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观点涉及政治、历史、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而他的“情感说”对于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认为,情感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动力,也是美的根源。

他主张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他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直接表达,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力。

艺术美育应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而艺术美育正是能够满足他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并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艺术美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让人们从感知中获得美的体验,并且从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共鸣。

通过学习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青少年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变化,并且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艺术美育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青少年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艺术美育可以开拓青少年的审美视野,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欣赏并领会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艺术美育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青少年常常会面临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并释放青少年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通过艺术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梁启超的“情感说”为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通过艺术美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些都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教育应该更加重视艺术美育的重要性,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和艺术表达平台。

梁启超的美育观念

梁启超的美育观念

梁启超的美育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梁启超(1873-1929),字芸简,号榕雪居士,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政治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梁启超对于美育的观念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美育不仅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更是培养人的美德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梁启超的生平、思想背景以及美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梁启超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一个封建社会风气浓厚的家庭。

由于家庭的良好条件,梁启超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

梁启超对传统文化并非盲从,而是积极吸收西方思想,力图寻找中国的发展出路。

他曾经在日本留学,接触了西方文明,深刻领悟到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等理念对于中国的启示。

梁启超在对西方文明的吸收和理解中,提出了他独特的美育观念。

在梁启超看来,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人类内在美感的培养与教育。

他认为,美是人类灵魂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

梁启超主张将美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倡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美育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德。

梁启超对于美育的意义还体现在他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认识中。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道德风气可以通过其美育状况来体现。

只有在一个人具备了美的情感和审美眼光,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塑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梁启超主张加强美育教育,让美育成为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梁启超的美育观念深受他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国家发展的追求所影响。

他认为美育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培养人的美德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梁启超的美育思想为当代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与当代育人实践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与当代育人实践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与当代育人实践【摘要】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美术人”这一概念。

他认为美术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追求美的精神。

在教育方面,梁启超主张“以美术人为师,以美术人为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

当代育人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思想中找到启示,要重视孩子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观培养。

美术人精神在当代育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身心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如何运用美术人精神引导当代育人,需要重视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和榜样作用。

梁启超的“美术人”思想对当代育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美术人精神,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梁启超, 美术人, 教育, 当代育人实践, 启示, 精神传承, 弘扬, 指导意义.1. 引言1.1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与当代育人实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美术人”说对当代育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启超认为,美术人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学多才、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人才。

他强调,美术人应该具有宽广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能够在社会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梁启超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术人,即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优秀才能的人才。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培养。

梁启超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当代育人实践中可以从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中汲取启示,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人精神在当代育人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心,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 正文2.1 梁启超对美术人的定义梁启超认为美术人应当具有才华和学识。

他强调美术人不仅仅是手工艺人,更应该是有才华和学识的人才。

他认为美术人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1. 引言1.1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提出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正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价值观念的困扰,艺术美育成为培养他们情感、审美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梁启超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情感的抒发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在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情感丰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梁启超的“情感说”提醒我们要关注青少年内心世界的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感知和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珍品。

结合梁启超的理论,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创作中实现自我。

梁启超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良好成长。

2. 正文2.1 梁启超的“情感说”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民族教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梁启超提出的“情感说”被认为是他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梁启超认为,人的情感是其活动的源泉,情感是指导人行为和思维的基本动力,也是人类思想、行为和审美的基础。

在教育中,梁启超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为只有通过情感的教育,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梁启超的“情感说”强调了教育中情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

他认为,艺术是通过情感来表达和传达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领会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在艺术教育中,梁启超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感,通过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先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梁启超曾提出了“情感说”的概念,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梁启超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认为,情感是人的心灵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

他认为,在情感上的培育比智力上的培养更加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情感决定了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梁启超主张通过感性教育,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使其具有高尚、坚定、温柔的品质。

而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正是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美感来触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愈发受到重视。

艺术美育是指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使其具有积极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

艺术美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梁启超的“情感说”对于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提出的“情感说”强调了情感对于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这与艺术美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往往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起人的共鸣,使人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和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梁启超主张通过感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感品质,而艺术美育正是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美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修养,使他们在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出高尚、坚定、温柔的品质。

通过欣赏、体验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形成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怀。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他对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他强调情感教育,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思想观念。

