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四

合集下载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1《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1《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

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

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

项,“施”的意思应为“表白”。

答案2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为”①动词,表判断;②动词,做。

答案4补写出下列《论语》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吾十有五而,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踰矩。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子曰:“,小人长戚戚。

”,天下归仁焉。

从心所欲(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君子坦荡荡(4)克己复礼为仁(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以上“公冶长”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以上“季氏”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闻子之志愿:希望。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名天地之始,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D、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③其无以易之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â‘ /â‘¡â‘¢/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老子〉五章》,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章,老子以水为例,讲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B、老子赞美水具有强大的能量,却甘愿居卑处下的品德。

C、老子希望执政者能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

D、本章中,老子感叹大道之不行,是因为人们不懂得柔能克刚的道理。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斯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道可道,非常道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D、不远千里而来【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名可名,非常名B、绝学无忧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天下莫柔弱于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语句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用不穷其犹张弓欤B、损不足以奉有余欲以观其妙C、功成而不处生而不有D、天之道虽有舟舆,无所乘之【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名天地之始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盍各言尔志D、阖四竟之内【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唯其言而莫予违也B、如其善而莫之违也C、敏于事而慎于言D、自古及今,未之有也【答案】:【解析】:第13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老子五章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老子五章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

B.是以不去.去:失去。

C.见.素抱朴见:看见.D。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

项,见:显露、表现.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无忧..B。

绝学C.天下莫柔弱..于水D。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名可名.,非常名D。

甘其食,美.其服项,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C项,名词作动词,叫出;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4。

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2),,功成而弗居。

(3),;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常有欲以观其徼(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4)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十九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七十八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4(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4(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单元练测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解析:A项,“乡”通“向”,“知”通“智”。

B项,“靡”通“糜”。

C项,“知”通“智”,“擿”通“掷”。

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趋:快走②阖.四竟之内阖:全B.①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②大国不敢诛.诛:责罚C.①何适.而无有道邪适:适合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舍:安置D .①鱼不可脱.于渊 脱: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 攘:排斥解析:C 项,①适:到,去。

②舍:放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世俗..之所谓至知者 B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C .为之权衡..以称之 D .灭文章..,散五采解析:A 项,“世俗”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 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

C 项,“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秤砣和秤杆”。

D 项,“文章”在文中的意思是“文辞,文饰”。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鸡狗之.音相闻②为之.仁义以矫之B.⎩⎪⎨⎪⎧ ①而.身处尧舜之安②圣人生而.大盗起 C.⎩⎪⎨⎪⎧ ①有不为.大盗积者乎②窃国者为.诸侯 D.⎩⎪⎨⎪⎧①以.守其盗贼之身乎②为之权衡以.称之解析:A 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 项,“而”,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 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 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3《老子》五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3《老子》五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后针对训练3 《老子》五章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C.见.素抱朴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无忧..B.绝学C.天下莫柔弱....于水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析: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生而不有,为而.不恃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D项,连词,表假设,如果。

其他三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喜欢他们的习俗。

毗邻的国家能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互往来。

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主;受国不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云是以:因此B.受国之垢.垢:污垢C.是谓社稷..主社稷:指国家D.受国不祥..不祥:灾祸解析:B项,垢:耻辱。

答案:B7.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③其无以易之.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代指水柔弱的本性;④结构助词,的。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5

课后针对训练5 胠箧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B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 ,子胥靡C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D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解析:A 项,“乡”通“向”,“知”通“智”。

B 项,“靡”通“糜”。

C 项,“知”通“智”,“擿” 通“掷”。

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趋:快走 ②阖.四竟之内 阖:全 B .①曷尝不法.圣人哉 法:效法 ②大国不敢诛.诛:责罚 C .①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适合 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 舍:安置 D .①鱼不可脱.于渊 脱: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 攘:排斥 解析:C 项,①适:到,去。

②舍:放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世俗..之所谓至知者B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C .为之权衡..以称之D .灭文章..,散五采 解析:A 项,“世俗”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 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

C 项,“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秤砣和秤杆”。

D 项,“文章”在文中的意思是“文辞,文饰”。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鸡狗之.音相闻②为之.仁义以矫之B.⎩⎪⎨⎪⎧①而.身处尧舜之安②圣人生而.大盗起 C.⎩⎪⎨⎪⎧①有不为.大盗积者乎②窃国者为.诸侯 D.⎩⎪⎨⎪⎧①以.守其盗贼之身乎②为之权衡以.称之 解析:A 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 项,“而”,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 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 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4 胠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4 胠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胠箧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项,“适”的意思是“到,去”。

“舍”的意思是“放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项,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其然邪B.何适而无有道邪C.此世俗之所谓知也D.天下未之有也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4补写出下列《庄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夫,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2)彼窃钩者诛,,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3)故,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谷虚而川竭(2)窃国者为诸侯(3)绝圣弃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示:显露。

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擿:扔掉。

C.殚.残天下之圣法殚:害怕。

D.则天下不铄.矣铄:炫耀。

项,“殚”的意思是“尽,全”。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②擿玉毁珠,小盗不起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⑥是庄子展示的“绝圣弃知”后的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doc

