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形势与政策 2015年经济形势
2015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工作任务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新的一年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首先,当前和未来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很可能压倒总量性。
稳增长,将不再追求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要关注如何应对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结构性矛盾。
其中有三个结构需要积极关注:一是地域上的结构性,如“一带一路”以及自贸区的发展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问题,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一段时间,将从“地产时代”走向“非地产时代”,资源应该如何控制和分配值得关注。
三是人口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的提升和技术的增长。
我国以速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动力来调整经济,以全球视野推进改革和开放。
其次,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方面,我国政府对宏观调控导向悄然改变。
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不振的背景下,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增速不跌破7%,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15年我国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此外,“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三)松紧适度更强调灵活性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还处于换挡时期,这从2014年11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中可以看到。
[宏观经济,中国,形势]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2015年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四)全球价格下行将给经济增加通缩风险(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当前不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更要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稳增长要致力于为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经济增长跌破底线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防止经济跌破底线和陷入通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15年应尽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各项改革,推进更好发挥各类企业积极性的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项经济增长要素相关的改革,使各项要素、各个主体能够释放新的活力来推动我国在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能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015年经济形势研判和宏观政策建议
“ 去产能化” 进程 。 “ 去产能化” 和“ 去泡沫化” 加剧了制造业 体制和政策条件下 , 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在微刺激政策作 和房地产业投资增幅的下滑, 并将影响今后经济增长 。
从 国际看 , 外部环境开始分化 , 对我国宏观调控形成 结构难调整 , 产 能过剩矛盾还将加剧 。2 0 1 0 年以来 , 我 国
挑战。尽管大宗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近期进口石油 、 粮食
等火宗商品有利 , 但1 廿 界经济通缩终将直接抑制中国的外 需增长 。特 别以下 两方面对 近期 中国外需带 来较大影 响。第一 , 在需求方面 , 发达经济体 I [ 勺 公其消费和私 人消
调, 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关注 的重要问题。
济发展活力 ; 二是强化民生和基础 设施建设 , 推进产业结 构凋整升级 , 打造经济升级版 ; 三是推出一系列战略音 曙 , 比如积极推 进新型城镇化 、 实施丝绸之路一路一带 、 推行 了稳增长 , 政府从 2 0 1 4 年下半年推出一系列微刺激政策, 特别是批复了一批重大投资项 目, 这些政策有可能为经济 增长托底。 入新常态 , 从过去持续高增长转向中高位增长 , 成为一种
2 0 1 0 年 社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同 比增长 l 8 4 %, 2 0 1 1 年1 7 l %,
2 0 1 2 年1 4 . 3 %, 2 0 1 3 年l 3 . 1 %; 2 0 1 4 年1 — 1 1 月份社会消费 品零售 券发行规模 , 用于保障住房 、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 贫困落后地区 总额 同比增 长 l 2%, 同 比回落 1 0 . 个百分 点。社会 消费增长率 交通设施 、 重大水利设施 、 节能环保 、 教育 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 回落 , 在结构上主要与高档餐饮 、 高档炳酒 、 高端酒店 、 高端奢 建 设 。
201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
经济增速 %
全球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2014F
3.3 1.8 2.2 0.8 0.9
2015F
3.8 2.3 3.1 1.3 0.8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东盟5国
4.4 7.4 0.3 0.2 5.6 1.4 4.7
5.0 7.1 1.4 0.5 6.4 2.3 5.4
• 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新增就业人数 增加,薪水增幅也在扩大,油价暴跌至5年 多新低,都增强了人们的消费信心。
• 消费支出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方,占 • 美国经济总量约70%,2014前三季度增速分 别为 1.2%、2.5% 和 3.2% ,消费支出的持续 增长表明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 断增强。
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威胁,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 2014年,欧元区的增长低迷态势已经从外围 • OECD表示,欧元区或许已滑入持久 国家蔓延至核心国家,德国投资率长期不振、 性的停滞陷阱,若经济增长停滞或 法国结构改革屡屡延迟、意大利主权债务高 企,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脆弱,低通胀率 令通货紧缩风险阴影不散。 • 低通胀伴随着高失业率,欧元区年平均失业 通胀预期进一步降温,则将面临通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判断
