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老舍《邻居们》阅读习题及答案
解读老舍《邻居们》
解读老舍《邻居们》20世纪30年代中期,即老舍创作的高峰期及成熟期,除了长篇小说之外,他还陆续写了几十篇短篇小说,收为《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集子。
《邻居们》是《樱海集》中的一篇。
要讨论《邻居们》,不妨从老舍的短篇小说观开始说起。
20世纪30年代老舍对短篇小说这种体裁非常重视。
他是从长篇小说开始写作生涯的,但经过了短篇小说的写作之后,他说自己这种先长后短的写作经验事实上是“吃了亏”。
他说:“短篇小说是后起的文艺,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着技巧而成为独立的一个体裁。
可是我一上手便用长篇练习,很有点像练武的不习‘弹腿’而开始便举‘双石头’,不被石头压坏便算好事;而且就是能够力举千斤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笨劲。
这点领悟是在我写了些短篇后才得到的。
”因此,“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
”〔1〕这种精神表现为他在各个层面对短篇小说写作的用心,比如在取材方面经验与想像并重,在结构方面力求紧凑精到等。
不过这些,似乎也都是老生常谈。
老舍短篇小说的特点,还在于他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写作手法。
这些手法或许不仅仅是针对短篇小说而言的,但由于短篇小说本身的特性,以及这一时期老舍对短篇小说体裁的偏爱,使老舍把这些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
完整地看《樱海集》等集子,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作品都可称得上“人物素描”,小说的主旨基本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塑造人物形象,是老舍创作时最为关心的问题。
关于如何写人物,老舍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提到:“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至于怎么“立得起来”,他具体谈到的方法有:一,注重人物的动作,“我们须随时的用动作表现出他来。
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二,描写相貌:“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
老舍《讨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讨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现代文阅读(一)(14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8~10 题。
讨论老舍日本兵到了,向来不肯和仆人讲话的阔人,也改变得谦卑和蔼了许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没有仆人的帮助,这命怎能逃得成。
在这种情形之下,王老爷向李福说了话:“李福,厅里的汽车还叫得来吗?”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
“外边的车大概不能进租界了。
”李福说。
“出去总可以吧?向汽车行叫一辆好了。
”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
“铺子已然全关了门。
”李福说。
“但是,”王老爷思索了半天才说。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离开这日租界;等会儿,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开了!”李福没作声。
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怎办?”“老爷,日本兵不是要占全城吗?那么,各处就都变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费——”“不会搬到北平去呀?你——”王老爷没好意思骂出来。
“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么可靠呢?”李福说,样子还很规矩,可是口气有点轻慢。
王老爷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待了半天:“那么,咱们等死?在这儿坐着等死?”“谁愿意大睁白眼的等死呢?”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有主意还不快说,你笑什么?你——”王老爷又压住自己的脾气。
“庚子那年,我还小呢——”“先别又提你那个庚子!”“厅长,别忙呀!”李福忽然用了“厅长”的称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占了北平,我爸爸就一点也不怕,他本是义和团,听说洋兵进了城,他‘拍’的一下,不干了,去给日本兵当——当——”“当向导。
”“对,向导!带着他们各处去抢好东西!”“亡国奴!”王老爷说。
“亡国奴不亡国奴的,我这是好意,给老爷出个小主意,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你瞧,我爸爸不过是个粗人,还能随机应变;你这一肚儿墨水,不比我爸爸强?反正老爷在前清也作官——我跟着老爷,快三十年了,是不是?——在袁总统的时候也作官——那时候老爷的官运比现在强,我记得——现在,你还作官;这可就该这么说了:反正是作官,为什么不可以作个日本官?老爷有官作呢,李福也跟着吃碗饱饭,是不是?”“胡说!我不能卖国!”王老爷有点发怒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永远的门》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永远的门》(附答案)(2)文学类文本阅读《永远的门》(附答案)(2)文章来自: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永远的门江南古镇。
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
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
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
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
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
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
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
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
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
