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的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营养学基础知识 维生素D

营养学基础知识 维生素D
维生素D
——激素、阳光
《营养》P8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环中5~7碳上的共轭双键吸收紫外线中波长为 290~315nm的光量子,光照启动一些列复杂转化过程。
皮肤
胆钙化醇
植物
麦角钙化醇
一、理化性质
(开环)甾醇类化合物
脂溶性,耐高温和氧化,但脂肪酸败可以破坏VD。
体内活性形式:1,25-(OH)2D3
二、吸收代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 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2008年3月
3.佝偻病的预防
1.服用维生素D制剂(鱼肝油制剂) 从出生后1、2周到2周岁,每日400IU
2.多晒太阳,多户外活动(夏季户外活动多时,可 停用VD) 3.吃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 4.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 适当补充VitD400-1000U/d。
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质进行性丢失,骨强度(骨 矿密度和骨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
•骨质流失过多,会使得骨骼内部骨质变为单薄,导致 骨骼变得非常脆弱,且极易折断,这种现象称之为骨质 疏松症。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就是脊椎、手腕和髋部。
•2006年,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人数已达6944万,2.1亿人存在低骨量。 •以椎骨和股骨颈为检测点,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20.7%,男性14.4%。
1,25-(OH)2D3合成的调节
调节点:1,25-(OH)2D3的生成受肾脏 25(OH)D3-1-α羟化酶的控制。 影响此酶活性的因素有甲状旁腺素、生长 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催乳素、性 激素、钙、磷、钾的调节。并且,维生素D 的营养状况和1,25-(OH)2D3本身也是影响 因素。
在肝脏灭活,并由胆汁排出。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通气血流比值,亦称氧供需比、AVDO2差、VD/VT等,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用来评估机体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况。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和肺血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该比值可以了解机体氧供与氧需之间的平衡情况,对于评估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气血流比值是由通气量(V)和心输出量(Q)决定的,用VD/VT表示。

其中VD是指波及到呼吸效益下降的肺泡容积,VT则为肺泡通气的有效容积。

VD/VT值的计算,可以通过肺动脉血气分析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数(PCO2)检测进行推算。

正常情况下,通气血流比值在0.8至0.9之间。

如果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说明机体的通气功能相对紊乱,通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

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呼吸肌疲劳、气体交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相反,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9则表示机体的通气过剩,肺泡通气相对充足,但血流供应不足,导致废弃性通气增加,呼吸的效益下降,同时也可能表明呼吸系统的血管阻力增加。

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呼吸衰竭、肺栓塞、心力衰竭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通气血流比值的作用非常重要。

调节通气血流比值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压通气、吸氧疗法和调节肺血流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达到优化通气血流比值的效果,同时保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通气血流比值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抢救和治疗危重病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气分析和其他相关检查,医生们可以及时了解病患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状态,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与疾病预后和生存率密切相关。

总之,通气血流比值是医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生理参数,用来评估机体氧供需平衡状况。

通过了解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重视通气血流比值的监测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治疗。

vd的功效与作用

vd的功效与作用

vd的功效与作用VD是维生素D的简称,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除了通过日晒合成外,还可以通过饮食和补充剂摄入,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维生素D的作用范围广泛,包括维持钙磷代谢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参与骨骼生长和骨骼矿化等。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维生素D对免疫调节、心血管健康、神经系统功能、抗肿瘤作用以及防治慢性病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首先,维生素D对于骨骼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在肠道和肾脏中调节钙的代谢。

当钙的供给短缺时,维生素D会启动肠道中钙的吸收机制,并提高肾脏对钙的重吸收能力,从而确保钙的充足供应。

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骨骼中钙的流失和矿化障碍,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容易出现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其次,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对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

再次,维生素D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防止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维持血管舒张和正常的血流。

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血脂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功能和突触传递。

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维生素D可以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降解和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神经系统的代谢和功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对抗肿瘤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维生素D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