2015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复苏态势,但各经济体复苏进度分化 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逐步回归稳定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 持续低迷、通缩压力凸显;日本经济大幅波动、自主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受外部环境不利、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经济增速 在调整中走低。地缘政治危机和突发事件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 重干扰,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形成冲击,埃博拉疫情阻碍部 分西非国家经济复苏。IMF将全球正在继续的复苏定义为不均衡的复 苏,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8%,全球复苏的步伐令人失望,全 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预判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预判近期,专家和机构纷纷对2015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作出分析和预测,我们摘编了其中的代表观点,供领导参考。
一、宏观经济或步入新常态攻坚期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明确信号,“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对新常态的理解。
任何经济体都难以长期保持高速“运动节奏”,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
社科院杨涛认为,新常态需摒弃“求大求强”与“数量规模说话”,更关注结构、功能、稳健,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内涵与“小而美”。
清华大学张利宁认为,新常态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形成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
2015年或进入新常态攻坚期。
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认为,2015年将是我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新常态的四个典型特征将进一步持续,2014年出现的房地产市场周期性逆转等四大新变化还将进一步扩张,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冲击。
这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四大典型特征是:GDP增速逐季回落,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GDP 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状况良好;结构参数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结构大调整时代开启;前期刺激性政策后遗症依然严重。
——编者注二、对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判增长目标或下调。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结构转型仍在推进,政治局会议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业内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或将下调,为今后的改革留下更大空间。
中国银行曹远征认为,即使明年经济增速降到7%,也能够完成就业目标。
刘元春指出,从就业和增长的线性关系来看,一般认为只要经济的增速不低于6.9%,就能够保证中国每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水平。
——编者注投资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房地产下滑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拖累。
随着房地产在建面积进一步放缓、投资品和土地价格继续下滑,瑞银证券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速将降至6%左右,并拖累大宗商品消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等。
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金融风险等。
以下是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一、全球经济形势分析:1. 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不仅导致了贸易壁垒的上升,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影响更大。
2.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了市场不确定性。
近期全球股市、债市和货币市场波动较大,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影响。
这种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可能减缓全球贸易和投资,增加金融市场风险。
3. 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速普遍下滑,其中部分国家面临增长放缓、通缩压力增大等问题。
这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挑战,尤其对依赖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1.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一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价格下跌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也对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消费需求不足。
尽管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消费需求却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了经济增长。
3. 金融风险存在压力。
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影子银行、高杠杆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政策: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降低风险。
一、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适度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2. 财政政策加大力度。
增加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及业务对策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及业务对策复旦大学东吴证券李经纬12014年,美国经济先抑后扬、强劲增长,但日、欧经济却继续在危机阴霾中蹒跚前行,新兴经济体持续低迷,俄罗斯等个别国家甚至大幅下挫,然而世界经济总体逐步复苏、增长平稳。
由于缺乏突出的经济增长新引擎,2015年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将延续过去调整、分化和疲弱增长的态势,我国出口环境持续改善,但力度有限。
人民币对美及其他国家货币分别呈现的弱势和坚挺地位,总体将改善出口贸易环境,但程度有限。
消费方面,由于生产要素及收入分配不公、人口萎缩等造成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过低,从而使得消费难有明显起色。
投资方面,由于结构和体制性障碍未能消除,私人投资将继续乏善可陈;但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从二季度起风生水起;房地产投资将逐步复苏,并在下半年呈现明显起色。
总之,综合净出口、消费、私人投资及包括政府基建投资在内的政府购买看,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持续稳步增长,考虑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基建因素的影响,不排除GDP增长好于2014年。
由于2015年的经济增长仍将延续过去模式——依赖基建投资,缺乏基于居民消费的健康经济肌体和可持续增长能力,中央政府将不得不继续推进改革。
2015年改革重点将会在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方面。
