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写作 散文
![名家谈写作 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510d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d.png)
名家谈写作散文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对写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散文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灵感和指导,更展示了写作的魅力和力量。
我们来谈谈鲁迅先生的写作观。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鲁迅先生认为,写作应该真实、深入地揭示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命运。
他的作品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呼唤人民觉醒和解放。
他的写作风格简练犀利,语言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韩寒先生的写作观。
韩寒先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备受争议的一位。
他的散文作品以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困境和迷茫。
韩寒先生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而尖锐,常常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问题。
他的作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于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除了鲁迅和韩寒,还有许多其他名家对写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比如,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传达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而陈寅恪先生的散文作品则以严谨的思辨和深入的历史洞察力著称。
他的作品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于历史的反思和人文精神的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作是一种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方式。
名家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珍贵记录。
他们的写作观和写作风格各有千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思路和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创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风格。
名家谈写作散文给我们展示了写作的多样性和魅力。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我们应该在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作风格,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和表达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丰富。
名家写人散文精选之散步朱自清(共5篇)
![名家写人散文精选之散步朱自清(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f425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1.png)
名家写人散文精选之散步朱自清(共5篇)第一篇:名家写人散文精选之散步朱自清名家写人散文精选之散步朱自清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第二篇:写人名家短篇散文200字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92d5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1.png)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梁衡2. 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
以情感人是永远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学中。
不要掩饰你的情感,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苏童3. 写人记事要有特色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为文章。
……假若本篇以人为中心,则人物的性格,举止容貌,我们必须描写得灵活生动,假如本篇是以事情为中心,我们就得老老实实,必须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
知道了重点,就懂得用哪一种文字或支配文字。
……我们是文字的主人,我们要如何写,文字就得写成如何,必得使文字受我们支配!因此每篇才有每篇的特色,如果没特色,无论如何写不成文章的。
----老舍4.记事散文的“说清楚”和“写精彩”记事散文不说清楚不行,这是低标准。
如何才能写得精彩漂亮,远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清朝有个叫刘熙载的人,写了一本书叫《艺概》,盛赞《左转》作者左丘明,说他的记事能做到“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
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左转》的记事技巧像艺术宝库一样,“剪裁运化”的方子已经齐备。
---叶兆言5.在苦难中升华现代作家都高呼文学死了。
作家原创力枯竭了,却没想到原创力的核心是大地,是亲历苦难。
缺乏第一手的资源,缺乏感同身受的苦难体验,怎么可能会有感人的作品?--我在这里指的是体验,是发自内心渴望与原始本质的存在交融涌透的激情,而不是外在的号召指派。
名家散文作文
![名家散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b991a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8.png)
名家散文作文我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小区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这个花园,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也没有精心设计的景观,但它却是我心中的一片乐土。
