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状况,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气环境现状大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呼吸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在许多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 和 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颗粒物污染在一些地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和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时候。

这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火力发电、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

它们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和破坏。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来源广泛,包括化工行业、印刷业、涂装业等。

这些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会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水环境现状水是生命之源,但当前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一些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等指标超标严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严重影响湖泊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地下水的污染则相对较为隐蔽,但危害同样巨大。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弃物的地下填埋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泄漏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且会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土壤环境现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影响和治理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PM2.5的浓度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倍以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各种废气、尘埃、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也让许多地方的大气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中,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农业污染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工业污染,工厂的废气排放包含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氧化氮、氡和烃类,而这些物质的存在容易引发雾霾天气,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大气环境污染可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例如,PM2.5和PM10的存在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等。

而长期处于高浓度的大气环境污染中,还可能导致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大气环境污染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为了有效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

1.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来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力度,同时对违规排放的行为进行罚款和惩罚。

此外,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污染物减排技术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2.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了解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以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3.建立环保监测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通过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协力合作,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让人非常担心的话题,因为它会对当地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于现代化的进程,黄河流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烧矿物燃料和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以及工业生产所释放的气态有机物,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另外,由于黄河流域大气属于稠密部署,各流域地区的大气污染容易跨越国界,也加剧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具体表现在健康方面,会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过高的二氧化硫会使植被受到严重的损害。

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影响范围更广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由于大气污染,农业生产效益受损,生态农业会遭到破坏,影响农业的质量与收入;旅游业也会受到污染的影响,使旅游业丧失其活力。

面对当前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有效的减排措施刻不容缓。

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法律,鼓励居民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实施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禁止一些污染性较强的行业和活动,实行严格的污染标准,加强工业污染。

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分析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是中国最大的深水油气开发区之一,位于山东省东北部。

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一直是中国能源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但同时也伴随着土地沉降的问题。

因此,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对于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面沉降监测成果显示,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的地面沉降主要由地下油气资源开发、地下水采用和自然沉降等因素引起。

其中,地下油气资源开发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地下水采用。

从图表数据来看,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的地面沉降速度呈逐年加快的趋势。

2005年至2010年,其地面沉降速度约为8毫米/年,2010年至2015年,其地面沉降速度约为14毫米/年,2015年至2020年,其地面沉降速度约为20毫米/年。

可以发现,开采过程中的地面沉降越来越严重。

地面沉降在油气资源开发中对环境和人类安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沉降率越大,地下水位下降越快,会导致土壤干燥甚至植被死亡,影响生态环境。

其次,沉降会影响建筑物、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甚至可能引发灾害。

因此,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控制地面沉降的速度。

首先,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实施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选取合适的开采方式和技术,减少对地下土体的影响。

最后,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东营)油气资源开发区地面沉降监测成果表明,地面沉降速度逐年加快,应加强监测、科学开采、环保生产等方面的措施,控制地面沉降速度,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2 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黄河沿岸居民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短缺,农业、城市 用水出现危机。
五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措施
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对引水量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案例4 森林资源——长江上游天然林的保护
一、我国天然林保护的形势
形势:天然林大面积破坏,原始林向次生林演替, 林木生长稀疏,林相残破,已丧失了原有天然林物 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和自我维持能力强的 功能。从全国来看,天然林生态系统已支离破碎, 天然林保护形势严峻。
太阳
地球大气 地面
温室效应示意图
三、 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的气 体,称为温室气体。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汽(H2O)、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 氟氯烃(CFCS)等。
水汽和二氧化碳贡献最大,而甲烷(CH4)、氟 氯烃(CFCS)等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大大高于 二氧化碳(CO2)。
(1) 吸收CO2放出O2的作用 (2)减尘滞尘作用 (3)吸收SO2作用 (4)杀菌作用 (5)减少噪音作用 (6)其它净化作用
2.调节气候,增加淡水资源的作用
森林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能不断 地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光、温、水 等气候因子进行调节和分配,为自己创 造有利的生存环境,这种特殊的森林小 气候环境也是人类非常需要的。
①发达国家之间可买卖超额二氧化碳额度即难以完成的。
②以“净排放量”方法计算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 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本国森林与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
③可以采取绿色开发机制,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 同减排温室气体。(CDM)
④可以采用“集团方式”结账,例如,欧盟作为一个集团, 其中有的国家超排,只要欧盟总体完成减排任务即可。

近3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近3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近3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侯学会;李新华;隋学艳;梁守真;王猛【摘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四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计算综合研究区绿度、湿度和干度三种信息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三因子的权重,对黄河三角洲1987-2016年间的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内陆向沿海,生态环境逐渐变差,且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区域占研究区陆地面积的47.20%~ 58.99%.近3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又有波动,以1995年前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本研究结论与已有成果比较一致,可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Affected by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increasingly fragile,which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Based on four phrases Landsat data as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sources,we calculated 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 combining three indicators from remote-sensing components as greenness,wet and dryness,and determined their weight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1987 to 2016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SEI.It was foun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patial pattern,which showed gradually deteriorating from inland to coastal areas,and the ratio of the "general" degree occupied 47.20%~ 58.99% of the total research area.In the past 30 years,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of the research area declined as a whole but fluctuat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as relatively the best in 1995.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results,and it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0)002【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遥感生态指数;Landsat数据;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作者】侯学会;李新华;隋学艳;梁守真;王猛【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综合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五范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五范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80%的城市空气质量低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本文将会介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M2.5浓度过高PM2.5是一种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可以深入肺部并且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据中国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每年35微克/立方米。

酸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会与水汽混合,形成酸性化合物,导致酸雨。

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壤的酸化,也会造成农作物和森林损失。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由气态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阳光作用而形成的气态污染物。

它会增加光化学烟雾的浓度,导致气压不稳定,从而对城市交通等造成重大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此外,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钙质生物灭绝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我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其中,以下几点最为重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府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按照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来开展生产。

推行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加强科技创新政府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可以推行新型的净化器、新能源汽车等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高污染工业的发展方式。

加强宣传政府和大众的环保意识需要不断提高。

政府应该加强大众对于环境污染的宣传力度,鼓励大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共同实现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当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气中的PM2.5污染严重。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细小粒径使其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偏高,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

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大。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

另外,工业排放和农村散乱污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废气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释放。

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污染治理手段,农村散乱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较快。

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消耗较高的行业,使得污染物排放难以控制。

其次,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燃烧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直接导致了大气环境污染的加剧。

另外,交通运输尾气排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快速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散乱污染问题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了农村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对策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首先,加强工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排放。

