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在连除运算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
2.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连除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连除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的运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优惠活动的计算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运算定律》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7200÷(25×4) 7200÷25÷4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66÷2 =330÷10=33(元) =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段爱香教材第4教学内容:3页的例3及练习八第1题至第4题。
学习目标:掌握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并会准确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时“简便计算(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掌握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并会准确简便计算。
(齐读目标)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3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两个蓝色的算式,比较它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化成什么来计算会简便些?(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一)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做一做)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
大屏幕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一)更正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追问:认为对的举手!这样做为什么简便?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化成什么?2、评议第2题,追问:认为列式对的举手!3×7解决什么问题?420÷21又解决什么问题?3、评议准确率、板书。
(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
(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三)加强练习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29页例8的第(2)小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研究,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复铺垫1、让学生计算463-175-125和362-(150+162),并说出每道题所用的简便方法。
2、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进行计算竞赛,让学生互相比拼。
二、研究新知1、出示例(2):XXX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
3、比较两种算式的关系。
4、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的算式,猜想这些算式可能存在的规律。
5、教师解释规律的意义和应用。
6、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三、实践应用1、让学生比较680÷2÷5和680÷(2×5),以及390÷39×5和390÷2÷5的关系。
1、简便除法运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除法运算。
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除法运算,以便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得出答案。
下面是一些简便除法运算的方法。
①当被除数是10、100、1000等位数时,可以直接把除数的末尾0去掉,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360÷(36÷2)可以简化为360÷36÷2.②当除数是一个小于10的数时,可以通过将其分解成更小的因数来简化运算。
例如,810÷18可以简化为810÷9÷2.在以上两个算式中,我更喜欢第一个算式,因为它更加简单易懂,且不需要进行分解因数的步骤。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以及除法的性质;掌握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以及除法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以及除法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小明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引导学生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2. 讲解:(1)乘法分配律:a×(b+c)=a×b+a×c,举例讲解并板书。
(2)乘法结合律:(a×b)×c=a×(b×c),举例讲解并板书。
(3)除法的性质:a÷b÷c=a÷(b×c),举例讲解并板书。
3. 例题讲解:分别针对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乘除法的简便计算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乘除法简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
2. 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3×(4+5)② (2×3)×4③ 24÷2÷4(2)应用题:小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书的价格是20元,笔的价格是5元。
如果他买了3本书和2支笔,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1)① 27 ② 24 ③ 3(2)小华一共需要支付65元。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的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解答:15元÷ 3元/斤 = 5斤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3 + 17)× 5解答:23 × 5 + 17 × 5 = (23 + 17) × 5 = 40 × 5 = 2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17 + 23)× 4答案:17 × 4 + 23 × 4 = (17 + 23) × 4 = 40 × 4 = 1603.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5 × 4 × 3解答:25 × (4 × 3) = (25 × 4) × 3 = 100 × 3 = 3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6 × 7 × 5答案:6 × (7 × 5) = (6 × 7) × 5 = 42 × 5 = 2104. 除法的性质的学习:a. 讲解除法的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除法的简便运算(例8)》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

最后,从学生的提问和反馈来看,他们对于除法简便运算的原理和应用还是有一定的疑问。我需要在课后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同时,我也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灵活运用乘法口诀,快速进行除法计算。
-例如:在计算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乘法口诀,提高除法运算速度,如“七七四十九,八九七十二”等。
(3)解决实际问题,将除法简便运算应用于具体情境。
-例如:设计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除法简便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感受除法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结合课本例8,讲解以下运算技巧:
(1)利用除法的性质,将除数分解,简化计算。
(2)通过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征,快速得出答案。
(3)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提高除法计算速度。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除法简便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除法的简便运算【例8(2)】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会用除法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3.导入。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学习新知1.出示例8(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66÷2 =330÷10=33(元) =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9 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
21=()×() 35= 5 ×() 42=()×()2.说说你知道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加法和乘法都有它们的运算定律,减法有运算性质。
那么除法也有运算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简便运算。
(板书)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8。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 筒羽毛球,每筒32 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老师:这道题求的是什么?和问题相关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条件,算式如何列?生1:交流、分享:330÷5÷2=66÷2=33(元)(先算平均一副球拍多少钱,再算一支球拍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看结果是多少?请同学上台来完成,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生2:330÷(5×2)=330÷10=33(元)(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看结果是多少?请同学上台来完成,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先算有几只羽毛球拍,再算平均每支球拍多少钱?)2.观察、比较。
师: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 33,都是正确的,它们的关系式什么?生1:两个算式相等。
(同学们试着将这样的等式用文字来描述一下。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师:如多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生3:a ÷ b ÷ c= a ÷ ( b × c )师:同学们很厉害!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一下同学们,b 和c 在连除式子中的名称是什么?字母里面的除数 b 和c 能不能是0 呢?为什么?生4:不能,因为 0 不能作除数!师: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3.小结。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掌握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是分割问题;- 掌握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学生练册;- 黑板、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除法的简便运算》。
2.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研究的除法概念和运算规则。
呈现(10分钟)1. 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老师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方法。
3.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除数为零的情况。