花园的入口,是一道生锈的铁门,每次推开它,都会发出“吱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门内,一条红砖铺成的小径蜿蜒向前,小径的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左手边,是一丛丛的月季。
这些月季,不像花店里的那样娇艳欲滴,却有着一种野性的美。
花朵有大有小,颜色也各不相同,粉的、红的、黄的,交相辉映。
花瓣边缘有些褶皱,像是被大自然的巧手随意揉捏过。
叶子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颗细碎的钻石。
沿着小径继续往前走,会看到几棵桂花树。
每到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整个花园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那小小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就像星星点点的碎金。
我总是忍不住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气,让那股香气沁入心肺。
有时候,我还会偷偷摘上一小撮桂花,带回家放在枕边,晚上睡觉的时候,梦里都是甜甜的。
花园的角落里,有一棵老桃树。
这棵桃树,已经不知道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树干粗壮,树皮斑驳。
春天的时候,桃花绽放,粉色的花瓣如同云霞般美丽。
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像是下了一场粉色的雪。
我会站在树下,闭上眼睛,感受着花瓣落在脸上的轻柔触感,心里满是欢喜。
在花园的正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的水不太清澈,但却有着一群活泼的小鱼。
这些小鱼,五颜六色的,在水中游来游去,好不自在。
池塘边,还种着几株荷花。
夏天的时候,荷花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荷叶上滚动着水珠,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珍珠。
我最喜欢在午后,来到这个花园,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静静地欣赏这一切。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照在地上,就像一幅金色的画卷。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这美好的时光伴奏。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了一只蝴蝶。
名家写景散文
![名家写景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d1223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7.png)
名家写景散文名家写景散文(精选10篇)名家写景散文篇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名家写景散文篇21996年,我读高三。
临近高考,为了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名家经典叙事散文
![名家经典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61fa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4.png)
名家经典叙事散文名家经典叙事散文(精选50篇)名家经典叙事散文篇1诗人卜郎宁过去了。
但他的许多含有进步意义的诗歌,对当时诗坛所供献了的巨大的力,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
他本身的恋爱经过,就是一首诗,正等于他在叙事诗《青春》篇里所说的一样。
为幸福而战斗,为自由而战斗,这是他的哲学的基点,就是从他的私生活上,也是可以取到实证的。
看过了表演他和伊利沙白婚史的《闺怨》,诸君大概不会忘记那关窗主义的老人,伊利沙白的父亲吧?这是一个典型的旧人,一个关窗主义者,他企图用关窗来隔绝他的孩子们与社会的关系。
他也曾用上帝作最后的制裁他的孩子们的.武器。
从他的世界观里看去,这是对的,是虔诚的为他子女们祝福的行动。
然而结果怎样呢?由于诗人卜郎宁无限热力的袭击,伊利沙白是违反他父亲的意旨,在深夜,不顾一切的走向了卜郎宁。
而曾经在父亲威胁下对上帝起誓的伊利沙白的妹妹,也终于因伊利沙白行动的激动,坚绝的宣言“我将恋爱”了。
老人虽然并不能了解自己关窗哲学的错误,但因为生命的需要,伊利沙白姊妹是突破了旧的藩篱了。
和旧的战斗,这是卜郎宁诗歌所教育我们的,也是卜郎宁的生活所启示我们的。
一个世纪的长时期是过去了。
关窗哲学是继续的存在着,虽说这哲学的内容也有不少改变。
家庭里有关窗主义存在,大而至于文化、社会,一样的有关窗主义者存在。
我们从《闺怨》获得的,不应该是一种史实,不应该是一个罗曼史,或者甚至是婚姻上的反封建。
我们应该学取从这恋爱史中所显示的:“我们需要在生命中一切应有的自由!”名家经典叙事散文篇2日子静好,季节入了冬,没有了秋日的色彩斑斓,但山河的轮廓依然清晰,苍凉中蕴含深意,让人有了希冀与念想。
午后的阳光温馨而安暖,小院的枝叶上依旧是麻雀快乐的家园,它们嘻嘻着,叽喳着,像在说着情话。
榆梅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的滑落,那不是与树的别离,那是叶儿在冬天里的再次新生。
阳光雨露还你一片绿色,你来,我还在这里,你去,我静静生长。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碧荷,秋天的黄菊,冬天的雪白,都是季节赋予我们美丽的色彩。
名家散文作文
![名家散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f1509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f.png)
名家散文作文散文,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在文学的田野,润泽着读者的心田。
而那些名家的散文,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总是那么清新自然,宛如春风拂面。
《背影》中,父亲蹒跚的背影,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画面。
那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深深的父爱,让人为之动容。
