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
2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2.1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要放在整个城市绿
(1)提供人车分流,和谐共存的道路系 统,串联各出人口、活动广场、景观节点等 内部开放空间和绿地周边街道空间。步行
l
20科技资讯SclENcE&TECHNOLo。Y
INFORMATl0N
能源与环境
1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多数城巾.的滨河地区改造中,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 脱节,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 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 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 间来看待,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 岸堤等,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 湖泊等,在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却忽略 了滨河绿地的生态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 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 1.1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 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 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 栏杆围合,这种简单处理限制了水系在城 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的 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 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1.2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 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 间.使河道景观缺乏灵性与变化。把人与水 分隔开来,使亲水变的可望而不可及 1.3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 理手段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 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使本来清澈的 河水变成臭水沟,这样的河道不加治理,不 仅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反而会变成新的污
设计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滨水
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 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方案详细设计
休息设施 凳、椅、桌等
公共服 务设施 设 施 景 观 工程设
施
卫生设施
信息设施 照明设施 台阶、坡
道
边界设施
卫生箱、垃圾箱、洗手器、饮水器 等 广告栏、宣传栏、指示牌、路牌等 庭院灯、景观灯、草坪灯、地灯等
考虑无障碍设计
围栏、围墙、护坡、挡土墙、道路 缘石、车挡等
排水设施 排水渠、雨水井等
七、意向图
七、意向图
意向图主要包括小品景观意向、设施景观意向以及植物景 观意向等三个方面。 1、小品景观意向
园林小品 小
亭、廊、花架、景墙、 树池、花坛、园路、铺装等
品 景
雕塑小品
设于各环境空间的组合雕塑、单体雕塑、 场景雕塑等
观
装饰小品
主要起到观赏点缀作用, 如造型块石、 水车、风车等
七、意向图
2、设施景观意向
六、水位图
2、枯水位图。 枯水期水位降低,通过植物造景形成的软质驳岸,对比硬质驳 岸的生硬,湿生植物更能体现其阿罗多姿自然优美的景观。
六、水位图
3、丰水位图。 丰水期,水体水位上升,部分景观台阶、亲水平台被水淹没, 部分湿生植物长于水中,更有一番风味,形成另一层次的景观。
六、水位图
4、汛期水位图。 汛期、大部分低矮的灌木、地被被淹没,只剩下较高的乔木, 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意向图主要包括小品景观意向、设施景观意向以及植物景 观意向等三个方面。 3、植物景观意向
植 物
植物景观
景 观 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效果、植物与各类设施配置效 果等
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品种
八、设计概算
设计内容各个方面的概算汇总,包括园建、绿化、水电三 个方面的内容。
• 这个知识点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63【摘要】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滨河;绿地;生态;规划设计CONTENT AND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PLANNING OF WATERFRONT GREEN SPACE IN CHINA’S CITIES ZHOU Jiandong; HUANG YonggaoABSTRACT: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waterfront green space and the problems in its construction, brings forwards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the green space and provides 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elements.KEYWORDS: waterfront; green space; ecology; plan-ning and design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本文分析了传统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水绿地建设的要求,并从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对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周建东;黄永高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周建东;黄永高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2;Q149
【相关文献】
1.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探讨 [J], 黄俊;徐文辉;刘文文;潘仰轩
2.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探究 [J], 屈敏
3.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研究——以佛堂江北绿地景观工程为例 [J], 徐文辉;黄俊
4.浅论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以江西省武宁县朝阳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 伏威;周西庆;李艳;李蓉
5.景观生态视野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摘要: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滨水风光带景观时,应该综合考量包括文化历史、人情风土和城市地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以便在城市特色风貌展现程度上做到最大限度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情况做出概述,并探讨如何设计规划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再结合具体实例,使整体设计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实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规划1 概述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史所谓城市滨水带的定义,是指毗邻海洋、湖泊、河流的特定城市区域,组成部分通常为陆域、水际线和水域。
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它的空间特点有方向性强、开放、自然等;它的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因素、功能复杂以及较多的公共活动等。
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也称河滨绿地,隶属的范畴在城市公共绿地内,通常位于城市河道中间陆地或两侧,是人工仿造并结合,或造景而成的城市绿地景观的一种,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河滨的条状或零碎块状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环境达到景观、文化和城市生态的要求。
上世纪中叶,外国的城市滨水带改造开发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诸如横滨MM21地区、悉尼达令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巴尔的摩内港的建设和改造等,其获得的成功都是巨大的。
虽然国内较晚才启动滨水带绿地建设项目,不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比如武汉、深圳、长沙以及珠海情侣路滨水地带的二次改造,建设浦东滨江大道等等,可以说我国滨水带绿地开发的巨大序幕已经正式拉开了。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2.1 突出生态性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今天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其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以及强烈意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城市滨水带绿地作为公共绿地之一,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备受关注。