国资国企改革主要是混合所有制及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是引入私人资本,让私人资本参股或者控股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然而由于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引入私人的初衷已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引入私人资本改为引入包括私人资本在内的范围广泛的社会资本,因而实质性提升企业效率的改革初衷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将无法实现。
但是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继续推进,围绕混合制改革的牵扯中外社会资本的并购重组将可能风起云涌,国企IPO也将趋于增长。
在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将可能逐步普遍推行。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性变化和新常态特征(形势与政策)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性变化和新常态特征一、2014年我国经济取得成绩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
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
二、正确认识我国经济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主任 教授 程国有 电子信箱:qdcgy@
• • • •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 二、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支撑因素 三、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减弱因素 四、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政府政策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是经济增长平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676708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增长6.9%。 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增长7.0%, 二季度增长7.0%, 三季度增长6.9%, 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 亿元,比上年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 亿元,增长6.0%; 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 亿元,增长8.3%。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 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 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 人口的16.1%;城镇常住人口 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 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为56.1%。
二、 2014年-2015年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因素(1.经济结构优化)
• 一是结构升级,GDP中 • 第三产业比重占到50.5%
• 比第二产业40.5%
• 高了10个百分点。 • 二是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 改善。这几年恩格尔系数 都在下降,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2011—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献综述
2011—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文献综述小组作业摘要本文以中国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以时间顺序厘清近五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对以上所指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回顾,对各学者的观点按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分析、创新驱动战略几个方向进行整理综合。
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一、引言2011年以来,在实体经济放缓,金融资源的错配与金融价格的扭曲快速恶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虚拟经济大量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上游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量侵蚀下游生产性产业利润,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环境和财务绩效等方面发生分化。
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如期的结构调整,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在开始大规模显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并没有出现改善的迹象,中国宏观经济所固有的结构刚性有所强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但基础尚不牢固.回顾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从重经济增长速度,切实转变到全面提升质量、微观经济效率、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经济运行的指导方针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从侧重需求管理,转变到全面供给管理上。
二、正文(一)经济增速放缓从2011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宏观经济进入了失衡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既有通胀的潜在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是双重风险并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作者:葛扬李慧来源:《群众》2015年第01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行稳以致远,欲速则不达。
因此,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也应当基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及中央宏观调控的新动向。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点1.经济增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979-2013年的35年间,经济增长率超出10%(含10%)的年份就有16个,年均增长率达到9.8%。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进入新的下行区间,201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4%。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区间转入中高速增长区间。
