 耶 欤 …… 分句中——以 于 为 而 则 乃 分句首——故 以 而 则 但 遂
18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 / /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 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 / / 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 / / 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
19
古文断句技巧: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16
2、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 / 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 / / / 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 / / / 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 / / /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 / / 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 / / / 遂舍之
17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1. 根据语句结构断句:按照文中的语法结构及句子成分的分布,一句话分为主谓、宾语、状语等部分,通过识别这些部分的连词、标点等来判断断句位置。

2. 根据意义断句:按照句子表达的意义来断句,尤其是在长句中,应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

3. 根据韵律断句:文言文每五个字为一个小节,应该结合字音、平仄、押韵等特点,按照一定的韵律规律来进行断句。

4.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对仗、倒装、并列等,这些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来判断断句的位置。

5. 根据常见短语和套语断句:文言中有很多常见的短语和套语,如“不胜其忧”、“夙夜匪懈”等,这些短语和套语一般成固定搭配,可以作为断句参考。

6. 根据语气和情感断句:文学作品中常常要通过语气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色彩,所以在断句时应该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7. 根据重要性和连贯性断句:对于长篇连续的文言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重要信息的呈现顺序,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句子,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易读性。

8. 根据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断句: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虚词、
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位置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断句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9.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要注意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整体感觉和阅读流畅性,过少则容易让人在长篇文学作品中迷失方向。

合理的断句可以让句意更加清晰,同时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感。

总之,文言文的断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上下文和作品整体风格进行合理的断句,最终达到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文言断句题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给指定句子画线断句,二是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

2010年高考湖南卷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

做断句题时,考生要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断句的主要方法有:1.抓住修辞特点来断句对仗、对偶、排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抓住这些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抓住标志性词语来断句发语词:夫、盖、若夫、嗟夫、且夫等。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

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

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

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语气词:者、也、矣、哉、耶、耳、乎、焉、欤(与)、耶(邪)等。

对话标志词:日、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根据这些标志词去断句,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3.分析文言结构来断句一是分析章法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

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为分说总承写法。

再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即为总说分承写法。

二是分析语法结构断句。

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

遇到它们作主语了,即可考虑在其前面断开,遇到它们作宾语了,常可在其后面断开。

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经常作谓语。

一般来讲,谓语的前后都不能断开,因为其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三是分析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正确地断句、标点,不仅可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能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展开,从文言文基础知识、常见断句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要正确断句,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词汇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又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虚词以副词、介词、连词为主。

语法结构方面,文言文以单句为主,常见的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同时,文言文的固定用法、特殊句式也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二、常见断句方法1. 根据固定结构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结构,如“……者,……也”、“乃曰……”等,可以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

2. 根据虚词断句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往往可以用来断句。

常见的如“夫”、“盖"、"故"等词语后需要停顿。

3.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在文言文中,单复句的结合使用,使行文更加丰富。

可以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例如,如果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用逗号,就用冒号来隔开。

4. 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句一些标志性词语常常出现在文言文的开头或结尾,如“曰”、“云”、“乎”等,根据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断句。

5. 根据固定格式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格式,如“是以”、“是以知之”等,掌握了这些格式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断句。

三、实践应用1. 读懂全文,把握大意在断句前,首先要读懂全文的意思,了解文章的大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何处应该停顿。

2. 逐段分析,找出特点将全文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每个小段中的语法结构、虚词用法等,找出其中的特点,从而确定断句的位置。

3. 前后参照,逐步断句在确定了大致的断句位置后,可以参照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法结构,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准确的断句位置。

4. 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在断句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和语法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断句。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3、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的双方,可以此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友,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文言文断句方法概述断句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供读者参考。

依据句末词边界断句这种方法是根据句子最后一个词的边界进行断句。

句末词边界一般为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例如: > 吾未尝不悔学,亦未尝不受惠于学。

这句话可以断成两个句子: - 吾未尝不悔学。

- 亦未尝不受惠于学。

从句法结构出发断句通过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来进行断句,可以帮助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 > 吾闻新华大学乃一所名校。

这句话可以断成两个句子: - 吾闻新华大学。

- 乃一所名校。

从意群出发断句意群是文言文句子中意义完整的最小单位,常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从意群出发断句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例如: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可以断成三个句子: - 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观察重复断句某些文言文句子中存在重复词语或结构,可以通过观察这些重复的部分进行断句。

例如: > 昔之日者,若揚若散,如湖海之水;今者,若一若不见,如江河之波。

这句话可以断成两个句子: - 昔之日者,若揚若散,如湖海之水。

- 今者,若一若不见,如江河之波。

结论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希望读者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善于运用这些断句方法,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断句方法(续)依据句子意义断句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断句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句子中的主题和要点。

例如: > 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可以断成四个句子: - 君子之道。

- 修身齐家。

- 治国平。

- 天下。

标点符号断句标点符号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断句作用,正确解读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语气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纳
断句前提:弄通文意。

(一)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找主干定句读)
主 || 谓宾 / 名(代)||动(形)名(代))
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词性组合特点如下: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

(二)找虚词,定句读
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如题2)。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三)对话、引文,定句读
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四)据语感,定句读。

(寻找句子首尾衔接点)
(五)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六)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七)排偶、反复,定句读。

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定句读。

(1)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八)据结构、定句读
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 、“孰与……乎”、“为……所……”、“受……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