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四单元复习唐太宗、宋太祖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复习提纲填空卷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复习提纲填空卷无答案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4.2.1:隋朝的兴亡一、隋的兴亡1、隋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
2、隋文帝改革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3、隋的统一:(1)时间年(2)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大大加强了、、的联系,推动的迅速发展。
4.隋的灭亡(1)原因:面对无休止的的役和役,人民不堪忍受,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2)时间年,隋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5、隋大运河:时间年,历时六年。
(1)隋大运河以为中心,南起,北至,全长2019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的运河,分、、、和四段。
它连接的五大水系4.2.2唐的盛衰1.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的措施(1)经济:非常重视,减轻农民的;(体现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用:促进的恢复和发展。
(2)政治:①以和著称;(任命了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丞相。
)还重用敢于直言的。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保证政治清明。
②沿袭和完善了的。
三省:(起草诏书);(审核内容);(负责执行)作用:三省共同商议国家政事,提高了,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又,改善并加强了。
(3)文化:非常重视,进一步完善了代创立的制度。
科举制通过来选拔官员,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科举制的作用:对读书人来说:对统治者来说: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
5.武则天与“贞观遗风”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______________”6.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__________即位,才稳定下来。
年号___________.“开元盛世”的表现(1)农业:大量荒地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内容(全)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礼乐文明的确立1.西周(1)建立者:周武王(2)时间:公元前1046年(3)战役:牧野之战(4)都城:镐(今陕西西安)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制度。
3.西周采用分封制、宗法制好礼乐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4.分封制(1)实行的原因:为了有效地管辖广大被征服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2)受封对象:周王的亲属、功臣等。
(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和仪仗等物品。
(4)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5)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6)基础:宗法制。
5.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2)核心: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封侯。
(3)实质: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4)作用: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王朝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7.礼乐制度(1)制定者:周公。
(2)含义: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能享受的乐目、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各不相同。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秩序,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4)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
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一首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考点16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复习课件)
影响
评价(综合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政治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利
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削弱地方力量;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的局面
①行政权、财政权、军权都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崇文抑武使军队战斗力降落;机构膨胀,冗官、冗兵、冗费造成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交通
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间距。
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法律
颁布了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并通过文书的上传下达来执行。
这一套制度从此长期沿用下来。
边疆治理
在本来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此后的两千多年,很多朝代也曾修建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提高了行政效率,改良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三省共同协商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良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领域
措施
影响
经济
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经济
派官员(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军事
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最全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最全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建瓯七中张木生【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
它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与“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中已学过有关唐太宗的知识,且平时多多少少也有看过关于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对唐太宗这一人物应该比较熟悉,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
2、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唐朝皇帝知识点
唐朝皇帝知识点一、唐朝皇帝简介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朝代,共历经21位皇帝。
他们统治下的唐朝以其繁荣和文化兴盛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位有代表性的唐朝皇帝,了解他们的历史地位和所做出的贡献。
二、太宗李世民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政策,使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他注重军事建设,发展农业和经济,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战,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三、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皇帝贞观年间实行的一种政治治理策略。
贞观之治强调以德治国,注重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推行公平正义,严惩腐败。
在贞观之治下,唐朝经济繁荣,文化荟萃,人民生活富裕安定。
这是唐朝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四、文学艺术的开创者——玄宗李隆基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文学艺术的赞助者和开创者。
玄宗皇帝非常重视文化艺术,他亲自撰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也广泛邀请文人墨客入朝,举行文学座谈和诗歌比赛。
在玄宗李隆基的推动下,唐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巅峰。
五、开启了彩绘繁荣时期的唐玄宗唐玄宗(685年-762年)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开启了彩绘繁荣的时期。
唐玄宗非常注重绘画艺术的发展,他亲自指导和推广了彩绘艺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
唐玄宗的彩绘艺术成就为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了唐朝15年。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她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女子教育,提拔了许多有才华的女官。
