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茶馆(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必修)第四册茶馆(节选)老舍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目标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体会茶馆文化教师补充: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识记:1.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2.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3.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4.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承前启后把握故事情节教师补充介绍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了解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茶馆(节选)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以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茶馆(节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故事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3.主要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

4.主题思想:通过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2.分析文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如北京方言、对话艺术等。

2.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北京方言的运用:如“咱们”、“的地得”等。

2.对话艺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注意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茶馆(节选)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探讨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

3.理解人物塑造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1.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各具特色。

2.人物形象与情节: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显了主题思想。

3.人物塑造的作用:通过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讨论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茶馆(节选)》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本课选取《茶馆》第一幕作为教学内容。

2.2 课文梗概:《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为背景,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的侧面。

第一幕主要描写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茶馆中的各色人物。

2.3 人物介绍: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善良、精明、有点儿圆滑。

刘麻子:是个拐卖人口、欺诈钱财的坏蛋。

康妈妈:康大力和康顺子的母亲,善良、勤劳。

崔久峰:原是戊戌政变的积极参与者,后落魄为裕泰茶馆的账房先生。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茶馆(节选)》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茶馆(节选)》,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5.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5.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阅读《茶馆(节选)》全文,深入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背景、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3. 领会《茶馆》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包括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包括场景设置、人物出场顺序等。

5.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理解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1. 《茶馆》剧本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3. 领会《茶馆》剧本的语言特色。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茶馆》剧本中深刻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和人物命运。

3.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茶馆》剧本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进行分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茶馆》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剧本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研究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教学工具:笔记本、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对剧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茶馆(节选)》剧本,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剧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剧本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释《茶馆》剧本的历史背景。

2. 人物分析: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3. 语言特色:讲解剧本中的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语言特色。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品京味语言展《茶馆》魅力——《茶馆(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品味京味语言,了解时代背景,确定剧本立意;2. 分析人物言行,推究人物形象,重现中国故事。

【导入】戏剧的魅力在于巧妙地呈现人类的共性,引发情感共鸣与情绪共振。

它是戏曲的唱念做打,是歌剧的抑扬顿挫,是舞剧的旋转跳跃,更是话剧一字一真的对白。

今天,我们走进《茶馆》,感受话剧的魅力。

【学习情境】学校艺术节舞台剧展演,我班报名了《历史的曲折》篇章并确定排演经典话剧《茶馆》。

王利发—赵雅坤康六—孙妍黄胖子—薛载丰康顺子—韩珊茶客甲—王欣怡刘麻子—卢钰坤秦仲义—孟德合二德子—王子瑜乡妇—董紫玉茶客乙—马晓轩庞太监—吴佳明松二爷—李慧妍宋恩子—付建豪小妞—赵慧仪茶客丙—李冉冉唐铁嘴—蒋要常四爷—常静怡吴祥子—刘兆辉小牛儿—苏冰鑫茶客丁—薛淑娟马五爷—刘志浩李三—王文君老人—张哲茶房—都歌、庞梦琳导演组:总导演组孙妍、刘志浩、朱思逸舞台动作组王琪琪、武悦涵、赵子岳、贾彦杰、卫蓝天、杨浩冉、王子瑜、吴心彤布景、道具组吴明阳、薛皓鑫、贠照隆、毋傲翔、吴佩霖、梁一博、王紫玉环节一围读剧本,品味京味的语言,思考:语言中的京味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预设:1.“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烟泡儿”等儿化音带有浓浓的北京风味;2.特有的地域词汇;“烂肉面”“斗蛐蛐”等,这些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3.地域性的语言习惯;逢人称“爷”的称谓,“甩闲话”“尊家”“官面上”等词语,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环节二总导演组陈词,阐述作品背景、内容,确定剧作立意。

预设:我们导演组认为《茶馆》第一幕立意应为“埋葬晚清这个旧时代”,这一幕主要讲述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现今流行的的酒吧、茶室、奶茶店、咖啡馆,我们不是因为口渴才进去,更多的是为聊天交际、放松减压。

旧时的茶馆有门有户,环墙带顶,貌似一个闭合的地理空间,但它又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为三教九流的顾客提供茶饮点心服务,但无需佳酿珍肴的昂资,能让不同人等入得门来;就其价值而言,它是无界的文化江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二、新授任务一:.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剧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允许加工改编。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二:表演的学生谈感悟,观看的学生谈优点与不足。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三:学生结合预习资料中三幕剧的整体剧情,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一、概述:课名是《茶馆(节选)》,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第一课主要是欣赏电影《话剧》第一幕,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茶馆》是一篇话剧,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话剧这种题材,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为简单。