而现在,情感教育也成为了当代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中,他曾提出“情感说”,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性,不在于育人才”,要“重感情,薄才艺”,而且在“人文主义教育”中,情感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教育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艺术美育是一门深受重视的学科,其作用不只是让青少年学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让学生们发现和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

艺术美育不仅会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情感发展。

在艺术美育的实践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艺术作品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学生们通过欣赏、体验和创作这些艺术作品,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表达。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可以逐渐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情感的作用。

同时,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发展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处在人际交往的最佳时期,而情感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周围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是多元的,学生们通过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总之,情感教育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艺术,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慢慢了解自己的情感,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发展综合素质,更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1. 引言1.1 梁启超对情感说的重要性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强调了“情感说”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审美活动的核心。

他认为,艺术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更应该注重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体验的传达。

梁启超指出,情感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通过情感的共鸣,作品才能真正触动人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中,梁启超的“情感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丰富的发展阶段,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审美情感的提升。

因此,梁启超对情感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艺术创作的层面,更在于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梁启超的“情感说”,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把握艺术创作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从而推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的发展与进步。

1.2 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现状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现状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正处于脆弱和快速变化的状态。

然而,目前的青少年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技能的传授和作品的表现,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和关注。

青少年在面对艺术创作时,往往只注重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此外,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功利主义思想的泛滥、消费主义的影响等,导致青少年的审美眼光日益狭窄,审美情感也逐渐变得浅薄和表面化。

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因此,青少年艺术教育亟需转变观念,不仅要注重技巧和表现,更要重视情感的培养和引导。

只有让青少年真正体会到艺术中的情感共鸣和精神追求,才能激发他们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全面的个人发展和艺术教育的目标。

2. 正文2.1 梁启超“情感说”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的意义梁启超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具有重要意义。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者和思想家之一,他以其思想成果和政治实践享誉海内外。

在梁启超的丰富思想作品中,不仅涉及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思考,而且更注重情感、人性和教育问题,这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紧密联系。

梁启超在其“情感说”中强调情感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与个性密不可分,情感培养是人的完备发展的一部分。

这种发展应该包括艺术教育和美育,因为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传达情感和美感,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在其文学评论和其他作品中,也赞赏了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如曹雪芹、吴昌硕、鲁迅等人,这些人都以其崇高的情感和审美追求为世人所知。

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中,也注重了情感与美育的紧密关系。

对于青少年而言,情感的培养对于其身心健康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美育教育也可以让青少年通过美感的体验和表达来发展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因此,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注重的不仅仅是技巧和知识的传递,更多地关注于青少年情感和审美的培养,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感受,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质。

此外,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影响,需要通过艺术美育来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和创新能力,在选择和判断中更加自主和有鉴别力。

通过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艺术项目和活动,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进而选择自己的未来方向和发展目标。

总之,梁启超的“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情感的培养和艺术的美育相辅相成,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这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究。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艺术爱好者。

他曾经对艺术、美学和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情感说”的美育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在艺术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认为培养青少年的情感是美育的核心和关键。

当代青少年面临着各种身心压力和思想挑战,他们需要良好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艺术美育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情感渠道,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具体而言,艺术美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创作艺术作品,可以让青少年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哀愁,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二是提高青少年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丰富深刻的,学习艺术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创作艺术作品也是一种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帮助青少年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三是提高青少年的情感管理能力。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扰,需要具备积极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艺术美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需求,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感。

总之,梁启超的“情感说”为艺术美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理论依据。

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中,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将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梁启超提倡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艺术领域,他推崇“以民为本”的艺术理念,提倡探索民族文化传统,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教育领域,梁启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哲学和社会观念方面,梁启超倡导儒家传统与西方思想的融合,提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观念。

梁启超美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梁启超、美学思想、中国近代文学、中国近代艺术、中国近代教育、中国近代哲学、中国近代社会观念、影响、全面。

1. 引言1.1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定义梁启超美学思想是梁启超独创的一种文化美学理论,是他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时期提出的一种关于美与文化的思考。

梁启超认为美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核心和表达形式。

他强调美的价值和作用,认为美是人类灵魂的追求和表达,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和表达。

梁启超美学思想主张以文化为基础,以美为中心,通过审美的方式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梁启超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界树立了崭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应该承载道德和真理,以此来塑造民众的精神世界。

这种思想在中国近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梁启超对文学的价值观提出了新的理念。

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应该以"励志教化"为宗旨,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他提出的“情感说”对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情感说”是指艺术作品应该通过表达情感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美感。