他对细节的捕捉,细腻而真实,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离别的场景。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把父亲的艰难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看老舍先生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济南的冬天》里,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与宁静。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济南冬天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
还有鲁迅先生的散文,犀利而深刻。
《朝花夕拾》中,既有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的文字如同一把利剑,刺破黑暗,让人深思。
名家的散文,不仅在文字运用上独具匠心,更在思想内涵上引人深思。
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将其化作文字,传递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
他们善于用平凡的事物展现深刻的哲理。
比如,一片落叶、一朵小花,在他们笔下都能成为生命的象征,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
他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让读者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而且,名家散文的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
这种真情实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了那些情感的起伏。
此外,他们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
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婉约细腻,有的豪放大气。
名家谈散文教学
![名家谈散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04d579284ac850ac024299.png)
名家谈散文教学一胡风先生告诫青年作家:“不可轻佻地走近诗。
”因为诗是一门需要真诚的艺术;以胡风先生的名言审视散文写作,依然是同样的告诫,不可轻佻地走近散文。
也许是因为散文的容量小,也许是因为散文的写作较为轻松,于是近年来的我国文坛散文大兴,全国专门的散文刊物不下几十种,每月发表的散文更以万篇计,这些散文如流水一样,每天流过读者的心间,只可惜这些散文也真似是流水一样,逝者如斯,流过去也就再不回头了。
散文写作最见功力,散文更是一门显见作家真情的文学类型,许多涉足多种文学门类的作家,也许在别的文学门类尚属平平,但却为人们留下了传世的散文名篇;自然也有的作家,于其他文学门类并无建树,更于散文写作上一泻流水,如此也就将散文写滥了,更写得不是散文了。
散文其实并不姓“散”,自然于写作上不可随意,没有近散文之心,没有近散文之情,绝不可贸然闯进散文净土,自以为一番得意运作,更以其数量、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最后只能落个散文专业户罢了,留下一片“名篇”任后人笑骂。
摘自林希《不敢轻佻近散文》二开始我在读作品时,酷爱我国古典散文。
我喜其精炼,铿锵,富有韵味和音乐感;我喜其以一当十,少枝蔓,有力度,功底深厚。
在这方面,我下的功夫不亚于对古典诗词的潜心揣摩。
应当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对我在散文创作中注重意境,锤炼文字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至今我的散文作品中,古典散文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这同样不应被理解为生吞活剥,机械搬用,而要力求食古能化,去淤生新。
有时我在一个关键词儿的使用上也是颇费斟酌的,力求使它既不生僻,而又新颖。
如《母爱》中之《北戴河听涛》中的许多句子:“叶声把涛声滤得更纯净。
”“因为它被赋予天地间难得的气韵,才总是这样清雅而不俗,气壮而不恣肆。
”“风摧,只不过会给它增添几朵浪花;雨袭,仍将被它吸收和教化。
”我都是比较注意炼意和炼字的。
在新作《西伯利亚风雪线》中,当我写到车窗外的寒风凛冽与车厢内温暖如春的对衬时,只点明“温度计的水银柱仍凝恋在摄氏23度上”。
名家人生感悟散文
![名家人生感悟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53fa8add88d0d233d46ad3.png)
名家人生感悟散文贴心小编已经整理好了名家人生感悟散文供大家阅读,欢迎浏览。
更多内容请关注聘才网。
篇一:吃茶的方法林清玄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时常与人对饮,最好的对饮是什么话都不说,只是轻轻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两语,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说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义;最坏的是乱说一通,道别人是非。
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确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也可以互相印证。
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境界。
我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风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静中品茗,一饮而净,两手握着已空的杯子,还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热,迅速地传到心底。
犹如人生苍凉历尽之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篇二:街头的自语周国平上海从来不是幽静的乐园,用不着摆出这副失乐园的愤激姿态。
一种把人与土地隔绝开来的装置是不配被称为家乡的。
很多人都说上海人有严重的“排外主义”,相信也有很多人也很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狠狠地批评他们一番,而这句话很好地为这些人找到了一个理由,一个发泄的出口。
所谓“排外”,就是“地方保护主义”。
上海人你们没有失去那个自认为被源源不断的外地人破坏的家园,因为你们没拥有过,所以用不着以不屑鄙视的姿态对待外地人。
有一种人,求名心切,但只善于接近名流而不善于接近思想。
“接近思想”,这个说法我很喜欢。
不说名流这种遥远的事物,在都市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近物质而远离思想。
就算看了不少书,都大多数接近内容而远离思想。
所以我才会把很多书看过了,回想起来却没有任何深刻的思想残留在脑袋里。
只听见语言而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散文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41d18656ad02de80d4d840a4.png)