国内大气环境现状与污染监测措施思考

国内大气环境现状与污染监测措施思考

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会形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且排放源相对集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汽车尾气是交通运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还会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和车辆密集的地区。
AQI指数的实时监测和发布,有助于公众了解当前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CO)
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燃烧。
二氧化氮(NO2)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
二氧化硫(SO2)
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PM2.5
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生活中燃烧排放的烟尘和粉尘。
01
02
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还会产生大量的异味和恶臭气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城市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餐饮油烟、燃煤烟尘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污染监测措施与技术
03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是污染监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污染预警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PM10
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气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达标情况因地区和污染物类型而异,部分地区存在超标现象,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污染原因探究
02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到环境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第30卷第6期2023年12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0,N o .6D e c .,2023收稿日期:2022-06-25 修回日期:2022-10-10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75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 F C 05058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期项目(2022-Y R U C -01-0103) 第一作者:路琦(1998 ),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㊂E -m a i l :l u q i _1998@163.c o m 通信作者:袁秀(1981 ),女,重庆渝北区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㊂E -m a i l :yu a n x i u @c a s i s d .c n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3.06.034.路琦,邢韶华,刘昌,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6):366-375.L uQ i ,X i n g S h a o h u a ,L i uC h a n g ,e t a l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o f t h e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 a n d I t sR e s p o n s e t oL a n dU s e /C o v e r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D e l t a i nR e c e n t 20y e a r s [J ].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30(6):366-375.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路琦1,邢韶华1,刘昌1,汪生财1,陈梦缘1,袁秀2(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摘 要:[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地区生态保护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㊂[方法]基于2000 2019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 )数据和2000 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s l o p e 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 2019年东营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㊂[结果]植被覆盖度在东营市南部地区㊁黄河沿岸以及黄河故道地区较高,而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较低㊂在时间上,2000 2019年东营市N D V I 为0.25~0.33,植被覆盖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㊂在空间上,东营市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区域,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4.86%,37.94%㊂[结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向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和水域转化是造成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原因㊂关键词:N D V I;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黄河三角洲;图谱单元中图分类号:X 37;T P 79;Q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3)06-0366-10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o f t h e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 a n d I t sR e s po n s e t o L a n dU s e /C o v e rC h a n ge s i n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D e l t a i nR e c e n t 20y e a r s L uQ i 1,X i n g S h a o h u a 1,L i uC h a n g 1,W a n g S h e n g c a i 1,C h e n M e n g yu a n 1,Y u a nX i u 2(1.S c h o o l o f E c o l o g y a n d N a t u r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83,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s o f S c i e n c e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19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s t u d y a i m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d y n a m i c so f v e ge t a t i o nc o v e r i nt h e r e g i o n ,a n d t h e r e s p o n s em e c h a n i s mof v e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t o l a n du s e ch a n ge s ,s o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e c o l o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h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D e l t a .[M e t h o d s ]B a s e do nm o d e r a t e r e s o l u t i o n i m a g i n g s p e c t r o r a d i o m e t e r (MO D I S )16-d a y n o r m a l i z e dd i f f e r e n c ev e ge t a t i o n i n d e x (N D V I )a t a s p a t i a l r e s o l u t i o nof 250m ,t r e n d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a n d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w e r e u s e d t od e t e c tv eg e t a t i o nd y n a m i c s i nD o n g y i n g C i t y d u r i n g 2000 2019.I na d d i t i o n ,th e g e o -s pe c t r u m of l a n du s e a n d l a n d c o v e r c h a ng e (L U C C )w a s e s t a b l i sh e d b y u si n g l a n d -u s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d a t a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r o c e s s a n dd r i v i n g f o r c e so fL U C C ,w h i c h w a se x p e c t e dt o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c h a n g e s o f t h e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 (F V C )a nd t he l a n d -u s e c h a n ge s i nD o n g y i n g C i t yf r o m2000t o 2019.