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断句基础
02
答案:今谓天高,无少 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 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 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文言断句 23
六、借助顶真修辞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 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4
文言断句
解析 首先借助对话和引文,本语段出现了两个“曰”字,一 是“传之者曰”,一是“丁氏对曰”,这在句中是两个明显的 点断;“丁氏穿井得一人”为上文引文,应该点断。然后再根 据句中明显的代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在“国人道之”“宋 君使人问之于丁氏”处点断,再有虚词“也”的词尾辅助语气 作用。根据这些常识,就不难断开句子。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 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 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 “姓丁的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这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 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各人位置要记牢。
“曰”后冒(:),“哉”后
02 叹(!),“夫”“盖”大都
在句前。
“耶”“乎”经常表疑问
04 (?),“也”“者”作用要
停顿。
例如: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 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 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①殷将佐②十许人咨议罗企生③亦在 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 吾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④, 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 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 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阐述文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句末标点断句法1. 逗号断句:在表示并列关系、举例、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例如:「盛德之人,其地载之」。
2. 顿号断句:适用于较长的复杂句子,可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非一日之寒(顿),无以相知也(顿)」。
3. 分号断句:适用于并列句或复杂句中,用于分开两个意义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句子。
例如:「嘉靖辛未(分),陛见」。
4. 句号断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例如:「生也无情,乎?」。
二、语法结构断句法1. 主谓结构断句:根据文句提供者的意图和需要,将文句按照主语和谓语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人生乃江湖,江湖亦如人生」。
2. 主谓宾结构断句:以谓语动词和宾语为依据,将句子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吾闲居洛阳數载,于市朝正眩」。
3. 定状定补结构断句:以定语和补语为依据,将句子断开。
例如:「终日不见其所燕者,则心之所存,亦不復知所將之」。
三、内涵断句法内涵断句法是根据句子的意含和表达的情感特征进行断句的一种手法,重点放在理解文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上。
1. 概括性断句:根据句子的总体表达意境,通过词语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断句。
例如:「志和者天下,心正者道也」。
2. 强调性断句:根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某一部分的意义。
例如:「亦可以本造则生恶,亦可以矫世则善行」。
3. 对照性断句: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句子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以表达强烈的对比感。
例如:「得见于天者庆,受感于物者忧」。
四、情感断句法情感断句是一种根据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力度的不同,将句子分段的断句法。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以上仅是文言文常用的断句技巧,断句的准确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结构来决定。
在文言文的断句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文言文断句(使用)
依据修辞手法断句
总结词
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辅助断句。
详细描述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 会影响句子的结构和语气。因此,在断句时,可以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以 便更准确地划分句子的界限。
依据语境意义断句
总结词
语境意义是指文言文中词语或短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关系,通过分析语境意 义可以辅助断句。
02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中的“ 夫”是一个句首发语词,其后应 断句。
理解文意的整体把握
在断句之前,应先通读全文,理解文 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应根据文意进行断句,以强 调“鱼”和“熊掌”的选择关系。
文言文断句(使用)
目录
•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 文言文断句的实践
01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断句在理解文意中的作用
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01
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语义和逻辑,避免出现
歧义或误解。
断句有助于把握文意
02
通过断句,可以将长句拆分成短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积累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固定词汇和句式,如“之、者、也、乃”等,这些词在文言文 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积累并掌握。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中的“者……也”是一个常见的判 断句式,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04
文言文断句的实践
选取合适的文言文材料
经典文献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文言文断句
写在最后 ———————————————————————
断— 句标志只是用来帮助我们做题的一个技巧,
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上我们
对文意的理解,综合运用,切不可死板套入,
毕竟所有的考试,都是对人的测试。
谢谢
《三国志∙董遇传》
三
例3总结: 1、主人公舍姓留名 2、对称结构
例4: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 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 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 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 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 报子封人怨之
四
例4总结: 1、对称结构 2、关注特殊句式,划断句子要完整。 (1)宾语前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句
文言断句方法
张晓玲
例1: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
例1总结: 1、在对话中,曰、谓、言、云、说、道等,后面断开; 2、注意修辞顶真; 3、注意对称句式; 4、注意人名、代词。
例2: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 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 不肯竟学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且、斯等, 一般从前面断开;
疑问语气词:孰、奚、胡、安、曷、盍、何如等, 一般从前面断开;
复句关联词:虽、假使、是故、至若、于是(遂) 一般———————————————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当堂检测1: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 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 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 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明确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找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看对话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此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据修辞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其他方法(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5)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找固定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为……所……”,“是以”,“是故”(7)找名词(或代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断句练习(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二)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四)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断句。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2、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3、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