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医疗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医疗改革是我国社会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的权益。

2.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加大了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力度,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得到基本的诊疗服务,避免了“看病难”的问题。

3. 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生收入分配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带动了医生收入分配改革。

通过取消以药品收入为主的医药分开政策,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合理调控,为医生提供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这导致了一方面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患者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2. 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医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患者普遍抱怨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生不够耐心和专业,并且医疗费用过高。

而医生则认为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工作环境恶劣等,这使得医患之间的信任进一步受损。

3. 医疗费用过高在我国,医疗费用普遍偏高,成为很多家庭承受的沉重负担。

尽管我国实现了医保制度的全覆盖,但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相对较低,很多高额医疗费用需要个人自行承担。

这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尽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医疗服务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是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制定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也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障范围不全面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保障的范围较窄,保障的内容也有限。

主要表现为:1.医疗保障覆盖面窄,针对的是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费用,而对于罕见病、高昂疗费的医疗费用未作充分保障。

2.报销比例较低,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只覆盖50%至70%的医疗费用,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有所负担。

3.门槛过高,有的地区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家庭收入进行了限制,有些家庭因此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障。

二、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依然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为:1.乡村医生资源严重短缺,公共医疗设施分布不均,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相对低下,很多医疗机构设施陈旧,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农民的就医体验。

三、参保制度不科学农村合作医疗在参保制度上,也面临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1.参保门槛高,一些贫困地区的家庭难以承担参保费用或者缴费时机受限,导致不少人在发生疾病时还是需要去城市看病。

2.参保费用不透明,缺少有效监管,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收费的现象。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1.统一管理机构缺乏,各级医保部门管理、运作不够协调,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

2.医保基金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在推进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只有在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合理制定参保制度,以及做好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关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关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关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3年底,农村贫困户42.2%为因病致贫,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44%为因病致贫,“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制约农村脱贫的主要原因,不少地区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所以,成功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路上必须攻克的难关。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缓解疾病对农民的负担,降低大病对农村家庭稳定收入的严重打击,我国在2002年10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它是由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起支持与引导作用并负责筹措经费,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筹资建立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制度。

在2006年,我国提出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升到80%o 农村医疗保险改革优化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的社会发展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与城市发展长久的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落后于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而新农合作为一项新兴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其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同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根据当地状况,因地制宜地使用该制度尤为重要;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但农民最容易得的是小病,往往因为小病治疗不及时,进而转变成为大病;农村的医疗体制相对落后,农民看病报销的过程繁杂,这降低了农民参保的意愿。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关系着农村的脱贫致富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研究意义医疗保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合理制定保险规则,避免保险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一直是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再加上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中对风险的强烈厌恶情绪,所以使得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没有良好的环境。

而新农合作为最近新提出的农村新型医疗保险方式,人民还需对其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浅议贫困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

浅议贫困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
2006年,覆盖123个县(市、区,包括地方自设区),覆盖村委会20075个,占95·6%,参合
人数约3060万人,参合率为61·5%,有15个市参合率超过60%。[1]
总的来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本文不在赘述。我们看到在实施
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困难,影响了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难点问题: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措施
既然实施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因此要把这件关系农民健康的实事
办好,在分析客观存在的困难基础上,要多提供贴近农民实际的服务,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事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农民对“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理解有偏差的问题,我觉得有以下解决的途径。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
·14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难点及措施*
钟建英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本文指出
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贴近农民实际的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措施。
平衡点。如果鼓励更多的农民投保,只要参保率达到90%以上,赔付金额就有可能大幅度提
高,这样才可以真正起到大病保险的作用。
四是建立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合作医疗长期稳固和发展。首先通过审计、
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决策层、管理层、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好用好农民上缴的资金,这是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长期稳固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其次在管理方面
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农民健康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健康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健康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凸显。

农民健康和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成为推进农村振兴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健康保障工作的进展。

本文将就现状与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保健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设施落后,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低,专科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匮乏。

由于投资有限,许多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人们往往没法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 医保覆盖面窄农村地区的医保覆盖范围有限,农民负担较重。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在就医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高的费用,在遇到重大疾病时难以承受医疗费用的压力。

此外,农村居民普遍对医保政策了解不足,使得报销流程繁琐,难以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3. 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大量的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紧缺,无法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居民只能选择到城市就医,不仅加大了负担,还增加了就医的不便利性。

农村地区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较低。

在预防疾病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以及对公共卫生的了解。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保健意识,对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解决方案1. 完善基础医疗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提高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以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

2. 扩大医保覆盖面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度。

同时,逐步扩大农村地区医保的覆盖面,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人群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

3. 加强医疗资源的平衡配置优化医生和医疗资源的分布,促进医生进入农村执业。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乡村振兴农村医疗保障报告