与此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消费结构总体上趋于合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逐步向合理化转变;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但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质量在提高;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并且质量上升。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125亿元,增长7.9%,高于同期GDP增速0.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的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工业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凸显,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步趋于优化。
在收入与分配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这说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看,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城乡收入比为2.59,比上年同期降低0.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底降低0.11个百分点。
这说明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当前,中西部地区后劲十足,无论从工业和投资增长情况、进出口总额来看,还是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全文)宏观来源:新华社时间:2014/12/11 责任编辑:heailian评论繁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08—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08年1、经济背景1)2007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07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分析
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调渴望在明年触底。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完成增速换档,两位数的高增长逐步的调整到了7-8之间的中高增长速度,这个调整我们看到在2012年-2013年的时候都是稳定在7.7%。
但是在2014年第一季度是7.4%,第二季度是7.5%,第三季度是7.3%,就是这个增速在进一步的回落。
另外,我们看到十月份的工业增长率是7.7%,比9月份的8%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前两天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10月份的情况应该说是进一步的下滑。
这些情况看各个方面对经济下行的担心是不断的加大,但是我的观点我认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增速换档可以大体完成,这个增速换档就是从2011年的9.3,12年的7.7,13年7.7,14年我认为是7.4,明年是高于7%,但是在明年这样一个水平上我认为我们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平稳状态,或者说这个新常态可以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的根据主要从市场需求的分析来得到支持,因为我们整个的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就是我们讲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三架马车如果未来走势能够稳定支持企业的定单稳定,支持企业的开工稳定,这是GDP增长的一个基本。
所以我对这三架马车的走势谈一点个人的观点,首先我认为消费在明年会继续稳定,2011-2014年我们消费增长总体平稳,就是除去春节因素导致的波动以外,都是沿着11%这样的一个水平线发展的,当然了我讲的这个是消费的实际增长率,去除了价格的变化。
所以这样的一个情况表明我们在增速换档的时候,消费的增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换挡。
我们要确保在这个经济调整的过程中,基本民生不要发生太大的波动,不要受到太大的影响。
为了这个目标,首先是保就业,比如说最近几年我们稳增长一直是保就业,保就业的成果应该从目前来看是比较好的。
去年新增就业1310万人,今年1-9月份新增就业1072万人,这个就业的形势应该说比我们这个高增长的阶段更好。
过去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只是增加8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达到了17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所以我们说我们目前在增速换挡当中,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速换挡,三产和服务业发展比较平稳,这个对就业的稳定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支持。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进入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更为明显。
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向经济新常态转变的过渡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成,周期性产能过剩尚需要时间消化,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整体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持续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
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趋稳2014年下半年以来,投资收缩成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根本原因。
近期内,尽管基建投资尚有一定扩张空间,但增速高峰已过,对投资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将变小,再加上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将下降。
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在稳定经济增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优化投资结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不会波动过大。
从出口来看,考虑到刺激出口的政策效应减弱,尤其是全球经济增速再次放缓、不同国家的增长动能分化,以及美、日、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在努力调整进出口格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增速很难持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基本维持在5%~10%,净出口对GDP同比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作用将大大减弱。
从消费来看,房地产销售回落以及对公消费、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的边际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下降,成为压缩相关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养老、医疗、信息等居民新兴消费领域支出不断扩大,成为稳定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目前下行因素的作用力更大些,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平稳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预计2015年将降至10%左右,对GDP增长的拉动与贡献率相对上升。