武则天的统治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唐朝皇帝的辉煌与衰落唐朝皇帝的统治经历了辉煌和衰落两个阶段。
在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繁荣昌盛,国力强盛;而在后来的玄宗和唐玄宗时期,由于一系列的政治腐败和军事失败,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灭亡。
中考考点17: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a)
政 实行推恩令 治
建立刺史制度,
经 货币铸造权和盐 济 铁生产经营权收
归中央
文 罢黜百家;推行 化 儒学教育
边 和战匈奴 疆 派张骞出使西域 民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统治;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但又限制了其 他学术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 巩固了边疆,保证大一统的局面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9
3.“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 (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 邪(反叛)心。”由此判断汉朝为削 减诸侯王的权力采取了( ) A.推恩令 B.分封制 C.科举制 D.宗法制
10
唐宗
措施 政 善于用人 治 虚心纳谏,
科举制
影响
保证决策正确,政治清明;
完善三省六部制 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中央集权 选拔治国人才
经 减轻赋役负担; 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济 边 开明民族政策 疆 民 族
有利于巩固边疆,加强民族融合
11
隋唐时期的中 央集权体制
皇帝 尚 书 礼 兵 门 下 刑 工
结合材料一,说说与分封 为解决类似困境,汉武帝采取 结合所学举例说说汉初 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秦 方法指导:仔细审 制相比,实行郡县制有怎 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三说说 “立诸王”给汉朝统治带 朝和汉初的政治制度有何 题,学会从材料中 样的作用? 这一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来的困境。 不同? 颁布推恩令; 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 秦朝实行郡县制, 七国之乱 削弱了诸侯国实力,巩 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经 统一货币;统一 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济 度量衡 文 统一文字; 化 焚书坑儒
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同时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四单元 唐朝的兴衰 过关练习 有答案
唐朝的兴衰班级 姓名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C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完善隋朝的中央官制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2、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乙图反映的朝代是( C )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明朝3、唐太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
那时候,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 )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文景之治D .康乾盛世4、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5、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D )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用用小篆写诗歌给皇帝看6、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普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
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B ) A .道家的“自然无为” B .儒家的“仁政德治” C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法家的“以法治国”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称“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C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8、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B )A .尚书省裁决B .门下省审议C .尚书省执行D .门下省执行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的年号(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10、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⑪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⑫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⑬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宋元及综合探究四复习提纲填空卷无答案-教育文档
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1、北宋建立:时间:年,地点:驿,人物:(宋太祖);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果:建立宋朝,取代,以开封为,作为都城,史称。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⑴、原因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目的:加强
⑵、措施:
东京
辽
10世纪初
西夏
11世纪前期
2、归纳契丹在哪些方面受到宋的影响?
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教育、文字、货币制造
3、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双方议和,史称“”
4、澶渊之盟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说明北宋统治者
5、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盟约,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有远见的盟约。请结合盟约的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4.3.5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大约在魏晋时期:;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时期,完成南移。
南宋:完成南移
2、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原因)
⑴社会政治:南方社会安宁、稳定;
⑵技术层面: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和;
⑶人力资源:北方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⑷自然因素:南方优越;
作用:它是秦以来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②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在中央设立,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2)经济上:重视发展,禁止蒙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的种植
(3)交通上:交通得到空前发展
①为便利,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直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概述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复习课件)
度 度:寸、尺、丈、引
量 量:合、升、斗、桶
衡 衡:铢、两、斤、钧、石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小篆
隶书
有 利 于 政 令 的 推 行 和 各 族 文 化 的 交 流 。
思想上
“焚书坑儒”
焚
书
坑
儒
焚六国史书,民间诗、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书、百家书(医药、卜筮、 (术士与儒生),皆坑之 种树之书除外)。 咸阳。 利: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3)影响:
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皇帝
(中央)
司隶校尉
监督和 检举京师百 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
地 方
刺 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汉 武 帝 对 匈 奴 的 战 争 形 势 图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 关系,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 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
削弱封 国势力
经济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长安 地方 太学 官学
推恩令
强化监 察制度 地方
巩固了中央 集权国家, 加强了国家 统一
经济