名家谈散文写作贾平凹谈散文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
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
但不久社会生活的不正常,散文顿跌于套式,后一场“文化革命”使人的虚假恶性发展为疯狂,文风以唯美主义又更演变为一种声嘶力竭的空喊,以致于从此声名狼藉。
现在的散文要振兴,关键是为真情招魂。
二、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
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
三、中国的文学愈来愈走向世界,散文要破除框式,搞中西杂交。
弄通弄懂什么是民族传统的东西,什么是外来的现代的东西,融汇化合,走出一条极民族化的又极具有现代意识的路子。
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是写什么,而还要怎么写。
有人将散文当作写小说前的训练,或应景之作,敷衍成篇糟蹋散文的面目。
散文的身价在于它的严肃和高尚,要扫除一切陈言、潜心探索它的结构、形式、文字、反复试验和实践,追求它应有的时空。
五、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非常重要时期。
社会的结构,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和松动,社会走向多元化,人们的兴趣趋向多样化,严肃文学的地位似乎在下降,而通俗的、商品性的文学正走向高潮。
散文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站在信息前头,但一定要独立思考。
艺术要顺势而发展,却绝不是可怜地迎合。
重在征服。
冯骥才谈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名家议论性散文三篇
![名家议论性散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1575d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4.png)
名家议论性散文三篇1、《行道树》张晓风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
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2、《瑕之美》郭启宏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
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
《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名家哲理散文3篇
![名家哲理散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0815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f.png)
名家哲理散文3篇眼睛是深入世界繁杂事物所含哲理的有力的立足点。
眼睛当然会兼顾一切,它当然回注视着它的功劳与苦劳,是它让我穿越思想的束缚,踏入了那汇聚五千多年的民族文化的海洋的长期旅行;下面是有名家哲理散文,欢迎参阅。
名家哲理散文:让你的人生多几个支点人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有许多支撑点,就像那火车之所以能在铁轨上前进,是因为有许多根枕木支撑着一样,只有一根枕木的铁路是没有的,只有一个支撑点的人生也是没有的。
人生可以有很多支撑点,事业、升官、发财、爱情都可以成为人生某一个时期的支撑点,让你有滋有味地活下去,觉得天很蓝,草很绿,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美好。
但我要告诉你,任何一个支撑点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事业无穷尽,官做大了做久了也很乏味,钱挣得太多也是个累赘,山盟海誓的情人也终会有一天离你而去。
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泛点论。
简而言之,即让你的人生多一些支撑点,其中的某一些点坍塌了,会有另一些支撑点支撑着你的人生构筑,让你在漫漫人生路上走下去。
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水路不通走旱路。
谁也不可能把你的人生隧道构筑得那么牢固,因为这不单是你个人的问题,有些情况你不可能把握,你想得到的不一定都能得到,你期望得到的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
好些事和大环境有关,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更和一种叫作“数”的东西有关。
“前数分已定,浮生空白忙”,“自古成败原关数,天下英雄大可知”。
这反映了古人对“数”的消极思想。
人应该挑战命运,而有的时候你也得认命。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所谓“数”,就是机遇,你的命再好,碰不上一个好的流年,也是白好。
辛勤耕耘,丰收在望,一场洪水或一场冰雹就击碎了你的丰收梦。
我欣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生不打拼不可能成功,但你打足了七分,那三分老天不给你,你仍然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人生。
炒股者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筐里。
甲筐让一个骑自行车的撞了,乙筐被冰雹砸了,丙筐还可以保住三分之一。
名家谈写作(梁实秋、鲁迅、叶圣陶)
![名家谈写作(梁实秋、鲁迅、叶圣陶)](https://img.taocdn.com/s3/m/3d89b7b043323968001c9205.png)
名家谈写作--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号均默,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出版过《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艺批评专著。
1930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
》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
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后回任北平师大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著有《冬夜草儿评论》《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约翰孙》《雅舍小品》《北平年景》《实秋自选集》《谈徐志摩》《梁实秋选集》《清华八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著作。
