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建筑大学“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自评报告
专业资料安徽建筑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根据教育厅的统一部署,现就我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总体实施情况我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学校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为重点,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稳步实施,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为顺利完成五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1.办学规模目标。
我校“十二五”规划本科生规模20000人左右;研究生规模达到1200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10000人左右。
截止到2012年底学校本科生规模为15000人;在校研究生人数为620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已达10000人。
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十二五”规划省级以上重点学科达到8~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8~10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达到3~5类;新增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相关本科专业5个,本科专业达到54个。
2012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环境工程等4个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已经达到8个。
目前学校共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本科专业达到51个。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十二五”规划专任教师达到12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5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00人,新增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20人,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10个。
截至2013年7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8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58人,其中教授87人,副教授271人。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时期,也是促进全省安全生产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科学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
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回顾(一)“十一五”期末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基本现状煤矿:全省9个市和40个县(区)产煤,自北向南分布有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陕南产煤地。
现有不参与整合煤矿304处,生产能力15300万吨/年(含安康市35处石煤矿,生产能力79万吨/年)。
第一轮整合完成后,形成煤矿300处,生产能力10488万吨/年。
新建、改扩建、技改煤矿67处,设计(新增)生产能力6211万吨/年。
非煤矿山:全省以铁、钒、钼、铅、锌、金、银、汞、锑、锰、镍为主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北的关中、陕南地区。
现有非煤矿山企业2877个,其中露天矿1737个,地下矿418个,地质勘探企业72个,采掘施工企业39个。
尾矿库293座,其中库容100万立方以上37座。
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企业611个,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12条,总里程3209公里。
建材水泥生产线主要有冀东、尧柏、海螺、声威、众喜等,全省产能约8000万吨/年。
十二五规划
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集矿建、建安、基础、地勘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具备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隧道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二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环保专业施工三级、地勘专业乙级、地质灾害治理、评估乙级、测绘及地质钻探设计及地质灾害设计等15项相关资质。
且已获国家统一标准的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工GB/T2008-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认证。
“三位一体”贯标于2010年已通过监督审核,2012年复评将实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1+1认证。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现状,为认真落实国务院《通知》(国发办[2010]23号)精神及安监总规划[2010]194号精神,特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一、安全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一)“十二五”目标杜绝重伤以上事故、重大机电设备事故、施工质量事故、实现零死亡。
(二)主要措施:1、建立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2、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所需人、财、物及时到位,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3、积极推行机械化作业,创造最理想、最安全的生产条件。
4、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基层班组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班组培训力度、提高班组长素质和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5、矿山建设项目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重点,坚持“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到位管理;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坚持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原则。
6、加强全员培训与考核、坚持全员培训合格才可上岗、特殊工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7、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严格设计、审批关、严格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淘汰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与设备。
8、建立并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部分)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紧紧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以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民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粮食单产年增长率达到0.8%提供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一支20万人左右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1.攻克农业和村镇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加强农林动植物高产高效新品种创制,加快发展农作物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牧区畜牧业和草地保护技术、海洋农业技术等,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加强先进多功能农业装备、食品绿色和安全加工、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现代农用物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促进健康食品生产。
加快农林生态和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业生境控制、污染农田修复利用、农林生态工程、农业重大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
加强农村信息化、城镇化动态监测、村镇规划、土地节约利用与管护、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宜居社区与安居住宅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科技工作,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实施,促进涉农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型种养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措施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的基础与现状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源于1958年采矿专业的通风教研组,1985年由原冶金部授权开设专修科班(大专),1987年以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1990年改名为安全工程专业。
200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安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首届特色专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是“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同时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案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案示范中心。
安全学科现有教职员工共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生(副)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案和科研实践,形成了教案环节合理、教案资源丰富、教案过程规范、教案条件较好的良好态势,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在教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15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及50余项横向科研工程,科研工程经费1000多万元,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申请专利3项。
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0篇,被SCI、EI、ISTP收录25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
该方向仪器设备总值为410.12万元,实验室面积为400m2,图书资料总册数为0.652万册。
