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测评练习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往往有得.得:心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A项,“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答案】 A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独其为.文犹可识于人为.可讥【解析】C项,两个“乃”都相当于“是”,表肯定,副词。
A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它。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D 项,动词,有/动词,是。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解析】A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表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做宾语)。
B项,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C项,古今意义相同,所说的。
D项,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BC两项,为动词作名词;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A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介词短语后置。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同步训练落实: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含答案)
训练落实篇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长乐王回深父。
D.有穴窈然。
【解析】C.“父”通“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于是..余有叹焉【解析】A.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目,十一。
C.古义,以至于到了;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件事。
D.古义:对这件事。
今义:合用为连词。
【答案】 B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有碑仆(于)道B.有志矣,不随以(之)止也C.余之力尚足以(之)入D.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解析】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答案】 B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矣A.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因为B.①因为②由于③而④来⑤因为C.①因为②而③而④因为⑤因为D.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在【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一词多义,根据上下文,①句“以”可释为“因为”;②句“以”可释为“而”,表并列;③句“以”可释为“而”,表顺接;④句“以”可释为“用来”,表目的;⑤句的“以”解释为“因为、由于”。
【答案】 A5.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B.①③④⑤⑥⑦⑨中的“其”是代词,代指物。
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庐冢.( ) 瑰.怪( ) 褒.禅山( ) 有碑仆.道( ) 舍.于其址( ) 有穴窈.然( ) 咎.其欲出者( ) 无物以相.之( ) 答案:zhǒnɡ ɡuī bāo pū shè yǎo jiù xiànɡ 2.辨形组词。
错误! 错误!⎩⎨⎧脾 裨 ,睥错误!答案: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3.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2)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A.褒.禅同胞.泡.桐孢.子植物B.禅.院蝉.联忌惮.殚.精竭虑C.归咎.针灸.内疚.炙.手可热D.谬.误绸缪.戳.记戮.力同心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仆:倒下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伤3.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险以远,则至者少④由山以上五六里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6.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D.此余之所得也7.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
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答:8.阅读下列文段,仿照画线语句,再造两个句子,以分别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①一个蚁窝是一座奇异的宫殿,有门楼宫墙,有大殿花园,还有暗道密室。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文言基础知识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葬之卒:最终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达到尽头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卒:死。
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则或咎其.欲出者答案 C解析C.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A、B、D三项都是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它。
B.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D.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常用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B.庐冢,也叫“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
D.浮图,也称浮屠或佛图,是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本意是佛或佛教徒。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指和尚。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中关于“阴”“阳”的表述有误。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
B.作者从“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结论。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评测练习
《游褒禅山记》评测练习一、字词检查:1、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词:①始舍于其址②有泉侧出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火尚足以明也。
⑥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
⑦常在于险远。
⑧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①②③④⑤3、解释句中加粗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6)有怠而欲出者……遂与之俱出。
(7)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8)盖其又深(9)火尚足以明也。
(10)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翻译以下句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其孰能讥之乎?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课文内容回顾:1、第二段中运有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①②③④2、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3、齐读第三段,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中“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用原句回答。
4、追问: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5、追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具体内容分五层意思)6、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是什么?7、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三、探究拓展1、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提示: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万物皆有“得”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何可胜.道(shènɡ)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ū) 瑰.怪(ɡuī)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然:……的样子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模糊,不清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4.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距其.院东五里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考试化练习(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考试化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⑦D.③⑤⑥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4、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和豪华的民间住宅。
B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C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柳是唐朝人。
D“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
5、选出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7、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何可胜(尽)道也哉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3分)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精品]新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记达标测试及答案
10游褒禅山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bǎo)庐冢.(zhǒng)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guī)C.蛮夷.(yí)负疚.(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ân)罕.至(hǎn)梵.语(fàn)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慨。