本课主要学习戏剧的基本常识和老舍的相关知识,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来学习老舍的话剧《茶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让同学们结合剧本观看了影视作品《茶馆》,相信同学们对话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同去领略剧中的人物形象、欣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2、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老舍先生。

(播放幻灯片)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网络,课后自己去了解。

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

3. 领悟《茶馆(节选)》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茶馆(节选)》的内容理解。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的领悟。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茶馆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茶馆(节选)》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茶馆在戏剧中的作用。

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茶馆(节选)》,让学生自主理解内容。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

3. 人物分析: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动机、性格和命运。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4. 戏剧结构分析:分析《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和结局。

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手法。

5. 表现手法探讨:探讨《茶馆(节选)》中的表现手法,如对话、动作、表情等。

学生举例说明戏剧中的表现手法,并进行讨论。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的分析文章。

选取一段戏剧对话,进行分析并解读其含义。

2. 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对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茶馆(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节选)》的评论、分析文章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比较《茶馆(节选)》与其他戏剧作品的不同之处,如《雷雨》、《哈姆雷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

茶馆(节选)优秀教案

茶馆(节选)优秀教案

茶馆(节选)优秀教案《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4.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

(难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

茶馆文化是商业经济、市民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经济和社会交往加强的结果。

唐宋以来坐店式茶饮业即茶馆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商业交往、市民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

茶馆在唐宋形成后一直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宋元明清茶馆文化的多姿多彩,建立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在近代社会走向东西方文明撞击的过程中,自成丰、同治年间南京路最早的一洞天茶楼建立以来,茶馆业的发展明显是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在茶馆内进行各种商业活动、人际交往、信息往来、百业杂处,成为茶馆的主要内容……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和崩溃。

3. 欣赏老舍独特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体会戏剧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茶馆》节选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 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1. 对裕泰茶馆兴衰原因的深入分析。

2. 老舍戏剧语言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关于《茶馆》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提高鉴赏能力。

教案示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茶馆》,引导学生关注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茶馆》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如对比手法、讽刺手法等。

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如历史背景、创作动机等,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发言质量。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茶馆》节选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历史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

(2)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茶馆(节选)》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学习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1)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茶馆(节选)》,巩固所学知识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剧本概述:《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

2. 人物介绍: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刘麻子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情节梳理:通过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先生和他的作品《茶馆》。

2. 阅读剧本: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剧本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剧本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观点分享。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茶馆(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 教学计划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剧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对剧本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分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和阅读。

2. 时间安排1. 课前预习:1课时2. 课堂讲解:2课时3. 分组讨论:1课时4. 课后作业:2课时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戏剧语言的深层内涵,读懂潜台词,提高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

2、明晰剧中所呈现的复杂矛盾,领悟作者的创作旨意。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揣摩语言背后深层的心理动机。

2、解读剧本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解读剧本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和文本细读法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紧紧围绕文本,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常四爷要说“大清国要完”?2、如何才能挽救“要完”的大清国?3、大清国到底会不会完?【教学过程】【导入】老舍先生于1957年用三万字创作的三幕剧《茶馆》分别反映了戊戌变法后的清末、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和抗战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时代的特征,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话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也是人艺演出场次最多的话剧,常演不衰。

课本节选的第一幕历来被认为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幕,曹禺先生称其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这一幕究竟罕见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为什么常四爷要说“大清国要完”?(此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背后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性格心态)问题1:“大清国要完”这句话是很危险的言论,作为旗人和茶馆常客的常四爷为何会毫不顾忌地说出这句话呢?他是在看了哪些景象后才发出的感慨?(方法引导:要读懂潜台词首先要明晰语境,要知道常四爷是如何发出这句感叹的。

我们跟随常四爷下一次茶馆,明白他是在看到了哪些场景,经历了什么事,触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后,他才说出的这句话。

)A.面对二德子的无端挑衅:–“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明确:面对打群架的煞有介事和打手的耀武扬威,常四爷不屑一顾地加以嘲讽二德子等人不务正业,欺内惧外的奴才嘴脸。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章节一:茶馆(节选)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理解《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老舍及其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讲解:《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讨论:《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章节二:《茶馆(节选)》的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2.掌握《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3.理解《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戏剧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老舍的戏剧创作特色。

2.讲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3.分析:《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4.讨论:《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章节三:《茶馆(节选)》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2.讲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四:《茶馆(节选)》的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