植物是组成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的主要部分,植被不仅仅是对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所做弥补的一种手段,同时亦在设计滨水带绿地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方案
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方案,就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滨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的目标1、保护和提高滨水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和恢复滨水湿地的功能,改善滨水水质。
2、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滨水景观质量。
3、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满足社会公众对自然环境的需要。
二、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的实施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即通过保护和恢复滨水湿地,最大可能地维护滨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
2、整体规划原则,即在滨水区域规划设计中,考虑全局、统筹规划,确保滨水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保护滨水环境的同时,应考虑滨水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4、多元利益平衡原则,即在设计方案中,应平衡滨水区域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尽量避免利益冲突,保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
三、滨水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的具体措施1、保护滨水湿地。
湿地是滨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功能对维护滨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可以在规划设计中,保留现有的湿地,修复破坏的湿地,增加湿地生态功能,同时科学管理湿地环境和湿地资源。
2、治理污染源。
滨水区域是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建立污染防治体系,采取有效的污染源控制措施,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可采用植物净化、天然过滤等技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渗漏,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
3、增加绿化覆盖。
绿化是保护滨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增加沿岸绿化带,修建景观公园和自然公园,增添乔灌草等适宜的绿植,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绿肺,提高滨水景观质量。
4、加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保障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提供水文、园林、建筑、交通等多方面的指导,以达到统一规划、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效果。
下面从四个方面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化进程的破坏,因此绿化规划设计需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绿化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水文环境因素,包括水位、水质、水流等因素,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增添绿化景观的要求。
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确定合适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确保绿化设计能够优化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体透明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修复方面,可以采用生态拓展和生态退化处理两种方法。
生态拓展是指对市区周边水文环境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开发和建设,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绿色空间和公共绿地占有率。
生态退化处理则是针对已经受损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包括改变水体流动方式、恢复湿地和沼泽等,以及重建湖泊、水库和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景观绿化设计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绿化设计是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规划。
需要考虑周围区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背景,打造出与城市风貌融洽统一的景观绿化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滨水区本身的特征,在草坪、花坛、灌木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高度组织的城市绿地空间。
例如,可以在长堤及其北侧设置林地、植草、喷泉、景观小品、种植苗木、修筑步行道等,并为有公园设施的城市滨水区配备完善的管理设施。
三、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
公共空间是为城市市民所创造的公共利益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绿化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可持续性和美观性,同时需要合理划分和统一管理城市滨水区的绿地空间。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是以城市水域为背景,以建设城市景观为目的,以保护环境、美化城市为理念,进行的一种绿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手段。
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保持城市滨水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征,促进区域水生态移植和气候改善,以提升城市空气品质,创造宜居环境,优化城市布局,打造人居环境等多方面方面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具体来说,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绿地配置城市滨水区绿地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地形、水文、自然风光、文化特色等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科学选材,形成绿地系统和绿廊,形成连续的景观带,形成绿色生态空间。
同时也要注重充分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二、植被配置城市滨水区植被配置应具有及时性、多样性、群层性等特点,充分考虑到景观美学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应兼顾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搭配及适应性、生长周期的选择等方面,同时也要注重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设施配置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需要加强城市设施空间的建设。
在滨水区域内需要充分建设符合区域特点和功能需求的城市设施,如公共休闲广场、文化设施、停车场、游步道、游泳池、船坞等公共设施,以及厕所、喷泉、各种灯具、市民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
同时也要注重卫生环境的因素,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整洁和良好使用效果。
四、通道配置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通行的顺畅性和绿地的空间性。
通道必须具有安全、容量、流速、通达性等特点,确保乘车、步行、骑车、小船等出行方式的便捷、安全、畅通。
同时也要注重配合市民出行的需求,确保通道线路的合理配置和方式,达到经济、建设和使用的平衡。
综上所述,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不同环境要求,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特色,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当地环境和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贡献。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二)
4 城市滨⽔绿地⽣态规划设计的⽅法与内容 ⽣态规划设计以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原则,以顺应基址⽣态环境、节约物质与能源、保护⽣物多样性和提⾼植物⽣态效益为标准。
在传统设计⽅法的基础上以⽣态学设计原则和⽅法为指导重新分析、评价、整理和改良常规设计,如此两者循环往复,形成最终⽅案。
城市滨⽔绿地是⼀个包含⽔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态信息的复合区域。