1 《论语》十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论.语(lún) 踰.矩(yú) 诲.(huì)盍.(hé) 轻裘.(qiú) 曲肱.(ɡō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2)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伐⎩⎨⎧ 愿无伐.善(动词,夸耀、炫耀)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动词,砍伐)(2)克⎩⎨⎧ 克.己复礼(动词,克制)克.勤克俭(《尚书》)(动词,能够)(3)是⎩⎨⎧ 是.知也(代词,这)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形容词,正确)(4)信⎩⎨⎧ 朋友信.之(动词,信任)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副词,实在)言而无信.(《论语·为政》)(名词,信用)(5)道⎩⎨⎧ 就有道.而正焉(名词,道德)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名词,道路)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6)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连词,表顺承)敝之而.无憾(连词,表转折)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7)为⎩⎪⎨⎪⎧ 知之为.知之(动词,表判断,就是)臣为.韩王送沛公(《鸿门宴》)(介词,替、给)为所欲为.(《资治通鉴》)(动词,干、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介词,表被动)冰,水为.之(《劝学》)(动词,形成)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请事.斯语矣(名词作动词,实践) (2)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不义.而富且贵(名词作动词,合乎道义) (4)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于) (5)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修正)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 (7)知者动.(动词作形容词,活跃) (8)戒之在得.(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50分钟·55分)一、基础过关(2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B.盍.各言尔志盍:何不C.知者动.,仁者静动:运动D.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哀伤【解析】选C。

动:活跃。

2.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

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

【解析】选D。

“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为”,①动词,表判断;②动词,实行。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选C。

“已”通“矣”。

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4.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A。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

B.从子路敢于询问老师的志向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平等的关系。

C.孔子认为,“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实现“仁”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D.针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孔子提出了“三戒”之说。

【解析】选C。

“‘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不符合原文意思。

原文的“一日”不是“瞬间”的意思,而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一旦”。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赋予了它道德的含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 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 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 二、解释词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故.荆轲逐秦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君安与项伯有故.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属⎩⎪⎪⎨⎪⎪⎧故令有所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绝⎩⎪⎨⎪⎧绝.仁弃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得其尤绝.者家焉 望⎩⎪⎪⎨⎪⎪⎧邻国相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名可名.,非常名 ____________ 长短相形.____________ 绝圣.弃智.____________ 民复孝慈..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____________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____________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____________ 甘.其食 ____________ 美.其服 ____________ 安.其居 ____________ 乐.其俗 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 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 ____________莫之能胜 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有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一、基础稳固1.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非法贤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以内分析: A 项,“匮”同“柜”; C 项,“罔”同“网”;D项,“竟”同“境”。

答案: B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A.曷尝非法.贤人哉法:效法B.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锤.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重视.D.削曾、史之行削:减除.分析: C 项,重:增益。

答案: C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组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贤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贤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够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分析: B 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 助词,用在句末表一定和判断语气。

A 项,“乎”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 C 项,“矣”均为助词,表陈说语气;D项,“之”均为助词,的。

答案: B4.以下句子中,句式特色不一样于其余三句的一句是( )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贤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分析: D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 D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何以知其然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答案: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6.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曰:鱼不行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够示人。

彼贤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因此明日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既然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慧的人,不正是替大盗聚集财物的人吗?(2)因此说:鱼儿不可以离开深潭,治国的利器不可以随意拿给人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 《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 《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2 《老子》五章[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观其徼.(jiào) 音声相和.(hè) 不恃.(shì)受国之垢.(ɡòu) 虽有舟舆.(yú) 社稷.(jì)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相⎩⎨⎧ 有无相.生(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名词,相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动词,帮助)(2)名⎩⎪⎨⎪⎧ 名.可名.(第一个:名词,名称、称呼。

第二个:动词,叫出)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动词,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动词,出名、有名声)(3)易⎩⎨⎧ 其无以易.之(动词,替代)寒暑易.节(《愚公移山》)(动词,交换)移风易.俗(《荀子·乐论》)(动词,改变)吏民慢易.之(《汉书》)(动词,轻视)(4)绝⎩⎪⎨⎪⎧ 绝.圣弃智(动词,弃绝)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以为妙绝.(《口技》)(形容词,达到极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5)复⎩⎪⎪⎨⎪⎪⎧ 民复.孝慈(动词,回复,回归)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形容词,重复、繁复)红罗复.斗帐(《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双层的)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答复、回答)(6)故⎩⎪⎪⎨⎪⎪⎧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句首发语词,相当于 “夫”,无义)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缘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名词,老交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副词,仍然)(7)属⎩⎪⎨⎪⎧ 故令有所属.(动词,依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量词,辈,等)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动词,通“嘱”,嘱咐)(8)而⎩⎪⎨⎪⎧为而.不恃(连词,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递进)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连词,表假设,如果)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道可道.,非常道(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 (2)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出)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5)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东西,柔软的东西)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名可名,非常..名古义:就不是永恒不变的。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第二单元人教版练习题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第二单元人教版练习题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选修第二单元人教版练习题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疑让人产生许多感慨。