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
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
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
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
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 4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 4教学园地03-28 173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 4看绿赵大年不知自何日始,我时常凝望那绿色的窗口。
停笔遐想的时候;吸烟小憩的时候;追索记忆的时候;推窗通风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习惯,总要举目眺望那绿色的窗口。
妻子见了,问:“那是谁家,养这么多花儿!”“不是花儿。
我细看过100次了,除了绿,什么别的颜色也没有。
”她也注视着:“还是有不同的颜色。
”“绿也有浓淡老嫩,深浅明暗,很多层次。
你细看,有淡绿,油绿,墨绿,翠绿,碧绿,鹅黄绿,鹦鹉绿……”她笑了:“你果然看得很仔细,能区分出这么多不同层次的绿色来。
”妻子是医生,她望着那绿色的窗口,沉吟半晌,武断地说:“那家的主人是个眼科大夫。
”“你认识?”“不。
因为看绿可以明目,眼科大夫就提倡看绿。
”妻子进一步告诉我,看绿,可以治疗我的近视眼,甚至还能预防视疲症,陶冶性情,延缓感情的老化。
她有根有据地说:“绿色代表和平,代表信任和希望,生命之树常绿嘛!”北京众多的平房四合院,全是灰色的。
面前的这些宿舍楼,除了水泥的本色便是红砖清水墙,外形又都像一些火柴盒。
朴素而不可爱,或者应该说是单调,呆板,实在难看。
因此,我坐在这鸽子笼一般的单元楼房里,终日伏案笔耕,头晕脑胀,也很少走到阳台上去看风景。
现在不同了,我的眼睛找到了目标和寄托;我的思绪也长上了绿色的翅膀。
我仍在时时猜测那绿色的窗口,它的主人是谁,摆满窗台的大盆小盏到底栽种着什么植物?我细细地审视,发挥着文学的想像力,做出了初步的判断:那亭亭如盖的几盆,一定是伞竹;那披散着长发的美人头,大概是吊兰;那阔叶而闪光的品种,多半是万年青;那如烟似雾的细丝,只能是文竹……而它们的培育者,却铁了心似的昼夜藏在绿叶掩映的室内,从不露面。
许是受了绿窗的启发,妻子下班时常常买一两盆仙人掌或仙人球回家,摆在我书桌前方的窗台上,使我这个苦行僧抬头见绿。
日积月累,窗台摆满了,就扩展到阳台上去。
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高考阅读题及答案10
高考阅读题及答案101.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2020届高三语文第11周周一晚测现代文阅读训练学生版
2020届高三语文第十一周周一晚测现代文阅读训练时间:50分钟满分:49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1.(2015年江苏南京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10分)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我闷得慌,便翻开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
书是看不懂的,我合上它,可是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以买一本讲鲁滨逊的书。
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在严寒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小孩轻蔑地说:“童话,狗屁,鲁滨逊才是真正的故事呢!”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滨逊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滨逊,为了也能够说一句:这是狗屁!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白面包和一斤灌肠。
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里有鲁滨逊,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
”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
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你拿了一个卢布?”“拿了;这不是买的书……”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11.为什么“我”本想买讲鲁滨逊的书,却买了安徒生童话?(3分)12. 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24届高二(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方式具有多元综合性。
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式上,实行礼乐政刑综合治理。
在这种综合治理中,道德与法律是两大主要手段。
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治理,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政治法律文明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在理论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治国理政方针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探索。
汉代以后,正统儒家主张道德法律共治天下。
秦朝专任刑罚,导致民怨沸腾,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也难以适应后来的社会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主张儒法结合、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正统儒学应运而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也提出“德主刑辅、德刑并用”的治国主张。
古代关于道德法律共治天下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其一,德主刑辅。
道德法律共治天下,道德占据主导地位。
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其二,道德法律各有分工。
道德与法律的作用方式不同,实施功能有异,分别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各有自己的作用领域。
道德注重家庭、家族及私人社会的亲情友情,法律则强调权利义务的一体对待。
其三,道德与法律相互支撑。