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250人,已经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0人,在校研究生37人。
“三驾马车”布局“十二五”信息安全技术战略
日前 , 国 计 算 机 学 会 计 算 机 安 全 专 业 委 员 会 举 行 了 中 “0 0 息 安全 高 级 论 坛” 会 议 以 “ 国信 息 安全 ‘ 二 五 ’ 21 信 , 中 十 规划研 讨 ” 为 主题 , “ 对 十二五 ” 间信 息安全 发展 战 略方 向 期 做 了前瞻性 的探讨 。 与会专 家 中国工程 院院士方 滨 兴、 国信息 安全 标准 化技 全 术委 员会 副主任 崔书 昆 、 国务 院信 息化工 作办 公室 网络 与信 原 息安 全 组 副组 长 吕诚 昭 , 别 就我 国信 息安 全 技 术 “ 分 十二 五 ” 规划 等 内容 做 了专题 报告 。另外 , 还有 多位 专家 就信 息安全 领 域 的 “ 一 代宏 观 监控 ” “ 下 、 云安 全 监 测探 讨 ” “0 、 1G网 络安 全
S e i lR p r s・专 题 报道 p c a e o t
“ 驾 马车 ’ 三 ’ 布 局 “ 二 五 ’ 息 安全 技 术 战 略 十 ’信
本刊 记者 /张盈 盈 以应 用驱动 , 立足 需 求 , 随新 技术 的发展 , 伴 提升 产业 竞争 力 。 同 时 , 专家 提 出 , 建 可 信 、 管 、 控 的 网 络空 间 , 有 构 可 可 需 要建 立完 善 的 国家 网络 空 间保 障体 系 、 信息 安 全 支撑 体系 、 新 技术 应用 模 式保 护 体系 、 控 网络 空 间保 障体 系 、 可 可信 网 络安
模 方面 需要进 一 步加强 , 在资 金上 也应 予 以相应保 证 。
有 专 家认 为 , 目前在 我 国 , 网络 与信 息安 全 威胁 的 强度 和 泛度 日渐增 强 , 技术 的应 用对信 息安 全技 术带 来 了新 问题 和 新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1、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一)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完善并落实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隐患排查治理报告、事故查处挂牌和跟踪督办等制度。
加大安全投入。
强化经济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继续加大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落实技术改造和瓦斯综合治理、水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治和防灭火等灾害治理资金;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瓦斯、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能力。
完善灾害监控、预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加强矿井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事故防控技术措施。
继续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
制定更优惠的政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施更严格的管理,全面推进瓦斯防治和抽采利用工作。
严格遵循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原则,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实施整合矿区和受水害威胁生产矿井的水文、工程地质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老空区、奥灰水等水文地质情况。
加强火区治理,完善防灭火系统,淘汰煤矿非阻燃电缆、皮带等。
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建立有序退出机制。
加强煤矿地质工作,提高地质勘查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最低产能和建设规模,高瓦斯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限定在30万吨/年至80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限定在45万吨/年至500万吨/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将技术人员配备列入煤矿安全准入基本条件,提高煤矿建设、生产领域的企业准入标准;坚持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与推进整合关闭相配套,积极推进各产煤地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有序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提高煤炭工业产业集中度,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炭产业体系。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刻 影 响着 人类 的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 技 创 新 对 生 科
一
发 挥 着 关 键 性 的作 用 。 从我 国 的发 展 历 程 看 , 高层 次 创 新 型 科 技 人 才 在 相 关 领 域 发 展 中发 挥 了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无 论 是 “ 两 弹 一 星 ” 杂 交 水 稻 、 人 航 天 、 月 工 程 , 是 量 子 通 信 、 人 、 载 探 还 载 深 潜 器 、 级 计 算 机 等 等 , 些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的取 得 和 相 关 领 超 这
任 务 。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确 提 国 明 出 , “ 持 把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要 坚
重 要 支 撑 ” 不 断 提 高 我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促 由依 靠 生 产 要 素 和 投 资 驱 动 到依 靠 创 新 驱 动 的 重 大 转 变 , 把
作 人 才 等 各 类 人 才 队伍 建 设 ,把 广 大 人 才 凝 聚 到 推 进 自主创 新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宏 伟 事 业 中来 。 二 是 遵 循 人 才 成 长 规 律, 完善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政 策 。以研 究制 定 加 强 高 层 次 创新 型科
技 人 才 队伍 建 设 的指 导 意 见 为重 点 ,着 力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 进 人 才 向企 业 流 动 ; 化 创 新 绩 效 和 创 新 质 量 导 向 , 促 强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卫科教[2011]6号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卫科教〔2011〕6号)各市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我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卫生科技进步与创新,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十五”、“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认真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135工程、科教兴卫工程),大力推进卫生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科教兴卫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防病与临床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我省卫生科技水平,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模式转变、重点前移、重心下移、转化整合”策略,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遵循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继续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发展的作用,加快完善我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构筑江苏卫生人才高地,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十政发[2012]14号【发布部门】十堰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4.01【实施日期】2012.04.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十政发〔2012〕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十堰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效(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四)加强全民安全素质教育(五)提升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七)着力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八)推进职业危害防治监督管理(九)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十)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四、重点工程(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程(二)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工程(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四)事故隐患治理工程(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程(六)职业危害防控工程(七)公共安全条件保障建设工程(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金安工程”(九)安全文化与教育培训工程(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机制(二)严格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三)严格安全生产监督与执法(四)加大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五)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六)加强规划实施与评估考核安全生产是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最直接的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时期,在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各项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一城两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发布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 划》 规 明确了健全 完善 企业安全保 障 、 政府安全 监管和 社会监督 、 安全科技支撑 、 法律 法规和政策标准、 应急救 援 、 宣 传教育培训“ 六大体系 ” 的战略任务。
一
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健 康等作 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领 域, 全面排查 和消除安全 隐患 , 实和完善安 全生产 制度 , 落 严 格安全生产标准 , 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事故 防范能 力。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监 管监察队伍和 信息化等能力建设 , 创新监管监察方式 ,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业危害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建立健全职业危 害防治技术支撑