翻译过《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结婚集》《潘彼得》《西塞罗文录》《职工马南传》《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盂雷特》《暴风雨》《吉尔菲先生之情史》等书目。
(本文选自梁实秋著《雅舍杂文》,武汉出版社,2013.08)这是散文大家梁实秋谈写作的文章。
作家谈写作,最有参考价值。
老梁告诉我们,写作就像走路。
一开始没有路,要自己开辟路线,这时候当然走得很艰难。
随着开的道路越来越多,路边美景越来越秀丽,这就容易不再择路,被路边的鸟语花香迷住了眼睛。
最后又明白了需要选择路线,选择景观,“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时候,就已经斐然成家了。
梁实秋谈的是作文之路,但我却觉得更是人生之路。
作文的三个阶段梁实秋第一阶段:文思枯涩难为继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
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的巨轮……”来开始,都感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索然寡味。
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
![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ce37f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d.png)
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书,可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更可以使未来的时光延长或缩短,可以使人们的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看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欢迎阅读借鉴。
名家写关于读书的散文1书智慧的源泉由于辍学太早,在学校里读书的时间不多,为了生计,刚刚参加工作后,因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也曾一度看过不少书,后总是源于无聊与酒肉朋友的沉醉中,应酬与功名利禄的仕途与生意场上的交往中。
而今已到不惑,肚子里积存下来的那些本就不多的墨水已快风干;驻足深思,还是屏弃浮躁、静心、抽空回到书中去吸取养分让自己呼吸畅通吧!圣贤云,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
夜深人静,清茶一杯,与书为友,在默默中交流,在默契中沟通,此时,书会让自己有一种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有苏轼“我欲乘风归去”的飘逸,有了岳飞“怒发冲冠”的血气与达观。
生活的全部虽然不只是读书,可读书却是每个想成为智者的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书中都有,当你看到《孙子兵法》的时候,那战马长嘶,鲜血成河的场景就会展现眼前。
当看到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时,就会想起他的《文化苦旅》聆听他的《千年一叹》。
当你见到徐志摩的诗词时,“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中看见了人间的至美。
书让自己总是还不算成熟的心,在遇事时有了冷静坦然处之的冷静,让自己明白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根源。
更让自己见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
这样的豪情,给了自己一种对生活充满理想与敢于冲霄汉的气度。
有人说,读到一本好书,犹如拥有一位情人,耳鬓厮磨,朝夕相伴,成功时她能给你喝彩的掌声。
烦心时,她能燕语莺声温柔细语,让你意乱的心情一片清凉。
失败时,她会给你力量,鞭策你鼓励你,让你在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气馁。
得意时她会给你警钟长鸣,提醒你得意不要忘了形。
拥有了这位情人,便拥有了古老历史的幽深,青山绿水的灵秀,古今伟人们的睿智与豁达。
名家散文作文
![名家散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c2a52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0.png)
名家散文作文散文,如同生活的镜子,映照着世间万象与人心的微妙。
它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也没有诗歌的韵律节奏,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众多的散文名家中,我尤爱汪曾祺先生。
他的文字,平实质朴,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在《端午的鸭蛋》中,他将家乡高邮的鸭蛋描写得活灵活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简单的一个“吱”字,仿佛让那红油冒出来的瞬间就出现在了眼前,令人垂涎欲滴。
他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对生活深深的热爱。
再看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般生动的描写,让济南的冬天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
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还有朱自清先生,《背影》中那个为儿子买橘子在月台爬上爬下的父亲形象,深入人心。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简单的动作描写,蕴含着无尽的父爱,让人为之动容。
这些名家的散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仅仅在于他们精妙的文字表达,更在于他们对生活的那份真诚和热爱。
他们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用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
散文,是心灵的倾诉,是情感的流淌。
它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将夏夜海滨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与地坛的相处中,对生命有了更深的领悟。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变得浮躁,而散文就像一杯清茶,能让人在繁忙中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它不需要宏大的叙事,只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读余秋雨的散文,仿佛跟随他进行了一场文化的苦旅。