2.掌握主题的体现方式。

3.探讨《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主题的体现方式;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主题的体现方式。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探讨戏剧的主题。

2.讲解:主题的体现方式。

3.讨论:《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 《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2.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一、献丑作诗,故事导入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

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

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

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

碧野是当代作家。

林风眠是画家。

这就是老舍高超的语言驾御力。

二、品读课文,结构特色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一: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课文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儿”。

因此《茶馆》采用了“以人带事”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了茶馆老板、民族资本家、太监、教士、农民、打手等各色人物70余人。

众多的人物被放在不同的时代风貌中,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同时,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在横向层面,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和比对,以及对这些人物在茶馆中活动的横断面的截取与组合,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铺展开来。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副本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副本

卷轴画展茶馆众生相,冲突中观时代大变迁——《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2.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3.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自主预学(一)【导入设计一】我们这堂课讲话剧《茶馆》。

请看过话剧的同学请举手,去过茶馆的同学也举下手。

话剧是舞台艺术,更是现场的艺术,只有坐在剧场之中,才能真正体会话剧感人魅力,而茶馆也一样,只有置身其中,煕煕攘攘的茶客,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你才能体会老舍先生所说的“小茶馆,大社会”。

【导入设计二】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二)任务驱动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雅俗共赏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2.写作背景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首都话剧舞台上,老舍是一位十分活跃的戏剧家,他从解放初期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到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女店员》《全家福》等,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写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2、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2、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他说:我写茶馆,“往事今事都可以写,百花齐放”嘛。

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4、戏剧基础知识:(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5、学习生字:溜(liù) 当日(dāng) 衙门(yá) 侦缉(jī) 趿拉(tā la)文绉绉(zhōu) 雄赳赳(jiū) 官饷(xiǎn) 眼拙(zhuō)牢骚(sao) 玛瑙(nǎo) 珍馐(xiǔ) 岔话(chà)6、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舞台说明部分:为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和地点,详细介绍了茶馆的布置和当时的市井生活状况。

第一部分:写马五爷施威。

第二部分:康六卖女。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当时社会底层的民不聊生,揭示了清末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的现实。

第三部分:常四爷骂洋货。

刻画了常四爷痛心于洋货倾销使国家的银子外流,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第四部分:写鸽子之争。

反映了清末反动统治阶级的荒淫。

第五部分:写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反映了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状况。

第六部分:写秦、庞交锋。

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第七部分:茶客对话。

从茶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维新变法并不了解,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眼中脱离群众,必然走向失败。

第八部分:写常四爷被抓。

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常四爷的被抓,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第九部分:庞太监买妻。

再现了统治者丑恶腐朽的灵魂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

四、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

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剧本为什么以“茶馆”为题,而且三幕的场景都是一个裕泰茶馆?明确:《茶馆》全剧没有一个中心情节,只是写了众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必须有一个交融点,作者把这个交融点选择在了一个百年大茶馆——裕泰茶馆。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

我也不十分懂政治。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2、这部话剧都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明确: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20多个。

不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或一闪而过的人物,不论他们的台词有多少,或只有动作没有台词,都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

王利发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旧社会中的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吃了亏,受了气,还乐呵呵的、热呼呼的奉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

他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被捕时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乡妇两碗面。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

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本文中他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质上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

这个雄心勃勃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的人物,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

3、《茶馆(节选)》特殊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明确:《茶馆(节选)》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

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了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鸽子事件”“太监娶妻”“常四爷一句闲谈被抓”等,虽荒诞不经,却反映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及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4、怎样概括课文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导析:课文中众多人物上上下下,台词都不多,头绪却不少,理解起来似乎很困难。

不过,只要理出头绪,也不难解决。

可以将课文中上场的人物分分类:下层劳动者;恶势力;“中性”人物。

再逐一分析他们与什么人发生什么矛盾冲突,进而归纳出矛盾冲突的性质,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5、《茶馆》是怎样表现三个旧时代必然被埋葬的命运的?明确:《茶馆》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来旧中国的风云变幻的描绘,从横的和纵的两个方面来概括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横的方面,作品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广泛地展现了整个社会风貌。

纵的方面,老舍通过贯串各种人物“生活上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也就是通过人物的历史来表现社会的发展演变。

《茶馆》没有正面描写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说“侧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

《茶馆》写的虽是旧北京的大茶馆里的人事,但它却宣告:腐朽的旧时代必将被埋葬,中国非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可。

三、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1、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