[R e s u l t s ]B y a n d l a rg e ,th e s t r o n g F V Ca r e a sm a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s o u t ho fD o n g y i n g C i t y ,a l o n g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 ,a n d t h e o l d c o u r s e o f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 ,w h i l e t h e l o wF V C a r e a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t h en o r t ha n de a s t c o a s t l a n d .A s f o r t h e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t h ea n n u a l a v e r a geN D V I v a l u e i nD o n g y i n g C i t y r a n g e d f r o m0.25t o 0.33,t h e F V Co f D o n g y i n g C i t y a p pe a r e d t o h a v e a n o v e r a l l t r e n d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o f i n c r e a s i n g i n i t i a l l y a n dd e c r e a s i n g a f t e r w a r d s,w i t ht h eF V Cr e a c h i n g t h eh i g h e s t i n2010.A sf o rt h e s p a t i a l v a r i a t i o n,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F V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r e aw a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r e a,a c c o u n t-i n g f o r44.86%a n d37.94%,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n c l u s i o n]T h ec o n v e r s i o no f g r a s s l a n da n du n u s e dl a n dt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a n dw a t e r s i s t h em a i n r e a s o n f o r t h e d e g r a d a t i o no f F V C.K e y w o r d s:N D V I;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c o v e r a g e(F V C);l a n du s ea n d l a n dc o v e r c h a n g e(L U C C);Y e l l o w R i v e rD e l t a;g e o-s p e c t r u mu n i t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㊁水生生态系统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典型地区[1],为濒危鸟类㊁底栖动物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生存提供了关键场所㊂但快速的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物种栖息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矛盾越来越大㊂公开资料显示,东营市建设用地由1995年的540k m2增加到2019年的1421.30k m2,开垦耕地㊁水产养殖等其他人类活动也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2]㊂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的焦点,前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 a n du s ea n d l a n dc o v e rc h a n g e, L U C C)以及植被变化监测等方面已经开展过大量研究[3-6],主要包括湿地环境退化及修复措施,土壤㊁水盐㊁气候因子以及人类活动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土地覆盖动态及驱动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㊂而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研究植被覆盖度的长时间序列㊁大范围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㊂植被覆盖度(f r a c t i o n a l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a g e, F V C)是衡量地表植被分布的常用重要参数,被定义为植被垂直投影的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值[7]㊂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长期监测的关键指标,植被覆盖度在碳循环㊁陆地气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监测和评估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㊂在众多的遥感指数中,1973年由R o u s e提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 o r m a l i z e dd i f f e r e n c ev e g e t a t i o n i n d e x,N D V I)是最常用的遥感监测植被指数,常被用来表征植被覆盖㊁生长㊁产量和健康状况㊂N D V I是红外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的归一化差值[8],不仅可以有效反映植被生长和覆盖信息,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在单个光谱波段可能遇到的某些类型的噪声(如云影㊁太阳高程角㊁卫星观测角㊁地形效应等),因此许多学者利用N D V I数据研究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变化[9-11]㊂MO D I S数据的近红外波段较窄,对大气湿度的敏感度较低,大气水汽吸收对植被反射率值的影响较小[13]㊂前人已选用MO D I SN D V I植被指数开展了多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关研究[13-15],揭示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和人为因素㊁气候因素的关系㊂本文基于2000 2019年M O D I SN D V I长时序遥感数据和2000 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s l o p e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东营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期为东营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㊂1研究区概况黄河三角洲,多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面积约5400k m2,其中5200k m2在东营市境内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以东营市全域为研究范围㊂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南岸,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为118ʎ05' 119ʎ15'E,37ʎ00' 38ʎ10'N㊂该市总面积约7900k m2,海岸线长约350k m㊂东营区域地势平坦,南部丘陵海拔最高37m,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海拔不足1m,平均高程低于15m,地貌类型复杂,湿地广布丰富㊂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66%㊂此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别占总面积的17.13%, 30.19%㊂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多年平均气温11.7~12.6ħ,年均降水量约为600m m,具有强烈的季节性㊂东营市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木本植物较少,以草本植物为主㊂在天然植被中,以滨海盐生植物为主,芦苇(P h r a g m 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㊁碱蓬(S u a e d as a l s a)㊁柽柳(T a m a r i xc h i n e n-s i s)为主要群落优势种,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㊂2数据与方法2.1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选用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MO D I S16d N D V I合成图像(MO D13Q1)计算植被覆盖度(F V C)㊂数据集来源于美国国家航天局N A S A(N a-t i o n a l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S p a c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h t t p:763第6期路琦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ʊl p d a a c.u s g s.g o v)[16],从该网站下载2000 2019年(4 10月份)期间的遥感影像(图幅号为h27v05)㊂MO D I S产品提供了经过大气校正㊁去除薄卷云和气溶胶影响的N D V I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 R T (MO D I SR e p r o j e c t i o nT o o l s)工具进行投影转换和波段提取,最后利用东营市边界数据,在A r c G I S中裁剪得到研究区范围㊂选用2000 2020年5期(2000年㊁2005年㊁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环渤海L U C C矢量数据,该土地覆盖数据产品通过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获取㊂基于L a n d s a tT M遥感影像,采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并结合野外实测,以及参照国内外现有的土地覆盖分类体系,经过波段选择及融合,图像几何校正及配准并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㊁拼接与裁剪,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个一级分类和25个二级分类,本文仅使用一级分类进行分析,一级分类分别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㊂首先利用东营市矢量边界数据,在G I S中裁剪出研究范围内的L U C C数据㊂之后再将矢量数据转为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选择100m㊂本文中,L U C C数据的空间分辨率(100m)和M O D I SN D V I数据的空间分辨率(250m)不一致并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没有将二者的分辨率进行统一[17]㊂2.2研究方法本文利用N D V I变化斜率和植被覆盖度两个指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植被变化㊂为研究2000 2019年东营市植被动态变化,我们计算每个像元20a平均植被覆盖度,分析植被在时间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求得每个像元的年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斜率,分析植被覆盖度时间上的变化㊂2.2.1植被覆盖度计算 N D V I是遥感中广泛应用的植被指数,本文基于N D V I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㊂植被覆盖度的计算表达式为:F V C=N D V I-N D V I sN D V I v-N D V I s(1)式中:N D V I s为仅覆盖土壤的像元对应的N D V I值; N D V I v为仅覆盖植被的像元对应的N D V I值;F V C 为植被覆盖度㊂N D V I s和N D V I v理论上应该接近0,1,计算过程中,N D V I s和N D V I v分别为置信区间中累计频率为0.5%,99.5%的N D V I值㊂根据中国水利部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文件中的植被覆盖度分级标准(表1),将植被覆盖度(F V C)划分为低(<30%)㊁中低(30%~45%)㊁中(45%~ 60%)㊁中高(60%~75%)和高(>75%)5个等级[18]㊂表1东营植被覆盖度分级标准T a b l e1G r a d i n g c r i t e r i a f o rF V C i nD o n g y i n g 序号植被类型分级标准1低覆盖度<30%2中低覆盖度30%~45%3中覆盖度45%~60%4中高覆盖度60%~75%5高覆盖度>75% 2.2.2趋势分析本文选s l o p e趋势分析法对每个栅格点逐像元拟合斜率,分析研究区近20a的植被变化趋势㊂利用A r c G I S10.4.1的栅格计算器工具对东营市2000 2019年N D V 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求得20aN D V I的变化率,计算公式为:θs l o p e=nˑðni=1iˑC i()nˑðni=1i2-ðn i=1i()2(2)式中:n为样本的数量,n=20;i为研究时段年份的序号,取值1, ,n;θs l o p e为单个像元N D V I回归方程的斜率;C i为第i年生长期(4 10月)平均N D V I值㊂θs l o p e 表示研究区所有像元N D V I与时间变量(2000 2019年)拟合的回归方程的斜率㊂若θs l o p e>0,说明N D V I为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若θs l o p e<0,说明N D V I 为减少趋势,植被覆盖度退化㊂此外,还使用相关性分析拟合植被覆盖度和时间序列曲线,分析植被覆盖度沿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㊂2.2.3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土地利用图谱是研究土地利用 格局与过程 