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试卷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试卷版)

12024届高考专题六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 植被与土壤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1.(2023·北京·模拟预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藻青菌、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类群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其中藻青菌的分泌物会封闭土壤间隙。

荒漠地区的植被常表现为灌丛和生物土壤结皮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沙漠边缘坡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与结皮分布区相比,灌丛附近土壤肥力较高,原因是灌丛及草本植物可以( )①减弱水分蒸发 ①促进下渗作用 ①加强物理风化 ①拦截营养物质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完成下题。

秦巴山区冬、夏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夏季气温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冬季降水较少,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夏季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022·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

大多以有机成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受台风影响,区域内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这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谊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 自然地理 第6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 自然地理 第6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课结束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3题,该地区地下存在冻结层和活动层,当活动层融化之后,融水遇到 冻结层阻碍,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夏季该地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冰雪融水 增多且下渗受阻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第4题,高寒草甸覆盖地表,对土壤 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受其保温作用影响,未退化的高寒草甸区冻结期会 滞后,融化期也会滞后。第5题,气温上升和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固态水减少, 进而转变为液态水,部分液态水变成径流或蒸发流失,导致青藏高原的水资 源总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河 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 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 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第(2)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地温升高,冻土分布的最南界北移;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气温升高,使得原有的冻土 融化,水分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形成新的湿地,新生湿地扩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该地纬度高,气温低,为多年冻土分布地区,因冻土融化,表层土壤缺少冻土的支撑, 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同时因土壤下部多年冻土的存在,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根系难以深入土壤深处,造成树木根系浅;冻土融化后,地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处或 山坡底部地势较低处,土壤表层变干,有机质加速分解,山坡上的树木因缺少地表 水补给、难以吸取地下深处的地下水和肥力下降而缺水、死亡;而在新生湿地 中,由于水分增加,土质变得松软,也易造成林木倾倒、死亡。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借助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运用整体性原理(1)(2019全国Ⅰ文综,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2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2分)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板块运动造成山脉隆起,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了湖泊;山脉的隆起,使河流改道,流入里海的水量减少,导致里海湖泊面积缩小;西部隆起的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里海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自然带或植被类型的判断a.根据地理位置判断(2)(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C)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与图示地区不相符,故A、B、D项错误。

b.根据气候资料判断(3)(2021改编,8分)下图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水汽受乌拉尔
123456789
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 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 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 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故选D。②③只反映南北 差异,排除。
123456789
(2020·全国文综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 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 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 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 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 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4~6题。 5.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 小的自然带是
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降雨时缓坡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弱,表层土壤 和有机质流失少,有机质积累多;陡坡相反。
123456789
9.(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
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生物是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决定着成土过 程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是 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123456789
(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精选学习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精选学习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2019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答案】1.A 2.C【解析】【解析】1. 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19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到图示景观,选A。

2. 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

【2019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16.A 17.D 18.C【解析】16.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 正确。

17.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详解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详解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①水分①热量①土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 .垂直分布高差大B .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 .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 .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6.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 .山体陡峭B .水分充足C .土壤肥沃D .热量充足7.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不同B .水热组合不同C .耕作技术不同D .耕种历史不同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9.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市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兰州至重庆全长886公里,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明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据图完成下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D.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6倍。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

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

据此完成下题。

3.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4.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

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6.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季风因素7.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下题。

8.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呼吸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9.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全国Ⅰ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1~3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2021江苏淮安三模)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

右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

读图,完成4~5题。

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A.根系发达而深长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叶片常年呈绿色D.抗病虫害能力强(2021山东德州三模)我国东部某山地在海拔2 140~2 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藓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

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7.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围地区内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

【师说】2022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检测: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师说】2022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检测: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训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22·大纲卷)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逝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争辩,百年之内该岛上的自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自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快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分【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植被类型应为热带雨林。

故选A项。

第2题,该岛屿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深厚,因此该岛屿与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深厚肥沃的火山灰是其植被快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故选C项。

(2021·潍坊模拟)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4.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该山地基带为温带荒漠,可能位于我国西部;欧洲北部、非洲南部无此自然带,南美洲东部的温带荒漠应位于山地的东坡。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山南坡为阳坡,北坡有森林带的分布说明降水多,为迎风坡。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左图)和岩石圈循环示意图(右图),回答5~6题。

5.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主要形成缘由和上图对应正确的是()A.a①B.b②C.c③D.d④6.左图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协调性特征【答案】 5.B 6.B【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等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力量和对学问的应用力量。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并能结合实例,描述出各因素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环境的作用。