道德与法律基于其目标的共同性,保持其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在功能作用方面相互支撑。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某些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直接被纳入法典之中;另一方面,在规范实施上,通过道德评价,提倡守法、息讼观念,培育民众对法律的敬畏;同时,在各级官员审断案件时,也对案件涉及的道德因素及地方习俗加以考虑。
为。
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方式,就是紧紧抓住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举止两大着力点,以道德抚慰人的情感、引导人的思想,以法律规范人的行为。
小说百练:敌与友(老舍)邻居们(老舍)
小说百练:敌与友(老舍)邻居们(老舍)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5分)敌与友老舍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
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
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
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
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
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
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
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
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
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伍。
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
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
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
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
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
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
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很慢!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
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
文学类文本老舍的《四世同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老舍的《四世同堂》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 题。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祁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
钱先生的脸很黑很瘦,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
这已经不像个诗人的脸,而颇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瘦而硬棒。
钱先生的胡子下面发出一点笑意,笑得大方,美好,而且真诚。
“走吧,谈谈去!“钱先生低声地说。
瑞宣好久好久就渴盼和老人谈一谈。
他们进了个小茶馆。
钱先生要了碗白开水。
"喝碗茶吧?“瑞宣很恭敬地问,抢先付了茶资。
“士大夫的习气须一律除去,我久已不喝茶了!“钱先生吸了一小口滚烫的开水。
“把那些习气剥净,咱们才能还原儿,成为老百姓。
你看,爬在战壕里打仗的全是不吃茶的百姓,而不是穿大衫,喝香片的士大夫。
”瑞宣看了看自己的长袍。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小茶馆里点起一些菜油灯。
“钱伯伯,“瑞宣低声地叫。
“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老人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不去!见着你的祖父和小顺子,我就想起我自己从前的生活来,那使我不好过。
……你认识你们胡同里的牛赦授?”“不认识。
干吗?”“不认识就算了。
你总该认识尤桐芳喽?” 瑞宣点点头。
“她是有心胸的,你应该照应她一点!我也教给了她那个字杀!"“杀谁?”"该杀的人很多!能消灭几个日本人固然好,去杀掉几个什么冠晓荷、大赤包之类的东西也好。
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
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一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一一-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
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增;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
”“我怎么照应她呢?"瑞室相当难堪地问。
”给她打气,鼓励她!“老人慢慢地往起立。
瑞宣还不肯动。
读老舍《邻居们》有感(1000字).docx
读老舍《邻居们》有感现如今说起“邻居”二字,眼前浮现的无非是一派和气,互相帮助,偶尔小吵小闹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老舍笔下的这两家人,可以说是非同一般。
这两家人的关系如同一道矮墙,拆也罢,不拆也罢,连小孩都能轻轻松松蹦过去,然后轻轻松松惹出事来。
两家人的四张脸在这矮墙两边,就怕两家人“对上眼”。
明太太的孩子们是自由的,因为他们有个放任他们自由的母亲。
就是偷了杨家的葡萄,也有明太太的一张嘴巴顶着。
明太太是那个时代的“落伍者”,所以她费尽心机,为的是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
尽管她的心机在现今看来是十分可笑的。
再者是,明太太敢说敢做,对待外人蛮横无理,也基于她那位在洋人手下干活的丈夫。
明先生自命清高,狂妄自大,他也不是能跟人低下头说话的人。
他时刻高昂着头,朝着他的光辉航线不断前进。
这一家里,一位地位卑微但用最低级的方法极力维护,一位事业美满而内心狂妄自大,我想杨家要是等着一个道歉,也许要等到星星掉下来。
被偷葡萄也不会去找明家谈,只是一忍再忍的杨先生,就是个和明先生既类似又截然不同的人。
杨先生认为自己是文明人,不能为了一些葡萄就去跟邻居蹬鼻子上眼儿。