时空变化的基本时空复合体,它能够以图谱单元的形式记录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信息㊂因此,通过该方法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及时空演变规律[19]㊂根据东营市2000 2020年5期L U C C数据,将不同时期6类一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图谱单元进行融合,建立东营市研究时期内多个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图谱㊂(1)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的建立㊂①确定图谱的基本单元㊂由于本文使用的L U C C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00m,因此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大小为100mˑ100m㊂为了便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计算,将6类一级分类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新编码,见表2㊂由于研究使用的L U C C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5a,因此,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的时序单元为以下4个阶段:2000 2005年㊁2005 2010年㊁2010 2015年㊁2015 2020年㊂②图谱的构建㊂在A r c G I S10.4.1中,利用相交和栅格计算器功能将某一图谱时序单元的前后两期土地利用类型编码进行相交并代数计算,得到4期土地利用86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变化图谱,图谱是由前后两期编码值组成的两位数字,十位数字为图谱时序单元的前期年份,个位数字为图谱时序单元的后期年份[20]㊂图谱的计算公式为:C=10A+B(3)式中:A为前一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编码值;B为后一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编码值;C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编码,如编码64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由未利用土地转向水域㊂表2东营市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及编码T a b l e2L U C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 c o d e s i nD o n g y i n g编码土地利用类型解释说明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含水田和旱地2林地包括有林地㊁疏林地和其他林地(苗圃及各类园地等)3草地高植被覆盖度㊁中植被覆盖度和低植被覆盖度草地4水域河渠㊁湖泊㊁水库坑塘㊁滩地和滩涂等5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城镇用地㊁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油田㊁盐场㊁采石场以及大型工业区等用地) 6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裸土地㊁沙地㊁盐碱地㊁沼泽地等难利用土地最终生成东营市2000 2005年㊁2005 2010年㊁2010 2015年㊁2015 2020年4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谱㊂(2)土地利用图谱特征分析㊂为了更好地分析不同图谱变化模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图谱单元的基础上,利用变化比率和空间分离度两个指标,进一步反映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㊂土地利用变化比率是指某种发生变化的图谱单元数量占所有发生改变的图谱单元数量的百分比,变化比率的计算公式为:C i j=A i jðn i=1ðn j=1A i j ˑ100% iʂj()(4)式中:C i j为图谱单元的变化比率;i,j分别为前期与后期的图谱单元类型;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个数;A i j 为前期第i种图谱单元类型转变为后期第j种图谱单元类型的图谱单元面积㊂空间分离度是指图谱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的分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 i j=12N i j/ðn i=1ðn i=1A i jA i j/ðn i=1A i jðn j=1A i j(5)式中:F i j为图谱单元的空间分离度,数值越大,图谱单元的离散程度越高;N i j为前期第i种图谱单元类型转变为后期第j种图谱单元类型的图谱单元数量㊂3结果与分析3.1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3.1.1 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对比东营市2000 2019年4 10月平均N D V I(图1A)以及平均植被覆盖度(图1B)发现,2000 2019年东营市平均N D V I在0.25~0.33变化,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㊂而2000 2019年东营市平均植被覆盖度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㊂图12000-2019年东营市平均N D V I、平均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F i g.1T r e n d s i na v e r a g eN D V I a n da v e r a g e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i nD o n g y i n g f r o m2000t o2019由图2所示,较其余4种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而言,20a来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占比相对稳定,维持在24%~29%;中低㊁中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为前期波动增长,中期缓慢下降,后期波动增长的状态;而中高植被覆盖度则呈现前期波动增长,后期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2011年占比最高(40.42%),2000年占比最低(21.30%);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占比变化幅度较大,在1%~16%波动较为剧烈,2001年占比最高,2003年占比最低,虽然中间年份高植被覆盖度占比波动较大,但2019年与2000年面积占比无太大变化㊂963第6期路琦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22000-2019年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F i g.2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 s i nF V Co f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f r o m2000t o20193.1.2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2000 2019年生长季(4 10月)M O D I SN D V I的平均值计算东营市的植被覆盖度㊂由东营市20a植被覆盖度不同等级分布图(图3)可以看出:东营市中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占比最高(34.88%),其次是低植被覆盖度(27.29%)和中植被覆盖度(23.49%),中低植被覆盖度(9.73%)和高植被覆盖度(4.61%)的面积占比最少㊂从空间分布来看,中低㊁中㊁中高㊁高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广泛分布于东营内陆地区,离散程度较高㊂其中,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于东营市南部地区以及黄河北部沿岸地区㊂相较而言,低植被覆盖度空间集聚性更为显著,集中分布于东营市东部和北部海岸带15k m以内的沿海地区,这与海岸带大面积滩涂有直接关系㊂注:基于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的审图号G S(2019)3266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未做修改,下图同㊂图3东营市20a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布F i g.3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20-y e a r a v e r a g e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i nD o n g y i n g本文参考前人的分类方法[21-22],将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分为如下7种类别(表3),由不同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图4),植被覆盖度明显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东营市北部㊁南部㊁东部沿海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带,其中东营北部明显退化的面积占比最大,退化趋势最为显著㊂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范围较广,在东营中部地区有大面积分布,但明显改善区域没有明显的聚集性,零散分布于研究区域内;近20%的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㊂总体而言,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面积较多于退化区域面积,整体呈改善状态㊂表3不同变化趋势对应的变化程度及面积占比T a b l e3D e g r e e o f c h a n g e a n d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a r e ac o r r e s p o nd i n g t od i f fe r e n t c h a n g e t r e n d s序号变化趋势斜率变化程度面积/k m2比重/% 1<-0.010明显退化132.598.34 2-0.010~-0.005中度退化168.0110.57 3-0.005~-0.001轻度退化302.4919.03 4-0.001~0.001基本不变273.4317.20 50.001~0.005轻度改善355.0822.34 60.005~0.010中度改善247.5215.57 7>0.010明显改善110.646.96 3.2土地利用图谱变化3.2.1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由图5可以看出, 2000 2020年东营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㊁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林地㊁草地㊁未利用土地面积则显著减少㊂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比重最大,其次为水域,林地面积比重趋近于0㊂比较2000年与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6),20a间变化非常显著㊂2000年未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在东营北部沿海地区,中部也有小范围集中分布;20a后北部的未利用土地大部分转移为水域,海岸带5k m范围内转移为水域,而城市中部的未利用土地基本全部转07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移,被城镇用地和耕地所占据,呈现城市扩张的显著趋势㊂由图6可见,2000年草地覆盖的区域在20a 后基本转移为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和水域,因此该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发生显著退化㊂图4东营市20a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F i g.420-y e a r t r e n do f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c h a n g e i nD o n g y i n g 从东营市2000 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累计变化情况(表4)来看,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近20a急剧减少,其被占用率(24.23%)与补充比率(2.79%)差值最大,相差21.44%;未利用土地的比差率次之,为-19.17%,水域所占面积增加了602.32k