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
﹡催化血红素合成
﹡催化肌肉与肝脏中的糖原转化
﹡参与亚油酸合成花生四烯酸以及胆固醇的合成与转运。 ﹡参与-碳单位代谢,影响核酸和DNA的合成。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胱氨酸的代谢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升高神经递质水平
蛋氨酸代谢
VB6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6的AI 值,成人为1.2mg/d。
α -胡萝卜素(alpha-carotene)
β -胡萝卜素(beta-carotene) β -隐黄素(beta-cryptoxanthin) γ -胡萝卜素(gamma-carotene)
备注:CRBPII: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II;CRBPII-retinyl-palmitate: 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II-棕榈酸 视黄酯
B
调节骨代谢
主要调节钙代谢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婴儿:贫血 儿童和成人:神经病
在皮肤经紫外线照
射合成,强化奶 在食物中分布广泛, 菜籽油是主要来源
E
抗氧化
变,肌病
K 通过γ羧基谷氨酸残基激活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儿童:新生儿 出血性 肠道细菌合成,绿 疾病 成人:凝血障碍 叶蔬菜,大豆,动 物肝脏
植物性食品:全谷、种子、豆类
玉米中烟酸为结合型,需加碱处理后,游离烟酸才 易被机体吸收。
维生素B6称吡哆醇,实际上包括吡哆醇(pyridoxin,PN)、 吡哆醛(pyridoxal,PL)、吡哆胺(pyridoxamine,PM)三种衍生 物。
VB6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B6主要以磷酸吡哆醛的形式作为辅酶,参与氨基酸 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示有烟酸缺乏的危险。
烟酸供给量 膳食中烟酸的参考摄入量采用烟酸当量(nicotinic gquivalence,NE)为单位,即:NE(mg)=烟酸(mg)+ 1/60色氨酸(mg)。 我国营养学会2000年推荐烟酸的RNI成年男性为 14mgNE/d,女性为13mgNE /d,UL为35mgNE/d。 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品:动物内脏

维生素vd的作用与功效

维生素vd的作用与功效

维生素vd的作用与功效维生素D(Vitamin 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帮助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以外,它还参与了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促进骨骼和肌肉健康、预防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维生素D的作用与功效。

一、维生素D的来源和形式1. 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种:(1)暴露在阳光下:当人体皮肤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时,通过光合作用将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然后进一步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过程形成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基维生素D3)。

(2)食物摄入:一些食物中也含有维生素D,如鱼肝油、鱼类(比如鳕鱼、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奶制品、鲜黄油等。

2. 维生素D的形式: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2(ergocalciferol)和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

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植物,而维生素D3则主要来自于暴露在阳光中以及动物食物中。

二、维生素D的作用与功能:1.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通过调节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保持骨骼健康和正常的钙代谢。

它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并在骨骼中促进钙和磷的沉积。

2. 维护骨骼和肌肉健康:维生素D能够增加骨骼中的钙和磷含量,维持骨骼的钙平衡,从而保持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同时,它也有助于调节肌肉的功能并提高肌肉力量。

3. 免疫调节: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等,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4. 抗炎作用:维生素D可以调节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它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炎症反应对身体的损害。

5. 抗氧化作用:维生素D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

它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提高身体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

维生素D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_何昕

维生素D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_何昕

848维生素D 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何昕1,3,江沛1,3,李焕德1,2*,薛莹1,3,党瑞丽1,3(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长沙 41001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长沙 410011;3. 中南大学药学院,长沙 410013)摘要:维生素D (VD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近10年的研究显示VD 还是一类神经活性甾体,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影响脑内神经递质、促进脑内神经元分化和轴突生长、调控脑内钙信号、抗氧化以及调节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等。

VD 缺乏或代谢异常都有可能导致这些作用发生异常,进而影响脑部正常发育及功能,因而VD 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VD 对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D ;神经形成;脑部发育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81(2014)09-0848-04doi:10.7539/j.issn.1672-2981.2014.09.005Effect of vitamin D on brain developmentHE Xin 1, 3, JIANG Pei 1, 3, LI Huan-de 1, 2*, XUE Ying 1, 3, DANG Rui-li 1, 3 (1.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y &Pharmacology,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3.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Abstract : Vitamin D is of nutrient of signi ficant importance for human body. Over the past decades, man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vitamin D acted as a neuroactive steroid,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neurotransmitters,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xonal growth, intracellular calcium signaling, anti-oxidant and neurotropic factors. Any dysfunc-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may be induced by de fi ciency or abnormality in metabolism of this vitamin D, and the brai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may be adversely affected.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on the brain development.Key words: vitamin D; neurogenesis; brain development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编号:CX2013B099)。

vd分子结构

vd分子结构

vd分子结构
(原创版)
目录
1.VD 分子的定义和重要性
2.VD 分子的结构特点
3.VD 分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正文
一、VD 分子的定义和重要性
VD 分子,即维生素 D 分子,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的功能是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钙和血磷浓度的稳定,从而保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此外,VD 分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