CPI温和上涨、PPI跌幅收窄尽管收入增长放缓、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能力阶段性过剩等抑制物价上行的因素仍会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货币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结构性、季节性、中长期成本上涨等物价上行因素的作用逐步显现,预计2014年我国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3%~2.4%,2015年CPI涨幅会略大于2014年,温和通胀的态势不会改变。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恶性通胀总体而言对股市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 ,货币加速贬值,人们将囤积商品、购买房屋等 进行保值,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将 被严重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经营受挫,盈利水 平下降。
在1993年-1995年连续三年 两位数的恶性通胀形势下 ,股市表现非常疲弱,尤 其是1993年到1994年通胀 持续攀升的阶段,股市下 跌态势更为明显。
积极
稳健
积 极
当然,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总体看应重点关注年度财政预算、财政收支结 构与重点,把握财政收支总量变化趋势的同时, 了解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和倾斜政策,再结合行 业与公司分析做出投资选择。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制定 的关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 本准则,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 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体产业结构,用于国民经济 的薄弱部门和瓶颈产业的发展,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促 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二是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 流通量。
2003年到2007年上半 年,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经历了不断上调的 过程。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新常态和国际形式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新常态1、中高速。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2012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2年开始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预测中高速增长将是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常态特征。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 走势及未来GDP 走势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虽然经济速度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形势的整体下行。
图2 2010-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趋势图0.020.040.060.080.10.120.140.16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 1999 20022005 2008 2011 2013 2016 2019真实GDPGDP 增长率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
表1 部分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换挡”情况统计表数据来源:各国家和地区统计局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因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但是局部发展良好。
2、优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
“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 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
图3 1978-2014年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趋势变化折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 的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二0一五年三月今天的主题是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的分析,并且还要结合两会的热点,以及一些政策的讨论。
那么,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是,2015年马上就要展开了,在此之前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2015年。
2014年总的来说是“困难重重、稳中趋缓、有稳有缓”,2015年是“隐患难消、退中求稳”。
一、2014年宏观经济形态(一)2014年宏观经济的变化按照我的研究,目前的宏观经济势态是“有退有进”。
当然政府报告和中共中央说的是“稳中有进”,中央电视台归纳的是“三稳四进”,就是政府报告中说的“增速稳、就业稳、价格稳”,“四进”就是经济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改善,改革开放新突破,“进”主要从运行质量和结构状态上来说,这是政府报告的说法。
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或者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它是“有退有进”,不完全都是“进”。
那么,按照统计局最新的说法是“稳中趋缓”,“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减缓或者放缓,就是稳中有退,稳中有落,不是稳中有“进”,是有“落”。
为什么呢?因为稳中出现了放缓。
前面三句话不一定是稳,应该是“增速落、就业增、价格落”,也就是两落一增。
从结果和运行状态上来看,相对于上面的说法,是增长底线失守后撤,增长底线是7.5%,原定的底线后撤到区间去了。
结构调整进退交错,收入增速全面下落,虽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全面下落。
改革创新,且行且止,就是正在前进,也有停止不前的地方,因为有困难。
风险挑战新旧交加,有旧的风险的积累,也有新的风险的产生。
那么看第一个图像,这是3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曲线,上下波动,去年掉到了7.4%,也就是说GDP增长速度“艰难守稳,似稳未稳”。
为什么叫做“艰难守稳”呢?就是要想守住7.5%的底线非常艰难。
你看最右端,从2012年底的7.7%降到了7.4%,降了0.3个百分点,没有守住7.5%。
“似稳未稳”,看起来好像下降的幅度比2008年到2012年期间要平缓了,但是还在下落,所以还没有稳定。
总的来看,我们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指的是以前平均10%的高度增长,甚至10%以上,但是现在变成了7%多一点的中高速增长,因为10%的中间即5%的增长是中速,在5%到10%之间的7.5%刚好是四分之三的位置上,就是“中高速增长”。
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以来是很低的,也就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1990年的时候曾经最低达到了3.5%,那么现在到了7.5%,所以现在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那么把这个图像放大一点,直接看2013年以来的情况,也就是李克强总理主管经济工作以来中国经济的状况。
总的来说,增速平稳,由大幅度下落变成了平稳。
比如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红色的线就是GDP增长速度,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最高达到了12.1%,2012年的时候落到7.7%,差不多落了将近5%,差不多一年落一个百分点。