实践(15分钟)1. 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
2.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并解释其中的错误和正确之处。
3. 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的练题。
拓展(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均分食物、分享玩具等情景。
2. 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除法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2. 提醒学生在复时需要多加练,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准备一些除法题目,互相出题并交换解答,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作业完成练册上相关的作业题目。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参与程度;- 对学生的回答和解答进行评价;-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作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

4.3.8 除法的简便运算课型新授使用人主备人于守义修改人管英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的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之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及灵活解题的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除法运算性质的推导。
教学准备:12个小圆片,题卡(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口算练习(小黑板出示)42÷6÷7= 72÷9÷8=42÷(6×7)= 72÷(9×8)=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1)出示12个圆片的教具。
①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②把每份中的6个圆片,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其他同学边操作边列算式:(16÷2÷4)(2)提问:①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份,一共分成了几份?(6份)②这个6份是怎么来的?(2×3)③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2÷(2×3)④算式12÷2÷3与12÷(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⑤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12÷2÷3=12÷(2×3)2.探究例3(1)自主探究(出示例3)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文档

连除的简便计算亚东第一小学:丁宝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运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教给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难点: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何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情分析这课是学生在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讨论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因为连除的算理不如连减那么浅显,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操作,建立表象,使学生感悟到等分的问题,从而得到两种解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数的积,通过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最后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一)预设情境,问题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减法的简便计算。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继续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出示第46页练习八第1题)师:“最近,爱心工程给我们贫困山区学校送来了温暖,为我们小学生捐赠了一批图书。
学校共收到了捐赠图书350册,我们学校共有14个班。
如果按班平均分,请大家算一算我们四、一班分得多少册?”师:怎样列式?生:350÷14师:谁能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列竖式笔算。
)师:我们能不能不用笔算很快口算出答案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研究除法的简便计算,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自己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
(1)出示圆片。
请拿出准备好的12个圆片。
操作要求: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每组又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圆片?(2)交流汇报。
对于第一种操作方法。
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的平均分成3份,算式是:12÷2÷3对于第二种操作方法,有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提示:师: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平均分成3份,一一共是几份?怎样列式?12÷(2×3)(3)观察比较。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对计算过程的体验,感受计算的简便初步了解简便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简便计算的性质,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除法简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预设一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选两各实力相当的同学到前面来)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汇报答案,有的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呢,第一组的题比较简单,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1、孩子们,知道植树节吧?(知道3月12日)为了绿化环境同学们进行植树活动请看,例3:同学们进行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共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2、请一名同学读题。
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说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4、汇报一下你的思路。
两种方法,先分步再综合。
5、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是什么关系吗。
(相等f6、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学生举例,能举完吗,(不能)7、你能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8、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规律,那它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呢?请请大家自己写两组这样的算式,算算结果,来验证一下。
9、汇报你的结果。
多找一些同学做出不同汇报10、同学们用这么多这条规律,可真了不起,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发现的是一条正确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除法简便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除法简便运算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除法简便运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简便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阶段:讲解与演示1. 教师详细讲解除法简便运算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除法简便运算的过程。
第三阶段:练习与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分享如何将除法简便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板书设计板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简便运算板书内容1. 除法简便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除法简便运算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除法简便运算的技能。
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的情景,运用除法简便运算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应反思自己对除法简便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第一阶段:导入1. 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例如分配零食、分配书籍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除法简便运算的必要性。
2. 问题引导: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从而感受到简便运算的价值。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除法的简便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简便计算中的内容(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八的1—3题)。
是在理解和掌握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善于活用教材,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除法性质的理解[教学准备]12个小圆片,题卡及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减法的性质,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1、出示12个圆片。
(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2)把每份中的6个圆片,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学生操作后,请学生上来一边说一边演示,其他同学边看演示边列式:12÷2÷3。
2、提问。
(1)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分,一共分了几份?(生:6份)(2)这个6份是怎么来的?(生:2×3)(3)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生:12÷(2×3))(4)算式12÷2÷3与12÷(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5)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二)猜想发现规律,探究验证1、计算下面两组题。
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水平。