他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世界和自我的思考和感受。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欣赏,青少年可以不仅仅体验到自己的情感,还能加深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他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元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复杂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调节和情绪管理的方式。

青少年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情绪困扰,在这些困扰中,情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艺术的表达和欣赏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调节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情感安全感。

艺术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元素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和判断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青少年可以学会用心去感知和理解世界,体验美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梁启超“情感说”为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欣赏,青少年可以培养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情绪管理和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自我内在的世界。

在这个日益快节奏和焦虑的社会中,艺术的价值和作用愈加显得不可或缺,更加需要将其融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其中的一些“情感说”更是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认为,“情感”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自我表达中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他主张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和启发情感,使之成为心智的修养和提升。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梁启超的“情感说”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艺术美育是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梁启超的“情感说”正是对艺术美育的重要启示。

梁启超认为,美感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是一种高度的心灵活动,它不仅包括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更是对于美的理解和鉴赏。

艺术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美感,使他们在艺术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并由此产生心灵的共鸣。

梁启超的“情感说”试图通过文学艺术来启发和激发青少年的情感,从而培养其优秀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梁启超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的“情感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角。

在审美活动中,青少年往往侧重于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而忽视了自身情感的发掘和塑造。

梁启超的“情感说”更加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试图通过文学艺术来唤起和培养青少年内心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审美情感。

梁启超的“情感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审美空间。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束缚,使得他们的审美活动常常变得缺乏多样性和活力。

梁启超“情感教育”思想及对学校美育的启示

梁启超“情感教育”思想及对学校美育的启示

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梁启超“情感教育”思想及对学校美育的启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林卫摘要: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思想主要开创者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与美育思想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

在梁启超的美学抑或美育思想体系中,他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与情感相关的问题,积极倡导“情感教育”,认为情感就是人类生活的“原动力”。

本文将围绕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展开探讨,对其理论内涵、实现载体、最高追求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揭示其对于当代学校美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情感教育学校美育1918年的欧游经历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梁启超思想的重大转折点,亦是其美学与美育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节点。

这一时期梁启超开始脱离政坛,逐渐由前期的政治功利主义转向对于“审美本体主义”或者说是“情感本体主义”的思考。

“情感教育”作为梁启超美育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在这段时期所提出。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是贯穿梁启超整个美学美育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

“情感教育”作为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被梁启超推到了至高的地位,这也是源于其个人对于情感所具有的独特感受。

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

”①同时,情感又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②。

梁启超把这种“原动力”比喻为一种“催眠术”。

这种力量驱使人满怀兴趣去实践、去探索,这种驱动力实际源于内发的情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基于对于人的影响,梁启超将理解与情感作了比较分析,理解只能使人的思想停留在概念形式上,而难以形成实际的促发力,仅仅是让人明白这件事是什么,该如何去完成,却不涉及要不要去做,思想与行动难以统一。

而情感则正好相反,情感是比理性更为直接、更为本源的生命力,它可以激发人的积极主动性与内在的趣味本质,使人主动去做、乐意去做,这便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所以,人在为学问、劳动的时候应该怀揣着情感,以情感为驱动力,如此做事才会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有兴致。

如果以功利性去衡量所作的学问与付出的劳动,那么只会南辕北辙,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趣味,失去了对美的追求与陶养情感的能力。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有一篇名为《情感说》的文章,是他对情感教育和美育的独特见解。

这篇文章对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情感说》中,梁启超提出了“情感即自觉的动静”的观点。

他认为,情感不仅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还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反应。

只有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体验,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生活,才能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这一观点对于青少年的艺术美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对于艺术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会欣赏”、“会模仿”的层面,缺乏对艺术深度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这与当代教育往往偏重于知识灌输,忽视对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

梁启超的“情感即自觉的动静”和“情感即理智”的观点,为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梁启超在《情感说》中还指出,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应当是真挚和自然的。

他认为,只有真诚和自然的情感才能触动人心,影响人心,才能引发共鸣。

艺术美育应当让青少年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真正的情感归属,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他们的情感常常受到压抑和扭曲。

艺术美育应当提供一个情感的释放和体验的平台,让青少年在艺术的世界里寻求情感的出口,找到心灵的寄托。

唯有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青少年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真正走向艺术的世界。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情感说”对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而艺术美育则能够帮助他们在情感、审美和创造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梁启超的“情感说”理论,探讨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发展。