乡村振兴农村医疗保障报告

乡村振兴农村医疗保障报告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推进。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却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乡村振兴之医疗保障现状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医疗保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机构数量少,医务人员缺乏。

其次,农村地区居民对传统医疗保障模式的依赖度高,缺乏对新型医疗保障形式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诸如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对农村医疗保障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农村医疗保障具有深远影响。

一方面,乡村振兴将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品质,为农村医疗保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加大了对农村医疗保障的需求,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由此可见,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可吸引更多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地区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水平。

此外,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

四、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建设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医疗保障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服务点。

其次,要加强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推动农村医疗保障改革农村医疗保障的改革是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同。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有所扩大。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农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较高。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此外,一些地方还推出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等特殊医保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然而,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仍存在差距。

首先,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医院设施水平和医护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农民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医疗风险。

其次,农村地区的医保资金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农民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此外,医保政策的执行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一些群众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待遇。

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医保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首先,农村地区的医保保障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其次,医保覆盖的药品种类较为有限,尤其是高价药品,使得一些患者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待遇。

此外,医疗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还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

在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不断加强,医疗设施、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

此外,推行医保扶贫等特色政策,有效减轻了贫困农民的医疗负担。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其次,加强医保资金的筹措和管理,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医疗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近年来成立的一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它既能够帮助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负担医疗费用,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

一、保障水平不均衡。

由于各个地区的医保政策、经济水平等不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报销比例等保障水平不同。

有些地区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很完善,报销比例高、保障范围广,但是也有一些地区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保障水平较低,导致农民在看病就医时还需要自行承担不小的经济压力。

二、资金不足。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多样,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个人缴费和社会捐款等。

但是,有的地区的合作医疗保障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医保资金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需要农民自己承担更多的医疗费用。

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生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不充足等原因,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种种不便和负担。

同时,一些城市的医疗资源却过剩,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四、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由于医保报销程序繁琐,需要大量的材料和时间,导致很多农民懒得前去办理医保报销。

另外,医保报销时间也较长,一些农民需要等待较久时间才能获得医保报销款项,影响其就医积极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未来,我们应该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进行改革优化,以解决现有的一系列难题。

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医疗福利。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分析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变的十分强烈。

但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满足广大居民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城乡居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

健康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福利之一,离开了可及性和可得性的良好的基本健康服务,公民的生活满意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农村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字: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现状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58—02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初步确立后,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农民的卫生需求也逐步释放。

农村医疗机构和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卫生工作能力得以提高。

截止2007年,全国已有2452个县(市、乡)参加了“新农合”试点,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达到7.29亿人,参合率达到80.20%,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不仅如此,医保基金数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具体见表2-1)表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注:数据来源于《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资源投入不均衡,城乡居民差异过大我国当前现有的制度都是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分割开来,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加以覆盖。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2006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73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580万人,分别比上一年末增长1558万人和391万人。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67万人。

2006年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已经达到1999年的26.5倍,增长态势十分迅速。

然而,覆盖面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城市,且构成人群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而农村和城市的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反思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反思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反思【摘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本文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初建实施、改革完善、存在问题、现状展望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在实施初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但也存在着缺乏资金、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随着改革和完善的进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些难题如医疗质量、基金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

在展望方面,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好规划。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农村健康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历史回顾、现状反思、初建与实施、改革与完善、存在问题、现状与展望、发展建议、重要性、不断完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部分农民经济条件较差,很难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医疗服务利用率,从而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及时的医疗保障,他们就能更好地参与劳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不足、贫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运而生。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逐渐扩大。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不断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我国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已经达到了95%,较为普及。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带来的福利和保障。

其次,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大病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特别是“大病保险”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居民在面临重大疾病时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减轻了医疗费用的负担。

然而,尽管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保政策的执行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医保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些农村地区在筹集资金、保障医疗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导致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权益不够到位。

其次,医保报销率偏低。

虽然农村居民参保率较高,但是医保报销率相对偏低,有些地区甚至低于50%。

这使得农民在面临大病时仍然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压力。

另外,医疗服务水平也不均衡。

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医疗人才的匮乏,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农民面临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

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医疗保障的经费支持,提高保险报销率,降低农民医疗费用的负担。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可以改进医保政策,提高农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强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最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最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最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可以从政策、经济、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医疗保障政策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包括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制度、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等。

这些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了他们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参保率,保障了更多农村居民的医疗权益。

其次,农村医疗保障的经济支持有所增加。

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也在提高。

例如,政府增加了农村居民医疗救助的资金补贴额度,改善了贫困人口的医疗条件。

此外,政府还提出了创新融资模式,通过建设农村医疗保障资金池,增加了农村医疗保障的经济支撑力度。

再次,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随着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有所改善,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的力度,增加了医务人员数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农村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然而,尽管农村医疗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参保率仍有待提高,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还没有接受到医疗保障的覆盖。

