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伟《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一章 总论

合集下载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一:绪论

陈正伟-《新编统计学》之一:绪论

3)时间界限;4)空间界限;5计量单位;6)计算方法;7)指 标口径。
口径-常住单位
例:
时间
空间
经济概念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数量 计量单位 指标的概念
471564多亿元。
指标的取值
计算方法: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3.统计指标特点:(3个) ①具体性:有具体对象、时间、地点、条件。 ②综合性:说明总体特征是综合全部单位具体标志 表现的结果。 ③数量性:数量性是指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 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 1.数理统计学派 凯特勒(A.Quetlet) 引入概率论, 丰富了统计方法体系 2.社会统计学派 克尼斯(A.Knies)、恩格尔(Engel)等 强调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现代统计学时期(20世纪初至今) 在凯特勒所创立的数理统计学基础之上,后经葛尔登 (F.Galton)、皮尔逊(Pearson)等统计学家不断丰富和发展。 统计学的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
文字记述方法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
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两派之争的结束

共同点:均以社会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均认为自己是一门阐明 国情国力的社会科学。

不同点:是否把数量对比分析方法作为一门科学的基本特征。
结束:1850年,德国一位经济学和统计学家克尼斯(A.Knies)
发表了一篇论文《独立科学的统计学》。 提出了“国家论”与“统计学”科学分工的主张。即“国 家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 的科学命名。这一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两派学术争论的结束。
(二)统计资料
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 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 1971年有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作为官方文件公布,题为 《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发表,即正式的MPS。
➢ 1984年,又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
➢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一致通过,各国建
立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2024/10/14
20
2.SNA
国民帐户(National Accounts)是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的手段。它运用复 式记帐原理,对影响经济业务资金变动的双方, 利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帐户,作相互联系的等 额记录的记帐方法。
2024/10/14
18
(三)世界上存在的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 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
(System of
(Material
National Accounts) Product System)
简称:SNA
简称:MPS
为西方发达国家和绝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 采用,也是适用于世 界各国的统一的国际 标准。
产出:物质性产品 (实物产品、物质 性服务)、非物质 性服务。
生产过程
2024/10/14
5
3)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做到:
其一:国民经济各部门 必须按比例、保持协 调地发展。
其二:保持社会再生产 各环节——生产、分 配、流通和使用之间 的平衡。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只有保持各部
门的按比例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2024/10/14
物质生产部门与 非物质生产部门 的共性是:所有 的生产必须有消 耗。即投入与产 出
物质部门与非物 质部门的区别是: 物质部门提供的 产品是具有实物 形态的有形产品 和物质性服务; 非物质部门提供 的是无形的服务 产品。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 总 论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在我国,据《书经·禹贡篇》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其中,九州表记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状况,被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为“统计学最早的萌芽”。

西周时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统计报告制度。

秦时曾将"欲强国知十三数及自然资源等"作为治国强邦的依据。

在国外,埃及在建造金字塔时,曾对全国人口、财产进行过普查。

但在当时,未曾有学者从事过统计理论的研究,也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扩大到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等各方面,统计理论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

其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一般地,统计史学家把17 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的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及复习要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及复习要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Ⅰ考核能力要求《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达到《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了解有关概念、方法、公式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和做出判断。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对有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4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3∶3∶1。

5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综合应用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Ⅲ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总论一、考核内容1统计的相关概念(1)统计的涵义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个体(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与标志(4)变异和变量3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认识过程二、考核要求1统计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工作的定义;②统计资料的定义;③统计学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不同涵义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识记:①总体的定义;②个体的定义;③样本的定义;④样本单位的定义;⑤指标的定义;⑥标志的定义;⑦标志的分类;⑧标志值的定义;⑨变异的定义;⑩变量的定义。

统计基础复习文件汇编

统计基础复习文件汇编

《统计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三层涵义:1)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3)统计科学(统计学):—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统计三层涵义的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工作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科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科学而进展起来的。

3、总体: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不事物的整体。

(如: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构成总体)。

4、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不事物。

(如:地区工业企业总体中各个工业企业)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6、指标涵义(两种理解和用法)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角度: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人口数、劳动生产率,包含指标名称、计量方法、计算方法三个要素;实际统计工作中: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包含指标名称、计量方法、计算方法、时刻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亿元。

7、标志涵义:讲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8、标志的分类:1)按性质不同: 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例如性不、工种等;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

例如年龄、工资等。

2)按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不变标志与变异标志不变标志:对所有总体单位有完全相同具体表现的标志,是构成同质总体的基础;变异标志: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