滨⽔绿地的⽣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绿地内部复合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品、道路铺装系统、临⽔驳岸等基础元素的设计与处理。
4.1 景观风格的定位与建筑、⼩品的设置滨⽔绿地为满⾜市民休息、观景以及点景等功能要求,需要设置⼀定的景观建筑、⼩品,⼀般常⽤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榭、茶室、码头、牌坊(楼)、塔等;常⽤景观⼩品包括:雕塑、假⼭、置⽯、坐凳、栏杆、指⽰牌等。
滨⽔绿地中建筑、⼩品的类型与风格的选择主要根据绿地的景观风格的定位来决定,反过来,滨⽔绿地的景观风格也正是通过景观建筑、⼩品来加以体现的。
滨⽔绿地的景观风格主要包括古典景观风格和现代景观风格两⼤类,其中,古典景观风格的滨⽔绿地往往以仿古、复古的形式,体现城市历史⽂化特征,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恢复和城市代表性⽂化的再现来表达城市的历史⽂化内涵,该种风格通常适⽤于⼀些历史⽂化底蕴⽐较深厚的历史⽂化名城或历史保护区域。
例如扬州市古运河滨河风光带的规划,由于扬州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化名城,加之古运河贯穿城市的历史保护区域,所以该滨河绿地的景观风格定位是以体现扬州“古运河⽂化”为核⼼,通过古运河沿岸⽂化古迹的恢复、保护建设。
再现古运河昔⽇的繁华与风貌,滨河绿地内部与周边建筑均以扬州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为主。
⽽对于⼀些新兴的城市或区域,滨⽔绿地景观风格的定位往往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会选择现代风格的景观,通过雕塑、花架、喷泉等景观建筑、⼩品加以体现。
例如上海黄浦江陆家嘴⼀带的滨江绿地和苏州⼯业园区⾦鸡湖边的滨湖绿地等,虽然上海、苏州同样为历史⽂化名城,但由于浦东和苏州⼯业园区均为新兴的现代城市区域,所以在景观风格的选择上仍选择现代景观风格为主,通过现代风格的景观建筑、⼩品体现城市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
刚度大才能有效地减轻震害。 表 明: 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 反应 降低 6 0 %左右 , 可能减构的地震损坏 ,提高建筑物 单从抗震角度考虑, 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应轻质、 高强、 材质均匀 。 及其 内部设施和人员 的地震安全性 ,增加 了震后建筑物继续使 用 的功能 。消能减震设计是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器 , 通过消
也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要素之 一, 更是影响城 市空间形态、 环境特 色的要之一。本文主要先对我国城 市滨水绿地生态 建设发展 的现状 、 规 划设计进行分析 , 然后再提 出规划城 市滨水绿地 生态建设的措施 。
关键 词 : 滨 水城 市 ; 绿地 ; 生 态规 划
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 由于资源过
l 城 市 滨 水绿 地 生态 规 划 概 念 、 作 用 以及 原 则
滨 水绿 地 就 是在 城 市 中濒 临 河 流 、 湖沼 、 海 岸 等 水 体 的地 方
度 开发 以及 城市污染 日益严 重 ,目前我 国许多城市滨 水的环境 建 设而成 的城市绿地 ,其是一种具有较强观赏性和使用功 能基
新成为今 日城市设计 的重点。但是 , 我 国滨水绿地建 设的局限性 先 的特 征 , 同 时要 景 观 文 化 与相 结 合 , 突 出地 方 性特 色 。 显露无遗 , 比如说缺乏对滨水地 区的整体 性研 究, 绿地 建设各 自 为政 , 而无视城市其它区域对滨水环境的共享性等等 。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态 的系统性 以及滨水空
成 了滨水城市的特色景观消失殆尽 。随着人们越来越 重视 环境 环境 , 从而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首先城市滨水绿地 生态规划要遵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滨水公园和河岸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类型。
本文将从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以及保护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滨水公园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的绿地公园,是城市与水系相接触的区域。
滨水公园具有以下特点:1. 水岸交融:滨水公园融合了陆地与水体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景观特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资源。
2. 绿色生态:滨水公园在打造美丽景观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了城市中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3. 公共空间:滨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公共空间。
河岸绿地是指河流两岸的绿地带,是城市河流与陆地的过渡区域。
河岸绿地具有以下特点:1. 河流保护:河岸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保护河流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2. 自然景观:河岸绿地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如河流、湖泊、湿地等,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3. 生态廊道:河岸绿地也是城市生态廊道的一部分,能够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1.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人文关怀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休闲空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3)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合适的植被种植,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确保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分类标准根据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保护型:重点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水体的水质和水体的自然景观。
(2)游憩休闲型: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为主,设置散步路径、景点、休憩设施等。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
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
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驳岸的生态功能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而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交接处的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物质与能量交换、抵抗水流侵蚀与渗透、营养物质过滤与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三、驳岸岸线和类型规划(一)、规划基本原则城市中的河流除景观和生态功能之外,多数还承载了许多使用功能,如防洪、下游的农田灌溉等,因此对于一条河流的驳岸形式进行总体规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在满足防洪、灌溉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好驳岸的生态和景观设计。
2、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系统规划、重点突出。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滨水区进行绿化设计和规划的工作。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滨水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景观和休闲功能,因此对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设计原则:1. 生态保护原则:保护和修复滨水区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环境,保护和繁育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生活空间原则: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空间,满足居民对休闲和健身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融入当地特色和人文景观,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4. 社会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市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设计过程中的各方利益纳入考虑,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二、设计内容:1. 滨水区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沿岸防护等手段,修复滨水区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环境,增加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 滨水景观绿化:在滨水区域设置公园、广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休闲设施,绿化滨水区的空间,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滨水区的景观价值。