其次,农村医疗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贫困家庭在看病时仍然面临较高的负担。

另外,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仍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保障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篇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人口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推广与发展,衰退。

接着对合作医疗制度衰退以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各种医疗保障的形式在农村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仍然主要是依靠家庭来解决的,医疗保障,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障基本上处于一个“真空地带”。

因此,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

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介绍了了山东省的两个地区试点推行的情况——青岛市崂山区和德州市临邑县,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模式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

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保障农民健康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仍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CMS)和新农合两大制度。

然而,这两个制度在覆盖面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为95%,距离全覆盖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这些制度的实施程度在不同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基层一线的医疗保障仍然相对薄弱。

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起着农民健康保障的基础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制度性问题的限制,这些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薄弱,缺乏专业医生和护士等医疗人员。

其次,医疗设备和药品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

再次,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农民对其信任度较低,因此更倾向于到城市就医,增加了就医成本。

三、农民医疗保障知识普及不够农民对于自己的医疗保障权益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保障知识。

这导致了一些农民并不了解自己享受的医疗保障政策和待遇,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医疗保障。

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农民缺乏知识的空白,进行诈骗和非法活动,进一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四、农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是农村医疗保障的一大问题。

尽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一定的报销比例,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疗费用依然需要农民自行承担。

特别是一些大病的治疗费用,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同时,由于部分山区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还需要支付较高的交通费用前往城市就医,进一步增加了医疗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扩大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加快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因地制宜,产生悬殊化。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新形势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新形势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新形势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它在70年代末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这一时期,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初步诊治;这一时期农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使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

根据199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

1989年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

90年代初期,全国仅存的合作医疗主要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异军突起,是乡镇企业经济支撑了苏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使其达到了鼎盛时期。

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成就,自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和措施,试图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是,除了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之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像希望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

而且,曾经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唯一范例”的苏南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在经历了辉煌之后也急剧衰落下去。

就是在恢复与重建合作医疗制度“高潮”的1997年,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中参加合作医疗者仅为9.6%。

卫生部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其中一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改善对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对此,如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将就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改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明显偏少,医疗设施薄弱,医疗人才紧缺,导致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设备水平,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二、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医疗设备陈旧,建筑老化,环境卫生不达标。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医疗卫生设施的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三、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医疗水平低下,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体验。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提高其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医疗费用高农村地区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往往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应该通过政策扶持,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

五、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单一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单一,往往只提供简单的常规医疗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化医疗需求。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保政策覆盖面窄,农民参保率不高,一些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大对农民医保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七、医疗信息化水平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医疗数据和患者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和互通,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问题及改进之策。

一、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基本医保组成。

这些保障机制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保障,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

然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政策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弱,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然而这些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导致医保覆盖面有限。

2. 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不足,导致农民在就医过程中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和较高的就诊成本。

3. 医保政策缺陷:农村医保政策的衔接性和稳定性有待改善。

各地方在实施医保政策时,存在政策执行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划分仍然模糊,给农民带来了困扰和不公平的待遇。

三、改进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财政支持,提高医疗保障的资金覆盖面,确保医保政策的实施和落地。

2. 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数量,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3. 完善政策设计:改进农村医保政策,加强城乡医保制度的衔接,并逐步取消城乡差别待遇,确保农民享有公平、合理的医保待遇。

4. 推进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广远程医疗,提升农民医疗服务便利性和质量。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

只有通过改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结起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卫生建设、改进政策设计和推进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着一些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政策规划与实施不够灵活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施中,政策规划和实施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制定的政策也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的政策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往往显得较为僵化,很难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保障水平不够高当前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的保障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和高额医疗费用的保障还有所欠缺。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旦遇到严重疾病或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十分沉重,这也容易导致出现其他一些问题,如医疗费用无法支付、对医疗保障机制不信任等。

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我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分配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生和医疗设施的匮乏使得农村居民就医十分不便。

而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分配则相对较好,就医条件较好。

这使得一些被困难地区的农村居民可能会远赴他乡求医,增加了就医的成本和风险,也不利于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覆盖和实施。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和组织对于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虚报医疗费用、挪用医疗保障资金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医疗保障机制的资金安全,也降低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五、医保与医疗卫生服务脱节当前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在医保与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脱节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施主要注重医疗费用的报销,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和医院存在变相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也直接损害了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实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作者:郑文娟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变的十分强烈。

但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满足广大居民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城乡居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

健康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福利之一,离开了可及性和可得性的良好的基本健康服务,公民的生活满意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农村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字: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现状解决措施。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初步确立后,农民的医疗负担有
所减轻,农民的卫生需求也逐步释放。