9、指标和标志的区不和联系:1)两者区不:指标是讲明总体的特征的,而标志是讲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能够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差不多上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陈正伟-《应用统计讲座》-(合川)

陈正伟-《应用统计讲座》-(合川)

五、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也是对事 物的表面、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活动。这一活动是由浅入深的序列过程。 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 析四个阶段。 统计是研究量的,但却不是从量开始的,而是从定性开始的,即在统 计调查之前,要进行统计设计。在统计设计阶段,要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规定分析这个对象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分组方法。这种定性工作是下 一步定量工作的必要准备。 统计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统计资料。它是实践活动的开始。 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阶段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调查阶段 搜集的资料是零乱的、粗糙的,需要通过统计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使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这一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统计分 析的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对统计资料进行多种多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或评价、论 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作出科学的结论,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 统计工作工程的个阶段是一个统一体,四个阶段质量和效果是密切相 关的,所以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PART2:统计实务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第五章 能源统计 第六章 财务统计 第七章 劳动统计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第九章 人口统计 第十章 科技统计 第十一章 社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THE

END 谢谢!
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 联系工作QQ:512694861
(三)统计推断方法 参数推断 非参数推断 (四)统计研究方法 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从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的

统计基础与实务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与实务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与实务教学大纲(8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统计基础与实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统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中的基本技能及相关法律制度规定。

2. 理解统计理论基本知识。

3. 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正确计算及判断统计指标。

2. 正确运用统计信息进行简单分析。

3. 了解和掌握时间数列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方法。

4. 正确编制中小企业统计报表。

5. 具有运用所学统计知识适应企业管理工作和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创新意识。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涵义(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总体单位2、标志与指标3、变异与变量(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2、统计调查要求。

3、统计调查的种类。

(二)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内容。

(三)统计调查方法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1、普查。

2、抽样调查。

3、定期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

5、典型调查。

(四)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1.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2.次级资料搜集方法3.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方法(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2.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1、统计整理的意义2、统计整理的内容3.统计整理的方法(二)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概念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方法(1)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2)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并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电子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电子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

统计学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1~2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1~2章

(二)调查期限
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三)调查空间
注意调查地点与调查单位所在地的一致性。
五、编制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各地区、部门、单位按国家法律和统一形式向上级提 供统计资料的制度。
自 上 而 下 统 一 布 置 , 自 下 而 上 提 供 资 料 统一形式 统 一 表 式 、 统 一 指 标 、 统 一 报 送 的 时 间 和 程 序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经常系统地反映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指标体系——对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统计研究而设计的 统计指标体系
例:总体:某机械厂 单位:每个车间 数量标志:车间人数、产品产量、车间职工平均工资、 车间机器设备数。 品质标志:车间名称、产品种类、品种、车间性质。 数量指标:产量、产值、职工人数、技术人员数、 职工工资总额。
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 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 统计资料。” 这段话概括了上述各统计调查方式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第一手资料
(二)报告法
适用于统计报表制,第二手资料
(三)面谈访问法
入户访问法
且抽中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适用于:不可能、难以、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
对全面调查资料的质量进行检验。
优点:既有全面调查的优点,又有非全面调查的优点。 可推算总体的指标值并控制误差。 缺点:不能提供正确的正面资料。
五、典型调查
有意识地选取少数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作调查。
定期统计报表的优缺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资料③统计学*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见P5-9)(1)总体与个体(总体单位):总体基本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区别联系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

(4)变异与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变量: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4、统计工作过程:①统计设计(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定量认识)③统计整理(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两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对次级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他们的区别:原始资料只反映某个个体,次级资料反应总体。

他们的联系:次级资料是经过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一手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度过来的。

2、统计检查基本要求:①准确性(基础)②及时性(关键)③全面性(保障)3、统计检查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①连续调查(也称经常性调查,是时期指标)②非连续调查(也称一次性调查,是时点指标)(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4、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③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④调查项目(标志)和调查表⑤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⑥调查的组织计划注: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以不一致。

为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可将多种调查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部分第一章总论第一章题量少,07、08年分值占3分左右,但是很重要。

本章学习概要:需要掌握的内容:1、总体与总体单位(提示:判别,把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2、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提示:判别)及两者区别3、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4、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概念(提示:会区别)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因此“搜集”即: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改变。

例题讲解:例1.1: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DA. 每个工业企业B.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 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例1.2: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A .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B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总体单位)C 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例1.3:构成总体,必须具备:DA. 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B. 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 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D. 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例1.4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同质性B.大量性C.差异性D.相对性E.绝对性(06年考题)二、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第一章)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统计基础与实务完整稿ppt课件