体 系, 建设一批尘肺病治疗康复中心 。
实施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工程 。完善省 、 、 市 县三级 安全监
管部 门基础设施 , 补充配备现场监管执法装备。 完善现有煤矿
安全监察机构工作条件 , 改造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础设施 , 更
新补充煤矿执法监察装备 。加强水上交通 安全 监管和港 口保 安设施建设。 实施安全 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化工程。 建设若 干国
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 法人 员综合 实训基地 。实施航空 安全
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民爆行业 、 特种设备、 航空安全监管和农
业机械等安全 生产信息 系统 。完善 国家监管监察技术支撑体 系, 建设矿用新装备 、 新材料安全 性分析和煤矿职业危害 防治
实验室。完善事故鉴定分析技术支撑平台 ; 建设非煤矿山、 职 业危害、 危险化学品 、 防护和公共安全等 国家安全科技研发 热 与实验基地 。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和安全监控 。 完善 省级安全
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2.05.04•【文号】国科发计[2012]700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O一二年五月四日附件:“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一、形势--挑战与机遇(一)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的《京都议定书》,到2010年的《坎昆协议》,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十二五规划 安全生产
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强化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
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责任。
同时,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推进,通过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
要求各类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对于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要实行特别的监管政策,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还要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在公共安全方面,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要求加强对重大安全风险的防控,建立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体系。
加强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制定完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安全标准,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安全性。
在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加强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要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树立安全生产典型企业、个人的典范形象。
总的来说,十二五规划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强了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加大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沪府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阶段。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科技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控制权和大范围流行性疾病防控等重大科技议题成为国际博弈新焦点;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资源,力求激发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努力掌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资本,着力培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需要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把握全球发展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依托,强化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更趋紧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赶超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上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在推动国家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了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以上。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5%以上。
3、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在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1、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黄石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黄石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工作及科技发展的有关精神,遵照我市“三大战略”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在全面总结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编制《黄石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黄石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适用于全市科技、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适用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发展各个行业;适用于市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等各个区域的科技进步工作和科技创新。
适用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基本评估“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在科技项目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等主要指标均能实现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背景条件1、基本形势①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②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③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
④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重大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⑤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入支撑、外延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
2、条件与机遇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优越环境。
②黄石有较为雄厚的科技资源。
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2家,经重新认定的有27家;有企业研发机构50余家,其中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企业与高校共建技术中心32个、博士后产业基地6个;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28万余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00人;有三级专家453人,其中国家级143人、省级84人。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的基础与现状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源于1958年采矿专业的通风教研组,1985年由原冶金部授权开设专修科班(大专),1987年以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1990年改名为安全工程专业。
200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安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首届特色专业。
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是“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实验室;同时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全学科现有教职员工共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生(副)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形成了教学环节合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条件较好的良好态势,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15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及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申请专利3项。
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0篇,被SCI、EI、ISTP收录25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
该方向仪器设备总值为410.12万元,实验室面积为400m2,图书资料总册数为0.652万册。
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250人,已经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0人,在校研究生37人。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为目标,以矿业安全为特色,以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队伍建设为载体,最终到达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培养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
形成学科及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矿山安全科技工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