有效地促进了各地 的经济交流 方便政令推行,促 进了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成 为维系中华民族历 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多个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标志着中国文明的起源。
-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开始形成。
2.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
- 两晋: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时期出现了“士族政治”。
- 南北朝:南北分裂,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4.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5. 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清:-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分裂时期。
-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技发明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修建万里长城。
- 清朝:满族建立的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衰落。
6. 科学技术与文化:-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
-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自然无为,强调个人修养。
7.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历史上的盛世。
-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推行新法。
8. 重要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2 隋唐:开放个新的时代教学设计
介绍与隋唐时期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隋唐时期历史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准确的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4.社会认同:通过学习隋唐时期的成就和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沟通与协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隋唐艺术与文化》:本书探讨了隋唐时期的艺术和文化特点,包括绘画、雕塑、诗歌等,帮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魅力。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本书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成就
-经济:农业发展、商业繁荣、大运河的促进
-文化:唐诗、书法、绘画、雕塑
-科技:科举制度、火药、印刷术
-外交: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
5.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事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杜甫、白居易
6.隋唐时期的艺术与文化
教学手段: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教学设计2
第2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第2课时唐的盛衰[教学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那么天、唐玄宗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采取的在处理君民关系、君臣关系、等问题上的新政措施以及沿用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社会和谐局面产生的原因。
2.认识唐太宗的个人才干及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奉献,掌握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方法,学会总结历史经历指导现代社会。
“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中国后世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开展的巨大奉献,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太宗的新政措施及其作用,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理解“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唐朝的开展和强大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后世及世界文明的巨大奉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新课导入〕播放:新贵妃醉酒师:“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贵妃醉酒把我们带回了一个魂牵梦绕的朝代,请问歌曲中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生:〔新课教学〕师:中国封建社会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由“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开场,有一个怎样的帝王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走向,一个暴君昏君,必然使百姓遭受苦难;同样,一个明君好皇帝也可以成就一个伟大帝国。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唐朝有哪些著名的皇帝?师:下面我们来认识第一位好皇帝唐太宗,说说你对唐太宗有哪些了解?师:经过太宗的一番努力,唐初社会动乱、经济萧条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请为他制作一张名片,感悟他为何能让国家由弱变强,希望通过这节课,这位好皇帝能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
1.中国好皇帝---唐太宗姓名李世民年号贞观有何治世贞观之治出现治世原因政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重视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教育:完善科举制著名言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师:唐太宗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和“舟〞分别比喻谁?2.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总结了什么教训?3.从这一教训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1、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领导者:秦王嬴政,定都:咸阳灭六国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2、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①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
他自称“始皇帝”。
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
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律令。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
(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思想上:焚书坑儒。
(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唐的盛衰
战乱不息 社会混乱
•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写了当时唐朝怎样 的社会景象?
• 你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吗? 安史之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安禄山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 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从此,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
• 思考:同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为何会出现 如此截然不同的局面呢?
完善制度——三省六部制
•贞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皇帝
皇帝
中门 尚 书下 书 省省 省
太
丞
御
史
尉
相
大
夫
郡守
吏户 礼 兵 刑工
县令
各部部之部间共部商国部事,部 提部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分工明
确选官,择员 相户财互籍政合祭教作祀育 中军警事备相互审刑判罚牵制土工木程,改善并加强中央集权。
第四单元第二课
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
4.2.2唐的盛衰
一、唐的建立
1.唐高祖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 国号唐,定都长安。
西周(镐京)、秦、西汉、前赵、 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历史上定都长安的重要政权:帝王之州
材料一: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 物以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止 ”,人民流离 失所,民不聊生,618年,李渊取而代之建立唐朝。 不久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登基成为唐朝 第二位皇帝,贞观初期,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
完善制度——科举制 1.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分
别以什么标准选拔官吏的?
