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学案-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3)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6)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本节教材从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引入新课,介绍了硫单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应用,又以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过度到二氧化硫。
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为例,对物质性质和变化作出解释和预测,能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无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辩证地分析化学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风险评活的意识:认识化学工业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S02的物理性质;掌握S02的化学性质;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预则、分析、解释S02的化学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到S02转化成硫酸型酸雨需要一定的条件;认识到S02转化成三氧化硫、亚硫酸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够依据实验现象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能够建立假设、结论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S02的危害与用途;认识到S02的过我排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硫酸型酸雨的措施。
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课件、视频预习引入: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内容PPT展示:硫单质、硫化汞、黑火药图片,学生观察问题:1、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2、硫的物理性质有哪些?3、哪些物质中含有硫元素?板书:一、硫单质1、自然界中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学生阅读:游离态硫存在于火山喷口的岩层;化合态主要存在于硫化物和硫酸盐,火山喷出物中含有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2、物理性质: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黄,质地脆,易研成粉末,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讲解:人类对含硫化合物的发现和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炼丹术史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是硫化汞;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就是由硫黄等成分配制而成的。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7)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引出二氧化硫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回顾初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阅读课本,总结:哪些地方或哪些物质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火山附近【投影】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硫磺(S) 黄铁矿(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汞(HgS)的图片【讲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过渡】结合图片,总结硫的物理性质?【讲解】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设疑】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讲解】2、硫的化学性质 S+O2== SO2 现象: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投影】资料卡: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每到了进补的季节,白色的银耳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
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学历案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来源和性质。
2、认识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掌握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危害。
(2)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方法。
2、难点(1)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原理和技术。
(2)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效实施防治措施。
三、知识链接1、化学中的硫元素及其化合物。
2、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四、学习过程(一)二氧化硫的来源1、含硫燃料的燃烧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煤炭、石油等含硫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
例如,发电厂、工厂的锅炉以及家庭取暖设备等燃烧煤炭时,其中的硫元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工业生产过程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比如,有色金属冶炼(如铜、铅、锌等)、硫酸制造、石油精炼等行业。
在这些过程中,含硫物质的化学反应会释放出二氧化硫。
3、火山活动火山爆发时,会喷出大量的含硫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硫。
虽然火山活动是自然现象,但在局部地区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₂+ H₂O ⇌ H₂SO₃),使溶液呈酸性。
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₂+ 2NaOH = Na₂SO₃+ H₂O)。
(2)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2SO₂+O₂⇌ 2SO₃)。
(3)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这种漂白是不稳定的,加热后颜色会恢复。
(三)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二氧化硫后,可能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咽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道炎症、肺水肿等疾病。
长期暴露在二氧化硫污染的环境中,还可能会增加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1.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于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导致雾霾的成因之一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②主要以化合态存在③存在于海洋中④存在于地壳中⑤存在于地球大气中A.①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3.天然气是应用广泛的燃料,其中含有少量H2S气体。
在酸性溶液中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B.脱硫过程中O2间接氧化H2SC.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D.过程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4.酸雨是对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的统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C.正常雨水pH约为5.6,这是溶解了CO2的缘故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须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SO2的排放量5.许多碳和硫的氧化物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产生B.硫的某些氧化物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C.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D.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为酸雨6.某同学用二氧化硫溶于水模拟形成酸雨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其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则其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B.亚硫酸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成硫酸C.酸雨水样中的水分被太阳照射蒸发D.酸雨水样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盐7.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2)教案苏教版必修1
2.证据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判断含硫物质的化学反应,培养证据意识。