二、VD 分子的结构特点
VD 分子的结构特点是由一个四环结构和一个侧链组成。

四环结构是
由两个苯环和两个环戊烷环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其中两个苯环的间位上有一个共轭的双键。

侧链则是由一个较长的疏水链和一个较短的亲水链组成,亲水链的末端有一个醇基。

这个特殊的结构使得 VD 分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可以在水中形成微小的乳液,从而促进钙和磷的溶解和吸收。

三、VD 分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VD 分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以在动植物体内找到。

在动物体内,VD 分子主要由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转化而来;在植物体内,VD 分子则主要由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

由于 VD 分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药品中。

例如,许多奶制品和谷物制品都添加了 VD 分子,以增强其营养价值。

6-维生素

6-维生素
6 7 5 10 4 3 2′ ′ 8 9 4′ ′ 6′ ′ 8′ ′ 10′ ′ 12′ ′ 2
R2
O
1
R3
R1 а β γ δ 母生育酚
5
R2 CH3 H CH3 H H
R3 CH3 CH3 CH3 CH3 H
维生素
相对生物效价 1 0.5 0.2 0.1
CH3 CH3 H H H
21
而生育三烯酚与母生育酚在结构上的区别仅 在于其侧链的3′、 、 碳原子处有双键 碳原子处有双键。 在于其侧链的 、7′、11′碳原子处有双键。 已知有八种不同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 已知有八种不同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它们 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其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 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其中α 大,研究最为深入。 研究最为深入。
5
维生素
10
(3)VA的稳定性: ) 的稳定性:
容易被酶或氧化剂氧化, ① 容易被酶或氧化剂氧化,在含抗氧化剂的油中比较稳 定。 例如:在无O 存在时, ℃ 无损失, 例如:在无O2存在时,120℃经12h无损失,有O2 无损失 条件下, ℃ 则全部失去生物活性。 条件下,120℃经4h则全部失去生物活性。 则全部失去生物活性 长期贮存V 即使是暗处或氮气中, ② 长期贮存 A,即使是暗处或氮气中,也会产生顺反结 从而降低V 活性。 构,从而降低 A活性。 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 损失至少达5- ③ 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VA损失至少达 -40%, , 具类似油脂氧化反应的特性, 紫外光、 具类似油脂氧化反应的特性,对O2、紫外光、高温都 敏感。 敏感。 高温: 无O2高温:异构化与裂解 高温:形成多种中间产物。 有O2高温:形成多种中间产物。
5 维生素 16
CH3 H3 C H3 C H HO

维生素D辅助治疗危重症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维生素D辅助治疗危重症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维生素D辅助治疗危重症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者:宋会杰王玉吴方方杜帆帆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9期【摘要】危重症疾病往往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此期间活性氧及一氧化氮等氧化产物增加,而抗氧化剂浓度降低。

失衡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损伤,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维生素D(VD)作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VD在辅助治疗危重症疾病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最近研究表明,补充VD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是辅助治疗危重症疾病颇具潜力的手段之一。

本文现对VD在危重症疾病治疗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进一步提高危重症疾病预后提供帮助。

【关键词】危重症维生素D 预后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Vitamin D Adjuvant Therapy for Critical Illness/SONG Huijie, WANG Yu, WU Fangfang, DU Fanf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9): -184[Abstract] Critical illness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During this period, oxidative products such a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nitric oxide increase,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ctive antioxidants decreases. Imbalanced oxidative stress can lead to cell, tissue and organ damage and increase the mortali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human metabolism, vitamin D (V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ole of VD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ness cannot be ignored.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D supplemen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means f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nes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VD in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illness is summarized,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critical illness.[Key words] Critical illness Vitamin D Prognosis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3,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9.041隨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仍有一些危重症疾病对人体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阳光胆固醇生成vd的原理

阳光胆固醇生成vd的原理

阳光胆固醇生成vd的原理阳光胆固醇,即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阳光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7-脱氢胆固醇和紫外线。

7-脱氢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皮肤中的前体分子,它是阳光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的关键物质。

7-脱氢胆固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

而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种电磁辐射。

它可以分为UVA、UVB和UVC三个不同波长区域,其中UVB波长的紫外线有助于刺激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的过程。