2.能通过实例说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功能。

3.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能说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整体性的表现也可归纳如下:一、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下图所示。

③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

④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典例1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

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C正确。

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产。

【答案】(1)C (2)B典例2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

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C
草毡层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孔隙较小,厚度较厚,可以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①
错误、②正确;草毡层可以阻滞部分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③正确、④错误。综上,C
10.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
【答案】10.A 植物死根分解速度快慢主要与土壤的温度、湿度、土 壤透气性等因素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数量少、 种类少、活性较低,从而导致植物死根分解缓慢,故选A。
[2023新课标·9—11,12分,难度★★★★☆]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 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 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9—11题。
[2022全国甲·9—11,12分,难度★★★☆☆]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
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
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
3—5题。
5.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
在于(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广西南宁调研)垂柳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落叶乔木,开花前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日数(指日均温低于5℃的日数)并达到一定的积温。

研究发现,垂柳开花的积温需求量与年低温日数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年低温日数与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近几十年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A.哈尔滨B.北京C.济南D.杭州2.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 A.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大幅减少B.年低温(低于5℃)日数显著减少C.积温需求能更快得到满足D.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明显增多(2023·山东济南模拟)英德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荒漠草原区,盛行西北风。

1950年英德海湖泊面积为2.1km2,至1990年,湖泊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

为研究内陆湖盆植被(注:马蔺草地覆盖度、高度均好于赖草草地)空间分异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英德海湖盆东西两侧分别选取了样带(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湖盆西侧土壤粒径大于东侧的位置在()A.顶部B.上部C.中部D.底部4.湖盆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受地表沉积物粒径的影响深刻,主要是因为沉积物粒径影响土壤的()A.热量B.水分C.矿物质D.有机质(2024·浙江温州联考)丹霞梧桐是多年生落叶阔叶小乔木,主要生长在海拔180米左右、坡度超过60°、土壤较贫瘠、节理较发育的广东丹霞山崖壁上。

右图为“丹霞梧桐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丹霞山岩体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6.丹霞山自然地带的基带是()A.热带季雨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针叶林带7.丹霞梧桐落叶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低B.降水少C.光照弱D.风力强(2023·四川德阳模拟)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km,南北跨度200km。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2讲 真题专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2讲 真题专练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东侧,是我国400 mm 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东坡是夏季东南 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400 mm,有自 然森林分布。草原是生长在降水量400 mm 以下半干旱气候下的植被,图中森林以下 的三处草原出现,说明下部水分条件较差。 草原Ⅰ临近森林,应是草原中水分较好的地区。草原Ⅲ位于山麓洪积扇的底部, 地下水经洪积扇顶部下渗,在扇缘集聚,是洪积扇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区域,地下 水几乎能出露地表,即草原Ⅲ处的水分最优。草原Ⅱ土壤水分相对最差,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 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 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 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从而 使乙山地基带形成了耐旱的干热河谷灌丛, 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国文综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
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
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1~13题。
1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据此完成3~5题。
4.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0:植被与土壤(1—9题,25题)考点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17题,26题)考点2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8—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

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A.季节性的落叶B.叶片退化成刺C.枝干呈匍匐状D.根系侧向伸展2.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干旱少雨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C.干季干旱加重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3.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贯南北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吨公顷总孔隙毛管孔针阔叶混交林5945 4.62503常绿阔叶林6347 3.18648楠竹林5240 2.08312灌木林73567.7918334.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6.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城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

提示: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

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要素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表现为哪两方面?提示: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2.根据稳定功能的特点,判断正误。

(1)稳定功能是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稳定功能和生产功能一样,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3)稳定功能就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稳定。

(×)(4)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特点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带来重大影响:干扰不断增强→自然环境要素发生连锁变化→环境快速变化→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命题视角(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演绎法学习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命题点全训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针对性练习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

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C.雪原 D.极光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

故CD错误。

故选A。

第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
【2019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1.A 2.C
【解析】
【解析】
1. 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19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到图示景观,选A。

2. 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

【2019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6.A 17.D 18.C
【解析】
16.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 正确。

17.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18.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2019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9~10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9.B 10.B
【解析】
9.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

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10.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

A、C、D项错误。

【2019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9.AB 20.BC
【解析】
19. 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 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20. 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2019北京卷】40.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1)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18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0分)
【答案】(1)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略高、南北地;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自北向南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流过。

【解析】(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应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京杭大运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工程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部略高、南北低;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相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