3.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机理,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硫减排技术进展:了解当前硫减排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燃料脱硫、尾气净化等。
-环境伦理与责任:讨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以及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
4.实用性强的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化工厂或环境监测站,实地了解含硫物质的转化过程和环境保护措施。
-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知识。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环境科学概论》: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和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规范,观察不够仔细。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实验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双基巩固学考突破1.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无色B.无味C.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的大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其中亚硫酸中硫元素(S)的化合价为( )。
A.+2价B.-2价C.+4价D. +6价答案:C解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亚硫酸中氢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2价,所以硫的化合价是+4价。
3.如图是硫在自然界的循环,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雾霾的成因之一答案:B解析: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所以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化石燃料中硫的来源主要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以形成雾霾。
4.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A解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有含硫的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中的硫还原成R1-S-R2,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故C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排放,但生成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5.近几年,“PM2.5”一词备受关注。
必修一专题四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 S02 ,B 物质的化学式为 S03 。
a (2)洗涤含 SO2 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
(2)在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氮,④氟氯烃,⑤可吸入颗粒物
中,目前未列入我国空气质量报告的是 ①④ (填编号)。
4.AQI与空气质量等级 根据AQI的数值可将空气质量等级分为优、 良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污染。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
微点拨:PM2.5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悬浮颗粒物,PM10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
的悬浮颗粒物。
[练习]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示为
含硫燃料―反—O— 应2―①→A―反—O应—2―②→B―反―H—应2O—③→硫酸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
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 伤害加剧
赤潮和水华
使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
发生在海水中为赤潮,淡水中 排放
为水华
白色污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任意丢弃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练习]
(3)下列气体的排放,对大气无污染或污染较轻的是 ( D )
A.CO
B.Cl2
C.NO
D.N2
解析 (1)CO2和氟氯烃未列入空气质量报告,(2)N2是空气组成成分之一,对大气无
污染,CO、Cl2、NO都是有毒气体,都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3)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 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某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SO2,先用石灰浆吸收SO2,然后利用空气中 的氧气将产物继续氧化成石膏(CaSO4·2H2O)。写出有关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4.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在课后,我布置了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提供了拓展资源,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
-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
-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模拟酸雨的实验器材,如酸度计、PH试纸、化学品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的安全性和整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学生将增强环保意识,理解个人和社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他们将通过实际行动,如参与环保活动、提出减排建议等,展现出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4. 批判性思维:学生将在分析二氧化硫污染问题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将对现有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化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同步学习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3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2.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1.转化途径矿物通过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方式放出SO2、H2S等气体,这些气体有些进入大气,有些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溶入河流或海洋,还有有些则被土壤中的硫化细菌吸收。
2.过渡排放的危害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SO2过度排放,影响了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造成酸雨、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
二、酸雨及其治理1.酸雨的形成(1)酸雨: pH<5.6的降雨。
(2)H2SO4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反应:2.酸雨的危害湖泊酸化、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饮用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
3.酸雨的防治措施(1)消除污染源,研究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
(2)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对生产中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3)对含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用石灰乳吸收SO2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三、空气质量评价1.空气质量指数(1)根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2)质量指数最大的污染物被确定为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的质量指数即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2.认识雾霾(1)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悬浮在空气中,这些颗粒物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雾滴,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这种空气混浊现象叫作雾霾。
(2)根据颗粒物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细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2.5 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10 μm)等。