梁启超认为,情感是人的内在本质和精神活动,它是人生活的基本动力。

在他的《新青年》一书中,他提出了“情感说”,强调情感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情感是人类生活的源泉,是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产生联系的纽带,是审美活动的基础。

梁启超强调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情感品质和情感修养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艺术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情感发展。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体验,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充实。

梁启超认为,艺术美育可以让青少年在审美教育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和陶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美的感悟和追求,让人们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愉悦,同时也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情感问题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往往比较丰富和复杂,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家庭关系、情感困扰等方面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艺术美育能够成为青少年情感世界的滋养者和净化者,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让他们在美的陶冶中得到情感的疏解和舒缓。

在当代社会的文化环境中,艺术美育也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培养高雅的情感品味。

青少年时期是审美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接受的审美教育将深刻影响其以后的生活和价值取向。

通过艺术美育,青少年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学习到艺术的美感、和谐、形式美和内在美,培养独立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品味,追求高尚的感情风格和品德情操。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现象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曾繁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是颇有影响的清华研究院文科四导师之一。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梁启超是开风气之先的学术奠基者,特别在史学与文学领域建树颇多,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但对他在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成就之高低,前期与后期之关系,具体的美学与美育理论贡献等在学术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分歧,需要进一步研讨。

本文试图对于以上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要将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上,深入探讨其活动的历史动因并看他与其前人及同时代人相比做出了那些新的贡献,从而确定其历史地位。

梁启超生活于晚请与民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其时社会动荡急变,四万万同胞面临外侮内乱,中华民族经受着生存与危亡的考验,“保国保种”成为国家民族与一切有识之士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正在经历着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及在文化上由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型。

在这种动荡急变与巨大转型的社会时代,梁启超是早期的弄潮儿,其后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

他作为叱咤风云的”康梁”之一,是早期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其后虽持改良的立场而与革命对立,但在反对袁世凯与张勋复辟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他最后的绝笔是为《辛稼轩先生年谱》所写“孰为公死,凛凛犹生”,说明其反封与爱国的情怀始终不变。

而在中国社会文化急剧变化转型的过程中,梁启超则与其政治上的逐渐落后相反始终是活跃在第一线的重要人物,在鼓吹“启蒙”,介绍西学以及建设新的“中学”之中成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梁启超个人,在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由政治家到教育家与学者的转型。

这种转型大体以1918年欧游为界,其后梁氏逐步走上从教与为学之路。

这正是他在政治之路屡屡碰壁之后所选择的救国之路。

他在叙述自己的转变时说道“现在中国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没有那样说起来不令人头痛,但回到我们教育的本行便有一条光明的大路,摆在我们面前”。

梁启超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梁启超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梁启超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摘要】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梁启超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育思想。

其美育思想是以“新民”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内容,以艺术(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以塑造完全人格为最终目标,这一思想对当代美育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美育思想趣味教育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4-02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宣传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非常重视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认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

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

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①在他看来,“凡已过所以能在世界之林中立稳脚跟,其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方面必有一种独立精神。

”②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新民”为其出发点,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其内容,以艺术(音乐、美术、文学)为其手段,以塑造完全人格为其最终目标的美育思想体系。

一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出发点:塑造新民梁启超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逃往日本,期间对维新改良及其失败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仅依靠上层皇帝与少数贵族必然失败而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的重要经验教训。

而依靠人民又必须改造旧的“国民性”,塑造新的“国民性”。

这就是他于1902年在《新民说》一书中提出的“新民说”。

他认识到,国家民族的兴亡,人民的文明程度是最重要的,只有新的人民,才能有新制度与新国家。

由此,梁氏提出了国民性改造,其核心是变传统的依附型人格为近代的独立自主型人格,变盲从的子民为有个性和思想的国民。

二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内容: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1.趣味教育1922年,梁启超在欧游之后,提出“趣味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于什么是趣味,他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定义,而是在各种文章中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在文艺美学方面有着丰富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他曾提出“情感说”的文艺美学理论,强调艺术的核心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艺术必须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唤起其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这一理论对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首先,情感说提醒我们,艺术不是空洞的娱乐和消遣,而是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和情感渗透的文化形式。

