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管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管理培训ppt课件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 盗汗等,严重时可导致肺脏、 骨骼等器官损伤。
防控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早 期发现和治疗患者、加强环境 卫生等。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接触传播的 传染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
性传播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 康造成严重影响,应重视预防和治疗 。
防控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 性行为、及时就医等。
04
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控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防控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
密集场所等。
流感病毒分为A、B、C三种类型 ,其中A型病毒变异能力强,易
引起大规模流行。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
国际传染病防控资源共享与支持
物资与设备共享
共享医疗物资、疫苗和诊断试剂 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金支持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支持,帮助其应对传染病疫情。
知识普及与传播
通过国际组织、媒体等渠道,普 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全球公
众的防控意识。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案例分析
报告
制定严格的传染病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及时 上报传染病病例,确保信息畅通。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
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消毒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医疗环境 、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 叉感染。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保护易感人群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 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名等。
07.10.2020
信息审核
➢ (1)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 ➢ (2)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 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 Ⅲ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 Ⅳ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 (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 Ⅴ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 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 Ⅵ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 传染病; ➢ Ⅶ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07.10.2020
工作流程
➢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 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填卡 → 审查 → 核对 → 录入 ➢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式报告属地有
网络直报能力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为其代报 ➢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 ○19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 ➢ ○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 ○21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 ○22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 ➢ ○23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

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课件

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课件
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的关键。本课件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传 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管理流程和策略,以及挑战和解决方案。
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传染病的 爆发和传播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危机和经济损失。
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它们可以按传 播方式、病原体类型或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虫媒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 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覆盖口鼻、定期消毒可有效 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训与意识
提升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意识,加 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管理能 力。
技术应用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提升传染病管理的 效率和精准度。
社区参与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传染病管 理,发挥社区力量提升传染病的 预防和控制。
结论和总结
传染病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需要加强各级机构合作,提升专业 人员培训,利用技术手段,引导社区参与,以应对传染病管理的挑战。
3 早期诊断和隔离
及早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管理流程和策略
1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监控。
2
调查与评估
对疫情进行彻底调查和评估,以便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
3
干预与控制
采取合理的干预与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消杀等措施。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
27
五、考核与评估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 建立疫情自查制度与程序。完成自查总结,保存 好自查原始记录;自查总结至少以季度为单位进 行。(传染病疫情自查,指标包括漏报率、及时 报告率、重卡率、诊断符合率、临床登记与电子 卡片一致性、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性、纸 质传染病报告卡与网络直报电子卡片填写一致性 等相关指标)
29
2.2.4.2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传染病报告卡》填 写项目及规范 ▪ 详见《传染病监 测信息网络直报 工作与技术指南 (2005试行版) 》
30
六、报告卡填写
❖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 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
❖ 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录入完成 后将系统生成编码填写在报告卡上。
35
六、报告卡填写
❖10、现住地址* :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 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 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组(门 牌号)。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分清居住所在 地所属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病例如有一 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 的住址。
36
六、报告卡填写
❖11、职业* :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 ❖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
9
最新调整
❖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2013年11月4日发布《关于 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相关规定,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 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 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学校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 发热、口腔溃疡、手 足部皮疹等。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 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低热、盗汗 、咳嗽、咳痰等。
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接 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04
个人卫生与防护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定期洗澡、洗头,保持身体清洁 。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 缝,定期洗牙。
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同时会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瘙痒等症状。
预防水痘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病人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皮肤病,通 过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 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病人等 。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 在接触公共物品、上厕所后和吃
饭前。
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所和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在可能存在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情况下 ,如咳嗽、打喷嚏等,应佩戴口罩。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可使用含有至 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拥挤、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建议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的疾病。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 播和血液传播等类型。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 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 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病等。接触传播是 指病原体通过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如皮肤 炭疽、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饮水 、食物等进入消化道传播,如霍乱、痢疾等。血液传播 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伤口等进入人体传播,如乙肝、 丙肝等。