说个前提,杨先生只是自认为,就像明先生自认为是绝不能低头的大人物一样,这就是二人类似的地方。
而杨先生与明先生截然不同的是一个等道歉,一个就是不道歉。
明先生心中的“黑点”八成是对明太太的不满。
他将明太太与隔壁的杨太太做对比。
杨太太生得好看,又识得字,却嫁给一个教书的穷小子,明先生怎么也不能理解这个事实。
为此,明太太自然不会想与杨太太和谐相处,杨太太是能够“威胁”到她的人。
所以杨太太鼓起勇气去与明家说理,被明太太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
但要说来,杨太太是比杨先生好一些的,她虽然坚持“文明人”的身份,却也能鼓起勇气去找明家人说理,说明她对于所谓的“文明”不是太过于拘泥,因此就算她说理失败,也没什么值得责备的。
相反,杨先生把自己看作了“圣人”,不仅不敢说理,连对头儿的信件也不敢拆来看,他不但没因为自己的文明得到好果子,还赔上了自家的花花草草。
邻居们(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2023届河南省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三)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去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在国宾护卫队护送下,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
看到电视屏幕上闪现“国家最高礼遇”那一瞬间,我们百感交集。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一场场盛大庄严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的礼乐文化。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如今,在新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的思想资源,也警惕其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予以扬弃。
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班级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
再如古时有很多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有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
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
文学类文本老舍《龙须沟(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龙须沟(节选)老舍片段一:[提示]话剧《龙须沟》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
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 1950 年初夏。
时间一九五○年夏初,午饭前。
幕启:王大妈独坐檐下干活,时时向街门望一望,神情不安。
(丁四脚底下象踩着棉花似的走进来。
)大妈这是怎么啦!丁四没事,我没喝醉!赵老大妈,给他点水喝!回头别教四嫂知道,省得又闹气!大妈我给他倒去。
(去倒水)哼,还没到晌午,怎么就喝猫尿呢?疯子(扶丁四坐下)坐坐!大妈(端着水)先喝口吧!(把水交给疯子)丁四没事!我没喝醉!赵老喝多了点,可是没醉!大妈就别说他了,他心里也好受不了!(向丁)再来一碗水呀!丁四不要了,大妈!劳您驾!刚才一阵发晕,现在好啦!(把碗递给大妈)我是心里不痛快,其实并没喝多!赵老(向丁)我不明白,老四,四奶奶现在挣得比从前多了,你怎么倒不好好干了呢?你这个样,教我老头子都没脸见四奶奶,她托我劝你不是一回了!丁四您向着这个政府,净拣好的说。
赵老有理讲倒人,我没偏没向!丁四您听我说呀,二嘎子的妈,不错,是挣得多点了;可是我没有什么生意。
您看,解放军不坐三轮儿,当差的也不是走,就是骑自行车,我拉不上座儿!赵老可是你也不能只看一面呀。
解放军不坐车?当初那些国民党大兵倒坐车呢,下了车不给钱,还踹你两脚。
先前你是牛马,现在你是人了。
这不是我专拣好的说吧?丁四不是。
赵老好!当初,巡警不敢管汽车,专欺负拉车的,现在还那样吗?丁四不啦!赵老好!前些日子,政府劝你们三轮车夫改业,我掰开揉碎地劝你,你只当了耳旁风。
丁四我三十多岁了,改什么行?再者我也舍不得离开北京城。
赵老只要你不惜力,改行就不难!舍不得北京,可又嫌这儿脏臭,动不动就泡磨菇,你算怎么回事呢?开垦,挖煤,人家走了的都快快活活地搞生产,政府并不骗人!丁四骗人不骗人的,反正政府说话有时候也不算话!赵老什么?丁四您就说,前些日子,他们测量这儿,这么多天啦,他们修沟来了没有?赵老修沟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得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事哪!丁四,我跟你打个赌,怎样?丁四甭打赌。
文学类文本老舍《龙须沟(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龙须沟(节选)第一幕时间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龙须沟。
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
布景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住着四户人家(大妈一家、四嫂一家、疯子一家、赵老一家)。
脚下全是湿泥,墙根墙角全发了霉,生了绿苔。
赵老我刚才说的对不对?作官的坏!作官的坏,老百姓就没法活下去!大小的买卖、工厂,全教他们接收的给弄趴下啦,就剩下他们自己肥头大耳朵地活着!二春要不穷人怎么越来越多呢!大妈二春,你少说话!赵老别的甭说,就拿咱们这儿这条臭沟说吧,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咱们捐过钱,为挖沟,沟挖了没有?二春没有!捐的钱也没影儿啦!大妈二春,你过来!(二春走回去)说话小心点!赵老日本人滚蛋了以后,上头说把沟堵死。
好嘛,沟一堵死,下点雨,咱们这儿还不成了海?咱们就又捐了钱,说别堵啊,得挖。
可是,沟挖了没有?程疯子常说什么“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他说得对,他不疯!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
我是泥水匠,我知道:城里头,大官儿在哪儿住.哪儿就修柏油大马路;谁作了官,谁就盖高楼大瓦房。
咱们穷人哪,没人管!四嫂捐了钱还教人家白白的吃了去!赵老有那群作官的,咱们永远得住在臭沟旁边。
咱们这儿除了官儿,就是恶霸。
他们偷,他们抢,他们欺诈,谁也不敢惹他们。
大妈别说了,我直打冷战!赵老别遇到我手里!我会跟他们拼!大妈新鞋不踩臭狗屎呀!您到茶馆酒肆去,可千万留点神,别乱说话!四嫂嗨,你找谁?狗子你娃什么?四嫂我姓丁。
找谁?说话!别满院子胡蹭哒!狗子姓程的住哪屋?超然客整理狗子(一转身看见疯子)那是姓程的不是?四嫂他是个疲子,你找他干什么?大妈是啊,他是个疲子。
狗子(与大妈同时)少管闲事!(向疯子)小子,你过来!四嫂他疯疯癫癫的,你有话跟我说好啦。
狗子(向四嫂)你再多嘴,我可揍扁了你!疯子(为了给四嫂解除威胁,自动地走过来)我姓程,您哪,有什么话您朝着我说吧!狗子小子,你听着,我现在要替黑旋风大太爷管教管教你。