3. 滨水文化景观:将历史文化和艺术元素融入设计中,设置纪念性景点、雕塑和艺术装置等,展示和传承滨水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4. 滨水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通道,方便市民出行和活动,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三、设计方法:1. 可持续发展设计: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绿化设计中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 社区参与设计:充分调动市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3. 多学科合作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景观设计师、环境工程师、生态学家、城市规划师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工程措施上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实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湖泊等,这样的处理却忽略了许多缓慢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
(1)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如扬州古运河,原来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栏杆围合,使古运河水道变成仅有简单功利价值的防洪、运输通道。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本文分析了传统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水绿地建设的要求,并从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对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滨水区域包括河岸、湖岸、水库岸等各类水体边缘地带,这些区域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出发,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与水体相接触的地带,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价值: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内唯一的自然生态空间,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
滨水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水体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的基础支持,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和水质,改善城市环境。
2. 社会价值:城市滨水区的开放空间有益于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康锻炼,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艺术表现的空间。
滨水区的景观和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3. 地理位置:城市滨水区地理位置优越,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城市内外的重要纽带。
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空间的结构。
二、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 提升景观品质:滨水区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3. 改善人居环境:合理的绿化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4. 促进城市发展:绿化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也可以激发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优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2. 文化特色: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课件
2、城市滨水绿地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 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
• 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高大乔 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 落的结构特征。
• 在滨水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 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 流分合处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 地,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现代景观风格的滨水绿地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二)滨水空间的处理与竖向设计
滨水空间的处理
• 作为“水路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 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间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 观赏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 1、外围空间(街道)观赏 • 2、绿地内部空间(道路、广场)观赏、游览、停憩 • 3、临水观赏 • 4、水面观赏、游乐 • 5、水域对岸观赏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台地型的临水空间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3、挑出型
①对于开阔的水面,可采用 该种处理形式。
②通过设计临水或水上平台、 栈道满足人们亲水、远眺观 赏的要求。
③临水平台、栈道地表标高 一般参照水体的常水位设计, 通常根据水体的状况,高出 常水位0.5~1.0m,若风浪 较大,可适当抬高,在安全 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水面为 宜。
• 该种风格通常适用于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 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保护区域。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古典景观风格的滨水绿地
扬州市古运河滨河风光带
夜 景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
2、现代景观风格的滨水绿地
• 这类绿地常用于一些新兴的城市或区域。 • 例如:上海黄浦江陆家嘴一带的滨水绿地和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本文分析了传统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水绿地建设的要求,并从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对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1 传统的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在工程措施上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实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湖泊等,这样的处理却忽略了许多缓慢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1)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
如扬州古运河,原来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栏杆围合,使古运河水道变成仅有简单功利价值的防洪、运输通道。
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的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的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2)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
例如黄浦江上海外滩段由于防洪等功能要求,河道两岸3~7m高的驳岸砌体恰似两面高墙生硬而呆板,使河道景观缺乏灵性与变化,而后期改造的浦东陆家嘴一带滨水绿地空间就打破原有的岸线,设置市民临水活动空间,既丰富了滨水景观,又满足了市民近水、亲水的要求。
(3)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这样的河道不加治理,不仅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反而会变成新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利用滨水植物治理水质污染的技术已经得很大发展。
四川成都活水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利用府河、南河河道改造出大面积滨水浅滩,栽植大量水生、沼生植物,通过植物吸收、过滤和降解水中污染物。
这种利用滨水湿地植物净化水质的方法相对于普通的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效果长、多效兼顾等特点。
这种思路对于城市滨水绿地的改造值得借鉴。
(4)规划设计与地方文化脱节,景观缺乏个性。
很多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设计者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和对基础现状的充分分析,照搬一般的设计模式,这样建设出来的滨水景观必定“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和生命力。