统计基础与实务完整稿ppt课件

16.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 D )。
A.问卷长度比较长 B.费用比较高 C.效率不高 D.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17.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28
42
要求:①比较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②分别计算两企业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并作简要说明。
解:①根据公式:
Σ χ f 211700
Σ χ f 199600
X甲= —— = ———— ≈823.74(元) X乙 = —— = ——— ≈838.66(元)
Σf
257
Σ f 238
答:甲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乙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低。
一、单项选择题:
13.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 D )。
A.普查的方法 B.重点调查的方法 C.典型调查的方法 D.抽样调查的方法
14.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B )。
A.统计台帐 B.个人生产记录 C.汇总表 D.整理表
15.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 A )。
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 B.访问成功率比较高 C.调查的成本不高 D.调查的速度快
—————————————
6
6
四、计算题:
3.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总产出资料如下表:
年份
2001年
2002年
工业总产值(万元) 200
220
累计增长量(万元)
--
20
环比发展速度
--
110%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讲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讲

2018/11/9
28
(二)标志(Attribute)
定义
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按照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
品质标志
表示事物质的属性特征
(用文字表示)
例如,性别、职称、学历、政治面貌等
数量标志 表示事物量的属性特征
例如,工资、年龄等
2018/11/9
2018/11/9
32
三、变异与变量
• (一)变异(Variance):
• 同一总体内的每个总体单位之间除了具有同质性(称为 不变标志),还具有差异性(称为变异标志),而且还
细分为品质变异与数量变异。
• 变异,是指同一总体中的总体单位在选定的标志下,其
标志表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变异。
2018/11/9
统计学便是开采这个“金矿”的最有效工具。
2018/11/9
2
台湾辅仁大学的一位教授 说: “统计即生活,统计即人生”。
平均数—中庸法则 平均数代表中间水平,集中趋势;人生一切行为,应 既不过分自我膨胀,也不过分自我矮化,适中而行,保 持平衡的心性,才能乐观进取,发挥潜能。
2018/11/9
3
尿布和啤酒
重点:基本概念
2018/11/9 15
§1.1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 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 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统计的多重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 计学
2018/11/9
16
统计的含义之一
统计工作
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 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 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 的总称
2018/11/9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学的对象和性质一、统计学发展简史人类的统计实践活动以远古社会的“结绳记数”为标志,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但统计实践上升到理论并成为统计学,却是近代的事情,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回顾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我们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统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统计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又逐步形成了社会经济统计学。

在统计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比较重要的有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

(一)“政治算术学派”简介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差不多同时,在德国产生了与“政治算术”并称的“国势学”。

它们在统计学说史上,成为长期并存的两大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威廉·配第(W.Petty 1623-1687年)(英国),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算术》(1671年写出,1690年正式出版)。

在这本书里,他运用大量的实际统计资料,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对比分析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阐明英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悲观,提出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政治算术学派”的另一创始人是约翰·格朗特(J.Graunt 1620-1674年)(英国),他的代表作是《对死亡率公报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

当时,伦敦瘟疫流行,死亡情况严重,引起社会不安。

格郎特根据死亡率公报,对伦敦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和人口发展趋势,作了分类计算和预测,证明瘟疫对当时的伦敦没有根本的威胁。

“政治算术学派”在统计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并不满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登记、列表、汇总、记述等过程,还要求把这些统计经验加以全面系统地总结,并从中提炼出某些理论原则。

该学派在搜集资料方面,较明确地提出了大量观察法、典型调查、定期调查等思想;在处理资料方面,较为广泛地运用了分类、制表及各种指标来浓缩与显现数量资料的内含信息。

其次,它第一次运用度量的方法,依靠数字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二)“国势学派”简介“国势学派”也叫“记述学派”,其主要创始人是海门尔·康令(H.Conring 1606-1681年)(德国),继承者有阿亨瓦尔(G.Achenwall 1719-1772年)(德国)和斯廖采尔(1735-1809年)(德国)。

阿亨瓦尔在1749年出版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

但这一学派偏重于事件的记述,而忽视量的分析。

严格地说,这一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所以,它是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当然,“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创立和发展还是做了不少贡献。

首先,“国势学派”为统计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并提出了至今仍为统计学者所采用的一些术语,如“统计数字资料”、“数字对比”等;其次,“国势学派”在研究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的实力和强弱,统计图表实际上也是“对比”思想的形象化的产物。