在《文化苦旅》中,他走过一个个古老的文化遗址,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展现得淋漓尽致。
散文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包容性。
它可以是叙事,可以是抒情,可以是议论,也可以是三者的融合。
名家谈散文
![名家谈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1745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1.png)
名家谈散文“名家谈散文”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散发人文情怀、传达思想感悟为主要目的,而不受限于诗歌的格律和小说的情节。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对散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下面,本文将分别介绍几位名家对散文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首先,我们来谈谈鲁迅先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在散文创作方面独树一帜。
他认为散文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一部典型的散文作品,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谬。
同时,他的《故乡》也以纯净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钱钟书先生。
他主张散文应该贴近生活,关注人性和情感。
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也被誉为一部具有散文特点的作品。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和人性的复杂性,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此外,还有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
他认为散文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的表达。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文化苦旅》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雨果先生。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元素。
他认为散文应该是一种对自然界和人类命运的咏唱。
雨果的《悲惨世界》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也有许多章节以散文的形式表现,通过对社会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思考,让读者思考人类的责任和使命。
综上所述,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无论是鲁迅先生、钱钟书先生、余秋雨先生还是雨果先生,他们都对散文有着独到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为散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散文都应该是一种清晰流畅、富有思想感悟的艺术表达。
简论当代五名家的散文创作
![简论当代五名家的散文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9a7bbe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69.png)
简论当代五名家的散文创作最近几年,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当代家喻户晓的五位著名散文家,也在用他们独有和出色的文字来赢得许多粉丝。
他们的作品散发出无穷的灵感,令人心神愉悦,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感。
本文将聚焦于五位当代散文家,追溯其个人作风,探讨他们在创作中留下的精彩。
首先,霍尔斯特德威尔逊真正被大众认可,他的文字精确且深刻,以引人注目的语言和感动的故事,深入流行文化的领域。
他的流行文学作品有《狼图腾》和《河谷花园》,突出了深刻人文关怀,表达出激情而富韵律性的文字结构,也体现了他对个体点滴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其次,本尼特贝尔德,他的散文以张扬个性,细节多彩,把文字和情感融为一体的作品为世人所知,如《猎人的早晨》等经典作品,他的文字充满自然界风光,虚无,破碎,沉思,细腻的描述充裕富有诗意,文章的叙述更加动态精彩,充分体现了贝尔德散文的魅力。
再次,门罗艾夫斯基,他把幽默,生活实践和严肃思想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有《我们生活的乡村》,《灯光在路上》,《夏日的月亮》等,他让幻想和理性相结合,以他独特的文字风格展示出生活实践的真正面貌,分析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为读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感官愉悦。
紧接着是法拉第,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流畅文笔、古典美感、自然意境和现实文化表达而著称,代表作如《假面舞会》,《地球上的星星》,《一个人的哑剧》等,他将生命经历、深刻感情和优美文字完美结合,以洒脱自由的文字,表达出灵活的想象力与生活的真实模样。
最后,卡罗琳梅伍德的文学作品以婉转的笔触描写自然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空灵的梦境之中,代表作有《季风的恩赐》,《孤独的星期三》等,凝聚细腻而清新的文字,将感性和理性结合,对于自然美景、社会问题和凡人身边的小事,总是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总之,以上五位家的散文创作具有迥异的个性特征,但却各自表现出一种思考的心态,一种情感的共鸣,把文字带入了无限的维度,他们的精彩文字犹如涓涓细流,渗透了生活的每一个生命岔口,激发出读者的灵感,探寻内心的自我。
名人谈散文
![名人谈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ca99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5.png)
名人谈散文:文学的灵光与深度在多样化的文学形式中,散文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它没有诗歌的严格格律,却以其自由流畅的特性,成为表达人性、感悟生活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之一。