3.大气污染防治(1)企业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控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硫循环、酸雨及其治理、空气质量评价等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只有全面认识与了解酸雨、雾霾的危害,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化工生产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须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通过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过程与硫酸生产过程的对比学习,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会实践能力。
5.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须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和3:着重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2、4和5:着重反映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
▍情境设置1.视频展示:火山喷发、酸雨。
2.图片展示:空气质量日报。
▍新课学习教师引导:1.自然界中的硫元素是怎样循环的?2.号称“空中死神”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治?3.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生过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分别是哪些?有哪些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4.雾霾有哪些危害?它是如何形成的?为减轻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你有什么建议?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作为小组研究的课题。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2)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第3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反应,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3、掌握雾霾的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总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
1、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展示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图片,思考如何利用SO2的性质和含硫物质的转化规律,防治SO2对环境的污染?【过渡】思考: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SO2的来源有哪些?2、SO2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1、化石矿物的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2、造成土壤酸化、酸雨等【展示】SO2主要来源(1)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含硫矿石的冶炼(3)硫酸、磷酸、纸浆等工业排放的废气【过渡】“空中死神”——酸雨思考:1、酸雨的危害有哪些?2、酸雨是怎么形成的?3、如何防治酸雨?【讲解】酸雨的危害1、影响水生物的繁殖;2、使土壤肥力下降,逐渐酸化;3、加快了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速度。
【讲解】酸雨的形成(1)SO2 + H2O= H2SO32H2SO3+O2=2H2SO4(2)2SO2 + O2 =2SO3SO3 + H2O = H2SO4SO2转化为SO3时需要催化剂,且催化剂来自于空气里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讲解】酸雨的防治我们知道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 x(SO2和SO3)那么,酸雨的防治,应该减少SO2的排放。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07-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4.73
4.62
4.56
4.55
4.55
(2)你认为减少酸雨可采取的措施是_C__(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熟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03 考点三 空气质量评价
知新
一、空气质量评价
好 小
3.空气质量指数的确定 (1)测定该地区空气中_各__种__污__染__物___的浓度。 (2)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换算为_质__量__指__数___。 (3)选取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为_首__要__污__染__物___,_首__要__污__染__物___的质量指数即为该 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01 考点一 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知新致用Biblioteka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2.如图,下列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02 考点二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知新
(1)化石燃料如_煤__、__石__油___等的燃烧; (2)_含__硫__金__属__矿__石__的__冶__炼___; (3)硫酸厂的_工__业__废__气___。
测项目,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报道的是二氧化碳。
2.关于空气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的危害 (1)_酸__化__湖__泊___,危害水生生物。 (2)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
4.酸雨的防治 污染源
新能源 脱硫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说课稿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环境保护相关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紧密相连,还与社会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可能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同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和对环境的危害。
(2)掌握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硫污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危害。
(2)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将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和危害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二氧化硫污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原创教案】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石灰石-石膏法
SO2+ CaCO3= CaSO3+CO2↑
2CaSO3+O2= 2 CaSO4
氨脱硫法
SO2+2NH3+H2O = (NH4)2SO3
2(NH4)2SO3+O2= (NH4)2SO4
上述处理法既可以消除污染,同时可以得到石膏(CaSO4·2H2O)和硫酸铵(化肥)。
(3)硫酸、磷酸、纸浆等工业排放的废气
【过渡】“空中死神”——酸雨
思考:1、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2、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3、如何防治酸雨?
【讲解】酸雨的危害
1、影响水生物的繁殖;
2、使土壤肥力下降,逐渐酸化;
3、加快了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速度。
【讲解】酸雨的形成
(1)SO2+ 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过渡】思考:阅读课本,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的标准是什么?
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是根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O3、CO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强调:颗粒物直径为2.5μm 1μm=1*10-6mμm:微米
课题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类型
新课
课时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
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
3、掌握雾霾的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总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学案-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循环。
2.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了解雾霾的形成及防治办法和空气质量评价,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新知梳理】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与酸雨及其治理酸雨被人们称为“天堂的眼泪”或“空中死神”,具有很大破坏力。
目前,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测试时间/h01234雨水的pH 4.73 4.63 4.56 4.55 4.55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②如何用实验验证①中变化的原因?③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合,pH将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2)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有哪些?1.自然界中的硫循环2.酸雨的形成途径一SO2+H2O H2SO3、途径二_ SO3+H2O===H2SO4即3.酸雨的危害(1) ,导致鱼类难以生存,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