当我们暴露在阳光下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分子将吸收UVB 紫外线。

这种吸收作用会激活7-脱氢胆固醇分子内部的反应,将其分解为预维生素D3。

预维生素D3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需要经过体温的作用,进一步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3。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温度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旦活性维生素D3被形成,它将进入血液循环,继而转化为肝脏中的25羟基维生素D3。

接下来,在肾脏中,25羟基维生素D3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活性维生素D(也称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在体内的受体上结合,发挥着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维持血钙平衡,调节免疫功能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阳光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的过程并非是简单的“晒太阳就能得到维生素D”。

因为UVB紫外线的穿透力有限,而且受到地理位置、季节、皮肤肤色以及使用防晒霜等因素的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或高纬度地区,阳光中的UVB紫外线几乎无法穿透大气层的厚度,因此我们很难通过晒太阳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此外,肤色较深的人由于黑色素的影响,皮肤吸收UVB紫外线的能力较弱,使得维生素D的合成率较低。

为了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或者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

综上所述,阳光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的过程依赖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和UVB紫外线。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学期末考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学期末考点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营养学: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健康: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亚健康:知身体存在某种或多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的状态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的状态。

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平衡膳食: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合,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第三章如何测定或估算某一人或人群的能量消耗量1、气体代谢法2、双标记水法3、心率监测法4、活动时间记录法5、要因加算法试述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一、提供和贮存能量第二、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第三、节约蛋白质作用第四、抗生酮作用第五、解毒作用第六、增强肠道功能第七、其他功能试述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并分别介绍几种功能性多糖和低聚糖的功能生理作用:第一、改善大肠功能。

第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第三、改善血糖生成的反应。

第四、膳食纤维的其他生理功能。

功能性多糖:灵芝多糖、虫草多糖、茶叶多糖、魔芋多糖、肝素、透明质酸、海洋生物多糖低聚糖功能:1、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疾病。

2、生成并改善营养素的吸收。

3、热值低,不引起血糖升高。

4、增强机体免疫力。

防止癌变发生。

何谓血糖生成指数是反应食物类型和碳水化合物消化水平的一个参数。

一般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人体食用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h后体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血糖生成指数=(试验餐后2h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面积)/(等量葡萄糖餐后2h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100%脂类由哪些物质组成:脂肪和类脂何谓脂肪?有哪些生理功能?脂肪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它是人体重要的产热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存物质生理功能:1、供给和储存能量。

vd分子结构

vd分子结构

vd分子结构【最新版】目录1.VD 分子的概述2.VD 分子的结构特点3.VD 分子的应用领域正文一、VD 分子的概述VD 分子,即维生素 D 分子,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 D 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需要通过日光照射、食物摄入或补充剂补充。

VD 分子在人体内参与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血钙稳定,促进骨骼形成,预防佝偻病等疾病。

二、VD 分子的结构特点VD 分子的化学结构较为复杂,它包含了四个环状结构,分别是 A、B、C、D 环。

其中,A 环和 B 环通过一个共轭双键相连,C 环和 D 环则通过一个较长的碳链相连。

整个分子呈现出一种空间四面体的构象,使得 VD 分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VD 分子的生物活性与其侧链的结构有关。

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 VD 分子的衍生物,如维生素 D2、维生素 D3 等,它们的侧链结构不同,因此生物活性也有所差异。

维生素 D3 是生物活性最高的一种,其侧链具有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使得它更容易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三、VD 分子的应用领域由于 VD 分子对维持人体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在医学、营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以下是 VD 分子的一些应用领域:1.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VD 分子有助于促进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提高骨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2.促进儿童骨骼发育:VD 分子对儿童骨骼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 VD 分子可以预防佝偻病等疾病。

3.调节免疫系统:VD 分子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4.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VD 分子对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总之,VD 分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复杂的结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维生素D(VD)

维生素D(VD)

维生素D (VD )VD 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统称。

其中VD 2(钙化醇,calciferol )与VD 3(胆钙醇,cholecalciferol )是最重要的VD 。

VD 2与VD 3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皆为脂溶性维生素,对热、氧、酸、碱均较稳定,主要区别于两者的来源不同,VD 2来源于植物,大多数植物中含有微量的麦角固醇,植物叶曝露于日光后形成VD 2(称麦角钙化醇或钙化醇),VD 3(又称胆钙固醇或胆钙醇)来源于动物,人与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可转变成VD 3,然后运往肝、肾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再发挥其重要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VD 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和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与利用,构成健全的骨骼与牙齿。