m2,增加趋势较为明显㊂此外,耕地㊁建设用地的补充面积也显著大于占用面积,变化比差率分别为13.16%,13.10%,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㊂唯有林地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变化比差率仅为-0.33%㊂图52000-2020年东营市土地利用变化F i g.5L a n du s e c h a n g e s i nD o n g y i n g f r o m2000t o2020图6东营市2000年、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F i g.6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l a n du s e t y p e s i nD o n g y i n g i n2000a n d2020表42000-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累计变化情况T a b l e4C u m u l a t i v e c h a n g e s b y l a n du s e t y p e f r o m2000t o2020编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率/%被占用补充比差率面积/k m2被占用补充面积差1耕地18.4431.6013.16756.571296.46539.89 2林地1.180.85-0.3348.3934.69-13.70 3草地24.232.79-21.44994.18114.63-879.55 4水域19.1633.8414.68785.921388.24602.32 5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11.2624.3613.10462.00999.31537.31 6未利用土地25.726.56-19.171055.32269.05-786.273.2.2图谱单元数量变化特征由图7可以看出, 2000 2020年期间东营市共有30种土地利用图谱发生变化(总面积4102.38k m2)㊂东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源于未利用土地向水域和耕地的大量转出(编码64,61),草地和水域向耕地的大量转入(编码31,41)以及耕地和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编码15, 51)的相互转化㊂图谱单元的空间分离度与变化比率呈反比例关系,变化比率越高,空间分离度越小㊂按照变化比率大小进行排序,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图谱单元类型为 未利用土地ң水域 (编码64;变化比率14.9%),其空间分离度最低,即说明该类型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集中;其次, 草地ң耕地 (编码31;变化比率11.8%)和 耕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 (编码173第6期路琦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5;变化比率11.7%)也是分布相对集中的图谱单元㊂而变化比率最低的 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ң林地 (编码52)和 林地ң未利用土地 (编码26),这两种图谱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的离散程度较高㊂图7东营市不同图谱单元的变化比率和空间分离度F i g.7R a t i o o f c h a n g e a n d s p a t i a l s e p a r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m a p p i n g u n i t s i nD o n g y i n g如图8所示,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2000 2005年㊁2005 2010年两个时间段,到后期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不变㊂其中2000 2005年最主要土地转移类型为草地ң耕地(编码31),未利用土地ң耕地(编码61)和未利用土地ң水域(编码64);2005 2010年最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为未利用土地ң水域(编码64)和耕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编码15);2010 2015年变化最为明显的图谱单元类型是水域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编码45);2015 2020年最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为水域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编码45)㊂图82000-2020年4个阶段东营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分布F i g.8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l a n du s e c h a n g em a p p i n g u n i t s i nD o n g y i n g i n f o u r s t a g e s f r o m2000t o20203.3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联系,基于东营市2000 2019年生长期(4 10月)平均N D V I的变化趋势,分析7类变化趋势下的像元对应的前3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模式㊂由表3和表5可知,植被覆盖度改善的像元(轻度改善㊁中度改善㊁明显改善)面积为713.24k m2,其中轻度改善的区域面积最大(355.08k m2)㊂在植被变化趋势为改善的3类像元中,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像元占比最高(轻度改善76.58%,中度改善63.66%,明显改善48.44%),且均为耕地,这表明植被变化趋势为改善的像元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类型稳定不变的区域㊂植被覆盖退化的像元(轻度退化㊁中度退化㊁明显退化)面积为603.09k m2,其中轻度退化所占比重最高(19.03%)㊂除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像元外,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类型中,最主要的图谱单元类型是未利用土地ң水域㊂而在明显退化的像元中,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主要为草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和耕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因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㊂结合图3,图4和图6,植被覆盖度的明显退化区域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而研究区南部的植被覆盖度等级主要为中高植被覆盖度,且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变为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东营市的北部和东部为低植被覆盖度区,对应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27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主要为退化,土地利用类型2020年大部分转变为水域㊂而植被覆盖度表现为改善趋势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营中部,该部分主要为中㊁中高植被覆盖度,而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未发生转变㊂表5 不同变化趋势的像元对应的前3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模式T a b l e 5 T o p 3m a j o rL U C C p a t t e r n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i m a g e e l e m e n t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c h a n ge t r e n d s N D V I 变化程度土地利用变化(2000 2020年)占该类像元比例/%明显退化耕地ң耕地15.65草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10.90耕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9.39中度退化耕地ң耕地38.07未利用土地ң水域13.73水域ң水域9.80轻度退化耕地ң耕地46.55水域ң水域12.18未利用土地ң水域11.98基本不变耕地ң耕地40.03水域ң水域28.14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6.58轻度改善耕地ң耕地57.80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12.25水域ң水域6.52中度改善耕地ң耕地51.31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12.36未利用土地ң耕地6.95明显改善耕地ң耕地34.47水域ң水域13.97未利用土地ң耕地11.014 讨论与结论4.1 讨论4.1.1 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化趋势 2000 2010年东营市整体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2010 2020年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㊂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在2000 2010年,东营市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大量未利用土地(盐碱地等)转变为耕地有密切关系(图8),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魏斌等[23]对东营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2000 2010年东营市整体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显著增高㊂而2010 2020年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人口数量的增加㊂2020年东营市人口普查数量为219.35万人,较上一次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人口总数增加了15.8万人,增长率为7.77%,其中城镇人口增加34.6万人,增长率为11.43%,因此10a 期间城镇人口的比重显著提高,这加大了对植被覆盖度的干扰㊂由此表明,城市的快速扩张造成了城市人口与居民住房面积的增加,导致了东营市植被覆盖的退化㊂(2)沿海工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㊂由图4可知,植被明显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主要为水库坑塘和湿地滩涂等水域(图6B ),而2010年之后,东营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㊂沿海主要的盐化工㊁水产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可能是东营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因素㊂4.1.2 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趋势 2000 2019年,东营市的植被覆盖改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区域,整体呈改善趋势㊂但由于研究范围定在整个东营市,除了海岸带范围内的自然植被外,还包括内陆大面积的人工植被(农作物㊁人工林等),而依据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图(图4)可知,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基本分布在离海岸线30k m 之外的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在2000 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由草地ң耕地,草地ң城乡㊁工矿㊁居民用地,并且原有耕地类型保持不变,这表明近年来东营的耕地面积不断增373第6期 路琦等:近2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黄河三⾓洲⼟地盐碱化的原因1 .黄河三⾓洲是1855年黄河⾃铜⽡厢决⼝夺⼤清河改道以来,携⼤量泥沙淤海造陆形成的,位于华北地台区济阳坳陷的东北部,是中、新⽣代的⼀个沉降区,在第四系海相沉积物上覆盖⼀层河相沉积物,这种⼆元结构沉积物特性,深刻影响该区⼟壤积盐状况和盐碱特性。