而上面蓝色的线,工业增加值就下落的更多了,从20%下落到了10%,落了10个百分点。
因为工业增加值变化幅度很大,工业增加值的指标也比较敏感,它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每个月公布一次,所以我们常常用工业增加值来观测和检测GDP的增长情况。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这两条线,从2012年以后就变得平缓了,改变了2007年到2012年大幅度下滑的状态,变成了平稳,从7.7%到7.4%,两年间只下落了0.3个百分点。
但是下行压力还很大,为什么呢?大家看最右侧蓝色的线,工业增加值2月份下滑到了6.8%,因为GDP是一个季度公布一次,3月份还没公布,但是如果2、3月份还继续延续这个状态,那GDP就会下落到7%以下或者左右。
因为根据工业增加值高于GDP的情况来看,现在工业增加值已经落到7%以下了,那GDP也可能落到7%以下,但是,如果3月份还有回升的情况,也可能GDP能够保持在7%左右,但是毫无疑问下行趋势还存在,压力很大。
这是统计学公布的官方数据,实际上比经济的真正情况可能还有偏离。
这张图就是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要低于官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面是官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根据用电量、铁路货运,还有其它的一些增长情况来看,增长下滑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样我们对实际经济情况有更加实际的把握。
我们用李克强指数来表示,克强指数指的是用用电量、铁路货运、贷款三个主要指标综合起来,变成一个克强指数,这三个指标各占一定的权重,大概各占三分之一,用电量占的比重比较高一点。
克强指数比较好地反应了经济的实际情况,甚至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GDP增长数据更加准确一点。
这张图里,大红色的线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的线,那么粉红色的线是克强指数,克强指数可以在国内外、国际数据库上查到。
2014年12月克强指数是5.8%,克强指数在合理的情况下,应该和GDP 完全一致。
比如在这张图的左侧,也就是2008年以前,克强指数总体上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以上,粉红色线在红色线以上,也就是说GDP当时是10%的时候,克强指数大概是11%、12%。
而现在倒过来了,现在GDP是7.4%,可是克强指数只有5.8%了,就是说明国家统计的数据高于克强指数,可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高报了。
通过其它的指标可以看到,2015年2月份用电量累计增加2.5%,同比-6.3%,不可能在用电量那么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还保持很高。
铁路货运就更低了,铁路货运下降了-9%,这是多少年以来绝无仅有的数据,所以形势非常严峻。
按照这些数据来估计,GDP的实际增速应该在5%以下了。
不管是用电量也好,还是铁路货运量也好,还是克强指数也好,在正常情况下和GDP是基本一致的,上下波动在一个很小的区间。
但是现在这些所有的重要指标都在7.5%以下,甚至5%以下,所以实际经济增速应该比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要严重地多。
甚至电力数据可能都不真实,因为自从统计局数据受到人们质疑以后,人们就用电力数据来检测统计局数据,可是,现在电力数据也可能出现了不真实的情况。
电力数据去年忽高忽低,有时候增长1%,有时候增长5%,变化幅度太大,这里存在一些人为的痕迹,所以现在连电力数据都可能出现不真实的情况。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它的一些指标来检测电力数据的可靠程度。
现在我们看煤炭。
中国的电力大多数是火电、煤电,有的数据说是占50%,有的数据说占80%,所以电力增长速度有多高,煤炭增长速度也有多高。
但是现在我们的煤炭大幅度下降,煤炭堆积如山。
这张图表中蓝色的线是煤炭增长速度,大幅度低于现在的电力增速,低的幅度快要和1998年、1999年那个时候一样了,因为1998年和1999年也发生了和现在类似的情况,经济增长跌到了8%以下,到处的电力都出现了停机的情况,煤炭也大幅度下降,所以出现了增长速度高报、电力高报的不真实情况,而煤炭结果没有修改,结果暴露出了问题。
如果再用其它数据来分析也能够证明这一点,比如现在的电力设备利用小时也大幅度下降,电力一般平均年发电小时都是5000多小时,现在只有4200多小时了,大幅度的闲置和大幅度的下降,这都说明电力数据也可能出现了虚假现象。
那么,经济下滑的情况如何,原因何在?首先分行业来看,主要是采掘业增速大幅度下落。
采掘业是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铁矿石、铜矿、锌矿、锡矿、有色金属、稀土矿等等),都大幅度下滑,这些采掘业、矿业的生产情况和投资重工业和房地产密切相关,说明受房地产和投资重工业等产业的下落,这些采掘业、重化工业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这是当前经济下滑的主要方面。
我们可以把行业分成三大类,采掘业、机电制造业、消费品业。
刚才说采掘业大幅度下落,那么我们现在把两张图放在一个版面上看,制造业下落幅度比采掘业要小一点,叫做中幅下落,从原来25%的时候下落到了10%左右。
好一点的是消费品行业,就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消费品行业下落比较慢一点,因为消费品行业是热的时候不热,冷的时候也不冷,它是必需的东西,不会跟风炒作,所以消费品的行业从过去20%下落到了10%。
但是大家看,所有的行业都落了10%以上,所以整体上中国经济GDP最后从10%落到了7.5%,还没有从行业上看来的严重。
在下落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好的方面,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些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没有下落,或者下落的幅度很低。
我在这个图纸中表现出来了,比如机电制造业中比较粗的红线就是计算机通讯业,2015年2月是11.8%,高出了平均水平,有色金属冶炼是12.7%,高新科技产业大概有信息通讯、新材料、生命科学这三个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是产生新材料的一个业种,有色金属冶炼是12.7%,速度还比较高,这是好的现象。
医药是10.5%,也还可以,因为医药的新产品也很多,它采用了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的一些新成果。
所以我们国家在整体行业下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下落不多,而且增长还比较高的情况。
我们再来从宏观总量的三大需求来看。
三大需求连年下落,就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国需求,今年更低。
投资需求从最高的时候即2008年以前的30%,下落到了2008年以后的20%左右,特别是下落到了前几年的15%到17%之间,但是今年2月份下落到了14%以下,首次突破了14%,变成了13.9%,每个季度、每个月都在下降。
第二,消费品零售额也在下降,消费品零售额2008年以前达到了20%左右,后来落到了16%、17%,去年落到了12%,那么今年年初又下落到了10.7%,进一步下落。
第三,出口落的也很低,出口在高的时候是30%,低的时候大概去年落到了10%以下,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那么今年年初出现了一个上升,这个回升不足为奇,因为年初的回升有季度性的一些因素在里头,可能持续不住。
按照一些研究者的分析,虽然整体上三大需求连年下落,今年创了新低,但是民间投资还比较高。
民间投资指的是非国有的民营投资,这些民营投资的增长速度现在是14.7%,略低于15%,是比总投资还要高一点的一项投资,所以这是不利中的一点有利。
前面说的是“增长落”,经济增速落,包括它的一些原因、产业和需求。
现在进入就业,就业这边风景独好,强劲增加,还不是一般的增加。
2014年新增就业创新高,达到1322万人,这是很了不起的。
过去经济增长10%的时候,新增就业每年能够突破1000万人,都觉得很困难了。
没想到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落了以后,结果连连突破,创造新纪录,从1100万上升到新增就业1200万,到了去年的1300万,以为再涨不上去了,结果又涨到了去年的1322万,而且我们确实看到每个季度都能增加二三十万的新增就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