VD 缺乏病VD 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故当VD 缺乏时,儿童发生佝偻病,成人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佝偻病常在婴幼儿中发生,因骨骼的软骨连接处及骨骼部位增大,临床上可见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由于骨质软化,承受较大压力的骨骼部分发生弯曲变形,如脊柱弯曲,下肢弯曲,还可发生囟门闭合迟缓,胸腹之间形成哈里逊沟。

若成人缺乏VD ,可使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妊娠与授乳期妇女最易发生,好发部位为骨盆与下肢,再逐渐波及到脊柱和其他部位。

VD 过多症VD 可以在体内蓄积,过多摄入可以引起VD 过多症。

成人每日摄入2500μg ,儿童每日摄入500~1250μg ,数周后即可发生中毒。

表现为头痛、厌食、恶心、口渴、多尿、低热、嗜睡、血清钙、磷增加,软组织钙化,可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症状。

停止食用,数周后可恢复正常。

食物来源VD 3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为鱼肝油,动物肝脏和蛋黄,牛奶与其他食物中VD 3的含量较少。

VD 2来自植物性食品,一般说来,人只要能经常接触阳光,在一般膳食条件下,不会造成VD缺乏。

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应适当补充鱼肝油,并经常接受日光照晒,有利于生长发育。

婴儿什么时候吃vd吸收最好

婴儿什么时候吃vd吸收最好

婴儿什么时候吃vd吸收最好婴儿什么时候吃VD吸收最好?VD是维生素D的简称,也是婴儿生长及发育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

通过合理摄入VD能够帮助婴儿吸收钙质,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并且还能提高免疫力和缓解季节性抑郁症状。

易欣育婴馆的高级育婴师指出,婴儿在什么时候吃VD可以吸收最好呢?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解析。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VD的摄入方式有哪些。

VD主要存在于鱼肉、蛋类和动物肝脏,同时也可以通过晒太阳来摄入。

而对于新生儿来说,通过奶粉和母乳摄入VD车最为常见。

细心的妈妈肯定发现购买奶粉时的说明书上会对VD摄入量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其体内VD储备量比较低,而且母乳中的VD含量也不高。

因此,在婴儿0~3个月的时候,应该给予足够的VD补充。

一般情况下,母乳中的VD含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所以建议在3~4周时,开始给婴儿补充VD。

当然,在孕期中,母体中VD的贮备量也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高VD储备量的孕妇能够保证新生儿更充足的VD储备量。

因此,在怀孕时妈妈们也应该注意合理的VD摄入。

接下来大家可能想知道什么时候吃VD可以吸收最好呢?从营养角度出发,尤其是VD的吸收和利用与晒太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让婴儿在中午时分晒太阳,可以帮助其吸收更多的VD。

不过,也需要注意不能让小婴儿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可以选择在室内或遮阳处晒太阳,让孩子的身体可以吸收到足够的VD。

此外,饮食也能影响VD的吸收。

研究表明,当儿童在吃含高脂肪的奶制品的时候,VD的吸收能力最佳。

而当选择补充VD的维生素剂时,也要注意剂量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剂量才能使VD的吸收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总的来说,从婴儿出生开始,应该合理进行VD的补充,并选择在恰当的时刻让孩子晒太阳,同时在中午时分进行训练和游戏等室外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婴儿吸收VD,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最后,易欣育婴馆的高级育婴师要提醒妈妈们一点,即婴儿在摄入VD的过程中要遵循合理的补充原则,不能因为超补VD 而影响婴儿的健康,过多的VD摄入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和皮肤生理功能紊乱等问题。

2级营养师理论问答题

2级营养师理论问答题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由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分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功能: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

2.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

功能:将①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②肺吸入的O2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个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CO2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根据所在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椎。

周围神经系统根据支配器官的性质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支配体表结构、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支配内脏、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功能: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整合刺激,产生感觉,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

主导系统:调节和控制体内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调节整体功能活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适应。

4.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及松果体等。

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激素→血液循环→靶细胞/靶器官。

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5.孕妇:生理特点a孕期内分泌的改变: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孕期甲状腺素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

b孕期消化功能的改变。

c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

d孕期肾功能改变。

e孕期体重增加。

能量RNI4个月后在非孕基础上增加200kcal。

蛋白质RNI5、10、15g;钙:AI800、1000、1200mg。

铁:AI25;UL60mg。

碘:RNI200ug,UL1000ug锌:孕中期16.5mg,UL35mg。

孕妇vd标准

孕妇vd标准

孕妇vd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孕妇VD标准,即孕期维生素D的摄入标准,对于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牙齿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妊娠期疾病,还可以降低胎儿缺陷的风险。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特别注重VD的摄入。