2.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教学材料:除法简便计算的相关课文、练习题、教学课件等;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教具等;3.教师知识储备:熟悉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并且能够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先通过黑板、教具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常规的除法计算方法,然后向学生提问:除法计算有哪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2 正式教学(2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除法简便计算,教师向学生讲解以下内容:1.末位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2.含有零的除法简便计算方法;3.不在口诀中的除法简便计算方法;4.实际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讲解,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3 练习及讲解(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针对每种计算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完毕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理解和口算能力的提高。
3.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当天的学习内容,把握重点,并点出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好巩固和扩展。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导入新知识、正式教学、练习及讲解、课堂小结”四个步骤进行教学,相对于单一授课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加频繁,学生能够更主动、自主、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灵活运用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地学习。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效益。
四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除法运算性质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12个小圆片,题卡(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2.口算练习(小黑板出示)42÷6÷7= 72÷9÷8= 360÷4÷3= 240÷4÷3=42÷(6×7)= 72÷(9×8)= 360÷(4×3)= 240÷(4×3)=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集体操作,教师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张贴演示)(1)出示12个圆片的教具。
①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②把每份中的6个圆片,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其他同学边操作边列算式:(16÷2÷4)(2)提问:①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份,一共分成了几份?(6份)②这个6份是怎么来的?(2×3)③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6÷(2×3)④算式16÷2÷3与16÷(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⑤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16÷2÷3=16÷(2×3)2.探究例3(1)自主探究(出示例3)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1)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九章《乘法和除法》的第三节“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计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乘除法运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兴趣。
21 × 4 = 8484 ÷ 4 = 2121 × 5 = 105105 ÷ 5 = 213. 讲解: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运算规律等。
25 × 32125 × 812 × 5144 ÷ 12六、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2. 简便计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运用了哪种简便计算方法。
14 × 15360 ÷ 9(2)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 × 463 ÷ 32. 答案:(1)14 × 15 = 210(乘法分配律)360 ÷ 9 = 40(除法的运算规律)(2)27 × 4 = 10863 ÷ 3 = 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如:(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运用了哪种简便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学会使用乘法口诀表进行除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2.乘法口诀表;3.教学投影仪。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复上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让学生回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引入除法的概念(10分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例如: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3.讲解除法的运算方法(10分钟)向学生介绍除法的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教师可使用黑板或教学投影仪展示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简便的除法运算。
4.研究使用乘法口诀表进行除法运算(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乘法口诀表,并解释如何使用乘法口诀表进行除法运算。
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掌握这种简便的除法计算方法。
5.练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除法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进行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次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除法知识和运算方法。
6.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简便运算方法。
鼓励学生继续练和运用除法知识。
四、教学延伸可以利用课后作业或其他适当的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除法的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制作游戏或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完成练习题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简便计算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简便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75页例1和例2,通过这两个例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除法运算性质以及它们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能够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克服困难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生活中实例,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3个苹果和4个香蕉,已知苹果价格是5元,香蕉价格是3元,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个实例,引出乘法分配律概念。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题1、2、3,巩固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在生活中应用,如何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a×(b+c)=a×b+a×c2.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25×32、125×48(2)应用题:已知一个长方形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面积。
2. 答案:(1)25×32=800;125×48=6000(2)长方形面积:10cm×5cm=50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运用时出现错误,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难点;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法;谈活法、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2.简便计算;
528-53-47 125×[8+10] [25×5]×2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用字母表示。
减法和乘法都有它们的运算性质,那么除法也有运算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简便
运算。
[板书]
二、新授
教学例3
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老师;你能找出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25个小组,每小组种5棵树苗,学校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老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完成的同学请做好。
A.交流、探讨;
老师;有哪位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1;1250÷25÷5
=50÷5
=10[元]
我先算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2;1250÷[25×5]
=1250÷125
=10[元]
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3;1250÷5÷25
=250÷25
=10[元]
我假设每个小组只种1棵树苗,再算25个小组每小组需要多少钱就是每棵树苗多少钱
B、观察、比较;
老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10,都是正确的,请看[出示课件],它们的关系
式什么?
生1;三个算式相等。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老师;非常完美的一句话!那么有没有同学能锦上添花,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
生3;a ÷ b ÷ c= a ÷ [ b × c ]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大家,字母里面的除数b和c能不能是0呢?
生6;不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
老师;哦,我明白了,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
小结;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a÷b÷c =a÷[b×c] [b≠0,c≠0]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00÷25÷4
180÷3÷6
2700÷9÷3
9600÷12÷8
2、我用了3个星期才把这本习字本写完。
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3、学校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全校共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多少册?四、课后作业;
6000 ÷125 ÷8 2100 ÷[7×6] 640 ÷5 ÷64
五、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除法的简便计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连除法的简便计算
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方法一;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1250÷[25×5]
=1250÷125
=10[元]
答;每棵树苗10元。
a÷b÷c= a÷[b×c] [b≠0,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