老舍的作品《邻居们》的知识点(要详细)以及老舍的简介
老舍的作品《邻居们》的知识点(要详细)以及老舍的简介小说中最先出场的是明太太,老舍先用了三段文字对其进行静态分析与描摹,将她置于一个“坐标”之中,立刻就使她的形象初步“立”了起来:“她一切听从丈夫,其次就是听从儿女;此外,她比一切人都高明。
”个性既已确立,老舍马上将她置于事件当中;而在“葡萄事件”中,明太太最出色的表现就在她的语言上,寥寥几句,句句带着居高临下的蛮不讲理,市侩兼泼妇的气息扑面而来:“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而明太太的言谈举止以及“心眼”,同明先生密切相关。
明先生属于老舍作品中最令人厌恶的“西崽”化的市侩形象系列,他们通常恶俗、恶毒、虚伪,而且自我感觉极好。
对这类人物,老舍常常施以漫画式的描绘和辛辣的嘲讽。
小说中的明先生,自视为圣人,很“高傲”,连头都“抬得很高”,因为“高傲”,甚至“不愿意高声的打太太”。
在“葡萄事件”中他没有现身,然而推动明太太冲锋陷阵的“原动力”,其实却是他身体里的“黑点”。
正是这个“黑点”,使得明太太格外强调杨家葡萄的“酸”,而把一个“像杨太太那样的女人”给“窝回去”。
这里确乎有种“人类的普遍性”。
“葡萄事件”引发了“信件事件”,这使杨先生这个“最新式的中国人”的面貌逐渐清晰。
写杨先生,主要是写他在“信件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
最初,杨先生写了一封文明交涉的信,“想像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但明太太的拒收使“信件事件”的进展似乎无以为继,杨先生无奈地“甚至于想到和明先生在街上打一通儿架”;好在紧接着又来了一封送错的信,推动故事有张有弛地继续着。
正是这第二封信,使小说中杨先生的心理产生了数番的跌宕起伏,非常有意思:“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
高中邻居们第三册 试题(共9页)
邻居们【积累(jīlěi)与运用】一、选择题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A、笃.信〔dǔ〕溺.爱(lì) 嗜.好(shì) 管辖.(xiá)B、积蓄.(xù) 嘱.告(zhǔ) 指摘.(zhé) 哆嗦.(suō)C、交涉.(shè) 惩.治(chěng) 契.约(qì) 污.辱(wū)D、唠叨.(dāo) 憋.闷(biē) 拆.开(chāi) 鬼鬼祟祟..(suì)2、以下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A、她早就算计好了,只要那个老婆敢出一声,她预备着历害的呢。
B、越是在明太太祥密的方案好了事情的时候,他们越爱露出这种神气。
C、一进家门,他愣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突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
D、他想翻开信看看,又没那个勇气。
不看,又怪憋闷得荒,他连晚饭也没吃好。
3、以下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幸而他已经见着写错了门牌的那位朋友,心中有了个底儿,没被洋人问秃露..了。
秃露:方言,露底。
如今写作“秃噜〞。
B、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笃信..HY而很发财的洋人晓得了。
笃信:忠实地HY。
C、明先生不怕杨家发表了那封信,他心里没有中国政府,也没看得起中国的法律。
发表: 在刊物上登载。
D、越是在明太太(tài tɑi)详密..的方案好了事情的时候,他们越爱露出这种神气。
详密:详细周密。
4、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词填入句子的空缺处〔〕①他想翻开信看看,又没那个勇气。
不看,又怪得慌,他连晚饭也没吃好。
②除了这个黑点,他自信,并且自傲,他是遍体透明,无可的。
③杨太太没方法再说什么了,嘴唇着回了家。
④明先生是傲慢的人,不愿意高声地打太太,可是被打的明太太并不这样讲 ,她一劲儿的哭喊,孩子们也没敢闲着。
A、苦闷挑剔哆嗦体面B、憋闷指摘哆嗦体面C、苦闷指摘颤抖情面D、憋闷挑剔颤抖情面5、文中明先生心里的黑点终究是〔〕A、别人外表尊敬他。
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来的邻居杨卓成新来的邻居见面时总是腼腆地笑笑。
一天傍晚,业委会通知业主开会。
我去的时候,业主们议论纷纷,原来是有住户在行道树旁的一块空地上种了菜。
一些住户说这是破坏环境的做法,要马上铲除,还要对种菜人罚款……一番热闹过后,业主们渐渐散了。
见业主们散去,我的新邻居快步从值班室走了出来,拉住我的手说:不知道空地不能种菜,只觉得荒着怪可惜的。
种些菜蔬,也是绿化,还供得上几户人家吃点时鲜菜。
大家不准种,就算了。
他说着,抽出几个塑料袋,拔了些葱蒜、白菜往袋中一装,硬塞到我手中。
我看到远处有几个聚成一堆的业主,正指指点点地望着我。
我连忙将装好的蔬菜全放到地上,赶紧逃进了楼道。
远远地,我看到他呆呆地立在斜阳下,身后的影子扯得老长。
而清理完蔬菜的地,看上去像一块很无奈的伤疤。
一天,一个业主凑上来,将手做成个喇叭状,压低声音,对我说:知道吗?你家对面新搬来的邻居,是个捡破烂的。
他的地摊就摆在西城的一个地摊交易区……他那神秘中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情,让我在对他反感的同时,也对邻居的地摊充满了好奇。
几天过后,我竟然漫无目的地到了城郊的地摊区,在一个简陋的地摊上,真见到了我的那邻居正在翻弄古董。
邻居见到我,依然是那副腼腆的笑容。
他说:你也喜欢古玩?谈不上喜欢。
凑个热闹而已。
根据经验,我断定,他地摊上的东西多数是赝品。
但他见到我的热情,那腼腆的笑,让我对他还是有说不清的好感。
从古玩市场的兴建扯到赝品,又聊到古玩的历史文化价值。
竟然越聊越投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突然,他脸红红地从怀中掏出个东西悄悄递给我。
我双手接过他包了五六层绒布的东西。
那是一件精致的蛇缠猛虎扣饰,猛虎舒展跳跃,缠蛇委婉缠绵,整个扣饰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厚实的包浆下,透露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韵。
我将东西捧在手里,仔细地翻转,把玩,用放大镜在强光下仔细地推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老舍《邻居们》(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
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
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
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
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
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
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