根据专家的建议,孕期女性的VD摄入标准如下:1. 怀孕前3个月:每天摄入800IU的VD;2. 怀孕第4到6个月:每天摄入1000IU的VD;3. 怀孕第7个月到分娩:每天摄入1200IU的VD。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孕妇在接受VD补充的也要注意控制食物中VD的摄入,避免过量。

常见含VD较高的食物有鱼肝油、肝脏、鸡蛋黄、牛奶、蘑菇、虾等。

胎儿在子宫内的VD需要来自母体,因此孕妇的VD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生长。

对于怀孕期间VD摄入的注意事项:1. 选择优质VD补充剂:孕妇应该选择专门为孕期设计的VD补充剂,确保摄入量足够;2. 多晒太阳:维生素D是一种可以由皮肤自身製造的维生素,因此合理晒太阳有助于VD的合成;3. 合理饮食:孕期女性应该多食VD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保证VD的摄入量;4. 定期检查VD水平:孕妇可以通过抽血检查来测试自身的VD水平,根据检查结果适时调整VD的摄入量。

孕妇VD标准的营养摄入对于孕期妈妈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保证VD的摄入量符合标准,有助于孕妇健康、胎儿发育良好。

希望每位准妈妈都能在孕期注重VD的摄入,为自己和孩子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孕妇VD标准是指妊娠期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摄取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和标准。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孕妇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孕期,孕妇需要额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以满足胎儿的需求和维持自身的健康。

孕妇VD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孕妇的生理特点和需要,以及国际上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成果和推荐建议进行的。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保健食品》电子教材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一、概述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目前认为维生素D 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2: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但在自然界的存量很少。

维生素D3 则由人体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维生素D2 和维生素D3 对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完全相同,哺乳动物和人类对两者的利用亦无区别。

维生素D 在肝和各种组织都有分布,特别在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但代谢较慢。

二、生理功能维生素D作用于小肠、肾、骨等靶器官,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钙浓度以及钙磷代谢的调节参与心脏、肌肉、大脑、造血和免疫器官等细胞代谢或分化的调节。

1.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和转运1,25-(OH)2-D3可诱导小肠黏膜细胞钙结合蛋白质合成。

钙结合蛋白是小肠协助钙的吸收的专用蛋白。

1,25-(OH)2-D3能增加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磷酸酯键的水解和磷的吸收。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1,25-(OH)2-D3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减少钙、磷丢失,提高血钙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

3.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促进骨钙素的合成,使之与羟磷灰石分子牢固结合构成骨实质;促进间叶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导致旧骨吸收,以利于骨盐沉积于沉骨细胞周围,以备形成新骨之用;促进骨、软骨及牙齿的矿化,并不断更新以维持正常生长,预防儿童佝偻病4.参与血钙平衡的调节1,25-(OH)2-D3、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是机体内重要的钙平衡调节系统,共同作用调节机体血钙和血磷的平衡与稳定。

当血钙、血磷水平低下时,甲状旁腺分泌PTH,PTH增高促使肾脏维生素D31-羟化酶活性增高,后者催化由25-OH-D3转化为1,25-(OH)2-D3,1,25-(OH)2-D3将储存在骨组织中的钙和磷动员出来进入血液,以提高血钙和磷水平;当血钙、血磷过高时,促使甲状旁腺产生降钙素,阻止钙从骨中动员,并增加骨中钙、磷的沉着和促进钙、磷从尿中的排出,以维持血液中钙和磷浓度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类固醇衍生物(secosteroids),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前者存在于植物中;后者系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维生素D 2和D 3人体内部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被摄入血循环后即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相结合后被转运、贮存于肝脏、脂肪、肌肉等组织内。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始能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的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这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循环中的主要形式。常作为评估个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检测指标,25-OHD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在其生理浓度范围时,作用较弱;为了获得强力的生物活性,25-OHD必须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l-α羟化酶(属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下再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2D。根据目前对1,25(OH)2D的合成、代谢过程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1,25(OH)2D已被认为是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成份,也是一个激素的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