B、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人人皆知,而如何增强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为人父母者需要面临的挑战。

C、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之手。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0月30日麦当劳宣布它在冰岛的三间餐厅要撤出,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

B、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D、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礼貌用语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初次见面称“久仰”;好久不见称“久违”。

B、求人原谅称“包涵”;求人方便称“借光”。

C、受人之礼称“笑纳”;赠人书画题“惠存”。

D、客人到家称“光临”;归还原物说“奉还”。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与我们祖先创下的奇迹——世界最长的人工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今古交辉,江河不息!B、刘晓庆在北京的房产总共有5处20余套,是她在不同时期分别买下的,其中渗透了她的发家、婚变以及偷税漏税,可以说,每一套房产背后,都有个刘晓庆的故事。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4孟子见梁惠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4孟子见梁惠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后针对训练4 孟子见梁惠王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征利:求取利益B.万乘..之国万乘:一万辆兵车C.苟为..后义而先利苟为:如果,假如D.不夺不餍.餍:“餍”通“厌”解析:D项,餍:满足。

答案:D2.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孟子见梁惠王”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B.于是入朝见.威王C.未得与项羽相见.D.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解析:A项,见:显现。

B项,“见”与例句同,拜见。

C项,见:会面。

D项,见:发现,看到。

答案:B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何以利吾国”相同的一项是( )A.今已服矣,又何求焉B.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所给例句是介词的宾语前置句,与之相同的是C项。

A、D两项是动词的宾语前置句;B项是一般疑问句,没有前置现象。

答案:C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孟子》共七篇,北宋时期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C.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

并认为在这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D.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尽管社会各成员之间有分工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人性却是同一的。

解析:B项,“北宋时期朱熹”错,应为南宋时期,是朱熹使孟子的地位在南宋得到了迅速提升。

答案:B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正.焉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动.,仁者静动:活动。

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饭疏食、饮水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项,“已”通“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有道..而正焉其中..矣无憾..克己复礼.. D.一日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4)及其壮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项,侍:站在身边侍奉。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2)(我的志向是)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8.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大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9~10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1《论语》十则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1《论语》十则含答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 《论语》十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

现存《论语》共20篇,本文所选《论语》十则,涉及学习、交友、立身等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论语》的博大精深。

一、注音踰.矩________ 教诲.________ 盍.________ 轻裘.________ 曲肱.________ 二、解释词义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秦穆公)公从.之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客从.外来,与坐谈敝⎩⎪⎨⎪⎧敝.之而无憾 侯生摄敝.衣冠 因人之力而敝.之伐⎩⎪⎨⎪⎧愿无伐.善,无施劳 季氏将伐.颛臾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归⎩⎪⎨⎪⎧天下归.仁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后五年,吾妻来归. 折藏之,归.以示成 目⎩⎪⎨⎪⎧请问其目. 而心目.耳力俱穷 范增数目.项王三、通假字可谓好学也已 ____________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就有道而正.焉 ____________ 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 老者安.之 ____________ 少者怀.之 ____________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古人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加线的词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和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________。

①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②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③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④各国的饮茶习惯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⑤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

⑥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A、③①②⑤④⑥B、②①③⑥⑤④C、③①⑤②④⑥D、②③①⑤④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继承发扬了拉美大陆古印第安各族文化(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论语》中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问题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和“狮子”的象征意义。
【答案】:无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B、泉涓涓而始流而:连词,表修饰。
C、就有道而正焉而:连词,表顺承。
D、敏于事而慎于言而:连词,表并列。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
【解析】: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③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材料①中“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是指______,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______,______”。
B、五十而知天命
C、可谓好学也已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答案】:
【解析】: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道可道,非常道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不远千里而来
【答案】:
【解析】:
下列对节选部分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
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敝之而无憾
B、不远千里而来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A、可谓好学也已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盍各言尔志
D、阖四竟之内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æ ªæ ä» è é å ¶äº²è ä¹é ï¼ é å¼ ï¼ æ å¼ ã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逐:追随。
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累:劳累。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名天地之始,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C、《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主要是记言,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像“发愤忘食”“见义勇为” “五十步笑百步”“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至今被人们频繁引用。
D、小说《老人与海》中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大马林鱼的强壮有力、鲨鱼的成群结队和老人的年老体弱、孤军奋战形成对比,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话强调了说理教育法的重要性。
B、《老人与海》中“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掌心。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他把脊背靠在船艄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用动作刻画了老人内心的沉着和稳重。
【答案】:
【解析】: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小国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
【答案】:
【解析】:
下列语句被编成四组,全都能表现孔子“仁”的观点的一项是( )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怨”是我们常见的情绪。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我们该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怨”。
【答案】:无
【解析】:
D、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答案】:
【解析】: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敝之而无憾,②少之时,血气未定
B、①天下归仁焉,②就有道而正焉
C、①请问其目,②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D、①敝之而无憾,②不义而富且贵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B、从子路敢于询问老师的志向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平等的关系。
C、孔子认为,“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实现“仁”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D、针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孔子提出了“三戒”之说。
【答案】:
【解析】:
下列加线字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其善而莫之违也而:连词,表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