2 .⼤⽓降⽔、黄河⽔侧渗、引黄⽔、海⽔侵染和风暴潮侵袭给黄河三⾓洲带来⼤量的⽔分和盐分,成为⼟地盐碱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所有进⼊三⾓洲地区的⽔分和盐分都经过⼟壤进⼊地下⽔系统,抬⾼了地下⽔位。

由于地势低平,区域径流滞缓,在强烈的蒸发作⽤下,区域⼟壤向积盐⽅向发展。

3.黄河三⾓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区,多年平均⽓温11.7~12.6℃,降⽔量530~630mm,蒸发量1750~2430mm,⼤⽓蒸发可使⼟壤⽔分汽化,促使地下⽔补给⼟壤⽔,成为⼟壤⽔盐向上运动的动⼒条件。

黄河三⾓洲蒸降⽐达到3.5左右。

蒸发量和降⽔量的⽐值⼤于1时,说明⼟壤⽔的⽑管上升运动超过了重⼒下⾏⽔流的运动,⼟壤及地下⽔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流上升蒸发,浓缩、累积于地表。

在⼀般情况下,⽓候愈⼲旱,蒸发愈强烈,⼟壤积盐也愈厉害。

季风⽓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年内⼲湿交替,降⽔集中。

从⽽引起⼟壤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

春季⼲旱多风,强烈蒸发,⼟壤表层盐分⼤量积累;到了⾬季,盐分受降⽔的淋洗,⼟壤表层发⽣脱盐;⾬季过后,随着蒸发的逐渐增强,⼟壤⼜开始下⼀周期的积盐。

从⽽造成⼟地盐碱化的年内动态变化。

降⽔不仅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很⼤,平均相对变率为21%~23%,降⽔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7~3.5倍,造成了黄河三⾓洲洪、涝灾害频繁,洪沥顶托,加重⼟地盐碱化。

4.黄河三⾓洲⼟地次⽣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的不合理利⽤导致的区域地下⽔位的升⾼,区域地下⽔位的抬⾼反过来⼜加剧了区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

黄河三⾓洲⼟地盐碱化的社会因⼦主要包括:盲⽬垦荒粗放经营;植被破坏;灌溉⽤⽔浪费严重,导致地下⽔位抬⾼。

浅谈黄河三角洲城区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改善对策

浅谈黄河三角洲城区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改善对策

该区全境均 为黄河冲积 平原的滨海地 带 , 地势 总体 平缓 , 广为第 四系覆 盖 。 地表无基岩出露 : 地下储油层丰富 。整个辖 区西高东低 , 比 降 为 11 00。主 要 地 貌 类 型 有 四类 : 是 河 滩 高 地 与 缓 岗 , 要 分 布 /0 0 一 主 在 沿 黄 乡 镇 及 黄 河 故 道 附 近 ; 是 静 水 沉 淀 成 为 浅 平 洼 地 , 要 分 布 二 主 在 微 斜 平 地 之 中 , 岗 之 间 : 是 微 斜 平 地 . 内各 乡 镇 均 有 分 布 , 缓 三 境 为 缓岗和浅平洼地 之间的过渡 类型 , 是全 区主要 的地 貌类型 ; 四是海滩 地 , 要 分 布 在 近 海 地 带 , 海 岸 线 平 行 , 体 成 带 状 分 布 。 全 区 海 拔 主 与 总
大 气 环 境 的 污 染
化肥、 药亩均使用量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 农 全 区 土壤 分 属 于 潮 土 、 土 两 个 土 类 , 致 以 六 户 镇 北 辛 村 为 界 , 234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 , 盐 大 .. 分 为 中 西 部 的潮 土 区 和 东部 的 盐 士 区 。 土 区 中 有 两 个 土 壤 亚 类 即 滨 大力推 广应用抗病虫 害的优 良作物 品种 ,使用先进 的病虫害 防治 技 潮 抗 灯 细 海 潮 土 和 滨海 盐 化潮 土 , 要分 布 于 龙 居 镇 中 西 部 、 口镇 西南 部 、 主 史 广 术 , 虫 棉 在 区 域 得 到 普 及 , 光 诱 捕 、 菌 防 治 等 方 法 被 广 泛 采 用 ,
积达 1 . 亩。 2万
233 下发 了 《 于严 禁 夏 收 焚 烧 秸 秆 和 加 强 综 合 利 用 工 作 的 通 知 》 .. 关 , 明文 禁 止 在 主要 交 通 干线 沿 线 和 城 市 周 围 焚 烧 秸 秆 , 并划 定 了禁 烧 区 和秸 秆 综 合 利 用 示 范 区 , 划 建 设 了沼 气 池 , 行 秸 秆 还 田制 度 , 年 规 实 几 来 , 物秸 秆还 田既增 强了土壤 的肥力 和活性 , 作 又避 免 了露天燃烧 对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3 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1 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对地区环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大河三角洲中海陆变迁最活跃的地区,黄河口
造陆速度之快,尾闾河道迁徒之频繁更是世界罕见。 黄河高含沙水流 和河口弱潮作用, 使黄河在给河口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沙资源的同时, 也 造 成 了 大 环 境 的 不 稳 定 。 黄 河 自 1855 年 在 黄 河 三 角 洲 实 际 行 水 156 年,较大改道变迁有 11 次,决口 50 多次,入海口门摆动 弧 线 距 离 近 150km。 黄河尾闾每次改道、决口和口门摆动,就使原天然湿地遭到 破坏,水文生态系统演替,又发育成新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泥沙淤积 造成的河口频繁变动以及洪水、冰凌,给油田和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带 来了困难和威胁。 随着油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三角洲地位及作用的日 益重要,保持黄河入海流路长期稳定、确保防洪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 3.2 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护鸟类的有 7 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 31 种;世界上鹤类共 有 15 种,中国有 9 种,该地区已观察到灰鹤、丹顶鹤等 5 种。 2.4 后备土地资源
黄河三角洲国土总面积 805300 公顷, 人 均 占 有 土 地 0.48 公 顷 , 高于山东省人均水平。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黄河平均每年携带 4.1 亿吨泥沙进入河口地区,使该地区每年新增淤地 1230 公顷,为该地区 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后备土地资源。 2.5 矿产等其他资源
进入 21 世 纪 后 ,特 别 是 黄 河 经 过 了 10 次 调 水 调 沙 后 ,黄 河 三 角 洲湿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3 动植物资源
黄河三角洲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三角洲保护区是 1992 年 10 月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据初步调查,该保护区内有海洋浮 游植物 116 种 ,有 各 种 植 物 393 种 ,海 洋 浮 游 动 物 有 79 种 ,陆 栖 动 物 331 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地区有鸟类 265 种,属国家一级 重 点 保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情况简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情况简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情况简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8.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9%、10.4%、14.8%、10.4%。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每年还可为这里新造土地1.5万多亩。

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二是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

具有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

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

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5%,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7%,黄金加工量占全国的32%,原盐产量占全国的37%,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85%。