艺术家和教育者需要通过情感表达,引导人们对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在青少年艺术教育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注重技巧的训练和表面形式的呈现,而是应该重视情感的传递和共鸣。

孩子们需要通过艺术的魅力,了解真善美的内涵和精神。

其次,情感说强调了艺术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文化自信心。

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化语言和审美体验,更是开启创造力和个性特征的桥梁。

青少年在艺术学习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形成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也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青少年成为拥有文化自觉和民族意识的现代公民。

最后,情感说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艺术是人类文化开发的丰富多彩的园地,不应该被简单的标准化、普及化和大众化所取代。

艺术教育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开放、自由、多样的学习环境和艺术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发掘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出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艺术新秀。

总之,情感说为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强调艺术必须具有情感渗透和人文意义,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心,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我们应该在艺术学习和教育中,体现情感说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让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文化进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贡献。

他的“情感说”对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种种压力和困扰,而艺术美育正是一种情感的呈现和沟通,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他人,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从梁启超的“情感说”入手,探讨其对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的启示与启迪。

我们要了解梁启超的“情感说”是什么。

梁启超认为,在教育中,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他认为,情感是人的本质,是推动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明白善恶之辨、真伪之分,情感要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梁启超提出了“以情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这种“以情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更是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他们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很多人对情感的认识和控制都较为薄弱。

艺术美育在培养青少年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美育不仅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够培养其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能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促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梁启超的“情感说”和艺术美育在当代青少年成长中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梁启超的“情感说”和艺术美育也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培养其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创作,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其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识,促进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分享,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梁启超的“情感说”和艺术美育也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沟通,青少年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其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

梁启超“情感说”与当代青少年艺术美育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著作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他的著作中,有一篇名为《情感说》的文章,在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启超在《情感说》中提出了“情感即生命”的观点,他认为情感是生命的本质,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

梁启超认为,人的情感丰富多样,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和传递。

他对艺术的理解是:艺术是人们对世界的感受和创造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情感的外化和凝结。

在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中,梁启超的“情感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艺术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和释放情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青少年通过艺术创作可以发掘自己的情感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从而更好地与社会进行互动。

艺术可以提供给青少年多样的表达方式,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通过艺术创作,青少年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艺术创作还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梁启超在《情感说》中还提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情感和智力,使之达到内外协调的状态。

在当代青少年的艺术美育中,情感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艺术表达和欣赏,青少年可以培养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提升情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青少年的艺术美育还需要关注其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和深度。

艺术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上,更应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来触动青少年的内心。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让青少年在观赏和参与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摘要】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梁启超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育思想。

其美育思想是以“新民”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内容,以艺术(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以塑造完全人格为最终目标,这一思想对当代美育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美育思想趣味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4-02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宣传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非常重视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认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

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

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①在他看来,“凡已过所以能在世界之林中立稳脚跟,其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方面必有一种独立精神。

”②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新民”为其出发点,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其内容,以艺术(音乐、美术、文学)为其手段,以塑造完全人格为其最终目标的美育思想体系。

一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出发点:塑造新民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逃往日本,期间对维新改良及其失败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仅依靠上层皇帝与少数贵族必然失败而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的重要经验教训。

而依靠人民又必须改造旧的“国民
性”,塑造新的“国民性”。

这就是他于1902年在《新民说》一书中提出的“新民说”。

他认识到,国家民族的兴亡,人民的文明程度是最重要的,只有新的人民,才能有新制度与新国家。

由此,梁氏提出了国民性改造,其核心是变传统的依附型人格为近代的独立自主型人格,变盲从的子民为有个性和思想的国民。

二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内容: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
1.趣味教育
1922年,梁启超在欧游之后,提出“趣味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于什么是趣味,他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定义,而是在各种文章中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②趣味首先是快乐、高兴、有兴趣,这是梁启超肯定的含义。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

”③“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④可以看出,梁启超所说的“趣味”,是指一种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人生精神,能鼓舞与指引人们去积极地生活与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是一种超利害得失、超生理欲望的审美愉快即美感。

这样,梁氏的“趣味教育”在本质上就成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

然而,这种趣味又有高下区别,“凡一种趣味事项,倘或是要瞒人的,或是拿别人的苦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相间相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