“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具有很大的共同点,二者均以社会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均以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资料作为立论的基础,均认为自己这门学科是一门阐明国情国力的社会科学。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是否把数量方面作为这门科学的基本特征。

正是由于这样的共性和个性,使得两个学派共同发展和相互争论达两百年之久,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1850年,德国一位经济学和统计学家克尼斯(A.Knies 1821-1898)发表了一篇论文《独立科学的统计学》。

提出了“国家论”与“统计学”科学分工的主张。

即“国家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

在统计学说史上,以这一论文的发表,体现了两派学术争论的结束。

(三)“数理统计学派”简介: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

创史人是比利时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L.A.J.Quetelet 1796-1874年)。

他把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学,使统计方法在“算术”的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为统计的数量分析奠定了数理基础。

后经葛尔登(F.Galton 1822-1921年)、皮尔逊(K.Pearson 1857-1936年)、鲍莱(A.L.Bowley 1869- 1957年) 和费歇尔(R.A.Fisher 1880- 1962年)等统计学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数理统计逐渐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1867年在名为《关于数理统计学及其在政治经济学和保险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中,韦特斯坦首次提出了“数理统计学”这一术语,遂成为该学科和学派的正式名称。

(四)“社会统计学派”简介19世纪后半叶,正当致力于自然领域研究的“数理统计学派”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在德国兴起了与之不同的“社会统计学派”。

这个学派是近代各种统计学派中比较独特的一派。

由于它在理论上比“政治算术学派”更加完善,在时间上比“数理统计学派”提前成熟,因此它很快占领了市场,对国际统计学界影响较大,流传较广。

“社会统计学派”由德国大学的教授尼斯(K.G.A.Knies)首创,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C.L.E.Engel 1821-1896年)和梅尔(C.G.V.Mayr 1841-1925年)。

他们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应当包括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的分析研究。

他们认为,在社会统计中,全面调查,包括人口普查和工农业调查,居于重要地位;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抽样调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一)研究对象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

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数量水平、数量规模等为数量特征,比例、平均数、速度等为数量关系。

需要指出,本书所讨论的统计学,是专指统计学原理,是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统计方法,这些方法既可用于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也可用于对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

它是各种应用统计学的共同基础。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等三个特点。

1、数量性数量性是统计学对象的基本特点,常言说“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指的正是这个意思,但并不是任何一种数量都可以作为统计对象。

统计数据总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通过数来测度事物的类型、量的顺序、量的大小、量的关系,以认识客观规律的量的表现。

而且统计定量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定性认识的基础上,统计研究是密切联系现象的质来研究它的量,并通过量反映现象的质,这一点和数学研究抽象的数量关系是不同的。

2、总体性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自已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研究是要从个别入手的,但对个别单位的具体事实的调查观察只是为了达到研究现象总体特征的目的。

例如,进行城镇居民家计调查,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的生活状况,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

客观事物的个别现象通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是有规律可寻的。

统计研究的结论是在对现象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的。

结论只对总体有效,而对个体则不一定是有效的。

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主要是加强对现象规律的认识。

3、变异性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前提条件是现象中的各单位存在着差异,否则,就不需要统计。

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例如一个企业职工的工龄长短有差异、文化水平高低有差异、工资报酬有差异等等。

这才需要研究职工的平均工龄、文化结构、平均工资等等指标。

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就不需要做统计。

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

例如昼夜时间长短因季节变化而不同,这与统计无关,而江河水位高低随时间而不同则是统计研究的对象。

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

(二)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最初是作为一门实质性科学建立起来的,它从数量上研究具体的杜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但是,随着统计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统计方法在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内的有效应用,加之统计方法体系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统计学已从实质性科学中分离出来,转而研究统计方法,成了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它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例如,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方法论学科;天文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统计学科。

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作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在中国古代,统计一词仅仅有数字总计的意思,现代涵义的统计,大约是在20世纪初传到中国来的。

就目前而言,统计一词一般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原始的调查资料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分析而成的系统的统计资料。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方法的一门科学和理论,它把统计工作实践活动的程序和组织、统计资料的加工和计算以及统计分析的途径和方法,经过总结、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体系,形成的一门应用方法论。

上述三种涵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理论概括,而统计学形成的理论对统计工作有着指导作用;统计工作一方面受统计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检验统计理论正确与否,促进统计理论的发展。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表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辨证统一。

(四)统计的功能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辅助决策等功能。

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工作者根据统计方法制度,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存储和传递以数量描述为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

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工作者利用已经掌握的系统的统计信息,进行深入地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社会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统计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工作者根据已经掌握的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正常,有无警情,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提供统计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