拥有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国家级石油科研开发机构,科研实力比较雄厚。

五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东营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东营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入河流之中 , 造成了河流污染 ; 特别是该区经济主体 是石油经济 , 油田开发使得大量落地原油 、 钻井废水 和泥浆通过雨水冲 刷 而 排 到 河 中 , 河水普遍受到油 类物质 的 污 染 ; 石 油 类, B O D, C O D, NH3 3. 1 主要工业污染行业
46] 采用污染负 荷 的 方 式 [ 来统计分析东营黄河
表 1 主要河流污染评价
河流名称 神仙沟 挑河 溢洪河 广利河 支脉河 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 ( P) 1. 6 7 1. 3 1 1. 1 0 0. 9 5 0. 8 6 污染级别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2 河流水质分析
2. 1 水质离子特征 河流中 的 主 要 离 子 成 分 与 地 下 水 相 似 , 包括
挥发 N、 酚及重金属等的超标与石油开发的关系密切 。
·1 7·
第2 8 卷第 3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2年3月
三角洲工业污染行业 ( 表3 ) 。
表 3 主要工业污染部门评价
污染部门 采油 炼化 钻井 其他 机加工 发电 井下作业 合计 等标污 染负荷 2 6 4 4. 4 7 6 1 3. 2 9 1 6 2. 8 3 6 4. 2 3 2 3. 8 5 1 5. 7 8. 5 2 3 5 3 2. 8 9 负荷比 ( %) 7 4. 8 5 1 7. 3 6 4. 6 1 1. 8 2 0. 6 8 0. 4 4 0. 2 4 1 0 0 累加 负荷比 7 4. 8 5 9 2. 2 1 9 6. 8 2 9 8. 6 4 9 9. 3 2 9 9. 7 6 1 0 0 污染排名 1 2 3 4 5 6 7
修订日期 : 编辑 : 陶卫卫 2 0 1 1 0 7 2 7; 2 0 1 1 0 9 1 7;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张建伟 ( , 男, 山东高密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环境地质 、 水文地质等的研究工作 ; : 1 9 8 0—) E m a i l r o s e b l o o d 2 6. c o m。 @1 山东省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调查研究 , 2 0 0 6年。 ①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水、 卤水 , 浅层和深层淡水分布面积小 , 占全市地下水
了水环境的严重恶化。 黄河水质下降的根本原 因是 中
上游地区的污染造成 的, 如果黄河水水情正常 。 但黄 河水流途长 , 靠水体的 自净作用 , 至下游地区特别是
总面积的 4 %左右 , 咸水和微碱水分布面积大 ,约 占
7 %左右 。 0 卤水面积 占 2 %左右 。 0 全淡水 和全咸水之 问为淡水重叠分布区 ,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
不开发利用地下淡水 .而浅层地下淡水分布面积小 , 只有开发 30 5 0n的局部范围的深层水 , 0 0 i 而又会造 成区域性下降漏斗 .长此下去将会引起地面下陷 , 海
表 1 黄河山东利津断面综合污染指数
维普资讯
生 态 农 业 ・ CO— GRC T E E A IUL UR
1 空气 质量 下 降 . 4
内河 、 坑塘洼地 、 兴建大型平原水库等措施 , 在贮存水
的地方引黄蓄水补源 . 待黄河来水少时或者断流时合 理灌溉利用。
23统 一谋 划 引黄 、 . 井灌 比例 结构
在引黄灌区, 合理利用黄河水 资源的基础上科学 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 . 实行引黄灌溉与井灌 的有机结 合, 以引黄为主 , 井灌为辅。 在根本缓解黄河流域春季
关键词 : 断流 ; 黄河 生态环境 ; 对策
文章编号 :0 5 4 4 (06 0 — 0 9 0 10 — 9 4 2 0 )4 0 2 — 2
1 黄河断流对黄河 三角洲 地 区的农 业生态环
境的影响
1 黄河水质下降 . 1 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 黄河水资源
根据断流发生频繁的时段 19- 1 9 95 9 年水质监 9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

1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泛指黄河在入海口多年来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和沉淀而形成的一个扇形地带,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

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东经118°10′至119°15′与北纬37°15′至38°10′之间,行政区划划分为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为研究方便,习惯上又根据年代不同以及具体地理状况分为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

近代三角洲是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成135°角,面积约为6000余km2,海岸线长约350km,大致于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而形成的;现代三角洲指以渔洼为顶点,北起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的扇形地带,面积约2400km2,主要是由建国后为大力发展河口经济、保护河口工农业发展、防洪防凌等目的而人工改道控制而成。

1.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黄河自古历经多次改道,曾北抵天津,南至江淮,纵横25万km2,塑造了华北大平原。

因此,从黄河出孟津峡谷,上至天津下至江淮统称为古代黄河三角洲。

而近代黄河三角洲是指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复流渤海,从1855年至1934年,改道6次,行河79年,最少数年、最多22年改道一次,最终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东起支脉沟、西至套尔河口、向海延伸至深约15~16m等深线附近的扇形堆积体。

从宁海至入海口大约有100km。

其中各行河河道和年限见表1-1。

这一时段的改道基本上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

1855~1904年间,三角洲主要向东淤进,共大约推进了20km,平均0.4km/a;1904~1929年间,主要向北淤进,共淤进大约18km,平均0.72km/a;1929~1935年间,黄河改道主要向东南淤进,共淤进约4~5km,平均0.8~1km/a。

一般规律为尾闾摆动扫过面积越大,淤进速度越慢;扫过面积越小,淤进速度越快。

中国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的环境退化

中国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的环境退化

自 17 年 以来 ,尽 管 中国取得 了经 济发 98 展 的进 步 ,但 是 由于 人 口的增 加 和对 自然 资 源 的需求 , 环境 退化 方面 产生 了许 多问题 。 由
此 所带 来的这 些 压 力导致 了在 农 、林 业和 养
殖 业等 方 面不合 理方 法 的使 用 ;植 被 和森 林
的 面积数 量 虽然 有所 增加 ,但一直 处 于破 坏 之 中” 今 后 , 。 环境 退 化将是威 胁全球 环境 健 康的 问题之 一 。 黄河 _ 角洲 ( 二 三 东经 l7 8 ~l9 5 , 1。4 1。4
北 纬 3 。5 ~3 。 1 ) 是 中国最 大的 j 6 2 8 2 ,
表 1黄河三角洲南部地区广饶县咸水入侵统计情况[1 ' f 3
年份
17 9 9~ 1 8 9 6 18 9 6~ 1 8 9 9
年威水入侵面积《m l (
14 :4 33 4
威水入侵速度《 a m/】
7 2 17 2
威水入侵面积《m2 l ) (
1 .0 01 1 .0 03
l W a ng.Y.200 4 Envi on en a gr daton nd r m t l de a i a en i n e t l h e r n Ch n . v r M on rAs e s v m m n a r a si i a En ion. t i ss . 9 l —l 6l 69
角洲 之一 ;位于 L 东 省的 东北 部 ,渤海 的 南 【 』 岸 , 括东营 市 、 包 滨州 市和 淄博 、 德州 及雒 坊
的 部分地 区 ( 1 ,面积 为 7 7 m。 图 ) 8 0k ,人 口
5 0万 …。 4