许多名人,因其对散文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使得散文的魅力得以彰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的这句诗,在描述散文时同样适用。
他认为,散文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或繁复的修辞,而在于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灵性。
就像山因为有了仙,才有了名气,水因为有了龙,才有了灵气。
散文也是如此,它所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世界。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就展示了这种精神气质。
他将日常生活与深沉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真实。
他的散文就像他的人格一样,充满了力量和韧性。
巴金曾说,“我写作,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我的生命。
”这也是散文写作的真谛。
散文是心灵的倾诉,是感情的流淌,是生命的体验。
它不求表面的成功,而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充实。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他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西方的理性思维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散文风格。
他的散文不仅表达了他的思想,也展现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当代作家余华,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将散文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的散文既是对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人生的反思。
他将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这些名人的散文作品,如同明镜一般,照亮了我们的文学之路。
他们对于散文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使我们对散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散文的魅力和深度。
他们的作品告诉我们,散文并非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心灵的倾诉、感情的流淌、生活的体验。
每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名人的散文作品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他们的理解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引导。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3e6c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5.png)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名家借景抒情散文景色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存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名家借景抒情散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名家借景抒情散文【1】原本在乡村长大的人,在小城里住的时间久了,就会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眼睛就会栉比鳞次的高楼遮挡住,看不到像过去那般旷远的田野,思维也会被一种定势束缚住。
秋日里,也有点麻木了,渐渐淡漠了过往岁月里家乡秋天的印象。
啊,丢失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顺着脑海中残留的蛛丝马迹,寻找家乡的秋天,找回家乡的秋天,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如今寻找家乡的秋天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那要穿越时空的遥远,跨越城乡的隔断,让我的思维踏上回家乡的路,让家乡的秋天一步步走进我心间。
家乡的秋天是迷人的,是充满着美丽景色的,它绘成了我心中的一幅多彩的画。
这幅画里点缀着迷人的色彩,这迷人的色彩里,有绿、有黄、有红。
绿的呢,是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玉米秸,一杆杆挺得笔直的玉米秸,就像一个个守护田野的士兵,在守卫的时光里,苍老了岁月,美丽了田野。
黄的色彩那就多了,就是那刚说的葱绿的玉米秸到了深秋也会由绿渐渐变黄,被玉米皮层层包裹着的玉米也呈现着金黄,那飘落的树叶也会把大地铺就一片金黄,深秋的枯草也变成了“一岁一枯荣”的黄。
秋日里色彩的变换本身就是一种美,黄色为秋天充盈着一种别样的美,添补了秋天色彩的缺憾。
红的是红彤彤的苹果和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的柿子,红遍了田野,红遍了村庄,也映红了果农的笑脸,给秋天带来一种成熟美,这是一幅幅静态的田园风光图。
家乡的秋天还是自然灵动的,家乡人民用遒劲之笔绘就了灵动的图画。
在这幅灵动的画卷里,有挎着篓子穿行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妇女,有弯着腰用小镢一镢一镢刨玉米秸的汉子,有推着小推车一拱一拱推玉米秸的,有赶着牛车“哩哩啦啦”拉玉米秸的,还有刨地瓜、花生、切地瓜干的,妇女们则跟在男人们的后面说笑着抖索花生蔓上的土,喜人的白白的花生果呈现在眼前。
还有,在收获后的空旷玉米地、地瓜地里,悄然堆起来一岭岭玉米、地瓜,看了真是张眼。
张怡微:散文的灵感|名家谈创作
![张怡微:散文的灵感|名家谈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95074bd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f.png)
张怡微:散⽂的灵感|名家谈创作作者|张怡微在引论部分,我们谈到了中国古代散⽂的历史、英国散⽂的定义、现代散⽂类型的分化和现代散⽂的处境。
如若对中西散⽂分类有兴趣,还可以参看陈平原的名著《中国散⽂⼩说史》及孙景鹏的⽂章《现代散⽂分类论析》。
我们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听⽼师说“什么是散⽂”,散⽂要写“真情实感”,要“形散神不散”,散⽂中“⼀切景语皆情语”,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常困难。