《医院传染病报告》课件

《医院传染病报告》课件
定期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预
防措施。
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 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接触者追踪 、疫区封锁等。
医疗资源调配
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防控物资保障
确保防控物资的充足供应,满足医务 人员和患者的需求。
病例选择与收集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染病病例, 如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
病例收集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等途径收 集病例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
病例分析方法与步骤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分析。
01
02
步骤
1. 收集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
总结词
传染病的分类、传播途径
详细描述
传染病可根据其性质和传播方式分为多种类型,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 道传播、血液传播等。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 重要意义。
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
总结词
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
详细描述
传染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它可能导致社 会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因此,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对于 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02 医院传染病报告 制度
报告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01
02
03
保障患者安全
及时发现传染病,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 全。
提高医疗质量
准确、及时地报告传染病 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疗质 量,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确保其正常运转。
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
制定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确 保医院内的病患者的医务人员进 行防护培训,避免交叉感染。
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严格管理 ,防止病毒传播。
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4. 跟踪管理:对确诊患者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病 情动态。
案例三:某医院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
总结词:该医院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结核病诊断水平,实现了 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2. 强化管理:建立结核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病例信息 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详细描述
3. 跟踪随访:对确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保规范治疗和管 理。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
03
理规定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的法律、 法规、规章和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落实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建立传染病防治责任制,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传染病人进行报告登记,对确诊的传染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 ,并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对应急物资进行合理储备和保 管
对应急物资进行调配和分发
对应急物资的补充和维护进行 管理
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确定应急人员的组成和职责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对应急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
对应急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估 和反馈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
06
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手足口病爆发的处理
总结词:该医院在手足口病爆发后,迅速采取措施,有效控 制了疫情的传播。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训课件
• 提高应急资源响应速度和效率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践
医疗救治
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救治患者和降 低疫情扩散。
消杀工作
社会距离
加强病毒消杀工作,减少感染风险。 宣传和实施社交距离,减缓病毒传 播技术革新
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提高传染病的检测和诊断效率。
2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问题。
数据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帮助管理人员的决策。
食品安全管理
检查
加强对食品和场所的卫生检查。
监管
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管,确保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培训
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传染病病例报告与追踪
1 病例报告
2 病例追踪
3 舆情管理
建立及时和准确的病例报告 机制,确保传染病的及时控 制。
追踪病例流行情况,掌握疫 情发展态势,为防控工作提 供数据支持。
加强对社会舆情监控和应对, 提高公众意识和知识水平。
传染病应急预案
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
• 建立全国性的传染病预警机制
• 提高预警机构的监测能力 和报告效率
• 建立应急预案和评估指标 • 加强培训和演练
资源储备
• 建立应急医疗和物资资源 储备体系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 训课件
了解如何追踪和管理传染病疫情,制定应对计划并培训管理人员。
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1
数据
收集各地接种疫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2
预测
预测未来的接种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规划。
3
卫生宣传
加强卫生宣传以提高接种率。
疫情防控计划
入境策略
应对旅行者信息采集、隔离措施等挑战。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收集方式和渠道。
2
报告录入
学习如何准确录入传染病报告,并确保数据的完整和正确。
3
报告审核
了解报告审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审核。
4
报告反馈
学会向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报告反馈,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传染病报告的规定和要求
法律要求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学习如何根据传染病报告的数据进行预警,并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和预防措 施。
课程总结和问题解答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员们关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问题。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管理流程和规定要求,以及数据分 析、应急响应等关键内容。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有效管理传染病报告。
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您将了解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以及管理和分析传染病数据的方 法。
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
了解为什么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传染病报告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报告时限
了解传染病报告的时限要求,确保及时上 报。
报告内容
学习如何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表格,并提 供必要的信息。
保密措施
学会如何妥善保护传染病报告的隐私和保 密性。
传染病报告的数据分析和利用
了解如何对传染病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趋势和规律,并将分析结果用 于决策和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预警和应急响应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PPT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PPT
❖ 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 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 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
1.1 传染病相关登记
❖ 门诊日志 ❖ 出入院登记 ❖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传染病疫情登记
1.1.1 门诊日志
❖ 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 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 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 病的病人记录。
❖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
甲、乙、丙三类共40种传染病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 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 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
1.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 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 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至 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 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
▪ 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 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

2024版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2024版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contents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诊断中应用•临床医生在传染病防治中作用•总结与展望目录传染病概述与分类01CATALOGUE传染病定义及特点0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02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免疫性等。

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传染病可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照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表等。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全球及我国传染病现状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传染病威胁包括新冠疫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

我国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同时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02CATALOGUE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

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与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肝功能异常,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超声、CT或MRI检查异常。

0302 01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临床表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或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实验室检测胸部X 线或CT 检查显示肺结核病变。

影像学检查肺结核诊断标准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临床表现HIV 抗体检测阳性或HIV 病毒载量检测阳性。

实验室检测有高危行为史,如性接触、血液传播等。

流行病学史艾滋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03CATALOGUE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国家法定制度,是及时发现、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制度管理培训ppt

传染病制度管理培训ppt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保 持社交距离等。
控制措施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患者,对接触 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强环境卫 生和消毒等。
02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必须及时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
留相关记录。
报告内容包括疑似病例的基本信 息、发病时间、地点、症状、接
触史等。
定期对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汇总 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隔离制度
对确诊和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以控制疫情传播。 根据传染病种类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居家隔离、医院隔离等。
对隔离期间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隔离措施有效实施。
传染病消毒制度
对患者接触的物品、 环境进行及时消毒, 以消除病原体。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传 播途径,制定相应的应 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 和流程。
预案的定期更新
根据传染病疫情的变化 和防控经验的积累,对 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更新
和完善。
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应急 预案,提高员工对应急 预案的知晓率。同时, 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员 工熟悉预案内容,掌握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 明确演练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演练内容。
分析评估与改进
对应急演练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演练效果和存在 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应急预 案。
开展模拟演练
按照演练计划开展模拟演练,模拟传染病疫情发 生的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 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 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 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 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 选择相应的职业。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工作流程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 告工作流程 填卡 检查 核对 录入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收集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的责任报告人 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 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 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本指南工作规定 中要求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 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 进行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由 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 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 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 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 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 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 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 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 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 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 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3)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 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 责审核。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组织结构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 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履 行各自的职责。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工作规定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
理的原则。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报告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
流感监测 报告管理系统
其它专门病 报告管理系统
传染病疫情 报告管理系统
肺结核报告 管理系统
免疫针对疾病 报告管理系统
艾滋病/HIV 报告管理系统
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渐形成功能完整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3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 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5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 6性别:填写社会性别。 7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
写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 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 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 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
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 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 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 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 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 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8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 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 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
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 核实和随访。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9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 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 择:Ⅰ.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Ⅱ.出生在 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 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
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不是户籍 所在地,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 旅店、医院,若发病时地址不明确,应填写病例首先被 发现及隔离治疗所在地址,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后 续追踪。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采供 血机构地址。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11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 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长期、连续的传染病报告工作,使我们能够掌握传 染病流行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而传染病报告质量是确保信息 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所以各级卫生部门都应该把 传染病报告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 行登记。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信息报告
填报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 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 (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05-09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