隋唐以前: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 2.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
八上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P74(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袁军战败原因: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
不肯听人建议。
曹军取胜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意义: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州,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3.三顾茅庐:P75 “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③曹军战败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战术正确;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6.如何评价三国鼎立局面:(参照P76两个观点)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的原因P76最后一段。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影响:对南方的影响: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的影响: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4.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原因①东汉末年开始,由于北方战乱,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北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热量充足;降水多;资源丰富等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四单元复习唐太宗宋太祖
经 派官员(转运使)到地 济 方管理财政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政 治
(▲唐朝时把持一方的 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 实权的虚衔);增设机
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
权力
消除了地方割 据的物质基础
加强皇权,加 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巩固 统治
末五代以来地方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割据的局面,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自 民族 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 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和民族 关系 念,对少数民族—视同仁,各 团结。
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1.建立北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
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
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 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加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领 措施
域
影响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
隋亡的教训,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
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 使政策更加正确,政治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 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的统治者牢记了 这个教训。
3.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主要措施
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评价 (综合影响)
以“杯酒释兵权”,解除 防止将领发展
军 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 私人势力,加
事 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军, 强了皇帝的权
轮流驻防京师
力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①行政权、财政 形成“积弱”局面 权、军权都收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秦朝“坑儒”、汉朝“独尊儒术”,
其实质(或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要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封建帝 王的共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杰
出的政治家; 都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统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开疆拓土,为我国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这是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 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 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 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三 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 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
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
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
集权。
领域
措施
影响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非常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献。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都 采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试简述其发展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 历程。
中央集权制度一步步加强。
(1)确立:秦朝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西汉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 制度得到巩固。 (3)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4)加强:北宋宋太祖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都收 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1.建立北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
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
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的统治者 牢记了这个教训。
3.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主要措施 以“杯酒释兵权”,解 军 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 事 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禁 军,轮流驻防京师 经 派官员(转运使)到地 济 方管理财政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唐朝时把持一方的 政 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 治 实权的虚衔);增设机 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 权力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 文 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 化 方官吏(文人治国) 其 他 规范君臣礼仪 影响 积极影响 防止将领发展 私人势力,加 强了皇帝的权 力 消除了地方割 据的物质基础 加强皇权,加 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巩固 统治 士人受到社会 的普遍尊重, 推动科技文化 教育的发展 消极影响 评价 (综合影响)
复习: 列举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 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 要影响
关键词相关信息: 光武中兴 挟天子而令诸侯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昙花一现 琅邪王氏 淝水之战 九品中正制 促进民族融合、结束十六国割据 励精图治 1+2+3+4+5+6=? 好大喜功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1.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
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
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
为“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加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领 域 措施 影响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
隋亡的教训,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 作舟和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 使政策更加正确,政治 政 治 覆舟”。 善于用人(“房谋杜断”)和虚心 纳谏(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 比较清明。
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形成“积弱”局面 权、军权都收归
①行政权、财政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削弱地方力量;导 致官僚机构膨胀, 财政开支庞大,冗 官、冗兵、冗费形 成“积贫”的局面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导致读书做官 论的盛行
加强皇帝的权威
中央,结束了唐 末五代以来地方 割据的局面,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 权,维护国家的 统一和安定,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②崇文抑 武使军队战斗力 下降;机构膨胀, 冗官、冗兵、冗 费造成财政开支 庞大,形成“积 贫积弱”的局面。
4.中国历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战国 秦朝 汉朝 隋唐 元朝
分封 政治 制、 制度 礼乐
秦国商 建立县
建立中央集 汉武 地方建立郡 “推
三省 六部 制 行省 制度
鞅变法, 权官僚制度, 帝
制
制
县制
恩令”
5.我国古代建立的反腐败制度方面的措施: ①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西汉: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州部(监察 区),每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查。后来在中央 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 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③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各部门之间 相互牵制。 ④宋朝: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名级官员权力
文化
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 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 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 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 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 标准。 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 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自 民族 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 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和民族 关系 观念,对少数民族—视同仁, 团结。 各族人民拥戴他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