(2) ,使钙、镁、磷等元素流失,降低土壤肥力,破坏植被,危害农作物生长。
(3)加快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许多文物古迹被严重破坏。
4.硫酸型酸雨的治理(1)开发(如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替代,减少的使用。
(2)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处理,减少SO2的排放。
(3)对生产中产生的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如用石灰乳吸收SO2,其反应方程式为。
[问题探讨]1.实验室如何处理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SO2尾气?2.工业上如何选择吸收SO2的物质?核心归纳:1.酸雨的理解正常雨水的pH=5.6(CO2溶于水的缘故),因此酸雨(pH<5.6)不是CO2溶于水形成的。
2.消除SO2对环境污染的“三方法”方法一:石灰石-石膏法工艺原理:将石灰石粉末加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泵入吸收塔,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并氧化,最终生成石膏(CaSO4·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课程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3.了解空气质量评价,树立风险评估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新知预习
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1.SO2的来源
(1
(2)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
(3
2.硫循环
(1
(2)大气中SO2
收、利用。
二、酸雨及其治理
1.酸雨的形成过程及有关方程式
;
;
;。
2.酸雨的危害
(1)酸化河流湖泊,危害水生生物。
(2)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等。
3.酸雨的防治
(1。
(2
(3)对含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三、空气质量评价
1.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包含细颗粒物(PM2.5)NO2、O3
2.雾霾
(1
(2
即时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O2可被某些植物吸收。
()
(2)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
(3)显酸性的雨水即为酸雨。
()
(4)CO2和SO2均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
(5)SO2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
(6)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
2.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
C.酸雨的pH小于5.6
D.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对燃料进行脱硫
合作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例](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减少酸雨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修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提升] 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SO 2 ――→氧化 SO 3 ――→雨水 H 2SO 4
猜想二:SO 2 ――→雨水 H 2SO 3 ――→氧化 H 2SO 4
猜想三:以上两过程同时存在
有关上述猜想,收集一定量该地区刚下的雨水进行实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若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该雨水加入盐酸后,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若存在猜想二的过程,该雨水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若存在猜想一的过程,该雨水的pH 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D .上述任意一个猜想正确,该地区雨水的pH<5.6
关键能力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反应①:2SO 2+O 2催化剂△
2SO 3; 反应②:SO 2+H 2O ⇌H 2SO 3;
反应③:SO 3+H 2O===H 2SO 4;
反应④:2H 2SO 3+O 2===2H 2SO 4。
学考评价
1.下列过程不属于自然界中的硫循环的是( )
A .火山爆发
B .银杏、夹竹桃吸收SO 2
C .动植物遗体、碎屑、排泄物经细菌分解产生SO 2-
4
D .光伏发电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 .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3.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烧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 2污染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
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氮氧化物(NO x )已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气态污染物之一。
(1)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是平流层中NO x 的主要来源。
它们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
①O 3――→光 O +O 2 ②NO +O 3―→NO 2+O 2 ③NO 2+O―→NO +O 2
上述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其中 是催化剂。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 x 、CO 和碳氢化合物等。
①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 x 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的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有学者对某城市一天中光化学烟雾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二次污染物有 等,醛和O 3的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的主要原因
是。
练后感悟
环境保护措施
(1)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2)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SO2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3)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
(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5SO
S
22
银杏10浮游植物112SO2+O2催化剂
2SO312SO2+H2O⇌H2SO313SO3+
H2O===H2SO4142H2SO3+O2===2H2SO415污染源16新能源17脱硫18可吸入颗粒物19二氧化硫20CO21细颗粒物22可吸入颗粒物23SO2
即时自测
1.答案:(1)√(2)√(3)×(4)×(5)√(6)×
2.解析: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酸雨无关,正常雨水中也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A
合作探究
例【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溶入了SO2。
在空气的作用下,一部分SO2被O2氧化,从而产生SO3,在降水时SO3溶于雨水形成H2SO4。
从各阶段pH的数据可以看出,在3小时之前放置的雨水样品的pH逐渐降低,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3小时之后,pH不再变化,表明使pH降低的反应已停止。
SO2溶解于雨水中生成中强酸H2SO3,H2SO3被氧化生成强酸H2SO4,溶液酸性增强。
修高烟囱并不能减少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硫的量,只能使局部地区的SO2浓度减小,但却使污染的范围扩大了。
【答案】(1)2H2SO3+O2===2H2SO4(2)C
提升解析:酸雨放置过程中,无论是猜想—(SO2→SO3→H2SO4)还是猜想二(SO2→H2SO3→H2SO4),c(H+)都会变大,pH都会减小,C项错误。
酸雨的pH<5.6,含有H2SO4会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含有SO2或H2SO3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C
学考评价
1.答案:D
2.解析:燃煤中加入氧化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C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含硫煤的燃烧引起的,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都能减少SO2的排放。
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不能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C
4.解析:A 、B 、C 都是可采取的措施,在D 中,若加大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的开采,会造成资源缺乏,空气中的SO 2、NO x 含量的增加。
答案:D
5.答案:(1)2O 3=====催化剂 3O 2 NO
(2)①2NO +O 2+4CO =====催化剂 N 2+4CO 2 ②醛与O 3 此时日光照射较强,光化学反应速率
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