对于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的改造,若要彻底改变其功能和景观上的不足,完善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体系建设,政府决策者首先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协调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工作,组织水利部门、水运交通部门、园林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进行综合环境评价,做到多目标兼顾。
其二,综合治理水道的水质污染问题。
滨河区的开敞性、可接近性都是建立在水质条件良好的基础上的,如果面对污染严重、散发着臭气的河水,再好的亲水空间,恐怕也没有人愿意靠近。
总之,新时期城市滨河绿地环境的改造,必须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从规划设计入手,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和合理的设计手段,运用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的滨水绿地空间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 生态规划设计的实质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生态规划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
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以下一个或两个方面:(1)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规划设计;(2)使规划设计的结果在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景观和功能需求。
目前,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尚没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来充实完善。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传统的规划设计一般是以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为原则而进行的,满足的是当代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和自尊的需求。
与传统规划设计理念相比,生态规划设计更多地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也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求。
对于后者,传统的规划设计基本上很少考虑,生态规划设计是应填补这项空白而出现的。
当然,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自然资源匮乏,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给生态规划设计提供足够的支持,生态规划设计还不能完全取代或演变为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段。
设计师们常常采用一种折中的或改良主义的手法,即与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形成一种附加于传统设计手法之上的、要求更高的设计方法。
但可以预见,随看社会的发展,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会被普遍采纳,到那时,生态规划设计就不再是附加于传统规划设计之外的,而是与传统规划设计融为一体的“常规”设计手法。
3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保持基址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要站在滨水绿地之外,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系统等更高级的系统出发去研究问题。
像中国古代军事家所说的那样: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势”就是全局发展趋势。
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
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首先应把滨水绿地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而不应该把河道与大的区域空间分割开来,单独考虑。
遵从基址的生态环境特征,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在地球表面进行任何的改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但这并不表明人类就退出生物圈不再进行建设了,而是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建设行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成因与大小,通过设计来减少或避免这种影响。
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
任何园林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规划设计之前应该对基址进行系统的分析,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从这些生态环境特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
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城市滨水区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水运、防洪等使用功能的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湖泊的水质,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机会和景观效果,提升滨水地区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仅从某一角度出发.均会有失偏颇,造成损失,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必须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考虑景观、生态等需求,把滨水绿地建设成多功能兼顾的复合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以绿为主,生态优先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
规划设计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物能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为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加以体现。
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相结合,是城市滨水绿地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滨水绿地文化内涵和地方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加以表达,保持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是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对恢复和提高滨水景观的活力,增强滨水绿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内容生态规划设计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原则,以顺应基址生态环境、节约物质与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为标准。
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以生态学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指导重新分析、评价、整理和改良常规设计,如此两者循环往复,形成最终方案。
城市滨水绿地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
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绿地内部复合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小品、道路铺装系统、临水驳岸等基础元素的设计与处理。
景观风格的定位与建筑、小品的设置滨水绿地为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点景等功能要求,需要设置一定的景观建筑、小品,一般常用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水榭、茶室、码头、牌坊 (楼)、塔等;常用景观小品包括:雕塑、假山、置石、坐凳、栏杆、指示牌等。
滨水绿地中建筑、小品的类型与风格的选择主要根据绿地的景观风格的定位来决定,反过来,滨水绿地的景观风格也正是通过景观建筑、小品来加以体现的。
滨水绿地的景观风格主要包括古典景观风格和现代景观风格两大类,其中,古典景观风格的滨水绿地往往以仿古、复古的形式,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征,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恢复和城市代表性文化的再现来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该种风格通常适用于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保护区域。
例如扬州市古运河滨河风光带的规划,由于扬州是拥有20XX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之古运河贯穿城市的历史保护区域,所以该滨河绿地的景观风格定位是以体现扬州“古运河文化”为核心,通过古运河沿岸文化古迹的恢复、保护建设.再现古运河昔日的繁华与风貌,滨河绿地内部与周边建筑均以扬州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为主。
而对于一些新兴的城市或区域,滨水绿地景观风格的定位往往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会选择现代风格的景观,通过雕塑、花架、喷泉等景观建筑、小品加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