解析: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代词,那;②副词,难道。
B项,①代词,‚……的人‛;②表停顿。
C项,①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因为。
D项,都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有泉侧.出④而其见.愈奇⑤则其至.又加少矣⑥常在于险远..⑦火尚足以明.也⑧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②B.③⑥C.④⑤D.⑦⑧解析:①②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用作状语,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④⑤动词用作名词,⑦⑧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的。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了。
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洞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见到的景象就越奇妙。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一课文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句与记叙相呼应。
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试仿照一四段的形式,列出二三段记叙与议论部分前后联系对照表。
二“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称代指代等多种用法),有时也可用来表示各种不同语气。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其”字的不同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其孰能讥之乎三从每组的加黑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大王见臣列观E.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答:〔〕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3.C.文曰“初平山人”D.属予作文以记之E.文过饰非答:〔〕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答:〔〕四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后的要求答题。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一定)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像这样,指不成为器)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节录王安石《上人书》)要求:1.先在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然后翻译全文。
2.指出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一略二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
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2.距其院东五里(那。
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
代词,称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时间:40分钟分值:62分)一、基础巩固(25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往往有得.得:心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A项,“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独其为.文犹可识[来源:]于人为.可讥解析:C项,两个“乃”都相当于“是”,表肯定,副词。
A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它。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D项,动词,有/动词,是。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解析:A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表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做宾语)。
B项,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C项,古今意义相同,所说的。
D项,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来源:]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BC两项,为动词作名词;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M语文:3.10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庐冢(zhǒn?)梵(fàn)语退避三舍(shě) 舍(shě)己为人B.禅(chán)院封禅(shàn)何可胜(shèn?)道无物以相(xiàn?)之C.谬(miù)误窈(yǎo)然咎(jiù)其欲出者瑰(?uī)怪D.讣(fù)告慧褒(bāo)春华(huá)秋实王回深父(fǔ)【解析】“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审音表已统读“胜”为“shèn?”。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于是余有叹焉E.此所以学者不成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解析】其古义为A项非常:不同寻常;B项至于:到达;D项于是:对于这种情况;E 项学者:求学的人;F项十一:十分之一。
【答案】 C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A.于①唐宝塔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不雅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C.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D.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
B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
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 C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唐宝塔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解析】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仆.(pú) 荒谬.(miù) 褒.禅(bǎo)庐冢.(zhǒnɡ)B.华.实(huā) 窈.窕(yǎo)懈怠.(dài) 瑰.丽(ɡuī)C.蛮夷.(.yí) 负咎.(jiù) 迷惑.(huò) 幽.暗(yōu)D.渔父.(fù) 谨慎.(shèn) 罕.至(hǎn) 梵.语(fàn)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并且C.往往有得.得:心得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答案 A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良乃.入,具告沛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C.不然.,籍何以至此有穴窈然.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解析A项“乃”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竟然”;B项“其”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助词,调节音节”;C项“然”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如此,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之”的意义和用法均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籍.吏民,封府库C.而无物以相.之D.沛公军.霸上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登记”;D项,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答案 C5.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解析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F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节选,完成6~9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
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作者游褒禅山“所得”表现在三个方面,熟悉文本,理解大意便很容易得出。
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
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
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直.好山乎直:只是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燕:安闲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写:写作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壅:阻塞解析C项,“写”的意思是“抒发”“排遣”的意思。
答案C11.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⑥解析①是作者的推测,从后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不是作亭的目的。
③是“山”的功劳,而不是写“作亭”的。
④是治理的方法。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 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
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解析作者在文中说“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是说观览的人往往会生发感慨,并没有说这是“仁”的体现。
答案 C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却不把它当做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
(2)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忧患的,值得忧患的一定在整个天下,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
(3)建造亭子的用意,大概是这样吧?大概不是这样吧?四、语言表达14.请根据句意补充完整。
苏东坡与王安石在朝廷之上常常坚持各自的政见,激烈争吵,但两人都是北宋大文学家,在内心深处都相互敬重各自的人品和文采。
他们之间也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如两人经常作诗调侃对方。
一次,两人来到一片碑林,发现一处石碑有点倾斜,王安石便说:“此碑东坡想歪!”苏东坡对王安石的讥讽一点也不含糊,当即反唇相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初安石不正1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志:力: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志)是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