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 新人教版
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2.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本题选择C项正确。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版_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历史试卷(理科)分值:l00分时间:3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4分)1.唐诗《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4.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6.近代有竹枝词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信业7.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
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B.引起欧洲的工业革命C.加快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A.棉纺织业B.冶金业C.铁路运输业D.航运业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国家A 英国和法国B 俄国和日本 C美国和德国 D 美国和英国10.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减少耕地面积C.调整工业生产 D.推行“以工代赈”工程)11.“……幻想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可以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规模宏大B.不计成本C.精耕细作D.分散经营2.“(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叙述的是一种()A.灌溉工具B.播种工具C.插秧工具D.运输工具3.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者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北方政局动荡B.北方人民南迁C.对外贸易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中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5.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 D.政府轻视技术革新6.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宋朝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是()A.维护了社会治安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商业发展 D.减轻了商人负担7.明朝中期,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商帮活动比较频繁B.丝绸消费数量急剧增大C.丝织技术全国领先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 新目标版(3)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森工合江协作体期末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 建立人民公社B. 实行公私合营C. 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D. 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答案】C【解析】在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故C正确;建立人民公社,属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属于三大改造,故A错误;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错误;三大改造并没有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故D错误。
故选C。
2. 手工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分散,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但有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这反映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形态是A. 田庄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出发,正确区分其它手工业形态,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 “小满芝麻芒种谷”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答案】D【解析】“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反映了施肥技术的重要性,与自给自足无关,故A错误;“小满芝麻芒种谷”反映了农时与作物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反映了秧苗栽种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1)

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反映的是A. 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B. 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 自耕农经济的进步性【答案】C【解析】“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说明很少与外界交流,体现出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无法体现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完善性,排除AB;材料反映了自耕农这种经济形态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故C正确,D 错误。
2.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海禁”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废止”一词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结论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明朝“海禁”政策【名师点睛】关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的原因,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脱离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2)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最新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3.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5.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
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6.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坎儿井8.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人教版新版

2019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文)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 .脆弱性B .落后性C .封闭性D .稳定性3.“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B. 均田制C. 租佃制 D 雇募制4.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机户”是指 ( )A. 手工作坊主B. 雇佣工人C. 地主D. 佃农5.图1——3分别是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平面图,从城市布局上可看出其功能呈现出 的变化是 ( )A .城市商业的发展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对外开放的扩大D .经济重心的南移6.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
”该情景应出现在 ( )A .天津地区B .上海地区C .苏杭地区D .广东地区7.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 .新大陆的发现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 .蒸汽时代到来8.“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里的“竞争技巧”主要指 ( )A. 积极开展黑奴贸易B. 造船技术和航运业C.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D. 进行“海盗式劫掠”9.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适用文科、未分科的学生)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
”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商业贸易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8.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最新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指(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 )A.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A. 规模大,分工极细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6.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外商企业 B.洋务派兴办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7.观察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C.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8.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 新版

20192020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
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C.法、美、德、英 D.英、美、法、德2.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D.丁3.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随后1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总统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该法案由最高法院裁决 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学习心得,正确的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A.1个 B.2个 C.3个 D.4个5.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6.观察下面根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的农业A.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工具落后C.农业经营市场化D.革新了农耕技术7.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5.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

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礼制强调: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
这说明西周的礼制注重A.别贵贱,序尊卑B.经国家,定社稷C.固宗法,稳分封D.明法度,行教化2.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宣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播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3.《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A.打击豪强势力以维护中央集权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提高官员的文化水平4.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
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产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制度。
据材料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政效率提高C.防止宦官擅权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5.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有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1)

2019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私营手工业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5.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
这一现象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6.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7.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 (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期末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繁荣的古代手工业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4、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5、“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 B.手工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非常重视祭祀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9、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出现的国家授田制度,即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户籍中的户口数,以户口登记为前提,计户授田。
这种授田制A. 促进了庄园制类型经济的发展B. 导致了租赁关系盛行C. 有利于提高受田者生产积极性D. 消除了土地兼并隐患2.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
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
“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
这说明了A. 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B. 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C. 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D. 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3.汉文帝时,晃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家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A. 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 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 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 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5.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6.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
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
据此,王阳明A.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 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 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 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7.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白渠3、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B.严格市场的管理C.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D.草市已经出现4、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C.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D.传统观念受到社经济变动的冲击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A.世界中心地位确立B.出现了“商业革命”C.出现了“价格革命”D.物产资源十分丰富7、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理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图2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A.一牛挽犁的普及 B.播种效率的提高 C.耕土深浅的控制 D.山地的开垦2.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4.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监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7.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
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A.孙中山 B.李大钊 C.康有为 D.张謇8.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70分)1.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
封建自然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家庭消费。
所谓自给自足,就是指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所以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除地主之外,还有自耕农;C选项错误,主要作物是粮食作物;D选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只能满足一部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点2.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因此选D。
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3.“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 秦朝时的咸阳B. 西汉时的长安C. 唐朝时的洛阳D. 南宋时的临安【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 项。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个重要阶段,故B处填写铁犁牛耕, 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故A处是集体劳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2. 芜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 手工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
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特点3.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明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它迅速贬值,到明中期政府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
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C.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受挫D. 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A. 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4.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5.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9.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10.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11.“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 张骞出使西域B. 遣唐使节来华C. 海上丝路繁荣D. 朝贡贸易推行1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3.北京时间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发生里氏7.5级她震,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严重。
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A. B. C. D.1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1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16.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
这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17.“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
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
”材料主要反映了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19.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均大量发行纸币。
其主要目的是A. 吸收存款B. 限制消费C. 减少出口D. 刺激出口20.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 苏俄新经济政策B. 苏联斯大林模式C. 美国罗斯福新政D. 中国的改革开放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A.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 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产量有所减少C.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22.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
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
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
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
这说明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 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23.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
据此可知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4.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右图见证了A.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B.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 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D. 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25.下图是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幅漫画《同人不同命》。
该漫画表明A. 国际经济旧秩序制约着全球经济均衡发展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正面临挑战C. 经济全球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D. 世界贸易体系是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工具2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它们①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②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③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④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27.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8.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上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这一现象表明A.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B. 中美贸易关系密切C. 政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D. 我国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29.有史学家说:“英国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
”材料实际上在赞扬英国A. 议会改革的创新精神B. 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C. 工业革命带来的富强D. 殖民扩张造就了殖民帝国30.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
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化工、冶金等设备。
这表明国民政府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B.完成了战前的经济准备C.加紧围剿南方红色根据地D.开始了工业布局的调整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4分)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8分)(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2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材料三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6分)(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2分)(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4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