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
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
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
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
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
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
“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
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
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
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
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
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
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
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
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
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
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
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
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
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
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
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
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
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
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
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
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
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
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
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
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
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
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
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
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
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
“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
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B.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嫉妒心强而又自作聪明,市侩兼泼妇的形象。
C.“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关联,但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人物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构成颇具喜剧色彩的情节。
D.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说“集中”“紧凑”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与事的配合,时合时分地推动着小说的发展。
8.杨先生在“葡萄”和“信件”两件事中发生了心理变化,请据此分析其形象特征。
(6 分)
9.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
(6 分)
7.A(A项,“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说法错误,从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等,可见,杨先生并不认为明先生混蛋,而是以己度人,认为对方如果受过教育,一定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也并未觉得优越。
)
8.(6分)幼稚,天真。
在“葡萄事件”中,杨先生“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
懦弱,谨慎。
太太受气后,杨先生还决定“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
善良,有教养。
与明先生家发生“葡萄事件”后,收到寄给明先生的信件,觉得“扣下这封信”“不是好人应做的事”,告诉仆人送到邻家去。
用精神胜利安慰自己(精神胜利法)。
杨先生把两封信发出去,目的是让杨先生看看读书人“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甚至“满心痛快”地想到“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9.(6分)写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
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
揭露人性中的弱点。
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
写出新旧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
新旧市民之间的摩擦,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自我反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