它似乎意味着,现代散⽂尤其是当它进⼊义务教育的⽂学课堂后,开始强调“情”,和周作⼈所⾔“在理学与古⽂没有全盛的时候,抒情的散⽂……在学⼠⼤夫眼中⾃然也不很看得起”完全不⼀样。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我们⽆意识实践了五四以来对于古典散⽂书写范式的反叛,我们已将“抒情的散⽂”作为基础写作教育的重要⼀环。
这背后有漫长的变迁,古⼈⽂章⾥的神与情,处处牵连着家国兴亡,古代散⽂要承载的意义是天道,⽽不是趣味。
直⾄晚近,随着现代⼩说为散⽂的社会责任分忧,精英作家的个⼈⽓质与“散⽂”这个古⽼的⽂体相互赋形,形成了新⽓象。
⼀百年后,我们开始在散⽂⾥⾃然⽽然地关注个⼈,关注家庭,关注⼉童和青少年的感受,关注情趣和灵性。
初学者学习写作,最⼤的问题不是没有内容、没有情感的问题,⽽是胸中有⼀团不可名状的素材,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输出,也不知道最适切输出的形式是什么,是散⽂、⼩说还是诗歌,还是这些类别之外的⽂体。
作⽂⽐赛经常打出“和课堂作⽂不⼀样”的旗号,吸引年轻学⽣投稿。
这说明写给学校和考试的⽂章,带有⼴场性、社会性和表演性。
在既有的规范写作之外,还存在⼀种可以写的、不知道是什么的、⾮虚构类型的⽂章,这是我们⼼知肚明的事。
往往,真正引发创作灵感的,正是这⼀类⽂章。
当学⽣还没有远见建构和思虑到读者问题的时候,创作的⼒量就已蠢蠢⽽动。
简⽽⾔之,那个失眠的夜晚体会到的不安分的表达欲望就是“灵感”。
⽆处投递,亦是这种“灵感”来临的契机之⼀。
商伟有⼀篇很有意思的⽂章《⽐较中西⽂论中关于创作灵感的⼀些认识》,⽂中提到,在西⽅最先使⽤“灵感”⼀词于⽂艺创作的是德谟克利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谈散文写作
贾平凹谈散文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
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
但不久社会生活的不正常,散文顿跌于套式,后一场“文化革命”使人的虚假恶性发展为疯狂,文风以唯美主义又更演变为一种声嘶力竭的空喊,以致于从此声名狼藉。
现在的散文要振兴,关键是为真情招魂。
二、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
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
三、中国的文学愈来愈走向世界,散文要破除框式,搞中西杂交。
弄通弄懂什么是民族传统的东西,什么是外来的现代的东西,融汇化合,走出一条极民族化的又极具有现代意识的路子。
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是写什么,而还要怎么写。
有人将散文当作写小说前的训练,或应景之作,敷衍成篇糟蹋散文的面目。
散文的身价在于它的严肃和高尚,要扫除一切陈言、潜心探索它的结构、形式、文字、反复试验和实践,追求它应有的时空。
五、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非常重要时期。
社会的结构,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和松动,社会走向多元化,人们的兴趣趋向多样化,严肃文学的地位似乎在下降,而通俗的、商品性的文学正走向高潮。
散文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站在信息前头,但一定要独立思考。
艺术要顺势而发展,却绝不是可怜地迎合。
重在征服。
冯骥才谈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叶延滨谈散文——散文如何有所突破现在散文写作比较“混乱”,谁也把握不住,好像也没有具体标准。
在新时期文学中,最早诗歌曾经比较混乱,其实,换言之,最早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现在散文也有点百花齐放了,因此,我觉得这种混乱对写作者非常好!春秋战国,乱世出英雄,新人可以借机而出,出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了一批大家。
而孔子思想统治天下后,天才英才一代又一代,却只能是注解其思想。
一要努力在题材上有新的突破——题材
文坛已有的模式很难打破,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的写作者提供了许多
新的题材和写作机会,做“第一只早叫的公鸡”,挖掘新的体裁可以创造新的可能性,决不可拿着前人的范文来描红。
我提倡个性化人生体验的表述,每个人都在与前人不同的时代与生活空间里活动,强化了个性,就也写出了新的时代特色,同时也找到了与前人的差别。
二要特殊的语言表达——语言
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现在的作家生在一个开放的好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要勇于推翻前人的套子。
鲁迅等的成功是由于“无障碍运行”--旧的文言文刚退出了舞台,新文化运动就像一片处女地,谁先播种长出的就是谁的苗。
我最初创作处于“文革”时期,言论都很受限制,又加上“三突出”、“样板戏”,文坛死气沉沉,“文革”结束后,作家首先就是“说真话”,只要说一些自己的话,很新鲜,于是,被人们记住了。
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服气,说他们写的什么呀,其实,说真话也曾是很不容易的事,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大革命。
如今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文学在思想上、在艺术上都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比方说,散文界就没有什么别人动不得的大师,也许可以说,散文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了。
每个想成“大家”的人就是创造语言的人。
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得最个性,最艺术的人就是“一家”。
三是跨文体和新文体写作——形式
很多年轻人有自觉的意识,从事一种“另类写作”,要区别于前人的思想是存在的。
网络上的语言是很多的,还出现了《计算机辞典》现在类似UP、VCD、WTO等,都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方式。
因此,如果完全真正保持纯洁性,散文很难写了。
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语言表述的特征。
现在自由文体的写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表现得很突出,《人民文学》版面上以小说为主转为以散文类作品为主了。
《青年文学》的广义散文比例也很大,这种写作的扩张也拓展了固有的“美文”模式,这也是值得借鉴的。
书本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杂志则是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一种价值取舍,所以,我请大家从杂志面貌的变化了解文坛动向。
散文创作在形式上提供了类似“诸子百家”的局面和自由的空间,但写作者要明白自己在混乱中的选择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