农村医疗机构和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卫生工作能力得以提高。

截止2007 年,全国已有2452 个县(市、乡)参加了“新农合”试点,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达到亿人,参合率达到%,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不仅如此,医保基金数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具体见表2-1)。

表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2008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资源投入不均衡,城乡居民差异过大。

我国当前现有的制度都是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分割开来,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加以覆盖。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有突飞猛
进的增长。

2006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732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580 万人,分别比上一年末增长1558 万人和391 万人。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67 万人。

2006年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已经达到1999 年的倍,增长态势十分迅速。

然而,覆盖面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城市,且构成人群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而农村和城市的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2003 年 3 月,河北省海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开展了“医疗保险热点难点问题”调研,结果发现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排在十大问题之首,选择频率为%;紧随其后的是困难企业参保问题,选择频率为50%。

同时从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看,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一直相当严重(见表2-2)。

尽管自2000 年以来国家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一直在大幅增加,但其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仍然低于
20%。

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提高覆盖面,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将公平、效率、可及和质量等作为核心指导原则。

表2-2 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李放,韩翠萍《试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支持》,《农村现代化研究》(长沙),2005 年第1 期。

(二)资金运用不到位。

10 年的发展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账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收入和结存量的上升幅度都较快。

2006 年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643亿元,比上年增加%,其中统筹基金收入1041 亿元. 但是比较基金的支出和收入,我们发现结余积累额很高。

2003 年之前,结余额与每年的支出额几乎相等,从2004 年开始,结余总额已超过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金额,2006年高出2166亿元。

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原则是“以
收定支,略有结余”。

从这些年来基金的运营来看,医疗保险基金沉淀很多(见图2-2),虽然这可以防治基金账户赤字的出现,但是过量的沉积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以海兴县农村医保基金为例(见表2-4),2007 年基金总使用率为%,统筹基金使用率为%,2008 年基金总使用率为%,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为%。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基金的使用率仅仅占到一半多,这样不仅不利于基金的充分利用,而且不利于基金的保值增值。

表2-4 河北省海兴县社保基金使用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海兴县农村医疗保障部门。

(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这引起了政府及有关农村医疗保障部门对于农村医疗保障立法
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

但是我国至今仍未建立有关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相对健全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相对较少,相对较多的是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

由于立法还不是很健全,使得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即使感觉价格过高也无法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而属于事业单位的医院及一些卫生院或者诊所也具有盈利性质,这就使一些患者更加受蒙蔽。

(四)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农民工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缺乏医疗保护、没有医疗保障权使得农民工的生活更加困难。

一方面农民工很难参与城市医保,另一方面即使农民工可以参与医保,但是由于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一个地区参与的医保到另一个地区如何计算如何过渡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一)强化政府责任。

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保障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

具体以河北省海兴县为例,2007年,全县参合农户40558户,参合农民142194人,参合率为%,共筹资万元。

其中特困户和五保户的参合资金为民政代缴,共计8340元,参合率为100% ;各级积极补助农村居民(见表3-1)。

表3-1 河北省海兴县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筹集概况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海兴县农村医疗保障相关部门。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8 年海兴县筹集资金的数额为2007年的倍,但是在各分项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筹集资金的数额在减少,而省市中央的补助金额在增多,并且增加的比重还
很大。

所以这更加表明中央的财政支持是很重要的,我们改革过程也是要减轻个人的经济负担,中央应该在资金方面给予农村以更大的支持。

(二)强化基金的监管与审查。

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以海兴县为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体系保证下,海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和社会各界汇报和公布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并建立咨询、投诉与举报制度,实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制度监督相结合,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根基冀财社[2008]35号文件要求,对新农合账目进行了调整。

不仅如此,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常运行,海兴县还成立了由农民代表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
行情况。

采取张榜公布等形式,住院患者补偿的费用、就诊医院等每月公布一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具体收支和使用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

接受参合农民的民主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合理使用。

(三)进行有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法律建设。

法律建设为农村医保提供终极的保证,使其在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存在官员调动升降,也不会使其受到影响。

同时法律可以确定医疗保险所涉及的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集体、保险公司、用人单位、参保农民等各方如若发生纠纷、产生责任问题,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则的贯彻落实,使农村医保建设逐渐纳入到法律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

现阶段我国农村医保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一方面,医疗机构缺少一些监督措施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严格遵守的制度准则,使
得一些医生可以“钻空子”,为自己谋私利。

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对于患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很多人为了贪图小便宜,往往不按规定办事,守法观念薄弱。

所以我们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有关农村医保的医院患者等多方面的行为,在社会上营造一种人人都以依法参与医保为荣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