黄河下游(山东段)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黄河下游(山东段)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黄河下游(山东段)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杨询昌;石阳;冯守涛;王成明;柴建林【摘要】在收集分析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存在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黄河堤防河道稳定性等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区内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这对黄河下游(山东段)国土资源开发、防灾、黄河"治黄"与防洪减灾、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环境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对策;黄河下游;山东省【作者】杨询昌;石阳;冯守涛;王成明;柴建林【作者单位】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253015;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253015;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253015;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253015;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德州,253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黄河下游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产值超2 000亿元。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水质污染、水资源衰竭,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及黄河堤防稳定性等环境地质问题,阻碍了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加强区内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对国土资源开发、改善生态与投资环境、防灾减灾等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①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黄河中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报告,2003年。

1 黄河下游地质环境概述1.1 自然地理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全长628 km,流经山东省的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济宁、泰安、济南、淄博等市(地),经全省8市25县(市、区),流域面积1.83×104 km2。

研究区位于山东省鲁西北平原,主要为黄河下游山东段引黄灌区(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环境污染现状
引言: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入海口, 渤海湾畔 ,是我国三大江
河三角洲之一,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黄河三角洲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
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
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
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

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占地23万亩,都处在黄河三角洲之内,地貌以芦苇沼泽,湿地为主,其次为河口滩地,带翅碱蓬盐滩湿地,灌丛疏林湿地以及人工槐林湿地等。

二.大气污染
1.现状:
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丰富, 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同类型的油气田 67 个, 石油总资源量为 75 亿吨。

所以黄河三角洲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工业、
本地企业及乡镇企业。

由统计年报可知, 1998 年东营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93. 97 亿立方米,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为 283. 15 亿立方米, 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气量为 10. 82亿立方米。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73755 吨,
其中燃料燃烧中未排放的为 73042 吨,生产工艺中排放的 713 吨, 烟尘排放量19494 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63 吨。

2.原因分析:
( 1) 东营市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在局部地区, 由于东营市范围较大,而且城区近郊和油田各单位以天然气、煤气为主,其含硫量与含尘量比煤低的多, 所以处于局部地方的大气污染源( SO2 、NO2) 能很快地向周围逸散和净化。

( 2) 由于东营市濒临渤海, 四季有海陆风的影响与大气的交换,这样就扩
大了大气的容量, 并能使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海陆风的交换使东营市的大气质
量得到了净化。

( 3) 东营市冬春两季干旱多风, 土地盐碱较多,地面植被少、风沙多, 对
大气 TSP浓度影响甚大。

( 4) 随着油田的开发和生产, 东营市日益繁荣,运输业发展很快,使得二次扬尘加重, 虽然一些道路进行了拓宽,但二次扬尘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3.防治对策:
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出发,对东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时空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源的优选方案,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改善能源结构,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减少煤尘和二氧化硫的
排放量。

发展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热电站和供热站, 以代替分散的锅炉, 这样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还可节省人力, 便于安装高效除尘设备和采用高烟
囱排放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坚持走发展清洁生产之路, 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
产品, 替代污染严重的产品; 采用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代替落后
的工艺和设备; 加强生产管理,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对现有的
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治理。

坚持绿化高标准,提高绿地覆盖, 进一步提高防风、洗尘、净化空气的能力。

市区内不再建设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对重点污染大气的企业,要分期分批地进行治理改造, 实施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严格控制
汽车尾气排放, 实行综合制管措施, 车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同步监测,对车辆尾气和噪声排放不达标者不予上路。

三.沉淀物重金属、氮和磷污染
黄河横贯我国北方,它不仅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砂、也携带着来自流域内许多重要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污染物入海。

因此,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污染状
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现在,人们日益重视沉积物污染在河流、湖泊和
海洋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并积极地探索和开展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滨海湿地处于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目前,由于沿海城市化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滨海湿地已成为
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染水的承泄区。

尽管滨海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
程可以对重金属等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并超过其承受能力的限度,重金属将从悬
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形成二次污染,甚至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的生存。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金属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现行河口区重金属含量最高,鲁北古代黄河三角洲区重金属含量次之,废弃河口区为最低.
区域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物物质组成对湿地重金属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淤涨岸段,重金属明显富集,而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区域
重金属含量普遍较低.沉积物黏土含量对重金属的富集和分布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总体质量状况良好,综合污染程度处于低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均值鲁北古代黄河三
角洲区最高,现行河口区次之,废弃河口区最低。

Cr 和Cd 分别是区域主要
重金属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四.湿地生态问题
1.湿地淡水资源缺乏
黄河三角洲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当地水资源和黄河水资源。

从当地水资源
上看,该区年降水量不大,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量66.8%。

地下
水开采量仅,以微咸水和盐卤水为主,能饮用和灌溉的浅层及
深层淡水分布面积仅占4%,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地区。

因此,黄河是三角洲
唯一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河断流加剧
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恶化,进入90年代以来,断流事件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

1995年断流100天,1996年断流93天,1997年227天。

虽然水利部
门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并实施“调水调沙”工程使得黄河下游断流得到
有效控制和缓解,但从黄河上游注入河口湿地的水量减少。

2.湿地与近岸生态退化
黄河上游水流量的减少可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地面蒸发
减少和生境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而一些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也由于湿
地水环境功能的下降明显减少。

此外,减少的河口入海水量以及黄河尾闾治理
工程对于近岸水于海洋生物的危害更为严重,特别是工程的海岸堤坝一定程度
上在保护油田及东营市开发建设的同时也阻断了陆海的生态交汇。

3.岸线蚀退与自然灾害
黄河三角洲为沿海冲积平原,平均海拔较低,且为新形成大陆,地质松软,受黄河上游径流量和岸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倒灌引起的侵蚀作用使得整
个湿地面积增加不大甚至处于减少状态。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平面上
升的威胁很大。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达400多公里,常东北向岸风场作用下,
易受海潮、风暴潮侵袭,是中国重风暴潮之一。

五.结论:
总之,黄河三角洲现在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

工业发展带动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城市繁荣的背后也产生了巨
大的问题。

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管制力度,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
关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的三角洲,一片美丽的湿地。

参考文献:
1.《黄河三角洲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东营市环保科研所,张红进,张俊增
2.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氮和磷污染研究》○李任伟,李禾,李原,张淑坤,
钱峥,马在平,姜在兴
3.《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孙志高,牟晓杰,陈小兵,王
玲玲,宋红丽,姜欢欢
4. 《来水量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类型的影响》○黄昌硕,陈敏建,丰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