为我国矿山安全防治开创“技术先进,设计安全合理,管理和应急预案科学化”的新局面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矿山安全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三、学科建设目标(一)科学研究目标(1)凝炼科研方向“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矿山节能技术研究为重中之重。
运用现代通风理论和监测技术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通风装置的合理配置和风流调空技术的最佳方案。
开发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和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软件,建立矿井通风系统仿真系统,大力提高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手段。
通过对通风网络优化,降低全矿总风阻,合理风量分配,提高主扇装置的效率和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等手段达到矿山节能目的。
从而在满足复杂条件下矿山安全生产通风的需要,又节约能耗,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
大力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与管理规范研究。
研究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非煤矿山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要求;研究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评价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价技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方法与动态评价系统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规范等研究。
江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形成适合我省省情和非煤矿山生产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非煤矿山安全动态评价技术、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火灾和顶板与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及相关管理规范。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业灾害预防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工业生产、尤其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针对各类灾害事故不同的发生机理,探讨事故的发展规律,提出灾害的预防、预测及治理技术,减少灾害的发生几率,降低灾害损失。
该方向在江西省内及周边省份的灾害事故控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建设科研团队目前本学科已经拥有一个“安全及空气洁净技术”校级科研团队。
针对金属矿重大安全灾害、隐患、职业病和环境危害,积极开展金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体系研究,金属矿工程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监测、预报和防治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硬岩深井高效开采中的灾害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技术研究,职业卫生安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为我国金属矿安全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为提升我国金属矿灾害控制理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供创新性成果,为控制和减少我国金属矿灾害事故和职业病做出积极贡献。
与采矿工程学科联合,力争申请教育部、江西省等省部级“金属矿山安全技术”科研创新平台。
力争建立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3)培育科研领军人才唐敏康,男,汉族,1956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
中共党员,博士。
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专业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安全与环境学报》和《电除尘及气体净化》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矿山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及改造;静电除尘技术理论及应用;工业灾害控制技术;安全技术及科学管理。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12项。
曾主要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资助项目8项。
目前在研项目3项,研究经费150万元,其中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1次,2等奖1次;省教学教改成果1等奖1次;江西理工大学突出业绩2等奖1次,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1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次。
近5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1余篇,其中8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5篇被ISTP收录,1篇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收录。
培养成安全学科国家级专家。
王海宁: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
2005年获中南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荣誉职工”,铜陵市人民政府“科技特派员”,《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常务理事,《矿业快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安全理论及技术、废水处理剂开发与应用、脱硫除尘理论技术及设备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专利3项,学术著作2部,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其中10人考取博士研究生。
培养成安全学科国家级专家。
董冰岩:河南人,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授。
2005年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并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副处长,2009年10月被破格为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井通风优化及设计、工业通风与除尘,环境工程:废气、废水处理新技术研究。
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企业横向课题十几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档次学术论文17篇,其中11篇已被SCI、EI或ISTP三大检索收录。
培养成安全学科江西省知名专家。
(4)确定科研任务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重点科学技术开发项目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横向课题项目新增科研到100项,经费总额达到2000万元。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篇,其中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论文50篇以上。
(5)确定鉴定项目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2项。
(6)确定科研成果省部级学科成果1项。
(二)队伍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计划引进博士学位教师5人,使本研究方向专任教师达到20人左右,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
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争取在国家教学名师有零的突破。
通过学校政策的倾斜,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或引进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士生导师2人。
到2015年,各类人才结构及人数见表1。
表1安全学科‘十二五’队伍发展规划(三)人才培养建设在校本科生280人以上,硕士研究生45人以上,为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培训安全技术人才300人以上。
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超过35%,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的比例超过30%。
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比例达到60%,每人至少4~6篇论文,学位论文校级优秀率25%,力争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达20篇。
逐步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学科平台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至2015年新增价1000m,进一步完值约1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总面积超过到2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矿业工程科研基地,在现有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到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工程中心。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力争把矿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包括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设施、组织与管理等。
(五)教学任务目标依托现有省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和示范性硕士点等基础,建立1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建立国家级教学团队,使学科教学实验室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到2015年,力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8~1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8项。
密切联系厂校联系,建设并稳定教学、研究基地。
到2015年,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数量到20个。
(六)新增本科专业目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新增消防工程(081420)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消防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与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电子、建筑、信息、心理、生理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还涉及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灾害学等等众多社会人文科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