”⑤“尤其是人生在幼年青年时期,趣味是最浓的,整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

⑥这样,“趣味”就需要培养、教育,需要从
低级趣味超越而来。

梁启超列出四项趣味的主体:劳作、游戏、艺术、学问。

在劳作、
学问主要还是以一种谋生的职业手段的条件下,趣味毕竟是有限度的,游戏中所产生的趣味又往往稍纵即逝;而艺术比之劳作、学问、游戏却具有更为普遍、持久的影响力。

因而在这四项主体中,艺术教育是他最看重的。

而在艺术教育中,他尤其推崇音乐、美术、文学。

他说,“美术的功用”,“是把那渐渐坏掉了的爱美胃口,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收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

明白了这种道理,便知美术这样东西在人类文化系统上该占何等位置了”。


2.情感教育
梁启超在1922年为清华大学中文学社进行课外讲演时作了《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的报告,在报告中以大量的事例深入讲解了情感教育的问题。

梁启超认为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真正引导并推动人去做事的是情感,但情感有好坏之分,而情感教育,就是将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发挥出来,淘汰涤荡那些丑的、恶的方面,使人们在善的、美的情感激发下,从事有益社会的活动,实现人格的完满。

梁启超将情感教育看做是造就审美世界观的艺术教育,他希望人们通过艺术来陶冶美的、善的情操,领略生命的真谛,以达到“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⑧的境界,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审美的最高境界,
也是针对当时人们情感麻木、责任意识模糊的社会现状而提出的,用情感涵养的方式来实现国民人格的再造,生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激发起强国兴民的责任意识。

三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实施手段:文学、艺术
要实现“新民”的重要途径就是文学艺术,特别是新型文艺形式小说。

梁启超提出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⑨他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小说具有“常导人游于他境界”与“感人之深”的两大重要特点,情感教育与趣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通过文学这一途径来实现。

他还精辟的总结了小说对人产生影响的四种方式:“熏”、“浸”、“刺”、“提”。

“熏”是沉入小说境界中,使其慢慢感化,潜移默化地对人的心灵与人格起作用。

梁启超提出,以艺术进行情感教育的路径有三条,“第一,对境之赏会与复现……第二,心态之抽出与印契……第三,他界之冥构与蓦进……”⑩三条路就是通过对艺术品从形式到内涵到意义获得的欣赏过程,达到感官、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愉快与满足的过程。

梁启超通过对艺术尤其是文学小说、美术、音乐的功能和特点的论述,明确地将文学与人的品性的改变相联系,从而将文学作为改造国民性的利器。

四梁启超美育思想的最终目的:塑造完善人格
梁启超的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其宗旨都是为了改造国民素质,塑
造完善的人格。

梁启超把情感的培养,仁的实现作为人格完善的核心。

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涵养一种大的同情心,是一种与天下万物共命运的普遍情感,是由个人的丰富情感扩充到对亲人、朋友、国民,甚至天下人的同情心上,这种大同情心的生成必然产生大责任。

趣味教育主张“无所为而为”,不把做事当成获取另一目的的手段,使人的现世生活成为充满幸福感、充满热爱生活之情、充满欣赏意趣的充实、乐观的生存,成为显现生机和魅力、确证自我的自由存在。

五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启示
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对今天的美育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来训练学生的情感。

我们今天的美育一定是情感性的,而不是技能性的。

现在学校美育中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和对课程的评价都只停留在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上来进行,艺术课教学脱离了情感性和趣味性。

一堂美术课被肢解成了一些美术知识、美术画法的学习,学生的情感没有被调动,画笔没有成为学生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一个媒介和手段。

孩子们对艺术课的情趣大大减弱,画出来的作品是僵化的、呆板的、毫无创新的,虽然达到了技能水平的要求,却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养成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的学校艺术课程应该从打开学生的情感阀门为出发点,激发孩子情感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抑制不良的情感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进行艺术教育。

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不断的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情感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也是一个人拥有完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由此看来,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在解决当今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2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884、1077、884
②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6、13、12
③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m].饮冰室合集: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④梁启超.学问之趣味[m].饮冰室合集: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⑤梁启超.教育家的自家园地[m].饮冰室合集: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⑦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41
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8、60、63、72
⑨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2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884、1077、884
⑩梁启超.美术与生活[m].饮冰室合集: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参考文献
[1]徐碧辉.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情感教育[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
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
[2]冯慧娟.梁启超美育思想[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7(2)
[3]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j].文艺争鸣,2008(3)
〔责任编辑:肖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